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的饲养与管理
臭屁虫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臭屁虫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臭屁虫是一种具有独特气味和形态特征的昆虫,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臭屁虫的养殖方法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适宜的养殖环境、合理的饲养管理以及疾病防治等方面。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进行臭屁虫的养殖。
正文:一、选择合适的养殖环境臭屁虫是一种对环境要求较高的昆虫,因此在选择养殖环境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 温度和湿度:臭屁虫生活在相对潮湿的环境中,温度一般在20℃-30℃之间为宜,湿度要保持在60%以上,可以适当利用加湿器进行调节。
2. 光照:臭屁虫喜欢光照充足的环境,但直接阳光照射会对其产生不好的影响,应选择光线柔和的地方进行养殖。
3. 通风条件:臭屁虫对通风要求较高,应确保空气流通畅通,避免积聚的湿气和异味对臭屁虫的生长造成干扰。
二、合理的饲养管理1. 饲料准备:臭屁虫以植物为主要食物来源,特别是腐烂的植物叶片和果蔬残渣,可在市场上购买到专门用于臭屁虫饲养的饲料。
2. 饲养容器选择:一般来说,透明度较高的塑料容器是比较适合作为臭屁虫饲养容器的。
3. 定期清洁:由于臭屁虫的排泄物有着独特的臭味,所以养殖中要注意定期清洁虫体残渣和排泄物,维持良好的环境卫生。
4. 防止温度过高或过低:尽量保持养殖环境的温度稳定,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对臭屁虫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三、疾病防治臭屁虫在养殖过程中也会受到一些疾病的影响,以下是常见的疾病以及防治方法:1. 细菌感染:臭屁虫因疏忽或养殖环境条件不佳可能会感染细菌。
此时应该加强环境清洁,调节湿度和温度,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让臭屁虫增强自身抵抗力。
2. 寄生虫感染:可使用专门的寄生虫药物进行防治,定期给臭屁虫做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
3. 保持合理的密度:臭屁虫养殖过程中,注意控制饲养盒中的臭屁虫密度,避免过度拥挤导致的病虫害蔓延。
总结:臭屁虫的养殖是一个需要细心和耐心的过程。
通过选择合适的养殖环境、合理的饲养管理以及定期的疾病防治,我们可以培育出健康生长的臭屁虫,同时也能够欣赏到其独特的气味和魅力。
全虫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全虫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摘要:全虫养殖是一种养殖方式,通过控制环境条件和饲养管理,培育出成熟的昆虫生物。
本文将介绍全虫养殖的基本方法,并提供一些注意事项。
正文:一、培育繁殖器官全虫养殖的第一步是培育繁殖器官。
首先,选择优质的卵或幼虫作为种源,避免选用弱小或有缺陷的个体。
对于卵,可以使用孵化箱控制温度和湿度,以促进孵化;对于幼虫,要提供适当的饲料和适宜的温度来加速其生长。
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能够提高繁殖器官的质量和数量。
二、适宜的养殖环境在进行全虫养殖时,必须创建一个适宜的养殖环境。
不同的昆虫对于气温、湿度和光照等环境条件有不同的要求。
因此,在养殖场内需要设立恰当的调节装备,例如温控设备、加湿器和光源等。
另外,还要注意维持清洁的养殖环境,避免病菌的滋生和传播。
三、科学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对于全虫养殖非常重要。
必须了解不同昆虫的饮食习惯和特殊需求,以提供适宜的饲料。
有些昆虫需要新鲜的植物叶子作为食物,而有些则需要特制的饲料块。
此外,饲养管理还包括控制饲料投放量和频率,以及定期清理饲养容器和废弃物。
四、病虫害防治在全虫养殖过程中,病虫害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可能会对养殖业造成严重的损失。
因此,必须定期检查昆虫的健康状况,注意早期发现病虫害的迹象,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有时可以使用生物防治方法,例如僵灵菌等,而有时则需要使用化学农药来控制病虫害。
五、降低养殖成本全虫养殖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包括昆虫种源的购买、饲料的制备以及养殖环境的维护等。
因此,为了降低养殖成本,可以尝试自己繁育昆虫种源,自行制备饲料或者寻找廉价的替代品。
另外,还可以适当减少养殖规模,以保证经营的可持续性。
总结:全虫养殖是一种有利可图的养殖方式,但同时也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在实践中,应充分了解昆虫生态学特点和饲养管理技术,提高养殖效益。
与此同时,也应关注环境保护,避免使用对人类和生态环境有害的农药和化学物质。
全虫养殖的成果也有可能得到更深一步的发展和应用,比如在医学、能源和环境治理等领域的研究。
禾虫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禾虫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禾虫是一种常见的养殖昆虫,其以禾草为食物,可用于动物饲料、有机肥料和食用等多种用途。
本文将介绍禾虫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场地选择、禾虫的饲养和管理、疾病防控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科学的养殖方法和严谨的管理,可以提高禾虫的养殖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正文:一、场地选择禾虫的养殖需要选择适宜的场地,以保证禾虫能够健康生长。
首先,应选择通风良好、避免暴晒和寒冷的场地。
其次,地面应为平坦、干燥而且易于清洁。
最后,要避免选择靠近农田、污染源或者易受害虫侵害的地方,以防止虫害的发生。
二、禾虫的饲养和管理禾虫的养殖需要合理的饲养和管理措施,以下是几点关键要素。
1. 饲料选择禾虫以禾草为主食,可以根据禾虫的品种选择不同的禾草。
常见的禾草有燕麦、魔芋、芒草、苜蓿等。
在饲料中应保持适量的水分,以保证禾虫的生长和繁殖。
2. 环境控制禾虫养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温度一般控制在20℃-25℃之间,湿度保持在50%-60%为宜。
如气温过高可通风降温,湿度过高可增加通风和翻动饲料等方式进行控制。
3. 定期清洁禾虫养殖需要定期清洁环境,以防止虫害和疫病的发生。
清洁工作包括清理虫室、更换禾草等,保持禾虫所处环境的卫生和干净。
三、疾病防控禾虫的养殖过程中,疾病和虫害是常见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疾病防控的措施。
1. 建立健康的种群选择健康的禾虫种群进行繁殖,避免引入带有病原体的虫种。
同时,定期清理禾虫繁殖容器,保持禾虫养殖环境的清洁。
2. 注意饲料的质量选择优质的禾草作为饲料,避免使用有毒或污染的饲料,以防止禾虫受到污染和感染。
3. 积极对待疫病当发现禾虫患病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如分离患病的禾虫,进行隔离,同时应咨询专业兽医进行相关治疗和饲养指导。
四、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禾虫养殖作为一种新兴的养殖方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禾虫不仅可以作为动物饲料供应市场,而且禾虫肉和禾虫蛋白等产品也有很好的市场需求。
黄粉虫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足部
3对足,胸部和腹部的 足发达,用于爬行。
触角
触角1对,细长,呈念 珠状。
生活习性
01
02
03
温度
黄粉虫适宜生活在2030℃的环境中,耐寒性较 强,但不耐高温。
湿度
适宜的湿度为60%-70% ,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 响其正常生长。
光照
黄粉虫对光照有一定的适 应性,但光照过强或过弱 都会对其生长产生不利影 响。
04
05
黄粉虫养殖经济效益分析
养殖成本分析
养殖设备
包括养殖箱、养殖架、饲料盘等,以及 养殖环境所需的加温、通风、照明等设
备。
人工成本
包括养殖人员的工资、培训和管理等 费用。
饲料成本
黄粉虫主要饲料是麦麸、蔬菜等,根 据养殖规模和生长周期的不同,饲料 成本也会有所差异。
其他成本
如防疫、消毒、药品等费用。
养殖收益分析
黄粉虫的市场价格
黄粉虫作为高蛋白饲料, 市场需求量大,价格相对 较高。
养殖产量
黄粉虫的生长周期短,繁 殖速度快,因此产量较高 。
销售渠道
可以通过与饲料厂、养殖 户等合作,建立稳定的销 售渠道。
经济效益评估与提升
经济效益评估
通过对养殖成本和收益进行综合分析 ,评估黄粉虫养殖的经济效益。
温度调节方法
温度变化对黄粉虫的影响
温度变化会影响黄粉虫的代谢和生长 速度,甚至可能导致黄粉虫死亡。
可以通过加温或降温设备调节温度, 保持恒温状态。
湿度管理
湿度控制
黄粉虫需要适宜的湿度,一般为50-70%,最佳湿度为60%左右。 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黄粉虫的生长和繁殖。
湿度调节方法
可以通过加湿或除湿设备调节湿度,保持恒湿状态。
昆虫养殖标准化管理技术

昆虫养殖标准化管理技术养殖昆虫是一门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行业,其具备的高产、低投入、低环境污染等特点使其成为农业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
而要实现昆虫养殖的高效盈利,标准化的管理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昆虫养殖标准化管理技术,包括养殖环境的建设、品种选择、饲料配制、疾病防控等方面。
一、养殖环境的建设1.1 温度和湿度的控制昆虫对温度和湿度非常敏感,合理的温度和湿度可以促进昆虫的正常生长和繁殖。
根据不同昆虫的生态特征,确定适宜的温湿度范围,并通过空调、加湿或除湿设备进行调节,确保环境温湿度的稳定性。
1.2 光照和光周期的管理光照是昆虫生命周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通过合理的光照管理可以调控昆虫的生长和发育。
根据不同昆虫对光照的需求,选择适宜的光照强度和光周期,并配备相应的照明设备进行管理。
1.3 空气质量和通风系统昆虫对空气质量和通风要求较高,特别是在密闭环境下容易产生有害气体和病原菌。
建设良好的通风系统,定期清洁通风设备,确保空气质量正常,有利于昆虫健康生长。
二、品种选择2.1 合适的品种选择昆虫养殖中,不同昆虫品种具有各自的优势和适应环境,选择适合自己条件的品种非常重要。
需考虑昆虫的生长速度、抗病性、市场需求等因素,选择具有较高商业价值和适应性强的品种。
2.2 品种的繁殖与选育定期对养殖的昆虫品种进行繁殖,以保证后续生产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同时,结合选育技术,培育出更适应自己需要的新品种,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
三、饲料配制3.1 饲料成分的确定根据昆虫的食性和对营养需求的了解,确定适宜的饲料成分配比。
饲料中应包含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3.2 饲料的加工和存储提高饲料的可利用率,减少浪费,需要对饲料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
同时,保持饲料的松软和干燥,避免发霉和变质。
四、疾病防控4.1 病害的早期预防与控制及时对昆虫产房进行清洁和消毒,严格控制病源的传播。
通过增强昆虫的免疫力、提高环境卫生水平和加强日常检测等方式,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
昆虫的饲养与管理

昆虫的管理昆虫的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具有许多其他生物所不具备的生命现象和生理机能,是一个十分宝贵的尚未开发利用的生物资源库,许多昆虫逐渐成为生命科学研究重要的实验材料而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昆虫不仅在传统领域,而且将在许多新兴领域成为人类研究利用的重点,包括从昆虫的虫体利用到昆虫机能、昆虫微生物和昆虫基因利用等各方面。
常用实验昆虫品种包括棉铃虫、甜菜夜蛾、家蚕、小菜蛾、玉米螟、小猿夜甲、蝗虫等可充分利用身体上的运动、感觉、嗅觉、触觉等多种器官,任意选择各自最适宜的生活环境、场所、食料等赖以生存的必须条件。
因此,在饲养昆虫时,应重点考虑以下要素:(一)环境条件昆虫虽为变温动物,但不同种类、同种而不同发育阶段的昆虫,都有适宜限度和极限的温湿度标准。
在适宜的范围内,温度增高,可促使发育加快,寿命相对缩短;温度降低,发育减慢,寿命相对延长。
非适宜生存的气候条件,便会影响昆虫生长发育,超过极限就会造成自然死亡。
一般情况下,大多数昆虫在摄氏5-15℃以上才开始生长发育,在25-35℃的温度条件下,生长发育最为适宜,当温度升高到38-45℃时,便进入昏迷状态,超过48℃,即使很短时间昆虫也会大量死亡。
气温低于5℃,则不利于其发育。
湿度的变化对昆虫的生活也有相当大的影响。
昆虫需要一定量的水分,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如水分不足,正常生理活动便无法进行,以至死亡。
一般来说,在虫体内的含水量接近适宜时,低湿能抑制昆虫体内的新陈代谢,延缓发育期,高湿能加快其发育。
昆虫生活中的最适宜湿度应为75%-85%之间。
(二)基本设备或设施许多昆虫的饲养不需要特别的设备,可以在一般房内进行,只要房间的光线充足,空气流通,就能使饲养工作顺利进行。
常用的设备因昆虫的生活习性不同而异。
1. 昆虫缸在缸内放入适宜的土层或昆虫成长所需的基质,然后将虫卵放进缸中,并投入食料,缸口用纱布或铜纱盖好,及时进行食物更换即可进行养殖。
昆虫养殖技术

昆虫养殖技术昆虫养殖技术是一门古老而又新兴的领域,近年来备受关注。
作为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养殖模式,昆虫养殖不仅可以满足人类对蛋白质的需求,还可以应用于废物处理、生物农药和制药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昆虫养殖的四个关键要素:养殖环境、饲料管理、疾病防控和产业化发展。
一、养殖环境1.选址: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昆虫养殖适宜在无污染、阳光充足、温度适宜的地区进行。
同时,要考虑到养殖设施的建造和管理便利性。
2.温湿度控制:昆虫对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要求较高。
根据不同种类的昆虫,调整养殖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以提供最适宜的生长条件。
3.光照管理:光照是昆虫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
根据不同阶段的需求,调整养殖场的光照时间和强度,以促进昆虫的生长和繁殖。
二、饲料管理1.饲料种类:根据不同昆虫的喜好和营养需求,选择适当的饲料种类。
常见的饲料包括玉米粉、大豆粉、蛋白粉等。
同时,为了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可以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2.饲料配方:根据昆虫的生长阶段和需要,合理配制饲料。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种类昆虫的饲料配方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饲料管理:定期给昆虫投喂饲料,并注意饲料的干湿程度。
饲料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影响昆虫的生长和繁殖,因此要保证饲料的新鲜度和适宜度。
三、疾病防控1.环境卫生: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整洁非常重要,可以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和传播。
定期清理粪便和死亡昆虫,消毒养殖设施,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2.疾病识别:注意观察昆虫的行为和外貌,及时发现异常症状。
如发现昆虫出现体色改变、食欲减退等情况,可能是感染了病毒或寄生虫。
3.疾病防治:一旦发现昆虫患病,要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例如,可以使用生物农药进行喷洒,也可以适当调整养殖环境,提高昆虫的免疫力。
四、产业化发展1.市场需求:在进行昆虫养殖之前,要先调研市场需求。
了解市场对昆虫产品的需求量和品质要求,以制定相应的养殖计划。
2.科技创新: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新的昆虫养殖技术。
斗米虫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斗米虫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斗米虫是一种常见的养殖昆虫,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科学价值。
本文详细介绍了斗米虫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选择合适的养殖场所、营养需求、饲养管理等内容,希望对斗米虫养殖者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正文:斗米虫(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全球的小型果蝇,其短暂的生命周期和简单的遗传特性使其成为许多实验室中的模式生物,具有广泛的科学应用价值。
除此之外,斗米虫也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并且在近年来的市场上有着较高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斗米虫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帮助养殖者更好地养殖和管理斗米虫群体。
1. 选择合适的养殖场所首先,选择一个干净、通风良好的环境作为虫室。
斗米虫对光线和温度较为敏感,宜选在没有强光直射的地点进行养殖,常温下(20℃左右)适宜斗米虫的繁殖。
同时,要避免虫室受到其他昆虫的干扰,以防止虫室内部种群的混合。
2. 提供适当的营养斗米虫以混合饲料为主食,在市场上可以购买到成熟的斗米虫饲料。
一般情况下,选取适量的饲料倒入培养皿内,覆盖补液纸或柔软的纱网,然后将果蝇在培养皿中释放。
需要注意的是,斗米虫成虫与幼虫的食物需求不同,成虫需要较固体的食物,如蔬菜和水果,而幼虫主要以微生物为食,可在饲养容器中投喂含有丰富细菌和酵母的食物。
3. 合理管理和控制温度合理的温度管理对斗米虫的养殖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斗米虫更适应于较为稀疏和温暖的环境。
温度过高将对生物进程产生负面影响,而温度过低则会降低斗米虫繁殖能力。
可采取调整室内温度、保持适度通风等措施,以保持较为稳定的适宜温度。
4. 注意避免疾病传播疾病是斗米虫养殖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为保证斗米虫种群的健康,需注意细菌和寄生虫的控制。
定期更换饲料和清洁培养容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疾病传播的重要步骤。
如发现虫体异常的病死个体,应立即清除并更换新的种源,以避免疾病传播。
5. 合理繁殖周期控制斗米虫虫群繁殖周期较短,成熟的果蝇将迅速繁殖后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虫的管理昆虫的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具有许多其他生物所不具备的生命现象和生理机能,是一个十分宝贵的尚未开发利用的生物资源库,许多昆虫逐渐成为生命科学研究重要的实验材料而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昆虫不仅在传统领域,而且将在许多新兴领域成为人类研究利用的重点,包括从昆虫的虫体利用到昆虫机能、昆虫微生物和昆虫基因利用等各方面。
常用实验昆虫品种包括棉铃虫、甜菜夜蛾、家蚕、小菜蛾、玉米螟、小猿夜甲、蝗虫等可充分利用身体上的运动、感觉、嗅觉、触觉等多种器官,任意选择各自最适宜的生活环境、场所、食料等赖以生存的必须条件。
因此,在饲养昆虫时,应重点考虑以下要素:(一)环境条件昆虫虽为变温动物,但不同种类、同种而不同发育阶段的昆虫,都有适宜限度和极限的温湿度标准。
在适宜的范围内,温度增高,可促使发育加快,寿命相对缩短;温度降低,发育减慢,寿命相对延长。
非适宜生存的气候条件,便会影响昆虫生长发育,超过极限就会造成自然死亡。
一般情况下,大多数昆虫在摄氏5-15℃以上才开始生长发育,在25-35℃的温度条件下,生长发育最为适宜,当温度升高到38-45℃时,便进入昏迷状态,超过48℃,即使很短时间昆虫也会大量死亡。
气温低于5℃,则不利于其发育。
湿度的变化对昆虫的生活也有相当大的影响。
昆虫需要一定量的水分,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如水分不足,正常生理活动便无法进行,以至死亡。
一般来说,在虫体内的含水量接近适宜时,低湿能抑制昆虫体内的新陈代谢,延缓发育期,高湿能加快其发育。
昆虫生活中的最适宜湿度应为75%-85%之间。
(二)基本设备或设施许多昆虫的饲养不需要特别的设备,可以在一般房内进行,只要房间的光线充足,空气流通,就能使饲养工作顺利进行。
常用的设备因昆虫的生活习性不同而异。
1. 昆虫缸在缸内放入适宜的土层或昆虫成长所需的基质,然后将虫卵放进缸中,并投入食料,缸口用纱布或铜纱盖好,及时进行食物更换即可进行养殖。
利用这种方式可以养殖地鳖虫、蝼蛄、土栖蚂蚁等土栖昆虫。
2. 养虫箱养虫箱有两种形式,但架子均用木料制成。
一种是顶部和后壁为木板,两侧为铁纱或铜纱。
前面是玻璃门,底部为铁皮抽屉,里面装土,以便昆虫在土内化蛹或产卵;另一种除了前面为玻璃门外,其他各部分均为木板,这种养虫箱在温度不够时,可以添加灯泡或其他加温设备。
用养虫箱可以饲养成虫在植株上取食但产卵土中的昆虫,如蝗虫、蟋蟀以及在土中化蛹的昆虫,如烟青虫、棉铃虫等。
3. 温室主要用于寒冷季节养殖昆虫。
温室的墙壁柱用金属或木料做成,南北用砖砌,东西和顶装玻璃,并留有窗口数个。
玻璃外部要配有保温用的厚草帘。
室内的四周和中间留出入行道,其余部分筑成宽1米、深0.5米的水泥池,用以种植养虫植物。
水泥地上可架设木架放盆栽,以利用空间。
室内还可放养虫箱、养虫缸等以便同时饲养不同种类的昆虫。
室内应有水电和测温、湿度的仪器,以便随时掌握气候情况,并及时调节。
4. 大型养虫笼笼架用木料做成,大小视需要而定。
四周及顶部罩以窗纱、铜纱或尼龙纱,四木脚埋于土中,笼的一侧留有门一个,以便出入工作。
笼内种植养虫植物,投放新鲜食料亦可,笼内设置温度、湿度及光照测定仪器,以便及时了解笼内环境情况。
如果笼在室外,还应备有防雨的塑料膜和遮阳光的物品。
这种方法适合养椿象、蝗虫等活动性强的昆虫。
5. 木盒、面盆、铁皮箱等利用这些设备可以饲养一些活动迟钝的昆虫,如黄粉虫、洋虫等。
只要创造适合的温度并将适宜的食料和昆虫放入其中,即可养殖成功。
6. 标准化屏障设施按照SPF级实验动物屏障环境及设施的基本布局,用彩钢板材料将实验昆虫的饲养间装修成2.8m×3m×5m规格大小,并在中间隔断以利于保温减少耗能,每一独立房间均采用分体单制式空调设置温度控制降温、用暖风机加温(设置温控仪自动控温),使温差在±1℃之间;在春夏之际的梅雨季节,用抽湿机除湿,保证温度和湿度的恒定。
成虫和幼虫要分室饲养,并给予相应的温度和光照。
实验昆虫数量不大时,可以用光照培养箱进行饲养管理。
(三)饲料和饮水饲养昆虫的饲料可分为天然饲料和人工饲料两种。
天然饲料是指昆虫在自然环境中所喜欢觅食物质,可以通过人工栽培或野外采集获得,不需经加工制作,价格便宜,但受季节或地区限制,难以满足工厂化、流水作业饲养的需要。
东亚飞蝗还没有研制出人工饲料,只能使用人工种植的玉米、小麦、大麦和野外采集的禾本科狗尾草等饲料。
另外由于东亚飞蝗是高度嗜食麦麸的蝗种,故可将新鲜麦麸经20目筛筛去碎屑后,拌湿喂大片麸皮,在饲料紧缺或感染试验时使用;人工饲料是指人们利用多种有机或无机物质,经过多次试验配制而成为适于某种昆虫生长发育要求的食物。
人工饲料不受季节性限制;不需每天增添或更换饲料,可减少因饲料体积过大而占用太多空间;可减少天然饲料的不洁而引发病菌感染和寄生虫的入侵。
使用人工饲料饲养得出的实验结果,数据资料详细、可靠、可重复,并可作为分析所养药用或食用昆虫种类含有的营养成分或药用成分的依据。
人工饲料一般由营养物、成形物、助食物和防腐剂四类物质组成,其研制原则有:1. 具备良好的物理性状对很多种类的初孵幼虫来说,人工饲料既是陌生的食物,又是它们栖息的场所,饲料物理性状的好坏对它们的取食和存活影响很大。
饲料的物理性状由形状、硬度、含水量和均匀度等因素组成。
人工饲料的形状很难完全模仿昆虫的天然寄主,但要尽可能地使其形体和表面结构适应昆虫的口器和取食习性。
例如,仓贮害虫一般以含水量较低的粉状和粒状饲料为宜,但麦蛾的粉状饲料还需用机械装入胶囊中,并压成有四痕的小丸才能获得最好的取食效果。
具咀嚼式口器的植食性昆虫需要含水量很高的固体饲料,这类饲料多半使用琼脂作凝固剂,再辅以纤维素或植物的茎、叶粉来调节饲料的硬度和质地,饲料冷却之后,可以切割和加工成所需的形状。
琼脂在饲料中约含量以3%为宜,如饲料中含有较多的植物材料或其他有利保持水分的物质,其含量可以降至1.5%-2.0%。
琼脂价格较贵,在减少用量或用其他物质代替时,要注意饲料的保水性。
饲料析出过多的水分不仅影响饲料的营养效应,而且会造成幼虫的死亡。
纯纤维素的价格也较贵,可以用植物叶粉或药用辅料纤维素代替。
一般来说,初孵幼虫活力较弱小的昆虫,其饲料成分的颗粒以细为宜;活力较强的昆虫则其饲料成分的颗粒可以稍粗。
对玉米螟之类具趋触性的幼虫,粗糙的饲料可能促进其取食。
2. 具有适宜的营养组成适宜的营养组成有两层含义:第一,要包含昆虫生长发育所需的所有营养成分;第二,各营养成分不但要有足够的量,而且要有适当的比例(适当的量的比例称为营养平衡)。
前者是满足昆虫营养质方面的需要,后者是满足昆虫营养在量方面的需要。
可见,单纯在饲料中普遍增加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并不能获得良好的结果。
因此,还需在实践中不断调整。
3. 具有助食功能昆虫的取食即从试咬到连续取食,除本身的需要外,还受食物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的支配。
在化学因素中,作用于昆虫味觉的助食因子和抗食因子对昆虫的取食行为影响最明显。
在食物中,凡能刺激和促进昆虫取食的化学物统称助食物。
饲料中的助食物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营养物;另一类是不具营养的植物次生代谢物或其他有机物。
由于这些物质多数是从昆虫寄主植物中提取和分离出来的,在考虑饲料的助食功效时,除了添加已知效果的助食物外,另一个简便的方法是在饲料中加少量的新鲜寄主材料,或者加寄主材料的有效提取物4. 排除抗食因素抗食素的不良影响往往比助食物更大。
因此,在饲料的研制中要尽可能地消除这种因素。
抗食素又称阻食素也有人称为拒食素。
它们在饲料中达到一定浓度时能阻止昆虫取食或使取食中断。
饲料中的抗食素主要来自粗制的植物材料。
此外,防腐剂和化学污染也能阻碍昆虫的取食。
半纯或实用饲料中的粗制营养物(如种子粉)和植物茎、叶干粉中常含有具抗食作用的植物次生物(如各种生物碱、多酚类等)。
这些粗制物在饲料中的含量越高,所显示的抗食作用可能也越大,这也是实用饲料不能普遍应用的原因之一。
通常在使用这些粗制物之前,都采用短时间的高压消毒或高温(100度左右)烘烤处理,破坏其中的一些有害物。
5. 具备良好的防腐功能通常的饲养环境中和各种饲料成分中都有很多微生物。
人工饲料中最常见的是细菌、酵母菌和属于青霉、根霉和曲霉属的一些霉菌。
含水量较高的饲料一定要加防腐剂或进行防腐处理(高压灭菌或过滤消毒)。
饲料中的防腐剂达到一定浓度时都会对昆虫产生毒性,不同防腐剂的防腐效果及对昆虫的毒性也不同,饲料防腐的原则是不能伤害昆虫。
因此,在达到控制微生物污染的基础上,要尽可能减少防腐剂的用量。
在常见的防腐剂中,山梨酸和尼泊金(对?羟基苯甲酸甲酯)使用最广泛,通常的浓度0.1%-0.3%;10%甲醛的使用也很广泛,一般100毫升饲料中加0.5-0.8毫升。
多数饲料的防腐系用几种防腐剂联合使用,这样既可以互相弥补抑菌范围不足的缺点,又可以降低各自的浓度,避免出现毒害。
当甲醛和尼泊金在安全浓度下不能抑制某些细菌时,可增补金霉素或卡那霉素等抗菌素。
根据上述原则,目前常用的实验昆虫饲料配方有:棉铃虫及甜菜夜蛾的饲料配方大豆粉130g、小麦粉60g、酵母粉53g、维生素C5.3g、对羟基苯甲酸3.3g、山梨酸1.7g、琼脂16g、10%甲醛13.5mL、水1000mL。
加工时将黄豆和小麦经140℃、1-1.5h烘烤后粉碎成细面状,密封置于冰箱中冷冻保存待用,酵母粉、琼脂和维生素以及防腐剂应严格称取,先将琼脂在水中煮沸化开,然后加入用少量水拌湿的黄豆粉和小麦粉,煮沸并搅拌均匀,冷却到60-70℃时加入维生素和防腐剂,然后倒成约2cm的厚度置于瓷盘内冷却凝固,冷却后用保鲜膜覆盖放置4℃冰箱中待用。
家蚕的饲料配方桑叶粉40%、脱脂大豆粉43.4%、玉米淀粉9.4%、复合Vb1.5%、Vc1.5%、柠檬酸2.0%、巴豆酸0.4%、氯化胆碱0.2%。
将粉状人工饲料加水1.9倍,搅拌均匀后,分装于25cm×35cm塑料保鲜袋中,1-3龄蚕的饲料擀成厚度3mm左右;4-5龄蚕的饲料擀成厚度5mm左右,擀成平板状后封口,入蒸锅中蒸50min熟化、擀平,冷却后置冰箱4℃保存备用。
水具有维持昆虫体内正常的生理代谢活动、保持昆虫的外部形态等功能。
维持人工饲养中适当的水分是人工饲料的一大难题,但又是必需解决的。
饲料中的水可因蒸发而散失,使饲料中各部分的含水量各异,对饲料质地及可食性造成不利影响。
(四)棉铃虫、甜菜夜蛾等昆虫的饲养管理棉铃虫和甜菜夜蛾幼虫饲养在120孔塑料养虫板内,用保鲜膜或棉垫覆盖。
棉铃虫成虫饲养在不锈钢框架的长方形纱笼内,大小根据需求而定,上方不设纱网,覆盖脱脂纱布以供产卵。
甜菜夜蛾成虫饲养在玻璃缸内,缸内放入白纸条以供产卵,卵的在孵化玻璃缸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