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叔子院士简介

合集下载

科学家的人文情怀——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

科学家的人文情怀——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
●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曹素华
记》 、四书五经连书名都不知道 ,
这些人能有 民族感情 吗?懂得 为 中
华民族服务吗?他们提 的问题 很尖
锐 。这些都让他感 到培养 什么样的
人真的很重要 ,很关键 。从校 长位 置下来后 ,看到更 多令 人担心的情
况 ,促使他继续关注 教育。
教 育要培 养全 面发 展 的人 , 杨 叔子常常讲孔子 的 “ 六艺 ”施 教主

维普资讯
走 近 名 师
育 ,高 校文 理分 科 带来 了一 些 弊
地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主张。
种 睛况是 ,成绩好 的学生学理 ,成
理 !你可 以调查一下 ,在历史上是
师 道
端 ,针对这一弊端 ,杨叔子针对性’ 绩一般 的学生学文 ,简直是 岂有此
家。 该得到开发 , 只开发一部分不行 。 追
根究底 , 教育就 是要使人全面发展 , 和谐发展。
教 育 的 目的——人 的全 师道 面 发展
教育的 目的是什么?长期教书 育人且做过大学校长的杨叔子对此
有深刻的思考。
一六一 二年期 。第 。卜
个非常沉重 的人 口包袱 。
张: 、 、 御 、 数。 礼 乐 射、 书、 礼是德育,
乐是美育 , 、 射 御是体育 , 、 是智 书 数 育, 真是文武双全 , 德智体 美全面发
展 。他说 , 人是 一个整体 , 大脑是 个 整体 , 素质是 个整体 , 同部分都 应 不 机械工程 专家 、 教育 家杨叔 子 , 曾倡 导在全国高等教育 中特别在理 工科教育中加强大学 生文化素质教 育, 他先后 应邀 在清华大学 、 国科 中 技大学 、国防科 技大学等国内百余 所院校与有关单位举 办人文讲 座两 走 近 了这位 深 具 人文 情 怀 的科 学

科学人文和而不同杨叔子

科学人文和而不同杨叔子

杨叔子:科学人文和而不同囗文/杨叔子共生互动科学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研究和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是求真。

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认识体系,是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体系、认识体系,是逻辑的、实证的、一元的,是独立于人的精神世界之外的。

人文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满足个人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是求善。

我们的活动越符合社会、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就越人文,就越善。

所以,人文不仅是一个知识体系,认识体系,还是一个价值体系,伦理体系;因而人文不同于科学,人文往往是非逻辑的、非实证的、非一元的,是同人的精神世界密切相关的。

科学是求真,但科学不能保证其本身方向正确,这既包括研究方向,也包研究成果应用的方向。

20世纪科技的高度与迅速发展,不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福利,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众所周知的严重的负面影响。

例如,采用基因技术,将人与黑猩猩进行某种杂交,肯定会出现一种新的生物,这种新的生物是否比人更聪明、更健康?这绝对是一个科学问题,但绝对不能进行,绝对比起克隆人还更反“应该”、反伦理、反人类。

显然,科学需要人文导向,求真需要求善导向。

人文是求善,但人文不能保证其本身基础正确,可能事与愿违。

“应该是什么”的“应该”一定要合乎“真”。

据说,过去在我国某沙漠地区进行绿化,绿化自然“应该”;然而,当时并没有弄清沙漠下面水的情况,谁知该处水不多,树种下去,开始有水,蓬勃生长,一旦此水吸尽,树全死了,比绿化前还糟,沙漠下面的水都没有了。

显然,人文需要科学奠基,求善需要求真奠基。

然而,科学与人文是共生的,是互动的,有以人文导向的科学,也有以科学奠基的人文,这就是“是什么”与“应该是什么”的“交集”,即数学上所谓的“交集”。

既善又真,是“交集”。

不处于“交集”中的“是什么”,有两类:一类反善、反伦理、反“应该”,就决不能做;一类不反善、不反伦理、不反“应该”,就应该按实际情况去处理,而决不能采取“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态度来对待,因为其中不少是十分基础性的研究。

人文观照 树魂立根——杨叔子院士访谈录

人文观照 树魂立根——杨叔子院士访谈录

部 高等学校 文化素质教育指 导委 员会主任 , 华 ' Z - 原 t J 大学校 长, 任华 中科技 '  ̄ 现
大学学术委 员会主任 。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 的兼职教授 或名 誉教授 。
。 人文 文化是 一个民族的身份证 。没 会主 义高等教育人才培养 问题 ” 对于这 国 .不能 与时俱 进 .就会失去前 进的动 。 有先进的科学技术 。 一个 国家 、 一个民族 个 概 念 ,我认 为 主 要 体 现 在 两 方 面 。 会一打就垮 ;没有人 文精神 、民族传统 ,
4 科学 中国人 0
维普资讯
典章、 制度等来 规范行动 ,来做人 ,形成 讲 :“ 民成俗 . 必由学。 学 就是 化 其 和谐的社会 。 认为 , 性重于灵性 , 我 人 情 教育 。其意 是要老百姓 养成 好的社会风 感贵于智力 , 做人先于做 事 , 文艺优于科 俗 ,必 须 经 由 教 育 。教 育 的 宗 旨就 是 提 技。 这里决不是说科技 不重要 , 做事不重 高 国民素质 , 人格形成 的关键在 于教育 。

力 .就会被 时代 淘汰 。我们 的高等 教育
当 然 应 该 面 向现 代 化 .面 向世 界 .面 向
第一 ,要 背靠我 国五 千多年的历史
个国家 一个 民族会 不打 自垮 。 ”作为 文化 。 没有扎根于 中国五千 多年的历史 . 未 来。而且高等教育 不仅 要继承 . 传播 、
要 , 切 人 文 活 动 必 定 要 基 于 科 学 , 按 初等 教育应该 为陶冶感情 ,健全人格 打 一 不
作 了 发 言 ,指 出 建 国 以来 特 别 是 改 革 开
机械方面 的工科专 家 。 杨叔子 院士一再 大 特 别是 这一百 多年来 中国人 民英勇奋斗 应 用文化 .更要 致力于文化 的开 拓与创 力倡导大学人文教 育。 他一贯 主张 . 高校 的求解放 . 奔富强的历史 , 就谈不上是 中 新 。 不能开拓 文化 、 创新文化 . 不是 高 就 培养的人才 . 首先要有崇高 的理想 和坚定 国的东西 。这一 点在十五大报 告中就有 等 学校。 的信念 ,志存 高远 , 国敬业 . 爱 而且要 有 体现 .即有 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 的文化源 记者 :您认为现在 中国大学存 在的 很强的工作能 力 ,敢于 创业 .善于创新 。 于 中国五千年 历史 ,并深深植 根于不 断 最主要 的问题是 什 么?其原 因何 在?应 他说 。 人文教育是 塑造 人类灵魂的教育 . 的实践 中 。一个 民族的概念主 要是 文化 如 何 解 决 ? 是振奋 民族精神的教 育。纵观古今 中外 , 的概念 。 我完全赞成这一论 点 . 文化是 民 杨院 士:上 世纪 9 0年代 中期 ,有一

高端制造装备关键技术的科学问题

高端制造装备关键技术的科学问题

作者简介:杨叔子(1933) ),男,江西湖口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方向:先进制造技术,设备诊断、无损检测;丁汉(1963) ),男,安徽人,教授、博导,华中科技大学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方向:先进制造技术、机器人;李斌(1954) ),男,湖北人,教授、博导,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研究方向:数控装备、智能制造。

高端制造装备关键技术的科学问题杨叔子,丁汉,李斌(华中科技大学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摘 要:分析了高端制造装备的国家重大需求和面临的发展机遇,讨论了现阶段高端数控机床和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研发的主要任务,通过分析这两类高端制造装备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总结出了高性能运动控制、高速高精度驱动、装备与工艺动态交互作用、精密加工的环境控制四方面的关键科学问题。

关键词:高端制造装备;高端数控机床;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发展趋势;科学问题中图分类号:TH -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5276(2011)01-0001-05Scientific Proble m s O riginated fro m K ey Techniques of AdvancedM anufacturing Equip m entsYANG Shu -z,i D I ANG H an ,L I B i n(S t a te Key Lab o fD i g it a l M anu fact u ring Eq uipmen t and Techno l o gy ,H uazhongUniversit y of Science and Techno logy ,W uhan 430074,Ch i n a)Abstrac t :In t his paper ,t he na ti o nal requ ire ment s and develop m ent opportuniti e s of t he advancedm anu f ac t uring equip ment s are firs tanalyzed .Them ajor research and devel o p mentworks in advanced NC (Nu merica lContr o l)machine t oo l s and very -l a rge -sca l e int e -grat ed circuit equip ment s are then d iscussed .Based on t he su mmarizations o f t he current stat es and develop ment trends of these t w o t ypes ofm anufac t uring equ i p ments ,f our sc ientific prob l e ms ori g i n a t ed fro m the key techn i q ues are present ed .They cover hi g h perf or mance mo tion contro,l high -speed and high -precis ion dri v ing ,int erac tion mechanism bet weenm anufac t uring process and ma -chine t oo,l and env ir on ment control f or hi g h -pr ec ision m anufac t ure .K ey word s :advanced manuf acturi n g equip m en;t advanced NC m achine t oo;l very -l a rge -scale int egrated c ircuit equip men;t deve-lopment trend ;scientifi c proble m1 国家需求与发展机遇装备制造业真正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实力,在产业链上具有非常强的带动性。

杨叔子:没有科学,文明就失去源头 没有人文,文明就面临毁灭

杨叔子:没有科学,文明就失去源头 没有人文,文明就面临毁灭

杨叔子:没有科学,文明就失去源头没有人文,文明就面临毁灭中科院院士杨叔子,近日做客浙江人文大讲堂。

他很特别,作为研究机械工程的专家,却特别在意学生的人文素养,曾说学生不背《论语》、《老子》,就不收他当博士生。

这位清瘦的、文质彬彬的院士,在讲堂上和听众聊起了“科学和人文”。

他说,没有科学技术进步,文明就没有源头,没有科学技术进步,人类就不能认识世界,但是如果没有人文,人不像人,文明也就毁灭了。

“我们可以设想,人的基因跟黑猩猩的基因99%是相同的,技术上我们可以把人和黑猩猩杂交,生出来的生物是不是比人更聪明、更能干或者更怎么样呢,这是个科学问题。

能不能干,为什么不能干,这些问题是科学无法解决的,人文才能回答。

人文回答的是应不应该的问题,应该是什么,应该为什么,应该如何做。

”人的左脑与科技活动有关右脑却决定你的人文素质美国未来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高科技·高思维:科技与人性意义的追寻》2000年中文版序言中说,科技“给人们送来神奇的创新,然而也带来了具有潜在毁灭性的后果”。

怎么办?他坚定认为要作人性思索,要呼吁人性。

人性思考,即我们是谁,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人,我们应该怎样去实现。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这个问题必须要回答。

人文是为人之本,它包括这样几方面内容:第一,人文文化决定一个民族的存亡。

文化概念、民族概念,主要是人文文化的概念,绝对不是“基因”的概念。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说:中国,与其说是一个政治实体,不如说是至今唯一幸存的古老的文明实体。

只有中国、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文化,经历了人类五千多年文明史的风风雨雨,没有消灭,也从未中断,而且还在不断向前发展。

中华民族之所以一直延续到现在,什么原因?是文化。

我记得1995年国家教委在北京大学举行基础教育报告会,季羡林先生在报告中讲,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归根到底是两点,第一爱国,第二有骨气。

爱国主义是中华文化哲理中整体思想在价值观、人生观方面的集中体现,国重于家,家重于己,格、致、诚、正、修,为的是齐、治、平。

杨叔子:科学院士的人文情怀

杨叔子:科学院士的人文情怀

杨叔子:科学院士的人文情怀作者:黄晓艳来源:《中关村》2016年第09期梦想是时代的缩影,是人类最原始的世界观和内心需求。

要说童年时代的杨叔子与同龄的孩子们有什么不同,那就是他比别人读的古书多。

接受的是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的教育。

1933年9月,杨叔子出生在江西湖口的一个书香世家。

杨家自先祖宏高公明代任职湖口教谕,历经十五代人,代代秀才不断,被称为“一线穿珠秀才杨家”。

父亲杨赓笙(1869~1955)是江西最早的同盟会会员之一,一直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民主主义革命,1913年曾倾其家产资助并与李烈钧一起组织与领导了讨袁的“湖口起义”(即二次革命),当时与李烈钧并称江西的“一文一武”,担任过孙中山秘书并参加改组国民党的工作。

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杨父先后担任过江西省民政厅厅长和代理省主席,因同情并救护过共产党员和反对蒋介石的反共政策而遭罢官;江西解放前夕,因主张江西和平解放而被国民党当局软禁于江西赣州。

解放后才得以返回南昌。

受到人民政府的热情接待和妥善照顾。

杨叔子幼年的时光,是在战火中度过。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次年,侵华日军逼近湖口。

在父亲杨赓笙带领下,举家逃难最后到了江西黎川。

临行前,父亲曾一脸凝重地将家人召集一堂:“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绝不做亡国奴!如果日军追上我们,我们全家就投河自尽。

一个也不准活!”这次意味深长的谈话,令杨叔子至今难忘。

杨叔子同样不会忘记,父亲教读《静夜思》时告诉过自己:湖口就是你的故乡,看到月亮,要想到湖口,想到石钟山,想到故乡人民正在遭受日本鬼子的蹂躏。

正是在那个懵懂的年龄,国与家的苦难,让他明白“国兴旺,家才兴旺;国衰亡,家亦破败”的至理。

在躲避战火的颠沛流离中,杨叔子无法入小学接受正规教育,5岁起便在父亲指导下学会认字,咿咿呀呀地诵读古书,他的学前教育就是一本本的诗书典籍。

直到9岁入小学学习时,他已遍读《四书》、《诗经》、《书经》,唐诗三百首与百篇古文更是烂熟于心。

杨叔子院士:极具人文情怀的大先生

杨叔子院士:极具人文情怀的大先生

叔子会提前将整堂课的讲授
院校特别是在理工类院校中
整 时 ,该 系 并 入 华 中 工 学 院
过程都思考一遍。哪儿该慢,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在
(现华中科技大学)。1953 年,
哪儿该停顿,哪儿该提问,甚
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人文
他转入新成立的华中工学院
至连每一块黑板该如何书写,
风暴”

机械工程系继续学习。
础”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
校学生人文素质和中国语文
绳无法继续工作。
项目获准设立,成为我国首个
水 平 的 决 定》
(以 下 简 称《决
46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爱读书 读好书 善读书
名士风流
杨宪益和戴乃迭是现代
翻译界的泰斗人物,这对才华
出众的夫妻一生中翻译了无
父亲是银行行长,他是家里唯
大家的著作。12 岁时,杨宪益
加一年的拉丁语和希腊语培
一的男丁,受尽宠爱,过着奢
又痴迷起西方文学,在中学时
训,考试通过后才能入学。
华富足的生活。自小娇生惯
就几乎将西方文学大家的作
养的杨宪益没有变成一个纨
品都读了个遍。
绔子弟,而是表现出了异于常
人的文学和语言天赋。
幼年杨宪益在念私塾之
1980 年,杨叔子成为系里
的 学 科 带 头 人 ,47 岁 破 格 晋
任教。他在喻园耕耘七十载,
础课程门门优秀的杨叔子,面
为华科大的发展付出了诸多
对机械工程学必备的动手能
升,成为当时湖北省最年轻的
两位正教授之一。1981 年,杨
汗水与智慧。如今先生远去,

人文精神·市场竞争·和谐社会——访教育家杨叔子

人文精神·市场竞争·和谐社会——访教育家杨叔子

市场经济讲透 了是法制经济 ,是诚信经济 。没有法制 。就
没 有 市场 经济 ;没 有 诚信 ,也 没有 市场 经 济 。 因此 ,从 本
质上讲 ,真正发育完备 、发育 良善的市场经济,本身跟人
文精 神是 紧密 联 系 的 。国外 真 正著 名 的 的大企 业 家 .对 人 都 有高 度关 怀 。恰 恰 是发 育 不 完备 的 、投 机倒 把 的 。既 不 收稿 日期 :2 o — 0 —0 o6 2 8
制 上 的 压 力。 而 现 在 。最 大 的 变化 应 该 是 市场 经 济 的 发 展 。我 们 的教 育 、我们 的 大 学 ,在 不 同程度 上 受 市场 逻辑 的 支配 。 市场 逻辑 ,就 是 以 最 小 的投 入 争 取 最 大 的 回报 。 很 多学校 、很 多人 ,行 为 的 出发 点 ,往往 是 为 了现 实的 经 济 利 益 ,人 文精 神 受 到 某种程 度 的挤 压 在 这 样 的社会 背
的只 是 为 了个人 利 益 ,个 人利 益 高 于一 切 的话 ,那肯 定 是
矛 盾 的 ;竞 争 主 要 是 为 了社 会 发 展 的话 ,那 就 不 矛 盾 。
15 9 8年 大跃 进 , 一句 口号 : 足 干 劲 。 争 上 游 , 快 好 有 鼓 力 多 省 地 建设 社 会主 义 。多 快好 省 地 建设 社 会 主 义 .是 为 了 国 家 ;鼓 足 干劲 ,力争 上 游 ,是 竞争 。从这 个 角 度 来讲 是 对
极倡导在理工科大学 中开展人文教育 。要求他所指导的博
士研 究 生读 《 语 》 《 子 》 论 老 ,在 中 国教 育 界 掀 起 “ 文 人
风暴 ” 。作 为 院士 ,他 有 着 深 厚 的 人 文 底 蕴 。在 他 身 上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叔子院士简介
杨叔子,男,1933年9月生于江西省湖口县。

中国共产党
党员,中共十五大代表。

他是著名机械工程专家和教育家。

现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国家
博士后流动站评议组成员,国家科技奖励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副理事长,高等学校机械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亚太地区智能制造协会主席,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应用力学学报》、《中国机械工程》、《振动工程学报》等国家核心刊物以及国际期刊《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顾问、主编、副主编、编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湖北省高级专家协会会长,武汉市欧美同学会名誉主席。

1993—1997年任华中理工大学校长,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教授,还受聘为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第四军医大学等26所高校兼职教授、名誉教授。

杨叔子院士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等光荣称号,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杨叔子院士立足于机械工程领域,把机械工程同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紧密结合,致力于同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新兴技术领域的交叉的研究与教学,特别在先进制造技术、设备诊断、信号处理、无损检测新技术、人工智能与神经网络的应用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

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共20项,获专利5项。

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2种,获国家级、省部级教学、图书奖励12项。

杨叔子院士还是著名的教育家。

他指导的研究生中,已有70余人获博士学位,20余人获硕士学位,博士后已有10余人出站。

特别是他首倡在全国理工科院校中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杨叔子院士应邀
在北京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国内几十所著名高校举办人文讲座近两百场,吸引了近十万人次的听众。

由他任编委会主任、汇集国内高校人文讲座精品的《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一书,已发行数十万册。

他发表有关教育学方面的论文20余篇。

杨叔子院士经常讲:“学生进大学,一是要学会如何做人,二是学会如何思维,三是学会与掌握必要的高层次的知识与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其中做人是基础。

”他还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一打就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优秀的人文文化,不打自垮。

”由于在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倡导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相融合、推进全面素质教育方面的突出贡献,使他赢得了广泛的声誉,尤其是赢得了广大青年大学生的尊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