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少数民族的儿歌

合集下载

1到4年级学的少数民族歌曲

1到4年级学的少数民族歌曲

1到4年级学的少数民族歌曲一、一年级。

- 歌曲简介:这是一首土家族儿歌。

歌曲旋律简单,节奏明快,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歌词中“乃哟乃”是土家族语,具有独特的民族韵味。

- 学习要点。

- 节奏方面:让学生感受歌曲中简单的节奏型,如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组合,通过拍手、跺脚等方式打节奏,帮助记忆歌曲。

- 歌词方面:引导学生理解土家族语歌词的独特性,感受民族文化在音乐中的体现。

- 歌曲简介:这是一首鄂伦春族民歌。

歌曲描绘了鄂伦春族人民勇敢、豪迈的形象,他们骑着马在山林中狩猎、巡逻的情景。

- 学习要点。

- 演唱技巧:注意歌曲中的强弱处理,如表现鄂伦春族勇士的形象时,声音要坚定有力。

- 文化理解:通过学习歌曲,了解鄂伦春族的狩猎文化和他们在山林中的生活方式。

二、二年级。

- 歌曲简介:这是一首傣族风格的歌曲。

傣族人民喜爱孔雀,孔雀在傣族文化中象征着吉祥、美丽。

歌曲旋律优美,仿佛描绘出孔雀轻盈的姿态。

- 学习要点。

- 旋律学习:感受歌曲中优美的旋律线条,通过哼唱、视唱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音准能力。

- 舞蹈结合:可以结合傣族舞蹈动作,如孔雀手型等,让学生在边唱边舞中更好地理解傣族文化。

- 歌曲简介:这是一首纳西族民歌。

歌曲充满了欢快的情绪,歌词中“阿里里”是一种表达欢乐的衬词。

- 学习要点。

- 歌词演唱:准确演唱歌词中的衬词部分,感受纳西族民歌独特的歌词风格。

- 情感表达:通过欢快的演唱,体会纳西族人民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三年级。

- 歌曲简介:这是一首侗族儿歌。

歌曲展现了侗家儿童在美丽的家乡中幸福、快乐的生活场景,如在鼓楼旁玩耍、唱歌等。

- 学习要点。

- 场景想象:引导学生根据歌词想象侗家儿童的生活场景,从而更好地演唱歌曲的情感。

- 民族特色:了解侗族的鼓楼文化,以及侗族儿童在本民族文化氛围中的成长环境。

- 歌曲简介:这是一首苗族飞歌。

飞歌是苗族歌曲的一种独特演唱形式,其特点是音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舒展。

- 学习要点。

民族童谣集锦_童谣

民族童谣集锦_童谣

民族童谣集锦以民间童谣为载体的民间童谣游戏,将生动有趣的民间童谣以游戏的形式呈现,更是极富研究价值的乡土文本,对于今天的孩子,它还是一座传承民族文化的桥梁。

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民族童谣集锦,欢迎大家阅读。

民族童谣集锦一五十六朵鲜花共栽一个盆,五十六棵翠竹共连一条根。

五十六个民族一条心,就能把祖国建设得繁花似锦。

五十六窑砖瓦筑成一栋房,五十六车矿石炼成一炉钢。

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条心,就能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

民族童谣集锦二用圣洁的花露当茶让您先享在您的眼中我找到了安祥的眼神您的儿子从梦中惊醒快来吧额吉您的儿子从梦中惊醒快来吧额吉乘着梦中的银鸟我飞翔在天边梦见您带来了瑞兆的您的儿子这就来等着吧额吉您的儿子这就来等着吧额吉民族童谣集锦三落雨大,水浸街,阿哥担柴上街卖,阿嫂系屋锈花鞋,花鞋花脚计,铜腰打铜鞋。

民族童谣集锦四桔梗哟,桔梗哟,桔梗哟桔梗,白白的桔梗哟长满山野。

只要挖出一两棵哟,就可以满满的装上一大筐。

哎咳哎咳哟,哎咳哎咳哟,民族童谣集锦五我是草原小骑手呀,牧马鞭儿拿在手呀马儿带我向前飞呀,风儿在我身边吼呀啊哈啊哈嗬咿,啊哈啊哈嗬咿我是草原小骑手呀。

我是草原小射手呀,拉满弓儿显身手呀大雁见我绕道飞呀黄羊见我躲着走呀啊哈啊哈嗬咿,啊哈啊哈嗬咿我是草原小射手呀,我是草原小摔跤手呀头上裹着绿彩绸呀,推倒一头小马驹呀,扳倒一头小花牛呀啊哈啊哈嗬咿,。

56个民族顺口溜歌谣

56个民族顺口溜歌谣

56个民族顺口溜歌谣《五十六个民族顺口溜歌谣》一、汉族汉族兄弟多,中原文化流。

汉字五千年,书法绝世间。

二、蒙古族草原上一片绿,牛羊绕眼前。

骑马放箭顺,英勇豪情展。

三、回族宰牛羊不难,斋戒保心安。

清真食物香,团聚庆佳节。

四、藏族秀山美水间,高原藏寨傍。

唐卡神画美,佛教信仰扬。

五、维吾尔族戈壁滩边住,祖先古尔坦。

环绕天山脉,丝绸之路到。

六、苗族稻田川流过,水磨擀面皮。

锦绣山河多,梯田海水溪。

七、彝族滇池青山美,彝族人热情。

阿婆炒米粉,美食是家乡。

八、壮族大山大水情,壮族儿女亲。

田园风光好,板船划水驮。

九、布依族丛林藏宝石,布依情更深。

居住在岩洞,劳作自强心。

十、朝鲜族新罗古国名,庆典舞翩翩。

世居半岛上,双山城巍峨。

十一、满族满洲江河间,皇宫盛世强。

上善若水心,养育满族乡。

十二、侗族美丽村寨藏,侗族风情长。

雷打竹林响,歌舞声悠扬。

十三、瑶族高山上有瑶,瑶族悠久乡。

有言世上只,美酒和美娘。

十四、白族白族家传统,用磨浆吃饭。

白河悠然流,白族情意浓。

十五、土家族高山悬崖上,土家人民乐。

舞狮挂面幌,丰收好时光。

十六、哈尼族棕榈油房间,哈尼人民居。

梯田绵延远,庆幸在家园。

十七、哈萨克族大西北风景好,哈萨克征歌嘹。

马背奔腾驰,寄托草原情。

十八、傣族星星点点多,傣族人热情。

庙会热闹乐,缅怀神仙程。

十九、黎族滇南风景好,黎族人多情。

庆赛冠饕养,敬仰穆斯林。

二十、僳僳族高山居典礼,僳僳人舞蹈。

彩云梯田下,稻田采多手。

二十一、佤族曲古入丛林,佤族人民居。

庭院风情好,庆幸在家园。

二十二、畲族溪水流过山,畲族人养家。

田园风光好,稻米是乡愁。

二十三、高山族藏族同一家,高山间人多。

云雾缭绕里,世外桃源乡。

二十四、拉祜族云南有拉祜,吊脚楼美好。

庙堂传统深,舞狮是家宝。

二十五、水族广布岛屿间,水族人共鸣。

水乡美如画,舟唱舞婆婆。

二十六、东乡族黑马河边谷,东乡人民居。

庭院风情好,庆幸在家园。

二十七、纳西族白族同一家,纳西人民居。

丽江风情好,千年古城乡。

小小歌唱家《乃哟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简谱)(2024)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

小小歌唱家《乃哟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简谱)(2024)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试试这些打击乐器呢?
生:想!
师:好,那我们现在就来分组体验一下这些打击乐器吧。(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种打击乐器,让学生体验乐器的演奏方法)
2.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和体验打击乐器,让学生认识不同的打击乐器,了解它们的音色和演奏方法,为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做好准备。
小小歌唱家《乃哟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简谱)(2024)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
学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教材分析
《乃哟乃》是人教版(简谱)(2024)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打击乐大赛》中的小小歌唱家内容。这首歌曲是一首土家族儿歌,旋律简洁明快,节奏活泼,富有民族特色。歌曲中 “乃哟乃”“乃哟嗬” 等歌词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让学生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感受土家族的音乐文化。教材通过这首歌曲,引导学生用自然的声音演唱,认识并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五、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 师生互动: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打击乐器,那我们能不能用它们来为《乃哟乃》这首歌曲伴奏呢?
生:能!
师:好,那我们先来听一遍歌曲,大家想一想可以用哪些打击乐器来为歌曲伴奏,在什么地方伴奏比较合适。(教师播放歌曲,学生边听边思考)
师:同学们,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
2. 设计意图:通过范唱、读歌词、轻声演唱和重点练习等环节,让学生逐步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四、认识打击乐器
1. 师生互动:
师:同学们,在这首歌曲中,我们可以用一些打击乐器来为它伴奏,让歌曲更加好听。现在老师给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打击乐器。(教师拿出木鱼、响板、铃鼓等打击乐器,逐一介绍它们的名称、音色和演奏方法)

土家族传统童谣与儿歌文化

土家族传统童谣与儿歌文化

土家族传统童谣与儿歌文化土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璀璨夺目的一颗明珠。

土家族的传统童谣与儿歌文化,丰富多彩,充满了浓厚的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

它不仅是土家族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家族传统童谣与儿歌文化承载着土家族人民的智慧和情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这些童谣和儿歌既有围绕农耕生活的歌颂,也有描绘神话传说的奇幻,更有表达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真挚情感。

一首土家族传统童谣《世界纷争多一天,花丛树丛满村庄》表达了土家族人民对和平的向往。

这首童谣歌颂家乡的美好,表达了对家园和平的渴望。

每当孩子们在晨曦中奏响这首童谣,阳光仿佛更明媚了,村庄里的笑声也更加欢快。

土家族的儿歌文化也是独具特色。

其中一首儿歌《小蜘蛛爬天涯,结网捉住气球花》非常流行。

这首歌以小蜘蛛捕食为主题,通过生动活泼的歌词和优美的旋律,向孩子们展示了勇敢、聪明和坚持的力量。

这首儿歌既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冒险与童趣,又能启发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土家族的传统童谣与儿歌文化不仅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和平的向往,也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这些童谣和儿歌传承了土家族的智慧、道德和价值观念,对土家族人民的成长和教育起到重要的作用。

土家族的传统童谣与儿歌文化在文化交流与传承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传统文化面临挑战和衰退。

但土家族的童谣与儿歌文化通过演唱会、比赛和传统节日等不同形式的传播,焕发出勃勃生机,得到了广泛传承和弘扬。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土家族的童谣与儿歌文化,使其继续发扬光大。

传统童谣与儿歌文化的传承离不开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政府和学校应加大对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力度,推动土家族的童谣与儿歌文化融入学校教育课程,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和传唱土家族的传统文化。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关注土家族传统童谣与儿歌文化的生态环境,为其保护与传承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总结起来,土家族传统童谣与儿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土家族人民的智慧和情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藏族童谣儿歌

藏族童谣儿歌

藏族童谣儿歌
1.《格桑花》
格桑花,格桑花,
风吹雨打都不怕。

美丽的格桑花,
快乐的格桑花,
开在雪山下,
长在阳光里,
格桑花,格桑花,
我们都爱它。

2.《小白兔》
小白兔,白又白,
两只耳朵竖起来。

爱吃萝卜爱吃菜,
蹦蹦跳跳真可爱。

3.《我的家在日喀则》
我的家在日喀则,
那里有条美丽的河。

阿玛拉说牛羊满山坡,
那是因为菩萨保佑的。

蓝蓝的天上白云朵朵,
美丽河水泛清波。

雄鹰在这里展翅飞过,
留下那段动人的歌。

4.《藏族小孩》
藏族小孩真快乐,
唱歌跳舞真热闹。

手拉手儿转圆圈,
欢欢喜喜跳锅庄。

这些童谣儿歌都具有藏族特色,旋律优美、歌词简单,适合儿童学唱。

介绍新疆的儿歌

介绍新疆的儿歌

介绍新疆的儿歌新疆是我国五大民族自治区之一,其独特的文化和风土人情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文艺爱好者。

其中,新疆的儿歌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新疆的优秀儿歌,带领大家一起了解这片美丽的土地。

《店小二》这首儿歌来自于新疆哈萨克族的传统歌曲,曲调优美,节奏明快。

歌词讲述了一位店小二在繁忙的工作中的生活点滴,自然和谐又充满人情味。

这首歌也是全国普及程度较高的新疆儿歌之一。

《红梅花儿香》这首歌源于新疆著名歌手蒙古斯坦木用维吾尔语演唱的歌曲。

此后,经过多年的传唱,逐渐在新疆广为流传。

这首歌以红梅花为歌词主题,讲述了春天到来,万物复苏,红梅花香飘四溢的美好场景,歌曲轻松愉悦,充满感恩的情感。

《踏花山》这首歌取材于新疆维吾尔族传说中的“十二月踏雪”故事,形象生动地描述了花山美景和勇士踏花奔波的场景。

歌曲节奏欢快、情感热烈,是较具代表性的新疆儿歌之一。

《新疆舞曲》这首歌曲源于新疆少数民族舞蹈较多,种类也较为繁多。

冉冉的笛声、轻盈的脚步声、欢快的歌声构成了坚韧勇敢、乐观进取的新疆精神。

这首歌融合了多种音乐元素,曲调悠扬、旋律欢快,让听众沉醉在新疆舞曲的优美旋律中。

除了以上几首著名的新疆儿歌之外,新疆还有许多优秀的少数民族儿歌。

例如《大江南北父母情》,这是源于新疆维吾尔族民间歌曲的一首儿歌,唱出了父母之爱与孩子之关爱的动人情感;又如《草原之夜》,这首来自于新疆蒙古族传统歌曲,婉转动听、富有民族特色,成为许多儿童喜爱的歌曲。

总体而言,新疆的儿歌丰富多彩、充满生机。

从传统的歌曲到现代的演绎,都展现了新疆的文化自信和地域特色。

希望这些优美的儿歌能够深入人心,成为新疆文化的代表,引领新一代儿童们感知新疆、了解新疆。

少数民族的简单儿歌

少数民族的简单儿歌

少数民族的简单儿歌1.山歌山上有一座小木屋,屋里住着姑娘和小兔。

姑娘唱起了欢乐歌谣,小兔也跟着嘟嘟嘴巴。

山上的风儿轻轻吹,吹动了山谷里的柳树。

姑娘把柳条编成花,小兔看着瑟瑟发芽。

山上的鸟儿啁啁叫,告诉姑娘已到黄昏时刻。

姑娘轻轻唤醒小兔,让它们一起去看夜空。

山上的星星亮晶晶,点亮了黑夜里的天空。

姑娘和小兔一起数星星,数到乌鸦也归巢。

山上的雨水洒洒落,山谷里传来青蛙的呱呱叫。

姑娘和小兔躲在树下,听着雨水的歌唱。

山上的阳光明媚照,花儿笑开了嘴巴。

姑娘和小兔跳起欢快舞蹈,传递山间乐趣和快活。

2.草原上的歌在辽阔的草原上,牧羊人吹起了笛子。

笛声飘荡在蓝天上,牛羊也跟着开心地奔跑。

草原的风儿轻轻吹,吹动了牧草海洋里的百花。

牧羊人把鲜花编成环,放在头上像皇冠。

草原的骏马奔腾跑,带着牧羊人一起追逐梦。

牧羊人驾着飞驰的马匹,笑着唱着追求的歌曲。

草原的牧羊犬拖着绳,引领羊群像一条船。

牧羊人走在羊群前,保护着它们像云朵般纯真。

草原的阳光洒满地,温暖了牧草和牛羊。

牧羊人和牛羊一起欢快舞蹈,唤起大地生机和欢畅。

草原的夜晚星光闪,点亮了黑暗中的草原。

牧羊人和牛羊一起数星星,给彼此幸福加冕。

3.藏族的舞蹈蓝天下的藏族舞蹈,舞出了快乐与自由。

舞者们手拉手围成圈,阳光下展现出美丽的颜色。

舞动的喜马拉雅山风,带来了冰雪和冰川的味道。

舞者们踏雪寻梅的姿态,舞出了高原的独特韵味。

舞台上的神圣遗址,舞出了土地的古老和智慧。

舞者们的动作神秘而庄重,舞出了信仰的力量和谢意。

藏族的舞蹈展现了生命的力量,舞动中的人们心与心相连。

舞者们奔跑、起舞、转身,舞出了爱和勇气的画卷。

舞蹈的音乐节奏明快,敲击出祝福和欢乐的声音。

舞者们随音乐跳动身体,舞出了藏民族的生命力和精神。

藏族的舞蹈承载了历史和传统,它是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赞美。

舞者们展示了藏族的美丽和壮丽,舞出了多彩多姿的藏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少数民族的儿歌关于少数民族的儿歌《阿西里西》彝族阿西里西,阿西里西,丘冬作那的丘冬作,小朋友,小朋友,大家一起来做游戏。

《梦中的额吉》蒙古族用圣洁的花露当茶让您先享,在您的眼中我找到了安祥的眼神,您的儿子从梦中惊醒快来吧额吉,您的儿子从梦中惊醒快来吧额吉,乘着梦中的银鸟我飞翔在天边,梦见您带来了瑞兆的幸福,您的儿子这就来等着吧额吉,您的儿子这就来等着吧额吉。

《桔梗谣》朝鲜族桔梗哟,桔梗哟,桔梗哟桔梗,白白的桔梗哟长满山野。

只要挖出一两棵哟,就可以满满的装上一大筐。

哎咳哎咳哟,哎咳哎咳哟,哎咳哟,这多么美丽,多么可爱哟,这也是我们的劳动生产。

《落雨大》岭南落雨大,水浸街,阿哥担柴上街卖,阿嫂系屋锈花鞋,花鞋花脚计,铜腰打铜鞋。

《晋南乡调》歪带帽,狗抬轿,抬到湾里(地名)没人要,咚--叭--放个炮,你看热闹不热闹。

《小羊羔》白鼻梁的小羊羔,我可爱的小伙伴,每当羊群回家的时候,迎着妈妈你跑得最快,我的小白羊,你要快快长大呀,碧绿的草原上,你我最快乐,溪流的岸边,柳枝摇曳多美丽。

阳光普照着大草原,我俩玩耍的季节到了,我的小白羊,你要快快长大呀,碧绿的草原上,你我最快乐。

《我是草原小骑手》我是草原小骑手呀, 牧马鞭儿拿在手呀,马儿带我向前飞呀, 风儿在我身边吼呀啊哈啊哈嗬咿,啊哈啊哈嗬咿,我是草原小骑手呀。

我是草原小射手呀, 拉满弓儿显身手呀大雁见我绕道飞呀,黄羊见我躲着走呀,啊哈啊哈嗬咿,啊哈啊哈嗬咿,我是草原小射手呀,我是草原小摔跤手呀,头上裹着绿彩绸呀,推倒一头小马驹呀,扳倒一头小花牛呀,啊哈啊哈嗬咿。

《五十六个民族歌谣》五十六族细细数,朝鲜布依回蒙古。

土家哈尼黎傈僳,毛南撒拉布朗土。

基诺仡佬门巴壮,高山锡伯京阿昌。

乌孜别克傣满畲,柯尔克孜侗佤藏。

纳西东乡水拉祜,景颇赫哲仫佬怒。

鄂伦春瑶哈萨克,维吾尔苗鄂温克。

俄罗斯白塔塔尔,达斡尔羌塔吉克。

珞巴得昂彝保安,普米裕固独龙汉。

《灰斑鸠》咕咕等,咕咕等,姑姑出门急匆匆。

侄女呼唤姑姑等,忘了耳环和手巾。

嗓子喊哑不回音,咕咕等,枉操心。

《小孩羞羞》羞羞,把脸抠,抠个壕壕种豆豆;羞羞,把脸抠,埋脸躲进怀里头;羞羞,把脸抠,你说浪浪他伸手。

《乌兰巴托的爸爸》想念你就唱你教的歌谣,爸爸的心像是辽阔草原,我是羊群像白云,女儿在遥远的家乡,想念你就拉起这马头琴,原那琴声随着风儿飘远,希望你能听得见。

少数民族简介1 、阿昌族:分布在云南,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

有自己的语言。

——采茶2 、白族:分布在云南、贵族、四川等地,人口159万余人,关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理三塔3 、保安族:分布在云南、青海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以打刀为主“保安刀”十分著名,有自己的语言。

——羊皮袄、保安刀4 、布朗族:分布在云南,人口8.2万余,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弹唱5 、布依族:分布在贵族、云南等地,人口25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享有“水稻民族”之称。

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石板屋、绣花、雕刻面具6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19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种水稻闻名,有自己的语言。

——跳板、长鼓舞7 、达斡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

——剪纸,打曲棍球8 、傣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0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寺塔、竹楼和竹桥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9 、德昂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于种茶闻名,有自己的语言。

——象脚鼓舞10、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文本等地,人口25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乡的主要标志,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浸泡芦笙,拦路迎宾11、东乡族:主要分布甘肃、宁夏、新疆等地,人口3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瓜果。

有自己的语言。

12、独龙族:分布在云南,人口0.5万余人,他们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首先风尚。

绝少发生盗窃现象。

有自己的语言。

——织独龙毯,烤烙饼13、鄂伦春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0.6万余人,主要从事狩猎和农业。

有自己的语言。

——制作毛皮服饰,篝火节14、俄罗斯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1.3万余人,从事各种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拉手风琴,烤面包15、鄂温克族: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人口2.6万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

——驯鹿、爬犁16、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其余少数分散居住在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约40人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和渔猎业,有自己的语言。

——竿球,龙舟,编织17、仡佬族:分布在贵州、广西、云南等地,人口约4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制作糯米团,地戏18、哈尼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25万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梯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19、哈萨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善刺绣,绣品已出口到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剪羊毛,弹唱,刺绣20、汉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人口10.4亿余人,经济、文化发达,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庙会,舞龙21、赫哲族:分布在黑龙江省,人口0.4万余人,是中国北方一以捕鱼为生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

——制作鱼皮衣服,渔乡,善食生鱼22、回族:主要聚居在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其余散居全国各地,人口860万余人。

——摔牛,炸油香23、基诺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1.8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有自己的语言。

——乐器迪他,跳鼓舞24、京族:分布广西,人口1.8万余人,主要从事沿海渔业,兼营农业和盐业,有自己的语言。

——哈亭,弹奏独弦舞,踩高跷25、景颇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1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旱谷等作物,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目脑纵歌,跳孔雀舞26、柯尔克孜族:分布在新疆和黑龙江,人口14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吹奏和握手礼27、拉祜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4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28、黎族:分布在海南省,人口111万余人,以农业为主,妇女精于纺织,“黎锦”“黎单”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打柴舞29:僳僳族: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人口5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上刀杆30、珞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0.2万余人,主要从农业和狩猎,有自己的语言。

31、满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约98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渔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穿旗袍,萨满舞,二贵摔跤32、毛南族:分布在广西,人口7.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饲养菜牛和编制花竹帽。

有自己的语言。

——分龙节舞龙33、门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约0.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编制竹藤器和制作木碗。

有自己的语言。

34、蒙古族:分布在内蒙古、新疆等地,人口480万余人,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马头琴演奏,蒙古包和勒勒车35、苗族:分布在贵州、湖南、湖北等地,人口中739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刺绣、桃花织、锦蜡染和银饰素享盛名。

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吹芦笙,吊角楼36、仫佬族:分布在广西,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有自己的语言。

37、纳西族:分布在云南、四川和西藏,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东巴舞,腊染38、怒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织怒毯,努寨39、普米族:分布在云南、四川,人口2.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

——吹葫芦笙,弹唱,集体舞40、羌族:分布在四川等地,人口1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大白芸豆是著名的特产,有自己的语言。

——羌寨41、撒拉族:分布在青海、甘肃等地,人口8.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艺也发达,有自己的语言。

42、畲族:分布在福建、浙江等地,人口6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除种水稻外,还普遍种植茶树、甘蔗等经济作物,有自己的语言。

43、水族、分布在贵州、广西等地,人口3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水稻和糯稻,有自己的语言。

44、塔吉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3.3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45、塔塔尔族:分布在新疆,人口0.4万余人,以经营商业为主,兼营手工业和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46、土族:分布在青海、甘肃等地,人口1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太平洋舞,高台会47、土家族:分布在湖南、湖北等地,人口570万余人,土家织绵以其“色彩斑斓,做工精巧”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

——摆手堂48、佤族:分布在云南,人口35万余人,从事农业,木鼓舞富有民族特色,多次在全国民族舞蹈中获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甩发舞49、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人口72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粮棉和瓜果,有自己的语言。

——手鼓舞50、乌孜别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4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51、锡伯族: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约17万余人,主要从事渔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52、瑶族: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等地,人口1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盘王节、长鼓舞53、彝族: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人口657万余人,喜食“砣砣肉”,爱饮“杆杆酒”,舞蹈音乐独具特色,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虎节54、裕固族:分布在甘肃,人口约1.2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崇尚骑马和射箭,有自己的语言。

55、藏族:分布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肃等地,人口459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藏舞,布达拉宫56、壮族:分布在广西、云南等地,人口1555万余人,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锦”享誉海内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第11 页共1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