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气体收集教案反思

初中化学气体收集教案反思

初中化学气体收集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气体的性质和收集方法,掌握气体收集的实验操作技巧。

一、教学重难点:
1. 学生掌握气体的性质和特点;
2. 学生掌握气体的收集方法及实验操作技巧。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不同气体的容器,让学生思考气体与固体、液体的不同之处,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气体的性质:通过PPT、实物模型等展示气体的性质,让学生了解气体的无定形、无固定体积、易扩散等特点。

3. 学生学习气体收集的方法:介绍将气体收集在气体瓶中的方法,带领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4.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气体收集实验,指导学生注意实验安全,掌握操作技巧。

5. 总结与小结:让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气体收集的方法及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三、教学反思:
1. 学生对气体的性质理解不深入,部分学生对气体的无形态存在、易扩散等特点没有很好的把握,需要加强对气体性质的讲解。

2. 实验操作中,部分学生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在实验前进行更详细的示范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安全地进行实验。

3. 学生的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能力有待提升,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实验现象及数据,并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总结。

四、教学改进措施:
1. 设计更多生动、具体的实验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气体的性质;
2. 加强实验操作技巧的训练,提前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熟悉实验步骤;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提出问题、讨论解决方法,提升学生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技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化学-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导学案

化学-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导学案

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导学案执笔: 审核: 审批: 学案编号: 2、综合性气体制备实验的设计。

【导预疑学】实验室气体制备的一般思路和方法1、药品的选择 药品选择考虑的因素:2、装置的选择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是根据反应物的 和反应的 决定的;收集装置主要是根据气体的 和气体在水中的 决定的。

3、检验与验满【导问探学】连接有“长、短” 在横线上用“长”与“短”或 “a ”与“b ”填空 1.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伸入集气瓶内要2.用固体加热型装置制取气体时,发生装置内导气管露出橡皮塞要 3.无论用向上还是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伸入集气瓶中的导气管一定要 4.用下图A 装置制取气体时,长颈漏斗伸入锥形瓶内要5.利用上图B 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若待收集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该气体应从 管(填“a ”或“b ”下同)进,若待收集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该气体应从 管进;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将瓶内装满水,需收集的气体应从 管进;用水赶出贮气瓶内的气体时,水应从 管进,气体从 管出。

【导法乐学】2、请仔细观察课本图2—17(1)在图2—17中,使用了哪些仪器?【学习目标】1、 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

2、能够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操作方法,会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学习重点难点】1、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

BAa b(2)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请在右图中标明 实验装置:发生装置:发生反应的装置 收集装置:收集气体的装置固固加热型1、发生装置 固液常温型(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向下排空气法(密度小于空气且不与空气成分反应)排空气法向上排空气法(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与空气成分反应)2、 收集装置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 (选择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气体的水溶性)气体的收集装置(图5)固液反应物(不加热)--固液常温型 (d)(a)便于随时添加药品。

初中化学_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学历案——中考专题复习【内容出处】:《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初三初四化学》专题复习【中考要求】:考点是:O2、H2、CO2三种气体制取原理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药品的选择、制取装置的选择及实验操作步骤的确定或排序、气体净化、干燥及收集装置的确定或选择,通过对三种气体制备时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的分析解决其他类似情况下气体的制取(如CH4、NH3、H2S等),根据气体发生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变形或转换。

常见气体的制取、净化和收集是化学实验的主要也是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好化学实验关键内容。

因此,它是历年中考化学实验部分主要考察内容,题型多样,份量大,有时还往往与其他气体或物质的性质综合在一起出现在综合实验题中【复习目标】:1、通过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的选择,学会判断其它气体的制取装置选择。

2、通过对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学会选择其它气体的收集方法。

3、通过对硫化氢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学习,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在制取时要注意的事项。

【评价任务】1、完成自我评价1,检测自己对目标一的掌握情况2、完成自我评价2,检测自己对目标二的掌握情况3、完成自我评价3,检测自己对目标三的掌握情况【学习过程】资源建议1、规律总结:常见气体的制备是中考考试的重点内容。

中考常在简答题和综合应用题中考查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实验的注意事项、气体的干燥与净化、气体的检验与验满、多功能瓶的使用方法、分析装置的优缺点及改进措施、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等,分值较高。

在复习时要熟记制取气体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装置特征和适用范围。

2、本节课的学习流程:3、重点:通过对硫化氢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学习,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在制取时要注意的事项。

4、难点:气体制备的操作步骤,气体净化以及干燥装置的选择【学习过程】【引入】若要在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一瓶纯净的硫化氢气体,那么首先你会考虑哪些问题?复习一、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1、思考: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选择发生装置的依据是什么?设计原则:、决定反应装置基本类型:(1)、(2)、(1)固固型,发生装置选哪个?(2)固液型,发生装置选哪个?【评价测试一】1、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可制取氨气(NH3)。

初中生气体实验教案

初中生气体实验教案

初中生气体实验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气体的基本性质和实验方法。

2. 学习使用气体制备装置和气体的收集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气体的基本性质和实验方法。

2. 气体制备装置和气体的收集方法。

教学难点:1. 气体制备装置的选择和操作。

2. 气体的收集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酒精灯、导管、气球等。

2. 实验试剂: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气体?气体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气体是一种无定形物质,具有流动性、可压缩性和扩散性等特点。

二、实验探究(15分钟)1. 实验一:气体制备a.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个试管和酒精灯。

b. 教师演示如何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药品,产生气体。

c. 学生操作,观察产生的气体。

2. 实验二:气体收集a.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个导管和气球。

b. 教师演示如何用导管将产生的气体收集到气球中。

c. 学生操作,观察气体的收集过程。

三、实验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是二氧化碳气体。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备和收集方法。

四、课后作业(5分钟)1. 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现象和结论。

2. 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制备和收集气体?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了气体的基本性质和实验方法,学习了气体制备装置和气体的收集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气体的制备和收集过程,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然而,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气体制备装置的选择和操作还不够熟悉,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此外,学生在实验中的安全意识还需加强,教师要强调实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安全。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气体实验有了基本的了解和掌握。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常见气体的制取》高效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常见气体的制取》高效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常见气体的制取》高效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教学案例以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常见气体的制取》为背景,旨在通过高效复习,帮助学生巩固和提升对常见气体制取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理、气体的收集方法以及气体的检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们在学习新课的时候已经接触过这些内容,陌生是因为他们在长时间的推移过程中,可能会遗忘一些细节和关键点。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复习和巩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提高他们的化学素养。
2.强调气体制取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明确气体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气体制取实验的设计方案,包括制取方法、收集方法、检验方法等。
2.要求学生撰写学习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3.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气体制取的原理和方法。
(二)讲授新知
1.气体制取原理的讲授:通过讲解气体制取的基本原理,使学生明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及步骤。
2.气体制取方法的讲授:介绍常见的气体制取方法,如分解法、置换法等,并进行举例讲解。
3.气体收集方法的讲授:讲解气体的收集方法,如排水法、排空气法等,并分析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4.气体检验方法的讲授:介绍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如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用紫色石蕊溶液检验氢气等。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实例导入:以氧气助燃实验、二氧化碳灭火等实例引出气体制取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常用气体制备教案

初中化学常用气体制备教案

初中化学常用气体制备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常用气体的制备方法,掌握实验操作技巧,培养
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氢气、氧气、氯气、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及实验操作技巧。

教学难点:氯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硫酸、锌、烧瓶、试管、碳酸氢钠、稀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铵、酸性高锰酸
钾溶液等实验器材和试剂。

教学过程:
1. 氢气的制备及实验操作技巧
a. 实验操作:在烧瓶中放入适量的锌片,加入盖子后,通过试管将稀盐酸滴入烧瓶中,
观察气体生成情况。

b. 实验方法:将氢气通过水中进行收集,用火柴点燃氢气,观察氢气的燃烧现象。

2. 氧气的制备及实验操作技巧
a. 实验操作:在烧瓶中放入碳酸氢钠,加入烧热过的氢氧化钠,通入氧气,观察气体生
成情况。

b. 实验方法:将氧气通过水中进行收集,用燃烧的木条点燃氧气,观察氧气的燃烧现象。

3. 氯气的制备及实验操作技巧
a. 实验操作:在烧瓶中放入氯化铵,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气体生成情况。

b. 实验方法:将氯气通过水中进行收集,用火柴点燃氯气,观察氯气的燃烧现象。

4. 二氧化碳的制备及实验操作技巧
a. 实验操作:在烧瓶中放入碳酸氢钠,加入稀盐酸,观察气体生成情况。

b. 实验方法:将二氧化碳通过水中进行收集,用火柴点燃一根蜡烛后,将蜡烛熄灭后的
烟团与二氧化碳气体接触,观察烟团的变化。

教学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掌握了常用气体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对氢气、氧气、氯气、二氧化碳的性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思维能力。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专题教案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专题教案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氧气、二氧化碳、氢气三种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包括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和检验方法。

(2)理解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依据,能够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合适的收集装置。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实验装置的改进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2)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依据。

2、教学难点(1)实验装置的选择和改进。

(2)气体制取的综合实验设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与气体有关的图片,如氧气用于医疗急救、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氢气用于填充气球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气体是如何制取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

(二)知识讲解1、氧气的制取(1)反应原理加热高锰酸钾:2KMnO₄△ K₂MnO₄+ MnO₂+ O₂↑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KClO₃ 2KCl + 3O₂↑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2H₂O₂ 2H₂O + O₂↑(2)实验装置发生装置:固体加热型(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固液不加热型(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3)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2、二氧化碳的制取(1)反应原理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CaCO₃+ 2HCl = CaCl₂+ H₂O + CO₂↑(2)实验装置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3)检验方法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

气体的制取与收集

气体的制取与收集

管撤离水槽液面⑦向试管中小心放入高锰酸钾粉末,
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A.①⑦②③④⑤⑥
B.①④⑦③⑤⑥②
C.①③⑦④⑤⑥②
D.③⑦①②④⑤⑥
小试身手
2.实验室选择气体收集方式时,在气体的①颜色、
②密度、③溶解性、④可燃性、⑤能否与水反应等性
质中,考虑的是 A.①②③
B.③④⑤
( D)
C.②③④
D.②③⑤
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比较干燥,但纯度比较低,需要检验(
可燃性气体则要注意安全,点燃前一定要验纯,否则有爆
炸危险)
知识梳理
五、常见气体的检验和验满
气体
氧气
二氧化碳
检验方法
将带_火__星___的木条伸 入集气瓶__瓶__内__,木
通入__澄_清__石__灰__水__, 石灰水变浑浊
条复燃
用带_火__星__的木条靠 验满方法 近集气瓶_瓶__口__,木
知识梳理
固—液不加热型制取气体装置的评价
常规装置
创新实验设计
装置 图
优点
安__装__简__便__
_便__于__添__ _加__液__体__
_可__控__制__反_ _应__速__率___
_可__随__时__控__制__反__应_ _的__发__生__和__停__止___
知识梳理
气体收集装置
方法 排水集气法
过易错
【举一反三】 (2015·乌鲁木齐)在医院里给病人输氧时,用到类似 右图所示的装置。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 A.使用该装置可用来观测氧气输出的速率 B.b导管连接病人吸入氧气的塑料管 C.使用该装置可用来观测是否有氧气输出 D.b导管应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总复习化学实验专题——《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教案
上马台初级中学
王军
中考化学总复习化学实验专题——《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教案
上马台初级中学王军
【设计思路】
本课旨在通过对气体和收集的专题复习,让学生掌握三大气体实验室制法的原理、装置和收集方法,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推理、解决实际问题。

对有难度或较发散性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一些习题的分析,由学生自行表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气体发生装置;
(2)学会根据气体性质选择气体收集装置。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复习、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
(2)能积极思考、主动交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的设计和改进,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养成勤于动脑的好习惯。

(2)通过学习中找规律,规律中体验成功,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教学难点】
气体制备时仪器选择、设计实验方案,并对气体收集方法进行探索,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PPT教学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