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6.4 统计图的选择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6.3数据的表示6.3.1普查和抽样调查导学课件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6.3数据的表示6.3.1普查和抽样调查导学课件新版北师大版

【归纳总结】 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步骤: (1)求出全体(即总量);
每部分数量 (2)计算出各部分的百分比:百分比= 总体数量 ×100%; (3) 求 出 各 部 分 的 扇 形 圆 心 角 度 数 : 某 部 分 扇 形 圆 心 角 度 数 = 360°×该部分所占的百分比; (4)画出扇形统计图:在每个扇形中标明其所代表部分的名称、百分 比; (5)写清统计图的标题、名称.
讲课内容——对实际材料的讲解课可能需要做大量的笔记。 最讲授的主题是否熟悉——越不熟悉的学科,笔记就越需要完整。 所讲授的知识材料在教科书或别的书刊上是否能够很容易看到——如果很难从别的来源得到这些知识,那么就必须做完整的笔记。 有的同学一味追求课堂笔记做得“漂亮”,把主要精力放在做笔记上,常常为看不清黑板上一个字或一句话,不断向四周同学询问。特意把笔记做得很
知识点二 扇形统计图的应用
扇形统计图中一般都标明了各部分的名称及其所占的百分比, 因此它有三个作用:(1)利用这些数据,就可知道谁占的百分比 大,谁占的百分比小,各部分之间的大小关系及差距等,从而可 以帮助我们了解情况,做出合理的决策;(2)当知道总体的具体 数量时,我们可以借助扇形统计图求出各部分的具体数量;(3) 当知道某一部分的具体数量时,也可以借助扇形统计图求出总体 的具体数量.
目标二 能绘制扇形统计图
例2 [教材补充例题] 根据下表制作扇形统计图,并表示出各种 果树面积占果园总面积的百分比.
(1)计算各种果树面积占果园总面积的百分比; (2)计算各种果树面积对应的扇形圆心角度数; (3)制作扇形统计图.
果树名 梨树 苹果树 葡萄树 桃树
面积/公顷 30
60
15
15
解: (1)梨树面积占果园总面积的百分比是30+603+015+15×100%=25%; 苹果树面积占果园总面积的百分比是30+606+015+15×100%=50%;

6.4统计图的选择—第二课时(教案)

6.4统计图的选择—第二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 6.4统计图的选择(2) 教学设计课题统计图的选择(2) 单元第六章学科数学年级七年级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分析,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说出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数学兴趣;能力目标经历调查、统计、研讨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提高学生对数据的认识、判断、应用能力;知识目标通过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一些人为的数据及其表示方式可能给人造成的一些误导.提高学生对数据的认识、判断、应用能力;重点重点: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的过程并参与调整、统计、研讨等活动;难点难点:分析具体情境中,一些数据及其表示方式给人造成一些误导的原因,提高学生对数据的认识、判断、应用能力.学法探究学习教法合作探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回顾三种统计图的特点?(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2)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3)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学生回顾有关统计图的知识由学生对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回顾进行课前导入讲授新课甲、乙两种酒近几年的销售量和价格如下:甲品牌酒的销售量和价格2002年2006年2010年年度销售量/万瓶150 180 210该年度的单价/元40 50 60乙品牌酒的销售量和价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通过学生作统计图,首先复习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其次明确在表示对比的统2006年2008年2010年年度销售量/万瓶 160 180 200 该年度的单价/元405060根据上面的统计表中的信息作出甲、乙两种酒的价格变化的折线统计图.有人根据上面的统计表,制作出甲、乙两种酒的价格变化的折线统计图:小明根据上面的数据制成了下面的统计图:(1)你认为哪一种酒的价格增长较快?为什么?这与上面折线统计图给你的感觉一致吗?为什么图象会给人这样的感觉?答:乙种酒的价格增长较快.理由:甲种酒4年增长了10元,平均每年增长2.5元;而乙种酒2年增长了10元,平均每年增长5元,所计图时要注意同一单位长度表示的意义相同. 如题中的两个图象中坐标轴上的同一单位长度所表示的意义不同,因此在比较两个统计量的变化趋势时,为了较为直观地比较它们的变化速度,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应注意图象中,坐标轴上同一单位长度所表示的意义应一致.甲种酒的单价3040506070200220062010年份价格(元)乙种酒的单价30507090110200620082010年份价格(元)以乙种酒的价格增长较快. 结果与上面画出的折线统计图给我的感觉不一致,因为甲种酒的统计图看上去比乙种酒的折线变化快.(2)甲种酒的销售人员将甲种酒的销售信息制作成了如左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请你在右图中画出甲种酒的年度销售量的条形统计图.(3)两幅条形统计图给你的感觉一样吗?在甲种酒销售人员画的条形统计图中,2010年甲种酒的年度销售量看上去是2002年的多少倍?实际上呢?答:根据数据信息,可以计算出甲种酒在2010年的销售量是2002年的210÷150=1.4倍,但是在甲种酒销售人员自己画的统计图中,感觉2010年的销售量是2002年的3倍左右,增加得很多.由于人们习惯从“柱”的高度来判断多少,且左图的纵轴不是从“0”开始的,下面一段被“砍掉”了,所以会产生3倍的错觉.例:某公司两个车间生产同一种产品,产量都从去年的1000件增至今年的1500件,可两个车间主任报送的统计图却不一样.(1)图中的甲和乙哪个能较准确地反映产量的增长情况?(2)不规范的统计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解:(1)人们习惯于从条形“柱”的高度看相应的增长比例,直观看,乙图给人们的感觉是好像今年比去年增长一倍,而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因为去年1000件,今年1500件,只增加500件,比去年增加50%,所以甲图能较准确地反映产量的增长情况.(2)由于乙统计图的纵轴上的数值不是从零开始的,所以容易给人一种错觉,误认为今年的产量是去年产量的2倍.总结(1)为了较直观地比较某两个统计量的变化速度,绘制折线统计图时,应注意什么?答:在两个图象中,横轴上同一单位长度所表示的量应一致,纵轴上同一单位长度所表示的量应一致.(2)为了较直观地反映几个统计量之间的比例关系,绘制条形统计图时,应注意些什么?答:应注意纵轴上的数值是否从0开始. 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纵坐标上的起始值应从“0”开始,从而避免造成“误导”、引起“错觉”;通过两幅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在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包括怎样选择统计图、统计对于合理决策的作用、调查时学到比较两个统计量的变化趋势时,应注意横(纵)坐标的一致性.的课外知识及切身感受.目的是让学生准确全面的表述自己的观点,培养及时归纳知识的习惯.达标测评1、在条形统计图上(D)A.横轴与纵轴都必须从0开始B.横轴与纵轴都不必从0开始C.横轴必须从0开始,纵轴不必从0开始D.纵轴必须从0开始,横轴不必从0开始2、学习了统计图后,老师让小明按表提供的信息绘制统计图,小明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姓名小旭小强小丽身高/m 1.46 1.55 1.28 (1)小明绘制的统计图能反映每一位同学的身高吗?(2)此图会使人产生错觉吗?应该怎样改动?解:(1)小明绘制的统计图能反映每一位同学的身高;(2)此图会使人产生错觉;改正如下与老师一起总结升华,巩固提升课堂习题巩固新知应用提高如图反映了某版社2016年图书、杂志和报纸出版总印张数,直观地看这个条形图,2012年哪种出版物总印张数最多?哪种出版社总印张数最少?你认为统计图有问题吗?解:根据条形统计图可得:2016年图书出版物总印张数最多,杂志出版社总印张数最少;统计图有问题,印张数应从0开始,改图如下: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进行能力的提升为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拓展的空间小结(1)为了较直观地比较某两个统计量的变化速度,绘制折线统计图时,应注意什么?答:两坐标系的横、纵坐标的单位长度要相应地统一.(2)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为了使所绘制统计图更为直观、清晰,应注意些什么?答: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纵坐标上的起始值应从‘0’开始,从而避免造成“误导”、引起“错觉”. 学生自己总结板书设计统计图的选择(2);1、三种统计图的特点:2、为了较直观地比较某两个统计量的变化速度,绘制折线统计图时,应注意什么?3、为了较直观地反映几个统计量之间的比例关系,绘制条形统计图时,应注意些什么?课后作业课本p180第1题练习练习巩固。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单元复习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单元复习课件

语文成绩/分
条形统计图与频数直方图的联系和区分: (1)联系——用途都是可以直观地表示出具体数量.
频数直方图是特殊的条形统计图. (2)区分——条形统计图是直观地显示出具体数据;
频数直方图是表现频数的散布情况. (3)绘制的情势不同——条形统计图各条形分开;
频数直方图的条形连在一起.
条形统计图与频数直方图的联系和区分:
(2)各个扇形所占的百分比之和为1; (3)在不同的统计图中,不能简单地根据百分比的大小来比较部分量 的大小.
扇形统计图
绘制扇形统 计图
扇形统计图 的特点
1.计算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
2.求出圆心角度数
3.在圆中画出各个扇形,并标上百分比
1.圆代表的是总体“1”, 即100%; 扇形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圆的大小与
5.样本容量:样本中的个体的数目.
为了使样本能较好地反应总体情况,除了有合适的样本容 量外,抽取时还要尽量使每一个个体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
例如,可以在2000名学生的注册学号中,随便抽取100个 学号,调查这些学号对应的100名学生.
上面抽取样本的过程中,总体中每一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 会被抽到,像这样的抽样方法叫随机调查.
折线统计图能够清楚 地反应同一事物在不 同时期的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 表示各部分在总体中 所占的百分比及之间 的大小关系.
在统计图的选择时,我们应根据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数
据本身的特点,研究问题的需要,来选择适当的统计图.
统计图的选择
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合理选择统计图表示数据
统计图 的选择
总体 估计 样本
抽样 抽样调查是这样一种方法,它只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 然后根据调查数据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

2019年秋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本章总结提升课件(新版)北师大版

2019年秋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本章总结提升课件(新版)北师大版

h
17
解:(1)频数分布表如下:
20.5~ 22.5~
22.5
24.5
2
3
(2)频数直方图如下:
24.5~ 26.5 8
26.5~ 28.5 4
28.5~ 30.5 3
h
18
本章总结提升
【归纳总结】绘制频数直方图的步骤及注意: (1)找出所有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算出它们的差; (2)决定组距和组数(分组时注意:当数据不超过50个时,可以分 5~7组;当数据个数在50~100之间时,一般分为8~12组); (3)确定分点; (4)列出频数分布表; (5)画频数直方图.
h
12
(2)计算各部分相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即圆心角的度数=百分比×360°. 本题中,相应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依次为20%×360°=72°,30%×360°=108°, 25%×360°=90°,15%×360°=54°,10%×360°=36°.
h
13
(3)如图,用圆规画圆,再利用量角器作出各圆心角,从而把圆面分成若干个扇形. (4)将各部分的名称及所占的百分比标注在相应的扇形上.
h
25
[解析] 3万名考生的数学成绩是总体,所以C项不正确.500名考生的数
学成绩是总体的一个样本,所以A项不正确.每个考生的数学成绩是个
体,故B项正确,D项不正确.
h
8
本章总结提升
【归纳总结】 总体是指考察的对象的全体,个体是总体中的每一个考 察的对象,样本是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而样本容量 则是指样本中个体的数目.我们在区分总体、个体、样本、 样本容量这四个概念时,首先找出考察的对象.从而找出总 体、个体.再根据被收集数据的这一部分对象找出样本,最 后根据样本确定样本容量.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统计图的选择》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说课研讨教学复习课件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统计图的选择》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说课研讨教学复习课件

统计图的绘制可以不唯一,这个问题,折线统计图和
条形统计图都可以,我们应该学会从多个角度来分析数据.
探究新知
议一议
你能谈谈应该怎样合理选择这三种统计图吗?
在统计图的选择时,我们应根据三种统计图各自
的特点,数据本身的特点,研究问题的需要,来选择适
当的统计图.
探究新知
素养考点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反映信息
孵化期统计图
40
30
20
天数
10
0



鸽子
火鸡
探究新知
探究3:为了提高长跑成绩,老师坚持锻炼并于每周日记录
下1500米的成绩,如果要清楚地看出老师成绩的变化情况,
你选择哪种统计图?
老师1500米成绩变化统计表
锻炼的星期数
1
2
3
4
5
6
7
老师的成绩(分)
7.5
7.5
7.5
7
6.8
6.6
6.3
老师1500米成绩变化统计图
答:两幅条形统计图给我的感觉不一样!
2010年甲种酒的年度销售量看上去是2002年的3倍多,
实际上是2002年的1.4倍.
探究新知
议一议
(1)为了较直观地比较某两个统计量的变化速度,绘
制折线统计图应注意什么?
(2)为了较直观地反映几个统计量之间的比例关系绘
制条形统计图时,应注意什么?
小结 1.绘制两幅折线统计图,在比较两个统计量的变化趋势时,
解:农业用水效率低,灌溉农田用水60%消耗于蒸发渗透.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仅为50%.
用条形图分别表示:
农业用水量
工业用水量
单位:亿立方千米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新课讲解
1.扇形统计图可以直接地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 百分比.
2.在扇形统计图中,每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 分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与360°的比.
新课讲解
分典析型:例题
例 1.小强是校学生会体育部部长,他想了解现在同学们更喜欢什么球类
运动, 以便学生会组织受同学们欢迎的比赛.于是他设计了调査问卷, 在全校每个班随机选取了 10名同学进行调查,调査结果如下: 你最喜欢的球类运动是( D ).(单选) A.篮球 B.足球 C.排球 D.乒乓球 E.羽毛球 F.其他
学习目标
1.了解普查、抽样调查的概念并能区分普查和抽样调查. (重点) 2.了解总体、个体、样本的概念及简单的抽样调查方法. (重点) 3.能在具体的问题中,体会抽样调查的优点、局限性,知 道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难点)
新课导入
例如,为了准确了解全国人口状况,我们每 10年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当考察我国人口年龄 构成时,总体就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住的人口的年龄,个体就 是符合这一条件的每一个公民的年龄.
根据图中圆心角的大小计算下个月的教育支出占 总支出的百分比是( A ) A.20% B.23% C.24% D.33%
分析:扇形统计图中各扇形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之和为 360°,则教育支出对应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为 360°-118.8°-82.8°-86.4°=72°,再利用每部分占总 体的百分比,可得 (72°/360°)×100%=20%,故选A.
新课讲解
知识点1 普查、总体、个体
概念
总体: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 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新课讲解
概念
普查(全面调查) 为某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

6.4统计图的选择

6.4统计图的选择

、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
课时教案
MILK
MILK
甲乙
样吗?
该条形统计图,直观地给人的感觉不可靠,我们观察这个条形统计图不难发现,纵轴上的出口额的起始值是从1500开始的,如果让纵轴上的出口额从
(1)图(1)和图(2)给人造成的感觉各是什么?
(2)若小明想向他的父母说明他数学成绩的提高情况,他将向父母展示哪一个统计图
什么?
师:下面我们回到课前我们讨论的问题:
某市市场上有两种品牌的牛奶,2010年的市场调查表明:甲品牌牛奶的销售量为
吨,乙品牌牛奶的销售量为4000吨,甲公司在销售广告上印制了下面的统计图,我们形成错觉的原因是什么?实际情况是如何?
师:统计图中用实物图代替了长方形,实际情况是甲牛奶是乙牛奶销售量的两倍。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七年级上册(北大师)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数据的收集(一)数据收集的步骤:第一步:明确调查问题第二步:明确调查对象第三步:选择调查方法第四步:展开调查第五步:记录结果,分析处理第六步:得出结论(二)调查问卷例题:数据的方法是()A.查资料B.做实验C.做调查D.以上三者都是练习:1、某小明想知道银河系里恒星大约有多少颗,他可以获取有关数据的方式是()A.问卷调查B.实地考察C.查阅文献资料D.实验2、学习小组将要进行一次统计活动,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设计的活动序号,其中正确的是()A.实际问题→收集数据→表示数据→整理数据→统计分析合理决策B.实际问题→表示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统计分析合理决策C.实际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表示数据→统计分析合理决策D.实际问题→整理数据→收集数据→表示数据→统计分析合理决策3、设计调查问卷时要注意()①问题应尽量简明;②不要提问被调查者不愿意回答的问题;③提问不能涉及提问者的个人观点;④提供的选择答案要尽可能全面;⑤问卷应简洁.A.①②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⑤4、为了获得某地区中学生视力状况的数据,小明同学在调查问卷中,提出如下四个问题:其中,你认为不恰当的问题是()A.在你看书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B.你学习时使用的灯具C.你喜欢穿的服装颜色D.你是否躺着看书二、普查和抽样调查(1)调查方式和方法:全面调查(普查):考查全体对象的调查;抽样调查:只进行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据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的调查。

优缺点:全面调查的数据收集到的数据全面、准确,但花费多、耗时长。

抽样调查具有花费少、省时的特点,但是否具有代表性,直接关系到对总体估计的准确程度。

(2)总体、个体、样本容量总体:我们把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个体:把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样本: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叫做这个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容量:一个样本包括的个体数量叫做样本容量例1 在下列问题中为了得到数据是采用普查还是抽样调查1)为了买校服,了解每个学生衣服的尺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4 统计图的选择(第1课时)一、学生状况分析1.学生在小学已经从事过一些统计工作,例如体验了简单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认识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回答简单的问题等。

当时学生对统计过程的理解比较单一、对于统计知识的学习还不完整。

进入初中后,将进一步补充统计知识,按照统计的过程、按照问题解决的实际情况,以数据收集——整理和表示——处理分析数据----作出判断的顺序展开。

在前几节已学了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三种统计图的特点有所了解,并能制作一些简单的统计图,因此,学生已具备了学习本节《统计图的选择》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此年龄段的学生有较强烈自我发展意识,对与自己的直觉经验相冲突的现象,对“有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提高,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喜欢怀疑、争论、辩驳和提出一些新奇的想法,已开始能从具体的事例中归纳问题的本质,通过分析、比较、类比等活动,抽象出概念、原理或解题方法。

教师应当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经历在具体问题中,分析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不同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尽可能清晰、有效地描述数据。

使他们能够在这些活动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安排,首先提供了某家报纸公布的反映世界人口情况的数据图的实际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导出三幅统计图,以此来复习三种统计图,然后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对这三幅统计图进行思考,通过合作交流归纳出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最后,在巩固练习的基础上加深对三种统计图的特点的进一步理解,发展学生对数据的处理能力,并在学生自我评价小结的的基础上结束。

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中始终遵循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原则,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展学生的眼界和思维,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通过实例,理解三种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清晰、有效地描述数据。

2.在统计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掌握画统计图和选择统计图的方法;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简单分析、作出决策的统计活动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分析,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说出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1.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2.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培养统计观念。

教学难点:1.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2.会制作三种统计图并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演示各种图表。

三、教学过程与分析本节课由五个教学环节组成,它们是:①课前准备,启导引入;②探究体验,归纳特点;③应用拓展,合作实践;④小结归纳,强化目标;⑤布置作业,巩固目标。

其具体内容与分析如下:第一环节课前准备,启导引入内容:社会调查(提前一周布置)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活动:(1)各尽所能收集生活中各行各业、各学科中应用的各种统计图。

(2)收集你生活中最感兴趣的一件事情的有关数据(要求学生必须通过实际调查收集数据,保证数据来源的准确,收集的题材尽量多样化。

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对学生选择的调查对象方面给予一定的指导,使调查更有实效性)。

意图:通过第1个活动,希望学生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统计图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乐于探索研究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而在第2个活动中,学生通过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调查采访或查阅资料,经历搜集数据的过程,真正能使用两种调查方式(普查和抽样调查)进行准确而有效地获取数据,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

同时这两个活动所收集的数据和图表为选择制作统计图提供了极好的素材,在课堂中用源于学生真实调查的数据或图表展开教学,必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效果预测:学生收集的统计图和数据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各行各业(如气象站发布的山西省2011年月平均降水量(条形统计图);太原市中小学保健所对本市各所学校学生近视情况做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本学校学生对所学科目的感兴趣情况(每人只能选一科)(扇形统计图);形式多样,既有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也有折线统计图,还有表格形式的;来源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有的查阅报纸杂志,有的上网调查,有的在学校内展开调查,有的走向街头,还有的向家长了解。

这些都充分展现了学生走进生活感受数学的高涨热情和小组团结合作的精神。

第二环节探究体验,归纳特点内容:提供情境问题:下面是某家报纸公布的反映世界人口情况的数据:50年后世界人口情况的数据:(如图)(1)这个统计图的名称是什么?(2)从这个统计图中得到哪些信息?(3)小明同学根据上面的数据制成了下面的统计图。

你们能告诉我小明的这几个统计图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吗?(屏幕显示动画:世界人口情况数据图消失,显示三种不同的统计图)(4)根据小明制作的统计图,分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①三幅统计图分别表示了什么内容?②从哪幅统计图中你能看出世界人口的变化情况?③2050年非洲人口大约将达到多少亿?你是从哪幅统计图中得到这个数据的?④2050年亚洲人口比其他各洲的人口总和还要多,你从哪幅统计图中可以明显地得到这个结论?通过以上问题的设计,帮助学生认识并能说出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意图: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思考选择统计图的条件,培养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大量信息的识图能力。

让学生再次说明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体验三种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为下一个环节“应用拓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环节的问题的解决是本节课的重点。

效果预测:学生通过问题串的解答,通过对各种统计图特点的一个自然感知的过程,对选择统计图的决定因素有了全面的概括:根据统计图的特点、数据本身的特点、以及研究问题的需要合理的选择统计图。

学生通过对问题串的争论辨析,对统计图的特点的相互提示补充,学生在这种主动学习的状态中对各个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有了更加深入清晰的认识。

第三环节应用拓展,合作实践内容:1.某一家电卖场对其销售的空调情况进行了调查,得到了下面的信息:①2008-2010年,C品牌空调在该卖场销售量的变化情况;②2010年,A、B、C及其他品牌的空调在该卖场的市场占有率情况。

2.小明随机调查了他们学校50名同学某月家庭用水量,数据(单位:立方米)。

8 5.5 5 6.4 10 12.5 7.8 5 6.5 95 9.5 7.5 10.2 8.3 9.4 6.5 11 13.5 1414.5 15 5.4 6.5 8.5 10.5 5 6.5 7.5 8.56 4.5 5 8.4 7.27 6.28 10 95.5 7.5 8 5.56.5 6 8.6 5 9.5 4.5请你制作适当的统计图,反映这50名同学某月家庭用水量的大致分布情况。

(1)请学习小组利用电脑制作适当的统计图表示上面的数据,并思考能获得哪些信息。

(2)请各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结合学校的数据库资料、上网或根据当场收集的资料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设计出问题,然后小组派代表上台演示。

边演示,边请其他组的同学回答问题,选用适当的统计图,看哪个组的同学演示得精彩,哪个小组回答得精彩。

意图:在这一环节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收集数据、利用Excel快速制作统计图。

培养学生对某个问题作出正确判断、合理决策的能力。

使学生完整地经历“调查了解——收集数据——整理数据——作出决策”的活动过程,深刻体会到统计可以为科学合理地判断决策问题提供有力依据。

效果预测:学生基本都能选用适当的图表表示生活中的数据,提炼出各种信息,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使学生感受统计等基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从①2008-2010年,C品牌空调在该卖场销售量的变化情况;②2010年,A、B、C及其他品牌的空调在该卖场的市场占有率情况;得出①一般选用折线统计图,体现变化情况;②选用扇形统计图,体现各部分所占总体的多少?能够准确选择统计图清晰、有效地描述数据。

2题由于在第三节讨论过程中将频数分布直方图作为特殊的条形统计图,它具有数据的连续性,因而采用频数分布直方图,这样让学生真正悟出频数分布直方图是用来处理连续型数据的条形统计图。

第四环节小结归纳强化目标内容:(1)师生互相交流总结三种统计图的特点,怎样选择统计图?统计对于合理决策的作用是什么?(2)社会调查时学到的课外知识及切身感受是什么?意图: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及课前的社会调查,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给予鼓励)包括三种统计图的特点、怎样选择统计图、统计对于合理决策的作用、社会调查时学到的课外知识及切身感受。

效果预测:学生畅所欲言自己的切身感受与实际收获:统计图制作方便,携带方便;了解了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知道了根据研究问题的实际需要以及数据本身的特点选择不同的统计图;同学们互相介绍讲解生活中的统计图,使大家学到了许多课外知识。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巩固目标1、问题是:我们学校要建一个新的自行车停车棚,至少需要多大的面积?解决这个问题时大家要思考需要哪些数据,这些数据你准备怎样收集?请大家下去后以小组为单位解决这个问题,并将你们这组的方案形成文字后全班进行交流。

2、习题6.1 1四、教学反思《统计图的选择》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教材第六章中最后一节内容,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已经掌握了用用三种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处理,能在不同问题下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才能更清晰、更有效地描述信息是个别学生感到比较困难的。

本节课开始,教师通过让学生展示调查的结果,来复习三种学过的统计图,然后直接点出这节课的学习重点:在不同的现实背景下,选择适当的统计图。

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实例,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三种统计图所反映的不同信息,加强了对三种类型的统计图特点的比较,进而让学生感知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为加深理解,教师又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数据事例进一步说明统计图的特点,从而使学生对三种统计图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课堂上的实践活动,充分锻炼了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并利用统计图提炼信息然后进行决策的能力。

本节课从教学目标上设计上,教师注重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从教学方式上,教师重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评价方式上,教师采用了以学生自评为主,学生互评、教师评为辅的多种方式,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从教学手段上,采用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手段,教师充分应用了多媒体的直观性、包容性将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图片、表格等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以丰富学生的感知认识,并利用现有的网络条件学会收集资料、处理信息,促使他们更加乐意接近数学,更好地理解数学,在数学学习上获得更多的成功,使本节课显得较直观、生动、形象,通过运用软件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统计图,充分培养学生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现了新教材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精神,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