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共31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共39张PPT)(共39张PPT)

知州3的.权地力方。 贫弱。
制钱 谷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由中央掌握; 设置_转__运__使__,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 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 莫做针。”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 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 北宋的军队分为禁军、厢军和乡兵。 • 禁军是北宋的正规军,又称上军,由各地军队的精壮者
抽调而成。宋太祖为了控制兵权,对禁军进行了改编, 大约一半部署在京师,另一半安置在各地。 • 厢军是地方军,很少进行军事训练,多从事工役和杂役, 因而也称为“役兵”。 • 乡兵,分处在各地,战时征召,闲时务农,类似于民兵 性质。
• A.重农抑商 B.重文轻武
• C.和亲会盟 D.闭关锁国
6.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
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 D )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1.(2016·岳阳)“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
其中建立北宋的“宋祖”是( D )
A.刘备 B.元昊 C.忽必烈 D.赵匡胤
2.《宋史·太祖本纪》记载:“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 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这段史料记载
的历史事件是( D)
• 结果: • 统一了南方和中原地 区
思考:北宋是否完成了国家的全部统一?为什么?
没有完成统一。 原因:北宋统一了中原和南方地区,结束了五代十国 的分裂局面。但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同北宋并立的 还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等少数民族 政权。
制钱 谷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由中央掌握; 设置_转__运__使__,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 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 莫做针。”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 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 北宋的军队分为禁军、厢军和乡兵。 • 禁军是北宋的正规军,又称上军,由各地军队的精壮者
抽调而成。宋太祖为了控制兵权,对禁军进行了改编, 大约一半部署在京师,另一半安置在各地。 • 厢军是地方军,很少进行军事训练,多从事工役和杂役, 因而也称为“役兵”。 • 乡兵,分处在各地,战时征召,闲时务农,类似于民兵 性质。
• A.重农抑商 B.重文轻武
• C.和亲会盟 D.闭关锁国
6.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
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 D )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1.(2016·岳阳)“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
其中建立北宋的“宋祖”是( D )
A.刘备 B.元昊 C.忽必烈 D.赵匡胤
2.《宋史·太祖本纪》记载:“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 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这段史料记载
的历史事件是( D)
• 结果: • 统一了南方和中原地 区
思考:北宋是否完成了国家的全部统一?为什么?
没有完成统一。 原因:北宋统一了中原和南方地区,结束了五代十国 的分裂局面。但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同北宋并立的 还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等少数民族 政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 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共33张PPT)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 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 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 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 安矣。”
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原 因是什么?总结北宋如何实现 “息天下之兵”的?
在地方,派文臣担任知州,以防武人干政, 并设通判相互牵制; 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权 收归中央,以消除地方对抗中央的物质基础; 削弱地方权力。
北 宋 的 统 治
时间:960年 北宋的建立 建立者:赵匡胤(宋太祖) (陈桥兵变) 都城:东京 剥夺高级武将军权; 在中央,宰相权力被一分为三,宰 相专掌行政,枢密使掌管军事,三 中央集权 司使管理财政,各自长官分别对皇 帝负责; 的强化 在地方,中央派文官任知府、知州 等职,代替节度使,实施三年一换 的制度,还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力, 将地方财权收归中央。 选用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武 将受文官监督和管束; 重文轻武 进一步科举制度,增加录取名额, 提高进士地位; 的国策 开办学校,传授儒学。
长久以来,人们都将宋朝称为“ ”,和之前 的“强汉”、“盛唐”等大一统王朝相比,宋朝的疆域 面积最小。宋朝军队面对辽、金、甚至弱小的西夏的入 侵,多次被对方打得狼狈不堪、一溃千里、丧师失地、 赔款纳贡。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变”,连皇帝、太子 都被金军俘虏了去。
弱宋
北宋的政治
学习目标解读
• 知道北宋的建立,理解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 施以及历史背景;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与影 响,理解重文轻武与稳定政治的关系。
杯酒释兵权
时空隧道
如果回到宋朝,你会选择过何种生活? (文人?军人?还是其他?)结合教材第 二个标题,说说你的理由。
(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 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 分治大藩,纵皆贪浊(贪污受贿),亦未及 武臣一人(的祸害)也。” ——(宋)李焘撰: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共24张PPT)

积极影响
①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 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 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②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 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消极影响 武将过于受到限制,影响战场上的临阵指挥,导致北
宋对外战争屡败。
——(宋)谚语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唐 朝 武 将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宋 代 文 臣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Q1:宋朝为什么要重文轻武? 原因: 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的弊端重现。
Q2:宋太祖和宋太宗在重用文官方面,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有意重用文臣 掌握军政大权
宋太祖
宋太宗
措施: 1、文臣统兵,武将受限
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 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 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 成。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文臣统兵的代表:欧阳修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天圣八 年进士,修《新唐书》。宋英宗时, 官至枢密副使(兵权)、参知政事 (行政权)。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措施: 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科举取士 宋太祖:最多一次是31人,诸科最多是96人; 宋太宗:977年,进士109人,诸科200人, 又赐进士180多人,总录500多人 宋真宗:(继续增加),如在1000年录取进士 409人,诸科更高达1129人。
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的职权和作用。
通判的职权:涉及地方一切行政与司法事务,知州发 布的各项官文需要通判一起署名才能生效。 作用:分散知州的权力并对其行为实行监督。
影响: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 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共23张PPT)

我们只统 兵,不能 调兵,真 悲剧!
我虽能调兵, 可我不会领 兵打仗啊!。
宋 将 领
枢 密 院 官 员
(二)在中央: 皇帝总揽大权 削弱宰相 权利 皇帝
财政 行政 中 书 门 下 军事
参 度 盐户 支 铁部知 政 (三司) 事
枢 密 院
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 削弱相权。 皇帝
强化中央集权 相权
(三)在地方
“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A.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 三年一换 B.设置通判。 分散知州的权力。 C.设置转运使。 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宋史》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 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 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职权和作用。
职权:地方一切行政和司法事务,需要经过通判署名才 能生效。 作用:分散知州的权力,并对其进行有效监督。
宋将 领
注重文教,广开科举
材料一、 “北宋共开科举考试81榜,期间所取文士合计60035人,平均 每年360人。” “北宋武举共开科考试28榜,共取士868人,年均5人。” ——《论宋代科举取士之多与冗官问题》 材料二、
重文轻武的 政策
读书风气浓厚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 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汪洙《神童诗》
我替您管钱
我烦你俩!
这回可以睡 个好觉了!
转 运 使 我替您“分 忧”!
赋税都上缴 了,下个月 的开支可咋 整?
知州
通 判
皇 帝
知州
强化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 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 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影响
我们是个摆 设?!真悲 剧!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共25张PPT

时间: 960年 建立者: 赵匡胤 都城:东京(开封) 国号: 宋 史称:北宋
分北 裂宋 局结 面束 ,五 统代 一十 中国 原陈桥驿北 宋 东京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北宋建隆三年至太平兴国四年(962—979 年),宋以先易后难、先南后北方的方针 ,主要包括慕容延钊、李处耘率军平定武 平周保权(963年),同时荆南高继冲主 动投降归顺;王全斌率军平定后蜀孟昶( 965年);宋太祖率军征讨北汉(968年) ;潘美率军平定南汉刘鋹(公元970年) ;曹彬、潘美率军平定南唐李煜(975年 );之后,吴越钱俶、清源军节度使陈洪 进主动投降归顺(978年);宋太宗率军 平定北汉刘继元(979年)。
课堂练习
1、宋太祖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
A 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这里反映出宋初的一个基本国策是
() A.重文轻武 B.强干弱枝C.重内轻外 D.冗官冗费
D 2.人物评价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下对宋太祖评价,正确的有
() ①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了北宋王朝 ②通过“杯酒释兵权”,加强了中 央集权 ③建立科举考试制度,完善了人才选拔 ④采取“崇文抑武”策略, 提高了文人地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的名额,提高进士的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劝学诗》
宋真宗(北宋第3位皇 帝)
富家不用买良田, 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 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 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 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 六经勤向窗前读。
问 题 思 考:宋太祖如何 控制军权?
宋太祖杯酒释兵
第6课 北宋的政治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共36张PPT

人物:宋太祖和后继者
方针:先南后北
结果: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
意义: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
裂割据局面,实现了中 原和南方地区的统一。
北宋灭南唐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五代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被后人评为“中国第一词帝”。他的词,语言明快、 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 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 影响深远。他的多篇著作都入选了中学语文课本,成为了 学生们朗读并背诵全文的重点篇目。 961年六月,南唐中主李璟病逝,李煜在金陵登基为帝。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历史事件从背景原因、内容 过程、意义影响三个方面去掌握。)
1、背景原因
材料:
强化中央集权
观察五代十国存在的时间图表,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宋太祖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五代十国时期,武将专权,导致政局动荡不止,政 权寿命短暂,更替频繁。
北宋军队编制
禁军:是北宋的中央军,正规军。大致一半守京畿,一半戊 诸郡,京城与畿辅兵力亦大致平衡,以便内外相制。同时实 行"更戊法",畿辅与诸州禁军定期更换驻地, 以使兵不识将, 将无专兵。 厢军:名为常备军,实是各州府和某些中央机构的杂 役兵。
宋真宗(北宋第3位皇帝) 富家不用买良田, 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 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 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 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 六经勤向窗前读。
(2)改革发展科举制
(1)概况: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2)影响:①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②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③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 的文治局面
方针:先南后北
结果: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
意义: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
裂割据局面,实现了中 原和南方地区的统一。
北宋灭南唐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五代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被后人评为“中国第一词帝”。他的词,语言明快、 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 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 影响深远。他的多篇著作都入选了中学语文课本,成为了 学生们朗读并背诵全文的重点篇目。 961年六月,南唐中主李璟病逝,李煜在金陵登基为帝。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历史事件从背景原因、内容 过程、意义影响三个方面去掌握。)
1、背景原因
材料:
强化中央集权
观察五代十国存在的时间图表,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宋太祖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五代十国时期,武将专权,导致政局动荡不止,政 权寿命短暂,更替频繁。
北宋军队编制
禁军:是北宋的中央军,正规军。大致一半守京畿,一半戊 诸郡,京城与畿辅兵力亦大致平衡,以便内外相制。同时实 行"更戊法",畿辅与诸州禁军定期更换驻地, 以使兵不识将, 将无专兵。 厢军:名为常备军,实是各州府和某些中央机构的杂 役兵。
宋真宗(北宋第3位皇帝) 富家不用买良田, 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 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 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 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 六经勤向窗前读。
(2)改革发展科举制
(1)概况: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2)影响:①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②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③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 的文治局面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共26张PPT)

获得功名的人实际也占据了朝中的显要位置。文官制度成功地将大量人才收罗进了政府,同时通过诱人的仕途消除了才俊之士图谋不轨的威胁。1148年至1256年间的进士中,有一半以上三代均为布衣,可见科举制度网罗人才之力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种文官制度的成功,后世再未发生陈桥兵变那样的篡位事件。——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宋太祖的疑惑是什么?目标是什么?
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治动荡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处理?
话说宋太祖黄袍加身之后,忽一日把老战友们召进宫来,把酒言欢。半酣之际,太祖从容坦言,担心诸位可能在下属的邪恶引导之下被迫篡权。功臣宿将慌忙请示该怎么办。太祖说:“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好富贵者,不过欲多积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耳。尔曹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我且与尔曹约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功臣如蒙大赦,双方成交,皆大欢喜。——赵冬梅《法度与人心》
重文轻武文昌盛
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形成了文臣统兵格局
建立不同于前朝的枢密院制度,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长官为枢密使和枢密副使,主管调动全国军队,分掌军政大权。——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宋太祖为什么要让文官掌握军政大权?
实行了怎样的政策?形成了怎样的局面?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的格局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的格局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强化集权固中央
(宋)太祖既得天下,诛李筠、李重进,召(赵)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戈不自,苍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为天地神人之福也。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司马光《涑水纪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共31张PPT 含)

精兵,则天下自安 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
矣.
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
据此,赵普建议怎么做? 设法收回地方政府的权力,集权于中央。
即夺其政治权、经济权、军事权。
原因
唐末五代,藩镇太重, 1 君弱臣2 强(地方权3力大,
中央势弱)
宋朝建立时,全国仍处于 割据状态,要巩固统治, 结束封建割据,必须加强 中央集权
A.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 B. 将地方财政权收归中央 C. 宰相权力被一分为三 D. 在地方上设节度使,掌握经济和军事大权.
2.“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出现这种历史现象是由于( D )
A.统一文字 B.独尊儒术 C.创立科举 D.重文轻武
3.“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说明宋官员的主
人教版·七年级下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学习目标
1.知道北宋的建立方式、建立时间、建立者和 都城。 2.掌握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3.了解宋朝实行的重文轻武政策及其影响,了 解科举制在宋朝的发展和作用。 4.通过对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及其影 响的学习,培养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 字元朗。军事家,宋朝开国皇帝。赵 匡胤受柴荣(后周世宗)器重,掌管 殿前禁军。周恭帝即位后不久,赵匡 胤发动陈桥兵变。恭帝被迫禅位,赵 匡胤登基,建立“北宋”。
宋太宗
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 朝廷授予的“阵图” 行军布阵。(受抑制)
这两位皇帝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唐朝受西北少数民族的影响,尚武的风气盛行一时, 唐朝中期以来出现了骄兵悍将飞扬跋扈的局面。
北宋科举制的特点
1.程序严格:州试——省试——殿试; 2.提高进士的地位。 3.方法严密:糊名法,防舞弊; 4.录取名额大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人往往有时候为了争夺名利,有时驱车去争,有时驱马去夺,想方设法,不遗余力。压力挑战,这一切消极的东西都是我进取成功的催化剂。 8、真想干总会有办法,不想干总会有理由;面对困难,智者想尽千方百计,愚者说尽千言万语;老实人不一定可靠,但可靠的必定是老实人;时间,抓起来是黄金,抓不起来是流水。 9、成功的道路上,肯定会有失败;对于失败,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和对待,不怕失败者,则必成功;怕失败者,则一无是处,会更失败。1、快乐总和宽厚的人相伴,财富总与诚信的人相伴,聪明总与高尚的人相伴,魅力总与幽默的人相伴,健康总与阔达的人相伴。
8.宋太祖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制衡知州的权力,
( D)
A.刺史 B.节度使 C.转运使
9.宋代开国后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普遍受到人们尊重的 A.文臣 B.武将 C.手工业者 D.商人
10.宋太祖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
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映出宋初是一个基本国策是( D )
宋人
3、影响: 扭转了 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杜绝了 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有利于 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课后思考:“重文”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
的影响,而“轻武”又会对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
建立
北 宋
巩固
960年赵匡胤 加强中央集 重文轻武
基础巩固
1.“陈桥兵变”讲的是下列哪一个人的历史故事(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神
7、人往往有时候为了争夺名利,有时驱车去争,有时驱马去夺,想方设法,不遗余力。压力挑战,这一切消极的东西都是我进取成功的催化剂。 8、真想干总会有办法,不想干总会有理由;面对困难,智者想尽千方百计,愚者说尽千言万语;老实人不一定可靠,但可靠的必定是老实人;时间,抓起来是黄金,抓不起来是流水。14、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1.目的: 为防止唐末以来 武将 的弊端重现
材料:宋太祖曾说:“五代时期藩镇强 百姓受苦。我现在选派100多名干练的儒 取治理各个藩镇,即使他们全部贪污舞 不上一个武臣的危害大。”
பைடு நூலகம்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宋太宗2一.朝表,现文臣成为政事堂和枢密长
15、最终你相信什么就能成为什么。因为世界上最可怕的二个词,一个叫执着,一个叫认真,认真的人改变自己,执着的人改变命运。只要在路上,就没有到不了的地方。 16、你若坚持,定会发光,时间是所向披靡的武器,它能集腋成裘,也能聚沙成塔,将人生的不可能都变成可能。 17、人生,就要活得漂亮,走得铿锵。自己不奋斗,终归是摆设。无论你是谁,宁可做拼搏的失败者
北宋的科举
宋朝太祖时进士科最多一次是31人,诸科最多是
9②6人注;重到太文宗教时,的发977展年科,进举士109人,诸科200影响:
人,又赐进士180多人,总录500多人。真宗时生了深远
(展武继高以取举注续达至1科0每增 于1人重举13加32。年发取9,人制一1展如。。次度在1,文1。11每0教0)0年次0年规最事录定多业取限30,进额人士,改。4每后革0次9来人发考逐,试渐诸只增科能额更了促的技才,浓进提发辈厚高达出整的,、的个
第6课北宋的政治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史学家
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余秋雨
这两位文人为何向往宋朝?
一、北宋的建立与统一
1.北宋建立
时 间 建立者 主要事件 都
公元960年 赵匡胤 (宋太祖)
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
东京(
五代: 后周国势在五代中最强。 周世后宗梁、注后重唐发、后展晋生、产后,汉、又后整周。
一、北宋的建立与局部统一
1.北宋建立
时间
建立者 主要事件 都城
公元960年
赵匡胤 陈桥兵变 (宋太祖) 黄袍加身
开封
2.统一
北宋统一了中原和南方,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
观察五代十国部分政权更迭时间表 思考一下,五代十国的政权特点?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
907-923 923-936 936-946 947-950 950
12、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布瓦罗 13、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华罗庚
14、许多年轻人在学习音乐时学会了爱。——莱杰 1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16、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列宁 17、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毛泽东
2.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是( A )
A.防止武将专政弊端 B.统治者是文臣出身,因此重视文臣 C.文臣才能突出,堪当大任 D.武将无能
3、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
了宋朝的政策是( B )
A、休养生息政策 B、重文轻武政策 C、重武轻文政策 D、对外开放政策
4、北宋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 B )
防地将1
一、加强中央集权 ——兵权
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
一、加强中央集权 ——相权 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秦汉时----丞相
隋唐时----三省六部制 北宋时-----宰相N人副宰相N人
一、加强中央集权 ——地方
1、派 文任臣州县长官通一判个(,官即职是。宋知也朝州叫新)监设州立,,的三年
吴国
南唐
前蜀
后蜀
闽
892-937 937-975 891-925 925-965 893
结论: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
我不想如此短命 咋办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日,(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 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 “陛下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唐季以来,战斗 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 治之,无他奇巧也,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 下自安矣。”
兵”“元戎不知将校之能否,将校不识三军之
各不相管辖”,此类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 (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13.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造成“外州无
的局面,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C
A、频繁调动州县长官
B、设置通判
C、设置转运使
D、派文
州县长官
1、快乐总和宽厚的人相伴,财富总与诚信的人相伴,聪明总与高尚的人相伴,魅力总与幽默的人相伴,健康总与阔达的人相伴。 2、人生就有许多这样的奇迹,看似比登天还难的事,有时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其中的差别就在于非凡的信念。
10、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11、时间只是过客,自己才是主人,人生的路无需苛求,只要你迈步,路就在你的脚下延伸,只要你扬帆,便会有八面来风,启程了,人的生命才真正开始。 12、不管做什么都不要急于回报,因为播种和收获不在同一个季节,中间隔着的一段时间,我们叫它为坚持。失败。11、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米南德
A.冗官冗费
B.强干弱枝
C.重内轻外
D.重文轻武
11.人民法院报2016年10月8日文章:宋朝司法中的 法不协”及对判例的影响。下列与科举有关的措施
宋朝的是( C)
A.创立考试办法选拔官员 B.开创进士科 C.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12.“兵无常帅,帅无常帅”“兵不识将,将
9、成功的道路上,肯定会有失败;对于失败,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和对待,不怕失败者,则必成功;怕失败者,则一无是处,会更5、别着急要结果,先问自己够不够格,付出要配得上结果,工夫到位了,结果自然就出来了。 6、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7、别人对你好,你要争气,图日后有能力有所报答,别人对你不好,你更要争气望有朝一日,能够扬眉吐气。 8、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时间来定夺。 9、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 C、武将专权制 D、宰相制度
5.唐朝末年,中原地区战乱不止,形成五代十国,
困苦不堪。结束五代十国,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结
国分裂割据局面的是( D )
A.后梁 B.后周
C.南宋
D.
6.丞相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官职,往往担任这一要职 皇帝的肱骨之臣。宋太祖时对丞相采取的措施是( A.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B.扩大宰相额权力 C.加大宰相军政、财政大权 D.宋朝的宰相位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1、赵普认为五代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2、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行政权、财权
一、加强中央集权 ——兵权
1、解除 禁军 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
2、控制对 军队 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 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控制调兵权)
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割断 将领 与士兵 地方的联系 (控制兵军将队关驻 系)
18、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列宁 19、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列夫·托尔斯泰
20、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赞科夫 21、游手好闲地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约翰·贝勒斯 2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培根 23、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高尔基 24、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25、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别林斯基、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高士其 2、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了。——高士其 3、学和行本来是有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谢觉哉、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11、时间只是过客,自己才是主人,人生的路无需苛求,只要你迈步,路就在你的脚下延伸,只要你扬帆,便会有八面来风,启程了,人的生命才真正开始。 12、不管做什么都不要急于回报,因为播种和收获不在同一个季节,中间隔着的一段时间,我们叫它为坚持。 13、你想过普通的生活,就会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过最好的生活,就一定会遇上最强的伤害。这个世界很公平,想要最好,就一定会给你最痛。
8.宋太祖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制衡知州的权力,
( D)
A.刺史 B.节度使 C.转运使
9.宋代开国后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普遍受到人们尊重的 A.文臣 B.武将 C.手工业者 D.商人
10.宋太祖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
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映出宋初是一个基本国策是( D )
宋人
3、影响: 扭转了 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杜绝了 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有利于 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课后思考:“重文”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
的影响,而“轻武”又会对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
建立
北 宋
巩固
960年赵匡胤 加强中央集 重文轻武
基础巩固
1.“陈桥兵变”讲的是下列哪一个人的历史故事(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神
7、人往往有时候为了争夺名利,有时驱车去争,有时驱马去夺,想方设法,不遗余力。压力挑战,这一切消极的东西都是我进取成功的催化剂。 8、真想干总会有办法,不想干总会有理由;面对困难,智者想尽千方百计,愚者说尽千言万语;老实人不一定可靠,但可靠的必定是老实人;时间,抓起来是黄金,抓不起来是流水。14、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1.目的: 为防止唐末以来 武将 的弊端重现
材料:宋太祖曾说:“五代时期藩镇强 百姓受苦。我现在选派100多名干练的儒 取治理各个藩镇,即使他们全部贪污舞 不上一个武臣的危害大。”
பைடு நூலகம்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宋太宗2一.朝表,现文臣成为政事堂和枢密长
15、最终你相信什么就能成为什么。因为世界上最可怕的二个词,一个叫执着,一个叫认真,认真的人改变自己,执着的人改变命运。只要在路上,就没有到不了的地方。 16、你若坚持,定会发光,时间是所向披靡的武器,它能集腋成裘,也能聚沙成塔,将人生的不可能都变成可能。 17、人生,就要活得漂亮,走得铿锵。自己不奋斗,终归是摆设。无论你是谁,宁可做拼搏的失败者
北宋的科举
宋朝太祖时进士科最多一次是31人,诸科最多是
9②6人注;重到太文宗教时,的发977展年科,进举士109人,诸科200影响:
人,又赐进士180多人,总录500多人。真宗时生了深远
(展武继高以取举注续达至1科0每增 于1人重举13加32。年发取9,人制一1展如。。次度在1,文1。11每0教0)0年次0年规最事录定多业取限30,进额人士,改。4每后革0次9来人发考逐,试渐诸只增科能额更了促的技才,浓进提发辈厚高达出整的,、的个
第6课北宋的政治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史学家
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余秋雨
这两位文人为何向往宋朝?
一、北宋的建立与统一
1.北宋建立
时 间 建立者 主要事件 都
公元960年 赵匡胤 (宋太祖)
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
东京(
五代: 后周国势在五代中最强。 周世后宗梁、注后重唐发、后展晋生、产后,汉、又后整周。
一、北宋的建立与局部统一
1.北宋建立
时间
建立者 主要事件 都城
公元960年
赵匡胤 陈桥兵变 (宋太祖) 黄袍加身
开封
2.统一
北宋统一了中原和南方,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
观察五代十国部分政权更迭时间表 思考一下,五代十国的政权特点?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
907-923 923-936 936-946 947-950 950
12、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布瓦罗 13、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华罗庚
14、许多年轻人在学习音乐时学会了爱。——莱杰 1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16、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列宁 17、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毛泽东
2.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是( A )
A.防止武将专政弊端 B.统治者是文臣出身,因此重视文臣 C.文臣才能突出,堪当大任 D.武将无能
3、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
了宋朝的政策是( B )
A、休养生息政策 B、重文轻武政策 C、重武轻文政策 D、对外开放政策
4、北宋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 B )
防地将1
一、加强中央集权 ——兵权
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
一、加强中央集权 ——相权 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秦汉时----丞相
隋唐时----三省六部制 北宋时-----宰相N人副宰相N人
一、加强中央集权 ——地方
1、派 文任臣州县长官通一判个(,官即职是。宋知也朝州叫新)监设州立,,的三年
吴国
南唐
前蜀
后蜀
闽
892-937 937-975 891-925 925-965 893
结论: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
我不想如此短命 咋办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日,(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 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 “陛下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唐季以来,战斗 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 治之,无他奇巧也,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 下自安矣。”
兵”“元戎不知将校之能否,将校不识三军之
各不相管辖”,此类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 (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13.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造成“外州无
的局面,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C
A、频繁调动州县长官
B、设置通判
C、设置转运使
D、派文
州县长官
1、快乐总和宽厚的人相伴,财富总与诚信的人相伴,聪明总与高尚的人相伴,魅力总与幽默的人相伴,健康总与阔达的人相伴。 2、人生就有许多这样的奇迹,看似比登天还难的事,有时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其中的差别就在于非凡的信念。
10、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11、时间只是过客,自己才是主人,人生的路无需苛求,只要你迈步,路就在你的脚下延伸,只要你扬帆,便会有八面来风,启程了,人的生命才真正开始。 12、不管做什么都不要急于回报,因为播种和收获不在同一个季节,中间隔着的一段时间,我们叫它为坚持。失败。11、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米南德
A.冗官冗费
B.强干弱枝
C.重内轻外
D.重文轻武
11.人民法院报2016年10月8日文章:宋朝司法中的 法不协”及对判例的影响。下列与科举有关的措施
宋朝的是( C)
A.创立考试办法选拔官员 B.开创进士科 C.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12.“兵无常帅,帅无常帅”“兵不识将,将
9、成功的道路上,肯定会有失败;对于失败,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和对待,不怕失败者,则必成功;怕失败者,则一无是处,会更5、别着急要结果,先问自己够不够格,付出要配得上结果,工夫到位了,结果自然就出来了。 6、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7、别人对你好,你要争气,图日后有能力有所报答,别人对你不好,你更要争气望有朝一日,能够扬眉吐气。 8、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时间来定夺。 9、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 C、武将专权制 D、宰相制度
5.唐朝末年,中原地区战乱不止,形成五代十国,
困苦不堪。结束五代十国,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结
国分裂割据局面的是( D )
A.后梁 B.后周
C.南宋
D.
6.丞相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官职,往往担任这一要职 皇帝的肱骨之臣。宋太祖时对丞相采取的措施是( A.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B.扩大宰相额权力 C.加大宰相军政、财政大权 D.宋朝的宰相位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1、赵普认为五代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2、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行政权、财权
一、加强中央集权 ——兵权
1、解除 禁军 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
2、控制对 军队 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 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控制调兵权)
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割断 将领 与士兵 地方的联系 (控制兵军将队关驻 系)
18、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列宁 19、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列夫·托尔斯泰
20、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赞科夫 21、游手好闲地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约翰·贝勒斯 2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培根 23、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高尔基 24、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25、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别林斯基、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高士其 2、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了。——高士其 3、学和行本来是有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谢觉哉、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11、时间只是过客,自己才是主人,人生的路无需苛求,只要你迈步,路就在你的脚下延伸,只要你扬帆,便会有八面来风,启程了,人的生命才真正开始。 12、不管做什么都不要急于回报,因为播种和收获不在同一个季节,中间隔着的一段时间,我们叫它为坚持。 13、你想过普通的生活,就会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过最好的生活,就一定会遇上最强的伤害。这个世界很公平,想要最好,就一定会给你最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