地图学复习修订稿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新编地图学教程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新编地图学教程复习资料

地图的基本特征是:地理信息的载体,数学法则的结构,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和符号系统的运用。

地图的功能: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的传递功能,地图的模拟功能,地图的认知功能(图形认知和空间认知)。

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他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国家基本比例尺1:100万、1:50万、1:25万、1:10万、1:5万、1:2.5万、1:1万、1:5千这八种。

地图类型:按尺度划分、按区域范围划分、按地图图形划分、按地图维数划分、虚地图:存在于人脑中或电脑中的地图。

实地图例如:纸质地图,屏幕地图、地球仪.地图的应用:经济建设、科学研究、国防建设、政治文化、教育及日常生活。

现代地图的生产,可以分为实测成图和编绘成图两种,后者包括:常规编图、遥感制图、数字制图。

第二章法线是测量地球的基准线。

地理坐标是用经线、纬线、经度、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

经纬度有三种提法:天文经纬度、大地经纬度,地心经纬度在地图学中,认为大地经纬度来定义地理坐标更好、因为大地经纬度定义的地理坐标,是在规整的椭球面上构建的,每条经纬线投影到平面皆呈直线或平滑曲线,便于地图投影的研究与应用。

大地控制网简称大地网,由平面控制网和高成控制网组成.平面控制网一般可由三角测量或导线测量完成,高程控制网:一种称绝对高程,另一种称:相对高程。

投影,数学上的含义是两个面(平面或曲面)上的点与点(或线与线)的对应关系。

地图投影的变形具体变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长度(距离)变形、角度(形状)变形和面积变形地图投影的分类:(1按地图投影的构成方法分类:几何投影(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圆锥投影)根据球面与投影面的位置不同可分为正轴方位投影、横轴方位投影、斜轴方位投影。

2)按投影变形性质分类(等角投影、等积投影、任意投影)等角航线与大圆航线投影选择依据:制图区域的地理位置、形状和范围,比例尺,地图的内容,出版方式、方位投影适用于区域轮廓大致为圆形的地图正方位投影适用于两极地区图,圆锥投影适用于编制出于中纬地区沿线方向东西延伸地域的地图地图比例尺的含义:我们把地图上所表示的空间尺度。

新编地图学教程复习整理资料

新编地图学教程复习整理资料

新编地图学教程复习整理资料第一章导论地图的功能1. 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2. 地图的传递功能3. 地图的模拟功能4. 地图的认知功能第二章地球体与地球投影地图投影的概念在地球椭球面和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方法,称为地图投影。

地图投影的变形1. 性质地图投影引起变形的具体表现:长度(距离)变形角度(形状)变形面积变形2.变形椭圆:地球上一个无穷小圆——微分圆,在投影后一般会变为一个微分椭圆,利用该椭圆去解释各种变形的特征。

这种图解方法称为变形椭圆,也称底索指线。

特别方向: 变形椭圆上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及经向和纬向。

3.长度比4.角度变形地图投影的选择依据.制图区域的地理位置、形状和范围 12.比例尺3.地图内容4.出版方式斜分比例尺(微分比例尺)(重点掌握)根据相似三角形原理制成可以量取比例尺基本长度单位的1/100。

读数:2.640第三章地图数据源本影:是地物本身未被阳光直接照射到的阴暗部分的影像。

落影:是在地物背光方向上地物投射到地面的阴影在像片上的构像。

地理属性信息可通过量表系统进行描述和区分,它是制图对象分类分级的理论基础。

量表系统是按从定性到定量的四级(或四类)精确度描述和区分制图对象的属性特征,由低到高依次为:1.定名量表2.顺序量表3.间隔量表4.比率量表第四章地图概括地图概括的四个步骤:1.选取——空间数据的排序、分级或分群。

2.简化——显示空间信息的重要特征,删除次要的细部。

3.夸张——提高或强调符号的重要特征。

4.符号化——将空间信息通过分类、简化、夸张等方法所获得的记号,根据其基本特征、相对重要性和相关位置制成各种图形。

确定选取指标的几种数量分析方法1.图解计算法(苏霍夫)2.开方根规律法(特普费尔)3.等比数列法(鲍罗金)影响(制约)地图概括的因素1.地图的用途与主题2.地图比例尺3.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4.制图数据质量5.制图图解限制第五章地图符号化地图符号的分类1.几何特征分类点状符号线状符号面状符号体状符号2.视觉含义分类形象符号抽象符号3.比例分类依比例符号半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地图注记:地图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标注和各种文字说明,它是地图的基本内容之一。

(2020年7月整理)《新编地图学教程》复习提纲.doc

(2020年7月整理)《新编地图学教程》复习提纲.doc

《地图学》复习提纲练习一:《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毛赞猷等编复习指导第一章导论一、填空:1、地图的基本特征:遵循特定的数学法则、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经过地图概括、地理信息的载体。

2、地图和文字一样有着4000多年的历史。

3、地图至少有四方面的功能: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信息的传递功能、地图的模拟功能、地图的认知功能。

4、地图能够存贮数量巨大的地理信息,以表达它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变化,以及各现象间的相互联系。

空间结构指地理信息的空间分布规律,包括它的数量、质量特性;时间序列变化反映制图对象的动态变化,也即制图对象的历史进程、现代发展和未来趋势。

5、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构成地图的数学法则。

6、经过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从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称为地图概括。

7、地图信息由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组成。

直接信息是地图上用图形符号直接表示的地理信息,如水系、居民点等;间接信息是经过解译、分析而获得的有关现象或实体规律的信息,如通过对等高线的量测而获得有关坡度、切割密度的数据和图形。

8、地图按图型划分为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

9、虚地图是指存在于人脑中或以数字形式记录存储在电脑中的地图。

前者例如心像地图,后者如数字地图。

10、实地图是地理信息可视化了的地图。

例如纸质地图、屏幕地图、地球仪等。

11、地图是伴随着文字出现的,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需要产生的。

古尼罗河、黄河流域的农田水利和城郭的发展带动了天文测量、平面测量和地图制作技术。

古希腊手工业作坊比较发达,地中海贸易和战争使测绘用于航海成为当时的迫切任务,他们着重于测量经纬度、研究地图投影、编绘航行地图,因而将地图测绘建立在天文——大地测量的基础上。

12、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提出大地是圆球的观念,埃拉托色尼估算出地球的一段经线弧长,以此推算出地球的大小。

托勒密是西方重要的天文学家、地图学家,他的名著是《地理学指南》。

13、1978年河北省平山县出土了一块公元前310年以前铜版的“兆域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平面图实物。

地图学复习资料 (1)

地图学复习资料 (1)

⏹地图的基本概念地图是人们认知客观世界的工具,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陈述彭院士:“地图是永生的”。

地图是空间信息的图形表达。

地图是反映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形象符号模型。

地图学的4大特性⑴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2)特定的符号系统(3)特异的地图概括、(4)独特的传输信息的通道地图的分类⏹按地图内容分类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按地图比例尺分类大比例尺地图(>=1:10万)中比例尺(1:100万~ 1:10万)小比例尺地图(<=1:100万⏹按制图区分类全球图、半球图、大洲图、大洋图、国家图省市图、乡镇图;月球图、火星图等⏹按用途分类通用图(挂图、参考图等);专用图(航空图、航海图、旅游图、交通图、规划图等)⏹按承载介质分类纸质图、纺织物图、塑料图、磁介质图(光盘、磁盘等)⏹按其他标志分类二维图、三维图、动态图、静态图等地图的构成要素⏹数学要素地图投影、坐标网、比例尺、控制点等⏹地理要素水系、地貌、土质植被、居民点、交通线、境界线等⏹图边要素(辅助要素)图名、图例、等地图的功能和用途地图的功能⏹信息功能⏹模拟功能⏹传输功能⏹载负信息功能⏹感受信息功能、地图学的概念地图学(cartography,又称地图制图学)的研究对象是地图,任务是研究地图理论、地图制作和地图使用。

地图学的研究内容⏹理论地图学地图概论、地图投影、地图概括、地图符号系统、地图新理论⏹技术地图学地图编制、地图整饰、计算机地图制图、遥感制图、地图印制⏹应用地图学地图分析、地图应用、地图测量、地图评价地图制作方法⏹传统实测成图法:通过实地测量而制成地图的方法。

传统编绘成图法⏹遥感制图法大地水准面⏹平均海水面穿过大陆,形成闭合的曲面,该面上各个点与重力反向(铅垂线)成正交这就是大地水准面。

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球体,叫大地球体。

地球椭球体⏹扁率很小的椭圆绕大地球体短轴旋转所形成的规则椭球体。

地球椭球体三要素⏹长半径(a)赤道半径⏹短半径(b)极半径⏹椭球体的扁率f =(a-b)/a地球椭球体的形状和大小取决于a,b,f。

(整理)地图学复习资料.

(整理)地图学复习资料.

1.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学:是以地图信息传输为中心,研究地图的理论、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科学。

3水准面:当海洋静止时,自由水面与该面上各点的重力方向(铅垂线)成正交,这个面叫水准面。

4. 大地水准面:在众多的水准面中,有一个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相重合,并假想其穿过大陆、岛屿形成一个闭合曲面。

10地图比例尺:地图上一直线段长度与地面相应直线水平投影长度之比。

13地图概括(generalization):也称制图综合,就是采取简单扼要的手法,把空间信息中主要的、本质的数据提取后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概念14普通地图:是用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地貌、水系、土质植被、居民点、交通网、境界线等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人文要素一般特征的地图。

15. 专题地图:是把专题现象或普通地图的某些要素在地理底图上显示的特别完备和详细,而将其余要素列于次要地位,或不予表示,从而使内容专题化的地图。

16等高线:高程相等各点连接而成的闭合曲线。

17分层设色法:它是在等高线的基础上,根据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区域特征,将等高线划分一些层级,并在每一层级的面积内普染不同的颜色,以色相、色调的差异表示地势高低的方法1.地图的基本特性是什么?地图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数学法则、地图概况、符号系统、地理信息载体地图的功能有哪些?认识功能、模拟功能、信息的载负和传递功能。

3地图比例尺的表示有方法哪些?①数字式比例尺②文字式比例尺③图解式比例尺④特殊比例尺4 非几何投影的种类有哪些?伪方位投影:在方位投影的基础上,根据某些条件改变经线形状而成,除中央经线为直线外,其余均投影为对称中央经线的曲线。

伪圆柱投影:在圆柱投影基础上,根据某些条件改变经线形状而成,无等角投影。

除中央经线为直线外,其余均投影为对称中央经线的曲线。

(完整word版)地图学期末复习纲领

(完整word版)地图学期末复习纲领

第一章 导论(1) 1。

如何全面理解地图的功能?获取信息的功能:作为表达空间现象一种主要的图形形式,人们可以通过地图分析、地图量测,获取制图区事物现象的空间位置、长度、坡度、面积、体积、深度、密度、曲率、分率等具体的数量指标名词解释:(1)地图: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地图是人类空间认知的结果,也是空间认识的工具)?2. 如何理解反映地面的像片(图像)、素描图和地图的区别?地图具有直观性、一览性、可测量性、几何相似性。

3。

如何理解地图的三个基本特征?(1)地图的三个基本特征是:数学法则、地图概括、符号系统(顺带解释一下地图的定义)(2)地图有三个基本矛盾,而解决这三个矛盾的法则就是地图的三个基本特征.地球曲面与地图平面之间的矛盾,用数学法则即地图投影解决;地球表层原貌与地图抽象性之间的矛盾用符号化法则即符号系统解决;地理要素(现象)的复杂性与地图概括性之间的矛盾,用综合法则即制图综合解决。

(3)其详细解释如下:A 数学法则: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地图是绘制在平面上的,必须准确地反映它与客观实体在位置、属性等要素之间的关系。

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

B 地图概括: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括缩小了的地图不可能容纳地面所有的现象.地图上所表示的是在大量的地理信息中,根据需要选取最主要的信息加以处理,并经过人类的思维与加工即制图综合形成地图。

这种经过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从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就是地图概括。

它反映了人们对所选取地理信息内在的、本质的特征及联系的认识.C 符号系统:地图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地球上具有数量极其庞大的,包括自然与社会经济现象的地理信息。

透过完整的符号系统,把制图对象的地理位置及范围,质量和数量特征,时-空分布规律与相互关系,用十分概括与抽象的符号加以表示。

《地图学》总复习

《地图学》总复习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地图的基本概念一、地图的基本特征和定义(红)注:“红”表示重点,斜体表示次重点(在原文档中为蓝色)NOTE:不能将地图定义为“地球表面在平面上的缩写”的原因二、地图的构成要素三、地图的简要制作过程*根据成图的工作流程来分:实测成图法---常见于大比例尺普通地图(主要是地形图)的制作;编绘成图法---常见于中小比例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的制作*根据制图所用仪器设备与制作过程的先进性来分:传统制图法和现代制图法第二节地图学的定义及学科体系一、地图学的定义(红)二、地图学的结构及学科分支三、地图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三节地图学的历史发展一、地图学历史回顾二、现代地图学进展第四节现代地图的作用与类型一、地图的功能二、地图的应用三、地图的类型1.按地图内容分类:普通地图、专题地图(红)2.按比例尺分类3.按区域分类……7.按其他指标分类第二章地图的数学基础§1 地球椭球体1.水准面2.大地水准面3.地球椭球体 (旋转椭球体) (红)§2 地面点位的确定2.1 地理坐标2.2 平面直角坐标系(特点、方里网)(红)2.3 高程(绝对高程、相对高程)(红)2.4 中国的大地坐标系统(中国的大地坐标系、中国的大地控制网)2.5 全球定位系统(特点、系统构成、定位原理)§3 地图投影3.1 地图投影的含义(定义、实质)(红)3.2 地图投影的方法1.几何透视法(红)2.数学解析法3.3 地图投影的变形1.投影变形的概念2.投影变形的度量(长度比和长度变形、面积比和面积变形、角度变形)(红)3.4 地图投影分类1.按地图投影的构成方法分类:几何投影(红)、非几何投影2.按地图投影的变形性质分类:等角投影、等积投影、任意投影*根据投影面的不同及其与球面的位置关系来识别各种投影:(红)3.5 常用地图投影(一)世界地图常用投影(P52-57):?正轴等角圆柱投影----Mercator project,等角航线(红)(二)半球地图常用投影(三)分洲、分国地图常用投影(四)地形图常用投影(红)1.高斯-克吕格投影(横轴等角切椭圆柱投影):形成、特点、分带法2.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 UTM 投影3.等角割圆锥投影(百万分之一地形图投影)§4 地图比例尺?地图比例尺的含义(地图主比例尺(红)、地图局部比例尺).?地图比例尺的表示(数字式比例尺、文字式比例尺、图解式比例尺、特殊比例尺)?地图比例尺的含义及其应用(计算);(红)1/M =[d max/D max]=1/[D max/d max],式中, D max为制图区域南北或东西实地长度的最大值; d max为地图幅面长或宽的最大值;[ ]为取整;M为比例尺分母,一般为10的整倍数.第三章地图符号和地图表示法第一节地图符号及其分类一、地图符号的含义二、地图符号的特征三、地图符号的分类(红)1.按符号所代表的客观事物空间分布状况:点状符号、线状符号、面积符号、体积符号2.按地图符号的视觉效果分类:形象符号、抽象符号3.按地图符号的定位情况分类:定位符号、说明符号4.按地图符号与比例尺的关系分类:比例符号、半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第二节地图符号的视觉变量及其感受效果一、视觉变量的概念及组成要素(红)地图上能引起视觉变化的基本图形、色彩因素等称为视觉变量,是构成图形的基本要素.包括位置、形状、色彩、尺寸、网纹、方向二、视觉变量的组合三、视觉变量的感受效果第三节地图符号的设计(原则(红))第四节注记一、注记的概念(红)及类别二、注记的作用三、注记的配置与排列第四章地图概括第一节地图概括概述一、地图概括的定义与实质(红)二、制约地图概括的因素三、地图概括的原则四、地图概括的步骤与基本方法?分类(定义、方法)?简化(定义、方法)?夸张?符号化?归纳第二节地图概括原理一、地图概括的数学模式1.图解计算模式(地图面积负载量,地图数值负载量)(红)2.方根模式;(红)3.等比数列模式(红)二、内容选取法1.地图内容选取的标准(资格法、定额法)(红)2.地图内容选取的顺序原则3.地图内容选取的一般要求三、形状化简法1.删除2.夸大3.合并4.分割四、数量特征和质量特征的概括法1.数量特征的概括2.质量特征的概括第五章普通地图§5.1 普通地图概述普通地图的定义(红)和类型§5.2 普通地图的自然地理要素表示1.水系的表示2.地貌的表示:?等高线法:概念(等高线、等高距、等高线法);类型;等高线的基本特点;原理(红)(以一组等间隔(高差)的水平面穿过三维地形表面,将其相交的轨迹正射投影到平面上,通过所得到的等高线之间的疏密关系来反映地面的起伏大小和形态变化. 例如,在等高距相等的情况下,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坡度越缓;在等高距相等的情况下,海拔高的地方,等高线多,海拔低的地方,等高线少;等高线的疏密反映地面形态:山顶的等高线是一组内高外低的闭合曲线,其示坡线指向外侧;凹地的等高线也是一组闭合曲线,但外高内低,示坡线绘在等高线内侧.)?分层设色法?晕渲法?写景法3.土质和植被的表示§5.3 普通地图的社会经济要素表示§5.4 地形图及其应用(红)※ 20世纪70、80年代、我国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1:100万、1:50万、1:25万、1:10万、1:5万、1:2.5万、1:1万、1:5000)※坡度尺※三北方向线(地形图上的起始方向、三种偏角及其相互间的换算关系(红)、三种方位角以及偏角与方位角间的换算关系)第六章专题地图§6.1 专题地图概述§6.2 专题要素的特征和表示方法面状要素的表示方法:1.质底法(红);2.等值线法;3.定位图表法;4.范围法(绝对范围法、相对范围法(红));5.点值法;6.分级比值法;7.分区统计图表法;8.量底法第七章地图设计与制作§7.1 地图编制的一般过程地图设计,编绘原图(红);印刷原图(出版原图)§7.3 专题地图设计编绘的一般过程第八章现代地图制图技术一、计算机地图制图的含义,二、计算机地图制图的基本过程*地图数字化(红)三、遥感和遥感制图的含义四、遥感专题地图的含义和制作过程五、遥感影像地图的含义和制作过程。

最新新编地图学教程-复习资料-老师总结自己整理

最新新编地图学教程-复习资料-老师总结自己整理

第 1 章导论地图的定义: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地图的构成要素:1.图形要素2.数学要素: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控制点 3.辅助要素4.补充说明方位角:由标准方向线北端开始顺时针方向到某一直线的夹角(0°-360°)。

地图学:由地理理论、制图技术和地图应用组成。

地图的功能:1.认识功能:(1)可以组成整体、全局的概念,也就是确立地理信息明确的空间位置。

(2)获得物体所具有的定性及定量特征。

(3)建立地物与地物或现象与现象间的空间关系。

(4)易于建立正确的空间图像。

2.模拟功能:1、物质模型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因为地图特别是表示各种基本地理要素的普通地图,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是制图区域的一种实体模型。

2、概念模型是对实体的一种概括与抽象,它又可分为形象模型与符号模型。

地图兼具这两方面的特点,被视为是一种形象-符号模型。

3.信息的载负和传递功能:地图能容纳和贮存的信息量是十分巨大的,是空间信息的理想载体,地图信息由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两部分组成。

地图的应用:1.经济建设2.科学研究3.国防建设4.政治活动、文化教育、日常生活地图的类型:1.按地图的图型分类:普通地图:表示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地图,它并不偏重某个要素。

主要表示水文、地形、土质植被、交通网、居民点和境界线七大要素。

普通地图按内容的概括程度,区域及图幅的划分状况等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

专题地图:着重表示一种或几种主体要素及它们之间互相关系的地图。

2. 按比例尺分类:大(≥1:10万)、中(1:10万~1:100万)、小(≤1:100万)4.按地图的视觉化状况分类:实地图与虚地图。

5.按地图的瞬时状态分类:静态地图和动态地图。

6.按地图维数分类:平面图形及立体图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图学复习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第一篇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的定义和基本特征一、地图的基本特性1. 可量测性——特殊的数学法则(地图投影、比例、尺地图定向)2. 直观性——地图语言(符号、注记、颜色)3. 一览性——制图综合(概括)二、地图的概念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地图的分类1.普通地图: 以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表示地表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图。

六大地理要素:水系、地貌、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网、境界、各种独立目标。

大比例尺地图:[1/10万,1〕中比例尺地图:(1/100万,1/10万)小比例尺地图:(0,1/100万]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1:5千 1:1万 1:万 1:5万 1:10万 1:25万 1:50万 1:100万2.专题地图根据专业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其中作为主题的要素表示得很详细,其他的要素则围绕表达主题的需要,作为地理基础概略表示。

自然专题地图:地质图、地貌图等人文专题地图:政区图、人口图、经济图等其他专题地图:航空图、航海图、城市地图§地图的基本内容数学基础控制点、坐标网、比例尺和地图定向地理要素普通地图:自然和人文要素专题地图:地理基础要素和主题要素整饰要素外图廓、图名、图例、坡度尺、三北方向图解、文字比例尺、编图单位、编图时间和依据等。

§地图用途和基本功能二、地图的基本功能1.传输功能编图者(信息源)——用图者(目的地)2.信息载负功能空间信息载体:直接信息、间接信息3.模拟功能空间模型形象—符号模型:等高线4.认知功能空间认知:空间定位、格局、相互关系、时空变化等图形认知:数量和质量特征§地图的成图过程计算机地图制图的一般过程1.地图设计(根据要求收集资料,确定比例尺、投影,选择地图内容和表示方法……)2.数据输入(将作为制图资料的图形、图像、统计数据转换成计算机可以接受的数字形式,以数据库形式记录在计算机可存储介质上……)3.数据处理(加工处理数据,建立新编地图以数字形式表达的图形……)4.图形输出(将数字地图变成可视的模拟地图形式)第二篇地图的分幅与编号一、地图的分幅编图、印刷、保存、使用方便三、我国基本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顶点的编号怎么看分成1:10万时是3*3J-50/J50横列号 =[ 纬度/4°] + 1纵行号 = [ 经度/6°]+31 (东经)纵行号 =31- [ 经度/6°] (西经)[ ] 代表取整旧分幅编号法1:100万为基础J-501:50万 -A / B/ C / D1:25万 -[1]——[16]1:10万 -1——1441:10万为基础 J-50-51:5万 -A / B / C / D1:万 -B-1——4 (以1:5万为基础)1:1万 -(1)——(64)1:5千–(2)-A——D(以1:1万为基础)ppt图廓经度109°30’受不了啊,全部图解算了地图学的定义:地图学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

第三篇地图投影二、地图投影的基本理论地图投影的实质:建立平面上的点(x, y)和地球表面上的点(Φ,λ)之间的函数关系。

即x=f1(Φ,λ),y=f2(Φ,λ)地图投影概念源于西方古地中海,采用几何透视的方法来实现球面上的曲线向平面转换;传统意义上针对地球是静态的,地图是二维的、矢量的。

三维地图日趋发展……地图投影变形概念与定义、长度比、长度变形、面积比、面积变形、角度变形(变形/不变形-1)主比例尺:在计算地图投影或制作地图时,将地球椭球按一定比率缩小而表示在平面上,这个比率称为地图的主比例尺(普通比例尺)局部比例尺:地图上除保持主比例尺的点和线以外的其它部分的比例尺。

变化比较复杂,以投影种类、投影性质的不同,常常是随着线段的方向和位置而变化。

变形椭圆:地球面上一无穷小的圆在平面上一般被描写为一无穷小椭圆。

这个椭圆是由于投影变形而产生,故称此椭圆为变形椭圆。

主方向的性质:1、地球面上的正交线投影后仍然正交。

2、投影后具有最大长度比和最小长度比。

地图投影分类按变形性质:等角、等面积、任意(等距属于任意)按投影方式:1.几何投影:将椭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辅助面上,借助辅助面将椭球面展开成平面(套定义)按辅助投影面和地球体的位置关系划分为(正轴、横轴、斜轴)按辅助投影面类型(圆锥,圆柱,方位)按辅助投影面与地球面的相切或相割关系划分(切投影、割投影)2.条件投影:在几何投影基础上根据某些条件按数学法则加以改造形成的。

地图投影的一般命名方式:正轴等角切圆柱投影几类常见的地图投影圆锥投影适宜作为中纬度处沿纬线伸展的制图区域等角圆锥投影我国1978年后采用等角圆锥投影作为百万分之一地形图的数学基础圆锥投影变形特点①变形只与纬度有关,与经差无关,同一纬线上的变形是相同的;②切圆锥投影中,标准纬线上长度比等于n。

=1,其余纬线上长度比均大于1,并向南、北方向增大;③在割圆锥投影中,标准纬线n1=n2=1,变形自标准纬线向内、向外增大,在标准纬线之间之间n<1,之外n>1.切圆锥投影变形割圆锥投影变形记法:纬线长度比根据一般规律,经线长度比等面积mn=1,等角时与等面积相反m=n,等距离m=1方位投影方位投影的种类1.非透视投影:等角、等面积、任意2.透视投影:正射、外心、球面、球心、内心怎么区分啊啊啊啊啊两极地区正轴方位投影赤道附近圆形区域地图横轴方位投影方位投影变形特点:①等变形线与纬圈一致;②在切方位投影中,切点上无变形,随着远离切点,变形增大;③在割方位投影中,在所割小圆上,角度变形与“切”的情况一样,其他变形(长度变形与面积变形)则自所割小圆向内与向外增大。

圆柱投影低纬度沿纬线伸展的地区墨卡托投影——正轴等角圆柱投影等角航线:两点间与所有经线构成相同方位角的一条曲线,是两点间的一条特殊的定位线。

——是等角投影,经线又是平行的直线……高斯-克吕格投影——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投影条件1、中央经线和赤道投影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坐标轴。

2、投影后无角度变形。

3、中央经线投影后保持长度不变。

变形规律中央经线上无长度变形无角度变形,面积比为长度比的平方在同一纬线上,离中央经线越远变形越大;在同一经线上,纬度越低变形越大;长度比的等变形线平行于中央子午线。

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UTM——横轴等角割圆柱投影(割地球于两个等高圈上)圆柱投影变形特点:①变形随纬度变化,与经差无关;②在切圆柱投影中,赤道无变形,变形自赤道向两侧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③在割圆柱投影中,在两条标准纬线上无变形,变形自标准纬线向内和向外增大。

三、地图投影的应用和变换(一)、地图投影的选择依据制图区域的地理位置,形状和范围1.制图区域地理位置决定了所选择投影的种类。

极地——正轴方位投影赤道附近——横轴方位投影中纬地区——正轴圆锥投影或斜轴方位投影2. 制图区域形状直接制约地图投影的选择。

中纬度地区:沿纬线方向延伸的长形区域——单标准纬线正轴圆锥投影沿经线方向略窄,沿纬线方向略宽的长形区域——双标准纬线正轴圆锥投影沿经线方向南北延伸的长形区域——多圆锥投影圆形区域——斜轴方位投影低纬赤道附近:沿东西方向长条形区域——正轴圆柱投影圆形区域——横轴方位投影3. 制图区域的范围大小也影响地图投影的选择。

范围小时,无论什么投影方式都无太大变形差异;对于区域广大的地图需要慎重的选择投影。

制图比例尺不同比例尺地图,对精度要求不同,投影选择不同。

以我国为例,大比例地形图,量算及精确定位,选择各方面变形都较小的地图投影,如分带投影的横轴等角椭圆柱投影;中小比例尺的省区图,定位精度相对降低,选择正轴等角、等积、等距圆锥投影。

地图表现的主题和内容。

交通图,航海图,航空图——等角投影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中的分布图,类型图,区划图——等面积投影世界时区图——经线投影成直线的正轴圆柱投影出版方式单幅图,系列图,地图集。

单幅图和系列图投影选择比较简单;地图集应该尽量采用同一系统的投影,再根据个别内容的特殊要求,在变形性质方面予以适当的变化。

(二)、地形图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1. 概念: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是以椭圆柱作为投影面,使地球椭球体的某条经线与椭圆柱相切,然后按照等角条件,将中央经线东西两侧各一定范围内的地区投影到圆柱面上,再将其展开平面而成。

该投影由德国高斯于19世纪20年代拟定,经克吕格1912年对投影公式加以补充,称为高斯-克吕格投影。

2. 经纬线特征:中央经线和赤道为互相垂直的直线,其他经线均为凹向并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其他纬线均为以赤道为对称轴的向两极弯曲的曲线,经纬线成直角相交。

3. 变形分布规律:①中央经线没有长度变形。

其余经线长度比均大于1,距中央经线愈远变形愈大;②在同一条经线上,长度变形随纬度的降低而增大;③在同一条纬线上,长度变形随距中央经线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最大变形在边缘经线与赤道的交点上;为了保证地图的精度,采用分带投影方法,将投影范围的东西界加以限制,使其变形不超过一定的限度,把许多带结合起来,可以为整个区域的投影。

4. 6°分带和3°分带我国规定1:1万-1:50万比例尺地形图均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

1:1万及大于1:1万采用3°分带,小于1:万采用经差6°分带。

5. 坐标网(1) 经纬线网经线和纬线构成的坐标网,又称地理坐标网。

作用:控制和确定地表各点和整体地形的实地位置。

用于分析和计算投影变形;确定比例尺、量算不可缺少。

表示:1:5千—1:25万以图廓形式表示1:50万—1:100万图面直接绘出内图廓有加密分划短线(2)方里网由平行于投影坐标轴的两组平行线所构成的方格网。

又称直角坐标网。

作用:大比例尺地图上,方便展绘点位和读图上地理坐标在高斯-克吕格投影上,规定以中央经线为X轴,赤道为Y轴,两轴的交点为坐标原点。

X值在赤道以北为正,以南为负,Y坐标值在中经以东为正,以西为负,我国的X值均为正,但Y值在中经经西为负,运用起来很不方便,故将各带的坐标纵轴西移500km,并冠以带号,称通用坐标。

邻带方里网: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将邻带的坐标延伸到本带的图幅中。

邻带方里网(grid of neighboring zone)是投影带边缘图幅上绘制的相邻投影带的坐标网。

中国的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系采用高斯一克吕格投影,是按经线分带的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