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 电力系统实验汇总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一

2021/3/9
20
实验三:同步发电机准同期并列运行
3.3 实验步骤:手动准同期
状态设置
起励建压
手动并网
● 微机励磁 ● 他励 ● 手动同期 ● 恒Ug控制
2021/3/9
● n=1485 rpm ● Ug=390V ●
投入无穷大系统
,调压器电压设 置400V
● 投入同期表
观察指针偏转方 向和偏转角度
三相同步发电机: P N =2kW,cosΦ=0.8, UN =400V, nN =1500rpm
额定负载: P=2.0kw, Q=1.5kva
2021/3/9
10
实验一: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平台认识
1.5 系统构成:可调负载箱
2021/3/9
11
实验二:发电机组启动与运转
2.1 实验目的
1.了解微机调速装置的工作原理和掌握其操作方法。 2.熟悉发电机组中原动机(直流电动机)的基本特性。 3.掌握发电机组起励建压,并网,解列和停机的操作。
2021/3/9
2
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
安全操作规程
1. 检测相序。 2.上电前,应做如下工作:
⑴ 检查实验台、控制柜和发电机组间的电缆线是否正确可靠连接。 ⑵ 原动机的光电编码器与控制柜间的连线是否可靠连接。 ⑶ 实验台和控制柜间的通信线是否可靠连接。
3.上电后,实验前,检查微机准同期装置、微机励磁装置和微机线路保 护装置的“系统设置”内的参数是否为实验要求的值。 4.实验过程中,单手操作;人体不可接触带电线路,如自耦调压器的输 入、输出接线端。 5.发电机组在启动后,切勿推拉发电机组。 6.在进行发电机组与系统间的解列操作时,要注意零功率解列。 7. 实验结束后,检查自耦调压器和手动励磁旋钮是否向左调到最小。
电力系统1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1实验报告电力系统实验单机一无穷大系统稳态运行实验学院:电气信息学院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123030108学号:2012141441378姓名:黄金老师:单机一无穷大系统稳态运行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和掌握对称稳定情况下,输电系统的各种运行状态与运行参数的数值变化范围;2.了解和掌握输电系统稳态不对称运行的条件;不对称度运行参数的影响;不对称运行对发电机的影响等。
二、原理与说明电力系统稳态对称和不对称运行分析,除了包含许多理论概念之外,还有一些重要的“数值概念”。
为一条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在典型运行方式下,用相对值表示的电压损耗,电压降落等的数值范围,是用于判断运行报表或监视控制系统测量值是否正确的参数依据。
因此,除了通过结合实际的问题,让学生掌握此类“数值概念”外,实验也是一条很好的、更为直观、易于形成深刻记忆的手段之一。
实验用一次系统接线图如图2所示。
XL1QF2On Li®1* £ 5 0 l图2 一次系统接线图本实验系统是一种物理模型。
原动机米用直流电动机来模拟,当然,它们的特性与大型原动机是不相似的。
原动机输出功率的大小,可通过给定直流电动机的电枢电压来调节。
实验系统用标准小型三相同步发电机来模拟电力系统的同步发电机,虽然其参数不能与大型发电机相似,但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具有特殊参数的电力系统的发电机。
发电机的励磁系统可以用外加直流电源通过手动来调节,也可以切换到台上的微机励磁调节器来实现自动调节。
实验台的输电线路是用多个接成链型的电抗线圈来模拟,其电抗值满足相似条件。
"无穷大"母线就直接用实验室的交流电源,因为它是由实际电力系统供电的,因此,它基本上符合“无穷大”母线的条件。
为了进行测量,实验台设置了测量系统,以测量各种电量(电流、电压、功率、频率)。
为了测量发电机转子与系统的相对位置角(功率角),在发电机轴上装设了闪光测角装置。
(完整版)电力系统分析实验全面版汇总

实验1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电力系统潮流分布的典型结构,2、熟悉电力系统潮流分布变化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3、根据电力系统潮流分布的结果,能够分析各节点的特点。
二、原理说明潮流计算是研究和分析电力系统的基础。
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电流和功率分布计算。
(2)电压损耗和各节点电压计算。
(3)功率损耗计算。
无论进行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还是对各种运行状态的研究分析,都须进行潮流计算。
电力系统日常运行的潮流计算其实是对运行方式的调整从而制定合理的运行方式。
潮流计算的方法有手算的解析计算法和电子计算机计算法。
在本实验平台中通过模拟电力系统运行结构取得各中原始数据,可根据线路形式以及参数初步进行潮流计算分析。
但可能系统中一些设备原器件的非线性,造成理论计算和实际运行数据不符合,但基本在误差范围以内的,可作为全面分析实验中各中现象的理论依据。
电力系统潮流控制,包含有功潮流控制和无功潮流控制。
电力网络中,各种结构都有自身的特点,因此潮流控制对电力系统安全与稳定、电力系统经济运行均具有重要意义。
THLDK-2电力系统监控实验平台上,根据电力网络中典型潮流结构特点,提供了7种网络结构进行分析。
实验过程中,构建一个电力网络,增加或减少某些机组的有功出力和无功出力,在保持系统各节点电压在允许范围内的前提下,改变系统支路的有功潮流和无功潮流。
可以研究某一单一网络结构,或者多中网络结构的互相变化,观察电力系统潮流的变化。
实验过程中,要运行“THLDK-2电力系统监控及运行管理系统”上位机软件,完成各种潮流分布中功率数值和方向变化,各母线电压的变化,最后数打印各中数据和图形,加以分析。
在本实验平台上,实验人员要首先分析并熟悉各种网络结构的特点,了解可能出现的变化规律,然后在实验中潮流控制时,各发电机的功率应该缓慢调节,待系统稳定后,再进行下一步调整,还应整体把握各发电机的出力,以及各母线电压的变化,始终保证整个网络的稳定安全运行。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报告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报告引言: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它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稳定的电力供应。
为了确保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对电力系统进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电力系统的分析,探讨电力系统的性能和效能,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电力系统的基本原理电力系统由发电厂、输电网和配电网组成。
发电厂负责将化学能、机械能等转化为电能,输电网将发电厂产生的电能输送到各个地区,配电网将电能供应给终端用户。
电力系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电压和电流的传输,实现电能的转换和分配。
二、电力系统的分析方法1. 潮流计算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分析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通过潮流计算,可以确定电力系统中各节点的电压和电流分布情况,从而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和负载能力。
潮流计算需要考虑各个节点的功率平衡和电压平衡,以及各个元件的参数和状态。
2. 短路分析短路分析是评估电力系统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短路分析,可以确定电力系统中各个节点和支路的短路电流,从而评估设备的额定容量和保护措施的有效性。
短路分析需要考虑系统的拓扑结构、设备参数和保护装置的动作特性。
3. 阻抗分析阻抗分析是评估电力系统稳定性和负载能力的重要方法。
通过阻抗分析,可以确定电力系统中各个节点和支路的阻抗,从而评估系统的电压稳定性和电力传输能力。
阻抗分析需要考虑系统的拓扑结构、设备参数和负载特性。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在本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一个具体的电力系统进行分析。
通过潮流计算,我们确定了系统中各个节点的电压和电流分布情况。
通过短路分析,我们评估了系统的安全性,并确定了保护装置的动作特性。
通过阻抗分析,我们评估了系统的稳定性和负载能力。
实验结果显示,系统中存在一些节点电压偏低的问题,可能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建议采取增加变压器容量、调整负载分配和优化配电网结构等措施。
此外,我们还发现系统中某些支路的短路电流超过了设备的额定容量,可能导致设备的损坏和安全事故。
电力系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电力系统基本元件的特性和参数测量方法。
2. 理解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原理,包括稳态运行和暂态过程。
3. 学习使用电力系统仿真软件进行潮流计算和分析。
4. 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内容1. 电力系统基本元件特性实验(1)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研究电力系统中常用元件的特性,包括电阻、电感、电容和变压器。
通过测量元件在不同条件下的电压、电流和功率,分析其特性。
(2)实验步骤1. 测量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绘制伏安曲线。
2. 测量电感元件的伏安特性,分析其频率响应。
3. 测量电容元件的伏安特性,分析其频率响应。
4. 测量变压器变比和损耗。
(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得到了电阻、电感、电容和变压器的伏安特性曲线,分析了其频率响应和损耗情况。
2. 电力系统稳态运行实验(1)实验原理本实验研究电力系统在稳态运行条件下的电压、电流和功率分布。
通过仿真软件模拟电力系统运行,分析稳态运行特性。
(2)实验步骤1. 建立电力系统模型,包括发电机、变压器、线路和负荷。
2. 设置电力系统运行参数,如电压、频率和负荷。
3. 运行仿真软件,观察电压、电流和功率分布情况。
4. 分析稳态运行特性,如电压分布、潮流分布和功率损耗。
(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仿真实验,得到了电力系统稳态运行时的电压分布、潮流分布和功率损耗情况。
分析了不同运行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3. 电力系统暂态过程实验(1)实验原理本实验研究电力系统在发生故障或扰动时的暂态过程。
通过仿真软件模拟故障或扰动,分析暂态过程的电压、电流和功率变化。
(2)实验步骤1. 建立电力系统模型,包括发电机、变压器、线路和负荷。
2. 设置故障或扰动参数,如故障类型、故障位置和故障持续时间。
3. 运行仿真软件,观察电压、电流和功率变化情况。
4. 分析暂态过程特性,如电压恢复、频率变化和稳定裕度。
(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仿真实验,得到了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或扰动时的暂态过程特性。
电力工程中的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实验总结

电力工程中的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实验总结电力系统是现代工业和生活的重要基础,电力系统运行及控制实验是电力工程专业学生必备的基础实验之一。
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了解了电力系统的运行原理和控制方法,下面进行总结。
一、实验目的通过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实验,旨在使学生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构成、运行原理和稳定性分析方法,掌握电力系统的运行控制技术,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水平。
二、实验内容1. 实验装置介绍本次实验所用的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实验装置包括发电机、变压器、负载以及相应的控制系统。
发电机产生电能,经变压器变换后供给负载使用,同时通过控制系统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监控和控制。
2. 实验步骤(1)开启发电机,并设置合适的发电机参数;(2)调节负载的大小和性质,观察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3)通过控制系统进行电力系统的监控和控制操作;(4)记录电力系统实验中的数据和现象。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对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实验的观察与记录,我得到了一些有关电力系统的重要数据和分析结果。
1. 发电机的参数设置通过调整发电机的参数,如额定功率、功率因数等,发现当发电机的额定功率设置合理时,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较好,负载能够正常供电。
而当功率因数过低或过高时,会出现电压波动和负载容量不足的问题。
2. 负载调节与电力系统运行通过调节负载的大小和性质,观察到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与负载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当负载较大时,电压下降,电流增大,电力系统运行不稳定,容易发生过载事故。
而当负载较小时,电力系统运行相对稳定,但容易造成负载容量不足。
3. 控制系统的作用控制系统在电力系统运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对控制系统参数的设置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监控和控制。
例如,调整控制系统中的PID参数,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电压和频率的调节。
四、实验心得与体会通过本次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实验,我的理论知识得到了深入的实践,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和控制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电力系统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综合实验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一,观察发电机的四种运行状态。
2.通过实验二,观察系统在不同电压和不同拓扑结构中的静稳极限,观察失稳之后各相电压和电流波形。
3.通过实验三,观察不同短路情况下,短路切除时间对于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2实验内容2.1实验一:发电机不同象限运行实验2.1.1实验内容通过改变发电机的转速和励磁分别改变发电机的有功功率P与无功功率Q,实现发电机在不同象限的运行。
2.1.2理论分析发电机的四种运行状态:1.迟相运行(常态运行):发电机向电网同时送出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容性)。
2.进相运行(超前运行):发电机向电网送出有功功率,吸收电网无功功率。
3.调相运行:发电机吸收电网的有功功率维持同步运转,向电网送出无功功率(容性)。
4.电动机运行(非正常运行):发电机同时吸收电网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维持同步运行。
2.1.3实验步骤1.按照双回线方式,依次接入断路器,双回线,电动机,无穷大电网,组成简易电力系统。
2.测试各个接线端子的是否能够正常使用,闭合断路器。
3.启动发电机,并网运行。
4.改变发电机设定转速改变其有用功率,改变发电机励磁改变其无功功率,使其运行在四个象限,四个象限各取三组数据。
在正常状态下,设定三组不同转速使其保持正常运行状态,记录机端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然后降低转速,使其运行于第二象限,再次记录三组调相数据;接着降低励磁电压,使发电机运行于第三象限,记录三组电动机数据;最后提高转速使点击运行与第四象限,获得3组进相数据。
2.1.4实验结果具体现象如图所示,图. 1转速设定值0.90图. 2转速设定值0.91图. 3转速设定值0.89图. 4转速设定值0.875图. 5转速设定值0.865图. 6转速设定值0.855图. 7转速设定值0.860 4.P > 0, Q < 0 第四象限图. 8转速设定值0.882图. 9转速设定值0.892图. 10转速设定值0.9022.2实验二:线路静态稳定极限测试实验2.2.1实验内容测试线路的静态稳定运行极限,测试不同电压等级和不同电抗条件下,电压静态稳定极限的变化情况。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和运行原理;2. 掌握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方法和步骤;3. 熟悉电力系统故障计算的方法和步骤;4. 培养分析电力系统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1.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通过求解电力系统中的潮流方程,得到系统中各节点的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从而分析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
2. 电力系统故障计算:通过求解电力系统中的故障方程,得到故障点附近的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从而分析电力系统故障的影响。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电力系统分析软件:如PSCAD/EMTDC、MATLAB等;2. 电力系统仿真设备:如电力系统仿真机、计算机等;3. 电力系统相关教材和资料。
四、实验步骤1. 建立电力系统模型:根据实验要求,利用电力系统分析软件建立电力系统模型,包括发电机、变压器、线路、负荷等元件。
2. 潮流计算:(1)设置初始条件:根据实验要求,设置电力系统运行状态,如电压、功率等;(2)求解潮流方程:利用电力系统分析软件求解潮流方程,得到系统中各节点的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3)分析潮流计算结果:根据计算结果,分析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如电压分布、潮流分布等。
3. 故障计算:(1)设置故障条件:根据实验要求,设置电力系统故障,如短路、断路等;(2)求解故障方程:利用电力系统分析软件求解故障方程,得到故障点附近的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3)分析故障计算结果:根据计算结果,分析电力系统故障的影响,如电压波动、潮流变化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潮流计算结果分析:(1)电压分布:根据潮流计算结果,分析系统中各节点的电压分布情况,判断电压是否满足运行要求;(2)潮流分布:根据潮流计算结果,分析系统中各线路的潮流分布情况,判断潮流是否合理。
2. 故障计算结果分析:(1)故障点电压:根据故障计算结果,分析故障点附近的电压变化情况,判断电压是否满足运行要求;(2)故障点电流:根据故障计算结果,分析故障点附近的电流变化情况,判断电流是否过大;(3)故障点功率:根据故障计算结果,分析故障点附近的功率变化情况,判断功率是否过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1 基础实验姓名:昨日恰似风中雪学号:2015XXXXXX 学院:XXXXXX一、实验目的1、熟悉MATLAB/SIMULINK及PSB,会用他们建立电力系统仿真模型。
2、熟悉并理解对称分量法3、理解掌握Park变换4、理解掌握三相同步发电机空载建立电压过程中励磁电流的变化规律二、实验设备MATLAB/SIMULINK/PSB三、实验原理1. SIMULINK模块库(1)SIMULINK简介SIMULINK提供了许多微分方程的解法。
绝大多数解法是数值积分研究中的最新成果。
在进行仿真之前必须合理地设置算法和精度。
算法和精度选择的不适合,将使仿真结果偏离理论与实际,出现仿真图像不连续或者发散的情况,很可能令仿真难以进行,甚至被系统自动中断。
如果模型全部是离散的,定步长和变步长都采用DISCRETE算法,如果含有连续状态,对于定步长和变步长供选择的算法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使用变步长的自适应算法是较好的选择。
这类算法会依照给定的精确度在各积分段内自适应地寻找各自的最大步长进行积分,从而使得效率最高。
SIMULINK的变步长解法能够把积分段分得足够细以得到满足精度要求得解。
(2)Model中的重要设置①进入MATLAB界面双击桌面的MA TLAB图标,进入MATLAB界面,如图所示。
②建立一个模型在File(文件)下拉菜单中选种New(新建),在New(新建)下拉菜单中选中Model(模型),便进入Model,如图所示,其名称为untitled(未命名)。
③保存文件在图中,单击按钮,便弹出保存路径下的work文件,如图所示,单击保存就行了。
④仿真时间设置在Simulation的下拉菜单中选中Configuration Parameters,便可设置仿真时间,如图所示。
开始时间设为0.0s,终止时间可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设置。
Solver options/Type一般选取Variable-step , Solver options/Solver一般选取ode15s(stiff/NDF)。
Solver options/Relative tolerance为仿真精度。
⑤进入SIMULINK单击按钮,便进入SIMULINK模块库,如图所示。
SIMULINK中有很多后续实验所要用到的模块,如示波器、终端、输出端等。
2. PSB模块(1)PSB简介Power System Block(以下简称PSB)在SIMULINK环境下使用,它为电气工作者提供了一个现代化的设计工具,不但电路模型能够快速建立起来,而且与之相联系的机械、热力、控制系统及其他设备的分析均包含在其中。
PSB库提供了电力系统仿真通用的元件和装置,包括RLC支路和负载、变压器、传输线、避雷器、电机、电力电子装置等。
只需通过点击和拖放PSB库内的模型即可建立用户所需要的电力系统仿真原理图,并利用模型元件的对话框来设置相关参数。
使用SIMULINK提供的示波器模型,可显示观测点处的仿真结果及其波形。
电力系统模块库以SIMULINK为运算环境,涵盖了电路、电力电子、电气传动和电力系统等电工学科中常用的基本元件和系统的仿真模型。
它由以下7个子模块库组成:(1)电源模块库:包含直流电压源、交流电压源、交流电流源、可控电压源和可控电流源等。
(2)线路元件模块库:包含4种线路元件,分别是支路元件、输配电线路元件、断路器元件和变压器元件。
(3)电力电子模块库:包含二极管、晶闸管、GTO,MOSFET,IGBT和理想开关等。
为满足不同仿真目的的要求并提高仿真速度,还有晶闸管简化模型。
(4)电机模块库:包括励磁装置、水轮机及其调节器、异步电动机、同步电动机及其简化模型和永磁同步电动机等。
(5)连接模块库:包括在不同条件下用于互相联接的元件。
(6)电路测量模块库:包含各种电流测量元件和电压测量元件。
(7)附加元件模块库:包含了三相模块、特殊的测量设备以及控制模块。
在这些基本模块库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可以组合封装出常用的更为复杂的模块,添加到所需模块库中去。
在建成模型结构后,就可以启动系统仿真功能来分析系统的动态特性。
启动仿真后,SIMULINK通过鼠标操作就可以实现在线修改参数、改变仿真算法、暂停、继续或停止仿真,不需其它复杂的操作。
(2)进入PSB单击按钮,便可找到PSB模块,如图所示。
在PSB模块中,后续实验主要用到以下模块:ⅰ)电源模块在电源模块中,主要用到三相电源模块。
ⅱ)元件模块在元件模块中用到三相线路模块,三相断路器模块,三相故障模块,三相负荷模块,双绕组变压器模块。
ⅲ)机械模块在机械模块中主要用到同步发电机模块ⅳ)测量模块在测量模块中主要用到电流测量模块,电压测量模块,三相电压电流测量模块。
四、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共包含4个小实验,具体如下:1、仿真参数的设置问题:对系统5(),25()2(),25u t ty tu t t<⎧=⎨≥⎩进行仿真,其中,u(t)为系统输入,y(t)为系统输出。
当u(t)=sint时,求系统在0~100s的输出波形。
系统仿真结束后发现输出曲线很不平滑,而对系统进行分析可知,系统输出应该为光滑曲线。
问题出在哪里呢?这是由于没有设置合适的仿真步长而使用默认仿真步长所造成的。
此系统的仿真开始时间是0s,结束时间为100s,本例默认仿真步长为2,这是造成系统仿真输出曲线不光滑的原因所在。
因此可对仿真步长进行适当设置后重新仿真。
在仿真参数设置对话框的[Solver]选项卡中把[Max Step Size]设置为0.1(即强制仿真步长不超过0.1),重新启动仿真,示波器模块中将获得光滑曲线。
2、对称分量法三相短路属对称短路,短路电流交流分量是对称的。
在对称三相电路中,三相阻抗相同,三相电压、电流有效值相等。
因此对称三相系统三相短路的分析与计算,可只分析和计算其中一相。
单相接地短路、两相短路、两相接地短路以及单相断线、两相断线属不对称故障故障。
不对称故障时,三相阻抗不同,三相电压、电流的有效值不等,相与相之间相位差也不相等。
因此不对称故障的分析与计算,就不能只分析其中一相。
通常采用对称分量法。
对称分量法是指任意不对称的三相相量均可以分解为三组相序不同的对称分量:正序、负序和零序分量。
它们之间的数学关系如下:⎥⎥⎥⎦⎤⎢⎢⎢⎣⎡⎥⎥⎥⎦⎤⎢⎢⎢⎣⎡=⎥⎥⎥⎦⎤⎢⎢⎢⎣⎡︒︒︒︒c b aj j j j a a a F F F e e e e F F F 1111131120240240120021已知正序、负序和零序分量时,可以用下式合成三相相量。
⎥⎥⎥⎦⎤⎢⎢⎢⎣⎡⎥⎥⎥⎦⎤⎢⎢⎢⎣⎡=⎥⎥⎥⎦⎤⎢⎢⎢⎣⎡︒︒︒︒0212401201202401111131a a a j j j j c b aF F F e e e eF F F MATLAB 软件中的电力 系统元件库中提供了3-Phase Sequence Analyzer (三相序分量分析)元件。
问题:某三相电源,分析其A 相接地后正序、负序和零序分量的变化情况。
仿真得到A相单相接地时的三相电压和电流曲线,如图所示。
在单相接地没有发生前,A、B、C三相电压、电流均对称运行。
在0.03s时,发生A相接地短路,此时三相电压、电流发生变化,A相电压幅值迅速下降,其值大于零但小于相电压,B相C相电压迅速上升,其值大于相电压但小于线电压;A相电流幅值迅速上升,B相C相电流也相对发生变化,但幅值小于A相电流的幅值。
在0.06s时,故障解除,三相电压、电流又逐渐恢复为三相对称运行的状态。
在Multimeter(万用表)元件中选择故障点A、B、C电压。
得到故障相A相电压的正序、负序、零序分量的幅值和相位,如图所示。
在Multimeter(万用表)元件中选择故障点A 、B 、C 电流。
得到故障相A 相电流的正序、负序、零序分量的幅值和相位,如图所示。
3、Park 变换同步电机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元件,它实质上是由定子和转子两个部件组成。
在研究同步机的数学模型时,假设定子三相绕组的结构完全相同,空间位置彼此相差120°,转子铁芯及绕组对极中心轴和极间轴完全对称。
一般情况,在推导同步机的数学模型时应用的是用abc 坐标系统表示的电压和磁链方程。
abc 三轴就是定子三相绕组的中心轴线。
定子三相绕组中的电流分别表示如下。
γγωcos )cos(0m s m a I t I i =+=)120cos(︒-=γm b I i )120cos(︒+=γm c I i利用该坐标系统建立同步机的电压和磁链方程时非常容易理解,但是所建立的方程为变系数的微分方程,它们的求解非常的困难。
为了克服这个困难,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时将定子abc 三相绕组的磁链和电压方程用一组新的变量替换,这样使方程更易于求解。
变量变换又称作坐标变换,最常用的坐标变换,即Park 变换。
Park 变换是将abc 坐标系统下的ia 、ib 、ic 表示成dq0坐标系统下的id 、iq 、i0。
d 轴为转子中心线,称作纵轴或直轴;q 轴为转子极间轴,称作横轴或交轴,按转子旋转方向,q 轴比d 轴超前90°;0坐标轴是抽象的。
这样变换后电流的表示方式如下。
q d i i i += aq ad a i i i += bq bd b i i i += cq cd c i i i +=(1)abc 坐标系统变换为dq0坐标系统的变换公式如下。
⎥⎥⎥⎦⎤⎢⎢⎢⎣⎡⎥⎥⎥⎥⎥⎥⎥⎦⎤⎢⎢⎢⎢⎢⎢⎢⎣⎡⎪⎭⎫ ⎝⎛+-⎪⎭⎫ ⎝⎛---⎪⎭⎫ ⎝⎛+⎪⎭⎫ ⎝⎛-=⎥⎥⎥⎦⎤⎢⎢⎢⎣⎡c b a q d i i i i i i 21212132sin 32sin sin 32cos 32cos cos 320πθπθθπθπθθ在MA TLAB 中,使用abc_to_dq0 Transformation(abc 坐标系统转换为dq0坐标系统)元件可以实现这种变换。
abc_to_dq0 Transformation 在SimPowerSystems(电力系统元件库)中的Extras(附加元件)下的Measurements(测量元件)中。
(2)dq0坐标系统变换为abc 坐标系统的变换公式如下。
⎥⎥⎥⎦⎤⎢⎢⎢⎣⎡⎥⎥⎥⎥⎥⎥⎥⎦⎤⎢⎢⎢⎢⎢⎢⎢⎣⎡⎪⎭⎫ ⎝⎛+-⎪⎭⎫ ⎝⎛+⎪⎭⎫ ⎝⎛--⎪⎭⎫ ⎝⎛--=⎥⎥⎥⎦⎤⎢⎢⎢⎣⎡0132sin 32cos 132sin 32cos 1sin cos 32i i i i i i q d c b a πθπθπθπθθθ 在MA TLAB 中,使用dq0_to_abc Transformation(dq0坐标系统转换为abc 坐标系统)软件可以实现这种变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