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风景名胜区规划》复习题.pdf

《风景名胜区规划》复习题.pdf

1.风景名胜区
2.游人容量
3.保护培育规划
4.景源评价
5.典型景观
6.风景资源
7.游人容量
8.典型景观规划
9.景区规划布局
10.景源评价
[问答题]
1.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1999),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基本原则应包括哪些内容?
2.风景名胜区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和基本内容?
3.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和基本内容?
4.在我国,风景名胜区的性质和主要功能是什么?
5.简要介绍我国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体制?
6.风景名胜区规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7.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特点是什么?
8.风景名胜区规划从宏观到微观可以划分为哪些规划类型?
9.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成果有哪些主要形式和具体要求?
10.风景名胜区现状调查的作用和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11.根据景源价值和构景作用及其吸引力范围,风景名胜资源可划分为哪些等级?
12.什么是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布局?在确定规划布局形式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的
基本原则有哪些?
1、根据你的理解,如何加强风景名胜区的科技规划,为风景名胜区规划实施提供科技保障?
2、根据你的理解,我国的风景名胜区规划工作中还存在哪些问题?风景名胜区规划遇到了哪些发展瓶颈?。

复习题(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

复习题(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

1、风景资源评价应包括:景源调查;景源筛选与分类;景源评分与分级;评价结论四部分。

园林设计的依据主要为。

2、景源评价应根据景源评价单元的特征,及其不同层次的评价指标分值和吸引力范围,评出风景资源等级。

4、风景资源评价结论应由景源等级统计表、评价分析、特征概括等三部分组成。

5、风景区的性质,必须依据风景区的典型景观特征、游览欣赏特点、资源类型、区位因素,以及发展对策与功能选择来确定。

6、游人容量应由一次性游人容量、日游人容量、年游人容量三个层次表示。

7、风景区总人口容量测算应包括外来游人、服务职工、当地居民三类人口容量。

8、风景区生态分区应对土地使用方式、功能分区、保护分区和各项规划设计措施的配套起重要作用。

9、风景保护的分类应包括生态保护区、自然景观保护区、史迹保护区、风景恢复区、风景游览区和发展控制区等。

10、游人现状分析,应包括游人的规模、结构、递增率、时间和空间分布及其消费状况。

11、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应包括土地资源分析评估;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及其平衡表;土地利用规划及其平衡表等内容。

12、风景区远期规划的投资框算应包括风景游赏、游览设施两个系统的内容。

13、风景区规划的成果应包括风景区规划文本、规划图纸、规划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等四个部分。

14、风景区规划图纸应在图纸的明显处标明图名、图例、风玫瑰、规划期限、规划日期、规划单位及其资质图签编号等内容。

15、风景区近期发展规划应提出发展目标、重点、主要内容,并应提出具体建设项目、规模、布局、投资估算和实施措施等。

16、风景区远期发展规划应提出发展期内的发展重点、主要内容、发展水平、投资框算、健全发展的步骤与措施。

17、水利风景资源是指水域(水体)及相关联的岸地、岛屿、林草、建筑等能对人产生吸引力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18、水风景资源综合评价内容包括水文、地文、天象、生物、工程、文化景观及风景资源组合度。

19、风景名胜区也称风景区,海外的国家公园相当于国家级风景区。

风景区规划复习资料

风景区规划复习资料

第一章:风景区概述第一节:风景区、旅游区和自然保护区一、风景区二、旅游区三、自然保护区一、风景区(一)定义指风景资源集中,自然环境优美,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游览条件,经县级以上政府审定命名、划定范围,供人们游览、观赏、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

四川九寨沟、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西藏布达拉宫、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区、苏州古典园林云南丽江古城、北京天坛、福建武夷山、重庆大足石刻、山西云岗石窟(二)分类1. 按占地大小分小型风景区:<20km²中型风景区:20-100km²大型风景区:101-500km²特大型风景区:>500km²2. 按级别分市级风景名胜区:具有一定欣赏、文化或科学价值、环境优美、规模较小设施简,以接待本地区游人为主。

省级风景名胜区:具有较重要欣赏、文化或科学价值、环境优美、(景观具有地方代表性),有一定规模和设施条件,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具有重要欣赏、文化或科学价值、景观独特、国内外著名,规模较大的风景名胜区。

长春电影世纪城、美丽的查干湖、吉林松花湖二、旅游区(一)定义以一、两个风景区为主体,联系其他风景游览景区,组成在地域上并不连片,但交通联系方便,旅游设施配套,旅游管理协调,有相对独立的旅游服务体系的地域。

(二)与风景区的区别(3个)(1)范围不同:风景区范围确定,一旦划定后具有法律效力,要立桩标明区界,而旅游区范围不确定,无明显边界。

(2)主管部门不同:风景名胜区由建设部主管旅游区由旅游局主管。

(3)规划内容不同:风景区:有区域规划、总体规划、分区(景区、接待区、疗养区)规划、详细规划旅游区:旅游发展战略规化、旅游路线设计,旅游节目设计等,其特点是“土地利用”不是主要工作。

三、自然保护区(一)定义是指国家为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对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自然地带的环境和生态系统、珍贵稀有动植物栖息地、珍稀的植物群落、具有特殊意义的自然历史遗迹地区和重要的水源地等,划出界限并加以特殊保护的区域。

风景区规划设计期末考试复习(红色重点)

风景区规划设计期末考试复习(红色重点)

Part I:1、自然资源:《中国自然保护纲要》: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自然界中对自然资源: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都称为自然资源。

2、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园林: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景点:由若干相互关联的景物所构成,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并具有审美、景点:特征的基本境域单位.5、森林公园:森林景观优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物集中,具有一定规模,可供、森林公园: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场所。

6、旅游度假区(国家旅游度假区):是指符合国际度假旅游要求、以接待海外旅、旅游度假区(国家旅游度假区)游者为主的综合性旅游区,有明确的地域界限,适于集中设配套旅游设施,所在地区旅游度假资源丰富,客源基础较好,交通便捷,对外开放工作已有较好基础。

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自然保护区域不同的是,国家旅游度假区属国家级开发区。

自然景观:7、自然景观: 凡没有被人工雕饰的景观谓之自然景观,如山水、气象、天象等。

风景:8、风景: 一是风光、景色。

二是风望。

9、景物指具有独立欣赏价值的风景素材的个体,是风景区构景的基本单元. 景、景物: 物主要有:山,水,植物,动物,气,光,建筑,其他等风景素材。

10、人文景观: 是人为创造的各类景观,如建筑、花园等。

、人文景观11、革命纪念地: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革命纪念地: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的地点。

12、、风景资源: 也称景源,景观资源,风景名胜资源,风景旅游资源.是指能引起审美风景资源: 资源与欣赏活动,可以作为风景游览对象和风景开发利用的事物与因素的总称.是构成风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风景区产生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物质基础. 13、地质公园:地质公园是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地质公园: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

风景旅游区规划(复习资料)(最终定稿)

风景旅游区规划(复习资料)(最终定稿)

风景旅游区规划(复习资料)(最终定稿)第一篇:风景旅游区规划(复习资料)第一章旅游规划概述第一节旅游规划的概念、目的及来源一、旅游规划(tourism planning)的概念1旅游的概念:狭义的旅游即旅行和游览。

广义的旅游是指“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停留所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2规划的概念:规划是筹划或者谋划,是“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是对未来状态所进行的一种构想或安排。

3旅游规划的概念:旅游规划是对未来旅游发展状况的构想和安排,它是建立在一定的现实的调查与评价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方法寻求最佳决策,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大化.旅游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过程,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不断地修订和完善。

二、旅游规划的目的:旅游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纲领和蓝图,是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1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

○2申请旅游专项资金。

○3招商引资。

○4指导旅游开发○三、旅游规划的来源和服务对象:1.各级政府2.各级主管部门3.各旅游景区的管理者4.旅游开发投资商。

第二节旅游规划的要求及参与者一、旅游规划的要求1要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和规定○2要与相关规划相协调○3科学性,即实事求是原则。

○2对旅游功能的夸大③要具有可操作性,即可主要问题:①夸大本地区旅游资源的价值和旅游地的吸引力○4要具有创新性:具体体现在旅游规划理论的创新、旅游规划方法的创新、旅游规划内容的创新。

应用性。

○5走合作规划的道路□1走多学科相结合的模式。

根据《国家旅游局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认定暂行办法》○,旅游规划设计单位需具有旅游、市场营销、区域规划、环保、城市规划、建筑和道路交通等各专业的规划2走官、产、学相结合的模式设计人员。

□二、旅游规划参与者1.规划领导组起宏观指导和协调作用,主要由政府领导和各相关部门的领导组成。

2.规划顾问组,起到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和监督,并对规划提出建议和设想,由旅游专家组成。

3.规划编制组,由组长(负责人)、副组长、成员组成。

风景区规划原理1 - 副本

风景区规划原理1 - 副本

三.人文经济条件●历史与文化●人口资料●行政区划●经济社会●西湖景区管理现状一、历史与文化其实,西湖是一个潟湖。

根据史书记载:远在秦朝时,西湖还是一个和钱塘江相连的海湾。

耸峙在西湖南北的吴山和宝石山,是当时环抱着这个小海湾的两个岬角。

后来由于潮汐的冲击,泥沙在两个岬角淤积起来,逐渐变成沙洲。

此后日积月累,沙洲不断向东、南、北三个方向扩展,终于把吴山和宝石山的沙洲连在一起,形成了一片冲积平原,把海湾和钱塘江分隔了开来,原来的海湾变成了一个内湖,西湖就由此而诞生了。

西湖最早称武林水。

《汉书·地理志》:“钱唐,西部都尉治。

武林山,武林水所出东入海,行八百三十里。

”后又有钱水、钱唐湖、明圣湖、金牛湖、石涵湖、上湖、潋滟湖、放生池、西子湖、高土湖、西陵湖、龙川、销金锅、美人湖、贤者湖、明月湖诸般名称,但是只有两个名称为历代普遍公认,并见诸于文献记载:一是因杭州古名钱塘,湖称钱塘湖;一是因湖在杭城之西,故名西湖。

最早出现的“西湖”名称,是在白居易的《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和《杭州回舫》这两首诗中。

北宋以后,名家诗文大都以西湖为名,钱塘湖之名逐渐鲜为人知。

而苏轼的《乞开杭州西湖状》,则是官方文件中第一次使用“西湖”这个名称。

北宋诗人苏轼(东坡)在他的名篇《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中咏“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千古绝唱后,西湖又有了西子湖的美名。

西子即春秋时越国的绝代佳人西施。

比较天下数十以西湖命名的湖泊,也惟有杭州西湖当得起如此盛誉。

南宋时,西湖出现了畸形的繁华艳丽,偏安江南的统治集团不思恢复故土,却沉湎于湖光山色,奢靡享乐之中,一掷万金,花天酒地,西湖于是又被人称为“销金锅”,非常恰当,也非常辛辣。

(1)西湖著名景点●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西湖十景各擅其胜,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胜景精华,所以无论杭州本地人还是外地山水客都津津乐道,先游为快●西湖新十景:是一九八五年经过杭州市民及各地群众积极参与评选,并由专家评选委员会反复斟酌后确定的,它们是:云栖竹径、满陇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宝石流霞。

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

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

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一、引言风景名胜区是指以其自然体面或者人文景观而闻名的地区,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欣赏和体验。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辟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本文将介绍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原理和相关内容。

二、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目标1. 保护自然环境:风景名胜区通常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规划应致力于保护和恢复这些自然资源,确保其可持续发展。

2. 提升游客体验:规划应注重提升游客的欣赏体验,包括遨游路线的设置、景点的布局和便利设施的建设等。

3. 促进经济发展:规划应充分考虑风景名胜区的经济价值,合理利用资源,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地区的经济效益。

三、风景名胜区规划原则1. 生态优先原则:保护自然环境是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首要任务。

规划应遵循生态保护原则,合理规划景区内的建设活动,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

2. 人文关心原则:风景名胜区规划应注重人文关心,考虑游客的需求和体验,提供便利的交通、餐饮、住宿等设施,同时保留和宏扬地区的文化和历史特色。

3. 可持续发展原则:规划应注重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平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利益,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避免过度开辟和滥用资源。

4. 综合协调原则:规划应综合考虑各方利益和需求,协调相关部门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形成合理的规划方案,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5. 安全管理原则:规划应注重安全管理,确保游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规划中应考虑灾害防治、应急救援等方面的问题,提供安全的遨游环境。

四、风景名胜区规划内容1. 规划范围确定:确定风景名胜区的范围,包括景区内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交通设施等,以及周边的保护区和开辟区。

2. 地形地貌分析:对风景名胜区的地形地貌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山脉、河流、湖泊等自然地理特征,为后续规划提供依据。

3. 资源评估:评估风景名胜区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包括植被、动物、文化遗产等,为规划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4. 规划目标确定:根据风景名胜区的特点和需求,确定规划的目标和重点,如生态保护、游客体验、经济发展等。

西南大学《风景区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西南大学《风景区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风景区规划原理第一章风景区概论一风景与风景科学1、风景的概念——什么是风景观点1、风景一一美的环境•风景是自然界体系和社会界体系优化结合的美的环境;•风景是指以自然景物为主构成的,能引起美感的空间环境;•风景是指在园林绿地中,自然的或经人为创造的,并用美为特征的一种供游憩欣赏的空间环境;观点2、风景一一美的印象•风景就是以某一土地的单元,以及加上与此相当的空间覆盖的味觉以外的全部感觉的印象。

(WILLY HELLPACH)•风景是以人类的视觉所得到的自然的、人文的形式为主体,将它放在观赏、鉴赏的视点上,来表现、观察到的情况。

其中。

伴随着艺术性、人类的情感、感觉等。

(日本高桥进)•风景是从给定的优越位置的点观察到的印象。

观点3、风景既不是环境,也不是人的印象。

风景的本质是介于环境和人的印象之间的边际文化信息。

一一丁文魁《风景科学导论》•风景既非环境(客体),亦非人(主体)•风景既是环境的边缘,也是人的边缘•风景只存在于人与环境的关系之中•风景具有奥秘性•风景是动态的•风景是四维的2、风景的构成要素1)景物:是风景构成的客观因素、基本素材,是具有独立观赏价值的风景素材的个体。

2)景感:是风景构成的活跃因素、主观反应,是人对景物的体察、鉴别、感受能力。

3)条件:是风景构成的制约因素、缘因手段,是赏景主体与风景客体所构成的特殊关系。

3、风景科学风景科学是研究风景本质(物质与精神),探索风景资源的成因、发展和演化的客观规律,揭示风景资源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分析各种风景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研究风景区对人类社会的价值,制定风景地区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的对策,达到造福人类的目的的综合性学科。

——丁文魁《风景科学导论》1)风景科学的任务•整索风景和风景资源演化的规律,及其基本特征、基本结构、形成原因、变化过程的规律;•揭示人类社会与风景之间的关系,人的活动与风景资源演化的关系,正确认识人类进步和风景资源合理利用的关系,达到全社会能够对风景资源永续利用的目的;•研究风景资源对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以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寻找风景资源保护、保存、防治、整治、维修、法律、管理措施及系统控制的优化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规划:对一定时期内某一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选)依对象不同可以分为:城市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森林公园规划、旅游区规划、工业区规划、开发区规划……依内容不同可以分为:风景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生态环境规划、水资源利用规划……依行业不同可以分为:工业发展规划、农业发展规划、林业发展规划、教育发展规划……一、风景名胜资源(一)风景名胜资源的相关概念:资源:(广义)指人类生存发展和享受所需要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的要素。

包括自然物和以人类劳动产品形式出现的一切有用物,还包括无形的资财,如信息、知识和技术,以及人类本身的体力和智力。

(狭义)的资源仅指自然资源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

“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

由于风的磨蚀作用,小山包的下部往往遭受较强的剥蚀作用,并逐渐形成向里凹的形态。

自然资源:在整个环境中,只要能满足人类的需要的就是自然资源。

风景名胜:“风景”(scenery):风光、景色,风望的意思。

“名胜”(famous scenic spot):著名的风景地。

*风景名胜资源:也称景源、景观资源、风景旅游资源,是指能引起审美与欣赏活动,可以作为风景游览对象和风景开发利用的事物与因素的总称。

是构成风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风景区产生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物质基础。

”(选)风景名胜资源可以解释为风景优美的景观资源。

即风景名胜资源系指具有观赏、文化、科学价值的山河、湖海、地貌、森林、动植物、化石、特殊地质、天文、气象等自然景物和文物古迹、革命纪念地、历史遗址、园林、建筑、工程设施等人文景物和它们所处环境以及风土人情等”@ 景物:指具有观赏和科学文化机制的客观存在的物体,是风景名胜构成的基本要素,是具有独立欣赏价值的风景素材客体。

景物种类繁多,大致可以分为山、水、植物、动物、空气、光、建筑、其他8大类@ 景观:指可以引起视觉感受的某种现象,或一定区域内具有特征的景象。

@ 景点:由若干相互关联的景物所构成、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并具有审美特征的基本境域单位。

@ 景区:根据景源类型、景观特征或游赏要求而划定的用地范围,包含有较多的景物和景点或若干景群,形成相对独立的分区特征。

自然资源分类(选)(二)风景名胜资源的本质属性(填)1.自然属性2.社会属性3.政治属性4.经济属性(三)风景名胜资源的特性1、整体有用性2、空间的固定性3、时间的无限性4、景观的不可复制性5、景观的共享性6、景观的开放性*风景名胜区: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四、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其他形式(填)地质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水利风景区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文化名城第三节风景名胜区的性质、作用与分类一、风景名胜区的性质:社会公益性质*二、风景名胜区的功能:(一)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维护自然生态系统,保存历史文化信息(二)发展旅游事业,丰富文化生活(三)开展科研和文化教育,促进社会进步与国民素质提高(四)通过合理开发,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协调三、风景名胜区的构成与分类(一)组成:依据风景区发展的历程特征和社会需求规律,我们可以把风景区的组成归纳为3个基本要素及24个组成因子。

1、游赏对象:天景、地景、水景、生景、园景、建筑、史迹、风物8类景源。

2、游览设施:包括旅行、游览、饮食、住宿、购物、娱乐、保健、其他8类设施。

3、运营管理:包括人员、财务、物资、机构建制、法规制度、目标任务、科技手段及其他未尽事项8类因子(二)风景名胜区的分类1.按等级特征分类(1)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 省级风景名胜区2.按用地规模分类(选)(1) 小型风景区 (2) 中型风景区 (3) 大型风景区 (4) 特大型风景区3.按景观特征分类(选)(1) 山岳型风景区。

如五岳和各类名山风景区。

(2) 峡谷型风景区。

如长江三峡、马岭河峡谷等风景区。

(3) 岩洞型风景区。

如龙宫、织金洞、金华溶洞等风景区。

(4) 江河型风景区。

如楠溪江、黄果树、黄河壶口瀑布等风景区。

(5) 湖泊型风景区。

如杭州西湖、青海湖等风景区。

(6) 海滨型风景区。

如福建海潭、三亚海滨等风景区。

(7) 森林型风景区。

如西双版纳、蜀南竹海、百里杜鹃等风景区。

(8) 草原型风景区。

如太阳岛、扎兰屯等风景区。

(9) 史迹型风景区。

如避暑山庄外八庙、八达岭、十三陵等风景区。

(10) 综合型景观风景区。

如漓江、太湖、三江并流等风景区。

4.按结构特征分类(填)(1)单一型风景区 (2)复合型风景区 (3)综合型风景区5.按布局形式分类(1)集中型(块状)风景区 (2)线型(带状)风景区 (3)组团型(集群)风景区(4)放射型(枝状)风景区 (5)链珠型(串状)风景区 (6)星座型(散点)风景区6.按功能设施特征分类(选)(1)观光型风景区。

如大多数城郊风景区。

(2)游憩型风景区。

如三亚海滨等。

配备有较多的康体、休闲等游憩娱乐设施。

(3)休假型风景区。

如北戴河等。

(4)民俗型风景区。

如泸沽湖等。

(5)生态型风景区。

如黄龙、九寨沟等。

(6)综合型风景区。

大多数风景区均有此类特征。

第二章:(看)一、美国国家公园系统的分类国家公园(国家天然公园)、国家历史公园、国家娱乐公园。

二、日本的自然公园分类体系1.国立公园(相当于自然保护区,不是娱乐场所)2.国定公园(优秀的风景地)3.都道府县自然公园(野外修养游览场所)三.法国的自然保护系统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地区自然公园第三章:@ 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属性:整体性、动态相关性、层次等级性、有序性等。

风景名胜区的系统性:主要指风景名胜区结构的系统性。

风景名胜区系统包括3个子系统:风景子系统、旅游子系统、居民子系统。

@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生态学理论: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生态保护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基本方法1.思维方法2.理论方法3.研究方法4.技术方法5.管理方法6.工作方法@ 风景名胜区规划:也称风景区规划。

是保护培育、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风景区,并发挥其多种功能作用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

经相应的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后的风景区规划,具有法律权威,必须严格执行。

”规划内容:(大)1、综合分析评价现况; 2.明确风景区的发展方向、目标和途径;3.展现景物形象、组织游赏条件、调动景感潜能;4.统筹部署风景区的结构与布局、人口容量及生态原则等;5.综合安排风景游览主体系统、旅游设施配套系统、居民社会经营管理系统、相关专项规划和主要发展建设项目; 6.提出实施步骤和配套措施。

A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功能:控制作用、协调作用、优化作用、保障作用(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前提是规划,核心是保护,关键是管理)B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原则(一)整体性原则(二)择优性原则(三)动态性原则(四)调控性原则(五)真实性与完整性原则C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特点1方法的科学性 2空间的地域性 3系统的复杂性 4内容的相对性 5实施的可操作性第四章:风景名胜区规划纲要规划的逻辑程序系统分析与评价 2明确问题 3整合系统 4方案的筛选 5系统优化与完善 6系统的补充与调整风景名胜资源调查的内容:风景名胜资源系统旅游服务系统居民社会经济系统风景名胜资源的美学价值评价1.风景名胜资源的外在美2.风景名胜资源外在美的类型1)形态美 2)色彩美 3)动态美 4)听觉美 5)嗅觉、味觉、触觉美 6)结构美 7)功能美3. 风景名胜资源美学评价方法研究风景名胜资源的科学价值评价:1.科学价值评价的内容2.科学价值评价的指标分析:1.多样性 2 稀有性3.代表性4.脆弱性划定风景名胜区范围界限的要求1.必须有明确的地形标志物为依托,既能在地形图上标出,又能在现场立桩标界;2.地形图上的标界范围,应是风景区面积的计量依据;3.规划阶段的所有面积计量,均应以同精度的地形图的投影面积为准。

风景名胜区的性质界定:必须明确表述出风景特征、主要功能、风景区级别等3方面内容风景名胜性质范例:P75(选)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以典型的丹霞地貌为特征,自然山水为主景,与悠久历史文物相融合,供游览为主的国家级风景区。

崂山风景名胜区:是“青岛崂山风景区域”的组成部分,以山海奇观和历史名山为风景特征,可供欣赏游览、度假康复,以及开展部分科学文化活动的国家级风景区。

镜泊湖风景名胜区:以湖光山色为主的火山熔岩堰塞湖旅游风景区,兼有火山口森林、地下熔岩隧道等奇观,又有文物古迹等人文景观,可供游览、避暑、科学研究等活动的国家级风景区。

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风景名胜区:以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名园和大型寺庙古建筑群为主体,并兼有我国北方典型的丹霞地貌为其风景特征,以欣赏、游览观光为主要旅游内容,同时也是开展清代历史文化研究和地质地貌、科技等项活动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风景名胜区的分区原则:第一,同一区内的规划对象的特性及其存在环境应基本一致;第二,同一区内的规划原则、措施及其成效特点应基本一致;第三,规划分区应尽量保持原有的自然、人文单元界限的完整性。

风景名胜区的分区体系:(当须……时,要进行……的分区)1.景区划分根据景源类型、景观特征或游赏需求而划分的一定用地范围。

2.功能区划分根据重要功能发展需求而划分的一定用地范围,并形成独立的功能分区特征。

(风景游赏区、生态保育区、游人服务区)3.保护区划分4.其他分区形式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布局:1 正确处理局部,整体,外围3个层次的关系2 解决规划对象的特征,作用,空间关系的有机结合问题3 调控布局形态对风景区有序发展的影响,为各组成要素的协调统一搭建平台4 促进环境,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效发挥5 在保持风景名胜资源真实性与完整性的前提下,鼓励创新以突出地域特色第五章保护培育规划保护培育规划的原则:完整性、真实性、原生性、多样性、适宜性保护培育规划的内容1)查清保育资源,明确保育的具体对象和因素2)还要依据保育对象的特点和级别,划定保护范围,明确保育原则3)依据保育原则,制定保育措施,建立保育系统。

一、分类保护(归纳回答,大题)P89(一)生态保护区(二)自然景观保护区(三)史迹保护区(四)风景恢复区(五)风景游览区(六)发展控制区二、分级保护(选、填)(一)特级保护区(二)一级保护区(三)二级保护区(四)三级保护区三、核心景区保护(一)核心景区:风景名胜区范围内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最集中,最具观赏价值、最需要严格保护的区域。

四、专项保护规划(填)(一)生物多样性保护(二)地质地貌景观保护(三)水域景观保护(四)文物建筑保护(五)石刻碑刻专项保护(六)古树名木保护五、外围保护地带第六章风景游赏规划游人容量的量测方法(公式含义)P104-P105景区的划分步骤:区划、结构、布局景观分析和组织的内容:1:景物的种类、数量、审美属性、组合特点的分析和区划2:景观的种类、结构、特征、画境的分析和处理3:景感类型、欣赏方式、意趣表现的调控4:景象空间展现构思及其意境表达5:赏景点的选择及其视点、视角、视域、视距和景深层次的优化组合分区模式:单一分区模式、综合分区模式景区的结构布局组织结构景区的组织层次特征,一般由高到低包括:景区、景群、景点、景物等不同类型的单元结构景区组织包括:1、景点的构成内容、特征、范围、容量;2、景点的主、次、配景和游赏系列组织3、景点的设施配置4、景点规划一览表景区组织包括:1、景区的构成内容、特征、范围、容量;2、景区的结构布局、主景、景观多样化组织3:景区的游赏活动和游线组织 4、景区的设施和交通组织要点景区空间布局模式:散点式、串联式、渐进式、组团式、核式 5种基本布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