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语上基础知识点讲练:台阶(含答案)

合集下载

八语上基础知识点讲练:蜡烛(含答案)

八语上基础知识点讲练:蜡烛(含答案)

八语上基础知识点讲练:蜡烛(含答案)八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点讲练:蜡烛(含答案)八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点讲练:蜡烛(含答案)☆课文导读本文通过叙写一个南斯拉夫老妇人冒着炮火,掩埋一位苏联红军的遗体后,将珍藏多年的喜烛点燃在烈士坟头静静陪伴到拂晓的感人故事,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基础过关一、读音辨析烧灼(zhuó)桥头堡(bǎo)地窖(jiào)匍匐(púfú)颤巍巍(chàn)契柯拉耶夫(qì kē)拂晓(fú)更夫(ɡēnɡ)手臂(bì)二、词语释义烧灼:烧、烫,使受伤。

拂晓:天快亮的时候。

地窖:保藏薯类,蔬菜等的地洞或地下室。

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惫,身上一点力气也没有。

也作“精疲力尽”。

名副其实:名声,名义和实际完全一样。

副:相称,符合。

目睹:亲眼看到。

匍匐:爬行。

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

肃穆:严肃安静。

颤巍巍:抖动摇晃。

多用来形容老年人或病人的某些动作。

企图:图谋,打算。

三、语句解读1.“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为什么要对这支蜡烛的来历做补充说明?补充说明这支蜡烛非同寻常的意义,表现了老妇人给红军战士献出的是一份最珍贵的感情。

2.“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这里又提到围巾的颜色,有什么特殊的意味?黑色,表示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这一着色,渲染了肃穆气氛,表达了老夫人的哀悼之情。

3.“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

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怎样理解这句话?“这一点火焰”是指那微弱的烛光,“不会熄灭”、“永远燃着”是有象征意义两国军民的感情,象征着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深情厚谊——这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不分国界,情同母子。

4.“即使是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重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

第12课、台阶练习题.(含答案)

第12课、台阶练习题.(含答案)

第12课、台阶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铜盏.(zhǎn) 撬.开(qiào) 尴尬.(ɡà)B.舀.米(yǎo) 胯.骨(kuà) 凹凼.(dànɡ)C.涎.水(xián) 嵌.着(qiàn) 筹.划(chóu)D.烟瘾.(yǐn) 黏.性(zhān) 痴.笑(chī)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门槛自言自语老实厚道人踩牛踏B.摔矫低眉顺眼微不足道精力旺盛C.楷汗破土动工一起一伏大庭广众D.泥桨高低不齐若有所失宽敞阴凉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他整天心事重重,一副若有所失....的样子。

B.父亲老实厚道点头哈腰....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

C.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D.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B.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

C.(父亲)觉得这脚轻飘飘的没着落,踏在最硬实的青石板上也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D.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

5.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本文的语言十分口语化,读来就好像在听作者娓娓为我们讲述一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平常如邻家一般的故事。

B.文中的“父亲”一年辛勤劳作,在半个月的过年中还要编织草鞋。

因此父亲是一个纯朴、厚道、待人宽厚、吃苦耐劳的人。

C.父亲一生劳作的目的是抬高自家的台阶,表现了父亲好强、爱慕虚荣的性格特点。

D.本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使造房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侧重点,有了特色,突出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写出了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6、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依次填入下列横线最恰当的一项是()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第12课 与朱元思书(教师版)-2024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讲练(部编版)

第12课 与朱元思书(教师版)-2024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讲练(部编版)

第12课 与朱元思书学习目标 中考导航 1.疏通文意,学习词类活用现象。

2.领会作者寄情山水的高雅审美情趣。

3. 学习文章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语言特点。

1.“百”“绝”等词的一词多义现象及“轩邈”“上”等词的词类活用现象是中考常考的知识点。

2.把握游记散文的写作顺序是中考的常考点。

3. 分析写景的方法是中考的常考点。

知识点01 作者、背景、文题、主旨1.作者作品吴均(469~520),字书庠,吴兴故鄣人。

南朝梁文学家。

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文章风格清拔而有古气,被时人效仿,称为“吴均体”。

主要作品有《庙记》《十二州记》《钱塘先贤传》等。

2、背景链接本文选自《吴均集校注》。

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信的一部分,最早见于初唐类书《艺文类聚》。

《艺文类聚》在选辑作品时,往往根据不同专题的要求进行摘录。

因此,现在我们读到的《与朱元思书》,一般认为并非是吴均与朱元思信的全文,而仅是其中描绘富春江雄奇秀丽景致的一部分。

这部分写景文字清新美丽,成为了一篇的小品文,传诵至今。

3、文题解读“与”是“给予”的意思,“朱元思”是吴均的好友,点明人物;“书”就是书信,点明体裁。

标题点明本文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的一封信。

4、主旨点睛知识精讲目标导航本文从作者行船游江的实感出发,着力刻画自富阳至桐庐一带富春江的山山水水,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知识点02 内容与写法1、文章是如何抓住“异”和“奇”两个字来写水和山的?写“异水”,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江水之色接着用“千丈见底”写江水之清,再用“游鱼细石”写江水之净。

然后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勾勒急湍猛浪的激越美。

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壮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

写“奇山”,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这些山仿佛要挣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层峦叠嶂。

Unit 6 语法思维导图及专练(解析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英语上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

Unit 6 语法思维导图及专练(解析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英语上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

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语法讲练)【知识导图】【要点拓展】1.合合合合合合合合合合合(1)合成词单数变复数时,一般只在主体名词词尾加-s。

如:boyfriend—boyfriends(男朋友)、son-in-law—sons-in-law(女婿)等。

(2)由man和woman修饰的合成词变为复数时,两个名词都要变为复数。

如:man doctor—men doctors(男医生)、woman teacher—women teachers(女教师)等。

2.表示“某国人”的名词,其复数通常有三种形式:(1)单复数同形,如:a Chinese(一个中国人)、two Chinese(两个中国人)。

这类名词有Japanese, Swiss 等。

(2)在词尾加s,如:a German(一个德国人)、six Germans(六个德国人)。

这类名词有American、Russian 等。

(3)合合合合合man合woman合合合合men合women合合合an Englishman合合合合合合合合threeEnglishmen合合合合合合合合合合合合合 Dutchman合Englishwoman合合3.名词单数和复数的一些特殊情况(1)有些名词一般只用复数形式。

常见的有trousers(裤子)、shoes (鞋子)、socks (短袜)、jeans (牛仔裤)、glasses (眼镜)、clothes (衣服)、stairs (楼梯)、chopsticks (筷子)等。

She’s got nice glasses. 她戴了一副好看的眼镜。

(2)有些以-s 结尾的名词,它们不是名词的复数。

常见的有maths (数学)、physics (物理)、politics (政治)等。

Maths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subjects in our class. 在我们班数学是最受欢迎的学科之一。

《台阶》的知识点总结

《台阶》的知识点总结

《台阶》的知识点总结一、台阶的种类1. 根据用途可以分为室内台阶和室外台阶。

室内台阶通常用于连接楼层、阁楼和地下室等,而室外台阶则常用于连接建筑和室外的道路或平台。

2. 根据材质可以分为石台阶、混凝土台阶、木台阶等。

不同的材质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二、台阶的设计1. 台阶的高度和宽度应符合人体的步幅和步高,一般来说,台阶的步高为15-18厘米,步宽为25-30厘米。

2. 台阶的设计应考虑周围环境和使用需求,如在室外应考虑防滑和耐久性,在室内应考虑美观和舒适性。

3. 台阶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直线、曲线、螺旋等不同的形式,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空间。

三、台阶的施工1. 台阶的施工需要根据设计图纸和规范进行,包括材料准备、基础处理、砌筑、铺设、防水和护栏等工序。

2. 对于室外台阶,还需要考虑排水和防滑等因素,以增加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3. 台阶的施工需要由专业的施工队伍进行,以确保质量和安全。

四、台阶的维护1. 台阶的维护包括定期清洁、修补和防腐等工作,以保持台阶的整洁和使用功能。

2. 对于室外台阶,还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排水系统,防止积水和侵蚀损坏台阶。

3. 台阶的维护应由专业的维护人员进行,以确保安全和可靠性。

五、台阶的应用1. 台阶在建筑中常用于连接楼层、走廊、阁楼等不同高度的空间,以提供通行便利和视觉美观。

2. 台阶也常用于园林景观中,在山地、水榭、亭台等地方设置台阶,以增加空间的变化和趣味性。

3. 台阶在交通领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如道路坡度过大时设置台阶,以便行人通行。

六、台阶的意义1. 台阶是建筑中的重要构件,不仅提供通行便利,而且可以增加空间层次感和美感。

2. 台阶的合理设计和施工可以提高建筑的使用性能和舒适度,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3. 台阶的应用不仅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而且可以丰富建筑和环境的艺术表现,增加城市的美感和文化内涵。

综上所述,台阶在建筑、园林、交通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不仅实用,而且可以美化环境、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语文统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10课 往事依依 课时练02测试卷含答案

语文统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10课 往事依依 课时练02测试卷含答案

《往事依依》一、基础巩固练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水浒()镌刻()雕镂()婵娟()浩淼()徜徉()凝视()谆谆()2.下列词语中共有四个错别字,请一一找出并改正。

眼花嘹乱 美不胜收 记忆尤新 鸦鹊无声厉厉在目油然而生谆谆教导津津有味3.请用文中恰当的成语替换下列各句中画横线部分的内容。

(1)春天的峨眉山,万物萌动,郁郁葱葱,层峦叠嶂,景色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2)汽车沿高速公路向东南行约40公里,一片壮观的碧水闯入眼帘,清澈的水波令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4.将备选词语填入下列文中语句的空格处,最恰当的是()(1)打开书往下念,四季风光就活生生地()在眼前。

(2)脑海里常常()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郁。

(3)教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里()下深刻的印象,并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4)这几句诗()在我心,虽几十年再未接触,但至今还能信口背出。

A.浮现展现镌刻雕镂B.展现浮现雕镂镌刻C.浮现展现雕镂镌刻D.展现雕镂镌刻浮现5.结合以下背景链接,说说于漪老师写《往事依依》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链接一:于漪老师是全国著名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70岁时她应《中学生阅读(初中版)》编辑部邀请,撰写了《往事依依》一文,现选入人教版课文。

链接二:2019年9月 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于漪“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

颁奖词:她已是90岁的耄耋老人,有着60年的教学生涯。

她依然活跃在语文教学改革的第一线,坚守“在讲台上用生命唱歌”。

她深爱着学生,痴迷着语文教学。

“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她用这样的话语不断地鞭策着自己,也勉励着更多的青年教师。

于漪,师者的楷模。

6.阅读《往事依依》中的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lòu ①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

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②,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第19课 苏州园林(教师版)-2024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讲练(部编版)[001]

第19课 苏州园林(教师版)-2024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讲练(部编版)[001]

第19课 苏州园林学习目标 中考导航 1.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2.学习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的好处,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3. 体会苏州园林的美,认识其地位和价值,增强文化自信。

1.“因地制宜”“重峦叠嶂”“丘壑”“嶙峋”“斟酌”等是中考易考词语。

2.分析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是中考说明文阅读的常考点。

3.品味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也是是中考的易考点。

知识点01 说明顺序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三类。

空间顺序即根据客观事物所处的空间位置,依照上下、左右、远近、内外等次序来结构全文的说明顺序。

介绍某种静态实体(如建筑物、工艺品等)的说明文常使用这种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即在介绍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按时间先后介绍说明对象的说明顺序。

介绍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说明文常使用这种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即按照由原因到结果、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条件到结论的顺序来介绍说明对象的说明顺序。

说明事物间的联系,介绍事物的性质、功用类文章往往采用这种说明顺序。

【微点拨】苏州园林苏州古典园林,亦称“苏州园林”,是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境内的中国古典园林的总称。

苏州古典园林溯源于春秋,发展于晋唐,繁荣于两宋,全盛于明清。

苏州素有“园林之城”的美誉,境内私家园林始建于知识精讲目标导航前6世纪,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现存50多处。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

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

苏州古典园林所蕴涵的中华哲学、历史、人文习俗是江南人文历史传统、地方风俗的一种象征和浓缩,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精华,在世界造园史上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重大的艺术价值。

以拙政园、留园为代表的苏州古典园林被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

知识点02 作者、背景、文题、主旨1、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原名,字,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课台阶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课台阶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台阶》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烦(zào)(ɡān ɡà)缝(qì)米(yǎo)二、解释加点的词语。

1.虽然这些都很微乎其微....,但他做得很认真。

2.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3.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三、选词填空1.那个石匠笑着为父亲(抬、托、举)在肩上,说是能一口气(驼、抬、背)到家,不收石料钱。

2.他的脚板(长大、宽大、阔大),(露出、开着、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塞着、堵着)沙子和泥土。

四、揣摩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只是..那一来一去的许多山路,磨破了他一双麻筋草鞋,父亲感到太.可惜。

2.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

五、简答:本文围绕老屋台阶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有甚么作用?六、拓展浏览。

父亲春节回家探亲,我为妈妈买了好多礼物,只给爸爸带回一条内部处理的白包香烟。

从我记事起,爸爸就没怎样疼过我。

……归队那天夜里,下起了鹅毛大雪。

天明时,望着盈尺的积雪我愁道:“怎样走呀?”爸爸说:“到渡口这段路我已扫出了一条大道。

天冷,穿上我的皮棉鞋走吧。

家有家规,军有军法,不要超假。

”我猛然瞥见了挂在院中枣树上爸爸的那件灰大衣,上面结满了冰块。

离我家比来的车站是在村前那条小河的对岸,而渡口离我家足足有半公里,爸爸(果然、忽然、居然)在这段路上扫出了一条大道。

来到渡口,无人摆渡,爸爸就用手中的木锨当桨,让我坐在船舱中,他划动了小船。

河面薄冰晶莹,岸上白雪皑皑(我忽然想起了小时分逢到下雪天,爸爸就让我坐在他的肩上驮着我上学的情景。

那时分爸爸还很年轻,驮我很轻松;如今他老了,划起船来好像有些力不从心。

一种炽热的情感在我心中自然而然地产生。

我当兵的第二年春天,爸爸听说我要考军校,走了50里的土路,又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把我读高中时的课本全都送了来。

当时没赶上食堂开饭,爸爸只吃了我为他泡的两袋方便面,就坐车走了,说是怕影响我的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语上基础知识点讲练:台阶(含答案)八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点讲练:台阶(含答案)八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点讲练:台阶(含答案)☆课文导读本文叙述了父亲建造高台阶的过程,表现了父亲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坚韧不拔、不知疲倦的精神,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和怜悯。

《台阶》暗寓了中国一般农民人生的奋斗过程。

☆基础过关一、读音辨析涎水(xián)尴尬(ɡān gà)凹凼(dànɡ)黏性(nián)镶嵌(qiàn)蹿上(cuān)庄稼茬(chá)硌(ɡè)二、词语释义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

低眉顺眼:低着眉头,两眼流露出顺从的神情。

形容驯良、顺从。

微不足道: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

大庭广众:人很多的公开场合。

若有所失:感觉好象丢掉了什么,形容心情惆怅。

三、语句解读1.“父亲坐在绿阴里……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这一处描写表现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不作心理描写?小说用第一人称只能以动作、表情表现思想(以形写神),父亲抽烟时专注地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家羡慕。

2.为什么“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四、作家作品李森祥(1956— ),衢州人,作家。

1986年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

作品《小学老师》获1991年《小说月报》第四届百花奖、1990—1992浙江省优秀文学奖。

他是电视连续剧《天下粮仓》的编剧之一,历史剧《卧薪尝胆》的编剧。

五、背景探视改革开放使中国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思想也有了空前的进步。

我们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九亿农民。

关心国事大事就不能不了解一下中国广大的农村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农民,《台阶》一文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

☆一显身手一、基础知识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涎水()揩一把()尴尬()()砌台阶()凹dàng ()nián性()áo不住()头lú()2.选出字形全对的一项()A.麻筋草鞋人踩牛踏宽敝阴凉烟瘾B.自言自语摇来荡去筹划材料泥浆C.精力旺盛不凑热闹言外之意跨骨D.门尴台阶流出涎水低眉顺眼磕头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微不足道:⑵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若有所失:⑶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大庭广众:4. 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你们家的台阶高,我们高攀不上。

(夸张)B.柳树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专注的目光。

(拟人)C.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

(拟人)D.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比喻)5. 用下列词语造句不恰当的一项是()A.尴尬:见到老师进来,正在高谈阔论的他露出尴尬的神情B.蹒跚:望着蹒跚远去的父亲,我的泪涌了出来C.烦躁:听了这突如其来的消息,他立刻变得烦躁起来D.和睦:老师的脸上总是带着慈祥和睦的笑容。

二、整体感知1.这篇小说中统领全篇的关键句子是()A.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B.我们家的台阶低!C.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D.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2.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通过父亲劳累半辈子终于造起高台阶的新屋的故事,赞美中国劳动人民吃苦耐劳、自强自立的精神。

B.通过记叙父亲大半辈子的劳动、生活和追求,表达了对父亲愚公移山精神的赞美,也流露出对农村生产力低下、农民生活贫困的慨叹。

C.通过父亲为实现毕生愿望而努力的故事,反映了中国农民思想的闭塞落后,流露出对农村生产力低下、农民生活贫困的慨叹。

D.通过记叙父亲大半生的劳动、追求,表达了对父亲愚公移山精神的赞美,但也流露出对农民思想闭塞、狭隘的不满与批评。

3.父亲坐在绿阴里边吸烟边看人家高高的台阶,“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里对“雾”的描写有什么作用?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A.衬托父亲一边欣赏景色一边吸烟的悠闲自得的心情。

B.看到别人家高高的台阶,父亲的心里像蒙上了一层雾,写“雾”暗示父亲抑郁的心情。

C.暗示父亲距离目标实现还很遥远,反衬了父亲追求的专注。

D.突出父亲吸烟上瘾,及吸烟时贪婪、满足的样子。

4.说说下列句子属于哪种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⑴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

⑵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

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的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三、课内阅读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

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②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③大热天父亲挑一担谷子回来,身上淌着一片大汗,顾不得揩一把,就往门口的台阶上一坐。

他开始“磨刀”。

“磨刀”就是过烟瘾。

烟吃饱了,“刀”快,活做得去。

④台阶旁栽着一裸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阴。

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⑤父亲磨好了“刀”。

去烟灰时,把烟枪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就匆忙地下田去。

⑥冬天,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父亲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

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

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

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墙边。

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⑦父亲就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

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

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一个日子,破土动工。

1.“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漫长”有多长?他都做了哪些准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第⑥段中的加点词语,分析父亲的辛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文表现了父亲怎样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父亲的准备过程是艰苦的。

它的根源是什么?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拓展阅读父亲的手父亲四十多岁了,身体有些发胖,头发因长年的操心劳作风吹日晒,渐渐泛白了。

也许父亲不爱说话吧,他对子女的爱是深埋在心底的。

经过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我愈加明显地感受到了父亲的爱是那么深沉,那么含蓄。

使人感触最深的是他那一双实实在在的农民的手。

那年春天,我将要参加升学考试,但是祸从天降,母亲不幸身患重病,卧床不起。

我也不小心左脚摔成了骨折,不能行走,可又要面临升学的挑战,每天接送我上学的担子就落在了父亲的肩上。

他一送就是一个多月。

当我感觉到能慢慢走路时,我告诉父亲,不要再接我,他一边修着车子,一边说:“骨头还没长好,要日后落下啥病根儿咋办?”我没有坚持,乖乖地听了父亲的话。

可是放学后,我左等右等,就是不见父亲来。

不知什么时候,下起了小雨,阴郁的天气最能使人心烦。

我慢慢地走出了学校。

就在校门口不远,我遇到父亲,两人都没说话。

他把我扶上自行车。

前面的坡又陡又长,且路面不平,很少有骑着自行车到坡顶的。

可对父亲,这不是难事,就算带上我,让他骑上坡顶仍旧面不改色。

然而今天,我明显感觉到父亲的呼吸有些急促了。

我说:“爸,下来推着走吧!”父亲头也不回:“没事儿,一会儿就上去了!”到家后,我向妈妈说今天去接得晚了,妈妈满脸痛楚地说:“丽,你没看见你爸的右手小指包着纱布吗?”我不由愣了。

原来父亲送我上学回来时,遇上了车祸,小指夹在两辆车中间,成了粉碎骨折。

到医院包扎后,又急急忙忙赶着去接我。

听到这儿,我眼眶一热。

喉咙里像被什么东西卡住了似的,想哭,又哭不出来。

一瘸一拐地来到父亲的身边,见他躺在沙发上,两眼紧闭,双手交叉放在腿上。

我握住父亲的手问:“爸,疼不疼?”父亲仍然紧闭双眼,紧咬着牙关轻轻地说:“骨头都碎了,你说疼不疼?”我的眼泪终于止不住了,沿着两颊无声地滑下来。

朦胧中,我望见了父亲那双骨节分明的手,有着几个大大的厚茧。

从此,我有意无意总是能注意到父亲的手。

我只感到奇怪,父亲的手能种田,能开车,整天沾满了泥土和汽油,可一回家就不同了。

他总是把手洗得干干净净的。

当他教我写毛笔字时,我奇怪,长满了老茧的手,写出的毛笔字怎么那样好看?当他教我拉二胡、吹笛子时,我纳闷,一双干重活的手,怎么对指法变幻如此纯熟?后来,我渐渐长大,慢慢看懂了父亲的手。

他的手上写满了几十年的风雨沧桑,写满了对新生活的努力和对子女无私的爱!冥冥之中,我隐隐感到,尽管世事变迁,命运坎坷,我是永不会忘记这双手了,直到走完人生之路!1.下面是对父亲的手的概括,选出最恰当的一项是()A.那是一双实实在在的农民的手。

B.那是一双干重活的手。

C.那是一双接送我上学的手。

D.那是一双写满了对新生活的追求和对子女无私的爱的手。

2.“我的眼泪终于止不住了,沿着两颊无声地滑了下来”的原因是()A.后悔自己曾对父亲不满。

B.见父亲的手粉碎性骨折,心痛。

C.被父亲对子女无私的爱所感动。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