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教学设计+说课稿+课后反思
《揠苗助长》教案(20篇)

《揠苗助长》教案(20篇)《揠苗助长》教案 1一、教学设计思想:寓言《揠苗助长》是一篇讲读课文,选自《孟子。
公孙丑上》。
这篇课文,是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
通过了学习让学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内部的发展规律,借助外力,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这则寓言执教者主要以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的。
教学时,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课文录相,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接着学生根据阅读要求自学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从而进一步了解课文。
再通过游戏勇敢者闯关,由小老师解决同学们的问题,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帮助同学们理解了课文内容。
跟着执教者设计小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了课文内容的'学习。
最后,让学生通过校园网自由讨论并交流读了这则寓言明白了什么?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像《揠苗助长》的事情吗?说说还知道哪些寓言?小组表演课文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又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二、教学要求: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2、理解寓言含义,回答课后问题。
3、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理解寓意、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新课,揭题,以旧引新。
2、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什么是寓言呢?在二年级我们学过哪些寓言?这节课老师再给你们讲一个寓言故事,也就是我们要学习的13课寓言二则的第一则寓言,揠苗助长。
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
1、读了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2、带着问题我们来看看《揠苗助长》的录相(进入网站)过渡: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的?3、点击课文自学。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
(2)理解文中的词语,可以同桌互相讨论。
①游戏:勇敢者闯关,小老师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
②完成课堂练习。
4、指导朗读(1)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
(2)指名朗读,问:你为什么这样读呢?(3)指名读全文,评议,全班齐读全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案与反思3篇2024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案与反思3篇2024〖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案与反思第【1】篇〗《揠苗助长》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7个生字,能准确读出“天天、焦急、转来转去、喘气、白费”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读懂故事,联系上下文,学会表现一个急性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挥想象,把这个故事讲给周围的人。
教学重、难点:了解故事大意,理解寓意。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一则寓言故事。
现在同学们用自己平和的语气齐说课题。
“揠苗/助长”(老师领说,学生指名说)二、解题1、会写着几个字的同学一定思考过他的意思(板书)“揠”:拔的意思。
引用①拔萝卜;②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2、讲故事一样把题目说出来(老师引领加动作)三、朗读课文1、这则故事中多音字较多,转得累解释词语:转来转去(表演)2、朗读课文男生1~3自然段(一个人)女生第四自然段(他的儿子)3、把课文读熟的同学一定能用一个字概括“这个人”的特点急蠢笨4、班上这么多同学急,下去就可以写写身边的急性子。
四、学习课文1、齐读学习第一自然段,找出表现急的词语。
天天焦急总结:表现急性子就要用表现急的词语;用他所做的事和所说的话来表现这个人的急。
2、讲故事一样把它讲出来。
3、默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找出表现急的词语。
急忙标点符号的学习总结:标点符号能表现语言的节奏,表现急性子要多用逗号。
4、一边一边是什么意思?他干了什么事?急迫总结:用矛盾的心理表现一个人急。
5、讲述课文内容。
6、学习第四自然段,儿子不明白的是什么?明白的是什么?欲速则————————。
五、总结这个故事已经流传了几千年,到我们这一代还应该继续讲下去。
六、作业布置写写班上的急性子。
附板书揠苗助长焦言行急忙节奏迫矛盾欲速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案与反思第【2】篇〗《揠苗助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会说出“揠苗助长”的意思,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通用8篇)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揠苗助长教学反思(通用8篇)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精选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篇1今天,我设计并教学了《揠苗助长》一课,深感收获颇丰,特反思如下:1、设计思想这则寓言是家喻户晓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勾勒出了古代一个可笑的人物形象,做事急于求成,违背植物生长的规律,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插图,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
在本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一些情景。
在理解人物焦急的心情时,我让学生抓住词语:巴望、转来转去、自言自语、急忙,通过朗读来体会,然后出示句子“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挑一个学生把转来转去和自言自语用动作表演出来,这样学生理解就更容易。
另外,在理解词语:筋疲力尽和喘气时,我让学生实际表演,弯腰模拟拔禾苗100棵,边拔边数,然后而后伙伴交流感受,这样筋疲力尽和喘气两个词语学生一下子就理解透拉,并且会用。
2、联系使劲在领悟寓言所表达的道理时,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伙伴交流,把自己看到的植物生长的过程,自己发现的一些事物的规律说一说,并从本寓言中去领悟寓意。
例如:有学生说,人的生长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我们不能把人吊起来天天拉他的胳膊和腿啊,这样人是长不高的。
从而谈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做任何事不要着急,要按事情的规律去做。
总之,“设景入境,对话生成”是这节课文教学成功的原因,在教学方法上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模式,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使师生达到共识、共享,实现了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是:学生虽然参与活动比较积极,兴趣也很浓厚,但是在让他们自己表达时,语言的连贯性还存在一些困难。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案与反思【第1篇】揠苗助长教案教学设计寓言两则《揠苗助长》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揠苗助长》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是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
通过了学习让学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内部的发展规律, 借助外力,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十三课寓言两则之《揠苗助长》教学要求: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理解寓言含义,回答课后问题。
2.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教学重、难点:读懂词句,理解寓意,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这节课老师再给你们讲一个寓言故事,也就是我们要学习的13课寓言两则的第一则寓言,《揠苗助长》。
板书课题。
二、读题,知题目,了解作者。
师;什么是寓言呢?谁来说说?生:“寓”是寄托的意思。
“言”是话,比喻故事,寓言就是以比喻的手法讲一个有趣的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
“则”是量词,二则就是两篇的意思。
师:《揠苗助长》这则寓言选自《孟子·公孙丑上》一书。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战国时邹国人(现山东省邹县),是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
三、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一)自学要求:(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
标出自然段序号。
(2)理解文中的词语,可以同桌互相讨论。
(二)自读自悟:1、这篇课文很有意思,咱们试着演一演,怎么样?想要演好这篇寓言,首先咱们就要揣摩一下文中这个人的动作语气,把自己当作这个人,来,自己试着读读课文。
2、把你认为读的最好的一段读给小组的人听听,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读?3、指名读文(1)第一自然段:A、你读得挺着急的,这个人为什么这样着急?(巴望禾苗快点长高)巴望刚刚咱们了解了它的意思,是很希望,希望的不得了,这一段中还有那些地方表现出他很希望?再读读看。
拔苗助长教学反思优秀11篇

拔苗助长教学反思优秀11篇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篇一《揠苗助长》是一则寓言。
它展现了一个急于求成而揠苗助长的可笑而滑稽的农夫形象,让学生明白做事不能操之过急,违反规律的道理。
本课教学中,利用重点词句让学生充分感受农夫那可笑而又发人深思的形象,如抓“巴望、天天、好像”等品味农夫的“急”,抓“好像”在不同句中的作用体会语言文字的妙用,抓“一棵一棵、一向”体会农夫的“傻”。
同时我十分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发散训练,因为寓言故事留有丰富的想像空间,教学课文时,指导学生对感兴趣的地方想象,如:教学课文结尾时,引导学生想象儿子看到禾苗枯死会对爸爸说些什么?农夫会说些什么?你会对种田人说写什么?在学生在想像中发表自己对寓言故事的领悟、见解,说出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拔苗助长》读后感篇二春秋时期,有个农夫,是个急性子。
他每天去地里都要量一量禾苗有没有长高。
可是,几天过去了,禾苗还是老样子。
有一天,农夫坐在田地边上休息,看着地里的禾苗,突然想出了一个办法,就开始行动。
农夫把每一个禾苗都拔了一下,他以为这样禾苗就长高了。
到了秋天,农夫高高兴兴的到田里去看,以为禾苗已经长的很高了,但是一看,全都枯死了。
有一天,我看见我的妹妹使劲的扯自己的头发,她说:“我的头发长长了!”。
她可真是拔苗助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耐心,就与求成,反而坏事。
农夫心急,拔了禾苗,结果全都枯死了。
我的妹妹心急想要头发长长,差点扯掉头发,变成光头。
《拔苗助长》读后感篇三今天,我读了《拔苗助长》这个成语故事。
书中讲的是:从前有一个宋国人,性子很急,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比其他人快,刚种下的稻田,就想比别人的稻田长的快一点。
他天天到稻田里看他的青苗长高了没有,可是,青苗天天就是一个样,看不到青苗的生长变化。
他非常着急。
一次,他终于下定了决心把一棵棵青苗都拔高了一点,心里还乐滋滋的想:哈哈!我太聪明了!这样他们就会长得快一点了!我也就很快就能收获了!就这样,他一直忙到天黑才回家。
最新《揠苗助长》教学设计+说课稿+课后反思资料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揠苗助长》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是用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
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内部的发展规律, 借助外力,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设计理念:1、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重视重点词句的理解,感悟寓意。
3、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认识生字、理解词义;指导学生掌握写字的方法,学会写字。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读本课“焦、喘、截”3个生字,会写“焦、望、费、算”4个字,理解并掌握“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认识生字,了解字词,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通过表演感悟本则寓言故事的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在这个故事中明白“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误了大事”的道理,培养学生勤于动脑、踏实做事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1、认识3个生字,会写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词句,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磁性黑板贴学具准备:草帽、课文学习材料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课件,让学生说出成语故事,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
二、初步感知故事,学习生字1、播放《揠苗助长》的动画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故事,从文中划出说明“揠苗”意思的句子,理解“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3、检查生字的学习情况:读词语;指导写生字。
二、品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农夫的“焦急”心情。
1、朗读本段,体会农夫看到禾苗几乎没长高时的焦急的心情,找出能表现这一心情的词句进行理解。
2、通过句子比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农夫“焦急”的心情。
课文《揠苗助长》教学反思(最新26篇)

课文《揠苗助长》教学反思(最新26篇)《揠苗助长》教学反思1《揠苗助长》是一篇讲读课文《揠苗助长》教学反思《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这则寓言勾勒出了古代一个可笑的人物形象。
透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的内部的发展规律,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借助外力,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教材安排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
这篇课文的教学要求是: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理解寓言含义,回答课后问题。
2.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揠苗助长》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的自学潜力。
3、能流利地朗读课文,部分学生能在朗读的`基础上提出较有价值的问题。
4、学习随文识字的方法,尝试边读边想,做简单批注的学习方法。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2这篇寓言故事很老了,基本的含义是教育人们万物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可违背。
但是一年级学生不容易理解这点。
本单元主题是“愿望”。
和这个主题结合,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应落脚到人不但要有美好的愿望和理想,还要有正确的奋斗方法。
我设计了让学生分析这个农夫的思想行为这个教学环节。
让学生在读书、思辨的过程中明白道理,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
我没有用多媒体课件。
语言本身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所以需要的不是再现情景,而是逻辑思维能力,是思维的'广度,是发散思维。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确体现出了思维的不断提升。
他们不断讨论,倾听,思考,争辩。
我都不置可否,没有直接给出我的判断。
而是适时的给与引导。
最终道理很自然地摆在大家面前,一点也不勉强。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3《揠苗助长》是一则寓言故事。
明确本则寓言的寓意成为本课的一个教学难点。
课文透过古时候一个种田人想让他的禾苗长得快一些,就想出了一个愚蠢的办法——把禾苗往高处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告诉我们凡事都不能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成坏事。
对于三年级的同学来说,读懂这个故事的意思还是比较容易的。
〔推荐〕揠苗助长教学反思6篇【优质文档】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揠苗助长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揠苗助长》是一则传统寓言。
它展现了一个急于求成而揠苗助长的可笑而又滑稽的农夫形象,让学生明白做事不能操之过急,违反规律的道理。
透过这个短小搞笑的故事,让学生明白深刻的道理,对于二年级形象思维仍占主体的孩子来说,有必须的难度。
所以我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展开寓言情景的体验,并透过朗读,讨论进入情境,悟到寓意。
这不仅仅关注了学生的个体,也关注了全体,使每个学生都参与阅读思维活动,都得到学习需求的满足,都获得阅读活动的收获,都得到发展。
教学目标:1.会认五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透过学习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教学重点、难点:能透过学习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一、读题解题,理大意1.小朋友们,这天我们一齐来学习一篇十分搞笑的课文《揠苗助长》,(板书:揠苗助长)读课题。
2.学习生字揠,猜揠的意思,理解课题。
透过昨日的预习,谁能来猜一猜,揠的意思呢?(板书:拔)理解课题的意思。
用拔苗的方法帮忙禾苗长大。
3.读文。
抓住重点字词(急拔死),概括故事的主要资料。
种田人急着想要禾苗快点长大,就用拔苗的方法帮忙禾苗长大,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设计意图:对概括故事资料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品读着急,感受急这个种田人到底有多着急呢?就让我们回到故事的开头,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找一找相关的句子。
1.学生自由读,找出句子。
2.交流句子。
出示句子(一):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1)巴望:十分的渴望(2)天天:每一天情景创设:太阳晒得火辣辣的时候,他去看了吗?刮风下雨的时候,他去看了吗?十分繁忙的时候,他去看了吗?是啊,昨日这天明天,每一天都去看,就是(手点住天天)天天去看,他是多么着急啊,谁能把他着急的样貌读出来,自己先试试。
感情朗读指导。
出示句子(二):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揠苗助长》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是用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
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内部的发展规律, 借助外力,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设计理念:1、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重视重点词句的理解,感悟寓意。
3、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认识生字、理解词义;指导学生掌握写字的方法,学会写字。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读本课“焦、喘、截”3个生字,会写“焦、望、费、算”4个字,理解并掌握“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认识生字,了解字词,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通过表演感悟本则寓言故事的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在这个故事中明白“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误了大事”的道理,培养学生勤于动脑、踏实做事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1、认识3个生字,会写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词句,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磁性黑板贴学具准备:草帽、课文学习材料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课件,让学生说出成语故事,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
二、初步感知故事,学习生字1、播放《揠苗助长》的动画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故事,从文中划出说明“揠苗”意思的句子,理解“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3、检查生字的学习情况:读词语;指导写生字。
二、品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农夫的“焦急”心情。
1、朗读本段,体会农夫看到禾苗几乎没长高时的焦急的心情,找出能表现这一心情的词句进行理解。
2、通过句子比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农夫“焦急”的心情。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农夫的“累”。
1、出示第二自然段,让学生自读,引导他们体会出农夫的“累”。
2、简单理解“筋疲力尽”的意思,并用该词说一句话。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出示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感情朗读,体会农夫虽然很累但十分高兴的心情。
三、探究结果,体会寓意1、故事的结果怎样了?齐读第四自然段,弄清禾苗枯死的原因。
2、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一般自然规律。
3、引导学生体会寓意:文中的农夫急于让禾苗长高,究竟犯了什么错?(板书:违背规律→徒劳无功)四、总结巩固1、梳理课文,填空,并融入思想教育。
出示填空:古时候有个人,因为想让禾苗___________,就把禾苗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
2、简介寓言:小故事讲述大道理。
五、情境表演,升华内容指导学生小组合作表演,拓展思维,升华内容。
六、布置作业,拓展练习1、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2、第二年农夫又开始种田了,他还会像去年一样做吗?农夫和儿子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了。
板书设计:揠苗助长违背规律徒劳无功《揠苗助长》说课稿一、说教材??《揠苗助长》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
《揠苗助长》选自《孟子﹒公孙丑上》?,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爬,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安排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
寓言本身通俗易懂,故事情节鲜明有趣,但寓意深刻,体会寓意是学习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课文特点,和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一个二类生字。
掌握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实实,不能急于求成。
?3、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寓言故事。
结合本单元的要求,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寓言所表达的寓意”?,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品位。
本课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悟出寓意,潜移默化地从这个故事中汲取经验教训,达到自我完善的教育效果。
?三、说教学思路?新课程要求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力求做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创造性。
为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力启发学生质疑、朗读、表演……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课堂上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合作交流……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不断创新,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合作互助、共同探索、共同进步、共同享受的乐园。
?因为本课是一则寓言,短小精悍,所以我准备一课时完成本课教学。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学设计下面我就说说我的教学设计:(一)、初读课文。
一篇新的课文,在学生还没有阅读之前,他们肯定有很多疑问。
那么,我就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课文,并且给学生提出了两个阅读要求:?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思考三个问题,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问题,在老师的辅助对一篇陌生的课文逐步熟悉,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也熟悉了生字词,达到了初读课文的教学效果。
?(二)、指读课文,学生字词在初读课文过后,我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且学习生?字新词。
学生朗读完一个自然段我会提出相应的问题以引出生字词,再指导生字书写,然后?换一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再读本段。
读完课文,也就学完了生字,最后复习巩固生字,通过指名读、男、女生读、分小组读来完成生字词的教学。
?(三)?、齐读课文,感知大概通过回归整体,再读课文,指名回答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什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故事内容。
(四)?、精读品味,议中悟理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我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思路,采用了“逆推?情节,顺推结果”的方式。
我逐步提出了禾苗为什么枯死、为什么要把禾苗往上拔高两个问?题,从结果推原因,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这一教学环节也使学生明白了学习方式的?多样性,渗透了新的学习方法,这比读懂这篇课文重要得多。
语文的学习,一方面是学习语?言,?另一方面也是学习方法的过程。
?所以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会在和学生一起学习语言的情?况下,和学生共同探讨学习方法,在不断的学习中掌握越来越多的语言知识,找到越来越多?的学习方法,拥有越来越多的创新精神。
??(五)演演比比,加深理解在学生对故事情节比较熟悉的情况下,分小组让学生自己演一演?这个寓言故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纪的小学生,对表演?的欲望很强烈,?他们非常想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
?这一环节的设计既使学生好表演的天?性得到了释放,同时也再现了课文内容,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两全其美。
??(六)劝导农夫,得出寓意新课程标准上提到语文课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
要求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这是语文教师所不容忽视的。
?在教学的过程的尾?声,?我贴出了课文的插图,?图上画着一位农夫在炎热的气候下在田里一棵一棵地往上拔禾苗。
?我于是顺水推舟地提出:同学们,看着这位农夫在这么炎热的气候下,辛苦地拔禾苗,你忍?心吗?然后让学生各抒己见,?慢慢地他们由笑话农夫转化为同情农夫,?产生帮助他人的思想。
?这个过程就是本课人文性的体现。
《揠苗助长》课后反思《揠苗助长》是一篇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
寓言,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和摹写人物以及景物,常常能使读者对描写对象获得真切的感受,以至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并唤起情感的体验。
这则寓言情节简单,但寓意比较抽象,这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
在这节课中,我设计的教学中,是让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上了一堂原汁原味的语文课。
??一.课外阅读,课内有指导??新课程注重的是积累。
平时,我们都在课的最后进行课外拓展,在这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在本课的教学中安排了两次。
第一次是让学生先自己朗读寓言故事,在班级中开一个寓言故事会,让学生先对寓言感兴趣,并初步了解寓言。
第二次开头揭示课题时,让学生看图认寓言,最后按要求能把故事讲给家长听、课后再去动手查一查流传千古的中外寓言。
??二.关键词语,读中感悟。
?我抓住了课文中的关键词汇,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教学文章第一自然段时,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巴望”让学生先找一找“巴望”的近义词是“盼望”、“希望”,“渴望”,再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巴望”是急切地盼望。
学生从中体会到了文中农夫的急切心情,由此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还结合课文的重点词语:“焦急”、“筋疲力尽”、“好像”等等,挖掘教材中的语言训练点,把词语理解与说话训练有效结合起来。
既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感悟来诠释“重点词”的意思,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图文结合,激发兴趣。
??二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对一些比较浅显的词语,已经能够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准确,理解出来,较长的句子也基本能准确断句,读通顺。
于是,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以读为本结合课文的插图,理解重点词句,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运用朗读、想象说话、表演、续编故事等形式努力让每个孩子的学习兴趣得到一次又一次激发。
?在课堂上有效的引导,学生的描述生动、流畅、有序,可见学生的语言表达是训练有素的。
??????四.激发情趣,朗读有效。
朗读的训练。
应始终以读为主。
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学生渐渐明晰了本寓言的寓意。
假如在学生读到“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学生能边大声地喘着气,边学着老农的样子说话。
那就真的是把课文读活了,真正地是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住了人物的身份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