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曹操的诗歌看其政治理想
曹超写的诗

曹超写的诗《观沧海》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一、衍生注释:1. “碣石”: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县北。
2. “澹澹”:水波摇动的样子。
3. “竦峙”:高高地挺立。
“竦”和“峙”都是耸立的意思。
4.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两句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是为了配乐演唱加上去的,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二、赏析:这首诗是曹操的经典之作。
诗人站在碣石山上,视野极为开阔。
诗的前几句描绘了大海的壮阔景象,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盛。
秋风一吹,大海涌起汹涌的波涛,这画面极具冲击力。
而后面“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则是诗人的想象,他将日月星辰的运行与大海相联系,好像它们都是从大海里升起又落下,这体现出曹操那宏伟的气魄和宽广的胸怀,仿佛他的志向就如同这大海一样,浩瀚无垠。
三、作者介绍: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他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曹操善诗,他的诗气魄雄伟,情感深沉,对后世的诗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和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成就,在文学上,他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与儿子曹丕、曹植并称“三曹”。
四、运用片段:我和朋友去海边旅行,站在海边的礁石上,看着那波涛汹涌的大海。
我突然就想起曹操的《观沧海》。
我对朋友说:“你看这大海,是不是就像曹操诗里写的那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这大海的力量好强大,感觉能包容一切呢。
”朋友笑着说:“是啊,曹操当年看到这大海,肯定也被震撼到了,才写出这么大气的诗。
”这时候,我觉得曹操就像一个伟大的画家,用文字描绘出了大海最壮阔的画面。
《龟虽寿》原文: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曹操诗词特点

曹操诗词特点曹操诗词特点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表现在文学方面所表现的是:“悲凉慷慨,气魄雄豪。
”曹操诗词的特点曹操善用旧调旧题描写新的内容。
汉乐府诗多着重塑造客观人物形象,曹操的乐府诗却突破诗人的自我形象;汉乐府诗以叙事为主,曹操的乐府诗却以抒情为主。
他没有从形式上模拟乐府,而是学习民歌反映现实的创作精神,用旧曲作词,既具有民歌的特色,而又富有自己的创造性。
曹操善于以诗歌抒写政治理想和抱负,雄心壮志,诗中充满奋发进取的精神。
部分诗中则杂有思忧难忘、人生朝露的消极情绪,还有宿命思想,又写了一些游仙诗。
曹操诗的内容大致有三种: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以及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
拓展阅读:曹操的艺术成就诗歌曹操对文学、书法、音乐等都有深湛的修养。
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当今诗歌上,散文也很有特点。
曹操的诗歌,今存20多篇,全部是乐府诗体。
内容大体上可分三类。
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
与时事有某种关联的作品有《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门行》等。
《薤露行》、《蒿里行》二诗,作于建安初年。
前一篇反映何进谋诛宦官事败,董卓入洛阳作乱;后一篇写关东各州郡兴兵讨卓,又各怀野心,互相杀伐,在内容上紧相承接。
诗篇以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地写出了这一段历史过程,因此被誉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钟惺《古诗归》)。
尤其可贵的是,在《蒿里行》诗中他以同情的笔调,写出了广大人民在战乱中所罹的深重苦难:“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苦寒行》作于建安十一年,诗篇描写冬日太行山区的酷寒、荒芜、险峻,形象生动,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感受。
《步出夏门行》作于建安十二年征三郡乌桓时。
该诗包括“艳”(前奏)及四解。
“艳”着重写了诗人出征时的复杂心情。
一解“观沧海”,写进军途经碣石时的观感;二解“冬十月”、三解“土不同”,写归途中见闻;四解“龟虽寿”,写取得了这场重要战役胜利后的思想活动。
浅析曹操之《短歌行》

浅析曹操之《短歌行》摘要;《短歌行》作为曹操的代表作,充分表达出其对人生的感悟。
曹操的作品中多是反映政治家的抱负和热情,他继承了《诗经》《楚辞》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但又有他自己的创造。
《短歌行》为曹操晚年的作品,抒发了曹操感叹人生苦短,但又极度渴望广招贤士、建立丰功伟业的宏图大志。
作为建安时期诗歌的代表作,《短歌行》以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淋漓尽致的体现出了以“三曹”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建安风格。
关键词:短歌行,曹操,诗歌,贤士一、《短歌行》创作背景《短歌行》创作于曹操晚年,即东汉末年的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当时曹操已经53岁了,平定了北方割据势力,控制了朝政。
他又亲率八十三万大军,直达长江北岸,准备渡江消灭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中国。
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
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席大宴诸将。
酒至兴处,他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短歌行》。
二、《短歌行》的意象描写和节点在全诗的宣接抒情的各章中,第一章四旬,是最为统一的,“苦”作为意象描写的起始点,其功能是为整首诗定下基调。
从性质上来说,是忧郁的;从情感的程度来说,是强烈的。
接下来,“慨当以慷,忧思难忘”,把二者结合起来,把生命苦短的感“慨”变成雄心壮志的“慷”,就从实用理性的层次,上升到审美情感的层次。
苦和忧本是内在的负面感受,而慷慨则是积极的、自豪的姿态。
将忧苦上升为豪情,这在中国诗歌史上,是一个突破;这在曹操所属的建安风格中,是有标志性的。
在《古诗十九首之十三》中写道“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送,圣贤莫能度。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这一首,在意象的两个方面和曹操可能是巧合的。
一是“年命如朝露”,和《短歌行》相比,不但感知生命苦短是一致的,而且喻体“朝露”也是一样的。
二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把苦闷与“酒”相联系也是一致的。
但是,由此而生发出来的意脉,却是不一样的。
曹操的《求贤令》原文、译文及鉴赏

《求贤令》是东汉末年军事家、文学家曹操作的一篇散文。
文中连用史实和典故,使得求贤标准形象地表达出来,突出“唯才是举”。
这篇文章,写得起伏交幻,感情如层峦叠嶂,行文似游龙戏水。
语言简明、洗练,要言不烦,颇具说服力。
【原文】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
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注释】令:是一种文体名称,是皇帝或大官向文武官员或民众发布的一种告谕文字。
受命:古代把开国即帝位说成是受天命。
这里指开国。
中兴:由衰败而重新复兴。
曷(hé)尝:何曾,哪有。
曾:乃、往往。
闾(lǘ)巷:里巷。
“孟公绰(chuò)”二语:见《论语·宪问》,是孔子的话。
孟公绰:鲁国人,性寡欲,廉洁有德。
赵、魏:晋国赵氏与魏氏两家,世为晋卿,封邑比小国还大得多,后与韩三家分晋。
老:家老,家臣,私家奴仆的头头。
优:有余。
滕、薛:两个小诸侯国,均在今山东境内。
这句是说,孟公绰寡欲廉洁而缺乏才能,作为大贵族家臣头头是好的,作为小国的官员是不行的。
齐桓:齐桓公,姓姜,名小白,任用管仲,使齐国强大,成为五霸之首。
但管仲并不廉洁,早年和鲍叔做买卖,他多取利金;后为齐相,生活奢侈。
这句说齐桓公如果一定要用廉士,则不能用管仲,也就不能称霸于世了。
被褐(hè):穿着粗麻的黑色短衣。
被褐怀玉比喻怀才不遇流于困顿,语见《老子》。
这句指姜尚(字子牙),殷商末年钓于渭水岸边,被周文王访到,尊为国师,治理国家,使国家兴盛起来,最后佐周武王灭了商朝。
盗嫂受金:指陈平。
汉高祖的谋臣陈平曾经和嫂子私通,又曾接受贿赂。
魏无知了解他是个人才,就推荐给刘邦。
曹操诗词歌以咏志

曹操诗词歌以咏志曹操诗词歌以咏志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曹操诗词歌以咏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步出夏门行四首》云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
临观异同,心意怀犹豫,不知当复何从。
经过至我碣石,心惆怅我东海。
(云行至此为艳。
)[其一] 《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一解。
波一作涛。
右观沧海。
) [其二]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
鹍鸡晨鸣,鸿雁南飞。
鸷鸟潜藏,熊罴窟栖。
钱镈停置,农收积场。
逆旅整设,以通商贾。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二解。
右冬十月)[其三]乡土不同,河朔隆寒。
流澌浮漂,舟船行难。
锥不入地,苇籁深奥。
水竭不流,冰坚可蹈。
士隐老贫,勇侠轻非。
心常叹怨,戚戚多悲。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三解。
右(上)[土]不同)[其四] 《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竞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怡一作姑。
右龟虽寿。
)扩展阅读:曹操的诗歌成就曹操对文学、书法、音乐等都有深湛的修养。
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当今诗歌上,散文也很有特点。
曹操的诗歌,今存20多篇,全部是乐府诗体。
内容大体上可分三类。
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
与时事有某种关联的作品有《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门行》等。
《薤露行》、《蒿里行》二诗,作于建安初年。
前一篇反映何进谋诛宦官事败,董卓入洛阳作乱;后一篇写关东各州郡兴兵讨卓,又各怀野心,互相杀伐,在内容上紧相承接。
诗篇以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地写出了这一段历史过程,因此被誉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钟惺《古诗归》)。
古诗步出夏门行翻译赏析

古诗步出夏门行翻译赏析《步出夏门行》作者为东汉诗人曹操。
其古诗全文如下:【前言】《步出夏门行》是汉末文学家曹操用乐府旧题创作的组诗,作于建安十二年(207)作者北征乌桓胜利时。
这组诗共分五部分,开头是序曲“艳”,下面是《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四章。
全诗描写河朔一带的风土景物,抒发个人的雄心壮志,反映了诗人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
作品意境开阔,气势雄浑。
【原文】《艳》云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
临观异同,心意怀犹豫,不知当复何从?经过至我碣石,心惆怅我东海。
《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冬十月》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
鵾鸡晨鸣,鸿雁南飞,鸷鸟潜藏,熊罴窟栖。
钱镈停置,农收积场。
逆旅整设,以通贾商。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土不同》乡土不同,河朔隆冬。
流澌浮漂,舟船行难。
锥不入地,蘴藾深奥。
水竭不流,冰坚可蹈。
士隐者贫,勇侠轻非。
心常叹怨,戚戚多悲。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⑴碣石:原渤海边的一座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县北。
大约在6世纪中叶以后,碣石山前的近岸成为陆地而离渤海较远,使碣石山不再成为观海的胜地。
⑵沧海:大海。
海水苍青色,因此称沧海。
⑶澹澹:水波动荡的样子。
⑷竦峙:挺拔。
“竦”和“耸”相同。
⑸“幸甚”两句:这是为配合音乐的节律而附加的,每一章后面都有,跟正文没有什么关系。
⑹鵾鸡:古书上说的一种形似天鹅的大鸟。
⑺鸷鸟:凶猛的鸟。
⑻镈:古代锄类农具。
⑼流澌:江河解冻时流动的冰块。
⑽蘴:古同“葑”,芜菁。
藾(ài):蒿类植物。
⑾神龟:古人将它作为长寿动物的代表。
⑿竟:终了。
⒀盈缩:指寿夭。
简述曹操诗歌的创作成就

简述曹操诗歌的创作成就
曹操是魏国的开国皇帝,同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他的诗歌主要表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家国情怀和哲学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曹操的诗歌创作成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多才多艺。
曹操不仅精通文学,而且擅长音乐、绘画、书法
等多种艺术形式。
他的文武双全,经历多彩,涉猎广泛,这种多方面的才华和文化素养都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中。
2.政治家和哲学家的思考。
曹操作为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哲学家,他的诗歌中常常反映出自己的政治思想、哲学思考和人生观。
他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境遇的思考,使他的诗歌充满了对人生苦痛的洞察与深刻的思考。
3.情感丰富。
曹操在诗歌中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包括家国情怀、爱情、友情和人生哲理。
他的爱国情怀和国家大义感,令人感触良深。
4.技巧娴熟。
曹操的诗歌技巧娴熟、用词精准、形式多样。
他
不拘泥于形式,常常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
他的诗句优美华丽,常常形象化、富有感染力。
综上所述,曹操诗歌的创作成就在当时的文学界和后世影响都十分深远,被誉为“曹诗意凌群,人神共宝藏”的文化瑰宝。
短歌行曹操读后感读书心得

短歌行曹操读后感读书心得曹操的《短歌行》是《小雅》曲式,曹操《短歌行》的第一首是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因关羽奔向刘备而作的追怀关羽的作品。
第二首是抒发自己的政治风格与理念的作品。
下面就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短歌行曹操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短歌行曹操读后感(一):《短歌行》是我在高中时期最喜欢的诗歌之一,除了敬仰曹操慷慨悲凉的气势以外,更为吸引我的是曹操顽强奋进的精神,特别是在加入了现代物流这个团队的现在,听闻公司前辈们从公司创立到现在一路上的事迹,再来读这首诗,感触似乎又多了一层,下面就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阅读心得。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这首诗歌,通过直抒胸臆和反复回旋的咏唱将曹操苦苦思念人才和完成天下统一大业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面对流逝的时光,诗人常常会有功业未就,时不我待的焦灼感。
曹操不是在焦灼中消沉颓唐,而是积极奋进。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表达了诗人奋发进取,不懈追求的理想。
“人生几何”,不是说要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
提醒广大贤士,人生就像“朝露”那样易于消失,贤士应该珍惜时间,及时施展才华。
“忧”的思想贯穿了整首诗歌。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忧的是时光易失。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的是贤才难得。
联系我们公司,在成立之初,困难挫折并没有能阻止前辈们努力奋进的脚步,反而使他们越挫越勇,广纳贤才,一步步走到今天,发展成为几乎遍布全国的成功企业,这种气概堪比奋发之时的枭雄曹操!诗人不是在焦灼中消沉颓唐,而是积极奋进。
这种顽强的进取精神,体现在求贤如渴的态度上。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曹操的诗歌看其政治理想中文学院1001班谭玉香学号 14100602833 摘要曹操是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同时,又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拓者。
他爱好文学,尤长于诗歌,就是在戎马倥偬的军旅生活中,也常常寄兴风雅。
正如元稹说的“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
在这种特殊环境中的吟咏,自然更能反映社会风貌,更能体现出曹操本人最真实的感情及其政治抱负。
因而曹操的诗歌不但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动乱的社会现实,人们的痛苦,而且更多的表现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关键词:曹操诗歌社会环境政治理想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县)人。
祖父曹腾是个宦官,父亲曹蒿是曹腾的养子。
曹操二十岁举孝廉入仕途,先后任洛阳北部尉、顿丘令、济南相、典军校尉等职。
黄巾起义,壮大了力量。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昌,从此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北方的实际统治者。
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丞相,后封为魏公,进号魏王。
死后尊为武帝。
由此可见,曹操出生在封建官僚家庭,他得家庭环境可能恰恰从环境上造就了曹操独立筹谋,机敏颖悟的品性,又加上曹操所在的社会环境,历经了罕默德大动乱,他的大半生都在战争中度过。
而就因为曹操个人具有的品性加上当时的社会环境,促使他成为了乱世中的英雄!虽说曹操的一生大都是在戎马倥偬的军旅生活中,但是曹操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在征战疆场之中创作了大量的富于感情的诗歌。
曹操。
曹操诗歌前期的创作主要抒发的是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下,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下的曹操满怀一腔救民之情。
他在极力的改变着社会现实,为东汉王朝的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东汉末期军阀混战天下大乱,诗人已经无心挽救风雨飘摇的汉王朝。
他开始转变自己的观念。
他认识到要想救民,只能完成统一。
曹操拥有自己的政治军事集团后,他开始了他的王霸之业。
所以他后期的诗作多体现的是他王霸之心和求贤之心。
后期的诗作风格语气更像是一位帝王,诗中充满了英雄气息和帝王之气。
而前期的诗则更像是一位臣子,心中尽怀天下。
他的诗歌存留至今的只有二十多首了。
数量虽少,但是却能体现其独特的面貌。
就这些诗歌的内容来说,大致可归为三类:一是反映汉末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的诗。
二是表现作者理想、怀抱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的。
三是游仙诗。
后人评说:曹操的心境在诗歌中。
手捧曹操诗歌,任选一首,慢慢品味,用心体会,我们似乎能从那字字句句中看到曹操那不同时期,不同状况下的心情,似乎能感受到曹操那超乎寻常人的胆识与战略,能感受到他心寄于民的心情,能感受到他那气宇不凡的英雄气概和奋发昂扬,横扫群雄,统一中国的豪情壮志!一反映汉末社会动乱和民主疾苦的诗,表现曹操伤时悯乱的感情:《蒿里行》是一首具有较突出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的诗歌。
它不仅对因战乱而深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人民表示了极大的悲愤与同情,而且对造成人民疾苦的人,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这是诗的开首第一段,诗人用四句精炼的语言概括了当时的斗争形势。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这描写了当时各军大军自相残杀的状况。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这四句对袁绍的行径给予无情的揭露与抨击。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这是诗的结尾。
诗人描绘了一幅凄惨悲凉的画面。
这正是诗人大痛大悲之情的充分流露。
整首诗不仅表现了诗人气势沉雄的超凡文采,也反映了诗人博大胸襟,俯瞰一切,对腐朽势力敢斗争的英雄气概!“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而在这首《薤露行》,诗人直接指出正是汉朝统治者的昏庸无能,才使“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的何进之徒高居庙堂,没有多少才能却妄谋大事,致使“贼臣”董卓“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
作者以质朴无华的语言,将批判的矛头直指东汉王朝的统治集团,叙写了汉政权传至二十二世灵帝时,因误用庸才何进之流而招致天下大乱,国势日衰的真实图景。
慨叹、惋惜、激愤之情,充斥于诗人笔下。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汉室动荡也导致了人民的流离失所,曹操用他的诗歌对饱受苦难的广大人民群众表达了深挚的哀惋和同情。
二表现作者理想怀抱和积极进取精神的诗歌。
从这类诗歌中,更能看到曹操的政治抱负。
感受那种为王的气魄!《度关山》和《对酒》这两首诗直接描绘了曹操心中的理想社会。
在这个理想社会里,君明臣良,爱民如子,路不拾遗,人寿年丰。
这简直就是一个太平盛世。
虽然这两首诗相对于曹操的其它诗歌来说显得有些枯燥,但是我们也能从中看出他内心世界的一种治世态度,反映出他的治国抱负!最能体现曹操本人的思想情怀及其诗歌艺术风格的,便是《短歌行》、《步出夏门行》(观沧海、神龟虽寿)等。
《短歌行》是一首用于饮宴的歌辞,包含有感伤离怀、怀念贤才故旧、嗟叹时光易逝和希望得到贤才帮助建功立业的感情。
全诗可分三层。
第一层表达了人生短暂,功业未成而发的深沉感叹,只能借酒消愁,情调比较感伤。
第二层写了诗人自己对人才的渴望,渴望在贤才的帮助下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壮志豪情。
第三层写了自己礼贤下士的态度。
全文从开头写诗人与朋友在一起欢宴之际,碰杯接盏,欢歌笑语之时,深深感到年华易逝,时不再来而功业未就,深感苦闷,只能无奈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充着斥深沉的不快,继而写到自己充满着对人才的渴望,和对贤士寄予的厚望,想象贤才到来的欢快景象,然而,有心如此,人才却尚未招览更深层次的感到苦闷,在“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己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就明显而深刻的表现出来。
一心渴望贤士到来,却又似乎矛盾的渴望贤士择明主辅之。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用“乌鹊择枝”的形象来比喻,使意境新疑、且意味深长,在真切的内心矛盾和忧虑之中,渗透着慷慨悲凉的情调。
同时又表示自己要像周公那样诚心诚意,迫不及待的对待贤士,来使“天下归心”达到统一天下的目的。
抒发自己的远大报负和志向。
纵观全文诗人正是通过这种反反复复,忽明忽暗的忧愁和苦闷来突显其伟大的报负和志向,深沉的忧郁气氛之中却激荡着一种慷慨昂扬的情绪,使人感到在战乱年代建立功业的艰难和诗人积极坚定的进取精神。
《观沧海》是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乌桓回师经碣石观沧海时所作,通过写景表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
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
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
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
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
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
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
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
面对无边无际的大海及其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洪波,诗人自然心情激荡,浮想联翩。
于是诗人将其包举宇内、囊括四方的宏伟壮志和横溢的豪情融合在海的壮阔图景中。
《神龟虽寿》这首诗主旨在于强调人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襟怀。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四句是全诗的主干。
读起来给人一种高歌猛进,令人振奋和鼓舞的感受,从而,我们更能体会到曹操的雄心壮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三游仙诗《气出唱》《精列》《陌上桑》《秋胡行》等,篇数占了他曹操现存诗歌的三分之一。
虽为游仙诗,但是不失他的创作风格。
曹操在事业取得一定成功后,用得道长寿来表达他的内心仍然充斥着进取不止,奋斗不息的情感。
他希望自己能活得更久。
从这我们也可以看出他的伟大抱负!读曹操的诗,就像是在听一个英雄的独白!从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时期曹操心境的变化,可以感受到曹操由“为人臣,谋臣事”的态度到“为君心,安天下”的伟大抱负!历史是一面镜子,能让我们看到形形色色的人物,而曹操的诗歌也是一面镜子,那首首诗歌将一个怀抱理想,拥有豪情壮志,一个有霸王之气,有囊括天下,安定全天下伟大抱负的乱世英雄—曹操展现在了我们眼前!参考文献教科书—中国古代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主编马积高黄钧)《曹操枭雄人生》(长江文艺出版杨凡著)网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