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世界历史方法论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意义概要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意义概要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意义2013年11月18日09:4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京)2013年6期作者:马俊峰字号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103 内容摘要: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思想的合理因素,运用其创造的唯物史观及剩余价值理论深入研究了近代以来世界经济与社会的运动及其发展趋势而创立的。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分析研究许多问题的重要背景和方法,又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

重新理解和解读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于我们总结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研究和处理全球化时代的诸多重要问题,尤其是处理好民族主体与人类主体的关系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好中国道路,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世界历史理论;全球化;现代化;人类解放作者简介:马俊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关于世界历史思想的合理因素,运用其创造的唯物史观及剩余价值理论,深入研究近代以来经济与社会的运动及其发展趋势而创立的。

马克思分析和讨论许多问题都是从世界历史的视野和高度进行的,不懂得或忽视这一点,在理解马克思的思想时势必会造成许多误解和曲解。

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我们对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重要意义认识不足,这是造成我们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时代课题理论上“不太清楚”、实践上走了很多弯路的重要原因之一。

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巨大冲击,总结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重新理解和谋划现代化方略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迫切需要,激活了世界历史理论这个重要思想资源,使之成为近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理论热点问题。

显然,世界历史理论既是我们重新理解和解读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切入点,也是显现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重要方面。

一、马克思对黑格尔世界历史思想的创造性转换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直接思想渊源是黑格尔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现实基础则是业已形成并日益扩大的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及其产生的各种效应。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方法论原则及意义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方法论原则及意义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方法论原则及意义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的方法论原则包括:一是唯物史观,即历史发展的根源在于物质条件,它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决定因素;二是普遍观,即历史发展是普遍的,它在全球范围内发生,世界各地的历史发展有共同的规律性;三是发展观,即历史发展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它是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四是历史具体论,即历史发展是具体的,它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它是一个特定的历史地点;五是历史唯心论,即历史发展是由人的思想和意志而决定的,它是由人的活动和思想来决定的;六是历史实践论,即历史发展是由人的实践活动而决定的,它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来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的意义在于,它强调了物质条件对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指出了历史发展的发展规律,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具体性,强调了人的思想和意志对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以及人的实践活动对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从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论视角,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特点。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中美贸易争端的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中美贸易争端的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中美贸易争端的方法论意义引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和基础,对于研究社会历史、经济发展和阶级斗争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方法论指导作用。

中美贸易争端作为当前国际经济关系中的重要问题,也可以通过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来进行分析和思考。

本文将从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和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探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中美贸易争端的方法论意义。

一、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核心观点之一,强调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

在中美贸易争端中,历史唯物主义提醒我们关注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潜在矛盾。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中美贸易争端的发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也导致了贸易争端和竞争的加剧。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的本质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导致了资本家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利润率而进行竞争。

在中美贸易争端中,中美两国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和利润,采取了各种竞争手段,导致了贸易争端的产生。

历史唯物主义还提醒我们,中美贸易争端的解决必须从经济发展和劳动力价值的角度出发。

马克思认为,劳动力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的交换应该以劳动力价值为基础。

在中美贸易争端中,对中美商品的定价争议成为争端的核心问题之一。

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告诉我们,必须从劳动力价值的角度出发,解决中美贸易争端,实现公平的交换和共同的繁荣。

二、阶级斗争视角阶级斗争视角告诉我们,中美贸易争端背后存在着不平等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分配。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个基本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在中美贸易争端中,美国作为资本主义的主要国家,掌握着国际经济体系的支配权和资源优势,对中美贸易的规则和利益分配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阶级斗争视角还提醒我们,中美贸易争端的解决必须寻求和谐共赢的办法。

马克思认为,阶级斗争不可避免,但可以通过团结和斗争来实现阶级利益的调和。

在中美贸易争端中,双方应该寻求平等互利的解决方案,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分歧,消除对贸易的不公平对待,实现中美关系的和谐共赢。

马克思世界历史方法论

马克思世界历史方法论

马克思世界历史方法论——认识和应对经济全球化摘要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思想的合理因素,运用其创造的唯物史观及剩余价值理论深入研究了近代以来世界经济与社会的运动及其发展趋势而创立的。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分析研究许多问题的重要背景和方法,又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

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来看,经济全球化与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的理论有着渊源关系。

坚持以马克思分析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为指导,注重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角度分析和审视经济全球化,深刻认识经济全球化趋势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是一把“双刃剑”的客观现实,并以积极的态度应对经济全球化。

关键词:世界历史方法论经济全球化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关于世界历史思想的合理因素,运用其创造的唯物史观及剩余价值理论,深入研究近代以来经济与社会的运动及其发展趋势而创立的[1]。

马克思分析和讨论许多问题都是从世界历史的视野和高度进行的,不懂得或忽视这一点,在理解马克思的思想时势必会造成许多误解和曲解。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阐述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是一个客观的、必然的历史过程,其转变的物质基础是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和交往的不断扩大,揭示了导致这种转变的根源、动力和本质,并且预言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和结果是共产主义。

今天,世界历史发展到全球化时代,“全球化”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涌现出许多有关全球化的理论、观点,并由此产生了许多争议,这些争论的存在,已经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

对此,我们认为可以从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立场、方法中寻求灵感,得到启发。

马克思注重对世界历史实质的研究,指出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深层原因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马克思坚持历史进步观,考察世界历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马克思以普遍联系的观点全面认识各民族和国家在世界历史总体结构中的发展、变化、地位和作用;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的研究是与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分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中美贸易争端的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中美贸易争端的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中美贸易争端的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他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系统性分析和解释。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世界历史是由经济发展推动的,阶级矛盾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

这一理论对于中美贸易争端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让我们看到了经济的决定性作用。

在中美贸易争端中,经济利益是争端的核心,各方利益的冲突和矛盾是导致争端的根本原因。

马克思的理论告诉我们,在解决贸易争端时,不能只看到表面的经济利益,还要深入到经济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变化背后,揭示出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与斗争。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揭示了阶级斗争对社会变革的重要性。

在中美贸易争端中,虽然双方都在谈论利益平衡和互利共赢,但背后却存在着不同阶级利益的冲突和对立。

马克思的理论提醒我们,要理解贸易争端,必须关注不同阶级的利益诉求和意识形态的矛盾,并通过调和不同阶级利益的方法,推动社会变革和贸易争端的解决。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强调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

在中美贸易争端中,历史和现实的分析是解决争端的关键。

马克思的理论告诉我们,要了解贸易争端的本质,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和矛盾,还要站在历史和全球的视角,分析各种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的相互作用,从而找到解决争端的根本途径和长远发展方向。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提供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参考经验。

在中美贸易争端中,贸易保护主义的声音不断加强,这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挑战和机遇。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要解决贸易争端,不能仅仅停留在表层的经济和政治层面,而是要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改变整个社会和经济结构,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社会财富的平等分配。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在发展问题上就是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关于发展的科学。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一、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实践方法论纵观哲学史,从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到弗兰西斯?培根的《新工具》、笛卡尔的《方法谈》、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黑格尔的《逻辑学》、伽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阿多尔诺的《否定的辩证法》,以及费耶阿本德的《反对方法》,都涉及到方法论研究,而马克思一生则鲜有此类著作,仅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粗略陈述了有关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方法。

究其原因,一些人认为,“说马克思没有专门的方法论著作是错误的,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是一部生吞活剥的方法论巨作,是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的三统一,是一部科学方法论的典范”。

这个说法当然有其合理性,但却有两点不足:一是犯了范畴错误,即无论《资本论》包含多少方法论思想,都不能算是一部科学方法论著作。

二是“科学方法论”并不就是最好的方法论。

它具有的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不仅会经常犯经验主义、实证主义、现象主义、反人道主义错误,也包含着诸多非理性内容。

再者,马克思也从未褒奖过科学方法。

他只是将科学看作一种“与劳动相对立的、服务于资本的独立力量。

”后人给马克思的哲学冠以“科学方法论”并不是褒奖。

因为他更注重的是社会实践和能动的辩证法。

这才是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能够持续展示其旺盛生命力的关键之所在。

(一)拯救人类的社会实践重于一般方法研究在德国,马克思生活的时代既是黑格尔哲学占优势的时代,也是政治经济相对落后的德国开始觉醒和对古典哲学产生巨大厌恶的时代。

特别在一些科学家眼里:它充满空话和幻想,缺乏真正的知识和切实可靠的研究;它只能形成一连串粗鲁的经验错误,毫无价值的批判或不加任何评判的引文堆积;“即使您看一看现代哲学家——谢林、黑格尔以及他们的同谋者,您也会由于他们的规定而毛发悚然。

[方法论,马克思,意义]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方法论,马克思,意义]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意义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关于世界历史思想的合理因素,运用其创造的唯物史观及剩余价值理论,深入研究近代以来经济与社会的运动及其发展趋势而创立的。

马克思分析和讨论许多问题都是从世界历史的视野和高度进行的,不懂得或忽视这一点,在理解马克思的思想时势必会造成许多误解和曲解。

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我们对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重要意义认识不足,这是造成我们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时代课题理论上不太清楚、实践上走了很多弯路的重要原因之一。

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巨大冲击,总结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重新理解和谋划现代化方略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迫切需要,激活了世界历史理论这个重要思想资源,使之成为近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理论热点问题。

显然,世界历史理论既是我们重新理解和解读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切入点,也是显现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重要方面。

一、马克思对黑格尔世界历史思想的创造性转换第一,黑格尔认为世界历史是绝对精神在时间上的展开和在空间上的扩展,是精神不断获得解放和自由的过程,世界历史表示精神的意识从它的自由意识和从这种自由意识产生出来的实现的发展。

①马克思则认为,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自我意识、世界精神或者某个形而上学幽灵的某种纯粹的抽象行为,而是完全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证明的行动,每一个过着实际生活的、需要吃、喝、穿的个人都可以证明这种行动。

⑤因为它从根本上说是社会生产力和交往关系发展的结果,是现实生活的人们、人们的吃穿住行的现实生活超越了民族国家的界限而与整个世界联系在一起的结果。

第二,黑格尔世界历史概念的外延基本上可以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人类历史,是各个民族历史发展的总和。

尽管黑格尔基于巨大的历史感力图将人类历史当作一个总体去探寻其内在联系,但他却不能历史地看待世界历史的形成问题。

换句话说,基于绝对精神展现自身的唯心主义框架,他更多地关注了人类历史发展中的连续性、统一性,而没有注意到其中的间断性和质变。

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理论内涵及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理论内涵及方法论意义

u ie s l ya dp riu a i n h nfe y o itrc l t o n h au o 1 n v r a i n a t lrt a d t eu i d wa f so i a h d a d t ev l eg a . t c y i h me
马克思恩格 斯 “ 世界历史, , 理论 内涵
及 方法论 意义
。 曹胜
( 青岛科 技大 学 政法 学院 , 山东 青岛 2 66 ) 60 1
[ 摘
要] 马克思恩格 斯创立了 “ 世界历史”理论 , 其内涵包括: 世界历史的形成是 生产力发 展的必然结果 , 全球经
济联 系与资产阶级 的历史 ‘ ” 世界生产力为共产主 义创造了物质前提 , 使命 , 世界历史 同时也是人的解放的历程 ; 其方法 论意义是 : 批判一  ̄创造性相统一的方法, I X- ' 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方法, 历史方法与价值 目标相统一的方法。 [ 关键词 ] 马克 思恩格斯; 世界历史理论 ; 生产力; 人的解放 ; 方法论 [ 中图分类号 ] 1 [ A8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号] 6 1 8 7 2 1) 1 0 1— 5 17— 32( 00 0— 11 0
Ke r s ywo d :Ma xa dEn e s t et e r f r itr ; rd c ii ; u n l e ain meh oo y r n g l; h o yo l h s y p o u t t h ma b r t ; t o lg h wo d o vy i o d
马克 思 恩 格 斯 在 世 时虽 然 没 有使 用 过 “ 球 全 化 ”的概 念 , 但他 们 创 立 的 “ 界历史 ”理论 , 揭 世 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世界历史方法论——认识和应对经济全球化摘要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思想的合理因素,运用其创造的唯物史观及剩余价值理论深入研究了近代以来世界经济与社会的运动及其发展趋势而创立的。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分析研究许多问题的重要背景和方法,又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

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来看,经济全球化与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的理论有着渊源关系。

坚持以马克思分析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为指导,注重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角度分析和审视经济全球化,深刻认识经济全球化趋势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是一把“双刃剑”的客观现实,并以积极的态度应对经济全球化。

关键词:世界历史方法论经济全球化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关于世界历史思想的合理因素,运用其创造的唯物史观及剩余价值理论,深入研究近代以来经济与社会的运动及其发展趋势而创立的[1]。

马克思分析和讨论许多问题都是从世界历史的视野和高度进行的,不懂得或忽视这一点,在理解马克思的思想时势必会造成许多误解和曲解。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阐述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是一个客观的、必然的历史过程,其转变的物质基础是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和交往的不断扩大,揭示了导致这种转变的根源、动力和本质,并且预言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和结果是共产主义。

今天,世界历史发展到全球化时代,“全球化”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涌现出许多有关全球化的理论、观点,并由此产生了许多争议,这些争论的存在,已经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

对此,我们认为可以从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立场、方法中寻求灵感,得到启发。

马克思注重对世界历史实质的研究,指出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深层原因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马克思坚持历史进步观,考察世界历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马克思以普遍联系的观点全面认识各民族和国家在世界历史总体结构中的发展、变化、地位和作用;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的研究是与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分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这些对我们科学地认识今天的全球化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和价值。

全球化进程从一幵始就注定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发展过程,却又是一个社会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因此,我们不但要充分认识到全球化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会与风险同在,而且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当今的全球化,在实践中把握好参与全球化的主动权,制定和实施正确的应对策略。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分析方法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主要是在批判和改造黑格尔的“世界精神”发展的历史观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在马克思看来,世界历史就广义而言,特指人类整体的历史发展,即把世界各民族的历史作为人类历史整体的一部分加以思考;就狭义而言是指人类历史从狭隘的、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统一的各民族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有机联系的整体历史的发展。

也就是说,世界历史思想就事实层面来看,其含义在于指出了国家与国家的关系,除了本国的历史以外还存在与其他国家的相互关系。

马克思分析了中世纪以来生产力、分工和交往的发展,指出其发展结果是打破各民族和国家的闭关自守状态,世界开始了相互依存和影响的统一历史的形成过程。

因此,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2],从纵向上看,通过研究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将历史发展揭示为五种生产方式依次更替的过程。

从横向上看,研究了自近代以来不同国家和民族狭隘的、分散的、地域性历史之间的相互关系,将历史的发展概括为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过程。

前者主要是从生产力发展的连续性角度考察,后者主要是从各民族交往活动的角度考察,由此马克思发现并揭示了世界各个民族、国家在其自身的发展中怎样不可避免的成为一个整体,从而形成了其世界历史理论。

由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所决定,马克思对于世界历史的研究,在方法论上有许多独特的贡献,其最主要之处在于通过对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剖析,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双重角度对世界历史的形成所进行的解答。

1.从生产力角度来认识世界历史方法论经济全球化是在资本主义创造的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出现的以信息科技为先导、由新一代高科技革命引发的当代生产力大变革,在全球范围内全面开展和持续高速发展,导致了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并成为其直接物质基础。

也只有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达到相当的程度,即生产力实现全球化之后,才能形成世界规模的社会化大生产和大交往的格局,才能真正实现全球范围内对各种资源的综合配置和合理有效利用。

不容否认,当今生产力的总体发展仍然是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引领和带动导致了经济全球化的出现;经济全球化加速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了贸易自由化、资本国际化以及高科技的发展,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全球生产力的增长。

所以,全球化的形成更有利于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为资本主义更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当然同时也为新生的社会主义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2.从生产关系角度来认识世界历史方法论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由资本的本性决定的。

经济全球化可以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优配置,其形成和发展的源头仍然在于资本的逐利本性。

全球化概念从理论上描述了一种使世界接近于完全市场的、理想的发展状态,其发展的结果是效率极大提高,利润实现最大化,商品更符合消费者的需要。

马克思认为,世界历史就其直接表现来说,是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建立。

而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序幕又是由资产阶级揭开的[3]。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

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

这样,便逐渐冲破了各个国家、民族原有的孤立和闭塞的状态,使世界各部分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最终形成一个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

3.从形式上来认识世界历史方法论马克思对世界历史分别进行了两个角度的考察。

而实际上,因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本来就是生产方式统一体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不可能离开一方谈论另一方,因此马克思从生产力角度考察世界历史并没有放弃对生产关系的分析,而从生产关系角度考察世界历史也没有离开对生产力的探讨,在始终坚持了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和统一过程中,对世界历史的形成、实质及其发展趋势作出了全面而深刻的揭示。

二、以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全球化作为当今时代的重大现实问题,已经成为一种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具体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它切切实实地存在我们身边,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全球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特征,这是一种难以抗拒的发展潮流。

人们面对全球化基于不同的立场和视角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态度,这种种态度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甚至是根本性的分歧,在此需要我们借助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进行分析和解惑。

前面我们已经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过程,及其体现出的方法论意义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接下来的工作是需要厘清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我们今天的全球化的关系,明确今天的全球化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而,使我们可以在探讨今天的“全球化”时,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中寻求合理的思想资源。

虽然马克思所说的“世界历史”与今天广泛使用的“全球化”概念不完全是一回事,但是,两者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于我们今天考察研究全球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方法论意义,这是毫无疑义的。

马克思明确揭示了,在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初期,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化[4]。

而随着世界历史进程的发展,在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向共产主义历史转变之时,也即,当社会主义产生以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这时认为当代全球化的实质仍然是资本主义化的观点就既与事实不符,又与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精神背道而驰。

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这两种制度并存的阶段,是历史发展的必经阶段,这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只是为新的社会形态准备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在积极利用资本主义的先进成果和世界性的生产力中壮大自己,这些都只是为共产主义世界历史时代的最终到来积累力量。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有了对当今全球化分析的根据与方法。

根据当前的实际,我们必须要承认,“一球两制”中资本主义依然居于优势地位,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政策在某种程度上确实也起到了缓和阶级矛盾的作用,因此资本主义在当代依然有它存在的基础和条件。

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亦应认识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持存一天,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间的矛盾便会与之相伴始终。

因此,客观地说,当代全球化的实质其实已经复杂化,笼统地断定全球化是全球资本主义化或社会主义化都是不准确的。

而我们研究的目的也不是非要把当今全球化的实质做一个非此即彼的界定,我们更希望的是通过这样的分析,树立一种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态度,从而使我们的认识和实践都有科学的指引。

有了对当代全球化实质的这种分析和把握,我们当前的许多关于全球化的困惑就能豁然开朗、迎刃而解了。

1.从生产力的角度认识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在资本主义创造的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出现的以信息科技为先导、由新一代高科技革命引发的当代生产力大变革,在全球范围内全面开展和持续高速发展,导致了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并成为其直接物质基础。

也只有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达到相当的程度,即生产力实现全球化之后,才能形成世界规模的社会化大生产和大交往的格局,才能真正实现全球范围内对各种资源的综合配置和合理有效利用。

不容否认,当今生产力的总体发展仍然是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引领和带动导致了经济全球化的出现;经济全球化加速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了贸易自由化、资本国际化以及高科技的发展,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全球生产力的增长。

所以,全球化的形成更有利于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为资本主义更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当然同时也为新生的社会主义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2.从生产关系的角度认识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可以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优配置,其形成和发展的源头仍然在于资本的逐利本性。

全球化概念从理论上描述了一种使世界接近于完全市场的、理想的发展状态,其发展的结果是效率极大提高,利润实现最大化,商品更符合消费者的需要。

由于目前世界经济格局基本上是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左右,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国际经济和金融组织也是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为基础的,因此,资本的逐利性也必然继续发挥作用。

而且,当代资本主义比以前更具有扩张性,为了寻求新的发展空间,依然像亚当·斯密所论述过的:“不同劳动和资本用途的利害,总的来说,在同一地方内,必然完全相等,或补短趋于相等。

在同一地方内,假若某一用途,明显地比其他用途更为有利或更不利,就会有许多人离去比较不利的用途,而挤进比较有利的用途。

”因此,当代全球化基本上仍是按照资本的内在逻辑行进着,当代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指资本的全球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