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合集下载

妊娠期和哺乳期抗菌药物的应用

妊娠期和哺乳期抗菌药物的应用

妊娠期和哺乳期抗菌药物的应用1.FDA对抗微生物药在妊娠期应用时的危险性分类A. 在孕妇中研究证实无危险性。

B. 动物中研究无危险性,但人类研究资料不充分,或对动物有毒性,但人类研究无危险性。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氨曲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磷霉素,两性霉素B,特比萘芬,利福布丁,乙胺丁醇,甲硝唑,呋喃妥因,C. 动物研究显示毒性,人体研究资料不充分,但用药时可能患者的受益大于危险性。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氯霉素,克拉霉素,万古霉素,氟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氟胞嘧啶,磺胺药/甲氧苄啶,氟喹诺酮类,利奈唑胺,乙胺嘧啶,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D. 已证实对人类有危险性,但仍可能受益多。

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X. 对人类致畸,危险性大于受益奎宁,乙硫异烟胺,利巴韦林2.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1)妊娠前期:从女性发育成熟到卵子受精时期。

在此阶段,使用药物一般比较安全,但在体内半衰期很长的药物可能会影响胚胎正常生长。

(2)受精第一日至第十四日:在此阶段,如果药物导致大量胚囊细胞受损会导致胚胎死亡。

如果仅少量细胞受损则不会影响其他细胞最终分化发育成为正常个体。

(3)受精第十五日至妊娠三个月左右:此时期是经典的致畸期。

由于各种器官、躯干、四肢在这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分化,所以极易受到包括药物毒性在内各种致畸因素影响,而且药物毒性作用越早,发生畸形的可能性就可能越严重。

(4)妊娠三个月至分娩:胎儿组要器官基本分化完成并迅速生长发育,在此阶段,药物致畸的可能性大大下降,但有些药物仍可能影响胎儿组织器官的发育和功能。

2.青霉素类抗生素:这类抗生素能妨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能促使细菌细胞膜分解,又能抑制其合成,对许多敏感菌有杀菌作用。

(1)妊娠期:通过单纯扩散的机制透过胎盘,孕母血液中游离的青霉素浓度可较脐血中低。

该类药物对母体的肝肾功能影响小,已证实青霉素类抗生素为妊娠期最安全的抗生素。

抗菌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原则

抗菌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原则

抗菌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原则
抗菌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问题。

特殊人群包括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等,他们对药物的反应和普通人群往往存在显著差异。

以下是针对这些特殊人群的抗菌药物应用原则:
1.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首选对胎儿和婴儿无害的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或婴儿造成不良影响的药物。

同时,应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孕妇的临床状况,权衡利弊,谨慎用药。

2. 儿童:儿童的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对抗菌药物的反应和成人不同。

应选用适合儿童的药物剂型,并按照儿童的年龄和体重调整药物剂量。

此外,应尽量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可能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3. 老年人: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逐渐减退,对抗菌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

因此,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选用毒性低、副作用小的药物,并根据老年人的肾功能调整药物剂量。

4. 免疫功能低下者:这类人群的免疫力降低,容易发生感染。

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选用广谱、强效的药物,以迅速控制感染。

同时,应注意预防二重感染的发生,避免使用可能导致菌群失调的药物。

总之,在特殊人群中使用抗菌药物时,应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应加强对特殊人群的用药监护,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

哺乳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哺乳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哺乳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黄荳(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江西南昌,330006)摘要目的:探讨产科哺乳期妇女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问题。

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及自己在工作中的心得体会,总结了目前产科常用抗菌药物在哺乳期妇女使用时的安全性及合理用药方案。

结果:哺乳期妇女使用抗菌药物时,因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选择最为安全、合理用药方案。

结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对保护哺乳期妇女的身体健康,减少新生儿被动用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哺乳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R ational Application of Antimicrobias in Lactation Huang Dou(JiangXi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JiangXi NanChang,330006,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 discuss how to use antimicrobials ratinonally about lactating women in obstetrical department.METHODS:To summarize the the security and rational drug Application about lactating women in obstetrical department from engaging in extensive reading of references and conluding experience of my actually clinical work.RESULT:Using antimicrobials to lactating women should choose the safest and most rational scheme according to the various conditions.CONCLUSION:Rational Application of Antimicrobias is important and significant for protecting healthy of lactating women and decreasing the passive medication of newborns.K EYWORDS:Lactation;Antibiotics;Rational Application临床药师在产科进行用药教育时,经常被产妇或家属问及到有关药物使用后能否哺乳的问题。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 应用
第三代头孢菌素对β一内酰胺酶更稳定(易 被超广谱β一内酰胺酶水解)、抗菌谱更广, 对肠杆菌科细菌、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 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以及部分厌氧菌 有强大抗菌活性,对葡萄球菌的作用较第一、 二代头孢菌素差,对肠球菌无抗菌活性。注 射用药后血浓度高,在脑脊液中(特别是有炎 症情况下)能达有效血浓度,肝肾毒性低。适 用于严重革兰阴性及敏感阳性菌感染,病原 未明感染的经验治疗、医院内感染等。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 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2024/2/9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物,在治 愈并挽救许多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出现了由于抗菌 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的不良后果,特别是细菌耐药 性的增长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安全的公共卫生问 题,2011年世界卫生主题被确定为“抗击耐药—— 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再次提醒全 球各国必须重视细菌耐药问题。本文就合理应用抗 菌药物的基本问题作简要介绍。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 应用
第一代头孢菌素划葡萄球菌(包括耐青霉素 葡萄球煎)、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伤 寒沙门菌、志贺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有较强 抗苗恬眭。注射剂用药后血药浓度较高,用 于敏感菌所致的较严重感染.主要品种有头 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头孢羟胺苄、 头孢托啶等口服品种抗菌作用较头孢唑啉为 差,适用于各种轻中度感染治疗。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 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产酶葡萄球菌所引起的各种 感染。氢基青霉素以氨苄阿林与阿莫西林为 代表,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革兰阳性菌作 用逊于青霉素,但对流感嗜血杆菌、肠球菌 及部分肠道杆菌有抗菌作用,近年细菌对其 耐药率较高,主要用于肠球菌、敏感革兰阴 性菌所至各种感染,包括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志贺菌和沙门菌对本品耐药率较高。抗假单 胞菌青霉素有羧苄西林、磺苄西林、呋布西 林、美洛西林、哌拉西林等。

[最新202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修订版)]

[最新202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修订版)]

[最新202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修订版)]为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指导临床医生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根据卫生部《2022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的精神,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原则根据《2022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临床医生在合理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时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一)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或放射、超声等影像学结果,诊断为细菌、真菌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临床或实验室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应用抗菌药物指征。

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即细菌药物敏感试验(以下简称药敏试验)的结果而定。

因此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对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患者,应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及时留取相应合格标本(尤其血液等无菌部位标本)送病原学检测,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并据此调整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3.对于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患者,在未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前,或无法获取培养标本时,可根据患者的感染部位、基础疾病、发病情况、发病场所、既往抗菌药物用药史及其治疗反应等推测可能的病原体,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

待获知病原学检测及药敏结果后,结合先前的治疗反应调整用药方案;对培养结果阴性的患者,应根据经验治疗的效果和患者情况采取进一步诊疗措施。

4.在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前,均应对该病人肝、肾功能进行评估,根据肝、肾功能情况相应调整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案。

抗生素在哺乳期妇女感染中的应用指南

抗生素在哺乳期妇女感染中的应用指南

抗生素在哺乳期妇女感染中的应用指南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药物,对哺乳期妇女来说,正确应用抗生素十分关键。

本文将为您提供抗生素在哺乳期妇女感染中的应用指南,帮助您了解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保护自己和宝宝的健康。

一、抗生素使用的原则和注意事项1. 合理应用抗生素抗生素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可滥用。

对于哺乳期妇女而言,应严格按照医生建议的剂量和使用时长服用抗生素,切勿自行增减剂量或延长疗程。

2. 选择合适抗生素不同类型的感染需要使用具有不同功效的抗生素。

医生会根据感染的病原体、感染部位和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哺乳期妇女在使用抗生素前,应告知医生自己正在哺乳以及宝宝的年龄和健康状况,以便医生能够选择对母婴安全的抗生素。

3. 注意过敏和不良反应哺乳期妇女应注意自己是否对抗生素过敏,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寻求医生帮助。

此外,一些抗生素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在使用过程中应及时咨询医生。

4. 遵循用药指南按照医生的用药指南正确用药,遵守用药时间和用药间隔,不可中断或随意调整剂量。

如果未见好转或出现新的症状,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二、常见感染疾病及相应抗生素选择1. 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症状包括咳嗽、鼻塞、流鼻涕等。

一般情况下,无需使用抗生素,多数病毒性感染可以自愈。

如果病情严重,或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可咨询医生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

2. 尿路感染尿路感染是哺乳期妇女常见的感染疾病,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一般情况下,可选用抗生素如氨苄西林或头孢菌素类药物。

在用药期间,保持充足水分摄入,并及时排尿,有助于加速痊愈。

3. 乳腺炎乳腺炎是哺乳期妇女容易患上的疾病,常伴有乳房疼痛、发红、红肿等症状。

治疗乳腺炎的抗生素通常为氨苄西林或青霉素类药物。

同时,及时排空乳房、保持通乳、注意卫生也是乳腺炎治疗的重要措施。

4. 阴道感染阴道感染常见症状包括异味、瘙痒、异常分泌物等。

重点人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重点人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关于印发《重点人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的通知各科室:为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持续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8】9号)的要求,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等,制定我院《重点人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2018年月日经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讨论通过,现印发至各科室,请遵照执行!促进儿童、老年患者、孕产妇等重点人群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遏制细菌耐药。

附录1:《儿童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附录2:《老年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附录3:《孕产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2018年月日附录1儿童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一、儿童用抗菌药物实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级。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参照卫生部目录并结合实际制定并适时更新。

(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与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相比较,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级药物使用。

(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新上市不足5 年的抗菌药物,疗效或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不优于现用药物的抗菌药物;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二、成立总院特殊人群使用抗菌药物监督小组,业务院长负责,成员由药事管理科、呼吸内科、院感科、微生物检验人员等组成,控制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遏制耐药菌增长率。

三、依据抗菌药物指南制定儿童疾病推荐使用抗菌药物的列表,促进感染性疾病临床路径及诊疗规范、指南的应用。

四、新生儿患者感染应避免应用毒性大、可能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包括氨基糖苷类、糖肽类、酰胺醇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呋喃类等,减量应用ß内酰胺类药物,按日龄调整给药方案。

妊娠期与哺乳期新冠感染药物安全使用要点

妊娠期与哺乳期新冠感染药物安全使用要点

妊娠期与哺乳期新冠感染药物安全使用要点一、退热药使用要点二、祛痰药使用要点三、镇咳药使用要点四、抗过敏药使用要点五、其他药物使用要点新冠病毒期间,发热、咽干、咽痛、鼻塞、流涕等有症状的人数不断增长,其中包括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

对症治疗的常见药物有解热镇痛药、鼻减少充血剂、抗组胺药物、镇咳药、祛痰药、抗病毒药物等。

但大部分药物在妊娠期、哺乳期使用的安全性证据尚不充分,用药应特别谨慎。

一、退热药使用要点1、妊娠期高热会引发致畸、流产、胎儿中枢神经发育不全以及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等风险,孕期发热需要退热(包括物理降温、药物降温等),切莫因为担心药物的风险而拒绝使用退热药物。

2、如果体温V38t,且无明显的不适症状,一般不需要使用退热药物,以物理降温为主,如退热贴、温水擦浴等。

3、如果体温238.5C,物理降温方法不理想,需经专业人员指导使用退热药物。

4、妊娠期、哺乳期解热镇痛药物首选单方的对乙酰氨基酚。

(1)研究未发现妊娠早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增加先天畸形(包括心血管畸形)的风险。

(2)妊娠期使用正常剂量的对乙酰氨基酚不会增加流产或胎儿死亡的风险。

如短期使用(V8天)每天剂量W2g是相对安全的。

(3)对乙酰氨基酚虽然能够进入母乳,但是婴儿从母乳中获得的对乙酰氨基酚仅相当于其母体剂量的约2%o并且由于新生儿体内主要CYP450酶的含量低,导致其体内的对乙酰氨基酚更难转化为肝毒性代谢物,对乙酰氨基酚导致的肝毒性在新生儿中更加少见。

哺乳期使用相对安全。

(4)推荐选择单一成分的对乙酰氨基酚,而不要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的复方制剂。

复方感冒药品种繁多、成份复杂,可能含有妊娠期、哺乳期禁用、慎用成分,如金刚烷胺、麻黄碱类、氨基比林等。

此外麻黄碱类、氯苯那敏还可能影响母乳的产生,减少奶量。

如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散利痛、散列通等)、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扑感敏片、芬通宁等)、氨酚伪麻美芬片∏(白加黑)、氨酚伪麻美芬片/氨麻美敏片∏(日夜百服宁)、氨麻美敏片H(新康泰克)、氨麻美敏片(泰诺片)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1.妊娠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妊娠期抗菌药物的应用需考虑药物对母体和胎儿两方面的影响。

(1)对胎儿有致畸或明显毒性作用者,如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等,妊娠期避免应用。

(2)对母体和胎儿均有毒性作用者,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妊娠期避免应用;确有应用指征时,须在血药浓度监测下使用,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3)药物毒性低,对胎儿及母体均无明显影响,也无致畸作用者,妊娠期感染时可选用。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和磷霉素等均属此种情况。

2.哺乳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哺乳期患者接受抗菌药物后,药物可自乳汁分泌,通常母乳中药物含量不高,不超过哺乳期患者每日用药量的1%;少数药物乳汁中分泌量较高,如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磺胺甲嗯唑、甲氧苄啶、甲硝唑等。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等在乳汁中含量低。

然而,无论乳汁中药物浓度如何,均存在对乳儿潜在的影响,并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导致乳儿听力减退,氯霉素可致乳儿骨髓抑制,磺胺甲嗯唑等可致胆红素脑病、溶血性贫血,四环素类可致乳齿黄染,青霉素类可致过敏反应等。

因此治疗哺乳期患者时应避免选用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磺胺药等。

哺乳期患
者应用任何抗菌药物时,均宜暂停哺乳。

总之,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应注意:根据病原菌的种类、特点、部位、药效与动态变化;根据感染部位、年龄和基础疾患;根据抗菌药物抗菌活性和药代动力学特:吸收、分布、排泄,血药浓度半衰期长短,血浆蛋白结合率及不良反应;根据抗菌药物的适应证,根据病原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而作相应调整。

只有合理使用抗生素才能充分发挥抗生素对人体疾病的治疗作用,减少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的健康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