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重点

合集下载

西方社会学理论重点整理

西方社会学理论重点整理

编者说:这是按照老师画的重点整理的,可能会有点小问题,但是几率不大,大家好好看看。

(09社工班)第一章:绪论一、社会学理论的分类1、按照理论出现的年代来分类.2、按国家分类,例如德国的、美国的社会学等。

3、按理论的主题或概念为中心分类,如功能学派、冲突学派、交换学派、符号互动学派等就以理论具备的共同概念来分类的。

如功能主义(斯宾塞—迪尔凯姆—帕森斯—默顿—亚历山大)二、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分野客观主义社会学:(唯科学主义)客体主义 objectivism,从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冲突理论。

主观主义社会学:(人本主义):主体主义 subjectivism,韦伯、符号互动、现象学社会学。

(一)、研究对象上:客观主义:社会学应以那些外在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所左右的现象为研究对象,强调与自然科学的一致性。

主观主义:强调研究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二)、研究方法上:客观主义: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运用数学、统计学等定量研究。

主观主义则反对把人类社会降低到自然水平,强调方法特殊性,如韦伯的理解社会学,符号互动的角色扮演,定性研究。

(三)、对社会的认识上:客观主义:社会唯实论。

主观主义:社会唯名论。

(四)、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客观主义:社会具有优先存在的价值,人是被动的,受结构决定的。

主观主义:人是能动的主体,虽然也承认制度的约束性,但更注重人的自觉过程。

如符号互动论。

(五)、核心的分析单位:客观主义强调社会结构,主观主义强调社会行动。

第二章:社会学的奠基人——孔德,斯宾塞第一节:奥古斯特孔德一、创立实证哲学实证主义社会学则只是他的实证主义哲学体系中的一部分。

所谓实证Positive原意是肯定、明确、确实。

实证一词有五方面的含义:“①现实的而非幻想的;②有用的而非无用的;③可靠的而非可疑的;④确切的而非含糊的;⑤肯定的而非否定的。

”二、实证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至少应包括观察、试验、比较方法,还有“历史方法”为重要补充。

西方社会学理论 (现代)

西方社会学理论 (现代)

概论一、社会学理论概述1、古典社会学时间:自社会学的创立到20世纪初期主要内容:各种经典取向的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形成时期代表人物: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齐美尔、韦伯、马克思2、现代西方社会学时间:20世纪初期到70年代末主要内容:帕森斯时代(综合)和反帕森斯理论的形成(重新分裂)理论流派:社会功能主义、社会冲突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符号互动主义、现象学社会学、常人方法学3、当代西方社会学时间:20世纪中后期迄今研究内容:(1)新综合理论(2)围绕“现代性”和“后现代性”而形成的理论理论流派:(1)新功能主义、理性选择理论、哈贝马斯“沟通行动理论”、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布迪厄的实践理论等(2)福柯、吉登斯、鲍曼、贝克等人关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理论观点(三)当代社会学理论发展的背景1、理论意识将得到强化。

2、学科基础将更加宽厚,社会学理论与其他学科理论之间的僵硬界限将被打破。

3、社会学理论的批判性和人文性的价值向度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4、思想主题:对现代性的反思与重构。

5、方法论取向:超越实证主义与反实证主义的二元对立。

第二章新功能主义社会学理论一、学术背景及其研究思路1、兴起︰新理论运动的出现(1)二战结束至60年代中期:帕森斯时代(2)60年代中后期起:反帕森斯时代微观社会学理论:抨击帕森斯理论侧重对社会结构分析的方面,强调对个体行动和行为的分析,要求恢复个体的创造性和自由。

宏观社会学理论(冲突理论):指责帕森斯过于重视秩序、和谐和稳定,忽视冲突、强制和变迁,要求社会学更加注意社会变迁中的暴力、革命、权力等物质结构。

帕森斯理论中强烈的综合意识又重新引起社会学界的兴趣,各种理论内部开始出现试图进行新的综合的种种尝试。

此即亚历山大所认为的“新的理论运动”。

2、新功能主义的特点(1)对帕森斯理论传统持批判继承态度既强调与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的承续关系,又强调从内部批判帕森斯理论的必要性。

(2)对70年代的各种反帕森斯理论流派持开放态度,力图在继承基础上整合上述理论打破了帕森斯曾为社会学划定的只研究社会系统问题的界限,力图在功能主义框架内解决文化与社会及人格系统的关系问题。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复习重点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1.社会静力学:旨在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

它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的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和维护人类社会的共存和秩序的原则。

2.社会动力学:纵观人类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先后必要阶段,所叙述的是这一基本秩序在达到实证主义这一最终阶段之前所经过的曲折历程。

3.社会事实: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说是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社会事实。

4.集体意识:社会成员平均共有的信仰和情感的总和。

5.社会互动形式:个人之间交往的方式,正是在这种交往方式中,交往构成为社会现实。

6.主观文化(个体文化):行为者产生、吸收和控制各种客观文化因素的能力与倾向,使已经内化了的各种文化因素在行为者那里的综合体现。

7.客观文化:指人们在历史进程中制造和生产的各种文化因素。

8.社会行动:韦伯认为是指具有主观意义的且涉及他人的行动,即是一种包含社会关系的行动。

9. 社会化:指在一种社会关系中,社会行动的侨界建立在以理性为动机的利益的平衡或者同样动机上的利益的结合之上。

二.功能主义P164 功能主义理论把社会跟有机体作类比,认为社会是相互依存的各部分构成的整体系统,各部分都在系统中承担一定的作用或功能 (一)理论来源 1.古典社会学家的功能论思想 (4)涂尔干对功能主义理论发展影响最为突出,他强调了功能分析方法,把它同因果联系作了区别。

他认为,解释社会事实时,必须区分社会事实产生的原因和社会事实所发挥的功能。

2.社会人类学与功能分析传统 (1)拉德克利夫-布朗把社会过程、社会结构和功能三个概念看作解释人类社会系统中社会行为的基本范畴,提出应该用“存在的必要条件”取代“需要”概念。

(2)马林诺夫斯基他对现代功能主义的影响包括:一是系统层次思想,二是不同层次的系统,具有不同的多样性的系统需要的思想。

马林诺夫斯基特别强调文化的制度因素。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复习重点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1.社会静力学:旨在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

它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的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和维护人类社会的共存和秩序的原则。

2.社会动力学:纵观人类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先后必要阶段,所叙述的是这一基本秩序在达到实证主义这一最终阶段之前所经过的曲折历程。

3.社会事实: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说是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社会事实。

4.集体意识:社会成员平均共有的信仰和情感的总和。

5.社会互动形式:个人之间交往的方式,正是在这种交往方式中,交往构成为社会现实。

6.主观文化(个体文化):行为者产生、吸收和控制各种客观文化因素的能力与倾向,使已经内化了的各种文化因素在行为者那里的综合体现。

7.客观文化:指人们在历史进程中制造和生产的各种文化因素。

8.社会行动:韦伯认为是指具有主观意义的且涉及他人的行动,即是一种包含社会关系的行动。

9. 社会化:指在一种社会关系中,社会行动的侨界建立在以理性为动机的利益的平衡或者同样动机上的利益的结合之上。

二.功能主义P164 功能主义理论把社会跟有机体作类比,认为社会是相互依存的各部分构成的整体系统,各部分都在系统中承担一定的作用或功能 (一)理论来源 1.古典社会学家的功能论思想 (4)涂尔干对功能主义理论发展影响最为突出,他强调了功能分析方法,把它同因果联系作了区别。

他认为,解释社会事实时,必须区分社会事实产生的原因和社会事实所发挥的功能。

2.社会人类学与功能分析传统 (1)拉德克利夫-布朗把社会过程、社会结构和功能三个概念看作解释人类社会系统中社会行为的基本范畴,提出应该用“存在的必要条件”取代“需要”概念。

(2)马林诺夫斯基他对现代功能主义的影响包括:一是系统层次思想,二是不同层次的系统,具有不同的多样性的系统需要的思想。

马林诺夫斯基特别强调文化的制度因素。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第一章现象学社会学一、现象学社会学的知识掌握(现象学社会学的创始人:舒茨)1、韦伯的影响继承方面:⑴、价值中立思想(在确定选题后,在调查研究中,以客观、中立的态度去搜索资料,应区分应然和实然的东西。

)⑵、方法论的个体主义⑶、社会现象只有通过“理想类型”才能把握批评方面:⑴、方法论基础不牢固,一些概念模糊。

对于社会行动,只强调社会行动与他人的关系,没有把握社会行动的意义。

舒茨认为社会行动的意义是复杂的,有层次性,而韦伯没有细分。

(社会行动的条件:①、行动者赋予行动的意义;②、行动以他人为取向)⑵、韦伯在考虑主观意义和客观意义时,没有对两者进行真正区分。

舒茨认为主观意义涉及时间,而客观意义涉及符号和沟通(区分:主观意义,即行动主体对行动赋予的意义;客观意义,即行动主体的旁观赋予的意义。

)⑶、韦伯关于动机的认识含糊不清。

舒茨认为一般所谓的动机有两种含义:第一、人们努力实现的目标,即意图动机;第二、促使个人这样去做的原因,即原因动机。

⑷、舒茨认为韦伯关于意义和动机的关系的讨论模糊不清,从而使他关于社会行动的分析不明细。

他认为社会行动的核心要素是筹划,应该以影响他人来区分社会行动。

2、胡塞尔的影响(现代现象学的创始人)现象学的含义:胡塞尔认为现象学所研究的对象是研究意识与客体的关系。

此处的意识是指先验的意识,客体是指观念中的客体。

继承方面:⑴、自然态度胡塞尔认为,生活世界之所以有秩序,是人们把它看做有秩序。

生活秩序的行动者从不加以质疑,采取自然态度,是人们整理的结果。

⑵、关于意识的本质胡塞尔认为,意识是一个过程,并不是存在于头脑中,存在于行动者与外在世界的关系中。

外在世界只有透过人对它的意识才变得有意义。

批判方面:批判了胡塞尔的超验/先验设想,舒茨认为人们只有去体验经历才能把握世界。

二、舒茨的现象社会学思想1、社会世界的意义构造⑴赋予行动以意义①、舒茨指出,人的行为具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看做是持续的意识过程,是具有时间性的,而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做是已经完成的所作所为,是已经冻结的、空间化的。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总结共122页文档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总结共122页文档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总结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重点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重点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重点第一章现象学社会学(现象学社会学的创始人:舒茨,奥地利维也纳)1.舒茨指出,人的行为具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看做是持续的意识过程(称为行动),具有时间性;而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做是已经完成的所作所为(称为行事),具有空间性。

2.手头库存知识(名词解释)(stock of knowledge at hand):意义构造的不断积累就形成了人们的手头库存知识。

3.主体间性的理解(名词解释)只有发生行动的意义时才是真正的理解,要做到真正的理解,不仅要理解行动的表面意义,还要理解表面意义之外的附加意义,舒茨认为我们对他人行动意义的把握总是介于纯粹的客观意义和绝对的主观意义之间。

4.社会世界的构造(填空)(1)直接经验世界:面对面的互动的世界(2)间接经验世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无论时间、空间上都是间接地,存在着一种“他们”关系。

5.生活世界(名词解释)是人的直接性的世界,是感觉、需求、幻想、希望、怀疑、断言、回忆过去和预料未来的现象世界。

6.生活世界的交往基础是主体间性理解(填空)7.生活世界的本质是同感现实(填空)8.处于生活世界的人的基本特点是自然态度(填空)自然态度是将生活世界视为独立的客观的存在,以缺乏反省的习以为常的方式对待的一种态度9.库存知识在生活世界发挥作用的两种形式:(填空)有两种:一为类型化,另一为关联性①类型化:普通人总是将生活中不断变化的场景标准化,变成例行的情况,然后使用类型化的库存知识来处理②关联性:指在一个情境中,什么问题会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考虑的主题,我们会对什么问题感兴趣。

三种关联:主题关联,解释关联,动机关联(填空)10.科学知识的构造必须遵循四项基本假定:(填空,简答)科学知识的构造是二阶构造◆、关联性假定(the postulate of relevance)科学家构造的知识要受到其价值观、人生观、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影响。

(这一点实际上是韦伯所谓“价值关联性”思想的一个新表述)◆、适当性假定(the postulate of adequacy)在研究人的科学行为模式时,必须以普通人的行为为基准。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包含:各章名解,重点,要点,简答)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包含:各章名解,重点,要点,简答)

名词解释1.社会静力学:旨在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

它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的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和维护人类社会的公存和秩序的原则2.社会动力学:纵观人类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先后必要阶段,所叙述的是这一基本秩序在达到实证主义这一最终阶段之前所经过的曲折历程3.社会事实: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说是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社会事实<P39)4.集体意识:社会成员平均共有的信仰和情感的总和<P46)5.社会互动形式:个人之间交往的方式,正是在这种交往方式中,交往构成为社会现实<P98)6.主观文化<个体文化):行为者产生、吸收和控制各种客观文化因素的能力与倾向,使已经内化了的各种文化因素在行为者那里的综合体现<P102)7.客观文化:指人们在历史进程中制造和生产的各种文化因素8.社会行动:韦伯认为是指具有主观意义的且涉及他人的行动,即是一种包含社会关系的行动<P120)9.社会化:指在一种社会关系中,社会行动的侨界建立在以理性为动机的利益的平衡或者同样动机上的利益的结合之上<P120)第一编 古典社会学理论第一章 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第一节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1.孔德,法国人,实证主义社会学创始人,“社会学之父”2.孔德看来,“实证”一词的社会学含义包括:真实、有用、肯定、精确、相对3.孔德看来,我们的每一种主要观念、主要概念以及每一个知识部门,都乡侯经历三种不同的理论阶段:神学阶段<虚幻阶段)、形而上学阶段<抽象阶段)、科学阶段<实证阶段)利己主义敬慕利他主义 崇敬<仁爱4.社会学<孔德)注:孔德认为人性结构的“情感”决定社会的起源与性质5.孔德的学说是“唯心主义”思想第二节 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2.斯宾塞从结构-功能变化的角度揭示了社会的进化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人类社会的变迁与进步历史第三节 社会学研究的方法1.涂认为,要实现社会学科学化的目标,应先确立:社会学独特的研究对象、相应的研究方法<解剖学)事实对某一社会事实的原因和功能的探求应从其他社会事实中去寻找 通过对社会内部环境的分析来解释社会事实的原因和功能 运用共变法验证因果关系的存在 5.涂认为,社会学的目的是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客观研究,得出科学的结论为社会改良提供理论依据6.涂尔干认为,在各种比较法中,只有共变法是最具证明力的7.涂尔干强调,比较方法是社会学研究中最合适、最重要的方法8.实证社会学在涂尔干这里开花结果,将社会学最为一门学科进入大学讲堂,他为实证主义社会学规定了明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4.寻找社会事实的原因、分析其功能的方法第三节社会团结和社会分工论1.涂尔干一生的学术兴趣:社会与个人的关系方面、社会秩序和社会团结问题2.涂认为,要彻底说明人类社会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更好的理解社会团结的本质特征,必须进行社会类型的划分3.涂根据社会各部门之间的结合方式和紧密程度,将社会类型划分为:机械团结的社会和邮寄团结的社会4.涂认为,法律是社会团结的“表征”,社会团结的转变反映在法律中的主要变化5.涂认为,道德意识和社会规范化是社会团结的基础8.涂认为,分工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结构从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的转变9.涂认为,现代社会秩序之所以可能的原因是常态分工常态分工:社会团结的正面功能10.社会分工根本原因强制分工:一种不平等的分工人口增加不协调分工:原因是不适当的分工组织的出现,11.涂认为,社会分工要想产生有机团结光靠人们遵守社会规则、各行其则还不够,他们之间的责任还必须相互适应和平均分配12.涂认为,只有在机会均等的基础上消除不平等并达到公正合理的条件下,才能实现有机团结第三节自杀论1.实证研究的典范:《自杀论》2.涂认为,自杀倾向取决于社会因素4.涂概括自杀的一般社会原因:自杀主要为社会整合、道德秩序等社会事实多决定,与社会的集体性倾向相呼应,而与自然环境和个人的心理生理联系较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重点第一章现象学社会学(现象学社会学的创始人:舒茨,奥地利维也纳)1.舒茨指出,人的行为具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看做是持续的意识过程(称为行动),具有时间性;而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做是已经完成的所作所为(称为行事),具有空间性。

2.手头库存知识(名词解释)(stock of knowledge at hand):意义构造的不断积累就形成了人们的手头库存知识。

3.主体间性的理解(名词解释)只有发生行动的意义时才是真正的理解,要做到真正的理解,不仅要理解行动的表面意义,还要理解表面意义之外的附加意义,舒茨认为我们对他人行动意义的把握总是介于纯粹的客观意义和绝对的主观意义之间。

4.社会世界的构造(填空)(1)直接经验世界:面对面的互动的世界(2)间接经验世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无论时间、空间上都是间接地,存在着一种“他们”关系。

5.生活世界(名词解释)是人的直接性的世界,是感觉、需求、幻想、希望、怀疑、断言、回忆过去和预料未来的现象世界。

6.生活世界的交往基础是主体间性理解(填空)7.生活世界的本质是同感现实(填空)8.处于生活世界的人的基本特点是自然态度(填空)自然态度是将生活世界视为独立的客观的存在,以缺乏反省的习以为常的方式对待的一种态度9.库存知识在生活世界发挥作用的两种形式:(填空)有两种:一为类型化,另一为关联性①类型化:普通人总是将生活中不断变化的场景标准化,变成例行的情况,然后使用类型化的库存知识来处理②关联性:指在一个情境中,什么问题会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考虑的主题,我们会对什么问题感兴趣。

三种关联:主题关联,解释关联,动机关联(填空)10.科学知识的构造必须遵循四项基本假定:(填空,简答)科学知识的构造是二阶构造◆、关联性假定(the postulate of relevance)科学家构造的知识要受到其价值观、人生观、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影响。

(这一点实际上是韦伯所谓“价值关联性”思想的一个新表述)◆、适当性假定(the postulate of adequacy)在研究人的科学行为模式时,必须以普通人的行为为基准。

(社会科学的规律是具有概率性的,而自然科学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性的)◆、逻辑一贯性假定(the postulate of logical consistency)要具有最高程度的清晰性,必须符合形式逻辑的原理,可以保证科学构造的客观有效性◆、相容性假定(the postulate of compatibility)必须与整个科学知识体系相容③、上面四项假定中,前两项假定阐述了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得常识基础之间的关联,保证了科学知识的“解释性”;而后两项则明确了科学知识中的科学认识论基础,保证了科学知识的“科学性”。

第二章常人方法学(创始人:加芬克尔,美国社会家)1.研究口号:不把理所当然视为理所当然,常人方法无差异(辨析)日常生活实践的四大特征:(填空,简答)⑴、行动的权宜性。

行动并非按照事先规定的规则进行,而是行动者根据局部情况,根据场景条件,依赖自身“永无止境”的努力完成的。

即人的行动时见机行事的,而非生搬硬套。

⑵、行动的可说明性。

行动是可说明的、可解释的,用人们认可的规范来说明解释。

⑶、行动的索引性。

索引性事常人方法学最核心的观点。

索引性的特点:①、索引性表达的词不是固定的,而要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②、表达不是很精确,通常是模糊的,与科学研究中的客观表达不同。

③、永无止境,日常生活中人们的交流要省略约定俗成的表达。

⑷、行动的反身性(反思性)。

常人方法学最基本的特征。

①、反身性:人们在描述、理解社会互动的结构过程中,形成社会互动的结构。

②、行动反身性的含义:a、当我们解释定义某一情景,我们同时就在创造该情景,使它显得真实,合理和有意义。

b、行动者给予其行动的说明可以构成其行为的一部分。

我们社会生活的各种结构在多大程度上被我们所了解或理解,它就在多大程度上存在。

这个真实世界其实是我们做成的,世界时建构出来的。

2. “破坏性”实验的四类例示(简答)①、破坏关联的一致性。

在与对象谈话时,提出一些额外的要求,对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话语进行刨根问底的深究。

②、破坏立场的可交换性。

③、破坏互动关系资格的知识作为普遍交流方案的构成预期,有些知识是共同认可的。

④、破坏“众所周知”是真实社会世界中行动的正确基础的理解这一构成预期。

当人们习以为常的知识受到挑战时,都努力去加以修正,社会成员恢复日常生活的巨大努力,揭示了社会生活的脆弱性。

3.反思是常人方法学与传统社会学的最基本的特征。

4.谈话分析的创始人:萨克斯(填空)5.语言学创始人:维特根斯坦,意义的说明在于用法(填空)第三章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与现代性分析(英国伦敦)1.解释学派创始人伽达默尔:任何解释都包含偏见(填空)2.吉登斯在《社会的构成》中提出,历史进化观存在四大危险:(填空)①、单线压缩将广义进化压缩为狭义进化。

(欧洲中心论)②、对应压缩社会进化各阶段与个体人格各发展阶段之间,存在一种对应的关系。

③、规范错觉将那些优势力量(无论是在经济、政治方面还是在军事方面)等同于一个进化中道德上的优越性。

④、时间歪曲即“历史”只能撰写为社会的变迁,将“历史”与“历史性”混为一谈。

(历史:客观存在的社会发展过程;历史性:主观的,人们对历史作的评价和看法。

不要把对历史的看法看做历史本身)2.社会理论的批判欲求——四重批判(简答,填空)①、知识的批判内在于所有知识发展过程中的集体参与性②、实践的批判社会科学的双重解释性所造成的常人与专家之间的双向启迪、批判③、意识形态的批判对社会科学的结论在社会生活中实际所发挥的权力作用有清醒的自我认识④、道德的批判社会科学家在积极从事实践活动的同时,在努力把握“是怎样”的同时,完全可以对现状作出带有伦理意义的判断,即积极回答“应当怎样”的问题3.社会学的三重想象力(简答)①、首先是历史学的视野,通过历史的回想,我们可以在观念上重构失去的世界,从而对现代世界保持一种批判的目光——以史为鉴;②、其次是人类学的洞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重新发现自身的局限——尊重差异;③、在对现实的清醒认识之下,对未来丰富可能性的乐观向往---面向未来。

4.吉登斯的研究对象是现代性(填空)4. 社会分析的两种形式(填空)①、制度分析:暂时悬置行动者的技能与自觉意识,集中考察作为反复不断地再生产出来的规则与资源的制度。

②、策略性行动分析:暂时悬置对在社会层面上不断再生出来的制度的分析,集中考察行动者是如何反思性地监控自身的行为,如何利用规则与资源构成互动。

③、反对二元对立,提倡结构二重性5、社会学方法的新规(论述)⑴、社会学的研究主题①、社会不是一个预先给定的客观现实,是由社会成员的行动创造的。

②、创造社会的行动必然需要表现出专门的技能。

⑵、人类行动的限制③、行动者不能自由地选择如何创建社会,而是受限于他们无法选择的历史位置的约束。

④、结构具有约制人类行动和促成人类行动(为其提供资源)的双重能力。

社会学考察的焦点就是结构化:即通过行动构成结构,而行动又被结构性地构成过程。

⑤、人的行动或结构每一个都包含三个面相:意义、规范、权利。

⑶、社会学的方法论⑥、社会学家不可避免的基于自己的经验来理解社会生活,其实也应该支持这一必要性。

⑦、社会学家必须让自己“沉浸”到他们所分析的情景中去。

⑷、社会学的概念形成⑧、概念形成包括一种双重解释学。

社会学家必须警惕:当他们把概念开始运用于日常生活时,不要降低了概念的精确性。

⑨、概括的说,社会学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的元语言重新描述社会场景,验证社会是人类行动的产物这一原则。

6.结构化理论的目的:消除二元对立,用结构二重性代替二元论。

7.结构:(名词解释)循环反复地卷入社会系统的生产与再生产的要素,包括各种结构和资源。

8.结构二重性:(简答题)结构对行动者的行动同时具有促动性和约制性。

结构的促动性是使得行动能够利用结构行动,结构是行动的中介;结构的约制性使得结构只能以结构的方式行动,即行动被结构化或结构是行动的结果。

(结构既是行动的中介,又是行动的结果)这样行动与结构交互的嵌套,结构化就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一方面,规则和资源(结构)在时间和空间的跨度中被用来形成互动;另一方面,在这种互动中,这些规则和资源同时得到再生产或者转化,即生产新的结构。

9.行动的三个过程(填空)①、行动的反思性监控指的是在行动者的活动流中体现出来的人的行为的目的性或意图性。

②、行动的理性化过程即具有资格能力的行动在行动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通晓”行为根据的能力,当被问及时能够不太困难地提供自身活动的理由。

③、动机的激发过程潜在于行动之中的、促使行动发生的提供动力的过程,它包含行动者的取向倾向、动机安排和生活目标。

10.现代性的界定:17世纪以来出现在欧洲的那种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方式,并且以欧洲为源地,自那时以来不断地向全世界蔓延。

现代性包括:ⅰ、一系列特定的对世界的态度,即这样一种世界观,其对由于人的介入而导致的历史转变持开放的立场;ⅱ、错综复杂的经济组织,尤其是工业生产和市场经济;ⅲ、特定领域的政治组织,包括民族—国家和广泛民主。

11.对现代性的态度:吉登斯认为我们身处激烈变动的现代社会,已经可以觉察到许多“后现代”的轮廓,但坚持认为应该重新审视现代性本身,而不要奢谈什么后现代,我们只不过步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一个现代性高度发达的“现代晚期”。

12.现代性发展的三大动力机制(填空)①、时空分离机制时空的分离及其不断的重新组合,在这种方式下所产生的社会生活有着精确的时空“分区”。

②、脱域化机制与时空的分离直接相关的是社会系统(从局部性中)逐渐脱离的过程。

③、现代性反思性机制知识对个人或群体的行动产生持续的影响,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反思性的调整第四章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法国社会科学家)1.场域与惯习(名词解释)⑴、惯习:由积淀在个人身体内的一系列历史关系所构成,其形式为知觉、评判和行动的各种身心图示。

是一种性情倾向。

(外在性的内在化)⑵、场域:是由附带一定的权力和资本形成的各种位置之间一系列在历史上形成的关系所构成。

(内在性的外在化)场域的特性:①、场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空间②、场域是一个关系系统③、场域的界限和关系是经验的(可感知的),不是理论的(思维层面)④、场域包含一种投入一个场域是由身体和信念组成2.资本理论(填空)四种资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符号资本3.符号暴力(名词解释)界定:社会的支配秩序依靠的是一种“看不见得、沉默的暴力”,即符号暴力,是一种柔性暴力,可以揭示任何权力关系都是在“合谋”的情况下完成的。

4.教育运动的实质:文化任意性的强加(填空)第五章社会学的理性选择理论1.社会行动的两大类型:交换行动,法人行动(填空)2.社会最优状态(名词解释)是在一定系统中最佳的社会均衡状态,即个人在交换中对于利益的追求,可以使所有参加交换的个人都得到好处,而无需承担损失,如果不再有任何自愿的交换出现,便实现了社会最优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