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课 新文化运动》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同步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同步习题(含答案)《新文化运动》同步练习1. 陈独秀被称为“文化伟人”“政治名人”,对近代中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
作为“文化伟人”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A. 领导“百日维新”B. 推翻君主专制统治C. 发起新文化运动D. 建立中国同盟会2. 毛泽东在谈及学生时代喜爱阅读的一份出版物时说:“我很欣赏胡适和陈独秀写的文章,他们一度成为我效仿的榜样,取代了我已不再崇拜的梁启超和康有为。
”这份出版物应该是()A. 《时务报》B. 《新青年》C. 《民报》D. 《申报》3.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以下是小张同学为“救治行动”寻找相关史实,其中不正确的是()4. 陈独秀说:“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为此,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A. 洋务运动B. 维新变法运动C. 新文化运动D. 五四爱国运动5. 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A. “民主”与“科学”B. “自强”与“求富”C. “民主”与“共和”D. “扶清灭洋”6. 新文化运动中,进步知识分子创办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有()①《每周评论》②《万国公报》③《新青年》④《民报》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7. 以下正确反映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的是()A. 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北伐战争B. 新文化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C. 五四运动--北伐战争--解放战争--抗日战争D. 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8. 历史学家唐德刚谈到新文化运动时说:“白话文运动,在他画龙点睛之后,才走上正轨。
”“他”指的是()A. 李大钊B. 胡适C. 陈独秀D. 鲁迅9. 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章指出:“一曰,须言之有物……八曰,不避俗语。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附解析

第12课新文化运动一、选择题1.(2019·大庆市龙凤区·单元测试)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A.《每周评论》的创刊B.《青年杂志》的创刊C.《科学》杂志的创刊D.《天演论》的发表2.(2019·天津红桥区·期末)抓住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与“陈独秀”“《新青年》”“民主、科学”等关键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新文化运动D.大化改新3.(2018·深圳市龙华区·期末)蔡元培在一次演讲中说:“人智日开,科学发达,以星云说明天地之始,以进化论明人类的由来,以引力说原子论明自然之秩序,而上帝创造世界之说破……”。
以上材料的核心思想是A.提倡科学,反对迷信B.提倡人性,反对神学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4.(2019·大庆市龙凤区·单元测试)徐中约在《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采用共和政体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人民。
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
”材料中所指的“激烈变革”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B.促进了国人思想的空前解放C.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正确道路5.(2019·北京石景山区·期末)以下文献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②①④③B.②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③6.(2019·深圳市宝安区·模拟)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没有很长时间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工作,就很快把重点转到发动武装起义上来。
这是它的优点,但也带来弱点:缺少一场足够力度的思想文化运动作为先导。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A.辛亥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延续B.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补课D.辛亥革命为五四运动提供思想指导7.(2019·大庆市龙凤区·单元测试)自1920 年秋开始,全国各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都改成了白话文,到1922 年冬季,所有的旧文章课本一律废止。
八年级历史上册课堂小练:第12课 新文化运动(含答案解析)

第12课课堂小练1、陈独秀《新青年·警告青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这“两位先生”是指( )A.胡适和鲁迅B.民主和自由C.科学和自由D.民主和科学2、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不断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
下列能反映在制度层面向西方学习的是()①洋务运动②戊戌变法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3、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A.《每周评论》的创刊B.《新青年》的创刊C.《民报》的创刊D.《天演论》的发表4、某学者指出:“一日,须言之有物……八曰,不避俗语。
”该史料涉及新文化运动()A.提倡民主 B.提倡科学C.提倡新道德 D.提倡新文学5、史学家陈旭蔍认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每一班都伴随着西新旧之争。
”其中“中体西用”与“民主和科学”这两“步”应指( )A.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B.洋务运动与新文化运动C.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D.戊戌变法与新文化运动6、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B.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C.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D.传播了自由与和平的思想7、在新文化运动中,以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是( )A.胡适B.梁启超C.李大钊D.鲁迅8、孩子给父母写信的称呼,由“父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变为“亲爱的爸爸妈妈”,得益于( )A.鲁迅的《狂人日记》B.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C.陈独秀的《敬告青年》D.孙中山的《讨袁檄文》9、新文化运动时期,有人提出汉字是封建时代的旧文化,是中国落后的表现,应予废除而代之以拼音文字,这种现象表明( )A.新文化运动彻底清除了封建残余B.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C.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彻底的思想革命D.新文化运动存在局限性,有绝对否定的偏向10、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是( )A.陈独秀B.鲁迅C.李大钊D.胡适11、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
部编人教版初二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学案练习题

部编人教版初二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学案练习题第12课新文明运动【达标练习】1.右图是1915年在上海兴办的一本杂志的封面。
这本杂志的兴办者是()A.蔡元培B.陈独秀C.鲁迅D.李大钊2.新文明运动中,鲁迅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方式结合起来的代表性作品是()A.«文学改良刍议»B.«庶民的成功»C.«文学革命论»D.«狂人日记»3.历史往往赋予各个时代不同的主题。
新文明运动时期的主题是()A.〝自强〞〝求富〞B.民主、迷信C.独立、自主D.战争、开展4.对新文明运动评价正确的选项是()A.新文明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B.新文明运动是维新派支持顽固派而掀起的社会言论C.新文明运动是孙中山指导的支持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思潮D.新文明运动是陈独秀等提高知识分子指导的倡议民主与迷信的思想束缚运动5.阅读资料,回答以下效果。
资料一要支持那德先生,便不得不支持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支持那赛先生,便不得不支持旧艺术、旧宗教;要支持德先生又要支持赛先生,便不得不支持国粹和旧文学……我们如今认定只要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品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资料二西洋近代文明可以满足人类心灵上的要求的水平,远非西洋旧文明所能梦见。
——胡适«我们关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1)资料一所反映的陈独秀先生宣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这是哪一运动的中心思想?(2)为处置〝文明上〞的缺乏,这一运动学习〝西洋近代文明〞的主张有哪些?(3)你如何看待资料二中胡适对〝西洋近代文明〞和〝西洋旧文明〞的态度?【才干提升】1.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宣布文章说:〝要稳固共和,非先将国民的脑子里一切支持共和的旧思想洗刷洁净不可。
〞这反映了新文明运动()A.主张在思想上打破封建约束B.要在中国树立民主政体C.要在中国树立共和政体D.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2.〝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知道未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课后练】八年级上册历史

使用,使用了34次,平均每篇使用1.8次;而从1919—1922年,总篇数为1
026篇,其中使用篇数达145篇,使用次数为1 292次,平均每篇使用7.75
次。这种变化反映了( A )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变化
B.民众普遍拥护中华民国
C.中国政府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D.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23456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2.[2023·保定莲池区期末]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们都是不惮于前 驱的勇士,但是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孤独者,他们很少可以找到附
和之声。材料说明新文化运动( D )
A.具有急功近利的倾向 B.遭到人民群众的反对 C.批判封建思想不彻底 D.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基础通关
1.有学者指出,中华民国政治形式与内容的分割迫使新知识分子深入
到思想文化的深层中去寻找国家富强的出路,他们对“民主”持有肯
定态度。这一时期,从西方文明寻找到的科学旗帜作为一个时代思潮
取得了舆论上的胜势。材料评述的是( D )
新文化运动从“小众”通往“大众”的突破口。这个“突破口”
指的是( D )
A.创办《新青年》
B.抨击旧道德
C.提倡“德先生”
D.提倡白话文
7 8 9 10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8.
[2023·张家口桥西区期末]《新青年》在1915—1918年
发表的文章总篇数为1 274篇,其中“社会主义”一词一共有20篇文章
11
八上历史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同步训练(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第12课新文化运动同步训练1.晚清以来“青年”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清末时“革命青年”,“五四时期”是“新青年”后来则是“进步青年”。
其中,“新青年”关心个人的生活与解放,“进步青年”慢慢转向关心整个社会的解放。
导致这种转变的直接原因是()A.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B.十月革命和一战的影响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D.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2.表中的思想主张体现了中国近代史上各阶层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为争取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做出各种努力。
其中把④处的主张付诸于实践的行动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3.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
这种变化可说明()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C.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改变D.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4.1919年12月,蔡元培表示北京大学开始招收女学生,随后,录取了邓春兰、王兰在内的九名女学生,其他学校也纷纷效仿。
两年后,已经有七个院校解除了大学女禁。
这说明()A.新文化运动推动观念革新B.男尊女卑现象得以根除C.杰出人物能决定社会发展D.男女平等已经完全实现5.有人说,《新青年》杂志较早地传播了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了“五四”新文化和爱国运动《民报》较早地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指导了辛亥革命。
材料表明《新青年》《民报》A.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B.介绍了陈独秀的理论主张C.表达了要求民主和进步的愿望D.激发了广大民众的革命热情6.对比学习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
阅读下面两位中外历史名人的名言,从中可得出他们共同的思想主张是()但丁说:“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陈独秀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指民主和科学)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测试: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第12 课新文化运动测试时间:15分钟一、选择题1.20 世纪初,新文化运动蓬勃展开,其最为重要的阵地是()A.《新青年》和北京大学B.《申报》C.《中外纪闻》D.《民报》1.答案 A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A 符合题意。
2.新文化运动中,《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的创办地点是()A.广州B.长沙C.北京D.上海2.答案 D 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3.(2018 河南中考)把科学和民主结合起来,作为衡量一切社会现象的价值原则,合之者则接受、信仰,反之者则摒弃、批判。
在近代中国首先倡导这一“原则”的代表人物是()A.魏源B.严复C.孙中山D.陈独秀3.答案 D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
4.1916 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后,造就了北京大学的一代辉煌。
他着力营造的学术研究氛围是()A.民族、民权、民生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C.民主、共和、科学D.思想自由,兼容并包4.答案 D 蔡元培在1916 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后,着力营造“兼容并包”和“思想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
选项D 符合题意。
5.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为救国救民,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探索。
陈独秀、鲁迅、胡适三人共同进行的探索是()A.师夷长技以自强B.民族、民权、民生C.学习西方的思想D.工农武装割据5.答案 C 1915 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等,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
陈独秀、鲁迅、胡适三人共同进行的探索是学习西方的思想。
6.1916 年5 月,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一文中写道,“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
文中提倡的是()A.民主B.科学C.新道德D.新文学6.答案 A 据“1916 年5 月”“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可知,李大钊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练习题(含答案)-教学文档

2019年秋人教版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社会。
”在此背景下()A.义和团运动兴起B.辛亥革命兴起C.新文化运动兴起D.戊戌变法兴起2.在学习《新文化运动》一课时,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当时的情况,下列刊物中你该首选查阅的是( )3.1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掀起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这次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民报》和北京大学B.《新青年》和北京大学C.《国闻报》和北京大学D.《时务报》和北京大学4、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看……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仔细看了半夜……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请你说出它最准确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哪项内容()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B.提倡科学,反对愚昧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D.提倡民主,反对专制5.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拥护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A.民主与科学B.民主与法制C.民主与自由D.博爱与人权6.史学界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就其()A.是一场文化运动来说的B.作为反复辟运动来说的C.要求民主与科学来说的D.作为反封建运动来说的7.下列有关新文化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②陈独秀、李大钊等知识分子发起③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④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8.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
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则是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二、非选择题9.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西方文化?10.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3.理解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二、自主预习
1.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并在创刊号上发表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 和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3.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与。
4.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三、合作探究
1.材料展示: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设问:(1)“德先生”和“赛先生”及其内涵分别是什么?
(2)你能从材料中看出陈独秀先生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及其为什么吗?
(3)这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四、随堂演练
1.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
A.提倡“民主”与“科学”
B.反对北洋军阀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
C.提倡文学革命
D.传播马克思主义
2.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人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局限性在于()
A.没有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
B.没有进行武装斗争
C.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
D.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4.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其主要含义是指它()
A.继续反封建
B.向西方学习
C.反对尊孔复古
D.主张民主共和定
5.材料展示:
材料一萧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
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李白《忆秦娥》材料二“这柯(棵)大树很可恶,他碍着我的路!”来!快把他砍倒了,把树根亦掘去。
哈哈!好了!
——胡适《乐观》设问:读完这两段材料,你有何感觉?哪一个读起来更顺口,而且更通俗易懂?新文化运动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用哪一种语言更容易普及到大众之中?你能说出新文化运动中进行文学革命的原因吗?
五、课后反思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青年杂志》《敬告青年》
2.《新青年》北京大学
3.民主科学
4.五四运动
三、合作探究
1.(1)“德先生”是指民主,包括民主制度和民主精神。
“赛先生”是指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2)此段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陈独秀先生认为“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3)它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已经由技术、制度层面深入到思想文化的层面。
四、随堂演练
1.B
2.D
3.D
4.A
5.文学革命的原因是新文化、新思想需要通俗易懂的文字,才能普及到大众之中,而文言文比较难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