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塑生命的人优质课教案带板书.doc
再塑生命的人课教案带板书

《再塑生命的人》优质课教案带板书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课文《再塑生命的人》,让学生理解作者海伦·凯勒身世,体会她不屈不挠的精神。
2. 引导学生感悟教师安妮·沙利文对海伦的教育方式,感受教育的力量。
3. 教育学生珍惜生命,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二、教学重点:1. 分析课文《再塑生命的人》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海伦·凯勒和安妮·沙利文教师。
2. 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即教育的力量和生命的不屈。
三、教学难点:1. 体会海伦·凯勒身世,理解她所经历的困境和挑战。
2. 感悟安妮·沙利文教育方式,理解教育对学长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讨论。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课文中的具体情节进行分析。
3. 采用情感教育法,激发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
五、教学准备:1. 课文《再塑生命的人》及相关背景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3. 板书设计。
一、导入新课1. 简介海伦·凯勒生平,引导学生了解这位身残志坚的作家。
2. 提问:你们认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在于什么?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再塑生命的人》,理解故事情节。
2. 学生分享阅读感悟,讨论课文中所体现的生命价值。
三、课堂讲解1.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 分析海伦·凯勒和安妮·沙利文教师的人物形象。
3. 阐述课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即教育的力量和生命的不屈。
四、课堂讨论1. 讨论:课文中的安妮·沙利文教师为何采用那样的教育方式?2. 讨论:海伦·凯勒是如何在安妮·沙利文教师的帮助下,战胜困境,重塑生命的?五、情感教育1.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2. 分享自己的感悟,激发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
六、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海伦·凯勒和安妮·沙利文教师的精神品质。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再塑生命的人》。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
(3)分析课文主题,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学会如何从课文中提炼主要观点,并进行有效的表达和交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生命教育的意识,理解生命的宝贵和尊重他人生命的重要性。
(2)培养对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课文《再塑生命的人》的内容和主题。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
(3)培养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2)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和观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对生命的理解和价值观。
(2)提问学生对于“再塑生命”的理解,引出本课的主题。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再塑生命的人》。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词汇与句子:(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
(2)学生进行词汇和句子的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四、作业与评价1. 作业:(2)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一篇关于生命教育的短文。
2. 评价:(1)教师对学生的读后感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对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延伸1. 延伸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小组活动,如参观医院、养老院等。
(2)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关于生命教育的经验和故事。
2. 反馈与总结:(1)学生分享在延伸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
(2)教师进行总结,强调生命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等,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的学习情境。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10 再塑生命的人》优质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10 再塑生命的人》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再塑生命的人》是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作者海伦·凯勒因病失去了听力和视力,但在老师的帮助下,她重新获得了知识和生活的勇气。
本文通过讲述海伦·凯勒的故事,旨在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学会珍惜生活,勇敢面对困难。
二. 学情分析初中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但对于课文中所体现的深刻哲理,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可能对海伦·凯勒这位人物较为陌生,需要教师在导入环节进行相关介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理解课文中所体现的生命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珍惜生命,关爱他人,勇敢面对困难,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
2.难点:理解课文中所体现的生命价值,学会关爱他人,勇敢面对困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创造一个感性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合作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情感教学法:教师以情感人,以情促学,引导学生体验课文中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海伦·凯勒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等。
2.教材:准备课文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引用。
3.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和关键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本文的作者、背景及主题。
分析并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句子和段落。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
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技巧。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人文关怀。
1.2 教学内容课文朗读与解析: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章的情感氛围,并对课文进行详细解析。
重点词汇和句子:分析并解释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
文章结构分析:分析文章的结构,让学生了解如何组织文章和表达观点。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2.1 导入通过展示作者的图片或相关背景信息,引发学生对作者和文章的兴趣。
2.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不理解的部分,并提出问题。
2.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4 课文解析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解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
第三章:教学评价3.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合作表现。
3.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3 文学鉴赏能力:评估学生在课文解析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材料课文文本:《再塑生命的人》的原文。
作者背景资料:关于作者的背景信息和相关作品。
参考书籍:相关的文学鉴赏书籍或教材。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5.1 第一课时导入和背景介绍(10分钟)自主学习(15分钟)合作探讨(20分钟)课文解析(25分钟)5.2 第二课时复习回顾(10分钟)深入讨论(20分钟)练习与反馈(15分钟)作业布置与讲解(10分钟)第六章:教学扩展活动6.1 观看相关影视作品推荐学生观看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影视作品,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莎莉文老师教“我”学习的具体事例,理清文章思路。
2.感悟莎莉文老师这一形象,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3.品味、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4.学习海伦·凯勒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悟莎莉文老师这一形象,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2.教学难点: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体会她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积极态度。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海伦·凯勒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熟记“搓捻、惭愧”等词的读音,熟记“绽、慨”等字的字形;理解“奥秘、企盼、恍然大悟”等词语的含义。
2.理清文章思路,概括主要事件;理解作者对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出示课件1)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那么,如何能再塑生命呢?要怎样做,才能将生命重新塑造呢?让我们带着对生命的追问,走进课文,倾听海伦·凯勒的人生故事,看看她的生命又是如何被重新塑造的。
教师板书课题:10*再塑生命的人(出示课件2)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教师:教师课件展示作者海伦·凯勒的相关知识,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预设:(出示课件4)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主要作品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2)写作背景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课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预设:(出示课件5)本文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凯勒好像注定要为人类创造奇迹,或是想昭示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
她出生后19个月被重病夺去了视力和听力,最后嘴巴也不会说话了。
再塑生命的人优质课教案带板书

再塑生命的人优质课教案带板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抒发自己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执着。
(2)学会珍惜生命,感恩生活。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的大意理解。
3. 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通过对人物的描写,表达出对生命的敬畏。
2.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抒发自己的情感,培养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课文内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再塑生命的人(2)简介作者及作品背景(3)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生字词。
(3)学生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2)剖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分析课文结构,揭示作者的表达手法。
4.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2)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3)教师点评,总结讨论成果。
5. 情感共鸣:(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生命的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珍惜生命,感恩生活。
6.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重点、难点,提醒学生加强练习。
7. 布置作业:(1)让学生课后复习课文,掌握生字词。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再塑生命的人精品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再塑生命的人精品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本文主题的兴趣。
2.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再塑生命的人》的含义。
教学内容:1. 介绍本文作者海伦·凯勒及其作品。
2. 解析课文《再塑生命的人》的意义。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海伦·凯勒及其作品,强调她的成就和对生命的态度。
2.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含义,让学生分享他们对生命的理解。
第二章:作者简介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作者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
2. 使学生认识到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渴望。
教学内容:1. 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
2. 海伦·凯勒的作品特点。
教学步骤:1. 介绍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强调她面对困境的态度和对生命的珍视。
2. 分析海伦·凯勒的作品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她对生命的独特见解。
第三章:课文整体感知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 培养学生对课文整体的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的整体结构。
2. 课文的主题思想。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的结构。
2. 讨论课文的主题思想,让学生分享他们对生命的看法。
第四章:分析课文精彩片段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精彩片段。
2. 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中的精彩片段。
2. 分析这些片段对主题的贡献。
教学步骤:1. 挑选课文中的精彩片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 分析这些片段如何体现课文的主题,让学生学会欣赏和分析文本。
第五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教学目标: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内容: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布置作业。
教学步骤: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生命的理解和珍视。
2.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生命的意义。
第六章:课文细节探讨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细节,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再塑生命的人优质课教案带板书

再塑生命的人优质课教案带板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课文主题和人物性格。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关爱他人。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3. 深入分析课文主题和人物性格。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技巧。
2.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 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旧知识。
(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大家能简要复述一下吗?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要求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学会正确运用。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分析课文主题和人物性格。
(2)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强调重点词汇的用法。
(2)分析课文主题,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者的观点。
5. 课堂练习:(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挑选部分学生上台板书答案,进行点评。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课文,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做好学习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
2. 练习答案:检查学生课堂练习的答案,评估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了她极高的评价:“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她的主要
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三、自学指导(二)一)整体感知1.理一理文章的写作思路。【交流点拨】第一部分(第1—3
动人故事吗?(可以结合多媒体图片了解那些付出艰苦卓绝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
遇到失意伤心事,多想有一个懂你的人来指点迷津,因他懂你,会以我心,换你心,站在你的位置上思虑,为你排优解难。
一个人,来这世间,必须懂得一些人情事理,才能不断成长。就像躬耕于陇亩的农人,必须懂得土地与种子的情怀,才能有所收获。
塑生命的人》,去见证一个病弱生命的顽强成长的足迹,去认识引领她的人生走向光明的莎
莉文老师。(板书课题、作者)
3.作者简介海伦·凯勒(Helen Keller)(1880—1968),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
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
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
到了我的身上”。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海伦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
快乐和自由”。莎莉文让海伦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并懂得什么是“爱”。从这个意义上说,
莎莉文老师正是“再塑生命的人”,表达了海伦对莎莉文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4.幼年的海伦得病致残以后,愚昧而又乖戾,但后来却成为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大学生。
她手上拼写“doll”。这种用手指拼字的方式使海伦很感兴趣,在不断模仿老师的做法后,
她也学会了拼字。(2)莎莉文让海伦一只手接触水流,然后在海伦另一只手的手心写出
“water”这个字,引导海伦从能触摸的东西中获得思维的提升,使她马上领悟到“水”这
个字指的是流过Βιβλιοθήκη 上的凉凉的东西。从此,海伦开始大量认识具体事物。
5.文中的海伦和莎莉文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交流点拨】海伦是一个好学、聪明、坚毅、情感丰富、有强烈的求知欲的女孩。莎莉文是
一个爱海伦,讲究教育方法艺术,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抓住教育时机的出色的教育艺术家。
3.如何理解标题“再塑生命的人”的含义?
【交流点拨】“再塑生命”是“重新塑造、获得生命”的意思,文中是指“爱的光明照
心感受:“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到
了我的身上。”“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
师。”课文更多地还是通过写莎莉文老师对“我”的理解、关爱、教育的具体言行,来表达
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崇敬之情。
6.海伦是个高度残疾的儿童,在莎莉文老师的引领下却创造出了生命的奇迹,从他们身
有人懂得是一种幸福,懂得别人是一种襟怀,互为懂得是一种境界。
懂得,真好!
上,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交流点拨】海伦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与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密不可分,但也是她主观
努力的结果。我们要从老师身上学习其爱心,从海伦身上学习她好学自强、不屈不挠的奋斗
精神以及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执著。
四、板书设计
五、拓展延伸
1.生活中并非只有一位“海伦·凯勒”,你能说出你所了解的其他的“海伦·凯勒”的
一个女子,一生所求,莫过于找到一个懂她的人,执手白头,相伴终老。
即使芦花暖鞋,菊花枕头,也觉温暖;即使粗食布衣,陋室简静,也觉舒适,一句“懂你”叫,人无怨无悔,愿以自己的一生来交付。
懂得是彼此的欣赏,是灵魂的轻唤,是惺惺相惜,是爱,是暖,是彼此的融化;是走一段很远的路,蓦然回首却发现,我依然在你的视线里;是回眸相视一笑的无言;是一条偏僻幽静的
段):莎利文老师到来之前“我”的心情。第二部分(第4—13段):莎利文老师利用实物来
教导“我”认识具体事物。
2.找出文章的纲领句。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
莉文老师。
(二)深层探究1.莎莉文是怎样教育海伦认识具体事物的?试举例说明。
【交流点拨】(1)莎莉文作为一个陌生人第一次搂抱海伦,有意识地给海伦玩具,并在
小路,不显山,不露水,路边长满你喜爱的花草,静默无语却馨香盈怀,而路的尽头,便是通达你心灵的小屋⋯⋯
瑟瑟严冬,窗外雪飘,絮絮自语说了这多,你可懂我了吗?若你知晓,无需说话,只报一声心灵的轻叹,那,便是我的花开春暖。
你相不相信,人生有一种念想,不求奢华不求结果,不求你在我身边,只愿有一种陪伴暖在心灵,那,便是懂得。
10再塑生命的人
1.找出文中莎莉文老师教“我”学习的具体事例,理清文章思路。2.揣摩文中重要语句,
品味文章细腻优美的语言。3.领会莎莉文老师对学生深沉的爱,以及海伦顽强勤奋的精神和
坚韧不拔的毅力。
一、新课导入海伦·凯勒,一位谱写出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生命赞歌的聋哑盲人,她的传奇人
生,照亮了人类精神的殿堂,向世人昭示着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再
这个“再塑生命”奇迹的创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科学
的教育方法结出的硕果。那么,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情的呢?
【交流点拨】课文开头写道:“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
要的一天”,在作者的心目中莎莉文老师就是光明的使者,她到来时作者这样描述自己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