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用药教育—胰岛素篇
胰岛素规范注射

胰岛素注射时的注意点
使用云雾状胰岛素(如NPH和预混胰岛素)前,应将胰岛素充分混匀
排尽笔芯内空气
做到一针一换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2011版.第54,55,57页.
胰岛素注射标准9步骤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2011版.第50页.
胰岛素注射部位选择
安装针头
去掉针套
如仅看到几 滴胰岛素而 非一股则注 射准备未完 成,需重复 注射准备。
排除气体
针头朝上
轻轻用手指敲打 笔芯使气泡聚集 在上部以去除。
推动注射 按钮,看 到一股胰 岛素流出
调整2单位的剂量
注射笔使用方法
准备注射
调整所需剂量Leabharlann 推回螺旋杆插入针头,慢
慢推注直至不
10 s
能再推进,按 住10s然后再
糖尿病患者教育 -胰岛素规范注射篇
目录
注射装置 注射部位 护理检查 注射技术 保存使用
胰岛素常用注射装置
胰岛素注射笔
剂量精确 携带使用方便 减轻注射疼痛
胰岛素专用注射器
价格便宜 能够按需混合
胰岛素
胰岛素泵
减少夜间低血糖发生 操作简便 生活自由度大
无针注射器
药液吸收快且 均匀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2011版.第43页.
注射器材的规范废弃
将注射器或注射笔用针头套上外针帽后放入专用废弃容器内再丢弃。
如果没有专用废弃容器,也可使用加盖的硬壳如容果器没等有不专会用被废针弃头容刺
穿的容器替代。
器,也可使用加盖的
硬壳容器等不会被针
盖上针头外针 套并取下针头
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的用药指导_蒋寅

18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的用药指导蒋寅473000河南南阳市医专一附院急诊科doi :10.3969/j.issn.1007-614x.2013.02.012摘要目的:评价对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患者进行用药指导的效果。
方法:在临床上对15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用药指导,观察其治疗效果。
结果:进行用药指导后,患者血糖控制在一个较理想的水平,从而降低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地发生。
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用药指导,治疗效果满意,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胰岛素糖尿病患者用药指导胰岛素治疗是糖尿病5大综合疗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15例糖尿病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胰岛素用药指导,并取得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2011 2012年收治糖尿病患者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45 75岁,重度2例,中度13例,均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并进行用药指导,好转14例(93%),死亡1例(6.7%)。
用药指导药物知识:①适应证:适用于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病情重,口服降糖药疗效差、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感染,大手术后、妊娠和分娩时[1]。
②制剂类型:按起效时间快慢和维持时间长短,胰岛素制剂分为速效、中效和长效三类。
我国常用制剂有每毫升含40U 和100U 两种规格,使用时应注意。
③使用原则:使用胰岛素必须强调个体化,并随病情而增减。
一般用法是普通胰岛素从小剂量(4 8U )开始,然后根据餐前尿糖(餐前1小时排空膀胱,在餐前半小时留取尿检查)变化调整剂量,直到尿糖为(+)或转为阴性。
病情控制后,可继续用普通胰岛素维持。
用胰岛素强化治疗严格控制血糖接近正常水平,2岁以下幼儿,老年患者,已有晚期严重并发症者不宜采用强化胰岛素治疗。
用药观察:①低血糖反应:多见于1型糖尿病患者。
一般由于体力活动过大度偶因饮食太少、减量或胰岛素剂量过大。
表现为出汗、颤抖、心悸、心率加快、面色苍白、饥饿、肌凉震颤、精神不振、思维迟钝、视物不清、步态不稳甚至昏迷[2]。
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指南

对于伴有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患 者,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 的治疗方案,并密切监测血糖变
化。
04
胰岛素注射技巧与注意事项
注射部位选择与轮换
常用注射部位
腹部、大腿外侧、上臂外侧和臀部外 上侧。
注射部位轮换
避免在同一部位重复注射,可按照左 右对称轮换的原则,有规律地更换注 射部位。
注射器具使用及保养
3
教授胰岛素注射技巧
详细演示并指导患者或其家属学习正确的胰岛素 注射方法,包括注射部位的选择、轮换、消毒等 。
提供心理支持,减轻焦虑情绪
倾听患者的担忧和疑虑
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和困扰,给予关心和 支持。
提供情绪疏导和安慰
针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提供心理疏导和安慰,帮助患 者缓解负面情绪。
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指南
目录
• 糖尿病概述 • 胰岛素治疗原理及作用 • 胰岛素治疗方案选择 • 胰岛素注射技巧与注意事项 • 胰岛素治疗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01
糖尿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 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由于胰岛 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 或两者兼有引起。
,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接受度。
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监测
03
教育患者如何正确使用血糖仪、记录血糖值,并解释血糖波动
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1 2
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其营养需求和饮 食偏好的饮食计划,并教育患者如何调整饮食以 控制血糖。
指导患者进行规律运动
推荐适合患者的运动方式、频率和强度,并解释 运动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益处及注意事项。
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使用与血糖监测指导

正常血糖范围界定
空腹血糖
3.9-6.1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
小于7.8mmol/L
高血糖原因分析及处理建议
饮食不当
摄入过多高糖、高脂肪食物。
运动不足
缺乏足够的运动来消耗血糖。
高血糖原因分析及处理建议
• 胰岛素使用不当:胰岛素剂量不足或注射时间不 准确。
高血糖原因分析及处理建议
调整饮食
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摄 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 谷类食物。
胰岛素作用
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降低血糖水平;同时促进脂肪 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其分解。
胰岛素类型与特点
01
02
03
动物胰岛素
从动物胰腺中提取,与人 体胰岛素结构略有差异, 易产生免疫反应。
人胰岛素
通过基因工程合成,与人 体胰岛素结构完全相同, 免疫反应较低。
胰岛素类似物
对人胰岛素分子结构进行 修饰,改变其药代动力学 特征,从而更好地模拟生 理性胰岛素分泌。
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血糖监测,患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提高自我管理能 力。
血糖监测频率及方法
监测频率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一般每天监测1-4次不等。病情不 稳定或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时,可能需要增加监测频率。
监测方法
常用的血糖监测方法包括指尖血糖检测和动态血糖监测。指 尖血糖检测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适用于大多数患者。动态 血糖监测可以连续监测患者的血糖变化,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但价格相对较高。
06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提高患者对疾病认识程度
糖尿病基础知识教育
01
向患者普及糖尿病的定义、症状、并发症等基础知识,帮助患
糖尿病的用药

糖尿病的用药须知促胰岛素分泌剂促胰岛素分泌剂是备用一线降糖药, 这类药物有磺脲类以及非磺脲类。
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 抑制ATP依赖性钾通道, 使K+外流, β细胞去极化, Ca2+内流, 诱发胰岛素分泌。
此外, 还可加强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 解除受体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使胰岛素作用加强。
磺脲类促泌剂(一)格列吡嗪(美吡达、瑞易宁、迪沙、依吡达、优哒灵): 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 起效快, 药效在人体可持续6-8小时, 对降低餐后高血糖特别有效;由于其代谢产物无活性, 且排泄较快, 因此较格列本脲较少引起低血糖反应, 适合老年患者使用。
(二)格列齐特(达美康): 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 其药效比第一代甲苯磺丁脲强10倍以上;此外, 它还有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作用, 可有效防止微血栓形成, 从而可预防2型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
适用于成年型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或伴血管病变者。
老年人及肾功能减退者慎用。
(三)格列本脲(优降糖): 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 它在所有磺酰脲类药中降糖作用最强, 为甲苯磺丁脲的200-500倍, 其作用可持续24小时。
可用于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 但易发生低血糖反应, 老人和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四)格列波脲(克糖利): 较第一代甲苯磺丁脲强20倍, 与格列本脲相比更易吸收、较少发生低血糖;其作用可持续24小时。
可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
(五)格列美脲(亚莫利): 为第三代口服磺酰脲类药, 其作用机制同其它磺酰脲类药, 但能通过与胰岛素无关的途径增加心脏葡萄糖的摄取, 比其他口服降糖药更少影响心血管系统;其体内半衰期可长达 9小时, 只需每日口服1次。
适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
(六)格列喹酮(糖适平等):第二代口服磺脲类降糖药, 为高活性亲胰岛β细胞剂, 与胰岛β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可诱导产生适量胰岛素, 以降低血糖浓度。
口服本品2~2.5小时后达最高血药浓度, 很快即被完全吸收。
糖尿病的健康教育——胰岛素的正确使用

[]柴瑞霁主编 .中医基本 常识 [ . 3 M] 北京 : 民卫生 出版社 , 人
19 8 9 9: 6, 5— 9 6.
[]汪向 东, 4 王希林 , 弘主编 . 马 心理卫 生评定量表手 册( 增订 本) M] [ .中国心理卫 生杂 志出版社 ,99 17 19 :2 .
查 时 由专 人 负 责 进 行 指 导 , 项 解 释 清 楚 再 让 患 者 答 卷 。发 出 逐 调查问卷 6 0份 , 回收 6 O份 , 效 回收 率 为 10 。 有 0% 14 统 计 学 处 理 : 得 数 据 采 用 SP 00 计 软 件 进 行 处 理 , . 所 ss1. 统
害国人健 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有数 据显示 , 目前全球 糖尿 病患者 人 数 已经 达 到 了 28 。我 国糖尿 病 患病 率 由 .5亿
糖 尿病 的健 康教 育—— 胰 岛 素的正 确使 用
李 宝侠
关键词 : 糖尿病 ; 健康教 育 ; 岛素 胰 中图分类号 : 57 1 R 8.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06— 992 1)9— 18 2 10 0 7 (00 1 0 7 —0
糖 尿 病 已经 成 为 继 心 脑 血 管 疾 病 、 瘤 之 后 另 一 个 危 害 危 肿
3 讨 论
节植物神经功能 。对针灸治疗 的患 者 , 应指导 患者 起针后休 息 1 i, 0mn 6h内不要 洗浴 , 以防针孔感 染。敷贴 膏药 的患 者讲解
对膏药 的保 护方 法。对按摩 推拿 的患者 也可 以进 行一些 简单 的 自我按摩知识教育 , 如振耳 、 搓手浴面、 头顶热敷等。 13 效 果 评 价 指 标 : 对 患 者 健 康 教 育 1 月 后 进 行 效 果 评 . 在 个 价 , 用 生 活 质 量 评 定 问 卷 进 行 调 查 , 卷 内 容 包 括 : 体 功 采 问 躯 能 、 理 功 能 、 会 功 能和 物 质 功 能 4 维 度 1 因 子 E 调 心 社 个 6个 。
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健康教育

镇痛剂 , 讲解其副反应 。
48 外 阴冲洗 . 腔感染机会 。 49 静 脉输液 的观察 及护理 . 根据 血压调 节输 液速 度 , 血压低者适 当加快输液速度 ,一般 6 ~ 0dri。经常巡视病 0 8 / n a 房, 观察输液部位有无肿胀 、 脱针 、 扭曲或输 液反应 。
糖 尿病 , 预防可能发 生的严重并发症 。
1 对 胰 岛 素 治疗 存 在 误 区原 因分 析
231 胰岛素 注射工具 的选择 ..
我们常用 的一 次性 1 ml
注射器针头与针 管连接处存在 0 6 01 l . ~ . m 无效 腔 ,影响药物 0
11 对胰 岛素治疗缺乏认 识 ,误认 为一旦使用胰 岛素治 . 疗 就产生“ 成瘾性 ”拒绝使用胰岛素 。 ,
1 胰 岛素治疗 中饮食存 在问题 ,有 的患者认为使用 胰 . 2 岛素治疗就不用控制饮食 , 进食不规律或吃零食 。 1 自我注射胰岛素存 在问题 ,患者 注射胰岛素 时存 在 . 3 注射时 间不 当, 使用剂量不 当, 注射方法不 当等 问题 。
2 胰 岛 素治 疗 健 康 教 育
2 胰 岛素治疗 中的饮食 问题 . 2 饮食疗法 是糖 尿病基本
233 注射方法 、 .I 步骤 和部位
用碘伏 消毒瓶盖 , 确抽 准
取所需剂量 的胰 岛素 ( 注意无 留有气泡 )两种胰岛素混合注射 ,
时, 应先抽 吸普 通胰岛素 , 再抽 吸鱼精蛋 白锌胰 岛素 , 以免后者 混入普通胰 岛素瓶 内, 引起沉 淀 , 影响普通胰岛素的作用 。 注射 部位选择 ,由于注射部位 和方 法对胰岛素 的吸收效果不 同 , 发 挥作用也不一样 , 同一部位长期注射 可致 局部组织缺血皮下脂
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使用和皮下注射

注射部位选择依据
根据胰岛素类型和患者个 体情况选择,如短效胰岛 素首选腹部,中长效胰岛 素可选择大腿或臀部。
针头类型、长度选择依据
针头类型
一次性使用的无菌注射针 头,避免重复使用。
长度选择
根据患者皮下脂肪厚度和 注射部位选择,一般成人 使用4-6mm长度的针头。
针头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前检查针头是否完好 ,使用后及时丢弃,避免 针刺伤。
观察并记录
每次注射后,患者应仔细观察 注射部位是否出现红肿、硬结
等局部反应,并记录下来。
局部热敷
对于轻度的红肿、硬结,可以 采用局部热敷的方法,促进血 液循环,缓解症状。
更换注射部位
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注射,以 减少局部反应的发生。
咨询医生
若局部反应持续与应对
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受 到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 不足。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 逐渐减退,同时伴有胰岛素抵 抗,使得胰岛素相对不足。
作用机制及受体结合
胰岛素通过与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激活受体酪氨酸激酶活性,进而引发 一系列信号转导过程。
激活的胰岛素受体可促进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的转位,增加细胞对葡萄糖 的摄取。
及时干预
一旦发现并发症迹象,应及 时采取干预措施,如调整治 疗方案、加强监测等,以延 缓并发症的进展。
05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体系 建设
提高患者对皮下注射认知度途径
开展专题讲座
组织专业医生或护士定期开展糖尿病 皮下注射相关知识的讲座,向患者详 细解释胰岛素的作用、皮下注射的方 法和注意事项等。
制作教育资料
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使用和 皮下注射
汇报人:XX 2024-01-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用药教育——胰岛素篇您是否有“心理胰岛素抵抗”?➢认为胰岛素治疗意味着病情加重,害怕严重并发症;➢认为胰岛素治疗意味着自我管理失败;➢害怕注射疼痛,注射不方便;➢担心低血糖;➢对胰岛素的临床益处不明确;➢存在误解,认为不需要使用胰岛素;➢担心治疗费用贵;➢担心体重增加。
胰岛素认识常见误区:误区一: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最后一招,意味着糖尿病病情加重,无药可救?●胰岛素是2型糖尿病最理想也是最安全的治疗方式;●胰岛素可以有效延缓慢性并发症的进展;如果等到其它药物都不能控制血糖时再使用胰岛素,并发症则可能已经严重损害您的健康。
●胰岛素可以避免肝肾功能损伤。
✧胰岛素治疗新观念:从原先的降糖达标即可转换为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保护胰岛功能。
传统的2型糖尿病治疗方法是首先使用口服降糖药来维持,在一定时间内起到了控制血糖的作用。
但这些药物尤其是磺脲类药物,是通过刺激残存的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来发挥作用的。
在发病初期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β细胞数量已经是正常人的一半,数年后患者体内残存胰岛β细胞最终完全衰竭,这时再使用胰岛素治疗将为时已晚。
而如果早期使用胰岛素来治疗就减轻了β细胞的负担,使其有修养生息的机会,在以后的生存期内保持残存的生理性β细胞功能,这是任何外源性人工因素无法替代的。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胰岛素不仅可以控制血糖,同时还可以扩张血管、改善循环、抗炎症反应,及早及长期使用对身体有益无害。
误区二:打胰岛素会上瘾,一旦用了胰岛素就必需终生应用?●胰岛素是人体自身胰岛β细胞分泌的唯一降血糖的物质;●注射的人胰岛素制剂与人体分泌的胰岛素结构完全一致;●外源注射胰岛素能够起到补充或替代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的缺陷。
误区三:胰岛素比口服降糖药更容易引起低血糖反应?●无论是口服降糖药还是胰岛素,都有发生低血糖的风险。
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一种非常常见的状况;●糖尿病病人通过调整饮食和运动、血糖监测、适时合理调整用药剂量,低血糖是可以避免的。
误区四:打胰岛素会发胖?●体重增加是胰岛素常见副作用之一;●但是通过合理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合理的药物联合使用,可以避免或减少体重的增加。
误区五:打胰岛素会很疼?●注射胰岛素需使用专用针头,针头非常细(4-8 mm),注射几乎无痛感。
误区六:打胰岛素很难,技巧不好掌握?●现在最常使用的胰岛素笔,使用和携带均非常方便,使用方法学习也很简单。
误区七:打胰岛素了就不需要注意控制饮食了?✧控制饮食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糖尿病治疗“五驾马车”: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包括胰岛素)治疗以及血糖监测;饮食治疗是所有治疗的根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丢弃。
误区八:长期应用胰岛素会使胰岛功能萎缩?✧胰岛素不会使胰岛功能萎缩,反而可以改善自身胰岛功能:●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都存在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需要外源性注射胰岛素补充或替代治疗;●早期开始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自身胰岛功能,保护胰岛β细胞。
误区九:打了胰岛素,生活、工作都被打乱了?✧胰岛素治疗,生活更轻松:●胰岛素是最有效的降糖手段,血糖控制好了,并发症少了,生活反而更好了;●您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治疗疾病的信心。
误区十:打胰岛素会增加经济负担?●人胰岛素制剂与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类似物相比,性价比更高,根本不会显著增加经济负担。
胰岛素基本知识介绍:一、什么是胰岛素?胰岛素是人体自身胰岛β细胞分泌的唯一能降血糖的物质。
二、正常人类胰岛素是如何分泌的?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分泌有何差异?◆正常情况下胰岛素有规律的分泌,使体内血糖保持稳定:◆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胰岛素敏感性下降。
三、何时需要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存在急性代谢紊乱时(酮症酸中毒、非酮症性高血糖昏迷);●糖尿病患者进行手术或处于应激状态下(如:严重急性、慢性感染等);●糖尿病妊娠或妊娠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部分新诊断的需要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
四、胰岛素有哪些常见副作用?●低血糖反应:最为常见,多见于胰岛素剂量过大,未按时进餐,肝、肾功能不全,升血糖反应有缺陷的病人;●皮下脂肪营养不良;●胰岛素过敏;●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抗药性;●胰岛素水肿:数日内可自行吸收;●屈光不正:2~4周自愈;●体重增加:尤以老年2型糖尿病人多见。
五、胰岛素制剂有哪些?✧简单来看:短效起效快,持续短,用于三餐前打以控制餐后血糖;而中效、长并效持续时间长,用于睡前打,用于控制夜间血糖或全天血糖。
六、胰岛素治疗有哪些方案?◆补充治疗:以口服降糖药为基础,联合胰岛素治疗;常用方案:口服药+睡前一次长效或早餐前和睡前两次注射中效。
◆替代治疗:方便、依从性好、同时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常用方案:一天两次注射预混胰岛素(早餐前、晚餐前)。
◆强化治疗:适用于1型糖尿病、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应激状态;常用方案:每次多次(3~4次)注射胰岛素或胰岛素泵治疗,根据血糖和进食量调整胰岛素用量。
七、什么是“特充”?胰岛素除了剂型、牌子,还常出现“特充”二个字,例如“诺和灵30R(特充)”,其实是和诺和灵30R一样的,但特充配有一次性的笔,打完这300U后就扔掉了;而不是特充的就要另外再买一支诺和笔(300元/支),将这些30R装在这个笔上打,打完一支30R以后还可以继续用这支笔装。
八、胰岛素如何贮存?●尚未使用的胰岛素产品储存时的温度是2°C-8°C(冰箱冷藏室);正在使用的胰岛素产品应在室温下(不超过25或30°C)保存。
如果温度超过应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内;●在冰箱中储存时应注意冰箱的实际温度,同时避免放置在冰箱后部(离冷冻层较近的位置);●冷冻过的胰岛素绝对禁止继续使用;●当您在乘坐飞机时为了避免胰岛素产品被冷冻,应随身携带,不要托运;●每次注射完毕后必须取下针头,否则可能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这是由于:①针头留在笔芯上,会增加胰岛素被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②针头留在笔芯上,会影响下一次注射的准确性;③针头留在笔芯上还可因为漏液而出现药液堵塞针头。
九、胰岛素注射部位?●在皮下组织注射胰岛素;注射过深至肌肉层或注射过浅仅到表皮层,都会影响到胰岛素的吸收,从而无法稳定地控制血糖;●速效胰岛素最好注射在腹部(在肚脐两侧的一个手掌的距离内注射,越往身体两侧皮下层越薄,越容易扎至肌肉层),慢效胰岛素最好注射在大腿和/或臀部外侧(只能由前面或外侧面进行大腿注射,内侧有较多的血管和神经分布),而上臂不作为推荐的注射部位;●选择未损坏的皮肤进行注射;●注射的部位必须轮换以防皮肤损坏;●每年至少检查一次有无皮肤损伤,当存在皮肤损伤时,需要更频繁地检查注射部位并教育相关的其他注射部位、轮换注射部位、针头的一次性使用、减少胰岛素需求量的可能性。
十、胰岛素笔的注射方法:“一摇、二装、三排气、四调、五消、六注射、七停、八拔、九卸、十冷藏”✧所有胰岛素从冰箱冷藏室拿出来后都需在常温下放置30分钟后才可注射。
●一摇:轻轻滚动注射笔或来回上下颠倒注射笔十五次,使胰岛素混合均匀。
检查胰岛素是否摇匀、胰岛素剂型及有效期;●二装:取下针头纸签,用碘伏消毒胰岛素瓶口,将针头顺时针旋紧在笔芯上;●三排气:转动剂量调节栓,调整2个单位剂量,针头朝上,敲打笔芯,排气,针头有液体流出为止;●四调:转动剂量调节栓,按照医嘱调节到所需要的剂量;当预混胰岛素量小于12 IU时需更换新的胰岛素笔芯;●五消:用75%酒精或碘伏环行消毒注射部位。
注射部位为腹部脐周5公分,上臂、大腿、腿部;●六注射:儿童或消瘦的成年人45°角捏起皮肤;正常体重成年人90°角,腹部或大腿捏起皮肤;肥胖成年人90°角大腿捏起,两次注射间距2~3厘米以上,注射部位应距关节一横掌之外,避免有瘢痕或硬块部;一旦针头刺入皮肤,注射过程中不能改变针头的注射角度;●七停:注射完毕后,剂量窗口归“0”继续保持注射姿态停留10秒,使胰岛素完全进入皮下;●八拔:用干棉签按压注射部位拔出针头,如皮下无出血,可以立即拿掉棉签。
无需按压时间过长,防止棉签将皮下胰岛素吸收,影响注射效果;注射完不要按摩皮肤,以防加速胰岛素吸收;●九卸:盖上针头外套,逆时针取下针头丢入医疗垃圾;(切忌针头重复使用)●十冷藏:已开瓶的胰岛素可室温放置28天,未开封的胰岛素可在2-8°C冰箱冷藏室保存至有效期。
十一、针头重复使用会有哪些危害:●注射疼痛:会造成肉眼不易发现的针尖弯曲成钩形,导致注射部位出血、擦伤,增加注射的疼痛感;●针头折断:多次重复使用使针尖部分可能部分或全部折断在人体内而引起严重后果;●针头堵塞:使用过的针管内残留的胰岛素形成结晶造成针头堵塞,影响下一次注射;●皮下硬结:造成皮下组织的微型创伤,日积月累的微型创伤促使皮下硬结的形成;●气泡产生:温度降低时,胰岛素体积收缩使空气进入笔芯,产生气泡,导致注射剂量不准确;●胰岛素漏出:温度升高时,胰岛素体积膨胀而从笔芯泄露,浪费胰岛素并会改变胰岛素的浓度,造成注射剂量不准确。
十二、不同部位注射胰岛素吸收有什么差别?●NPH胰岛素注射在大腿或臀部时,吸收较慢。
这些部位更适合使用NPH胰岛素作为基础胰岛素;●可溶性人胰岛素在注射首选部位在腹部,吸收最快;●可溶性人胰岛素在老年人吸收非常慢,当需要快效作用时不该使用这类胰岛素;●预混胰岛素推荐早晨注射在腹部,晚上注射在大腿或臀部,如果NPH胰岛素在夜间吸收太快,要谨防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为确保胰岛素吸收速度、吸收率的一致性,降低血糖的波动,切勿将每天注射的区域和时间混淆。
若医生推荐您每天早晨的胰岛素注射部位在腹部,那您就不应该再在早晨将胰岛素注射在腿部或其它部位,应该一直选择在早晨进行腹部注射。
十三、如何有效避免胰岛素注射疼痛?●已使用的胰岛素室温放置;●待酒精挥发后再注射;●笔芯内无气泡;●进针要快;●进针和拔针时不改变方向;●肌肉放松;●更换注射部位;●每次注射更换针头;●避免在有瘢痕或硬结的部位注射;●避免在毛发根部注射;●使用较短较细的专用针头;●缓慢注射,并确认注射器的活塞或胰岛素注射笔的按键已完全推入十四、胰岛素的携带需要注意什么?●避免阳光直射;●避免用干冰;●避免长时间震荡;●需准备备用的胰岛素;●乘飞机不能将胰岛素放在托运行李中,要随身携带;●遇夏天气温高时外出,可先将保温袋在冰箱中冷冻8小时,然后将装有胰岛素的胰岛素注射笔防入保温袋中,可持续保温6-10小时。
十五、使用胰岛素的病人外出旅行需要注意什么?●药物准备:降糖药、降压药、心血管药、感冒药、止泻药、抗生素等,需要充足,最好多准备一份,以防药物洒落、遗失等;●有条件者备血糖仪、血压计,以及尿糖、尿酮体检测试纸;●随身携带双份用量的胰岛素和针头;●随身携带75%酒精、消毒棉签;●去热带旅行带可存放胰岛素的冰袋;●胰岛素避免阳光直晒、避免长时间震荡、避免飞机托运、避免应用干冰;●随身携带一些水果糖、饼干之类的食物,以备发生低血糖时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