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歌古诗
刘邦《大风歌》赏析_古诗大全

精心整理
刘邦《大风歌》赏析_古诗大全
大风歌
朝代:两汉
作者:刘邦
得到勇士去守卫国家的边疆啊!
注释
兮——表示语气的词,类似现在的“啊”。
海内——四海之内,也就是全国。
【赏析】
”(。
字就是那样生动贴切地阐明了各路诸侯臣服于大汉天子刘邦的脚下,一个“威”字也直抒了刘邦的威风凛凛、所向披糜,天下无人能与之匹敌的那种巨无霸的冲天豪迈气概。
这样的荣归故里,刘邦的心情是何等的荣耀与八面威风!刘邦是在说自己在这样的形势下夺得了帝位,因而能够衣锦荣归。
所以,在这两句中,刘邦无异坦率承认:他之得以“威加海内”,首先有赖于“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局面。
但是,正如
风云并非人力所能支配,这种局面也不是刘邦所造成的,他只不过运道好,碰上了这种局面而已。
从这一点来说,他之得以登上帝位,实属偶然。
尽管他的同时代人在这方面都具有跟他同样的幸运,而他之终于获得成功乃是靠了他的努力与才智;但对于刘邦这样出身于低微的人来说,若不是碰上如此的时代,他的努力与才智又有多少用处呢?所以,无论怎么说,他之得以当皇帝,首先是靠机运,其次才是自己的
河山?
是疑问。
他是希望做到这一点的,但真的做得到吗?他自己却无从回答。
可以说,他对于是否找得到扞卫四方的猛士,也即自己的天下是否守得住,不但毫无把握,而且深感忧虑和不安。
也正因此,这首歌的前二句虽显得踌躇满志,第三句却突然透露出前途未卜的焦灼和恐惧。
假如说,作为失败者的项羽曾经悲慨于人定无法胜天,
那么,在胜利者刘邦的这首歌中也响彻着类似的悲音,这就难怪他在配合着歌唱而舞蹈时,要“慷慨伤怀,泣数行下”(《汉书?高帝纪》)了。
古诗文《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赏析

古诗文《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赏析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两汉:刘邦出自两汉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A Great WindLiu BangA great wind came forth,the clouds rose on high.Now that my might rules all within the seas,I have returned to my old village.Where will I find brave men to guard the four corners of my land?译文大风劲吹啊浮云飞扬,我统一了天下啊衣锦还乡,怎样才能得到勇士啊为国家镇守四方!相关成语大风大浪飞扬跋扈飞扬浮躁海内鼎沸海内无双注释⑴大风歌:这是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前195)在击破英布军以后,回长安时,途径故乡(沛县)时,邀集父老乡亲饮酒。
酒酣,刘邦击筑(一种打击乐器)高歌,唱了这首《大风歌》。
表达了他维护天下统一的豪情壮志。
⑵兮: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语气助词“啊”。
⑶威:威望,权威。
⑷加:施加。
⑸海内:四海之内,即“天下”。
我国古人认为天下是一片大陆,四周大海环绕,海外则荒不可知。
⑹安得:怎样得到。
安,哪里,怎样。
⑺守:守护,保卫。
⑻四方:指代国家。
鉴赏《大风歌》整首诗仅有三句构成,这在中国历代诗歌史上是极其罕见的,三句诗中每一句都代表一个广大的不同的场景与心境,而且作者对这三句诗真可谓惜墨如金、高度凝炼。
其中第一句的大风起兮云飞扬,是最令古今拍案叫绝的诗句。
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他与他的麾下在恢宏的战场上是如何歼剿重创叛乱的敌军,而是非常高明巧妙地运用大风和飞扬狂卷的乌云来暗喻这场惊心动魄的战争画面。
假如说项羽的《垓下歌》表现了失败者的悲哀,那么《大风歌》就显示了胜利者的悲哀。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大风歌

古诗文系列:大风歌
鉴赏:
假如说项羽的《垓下歌》表现了失败者的 悲哀,那么《大风歌》就显示了胜利者的 悲哀。而作为这两种悲哀的纽带的,则是 对于人的渺小的感伤。同样的,对第一句 “大风起兮云飞扬”,唐代的李善曾解释 说:“风起云飞,以喻群雄竞逐,而天下 乱也”。(见汲古阁本李善注《文选》卷 二十八)这是对的。“群雄竞逐而天下 乱”,显然是指秦末群雄纷起、争夺天下 的情状。
古诗文系列:大风歌
鉴赏:
可以说,他对于是否找得到捍卫四方的猛 士,也即自己的天下是否守得住,不但毫 无把握,而且深感忧虑和不安。也正因此, 这首歌的前二句虽显得踌躇满志,第三句 却突然透露出前途未卜的焦灼和恐惧。假 如说,作为失败者的项羽曾经悲慨于人定 无法胜天,那么,在胜利者刘邦的这首歌 中也响彻着类似的悲音,这就难怪他在配 合着歌唱而舞蹈时,要“慷慨伤怀,泣数 行下”(《汉书·高帝纪》)了心情是何等的荣 耀与八面威风!刘邦是在说自己在这样的 形势下夺得了帝位,因而能够衣锦荣归。 所以,在这两句中,刘邦无异坦率承认: 他之得以“威加海内”,首先有赖于“大 风起兮云飞扬”的局面。但是,正如风云 并非人力所能支配,这种局面也不是刘邦 所造成的,他只不过运道好,碰上了这种 局面而已。
古诗文系列:大风歌
背景:
席间由120人歌唱助兴,刘邦击筑伴奏, 气氛极为热烈,和大家一起饮酒,在宴席 上他唱起这首大风歌,抒发了他远大的政 治抱负,也表达了他对国事忧虑的复杂心 情。
古诗文系列:大风歌
鉴赏:
《大风歌》整首诗仅有三句构成,这 在中国历代诗歌史上是极其罕见的,三句 诗中每一句都代表一个广大的不同的场景 与心境,而且作者对这三句诗真可谓惜墨 如金、高度凝炼。其中第一句的大风起兮 云飞扬,是最令古今拍案叫绝的诗句。作 者并没有直接描写他与他的麾下在恢宏的 战场上是如何歼剿重创叛乱的敌军,而是 非常高明巧妙地运用大风和飞扬狂卷的乌 云来暗喻这场惊心动魄的战争画面。
大风歌古诗讲解

大风歌古诗讲解大风歌是一首古诗,描述了大风席卷大地时的景象和气势磅礴的场面。
本文将从诗歌内容、诗歌背景、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解读,以展示这首古诗的魅力所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大风歌》的内容。
这首古诗描绘了大风吹袭的景象,以及大风所具有的威力和无法阻挡的力量。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形象描写来展示大风的狂暴和强大,比如“劲篙顶云霄,潜步下鸿鴈”,“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使读者对大风的状况产生了直观的感受。
其次,我们可以了解一下《大风歌》的背景。
这首诗是北朝的人陈子昂所创作,他是南朝梁朝时期的杰出诗人和政治家。
当时,中国正处在南北朝时代的动荡时期,各个民族的迁徙和交战不断,而大风作为自然界的一种力量,无情地席卷大地,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和痛苦。
《大风歌》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出来的,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无奈。
接下来,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大风歌》中的艺术手法。
首先,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形象描写和比喻,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大风的威力和无法阻挡的力量。
比如“劲篙顶云霄,潜步下鸿鴈”,通过将大风比作一只脚步轻盈的雁鸟,展现了大风狂舞的情景。
其次,这首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如“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通过夸张的叙述,使得读者更能够体会到大风的凛冽和威力。
此外,这首诗还采用了对仗和节奏的手法,使诗歌读起来更加流畅和优美。
最后,我们可以谈一下《大风歌》所传达的主题和情感。
这首诗以大风为象征,揭示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力量的对比。
大风象征着强大无比的力量,而人类则显得渺小而脆弱,无法与大自然抗衡。
这种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无奈在诗中得到了生动而深刻的表达,使得读者不禁为人类的渺小所感到惋惜和哀叹。
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生活的艰难,以及他们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和困境。
综上所述,《大风歌》通过形象、夸张、对仗和节奏等艺术手法,展示了大风的威力和无法阻挡的力量,同时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无奈,以及对人类渺小的思考。
一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汇总(人教版)

一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汇总(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汇总(人教版)1、大风歌汉•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归故乡。
2、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3、紫骝马歌辞北朝乐府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
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乡。
4、赐萧瑀唐•李世民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5、溪居即事唐•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6、送朱大人入秦唐•孟浩然游人武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7、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8、相思唐•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9、田园乐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0、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11、越女词唐•李白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12、秋日湖上唐•薛莹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
浮沉千古事,谁与问东流!13、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4、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唐•韦应物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15、«早春»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6、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7、«秋风引»唐•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18、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9、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大风歌》原文及翻译

《大风歌》原文及翻译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大风歌》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1《大风歌》原文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1《大风歌》原文翻译大风刮起来了,云随着风翻腾奔涌啊!我威武平天下,荣归故乡。
怎样得到勇士去守卫国家的边疆啊!
1《大风歌》诗歌赏析刘邦得以战胜项羽,是依靠许多支军队的协同作战。
这些军队,有的是他的盟军,本无统属关系;有的虽然原是他的部属,但由于在战争中实力迅速增强,已成尾大不掉之势。
项羽失败后,如果这些军队联合起来反对他,他是无法应付的。
因此,在登上帝位的同时,他不得不把几支主要军队的首领封为王,让他们各自统治一片相当大的地区;然后再以各个击破的策略,把他们陆续消灭。
在此过程中,不免遇到顽强的抵抗。
公元前一九六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由于其英勇善战,军势甚盛,刘邦不得不亲自出征。
他很快击败了英布,最后并由其部将把英布杀死。
在得胜还军途中,刘邦顺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乡——沛县(今属江苏省),把昔日的朋友、尊长、晚辈都召来,共同欢饮十数日。
一天酒酣,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着这一首自己即兴创作的《大风歌》;而且还慷慨起舞,伤怀泣下(见《汉书·高帝纪》)。
假如说项羽的《垓下歌》表现了失败者的悲哀,那幺《大风歌》就显示了胜利者的悲哀。
而作为这两种悲哀的纽带的,则是对于人的渺小的感。
10首最好的古诗

10首最好的古诗一、《大风歌》两汉·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得猛士兮守四方。
二、《观沧海》两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三丶《将进酒》唐·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四、《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五、《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六、《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七、《满江红》宋·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八丶《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一二年级古诗30首必背可打印

一二年级古诗30首必背1.大风歌【汉】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2.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3.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画【唐】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6.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7.相思【唐】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8.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9.秋浦歌【唐】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10.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1.池上【唐】王维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2.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13.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4.古朗月行(节选) 【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5.江上渔者【北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6.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7.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8.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9.杂诗【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20.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1.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2.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23.乐游原【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风歌古诗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大风歌注释】
①刘邦平英布[英布,?—公元前196年,秦末汉初名将。
六县(今安六安)人,因受秦律被,又称布]还,过沛县,邀集故人饮酒。
酒酣时刘邦击筑,同时唱了这首歌。
汉朝人称这篇歌辞为《三侯之章》,后人题为《大风歌》(始于《艺文类聚》)。
②威:威力;威武。
加:凌驾。
③“海内”,四海之内,就是“天下”的意思。
我国古人认为天下是一片大陆,四周大海环绕,海外则荒不可知。
④“兮”表示语气的词,类似现在的“啊”。
⑤安得:怎样得到。
【大风歌古诗译文】
大风刮起来了,
云随着风腾奔涌啊!
我威武平天下,荣归故乡。
怎样得到勇士去守卫国家的边疆啊!
【大风歌写作背景】
刘邦当上皇帝以后,在前195年,他出兵东征,平定淮南王布(也叫英布)的叛乱。
回归途中,经过沛县,他邀集家乡旧友和父老兄弟,一起饮酒,在宴席上他唱起这首大风歌,抒发了他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他对国事忧虑的心情。
大风歌印章
顺治十七年,富阳典史孙某解饷北上,穿过高邮时,见湖中夜间有光,命人在水中搜索,得玉玺一枚。
玉玺方四寸六分,盘龙双钮,辨其文,正是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
孙某高兴地将其献于朝廷。
这方印不仅精致绝伦,富有艺术之美,而且其印文可与文献中的《大风歌》相互参照印证。
在古代时期的汉高祖:刘邦有一枚“大风歌印章:有古诗: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那时候刘邦的大风歌印万世传诵,熟知并且能背诵下来的人多了,但后世人却还是让人难以琢磨。
有关此印的记载出自清代王士的笔记《池北偶谈》。
书中说道,顺治十七年,富阳典史孙某解饷北上,穿过高邮时,见湖中夜间有光,命人在水中搜索,得玉玺一枚。
玉玺方四寸六分,盘龙双钮,辨其文,正是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印。
孙某高兴地将其献于朝廷。
这方印不仅精致绝伦,富有艺术之美,而且其印文可与文献中的《大风歌》相互参照印证。
康熙四年十月初八,水县一农民耕田,也得一玉玺,被献于朝廷。
这方印反映了秦汉时代的社会状况,为史书提供了注脚。
【大风歌赏】
刘邦得以战胜项羽,是依靠许多支军队的协同作战。
这些军队,有的是他的盟军,本无统属关系;有的虽然原是他的部属,但由于在战争中实力迅速增强,已成尾大不掉之势。
项羽失败后,如果这些军队联合起来反对他,他是无法应付的。
因此,在登上帝位的同时,他不得不把几支主要军队的首领封为王,让他们各自统治一片相当大的地区;然后再以各个击破的策略,把他们陆续消灭。
在此过程中,不免遇到顽强的抵抗。
公元前一九六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由于其英勇善战,军势甚盛,刘邦不得不亲自出征。
他很快击败了英布,最后并由其部将把英布杀死。
在得胜还军途中,刘邦顺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乡——沛县(今属江苏省),把昔日的朋友、尊长、晚辈都召来,共同欢饮十数日。
一天酒酣,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着这一首自己即兴创作的《大风歌》;而且还慷慨起舞,伤怀泣下(见《汉书·高帝纪》)。
假如说项羽的《下歌》表现了失败者的悲哀,那么《大风歌》就显示了胜利者的悲哀。
而作为这两种悲哀的纽带的,则是对于人的渺小的感伤对第一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唐代的李善曾解释说:“风起云飞,以喻群雄竞逐,而天下乱也。
”(见汲古阁本李善注《文选》卷二十八)这是对的。
“群雄竞逐而天下乱”,显然是指秦末群雄纷起、争夺天下的情状。
“群雄竞逐”的
`“雄”,《文选》的有些本子作“凶”。
倘原文如此,则当指汉初英布等人的反乱。
但一则这些反乱乃是陆续发动的,并非同时并起,不应说“群凶竞逐”;再则那都是局部地区的反乱,并未延到全国,不应说“天下乱”。
故当以作“雄”为是。
下句的“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则是说自己在这样的形势下夺得了帝位,因而能够衣锦荣归。
所以,在这两句中,刘邦无异坦率承认:他之得以“威加海内”,首先有赖于“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局面。
但是,正如风云并非人力所能支配,这种局面也不是刘邦所造成的,他只不过运道好,碰上了这种局面而已。
从这一点来说,他之得以登上帝位,实属偶然。
尽管他的同时代人在这方面都具有跟他同样的幸运,而他之终于获得成功乃是靠了他的努力与才智;但对于刘邦这样出身于低微的人来说,若不是碰上如此的时代,他的努力
与才智又有多少用处呢?所以,无论怎么说,他之得以当皇帝,首先是靠机运,其次才是自己的努力与才智。
他以当进的人对之根本无能为力的自然界的风云变化,来比喻把他推上皇帝宝座的客观条件,至少是不自觉地显示了他的某种心理活动的吧!
姑且不论刘邦把他的这种机运看作是上天的安排抑或是一种纯粹的偶然性,但那都不是他自己所能决定的。
换言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智;但这一切到底有多大效果,还得看机运。
作为皇帝,要保住天下,必须有猛士为他守卫四方,但世上有没有这样的猛士?如果有,他能否找到他们并使之为自己服务?这就并非完全取决于他自己了。
所以,第三句的“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既是希冀,又是疑问。
他是希望做到这一点的‘但真的做得到吗?他自己却无从回答。
可以说,他对于是否找得到捍卫四方的猛士,也即自己的天下是否守得住,不但毫无把握,而且深感忧虑和不安。
也正因此,这首歌的前二句虽显得踌躇满志,第三句却突然透露出前途未卜的焦灼和恐惧。
假如说,作为失败者的项羽曾经悲慨于人定无法胜天,那么,在胜利者刘邦的这首歌中也响彻着类似的悲音,这就难怪他在配合着歌唱而舞蹈时,要“慷慨伤怀,泣数行
下”(《汉书·高帝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