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写生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皖南写生实习报告三篇

皖南写生实习报告三篇

皖南写生实习报告三篇篇一:皖南写生实习报告实习时间:实习地点:安徽南屏﹑西递、屏山﹑宏村实习形式:写生实习实习目的:通过写生,提高同学们对建筑的直观感受能力,对传统建筑的认识与理解。

从自然风土人情中悟建筑文化。

从民俗民风中感知“场所精神”与历史文脉的延续性的重要性。

从地域特色感知自然色彩。

从大自然中领悟色彩的光与色的变化与魅力。

要求大家在实习中遵守实习纪律,争取从大自然中和民族建筑文化中学到课堂上难以学到的知识。

并在风景写生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十月二十二日,风和日丽。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徽州这片神奇的土地进行写生实习。

建筑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是安徽这个古老的村庄吸引游客的独特之处,来到安徽的这一周多时间,我们尽情的享受着自然和前人给我们带来的这种艺术的气息。

在这黑瓦白墙、小桥流水之间,随处可见支着画架、凝神挥笔的学生。

第一站我们去的是南屏,因为南屏离我们住处只有1000米,所以南屏是我们写生和考察的第一站,第一次进入是在导游的带领下,从指定路线开始参观,在导游的讲解下我们简单的了解了南屏的历史和古建筑的历史意义。

上午跟着导游。

下午的时候就是我们自由的写生时间,我们几个三五成群的在南屏的小巷里穿梭者,领略着南屏的古村气息,南屏这桃花源般的村落,恰逢细雨绵绵。

初秋的乡村,雾状的细雨把村庄隐藏在朦胧的抽象中,远山虚无,白墙黛瓦被雨水包围,黑白并不分明,恰似水墨诗境。

入得近处时,人却在画中。

接连几天,毛毛细雨不断,偶尔也会露出一片灰暗的天空或短暂而血红的夕阳。

村落不断变换着色彩。

雨停时,出去写生。

沿着村落巷陌,踏着田埂野草,感受着乡村的宁静。

弯弯的小河顺着村落的地势穿过田野蜿蜒而去,河床不深,岸边野草不浅,点缀着高低错落的林木,牧童牛群隐没其间。

河水泛着凉意,映着天色,或潺潺而流,似歌;或平流如镜,似睡。

眼前看到的是一幅色彩凝重而深远的风景画。

第二站我们安排在西递村。

上午从大巴下来,步入村中。

西递,位于安徽省县东南部,村中以胡氏宗族为主。

皖南风景写生实训报告

皖南风景写生实训报告

学院:杭科院艺术学院班级:装饰1111姓名:陈浩学好:2011066116指导老师:李银秀时间:2012/12/1皖南风景写生实训报告实训时间:2012年11月10日――― 2012年11月23日实训地点:(皖南)屏山→南屏→宏村实训形式:色彩风景、风景速写实训目的:1 通过写生培养自身对外在事物的感知能力。

2 领略皖南的自然风土人情,开阔视野。

3 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写生环境中去,知行合一。

4 从自然界与徽派建筑文化中汲取艺术设计的养分。

一第一站屏山“小桥流水,田园人家”这便是我对屏山第一也是最直接的感受。

记得那时充满期待的我早已忘却了路途的疲惫,一下车放好行李后,便四处寻找找景点。

那高墙窄巷,那小桥流水,那闲亭静野,都深深的吸引着我。

以下便是一些我在屏山画的风景速写。

我当时所在位置的视野十分的开阔,此处天、地、物三者的层次十分鲜明,主体物也十分今人着迷。

我便迅速地捕捉下了这美丽的景色。

此外为村内一处小茅房。

当时在周围写在的学生也有很多,但大家兴趣点有所不同,而我的兴趣点主要在茅房本身这一块。

因此我对茅房进行了精心得刻画。

画完之后我总觉得少点什么,但我不知道问题出那里,此时恰巧碰到指导老师,茅房后的两棵树便是指导老师后来加上的。

我终于明白了为主体景物选择配景重要性。

在屏山时我的作业问题比较多,如在色彩风景写生中,也许是我对事物的颜色以及光与影的感知能力较弱,面对复杂的景物也不知道如何做一些艺术处理,画面单一且缺乏生命力。

在风景速写,也许是害怕画错,用笔上出现不肯定现象,画面黑白分布上,基本形体的透视及比例上,也存在着一定问题。

透视与比例在速写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一开始透视与比例就有问题,不仅劳而无功,而且浪费时间。

为了解决写生中存在的问题我画许多小草图,同时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取得了相应的进步。

我学会了去感知物体的颜色、内外轮廓、空间、姿态、运动等。

二第二站南屏过了一星期,我们从屏山辗转来到了南屏。

皖南实践报告

皖南实践报告

皖南实践报告篇一:皖南实习报告皖南实习报告中文摘要:课外实践是装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必须服装设计上的一门课,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了教学周。

本文实地介绍我在安徽等各处特色古镇的通过学习叙述自己对古代“徽”文化和当地民族风情体会,进而将所学实际管理学与实际观察相结合。

本文典型分为四个段落。

首先介绍安徽古镇的历史背景以及能够保留至今的原因。

然后介绍我们专业与古镇文化的联系,对所学专业人才的好处。

旋即谈谈如今古镇对社会,古今文化的影响。

最后作此次安徽行的感受。

关键词:装饰,环境,艺术,古镇,民俗,历史辉煌,影响我是一个典型的北方人,这么离开家乡来到南京林业大学是一件很光荣的事,可以充分的体会南方的感悟文话。

这次江苏采风我非常激动,因为的不同让我的好奇心大大的增加。

一路上很顺利,伴着蒙蒙细雨与安徽的建筑融合在一起,从远处看就像一幅画。

在茂密的山林之中行驶,路旁的一桩桩小洋房在我眼前不停的闪过。

我能明显的感觉到南北世界经济的相似性差异。

这让我不由的想家了。

历史背景:皖南巨量民居以的大量古建筑而之乡,历史上多出举人以上的士官更是文明史遍及皖南。

江南首推新安”,营造了皖南这个物馆。

今存徽州明群主要集中在黟宏村为予黟县城栉比的层楼叠院色交相辉映,动静处处是景,步步入保存了明清前半期驰名。

新安为文化官宦小商贩,仅歙县即达数百人。

徽商“富室之称雄者,他们巨大的财富,县区精美的古民居博清时期的古建筑县、歙县、休宁。

西北角,村内鳞次与旖旎的湖光山相宜,空灵蕴藉,画。

从村外自然风光到村内水系、建筑、街道,甚至室内布置即使完整的保留着古村落的原始状态,造型独特并拥有绝妙田园风光的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说宏村造型奇特是系墙的称胃”入因为它六座是两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村内水是依牛的形象设计。

从村外引入的河水穿入院每家每户,被称为“牛肠”;村边四座桥被称为“牛腿”;村头的两颗古树被为“牛角”。

“牛肠”在流入本村被称为“牛的月沼后,经过过滤,复又绕屋穿户,流村外被称为“牛肚”的南湖。

安徽写生实习报告(共3篇)

安徽写生实习报告(共3篇)

安徽写生实习报告〔共3篇〕第1篇:安徽写生实习报告安徽黟县写生实习报告黟县是中国黄山市下辖的一个县,徽州六县之一,徽州文化的发地之一,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明、清古民居出名遐迩,西递、宏村古村落为世界文化遗产,被称为“中国画里乡村”、“桃花里人家”。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南屏村。

第一眼看的就是南屏是在群山的怀抱之中,给人的感觉非常好。

好似是个脱离尘世的仙境。

映入眼睑的全是绿色,在进入南屏之前,首先要经过一片绿油油的稻田,还有林荫中的小桥,所谓小桥流水就是如此。

超美的风景,画一般的景致。

这个规模宏大的古村庄始建于元、明年间,有1100多年历史。

聚居着叶、程、李诸姓家庭的上千号人口,至今仍较好地保存着8幢代表着宗族权力的古祠堂,有着族祠、家祠和支祠之分,被誉为“中国古祠堂建筑博物馆”。

临近黄昏,我们在小镇宁静的气氛之中,伴着徐徐吹来的清风,闲逛于各个特色小店。

品味了自酿的果酒,看了许多琳琅满目的小饰品。

整个村子充满了一种祥和,大概隐士的生活也就如此吧。

次日我们去了关麓,关麓位于南屏以西2公里处。

地处武亭山麓、西武岭脚,因西武岭有“西武雄关”之称,而该村居雄关之东麓,因此得名。

古村内,古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

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被称为"关麓八家"的八幢古宅。

这“八大家”建于清朝中叶,是一户汪姓徽商八兄弟的住宅。

这八间大宅,互相独立,却又联成一体。

每状古宅都有自己的天井、厅堂、花园、小院,但屋楼上下皆有门户走廊互相联结,形成一个整体。

整幢大宅由于布局紧凑而显得高大冷峻,内部由于疏于修理,都尽显衰败,不免有一些苍凉感,可或许就是这种苍凉感才更显真实、更值得回味。

这八间古宅的宅名大局部皆与书学相关,表达了徽商亦商亦儒的特色。

以清代著名书画家汪曙故居“武亭山居”为首,自北向西依次为“涵远楼”、“吾爱吾庐”书斋、“春满庭”、“双桂书室”、“门渠书室”、“安雅书屋”、“容膝易安”小书斋。

老屋都有精致的木雕和典型的徽州摆设,只是木雕上的人像脸谱有一些被破坏了,皆因早年的那场动乱,但余韵尤存。

写生的实习报告(通用5篇)

写生的实习报告(通用5篇)

写生的实习报告(通用5篇)写生的实习报告(通用5篇)一段忙碌又充实的实习生活又告一段落了,我们在不断的学习中,获得了更多的进步,该总结一下这段时间的得与失,好好写份实习报告了。

现在你是否对实习报告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写生的实习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写生的实习报告篇1一、摘要走进美丽的广西桂林,感受这个山水城市无与伦比的魅力,一次次地去验证着“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传奇,走进画中、走进诗里,漫步山水之间,怀揣着对这个艳冠天下城市的敬畏,我们用笔铭刻下桂林山水的灵魂与魅力,让这美丽的城市在我们的心中永远定格。

二、关键词桂林山水甲天下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三、正文桂林——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和历史文化名城,是名副其实的“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

走进这样一个城市,我们终于明白“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的真谛,很难想象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还有如此古朴清秀的地方,“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切切实实地在这里得以实现,确实,我们感觉像是走进了连绵不绝的画卷。

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构成了别具一格的桂林山水,山青、水秀、洞奇、石美,流连山水间,我们用笔触一点一滴地记录下它的风姿,清幽的两江四湖、明洁如镜的漓江、古老沧桑的大圩古镇、秀美壮丽的阳朔古县无一不在彰显着桂林喀斯特地貌山水文明的精髓,让我们陶醉,让我们迷恋。

(一)桂林市区特色:作为举世闻名的旅游城市,桂林自然有不同于其它城市的特色。

初入桂林,我们用最直接的方式去拜访这个城市,坐上公交车观赏沿途的风景,我们发现,这不仅仅是一个城市,在这里你不会看到显赫的高层建筑,也看不见鲜艳的色彩构成,城市的每一个建筑都是山水的陪衬,它们都是山水的子民,怀揣着对山水独有的尊敬,整个桂林都在千百簇峰的庇护之下,“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名不虚传。

(二)两江四湖:两江四湖即是指由漓江、桃花江、木龙湖、桂湖、榕湖、杉湖构成的环城风景带,被誉为是“桂林美丽的后花园”,而两江四湖环城水系可以说是桂林城区的灵魂,绸缎似的江,翡翠般的湖,得天独厚,自然幽静。

皖南写生实习报告

皖南写生实习报告

皖南写生实习报告班级:环艺092姓名:李俊学号:200905014220一、引言二、写生基地基本概况1、西递2、南屏3、唐模4、宏村5、黄山三、写生的主要过程和基本事件1、开往西递路途2、西递写生实习报告3、南屏写生实习报告4、唐模写生实习报告5、宏村写生实习报告6、黄山写生实习报告四、收获及心得体会五、总结一、引言经学校课程的安排,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艺术设计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同学在安徽皖南地方进行十天的风格写生实习,主要进行的过程有对徽派建筑特色建筑速写和对皖南各地建筑与风景进行采风。

通过风格实习,加强同学们对建筑的直观感受能力,对传统建筑的认识与理解,通过对当地的民俗的深入了解,我们更多的领会到皖南风情山美水美建筑独特美以及人情的美。

深刻的感受下大自然带给我们人类的美好的景象,在这美好的景色中去追求属于我们追寻的艺术风格与气息,增强我们艺术文化的修养。

同学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变得更深层次,时刻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顺利完成这次的户外的风格实习。

二、实习写生基本概况这次实习主要集中在皖南黟县,黟县是中国黄山市下辖的一个县,徽州六县之一,徽州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黟县是中国黄山市下辖的一个县,徽州六县之一,徽州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境内存有大量的明清民居、祠堂、牌坊、园林,更有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古村落,素有“东方古代建筑艺术宝库”、“中国传统文化缩影”之美誉。

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在安徽黄山市黟县,实习基地进行了持续十天的采风,速写、写生实习。

我们在西递居住,主要去西递——关麓——南屏——宏村——唐模——鲍家花园——棠越牌坊群——渔梁——徽州古城。

最后一站是黄山。

主要是以采风为主,以写生速写为辅,了解徽派建筑特色,熟练掌握徽派建筑的构图与建筑速写的技巧。

三、写生的主要过程和基本事件< 一>开往西递路途三月二十号晚上,我们整装出发,坐上去往合肥的火车上,心中有许多说不出的激动,许多憧憬。

这也许是我们在大学最后一次和那么多同学一起集体坐车出去户外写生,在车上我们全班包括其他班一起吃东西、一起嬉笑,很少有这种集体在一起嬉闹的场景,到达合肥后有转车到开往西递的大巴车上,这时的我们都非常的疲惫了,当到达黟县境内,已是快晚上了,看到那一座座连绵的山,那绿色,那天然的景像就深深地吸引了我们。

写生的实习报告锦集九篇

写生的实习报告锦集九篇

写生的实习报告锦集九篇写生的实习报告篇1回顾为期15天的写生之旅,这段时间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不仅仅在我心中,也深深印在我们所有人的心中。

我们于10月20号早上凌晨出发经过17个多小时的路途颠簸,我们来到到了我们的目的地——安徽宏村。

这次写生是我班与另外两个班的同学一起,在五位老师的带领下在安徽黄山市黟县宏村、屏山的实习基地进行了持续十五天的速写、水彩写生实习。

在来宏村的车上,心中有许多说不出的激动,许多憧憬。

我们一路上就说说笑笑,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到达目的地已经是晚上11点的样子,老师安排好休息,就结束了这一天。

第二天好多同学早早就起床了。

他们已经安耐不住了。

吃完早饭后,我们自己跟着导游在宏村里转了一圈,使我们真正的了解了宏村。

刚进村,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绿幽幽的林荫小道和一汪碧蓝的湖水,导游说那就是南湖。

我们踏着青石小路,嬉笑着来到了南湖,在它的旁边有一个南湖书院,那曾经是当代著名的科学家李小娟受教的地方。

不经意地抬头,层层叠叠的屋顶,远处的山在薄雾的笼罩下若隐若现,宛如含羞的少女蒙着面纱。

宏村的早晨微凉,略带寒意。

古老的青石板小路,古朴的民居建筑,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格外静谧。

村后以青山为屏障,湖堤旁古树参天,苍翠欲滴,躯干青藤盘绕,禽鸟鸣唱,还有垂柳,枝叶婀娜,像临镜梳妆的少女,把秀发洒向湖面水中,点出很多的小圆晕。

湖面绿荷摇曳,鸭群戏水,真是别有一番景致。

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横跨南湖的画桥,它唯一,它独特,但却又能融入周围的景色,相得益彰!当然,在这黑瓦白墙、小桥流水之间,随处可见的是支着画架、凝神挥笔的学生,同学在此写生纷纷从自己最广阔的情怀来展现这里的建筑的特别和风景的美,在绘画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情,也同时锻炼了自己,展示了自己的绘画风格。

通过画桥,我们继续往前走,宏村这里到处都是高高的马头墙,曲径通幽的小巷子,贯穿全村的'水系不仅为村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更创造了一种“浣汲何妨汐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还有满目的绿色,再加上完美的徽派建筑??让宏村这个古村落有了灵动的感觉,也更具魅力!在画家眼里,宏村就是人间天堂。

皖南写生实习报告

皖南写生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12年10月22日——2010年10月27日实习地点:安徽南屏﹑西递、屏山﹑宏村实习形式:写生实习实习目的:通过写生,提高同学们对建筑的直观感受能力,对传统建筑的认识与理解。

从自然风土人情中悟建筑文化。

从民俗民风中感知“场所精神”与历史文脉的延续性的重要性。

从地域特色感知自然色彩。

从大自然中领悟色彩的光与色的变化与魅力。

要求大家在实习中遵守实习纪律,争取从大自然中和民族建筑文化中学到课堂上难以学到的知识。

并在风景写生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十月二十二日,风和日丽。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徽州这片神奇的土地进行写生实习。

建筑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是安徽这个古老的村庄吸引游客的独特之处,来到安徽的这一周多时间,我们尽情的享受着自然和前人给我们带来的这种艺术的气息。

在这黑瓦白墙、小桥流水之间,随处可见支着画架、凝神挥笔的学生。

第一站我们去的是南屏,因为南屏离我们住处只有1000米,所以南屏是我们写生和考察的第一站,第一次进入是在导游的带领下,从指定路线开始参观,在导游的讲解下我们简单的了解了南屏的历史和古建筑的历史意义。

上午跟着导游。

下午的时候就是我们自由的写生时间,我们几个三五成群的在南屏的小巷里穿梭者,领略着南屏的古村气息,南屏这桃花源般的村落,恰逢细雨绵绵。

初秋的乡村,雾状的细雨把村庄隐藏在朦胧的抽象中,远山虚无,白墙黛瓦被雨水包围,黑白并不分明,恰似水墨诗境。

入得近处时,人却在画中。

接连几天,毛毛细雨不断,偶尔也会露出一片灰暗的天空或短暂而血红的夕阳。

村落不断变换着色彩。

雨停时,出去写生。

沿着村落巷陌,踏着田埂野草,感受着乡村的宁静。

弯弯的小河顺着村落的地势穿过田野蜿蜒而去,河床不深,岸边野草不浅,点缀着高低错落的林木,牧童牛群隐没其间。

河水泛着凉意,映着天色,或潺潺而流,似歌;或平流如镜,似睡。

眼前看到的是一幅色彩凝重而深远的风景画。

第二站我们安排在西递村。

上午从大巴下来,步入村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皖南写生实习报告
黄欣 2009301410022
工业设计
2010/8/22我们院一行人边提早结束了暑假,坐了近十个小时学校大巴来到了安徽宏村。

之前的古村落我也去过不少,但是徽派建筑我确实在这里第一次感受到粉墙黛瓦的恬适怡然。

随意却不凌乱的民宅顺着那条不宽的主街道逐渐消失。

傍着一条河,久违的宁静沁入心脾,我知道第一时间我一喜欢上了这里——徽州古村落。

下了大巴,大家立即在旅店收拾行李,安顿下来。

吃过饭太阳已经落山,宏村的夜市说不上繁华,却比白天的街道热闹有意思得多,一个接一个的小摊、烧烤店让我们很快融入这个陌生的地方。

一个晚上的休整对我们来说足够得很,第二天大清早就结队参观宏村,我们的第一站。

听导游说宏村,古取宏广发大之意,称为弘村,清乾隆年间更为宏村,位于安徽省黄山西南麓,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

村落面积19.11公顷,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

村落枕雷岗面南湖,山水明秀,享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称。

山因水青,水因山活,南宋绍兴年间,古宏村人为防火灌田,独运匠心开仿生学之先河,建造出堪称“中国一绝”的人工水系,围绕牛形做活了一篇水文章。

九曲十弯的水圳是“牛肠”,傍泉眼挖掘的“月沼”是“牛胃”,“南湖”是“牛肚”,“牛肠”两旁民居为“牛身”。

湖光山色与层楼叠院和谐共处,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交相辉映,是宏村区别于其他民居建筑布局的特色,成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一大奇迹。

随着导游,依次参观了南湖、南湖书院、月沼、牛肠水圳、桃源居、富丽堂皇的承志堂、树人堂、村前大树等。

来之前听人说徽州著名的有三雕即砖雕.石雕.木雕,还真是名不虚传。

每一座民居都带有精致的镂空雕花,不论贫富,当然财主家的雕花会镶上金粉显示自己的地位。

室内木雕花样繁多,技法多变,内容丰富,寓意深刻,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大厅房门及窗户和书厅雕花门上。

大厅门、窗主图案为宝鼎、宝瓶,窗户开口为挂络式,两边窗户上方各有两个守窗“童子”,窗栏板上的四只喜鹊、六只麒麟犹如活的一般,寓为“四喜六顺”,房门上部为“藤结花”,每扇门上的“花心板”上的人物均为历史典故,其中东房门里扇“花心板”上为“羲之戏鹅”,其他典故有待考证,另外两厢的葡萄挂络,双狮雀替均属珍品,挂络中的飞马寓“飞黄腾达”之意。

书房中的四扇雕花门可以说是全村最为精美的雕花门。

依照老师的指导,因为学习工业设计,我和同学们都特意画下了很多精美的雕花以及
工艺品,相信会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很有帮助。

根据老师的指导,我在村口大树坐定,尝试熟悉这种感觉,学习把握画面的整体结构、疏密、层次。

晚上各班集中针对性的评画。

在宏村写生了两天,便去了西递。

西递位于黄山市黟县东南部的西递镇中心,乃取村中三条溪水东向西流之意。

又因位于徽州府之西,曾设“铺递所”,故改名西递。

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

至今尚保存古朴典雅的明清民居中124幢,大量的砖、木、石雕等艺术佳作点缀其间。

目前,整理开放有凌云阁、胡文光刺史牌坊、瑞玉庭、桃李园、东园、西园、大夫第、敬爱堂、履福堂、青云轩、膺福堂、笃敬堂、仰高堂、尚德堂、枕石小筑、仁堂、追慕堂等民居古建筑。

虽说都是古村落,但相比宏村的宁静,西递却多了一份大气。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进村就能看见的刺史牌坊,无声的记录下那些伟大但早已远去的历史与沧桑。

在西递,我对徽派建筑渐渐熟悉起来,画的线条越来越讲究,自然我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满足感或者说是成就感。

接下来的几天一直下着大雨,计划虽被打乱但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的兴致。

冒着大雨,我们参观了唐模、卢村、屏山还有其他的小村落,迎接着偶尔的天晴。

十天的写生因为我们的忙碌过的特别快。

我按老师的要求准时交上了八副素描以及三十张速写,得到的评价是:速写不错,素描差点儿。

反思再反思,还是一直存在对速写特殊的偏爱,对素描并没有花他多心思。

以后慢慢改进好了!
在我看来,这样的写生对我们的人生真算得上是一次很宝贵的经历。

通过写生实习,加强我们对事物的直观感受能力,对传统建筑的认识与理解,从自然风土人情中悟建筑文化,从民俗民风中感知“场所精神”与历史文脉的延续性的重要,从地域特色感知自然色彩,从大自然中领悟色彩的光与色的变化与魅力,同时写生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我永远珍藏于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