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梁受力与顶板梁受力相反是吗

合集下载

t梁和箱梁受力特点

t梁和箱梁受力特点

T梁和箱梁在受力特点上有显著的区别。

T梁的受力特点主要表现在其翼板上。

当T形截面的翼板宽度加大时,受压区高度会相应减小,内力偶臂则会相应增大,这意味着所需的受拉钢筋面积会相应减小。

在设计T 梁时,其受力情况和实际受力基本相同,T梁的结构相对简单,通常为一梁一支座的形式,使得负载相对平衡。

相比之下,箱梁的受力则较为复杂。

在箱梁分析中,作用在箱梁上的主要荷载是恒载与活载。

恒载是对称作用的,而箱形梁截面基本上也是对称的,所以恒载一般不会产生偏心作用。

然而,活载可以是对称作用,也可以是非对称偏心作用,需要分别加以考虑。

在偏心荷载作用下,箱梁会产生纵向弯曲、扭转、畸变及横向挠曲四种基本变形状态。

在实际施工使用过程中,T梁和箱梁的受力情况也有所不同。

具体来说,T梁的每一个梁格和主梁分担受力,设计的受力情况和实际的受力基本相同;而箱梁的受力种类比较复杂,受力的变化范围也比较大。

此外,在设计结构方面,T梁的结构比较简单;而箱梁结构中,前后部分的负载对箱梁的上顶板、下底板和肋板的受力的影响较小。

总的来说,T梁和箱梁的受力特点各有千秋,选择使用哪一种主要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和设计需求。

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具体要求和条件来选择最适合的结构形式。

人防质量通病

人防质量通病

人防工程施工质量通病一:底板通病一现象:在梁板体系中,当底板上层钢筋与梁上层主筋标高相同时,板的上层钢筋放在了梁的主筋上面。

分析:底板中板梁式结构的梁筋与板筋位置关系:上排双向板筋均应从梁的主筋下方穿过(图一)。

因为底板所受的力主要是土压力,底板上层钢筋在梁处是受压区,应该从梁的主筋下穿过,把底板所受的土压力传递给梁。

图一地基反梁与底板上层钢筋位置关系防治措施:设计应考虑钢筋重叠放置时对保护层的影响,施工前正确理解图纸,按照正确的顺序布筋进行绑扎。

通病二现象:地基反梁钢筋绑扎施工时,受拉区钢筋和受压区钢筋配置反置,造成受拉区钢筋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分析:地基反梁与顶板梁受力情况相反,上部为受拉钢筋,下部为受压钢筋,一般平法表示地梁配筋如(图二),“B”表示下部钢筋、“T”表示上部钢筋,施工人员往往习惯性的将写在前面的理解为上部钢筋、写在后面的为下部钢筋,忽视了“8”和“T”的区别,从而造成错误。

JCL1 500X1300<M0@100/200B7 B 25:T12 4> 25G4 6 14图二平法表示地梁配筋防治措施:在布筋前要正确的理解图纸,对图纸上的每个符号都要弄清楚。

通病三现象:钢筋混凝土墙门洞未按要求增设45°斜向加强筋,或虽然设置但是不符合要求。

分析:人防门的门框下部加强筋斜向45°插入底板(图三)。

在绑扎底板钢筋时没有考虑门框墙加强筋的留置,等绑扎墙筋时发现遗漏,这是底板已经浇筑,加强筋已经无法设置了。

图三门框墙洞口加强筋示意图防治措施:门框墙加强筋应在底板教导混凝土前按设计施工图及规范要求成型绑扎。

通病四现象:防护门槛钢筋绑扎错误分析:防护门门槛处钢筋规格大、钢筋密,施工不方便,容易施工不到位或绑扎错误。

防治措施:防护密闭门门槛箍筋应该闭口(图四),在箍筋拐角处应绑扎水平钢筋,水平筋应该锚固到门框墙中,并与门框钢筋绑扎牢靠。

图四门框箍筋绑扎通病五现象:人防门的门槛高度、门槛墙宽度不够,无法安装门扇,影响使用功能。

梁的受力分析

梁的受力分析

箱梁在对称挠曲时,仍认为服从平截面假定原则,梁截
面上某点的应力与距中性轴的距离成正比。因此,箱梁的弯曲
正应力为:
M

MY IX
应指出,如同T梁或I梁一样,箱梁顶、底板中的弯曲正
应力,是通过顶、底板与腹板相接处的受剪面传递的,因而在
顶、底板上的应力分布也是不均匀的,这一不均匀分布现象由
剪力滞效应引起。
所谓自由扭转即箱形梁受扭时截面各纤维的纵向变形是自由的杆件端面虽出现凹凸但纵向纤维无伸长缩短自由翘曲因而不产生纵向正应力只产生自由扭转剪应力当箱梁端部有强大横隔板箱梁受扭时纵向纤维变形不自由受到拉伸或压缩截面不能自由翘曲则为约束扭转
前 言: 箱梁的主要优点
箱形截面具有良好的结构性能,因而在现代各种桥梁中得到广泛 应用。在中等、大跨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中,采用的箱梁是指薄壁箱型 截面的梁。其主要优点是:
q q0 q1 q2 q3
则:各箱室壁上的弯曲剪应力:
M

q t

1 t
(q0
q1 q2
q3 )
第三节 箱梁的剪力滞效应
➢ 基本概念: 宽翼缘剪切扭转变形的存在,而使远离梁肋的翼缘不参予承
弯工作,也即受压翼缘上的压应力随着离梁肋的距离增加而减小, 这个现象就称为“剪力滞后”,简称剪力滞效应;
1.1.3 扭转
箱形梁的扭转(这里指刚性扭转,即受扭时箱形的周边不变形)
变形主要特征是扭转角 。箱形梁受扭时分自由扭转与约束扭
转。所谓自由扭转,即箱形梁受扭时,截面各纤维的纵向变形是 自由的,杆件端面虽出现凹凸,但纵向纤维无伸长缩短,自由翘
曲,因而不产生纵向正应力,只产生自由扭转剪应力 K 。
➢ 箱梁截面变形的分解: 箱梁在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变形与位移,可分成四种基本状

液压支架机构受力分析

液压支架机构受力分析

液压支架机构的受力分析MECHANICAL ANALYSIS OF HYDRAULIC SUPPORTAGENCIES液压支架机构的受力分析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几种液压支架的受力分析和计算,液压支架的加载方式,还谈及液压支架的使用现状,液压支架的组成、分类、工作原理、工作过程、使用范围,适用范围,选型等。

通过对液压支架的理论学习,完成液压支架的设计工作,加深对液压支架的工作原理、工作性能、工作坏境及其结构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对液压支架结构的分析,加深和巩固机械原理的相关内容;通过对液压支架受力的分析,加深对专业基础课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及其专业课机械设计相关内容的巩固和理解。

关键词:液压支架,受力分析,分类,加载方式MECHANICAL ANALYSIS OF HYDRAULIC SUPPORTAGENCIESABSTRACTThe article discusses some of the stress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of hydraulic, hydraulic loading means, also talked about the use of hydraulic status of hydraulic composition, classification, working principles, process, use the range, scope, selection and so on. By the theory of hydraulic study completed the design of hydraulic support to enhance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the hydraulic support, work performance, bad working environment and structure of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hydraulic structures, mechanical principles to deepen and consolidate the relevant conten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hydraulic force, deepen the basic course of theoretical mechanics and mechanics of materials and mechanical design specialized courses related to the consolida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ent.Key words: hydraulic, mechanical analysis, classification, loading mode目录摘要(中文) (2)摘要(英文) (3)1 绪论 (6)1.2机械化采煤的类型 (7)1.2.1普采和高档普采 (7)1.2.2综合机械化采煤 (8)1.3液压支架使用现状 (8)1.4我国液压支架与国外液压支架存在的差距 (9)2 液压支架的工作原理 (11)2.1液压支架的组成 (11)2.2液压支架的工作过程 (11)2.2.1 支架的升降 (12)2.2.2 支架前移和推溜 (15)2.2.3 移架力大于推溜力的原因及实现方法 (15)2.3 液压支架的组成和支护方式 (15)2.3.1 液压支架的组成 (15)2.3.2 液压支架的支护方式 (18)2.4 液压支架循环工作过程 (18)2.5 液压支架的适用范围 (20)2.5.1 支撑式液压支架 (20)2.5.2 掩护是液压支架 (21)2.5.3 掩护支撑式液压支架 (21)2.5.4 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 (21)2.6液压支架的发展方向 (22)3 液压支架的分类、使用范围及选型 (25)3.1液压支架的分类 (25)3.2液压支架的使用范围 (25)3.3液压支架的选型 (25)3.3.1 液压支架的选型原则 (25)3.3.2液压支架支撑力分布与承载的关系 (26)4液压支架的受力分析 (29)4.1液压支架的加载方式 (29)4.2对液压支架进行简化 (29)4.3液压支架的受力分析与计算 (30)4.3.1具有悬臂前探梁的刚性顶梁支撑式液压支架的受力分析和计算 (30)4.3.2铰接式顶梁支撑式液压支架的受力分析和计算 (32)4.3.3平衡式顶梁掩护式液压支架的受力分析和计算 (33)4.3.4铰接式顶梁掩护式液压支架的受力分析和计算 (36)4.3.5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的受力分析和计算 (40)4.3.6顶梁的载荷分布 (44)总结 (45)参考文献 (46)致谢 (47)1 绪论1.1 我国机械化采煤的发展历史我国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储量居世界第一。

空心板梁桥受力特点

空心板梁桥受力特点

空心板梁桥受力特点空心板梁桥是一种常见的桥梁结构,其特点是在梁的截面中心部分存在空洞或空心。

这种结构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减轻桥梁的自重,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和经济性。

空心板梁桥的受力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板梁顶部受压,底部受拉:在桥梁承载荷载的过程中,桥梁的顶部会受到压力作用,而底部则承受拉力。

由于空心板梁的上下表面分别是顶板和底板,顶板受到压力,底板受到拉力,这样的受力特点使得梁的截面能够更好地抵抗荷载的作用,从而提高了桥梁的承载能力。

2. 梁的截面形状对受力性能的影响:空心板梁的截面形状可以根据桥梁的设计要求进行调整,常见的形状有矩形、T形、I形等。

不同形状的截面对受力性能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矩形截面的空心板梁在承受纵向荷载时,由于其底部受拉的能力较差,容易出现截面剪切破坏;而T形截面和I形截面的空心板梁则能够更好地抵抗剪切力的作用,提高桥梁的抗剪性能。

3. 空心部分的填充物对受力性能的影响:空心板梁中的空洞可以填充不同的材料,如混凝土、轻质填充材料等。

填充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方式会对桥梁的受力性能产生影响。

例如,填充混凝土可以增加桥梁的刚度和承载能力,提高桥梁的整体稳定性;而填充轻质材料可以减轻桥梁的自重,降低荷载对桥梁的影响,使得桥梁更加经济高效。

4. 梁的简化模型:为了分析空心板梁的受力特点,可以将其简化为梁的模型。

在梁的模型中,可以对各个截面进行截面力的计算,进而得到梁在不同截面上的受力状态。

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可以确定梁的受力特点和受力分布规律,为桥梁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空心板梁桥的受力特点主要体现在梁顶部受压、底部受拉、截面形状对受力性能的影响、填充材料对受力性能的影响以及简化模型的应用等方面。

这些特点使得空心板梁桥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经济性,被广泛应用于桥梁工程中。

地梁受力与顶板梁受力分析

地梁受力与顶板梁受力分析

地梁受力与顶板梁受力相反是吗地梁受力与顶板梁受力相反是吗地梁受力与顶板梁受力相反是吗地梁受力与顶板梁受力相反是吗,,,,板梁是下部筋受力下部钢筋大板梁是下部筋受力下部钢筋大板梁是下部筋受力下部钢筋大板梁是下部筋受力下部钢筋大,,,,地梁受力与顶板梁受力相反是吗,板梁是下部筋受力下部钢筋大,而上部主要是支座筋,而地梁相反正确,地梁(基础梁)受力与普通梁正好相反,所以受力筋与支座筋位置也正好相反。

地梁受力与框架梁梁受力相反,支座负筋位置也相反是的。

有梁式筏板基础中的梁(JZL、JCL)与楼层框架梁(KL)及屋面框架梁(WKL)的受力方向是相反的。

好像是倒盖楼。

但有区别:当承受地震横向作用时,柱是第一道防线,楼盖梁是耗能构件,所以要做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梁要考虑箍筋加密区、塑性铰等问题;但筏形基础的基础梁通常不考虑参与抵抗地震作用计算是的。

有梁式筏板基础中的梁(JZL、JCL)与楼层框架梁(KL)及屋面框架梁(WKL)的受力方向是相反的。

好像是倒盖楼。

但有区别:当承受地震横向作用时,柱是第一道防线,楼盖梁是耗能构件,所以要做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梁要考虑箍筋加密区、塑性铰等问题;但筏形基础的基础梁通常不考虑参与抵抗地震作用计算。

是不同的,因为他们的受力是相反的地梁承受基础的反作用力,荷载是向上的,而板顶梁承受的是向下的荷载,两者受力是相反的地梁承受地基反力方向向上,顶梁承受荷载向下,所以受力相反,至于钢筋上部大或下部大那就不一定,要作受力分析. 基础梁是基础的一种型式,是结构的一部份,用于承受上部负荷及调整各基础内力,使各基础处于轴心受压或小偏心受压,改善基础受力的连续基础,它一般与桩基、条基、筏基共同受力,单一的基础梁受力已很少见。

条基、筏基中的梁应该叫肋梁,肋梁和条基翼板或筏基板共同组成条基或筏基。

基础拉梁是为了减少不均匀沉降,防止形变的拉压杆传力构件,它把水平荷载均匀地传给各个基础,有时充当上部墙体的基础。

00地铁平法表示

00地铁平法表示
寸hc之比Hn / hc ≦4,可定为短柱; 短柱延性差,易产生脆性剪切破坏,箍筋全长加密。 2、柱尺寸确定的条件下,为满足抗震规范轴压比限值而全长加密。 在全长加密的条件下,柱轴压比限值可以在表下基础上增加0.10。
框架柱纵向钢筋连接
1、纵向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 2、纵向钢筋连接接头应相互错开,
同一连接区段内(35d)钢筋接 头面积百分率不大于50%。 3、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不应 在节点内截断,连接接头应在节 点区之外。 4、为实现抗震设计“强节点”的要 求,连接接头应避开节点核心区 及箍筋加密区。
附加箍筋与吊筋
主梁内在次梁作用处,箍筋应贯通布置。凡未在梁配筋图中注明 附加钢筋者,均在次梁两侧各设5道附加钢筋,箍筋肢数,直径 同梁箍筋,间距50mm。
下部纵筋数量相同时,则不需重复做原位标注。
3、梁平法表示示例
集中标注:框架梁KL7,3跨,截面为300X700;箍筋为HPB300,直径10,加 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 ,均为两肢箍;上部通长筋为2根直径25 钢筋; 梁两侧各2根Φ18抗扭腰筋;梁顶高出板面0.1m。 原位标注:第一跨支座负筋分别为4Φ 25和6Φ25,梁下部钢筋为4Φ25;第二 跨支座负筋。为6 Φ25,梁下部钢筋为2Φ25, 梁两侧各2根Φ10构造腰筋;第三 跨与第一跨类似。
d、当有悬挑梁且根部和端部的高度不同时,用斜线分隔根部与端部 的高度值,即为 b×h1 /h2
(3)梁箍筋,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及肢 数,该项为必注值。
a、箍筋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不同间距及肢数需用斜线“/”分隔;
b、当梁箍筋为同一种间距及肢数时,则不需用斜线;
c、当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箍筋肢数相同时,则将肢数注写一次; 箍筋肢数应写在括号内。

地下室顶板梁板筋施工

地下室顶板梁板筋施工

<一>地下室顶板梁板筋施工(1)垫块制作:梁板钢筋保护层垫块用水泥砂浆预制,规格满足保护层厚度,梁筋垫块每隔800交叉设置,分别在梁的底部和两侧面,板筋垫块lm2放一个,垫在主筋下角并绑牢。

(2)钢筋连接:板筋、梁筋全部采用焊接连接。

(3)钢筋绑扎:梁筋绑扎时,主梁与次梁同时进行。

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筋在上,次梁钢筋居中,主梁筋在下,双层配筋梁,直接用直径25mm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以保证两层钢筋间距准确。

箍筋弯钩叠合处,在梁中应交错绑扎在不同架力筋上。

板筋铺设前,先在模板上弹好主筋和分布筋间距,按间距摆放受力筋,再放分布筋。

单向板板筋除外围两面三刀根钢筋的相交点全部绑扎外,中间点可隔点交错绑扎,但双向板钢筋相交点应全部绑扎。

板上的负弯矩筋要按要求摆放,并确保位置正确。

(4)钢筋支撑:上下层板筋之间安放长800mm的小马凳,间距800mm,并与上下层钢筋绑牢,使之连成整体。

负弯矩筋处的马凳适当加密,并尽量靠近支座处。

(5)看护:砼浇捣时,派专人负责钢筋修理和纠偏工作。

<二>地下室墙柱钢筋施工(1)钢筋连接:墙、柱坚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接头,直径小于16的钢筋采用绑扎接头连接,接头应避开受力最大部位,即柱芯区上下各600mm范围内不应接头,在接头区段应使接头位置相互错开35d,并按设计要求,在柱结点上下规定范围内进行箍筋加密,柱墙竖筋绑扎完成后,加焊水平定位箍,确保位置正确,预防钢筋发生偏移。

底板筋绑扎前,先将各轴线位置引测至围护壁上,用红油漆做出标志,在底板筋基本结束时,即开始在钢筋网片上用长铅丝,根据围护壁上的标示拉出各轴线的位置,然后由轴线定出底板上墙柱的位置,定出墙的钢筋边线后,用φ6通长钢筋沿墙柱钢筋边线位置绑扎在钢筋网片上;柱的位置定出后,用柱箍沿所定柱钢筋边线绑扎在钢筋网上并用电焊点住。

定出上述墙、柱位置后,随即开始插筋。

为避免在施工过程中,插筋偏位移动,插筋要求用电焊点焊到钢筋网片上,并绑扎三至四道水平筋或箍筋,对插筋处松动的网片用电焊加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梁受力与顶板梁受力相反是吗,板梁是下部筋受力下部钢筋大,
地梁受力与顶板梁受力相反是吗,板梁是下部筋受力下部钢筋大,而上部主要是支座筋,而地梁相反
正确,地梁(基础梁)受力与普通梁正好相反,所以受力筋与支座筋位置也正好相反。

地梁受力与框架梁梁受力相反,支座负筋位置也相反
是的。

有梁式筏板基础中的梁(JZL、JCL)与楼层框架梁(KL)及屋面框架梁(WKL)的受力方向是相反的。

好像是倒盖楼。

但有区别:当承受地震横向作用时,柱是第一道防线,楼盖梁是耗能构件,所以要做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梁要考虑箍筋加密区、塑性铰等问题;但筏形基础的基础梁通常不考虑参与抵抗地震作用计算。

是不同的,因为他们的受力是相反的
地梁承受基础的反作用力,荷载是向上的,而板顶梁承受的是向下的荷载,两者受力是相反的
地梁承受地基反力方向向上,顶梁承受荷载向下,所以受力相反,至于钢筋上部大或下部大那就不一定,要作受力分析.
基础梁是基础的一种型式,是结构的一部份,用于承受上部负荷及调整各基础内力,使各基础处于轴心受压或小偏心受压,改善基础受力的连续基础,它一般与桩基、条基、筏基共同受力,单一的基础梁受力已很少见。

条基、筏基中的梁应该叫肋梁,肋梁和条基翼板或筏基板共同组成条基或筏基。

基础拉梁是为了减少不均匀沉降,防止形变的拉压杆传力构件,它把水平荷载均匀地传给各个基础,有时充当上部墙体的基础。

拉梁顾名思义是连接和协调了两端的独基、承台或基础梁,许多拉梁共同起作用,把整个建筑物基础联合成刚度协调、变形一致的基础。

基础梁的作用:1.提高结构整体性;2.抵抗柱底弯矩及剪力;3.调节沉降;4.承受底层填充墙荷载等。

基础梁分为:柱下条形基础梁、筏形基础梁和纯基础梁(没有基础底板);承台间基础拉梁和墙下基础梁,
柱下基础梁一般设置在基础底部,有的设计沿一个方向布置(主要用于排架结构),但更多是沿XY双向布置的十字条基,它虽然受地基反力,人们也往往把它所看成是倒框架结构,其实它是作为柱的支座,而框架梁则是以柱为支座,正好相反。

所以基础梁不应视为正置弹性地基梁。

其箍筋沿基础梁满布(交叉处可只一个方向)这与框架梁有区别。

主筋也不存在锚固而是封边。

承台间基础拉梁情况较复杂,如果基础拉梁与承台共同作用共同受力是一个受力整体且承台体积较小时抵抗柱底弯矩及剪力主要由桩承
台起作用,那么拉梁可接通;如果承台是主要受力且体积较大而拉梁次要受力那么拉梁锚入承台即可,主筋伸入承台一个锚固。

卧梁主要是抵抗横向地震作用,加强楼盖体系整体性的构件。

墙下混凝土条形基础,为增加基础抵抗不均匀沉降的能力,沿纵向可加设肋梁,并按构造配筋。

可以理解为卧梁的作用是增加条形基础沿长方向抵抗变形的承受力。

卧梁是条形基础的一部分,属于条形基础范畴。

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地基梁或者是拉梁。

一般来说,当独立基础埋置不深,或者埋置虽深但采用了短柱方案时,由于地基不良或柱子荷载差别较大,为了调节不均匀沉降等,为了减小底层柱的计算长度和底层的位移,设计者往往在±0.00以下适当位置设置基础梁,或根据抗震要求,可沿两个主轴方向设置构造基础梁。

有时把基础梁设计得比较强大,以便用梁平衡柱底弯矩。

这时,梁正弯矩钢筋应全部拉通,负弯矩钢筋至少应在1/2跨拉通。

梁正负弯矩在框
架柱内的锚固、梁箍筋的加密及有关抗震构造要求与上部框架梁完全相同。

此时基础梁宜设置在基础顶部,不宜设置在基础底面之上。

梁代号为JKL,梁又在承台上面,凭这两点,这个梁应该是基础框架梁,那它就应该“悬空”,避免承受地基反力。

但你又说,它下面带板(钢筋砼底板?),还有100厚的垫层,这样听起来又像是基础梁了,基础梁本身要承重,自身下面会带钢筋砼底板作基础,而一般有桩基、承台的情况下,拉结的梁是没必要设计成基础梁的,太浪费了!如果图上真是这样,我认为就有些问题,得找设计问清楚了。

另外,看样子你对基础框架梁、基础梁和基础连梁概念有些模糊,我专门整理了一份资料你看看。

地下框架梁:
或称基础框架梁,其底面高于基础(或承台)顶面,但梁顶面低于建筑正负0.000标高并以框架柱作为支座,其代号中包含KL(即框架梁)。

这种梁底部“悬空”,不受地基反力作用。

基础梁:
基础梁要承重,且置于地基上,受地基反力作用。

基础梁底标高同基础底标高相同。

基础梁带钢筋砼底板,板中有按计算配置的受力钢筋,而基础连梁没有这种底板。

基础梁一般设置于筏形基础或钢筋砼条形基础中。

基础连梁:
系指连接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或桩基承台的梁。

此类梁不承重(或仅承受底层隔墙、填充墙),梁下不承受地基反力的作用,梁底标高高于两端基础的底标高(处于类似悬空的状态)。

基础连梁的更正意见
基础连梁的更正意见
有言在先,因还没来得及升级19.3新版,所以不知新版是否对本文所提出的问题经过改正否。

如已改正,我等自然拍手称快。

鲁班钢筋预算版的基础连梁,一直以来,确有编程不对的地方,现予指出,希望尽早更正。

不对之一,基础连梁的箍筋,不能设置两种间距,经核对06G101-6第37页右3(1):当具体设计采用两种箍筋间距时,用“/”将两种箍筋间距分开,例如11A14@150/200(4)。

不对之二,基础连梁不能设置支座钢筋,经核对06G101-6第37页右3(2)4):当基础连梁支座上部需要设置非贯通纵筋时,原位标注支座上部包括非贯通纵筋和贯通纵筋在内的全部纵筋。

不对之三,筏板筋或者板筋,当相遇基础连梁且平行时,不能自动扣减,(对量时几次被对方指出,好没面子),想调整也没有相关项。

有的图纸设计,命名DL的地梁跟基础承台上平,你说我用地框梁做吧,它还锚入承台不是锚入柱子,而软件只有基础连梁才有设置锚入承台或柱子的选项,我用基础主梁做吧,它还有原位标注的上部支座筋,而基础主梁的支座筋是在下部且不能锚入承台只能锚入柱,思来想去,最后决定还是用基础连梁做对劲,主要理由是此DL要求锚入承台基础,然而软件的基础连梁不能设置箍筋双间距,不能设置上部原位支座筋,真是左右为难不知如何变通。

下面分析一下各种梁的构造特征:
CTL,承台梁,相当于基础主梁,
JZL,基础主梁,与框架梁受力相反,主要承载地下底部的反作用力,配筋只考虑跨度不考虑净跨度。

JCL,基础次梁,局部或全部以基础次梁为反支座的基础梁,
KL,楼层框架梁,与基础梁受力相反,承载来自上部的正作用力,配筋要考虑净跨度,
L,非框架梁,下部纵筋锚固长度为12d,箍筋或可不加密,
L,次梁,即非框架梁,
WKL,屋面框架梁,框架梁位于最顶层,柱子不再上升,梁或柱子边筋在边跨增加锚固长度1.5~1.7倍。

KZL,框支梁,位于转换层承载上部墙柱大负荷的楼层框架梁,
WL,屋面梁,即位于屋面部位的次梁,
JL,JLL,基础连梁,与地框梁和框架梁的构造相似,只是要求可锚入基础或承台,尚可贯通基础或承台,
DKL,地框梁,构造基本等同于框架梁,只是位置介于基础承台之上、底层室内地面之下,
LL,连梁,在剪力墙中,连接洞口中部或者处于洞口上部的连系梁,连梁侧面纵筋图纸无特殊要求时,采用剪力墙水平分布筋,
AL,暗梁,在剪力墙中,作为顶部或中间部位的加强带,暗梁侧面纵筋采用剪力墙水平分布筋,
BKL,边框梁,是位于剪力墙顶部的通长连梁,且在支座处要加设箍筋,
QL,圈梁,系梁,腰梁,位于楼层大概的中间部位或门洞上部,是连接所有柱子约束填充墙的拉通梁,与构造柱联合构成内部刚架体系,重点起抗震作用,圈梁多用于砖混结构;系梁多用于框架结构;腰梁多用于剪力墙结构,
XL,悬挑梁,一端无支座而悬空的梁,可变截面,上部筋有几种弯折形式,箍筋全长加密,
TL,楼梯梁,属小型框架梁的一种,且又类似于过梁,究竟是否属于次梁还有待商榷,
GL,过梁,位于砖混结构门窗洞口上部的简支梁,遇砌体墙支座只计算伸入支座长度,遇混凝土支座纵筋按锚固计算,
HL,弧形梁,构造做法同框架梁,腰筋为抗扭,(弧形梁与折梁的代号不足为凭)。

ZL,折梁,要求在折角处阴角部位的纵筋互插锚入至对侧且增加弯折,尚且要求
箍筋在折角处加密,
JZL,L0,井字梁,组成方格形状的联合梁群体,
关于上述梁的分析,不一定全对,希望对此感兴趣的朋友给予指正加以补充并提出宝贵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