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灭菌知识点
消毒灭菌基本知识培训

消毒灭菌基本知识培训消毒和灭菌是防止病菌、细菌和病毒传播的重要措施。
消毒是指使用化学物质、热力或其他物理方法杀灭或去除病菌和细菌的过程,而灭菌则是指完全杀灭或去除所有微生物体,包括病菌、细菌、真菌和病毒。
下面是消毒灭菌的基本知识:1. 消毒和灭菌的目的:消毒和灭菌的目的是杀灭或去除病菌、细菌和病毒,以防止感染和传播疾病。
2. 消毒和灭菌方法:常见的消毒和灭菌方法包括热力消毒、化学消毒和辐射消毒。
- 热力消毒:使用高温蒸汽或热水将物品加热至一定温度,破坏微生物的细胞结构,达到杀菌的效果。
常见的热力消毒方法包括煮沸、烘烤和高压蒸汽灭菌。
- 化学消毒:使用化学物质杀灭或去除病菌和细菌。
常见的化学消毒剂包括酒精、漂白粉、过氧化物和氯化物等。
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应遵循正确的浓度和使用方法,注意安全操作。
- 辐射消毒:使用紫外线或离子辐射杀灭病菌和细菌。
紫外线消毒主要适用于空气和表面消毒,离子辐射主要适用于消毒物品。
3. 消毒灭菌对象:消毒和灭菌对象包括工作场所、医疗设备、消毒剂、食品、饮水、空气等。
- 工作场所:包括办公室、实验室、工厂等。
对办公桌、座椅、门把手、键盘等常接触的物品进行定期消毒,可以减少细菌的传播。
- 医疗设备:包括手术刀、注射器、医疗器械等。
医疗设备在使用前应进行消毒灭菌,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 食品和饮水:食品和饮水的消毒主要是为了杀死潜在的致病菌,防止食物中毒和传染疾病。
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煮沸、漂白粉浸泡和紫外线处理等。
- 空气消毒: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播或空气传播途径传播疾病。
对于需要高度消毒的场所,如手术室和养殖场等,可以使用紫外线消毒灭菌。
4. 消毒灭菌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消毒灭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方法,确保消毒效果。
- 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按照消毒剂的说明书和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消毒,避免人员感染和误伤。
- 定期检查和维护:对消毒设备和工具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简述消毒和灭菌的概念

简述消毒和灭菌的概念消毒和灭菌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被提及的卫生概念,它们都涉及到对微生物的处理以保护我们的健康。
虽然这两个词看起来很相似,但它们在实践中有着不同的应用和目的。
一、消毒的概念消毒是指通过杀灭或去除绝大部分致病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从而降低感染和传播的风险。
消毒通常应用于非活体物品表面、设备、表层皮肤和其他非生命体表面等地方。
它是一种常用的卫生措施,可用于医疗机构、家庭、餐厅、学校等场所。
消毒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所需消除的微生物类型、表面材质和所处环境。
最常见的消毒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物理消毒:物理消毒方法通过使用热、辐射或过滤等方式来杀灭微生物。
高温煮沸、干热灭菌和紫外线消毒等。
2. 化学消毒:化学消毒方法使用化学物质来杀灭和去除微生物。
酒精、漂白剂、消毒液和氯等都是常用的化学消毒剂。
消毒的目标是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数量,从而降低感染和传播的风险。
然而,消毒并不能完全杀灭所有的微生物,有些抵抗力较强的微生物可能在消毒过程中存活下来。
二、灭菌的概念灭菌是指通过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以及其他特定条件,彻底杀死或去除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孢子。
灭菌一般应用于医疗设备、外科手术器械和药品等需要高度清洁和无菌环境的场所。
与消毒不同,灭菌的目标是完全杀死或去除所有微生物,以确保完全无菌状态。
这样可以避免在医疗过程中引入病原微生物,减少感染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常见的灭菌方法包括:1. 蒸汽灭菌:通过高温和高压的水蒸气,将微生物完全灭活。
这是最常用的灭菌方法之一。
2. 干热灭菌:使用高温烘干的方式,将微生物杀灭。
这适用于对湿热敏感的物品。
3. 气体灭菌:使用带有灭菌剂的气体,如乙烯氧化物等,以达到灭菌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灭菌是一个严格的过程,需要控制温度、时间、湿度和浓度等因素,以确保所有微生物都可以被彻底灭活。
灭菌后的物品应在无菌环境中密封保存,以防止再次受到污染。
三、消毒与灭菌的区别与联系消毒和灭菌都是用于控制病原微生物和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高中生物 消毒、灭菌方法归纳

消毒、灭菌方法归纳一、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辐射、滤过、干燥和低温等㈠热力灭菌法:分为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1、干热灭菌法:一般细菌繁殖体在干燥状态下,80-100℃经1小时可被杀死,芽胞则需要更高温度才能被杀死。
①焚烧:废弃物②灼烧:接种环、试管口(酒精灯火焰)③干烤:(160~170℃,2h)利用干烤箱灭菌,一般加热至171℃经1h或160℃2h或121℃16h。
适用于高温下不变质、不损害、不蒸发的器皿(如:玻璃器皿)。
④红外线(0.7~1000um波长的电磁波):医疗器械2、湿热灭菌法:最常用,在相同温度下湿热灭菌法比干热灭菌法效果更好,因为:ⅰ湿热中细菌菌体蛋白较易凝固变性;ⅱ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ⅲ湿热的蒸汽有潜热效应存在。
①巴氏消毒法:用较低的温度杀灭液体中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以保持物品中所需的不耐热成分不被破坏的消毒方法(61.1-62.8 ℃30min 或71.7℃15-30s,主要用于牛乳消毒和酒类)。
②煮沸法(100 ℃,5min)食具、注射器等消毒③流动蒸汽消毒法(100 ℃15-30min)④间歇蒸汽灭菌法(100 ℃5-30min,37 ℃24h×3天)⑤高压蒸汽灭菌法:*压力—103.4KPa(1.05Kg/cm2)*温度—121.3 ℃*时间—15-20min*效果—杀灭包括芽孢在内所有微生物*应用—所有耐高温、高压、耐湿的物品㈡辐射杀菌法:①紫外线:波长265—266nm效果最强。
紫外线杀菌机理是干扰细菌DNA合成,导致细菌变异和死亡。
手术室空气消毒常采用紫外线消毒②电离辐射:高速电子、X射线、γ射线③微波:不能穿透金属表面。
主要靠热效应发挥作用,必须在有一定含水量条件下才能显示出来。
二、化学消毒灭菌法原理:⑴破坏菌体蛋白;⑵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和代谢;⑶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三、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1.微生物的种类:微生物对消毒灭菌的敏感性高低排序大致如下——真菌、细菌繁殖体、有包膜病毒、无包膜病毒、分枝杆菌、细菌芽胞。
消毒灭菌知识培训内容

高压蒸汽、干热、化学浸泡等消毒方法应用
高压蒸汽消毒
化学浸泡消毒
适用于耐高温、耐高湿的医疗器械和 物品,通过高压蒸汽穿透物品内部, 达到灭菌效果。
适用于不耐高温的医疗器械和物品, 通过浸泡在化学消毒剂中,达到消毒 效果。
干热消毒
适用于金属、玻璃等耐高温的医疗器 械,通过干热空气对物品进行加热, 达到灭菌目的。
常见消毒灭菌方法介绍
浸泡法
将待消毒的物品浸没于装有含氯消毒 剂溶液的容器中,加盖。对细菌繁殖 体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 500mg/L的消毒液浸泡>10min。
擦拭法
大件物品或其他不能用浸泡法消毒的 物品用擦拭法消毒。消毒所有药物浓 度和作用时间参见浸泡法。
常见消毒灭菌方法介绍
喷洒法
对一般污染的物品表面,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均匀喷洒,作用30min以上 ;对经血传播病原体、结核杆菌等污染表面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 毒液均匀喷洒,作用60min以上。喷洒后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人员应离开现场 。
使用方法
详细介绍消毒剂的配制方法、使用 浓度、作用时间等,以及使用过程 中的注意事项和安全防护措施。
家庭卫生习惯养成教育
01
02
03
04
手部卫生
强调勤洗手的重要性,教授正 确的洗手方法和步骤,以及何
时需要洗手。
饮食卫生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如生熟 分开、食物煮熟煮透、避免过
期食品等。
家居清洁
定期清扫地面、擦拭家具、清 洗床上用品等,保持家居环境
利用高温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 固,代谢发生障碍,导致细菌死 亡。包括干热法和湿热法。
紫外线消毒法
用紫外线照射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一般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 毒。
灭菌与消毒的原理与方法

灭菌与消毒的原理与方法随着现代医学与生物科技的发展,灭菌与消毒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在医院、实验室、食品生产等领域,必须采取有效的灭菌与消毒措施,以杀死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微生物,保障人们的健康与安全。
本文将简要介绍灭菌与消毒的原理、分类及常用方法。
一、灭菌与消毒的原理灭菌和消毒都是为了杀死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微生物,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灭菌是彻底杀灭所有微生物的过程,而消毒则是将病原菌的数量降低到安全水平的过程。
灭菌和消毒的原理是相似的,就是通过杀灭或去除微生物的细胞壁、膜、核酸或蛋白质等结构,破坏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从而防止其繁殖和传播。
常用的灭菌与消毒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二、灭菌与消毒的分类1. 物理消毒方法物理消毒方法主要是利用物理因素如高温、过滤、辐射和低温等,来杀灭或去除微生物。
高温消毒:通常采用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
干热灭菌通常在160-180°下,使细菌死亡,但较耗时;而湿热灭菌则在蒸汽压力灭菌器中,在121°下灭菌。
这一方法较快,但不适用于某些材料。
过滤消毒:利用特定孔径的过滤膜过滤掉细菌、病毒和真菌。
这种方式可以过滤掉直径大于0.22微米的大部分微生物。
紫外线消毒:利用特定波长的紫外线光线杀灭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微生物,是一种比较温和的消毒方法。
2. 化学消毒方法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氯化物、过氧化物、大环内酯和醇等。
这些化学消毒剂可以杀灭微生物,有效防止病菌的传播,但存在使用安全性和副作用的问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谨慎选择。
三、灭菌与消毒的方法1. 食品灭菌与消毒食品灭菌与消毒主要是为了杀灭或去除食品中的致病微生物,以保证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高温消毒是常用的灭菌方法。
对于具有抗热性的细菌和孢子,需要高温灭菌。
而利用紫外线消毒和化学消毒剂消毒并不常用于食品。
2. 医疗器械消毒医疗器械的灭菌和消毒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防止交叉感染,同时还能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
消毒灭菌知识点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清洁cleaning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清洗 washing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清洁剂 detergent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消毒 disinfection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消毒剂 disinfectant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灭菌 sterilization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灭菌剂 sterilant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高度危险性物品 critical items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
中度危险性物品 semi-critical items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
低度危险性物品non-critical items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等。
灭菌水平sterilization level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达到无菌保证水平。
达到灭菌水平常用的方法包括热力灭菌、辐射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以及采用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等化学灭菌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灭菌的方法。
高水平消毒 high level disinfection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
所有灭菌法知识点总结

所有灭菌法知识点总结一、灭菌的定义和重要性1. 灭菌是指将物品或环境中的病原菌、有害微生物等彻底杀灭的过程,使其达到无菌状态。
2. 灭菌的重要性在于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传播和保证产品的质量。
3. 在医疗、药品制造、食品加工、实验室等领域,灭菌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二、常见的灭菌方法1. 高温蒸汽灭菌:利用高温高压的蒸汽将物品中的微生物杀灭。
2. 辐射灭菌:利用紫外线、X射线等辐射将物品中的微生物杀灭。
3. 化学灭菌:利用化学药剂将物品中的微生物杀灭。
4. 过滤灭菌:通过过滤器将空气或液体中的微生物过滤掉。
5. 干燥灭菌:通过干燥将物品中的微生物杀灭。
6. 冷冻灭菌:利用极低温度将物品中的微生物杀灭。
7. 离子辐射灭菌:利用离子辐射将物品中的微生物杀灭。
三、高温蒸汽灭菌1. 原理:利用高温高压的蒸汽将物品中的微生物杀死。
2. 设备:高压灭菌锅、高压蒸汽灭菌箱等。
3. 适用范围:适用于玻璃器皿、金属器皿、橡胶制品等耐高温的物品。
4. 优点:灭菌效果好,杀灭率高。
5. 缺点:对于一些热敏感物品不适用。
四、辐射灭菌1. 原理:利用紫外线、X射线等辐射将物品中的微生物杀灭。
2. 设备:紫外线灭菌灯、X射线灭菌机等。
3. 适用范围:适用于空气、水、表面等各种物品的灭菌。
4. 优点:操作简单,灭菌速度快。
5. 缺点:辐射带来的潜在危害,需要严格控制剂量。
五、化学灭菌1. 原理:利用化学药剂将物品中的微生物杀灭。
2. 常用药剂:过氧化氢、乙醛、醋酸等。
3.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种物品的灭菌。
4. 优点:适用范围广,效果稳定。
5. 缺点:化学药剂对人体和环境有一定影响,需要谨慎使用。
六、过滤灭菌1. 原理:通过过滤器将空气或液体中的微生物过滤掉。
2. 过滤器:常用的过滤器有微孔滤膜、孔隙滤膜等。
3. 适用范围:适用于空气、水、生物制品等的灭菌。
4. 优点:无需使用化学药剂,对物品影响小。
5. 缺点:过滤器易被堵塞,需要定期更换。
物理消毒灭菌知识点总结

物理消毒灭菌知识点总结一、物理消毒灭菌的原理1. 高温消毒灭菌:高温消毒灭菌利用高温杀灭微生物,细菌、真菌和病毒都会因高温而死亡。
高温消毒有湿热和干热两种方法,湿热消毒通常使用蒸汽或沸水,而干热消毒则是通过烘烤。
2. 低温消毒灭菌:低温消毒灭菌通常使用化学品或辐射能源,如紫外线等。
低温消毒主要适用于对温度敏感的物品,如医疗器械。
3. 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消毒是指使用紫外线杀灭微生物,紫外线能破坏细菌和病毒的DNA,从而杀死它们。
紫外线消毒适用于空气、水和物体表面的消毒。
4. 过滤消毒:过滤消毒是通过物理过滤将微生物隔离在过滤器中,从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过滤消毒主要适用于水和气体的消毒。
5. 辐射消毒:辐射消毒是利用辐射能源如γ射线或X射线对物体进行消毒。
辐射能破坏微生物的DNA或细胞膜,从而杀死微生物。
以上是物理消毒灭菌的主要原理,不同的原理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物品,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能够更有效地杀灭微生物。
二、常见的物理消毒灭菌方法1. 蒸汽消毒:蒸汽消毒是利用水蒸气对物体进行消毒,其原理是高温和湿度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
蒸汽消毒通常用于医疗器械和器皿的消毒,能够杀灭各种微生物,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消毒方法。
2. 热空气消毒:热空气消毒是利用干热对物体进行消毒,其原理是高温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
热空气消毒通常用于对干燥热稳定的物体进行消毒,如培养皿和试管等。
3. 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消毒是利用紫外线杀灭微生物,其原理是紫外线破坏微生物的DNA 和蛋白质,从而杀死微生物。
紫外线消毒通常用于对空气、水和物体表面进行消毒。
4. 过滤消毒:过滤消毒是通过物理过滤将微生物隔离在过滤器中,从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过滤消毒通常用于对水和气体进行消毒。
5. 辐射消毒:辐射消毒是利用辐射能源对物体进行消毒,其原理是辐射能破坏微生物的DNA或细胞膜,从而杀死微生物。
辐射消毒通常用于对食品和医疗器械进行消毒。
以上是常见的物理消毒灭菌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物品,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能够更有效地杀灭微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标准3 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清洁cleaning去除物体外表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3.2 清洗 washing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3 清洁剂 detergent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3.4 消毒 disinfection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到达无害化的处理。
3.5 消毒剂 disinfectant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到达消毒要求的制剂。
3.9灭菌 sterilization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3.10灭菌剂 sterilant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并到达灭菌要求的制剂。
3.13高度危险性物品 critical items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
3.14中度危险性物品 semi-critical items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
3.15低度危险性物品non-critical items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等。
3.16灭菌水平sterilization level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到达无菌保证水平。
到达灭菌水平常用的方法包括热力灭菌、辐射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以及采用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等化学灭菌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灭菌的方法。
3.17高水平消毒 high level disinfection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
到达高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含氯制剂、二氧化氯、邻苯二甲醛、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碘酊等以及能到达灭菌效果的化学消毒剂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3.18中水平消毒 middle level disinfection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
到达中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碘类消毒剂〔碘伏、氯已定碘等〕、醇类和氯已定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酚类等消毒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3.19低水平消毒 low level disinfection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方法以及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如采用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等〕、双胍类消毒剂〔氯已定〕等,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3.20有效氯 available chlorine与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相当的氯量,其含量用mg/L或%(g/100ml)浓度表示。
3.21生物指示物 biological indicator含有活微生物,对特定灭菌过程提供特定的抗力的测试系统。
3.23终末消毒 terminal disinfection感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3.28消毒产品 disinfection product包括消毒剂、消毒器械〔含生物指示物、化学指示物和灭菌物品包装物〕和卫生用品。
3.29卫生用品 sanitary products为到达人体生理卫生或卫生保健目的,直接或间接与人体接触的日常生活用品。
4 管理要求4.1 医疗机构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可操作的消毒、灭菌制度与标准操作程序,并具体落实。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及消毒、灭菌工作人员的培训。
培训内容应包括消毒、灭菌工作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意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消毒与灭菌的基本原则与知识、消毒与灭菌工作中的职业防护等。
4.3 医疗机构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应符合以下要求:a〕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b) 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应对消毒产品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存档备案。
医疗机构应保持诊疗环境外表的清洁与干燥,遇污染应及时进行有效的消毒;对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应定期进行消毒。
医疗机构应结合本单位消毒灭菌工作实际,为从事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与灭菌的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防护用品,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4.7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消毒工作进行检查与监测,及时总结分析与反馈,如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
4.8医务人员应掌握消毒与灭菌的基本知识和职业防护技能。
4.9医疗机构从事清洁、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掌握相关消毒灭菌知识,熟悉消毒产品性能,具备熟练的检验技能;按标准和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采样、检测和评价。
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应遵照附录A 的规定,消毒试验用试剂和培养基配方见附录B。
5消毒、灭菌基本原则重复作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
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执行本标准第11章的规定。
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环境与物体外表,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医疗机构消毒工作中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相应标准技术标准,并应遵循批准使用的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
5.2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消毒或灭菌方法:a) 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b) 中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到达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c) 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做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
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a) 对受到致病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污染的物品, 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或灭菌。
b) 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应采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
c) 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应采用到达中水平或低水平的消毒方法。
d) 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
e) 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 应加大消毒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
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a) 耐高热、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耐热的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应采用干热灭菌。
b) 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方法如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或低温甲醛蒸汽灭菌等。
c) 物体外表消毒,宜考虑外表性质,光滑外表宜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擦拭或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多孔材料外表宜采用浸泡或喷雾消毒法。
5.3 职业防护应根据不同的消毒与灭菌方法,采取适宜的职业防护措施。
在污染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回收、清洗等过程中应预防发生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处理锐利器械和用具,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防止或减少利器伤的发生。
不同消毒、灭菌方法的防护如下:a) 热力消毒、灭菌:操作人员接触高温物品和设备时应使用防烫的棉手套、着长袖工装;排除压力蒸汽灭菌器蒸汽泄露故障时应进行防护,防止皮肤的灼伤。
b)紫外线消毒:应防止对人体的直接照射,必要时戴防护镜和穿防护服进行保护。
c)气体化学消毒、灭菌:应预防有毒有害消毒气体对人体的危害,使用环境应通风良好。
对环氧乙烷灭菌应严防发生燃烧和爆炸。
环氧乙烷、甲醛气体灭菌和臭氧消毒的工作场所,应定期检测空气中的浓度,并到达国家规定的要求。
d)液体化学消毒、灭菌:应防止过敏及对皮肤、黏膜的损伤。
6 清洗与清洁6.1 适用范围清洗适用于所有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洁适用于各类物体外表。
清洗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由消毒供给中心〔CSSD〕及时回收后,进行分类、清洗、干燥和检查保养。
手工清洗适用于复杂器械、有特殊要求的医疗器械、有机物污染较重器械的初步处理以及无机械清洗设备的情况等;机械清洗适用于大部分常规器械的清洗。
具体清洗方法及注意事项遵循WS310.2的要求。
清洁治疗车、诊疗工作台、仪器设备台面、床头柜、新生儿暖箱等物体外表使用清洁布巾或消毒布巾擦拭。
擦拭不同患者单元的物品之间应更换布巾。
各种擦拭布巾及保洁手套应分区域使用,用后统一清洗消毒,干燥备用。
6.3 注意事项有管腔和外表不光滑的物品,应用清洁剂浸泡后手工仔细刷洗或超声清洗。
能拆卸的复杂物品应拆开后清洗。
清洗用水、清洁剂等的要求遵循WS310.1的规定。
手工清洗工具如毛刷等每天使用后,应进行清洁、消毒。
内镜、口腔器械的清洗应遵循国家的有关规定。
对于含有小量血液或体液等物质的溅污,可先清洁再进行消毒;对于大量的溅污,应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清洁和消毒。
用于清洁物体外表的布巾应每次使用后进行清洗消毒,干燥备用。
7 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应遵照附录C的规定,对使用产品应查验相关证件。
8 高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8.1 手术器械、器具和物品的灭菌灭菌前准备清洗、包装、装载遵循WS310.2的要求。
灭菌方法.1 耐热、耐湿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2 不耐热、不耐湿手术器械应采用低温灭菌方法。
.3 不耐热、耐湿手术器械应首选低温灭菌方法,无条件的医疗机构可采用灭菌剂浸泡灭菌。
.4 耐热、不耐湿手术器械可采用干热灭菌方法。
.5 外来医疗器械医疗机构应要求器械公司提供器械清洗、包装、灭菌方法和灭菌循环参数,并遵循其灭菌方法和灭菌循环参数的要求进行灭菌。
8.2 手术敷料的灭菌灭菌前准备.1手术敷料灭菌前应存放于温度18℃~22℃,相对湿度35﹪~70﹪的环境。
.2 棉布类敷料可采用符合YY∕T 0698.2要求的棉布包装;棉纱类敷料可选用符合YY∕T 0698.2、YY∕T 0698.4、YY∕T 0698.5要求的医用纸袋、非织造布、皱纹纸或复合包装袋,采用小包装或单包装。
灭菌方法.1 棉布类敷料和棉纱类敷料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2 符合YY∕T 0506.1要求的手术敷料,应根据材质不同选择相应的灭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