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谈怎样学习数学

合集下载

数学家的故事:华罗庚的勤奋学习

数学家的故事:华罗庚的勤奋学习

数学家的故事:华罗庚的勤奋学习
华罗庚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他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县的一个普通家庭。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华罗庚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

然而,他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天赋,通过自学成为了一名杰出的数学家。

华罗庚小时候并不聪明,被同学们戏称为“呆子”。

然而,他从小就非常勤奋,对数学充满了热爱。

他每天都要花费大量时间来学习和研究数学,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他曾经说过:“勤奋就是我的天赋。


在中学时期,华罗庚遇到了一位数学老师王维克,他非常欣赏华罗庚的数学天赋,并给予了他很多指导和帮助。

在老师的鼓励下,华罗庚开始更加努力地学习数学,并在19岁时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数学论文。

然而,华罗庚的求学之路并不顺利。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他无法支付去国外留学的费用。

于是,他决定在国内自学数学,并逐渐成为了一名备受尊敬的数学家。

他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中国数学界赢得了荣誉。

华罗庚的勤奋和毅力值得我们学习。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坚持不懈、勇于探索,我们就能克服困难、创造奇迹。

这个故事展现了华罗庚对数学的热爱和勤奋精神,同时也提醒我们要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

华罗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论

华罗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论

华罗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论华罗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论————————————华罗庚(1871-1959),清末民初著名的数学家,也是中国近代数学的奠基者。

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论,在中国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有重要的影响力。

一、华罗庚的数学思想1. 重视实践华罗庚提出“实践出真知”的观点,他认为,只有将数学从理论上运用到实际中,才能有助于深入了解数学本质。

他曾经说过:“数学是一个可以用来推理实际问题的工具,其本质就在于实践中。

”华罗庚在《数学史》一书中重点提出了“以实践为导向”的发展历程。

2. 强调实用性华罗庚强调将数学从理论上运用到实际中,而不是仅仅在理论上研究和推理。

他认为,数学必须有实际意义,而不是仅仅是为了表明一个抽象的概念而已。

例如,他在《中国数学史》一书中强调:“数学的发展不是为了改变人们的思想,而是为了使其在实际生活中有用。

”3. 追求创新华罗庚注重实践,但他也强调要创新。

他认为,理论研究不能固步自封,必须要不断改进和发展。

他曾说过:“创新是数学的生命。

要想使数学发展,就必须要有新的理论,新的方法和新的思想。

”二、华罗庚的方法论1. 坚持实用原则华罗庚认为,在实际应用中,要遵循“实用原则”。

他说:“数学的发展不是为了表明一个抽象的概念而已,而是要找到更快更准确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这就是华罗庚对实用原则的重要思想。

2. 坚持理论服务实际华罗庚强调要将理论服务于实际,而不能将实际服务于理论。

他说:“数学不能因为它本身的复杂性而忽略实际问题;要想发展数学,就必须要根据实际来创造理论。

”3. 坚持学科交叉华罗庚强调要建立各学科之间的关系,将各学科内容相互补充。

他说:“要想发展数学,就必须要将数学与其他学科相互结合,并从多方面深入地进行研究。

”这也是华罗庚对学科交叉的重要思想。

总之,华罗庚在中国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留下了重要的影响力。

他重视实践、强调实用性、追求创新、坚持实用原则、坚持理论服务实际、坚持学科交叉等理念都对中国近代数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华罗庚学习的5种方法,年轻人光有雄心壮志还不够!

华罗庚学习的5种方法,年轻人光有雄心壮志还不够!
华罗庚学习的 外的伟大数学家,数学教育界的泰斗,是自学成才的典范,也是著名的科普 专家。
他那严谨认真、刻苦勤奋、不懈努力进取的治学精神,是广大学生极为应该学习的。
1、志向远大。 华罗庚说:“每个青年应当树立起雄心壮志,以蓬勃的朝气,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敢于学习, 敢于创造,敢于继往开来,敢于做些史无前例的大事业。”有了远大志向,有了雄心壮志,人的 学习才会有动力,乐此不倦。 2、制定计划。 华罗庚强调,青年人只有雄心壮志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实现这个雄心壮志的周密计划。要 安排好实施步骤,步步逼近目标。他认为雄心壮志与空想的不同之处就在于雄心壮志是有周密 计划的,并在实施计划过程中经常检查计划落实情况。 3、老老实实。 华罗庚说:“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搞科学研究工作就要采取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的态度,不 能有半点虚假浮夸。不知就不知,不懂就不懂,不懂的不要装懂,而且还要追下去,不懂,不 懂在什么地方;懂,懂在什么地方。”他反对那种华而不实、脆而不坚的学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 不知,实事求是,切忌浮躁。
4、踏踏实实。 华罗庚说:“学习必须踏实,不能踏空一步,踏空一步就要付出重补的代价;踏空多步,补不胜 补,就会全部泄气。”他还认为踏了空,就赶紧补,补补永远是个洞,补上就好了,就纠正了一 个缺点,走起来就更踏实了,稳健了。
5、打好基础。 华罗庚说:“基础越厚,越牢固,对今后的学习就越有利,越容易登高峰,攻尖端”。打好基础就 是对于一切基本的知识,如概念、定理、法则、公式、符号等学深学透,融会贯通,否则,不 要急于看学力所不能及的偏题、怪题和难题。
个人书籍《读书方法论 》:如何高效学习,头条上私信来获取吧!

聪明在于勤奋_天才在于积累:数学大师华罗庚谈怎样学好数学文库

聪明在于勤奋_天才在于积累:数学大师华罗庚谈怎样学好数学文库
【作译者介绍】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出生于金坛金城镇,是世界著名数学家,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在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
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美国著名数学家贝特曼著文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院士”。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一天不懂再研习一天.只有这样,科学的宝塔才会逐渐建筑得又高又
大,不然有如沙上建塔,必塌无疑.
我想告诉青年们一件非常遗憾的事.在近二、三年来,我收到成
百封关于研究用圆规及直尺三分任意角的信件,同时我也听说有人收
到成百封关于发明了永动机的信件.这两个问题戕害了不少青年,因
为这是已经解决了的“不可能”问题,搞这问题的青年大部都是成绩优
里,政权操在剥削阶级的手里,要想做一个于人民有利的科学家是不
易的,但在今天的新社会里,人民作了主人的新社会里,就完全不同
了.我们对科学的致力,也就是对人民的贡献;科学上的发明和发现,
也就是人民的瑰宝.所以,在今天我们已经有了条件可以放心大胆地
全心全意地搞科学了.
在这样光辉的时代里,每个青年当然都会有学习科学的无比热
十二边形、二十四边形等,逐步平分圆,来计算圆周率.他算出的圆周率是3.1416.南朝祖冲之(429~500年)算得更精密,并且预示着渐近值论的萌芽,例如率.在近代渐近分数的研讨之下,这两个分数,正是现代所说的“最佳渐近分数”的前二项(下一项异常繁复).祖冲之的密率较德人奥托早了一千多年(奥托的记录是1573年).

华罗庚谈数学学习

华罗庚谈数学学习

难!有人说数学难!是否难于上青天?但时至今日,人们已能在月上徘徊,空间漫步。

人类是不满足于现在,从“难”走向更难,要向宇宙空间飞去!实则上,有志者天下无难事,畏难者寸步不敢移,就登天来说:九十九难中,数学仅算其一难,但却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从牛顿力学开始就为计算卫星轨道写下了方程。

牛顿以前,算星球轨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确很难。

有了万有引力定律,至今人造卫星的计算早已不在话下。

时代发展了,难的不难了,人类总是不畏攀登,一步一个脚印,后人踏着前人的脚印前进。

当然一步登天难,三百年来一步一步,一代一代地前进,今天不是已初见成效了吗?就数学来说,也是如此。

要想一步登天万难,但步步踏实,何难之有,君不见,自古失足坠崖者,都是一步落空人。

烦!有人说数学烦!是否烦过千头万绪、相关相联的人类经济活动。

要钢!练钢要矿石,要煤要焦要电力,建炼钢炉本身还要钢,一要炉砖,即使有了原料,还要运得来,成品还要出得去,销得了。

在生产矿石的时候又要挖掘机(钢做的),电力(烧煤的),木材(支撑圹道用的),修铁路又要钢轨、枕木、机车头,等等。

一着出错,全盘牵连,一步落后,全队窝工。

这么复杂的系统,岂是说空话就可以找得出头绪来的。

不!一个不小心的决策,就会使比例失调,顾此失彼,捉襟见肘,甚至于造成灾难,但不怕烦,善御烦,搞得得法,便能收其左右逢源,稳步速见之率。

这样的烦,是否比数学的习题要烦些?烦得多了!但御烦之道也少不了数学这一个助手,特别是有了近代的电子技术,助手更能发挥作用。

但机器毕竟是机器,它们会的,都是人类已经会的。

真正的主人还是有创造性的善驾驭这些机器的人,学好数学是其一个重要的环节。

板,死板!有人说数学太死板了!一点儿趣味都没有!然!把数学看成是公式的堆积,把定理作为该背诵的教条,把讲解说成为形式逻辑的推演,把考试弄成为死记硬背按标准答案不敢越雷池一步地生搬硬套,这样的情况岂能不死不板不僵化!僵化是科学的大敌,是社会发展的大敌。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

数学学习离不开生活实践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

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互依存,相互融合,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而生活问题又可用数学知识来解决。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并引导学生学会“做”中学数学,探究中学数学。

合作交流中学数学的方式,将过去的说数学,听数学,黑板上的数学,转变成为做数学、用数学、生活中的数学,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进而获得主动发展。

下面来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创设一些情境,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的对象,把生活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并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对之进行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在“认识厘米用厘米量”的教学中,一开始就出示课件:同学们,教师节就要到了,我们班准备搞一个庆祝活动。

同学们为了布置教室忙得不亦乐乎,就在他们挂拉花的时候,发现差了一截,怎么办呢?同学们准备补做一条拉花。

那要做多长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量量,到底要补做多长的拉花。

通过学生动手量,引发出问题了:同一段拉花,为什么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呢?从而总结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必须要用带有刻度的尺子。

通过从生活事例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测量长度需要统一的长度单位,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让学生带着实验材料,走进课堂。

“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而抽象思维需要感性材料作为基础。

华罗庚谈数学学习方法

华罗庚谈数学学习方法

华罗庚谈数学学习方法华罗庚(1910年-1982年)是中国数学家、教育家,被称为中国的数学奇才。

他在数学研究和教育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对数学学习方法提出了宝贵的经验。

他认为数学学习应注重培养兴趣、理解概念、勤于实践和创新思维。

下面我将从这四个方面详细阐述华罗庚的数学学习方法。

首先,华罗庚认为数学学习的第一步是培养兴趣。

他指出,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和探索的学科,而兴趣是促使人们投入思考和探索的动力。

他鼓励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要发现其中的美丽和乐趣,而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

他提倡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其次,华罗庚认为数学学习要注重理解概念。

对于华罗庚来说,数学不仅仅是一系列的公式和定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世界观。

他强调学生要通过思考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他主张数学学习应该贴近实际生活,通过具体的例子和问题来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他倡导理解型学习,即通过深入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来掌握数学知识,而不仅仅是机械地记忆公式和定理。

第三,华罗庚强调数学学习要勤于实践。

他认为数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和练习才能真正掌握数学。

他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数学实验和推导,通过实践来发现数学规律和解决问题。

他说:“数学学习涉及到探究性认知和创造性思维,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数学的本质。

”因此,他主张学生要多做习题、解决实际问题,并且要注重分析和总结经验,从中得到更深刻的理解和启发。

最后,华罗庚强调数学学习要培养创新思维。

他认为数学是一门富有创造性的学科,数学家需要具备创新和发现的能力。

他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创新并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

他指出:“数学学习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和应试。

”他认为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数学大师华罗庚谈怎样学好数学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数学大师华罗庚谈怎样学好数学



2 来 稿 最 好 发 电 子 稿 ( - i见 下 )不 具 备 发 电 子 稿 条 件 的 可 邮 寄 打 印 稿 . E mal .
很 多人都称 华 罗庚聪 明过人 . 天才 . 是
但 华 罗 庚 却 认 为 . 累 与 勤 奋 比 聪 明 重 要 积
得 多 . 多 有 名 的 科 学 家 和 作 家 . 是 经 过 许 都 很 多次 失败 . 过很 多弯路 才 成功 的. 走 华 罗 庚 认 为 . 习 数 学 不 要 畏 难 . 学 学 数 既 然 是 思 想 的 “ 操 ” 那 也 就 和 普 通 的 体 体 .
操 一 样 . 要 经 常 锻 炼 . 何 人 都 可 以 达 只 任
到 一 定 的 标 准 . 罗 庚 说 . 些 人 觉 得 我 在 华 有 数 学 方 面 有 什 么 天 才 . 实 从 我 身 上 是 找 其 不 到 这 种 天 才 的 痕 迹 的. 读 小 学 时 . 为 我 因 成 绩 不 好 就 没 有 拿 到 毕 业 证 书 。 拿 到 一 只 张 修 业 证 书 . 初 中一 年 级 时 . 的 数 学 也 在 我 是 经 过 补 考 才 及 格 的 . 从 初 中 二 年 级 以 后 . 发 生 了 根 本 转 变 , 为 我 但 就 因
信 心 . 以 , 管 你 是 否 喜 欢 数 学 , 不 管 你 以 前 的 数 学 学 得 如 何 , 读 所 不 也 读
此 书都 是很 有 意义 的. ( 任 编辑 责 尹娜 】

征 稿 启 事
应 广 大 教 师 晋 升 职 称 发 表 论 文 的 需 要 , 们 面 向 全 国 各 初 中 、 中 ( 职 我 高 含 业 中 学 、 校 、 专 ) 集 教 学 研 究 论 文 . 中 理 科 包 括 : 学 、 理 、 学 、 物 技 中 征 其 数 物 化 生 等 学 科 . 科 包 括 : 文 、 语 、 史 、 理 、 治 等 学 科 . 章 除 了 教 学 研 究 以 外 文 语 英 历 地 政 文 还 可 以 涉 及 学 校 管 理 、 主 任 工 作 、 级 管 理 等 方 面 . 集 来 的 文 章 将 在 《 1世 班 班 征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罗庚谈怎样学习数学
□张绍东
(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 210097)
华罗庚是蜚声中外的数学家.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与多复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他的研究领域很广,著述很多.有些已列入本世纪数学经典著作之列.堪称世界名列前茅的数学家之一,他是受人爱戴的世界第一流的数学家和对人类作出特多贡献的伟大的学者.
华罗庚还是中国著名的数学教育家,他积极倡导教改,对课程、教材、教法都有独到的见解,对促进中国数学的提高和发展起到了莫大的作用.华罗庚经常作学术报告,讲述数学的重要性和功能以及学习数学的方法等.他还在一些学术刊物上著文,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现在仅就他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数学,谈谈他的指导方法.
一、树立雄心、打好基础
数学是一门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伪.在数学研究中决不能存有侥幸心理,想不劳而获是绝对办不到的.任何重大的数学成果都不是轻易地发明创造出来的.学有成就只能属于那些有素养的人,属于那些勤学好问的人,属于那些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决不属于那些懒汉.要想学习好必须树下雄心壮志,要有决心、毅力,要有蓬勃持久的朝气,要不怕艰苦敢于钻研.华罗庚曾说:“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的长河有无数礁石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华罗庚还对青年学生说:“取法务上,仅得乎中”.他勉励学生要把奋斗目标定得不妨稍高一点.他又说:“发愤早为好,苟晚
休嫌迟.最忌不努力,一生都无知.”他经常劝告学生,攀登科学高峰,要及早努力,不要有“年轻明聪,迟点无妨”的思想.
雄心壮志要有持久的热诚,这种热诚是永恒的,决不能是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思想.要坚持下去,要有“长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打好基础主要是对一切数学的基本内容——数学概念、定理、定律、性质、公式等,真正学深、学透、会用.基础越坚固就越加有利于继续学习,运用起来也就越加得心应手.当然也就进步快,并且易于攻尖登高.
打好基础必须按步就班,循序渐进,切不可急于求成或越级而进.还需要制定周密的学习计划,不让它有一步落空.譬如建筑宝塔,要建得又高又大,既不能建在沙滩上,也不能有一层的不牢固.否则,必然倒塌无疑.
怎样检验学习的基础是否已经打好?主要表现在“用”上.如果你能够“用”得恰当、正确,就说明你真正学“懂”了.如果你解决问题的速度也提高了,这就可以说明你学得较为深透了.一个人的知识要既有广度,又要有深度,才能称之谓有学识、有见解、有能力;否则,虽是读了很多书,但不能应用,认识未能提高,又不能服务于人民,也只能称之谓“书篓子”.
二、认真的独立思考
事物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随之而来的是提出了许多新问题要解决.但在书上不一定能查出解决的办法,老师们也不一定知道.要解决这些新的问题,就需要另辟蹊径,因此培养人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是特别重要

1
3

《数学教师》1997年第9期●数学家与数学
的.重要的科学发现、发明创造与深入的独立思考是绝对分不开的.对学生来说,应当在学习的过程中,或老师提出的问题中,如有疑难,就要认真加以思考,问个到底;对老师来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善于独立思考的能力,是不容忽视的.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的意思是说,只是学但不去思考,结果可能毫无新的所得;又如果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只能说是空想,那结果是很危险的.所以学和思两者要密切结合.我们不但要学,同时还要认真思考,使之上升到更高一步的认识.
独立思考是建立在前人广泛成就基础之上的,就是说独立思考要一方面继承前人的成就,另一方面又不受前人思想的束缚.一个人不借鉴前人经验,不接受前人的成就,就会瞎摸瞎想,是一定要走弯路的;如果光接受前人的成就,它会对个人思想加以限制.只有把两者密切结合起来,才能有利于创新,才能把设想变为现实.
独立思考最好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老师好比优良的领航员,他知道哪里有暗礁,那里是航道,跟着老师走,可以很快地前进,但也不要依赖老师.主要是靠自己的努力.只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才能巩固,遇到问题才有勇气和能力去解决.
三、由“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方法
华罗庚告诉我们把一本书真正学懂,并且达到深透的要求需要经过“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两个过程.“由薄到厚”是学习、接受的过程;“由厚到薄”是消化、提炼的过程.譬如读一本书,加上参考书和自己的注释,就越来越厚,我们所知道的东西也就“由薄到厚”了.但这个过程主要是接受和记忆的过程.学到此为止,并没有达到深透的目的,要达到真正深透的目的,还必经过“由厚到薄”的过程,把那些学到的东西,经过消化、融会贯通,并能从其中提出带有关键性的问题,完全变成为精炼的东西,这个时候才能说真懂了,比较深透了.
检验是否消化的最好方法就是“用”.会用不会用,不是说空话,而是在实际中考验.只有经过独立思考和真正消化的学者,才能应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才能因时因地地根据不同情况,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新的问题.学习实际是把别人掌握的知识“化”为己有,话仿佛是自己说的,文章仿佛是自己写的.只有消化了,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创造出新的东西来,不然人云亦云,世界就没有发展了.
四、勉励青年学生的箴言
华罗庚说:“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他把“勤奋”和“积累”作为成功的钥匙,来反复教育青年.他说有些同志也许觉得我在数学方面有什么天才,其实我身上是找不到这种天才的痕迹的.在初中一年级时,我的数学也是经过补考才及格的.后来我认识到既然自己的资质差,就应多用时间来学习,别人只学一个小时,我就学两个小时.这样我的数学成绩就不断提高.经过长时间的劳动积累,就多少看出成绩来.所以后来他又说:“猛攻苦战是第一,熟练生出百巧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华罗庚认为:天才是“努力”的充分发挥.惟有学习,不断地学习,才能使人聪明;惟有努力,不断地努力,才会出现天才.换句老话说,就是“勤能补拙,熟能生巧”.
华罗庚把成语“不要班门弄斧”改成“弄斧必到班门”来鼓励自己,并鼓励别人.原话的本意是要人隐晦缺点不要暴露,但华罗庚却要人们善于暴露自己.对学生来说,不懂就是不懂,不懂装懂比不懂还坏.不懂装懂,这就一辈子也不懂.能暴露出来,老师就可以因材施教.同时,懂也不要装着不懂,老师知道了,就可以更快地指导你前进.科学是实事求是的学问,如果隐晦自己,在学习上或科学研究上是没有前途的.他还认为“下棋要找高

23・●数学教育
《数学教师》1997年第9期
手”,学习要多接近比自己水平高的同学和朋友.只有不怕在能者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才能不断进步.上述箴言就是数学家华罗庚留给我们学习秘诀.
五、要学会自修的学习方法
自修的学习方法,是正规学习方法的辅助方法.任何一个人如能养成自修的学习习惯,那是终身受用不尽的.学会自修不但保证我们在校学习好,而且保证我们将来能够永远不断地提高.一个青年即使他没有大学毕业或中学毕业,但如果他有了自修的习惯,他将来在工作上的成就不会比大学毕业的人差;与此相反,如果一个青年即使大学毕业了,甚至得过博士,如果他没有学会自修的方法,知识领域也难以扩大.但自修的学习方法是一种很艰苦的学习方法,最重要的是不要急躁,一步不懂,就不要轻易走下一步,每一个方法,都要力求熟练.学习的时候不仅要看到书面上,而且还要看到书背后.这就是说,对书本的某些原理、定律、公式,不仅应该记住它的结论,懂得它的道理,能够灵活地运用它,而且还应当设想一下人家是怎样想出来的,经过多少曲折,攻破多少关键,才得出这结果的.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透彻的了解.自修的关键在于毅力和耐心,想一蹴而就,贪多图快是自学的敌人.自修学习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不要放弃任何学习机会,要善于把握间隙时间,日积月累就可学到许多东西.华罗庚是自学成才的典范,是自学成才的第一流数学家.青年同志们!要好好向华罗庚数学大师学习.
华罗庚不但在数学领域里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还热心于精心扶持青年一代.他曾说过:“我愿意做一个攀登科学高峰的‘人梯’,让年轻人踏着我的肩膀上去.”在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华罗庚和老一辈数学家指导陈景润专心致志的进行研究的事迹更是为人们所称道.陈景润相继发表了几十篇论文,特别是他写的《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与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即著名的 + )这篇论文,取得了关于“哥德巴赫猜想”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好的结果.华罗庚一生培养了很多有成就的人才,目前在科研上为大家所熟知的还有:王元、陆启铿、万哲先、龚升、吴方等.他为了培养更多的英才,还积极创办并组织了新中国的中学生数学竞赛,引导青少年从小热爱数学,并以极大的热情,为中学生写作课外读物和自学丛书,深入浅出地普及数学知识,激发了广大青年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由于华罗庚在科学研究上有卓越的成就,先后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法国南锡大学、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荣誉博士.他的名字进入美国华盛顿斯密司—宋尼博物馆,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数学伟人之一.
华罗庚曾说:“我的哲学不是生命尽量延长,而是工作尽量多做.”他的宿愿是:“最大希望就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1985年6月3日,华罗庚带领一批中年业务骨干赴日本进行学术交流,6月12日在日本东京大学作题为《理论、应用与普及》的数学讲演.讲演从下午4时左右开始,5时多钟才结果.在长时间的热烈掌声中,他坐在椅子上准备再说几句话,刚讲完一句在场人未听清的话,就突然从椅子上滑了下来.他的心脏病复发了.虽尽了一切努力进行抢救,但他还是没能再醒过来.一颗科学界的巨星陨落了.
1985年6月22日光明日报报导的《华罗庚同志生平介绍》文章最后说,“华罗庚同志是推动我国科学事业前进的伟大数学家,是中华民族一代人自学成才的典范.华罗庚的一生是光荣的、战斗的、为人民服务的一生.”这是对一代数学巨子华罗庚一生的简短概括和崇高评价.
主要参考书 《华罗庚科普著作选集》 上海教育出版社

3
3

《数学教师》1997年第9期●数学家与数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