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速狂飙──美国空军全球一小时打击计划 (图)

合集下载

高速飞行器试飞失败致美全球打击计划受重创

高速飞行器试飞失败致美全球打击计划受重创

高速飞行器试飞失败致美全球打击计划受重创视《环球视线》8月17日播出《超音速“驭波者”为何屡试屡败?》,以下为内容实录:主持人劳春燕:美国空军超高音速飞行器X51A“驭波者”几天前进行了第三次试飞,结果依然是不成功,没有按照计划以六倍时速飞行300秒,而是不到一分钟就坠毁在了太平洋里,引来了五角大楼上上下下的一声叹息。

我们先看一个短片了解一下。

(播放短片)解说:8月15日,美国空军发表声明宣告14日,超高音速飞行器X51A“驭波者”第三次试飞失败,当天进行的试飞中,外形酷似冲浪板的X51A“驭波者”飞行器,在1.5万米高空中,从一架B52轰炸机翼下分离,助推火箭顺利点火,但飞行仅16秒后,飞行器上一个平衡的尾翼出现问题,导致其搭载的超音速冲压发动机无法成功点火。

继续飞行15秒后,飞行器很快失去控制,坠入太平洋。

美国空军原本希望这次“驭波者”可以加速至六倍音速,冲上2.1万米的高空,持续飞行300秒。

试飞失败后,一些军事分析人士指出,平衡尾翼的技术要求相对并不高,平衡尾翼出现问题,就好像是在阴沟里翻船。

X51A“驭波者”飞行器是美国正在研制的一种新型全球高速摧毁武器,它采用超音速冲压发动机,能够在几秒钟内将时速提升到大约每小时6千公里。

这种新型武器携带弹头后就可变身为导弹,在飞行最后一刻,化身为许许多多的致命弹舰,或者直接冲击目标的内部。

分析人士指出,“驭波者”成熟后,美国的瞬间全球打击手段将实现里程碑式跨越,令对手的先进防空系统无法招架。

主持人:“驭波者”说得很神,它最大的特点,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快,比战斧导弹要快得多,一个形象的说法从纽约到伦敦就一个小时的时间了。

它对美国的一小时全球打击计划意味着什么?正在评论:“驭波者”有何过人之处?宋晓军特约评论员:它的特点就是更高、更快、更远,因为我们知道在过去的二十年,美国的战斧导弹在很多次的战争当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它有一个问题,就是难以发现,但是容易拦截,因为它的速度太慢,而且它相对比较低。

F-16“战隼”传奇

F-16“战隼”传奇

YF-16原型机长得非常苗条灵活
F-16越改越肥胖,是战斗机黑手党的心痛!
后记:
90年代,委员成立过“战隼漫画室”,写漫画剧本,后来因为中国漫画遭遇倒春寒,放弃。今天的文风,仍然残留着漫画剧本作者的一点幽默风格,您要是不喜欢这类不正经的写法,可以跟帖告诉我。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期待下一篇:《F-14——史上最强A片道具,很黄很暴力》。
战斗机黑手党灵魂人物——黑五类分子伯伊德
黑色大环境、超生黑户、黑辩论
越战是美国人的黑色回忆。美国从1964年“轰炸北越”到1973年撤军,总共损失了4125架飞机。这其中被萨姆导弹和高炮击落的,美国飞行员也认命了,伯伊德等飞行员最不服气的是那些在因为飞行性能笨拙而在空战中被米格机打下来的F-4、F-105等战斗机。这些机型虽然冠名“战斗机”,却缺乏足够的空中机动能力,遭到米格17、米格21等偷袭时格斗能力明显不足。前线飞行员急切盼望着有一种比米格机更灵活的战斗机入役。
伯伊德的意见深刻地影响了希拉克尔的思维方向,从此他开始明白了机动性才是飞行员的需要,决心设计出一款以灵活性为特点的飞机。为此,希拉克尔和伯伊德聚集起一批志同道合者,其中有埃文斯特·瑞齐奥尼上校,空军中“空中优势战斗机”的一贯支持者;汤姆·克利斯蒂,内利斯空军基地内任职的数学家(注:这个大老爷们就是《TOP
GUN
壮志凌云》中美女教官的原型,请期待委员的博文《F-14——史上最强A片道具,很黄很暴力》);皮埃尔·斯佩里曾任国防部部长办公厅下属的系统分析处主管;富兰克林·C·斯平尼曾任职于五角大楼的计划分析和评价办公室;组织工作者是阿瑟·C·阿甘少将,空军参谋部计划总监。这伙人经常在华盛顿特区附近找个廉价汽车旅馆聚会,关起门来痛骂现行“体制问题”,畅谈对未来战斗机的设想。一群人串联起来,相互利用自己的关系私下里调阅、交流资料,用计算机干自己的私活。由于他们这些人都是非主流人员,行事鬼鬼祟祟,观点自成流派,所以被航空界同行称为:“战斗机黑手党”。“黑手党们”白天各自都有工作,会议只能在黑夜召开,通宵畅谈之后,第二天清晨这帮“黑手党”都要回去上班,其中希拉克尔还要搭乘早班的飞机赶回在德克萨斯州沃斯堡的通用公司上班。未见有希拉克尔等人的回忆在单位打瞌睡的资料,但是委员推想,连续几年熬夜干私活,白天在单位哪能出工又出力?

美国ALQ-167“愤怒的小猫”电子战吊舱

美国ALQ-167“愤怒的小猫”电子战吊舱

美国A1Q∙167“愤怒的小猫”电子战吊舱目录前言 (1)1 .发展背景 (2)2 .系统特点 (2)3 .测试情况 (3)4 .名称来源 (5)5 .“恼怒的小猫”对我威胁影响分析 (5)5.1.概述 (5)5.2.研发背景 (6)5.3.作战性能 (6)5.4.威胁评估 (7)6.小结 (7)前言2023年4月,美国空军在一架MQ-9A“死神”无人机上对电子战设备进行了测试。

空军第556测试和评估中队完成了对“死神”无人机的初步地面和飞行测试,该无人机配备了“愤怒的小猫”(AngryKitten)A1Q-167电子对抗吊舱,A1Q-167吊舱为MQ-9提供了针对地面和空中威胁的高强度电子攻击(EA)能力。

该吊舱由佐治亚理工学院研制,此前己在F-16战斗机等平台进行了测试。

图12023年4月10日至28日,第556测试和评估中队在内华达州克里奇空军基地使用“愤怒的小猫”A1Q-167电子对抗(ECM)吊舱完成了MQ-9A“死神”的第一轮地面和飞行测试1.发展背景A1Q-167“愤怒的小猫”电子战吊舱大约在十年前由佐治亚州理工学院作为训练吊舱研发,用于在空军测试和训练任务期间模拟敌方电子攻击信号。

该吊舱试图创建一个电子战系统,通过机器学习和易于更新的软件更快地适应新的威胁;是一种可快速收集并分析电磁频谱信号,同时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学习,自主生成最佳作战方案的认知型电子对抗系统。

2016年,“愤怒的小猫”作为训练吊舱装备于美扮演红军F-16战机上,主要用于模拟敌方电子战行动。

但由于在训练中展现出极强的作战能力、灵活性以及重新编程能力,美空军空中作战司令部决定将其转换为战斗版本,用来干扰敌方传感器。

2023年,美国空战司令部建议将四个吊舱改装成战斗吊舱,以提供针对敌方射频威胁系统的攻击能力,而不是模拟攻击。

在为期两周的测试中,自卫干扰吊舱的任务数据文件软件连夜更新,以提高每天针对威胁的性能。

2.系统特点A1Q-167“愤怒的小猫”电子战吊舱包含一个猫形管,大量电子元件被集成在猫形管里。

六代机计划扫描:美国再次领先世界

六代机计划扫描:美国再次领先世界

关于第六代战机,很多人感觉这个话题聊起来还为时尚早。

到目前为止,全球范围内的五代机研发普遍都处于技术攻关的状态。

我们看到,美国的F-35目前正处于批量生产前最关键的研发时期,需要解决一些最后的技术问题,以确保尽快投入生产的同时还能有效控制成本。

此外,俄罗斯的T-50还处于技术验证机的试飞阶段。

而其他一些参与研制五代机的国家,比如日本、韩国和印度,他们的五代机研发基本上还都停留在纸面上。

也就是说,现在的五代机,还没有从研发进入到全面生产、装备的状态。

尽管现在六代机的研发还处于概念讨论阶段,但我们相信,有了这个概念的讨论,距离六代机真正进入到型号研发的时间就不会太久。

按照现在先进战机的研发周期来看,再过二十年,我们就会看到六代机飞行在蓝天上。

所以,对于那些有志夺取未来制空权的国家来说,现在的行为正好验证了那句流行语: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图为波音公司针对美国海军提出的F/A-XX六代战斗机概念。

去年波音公司的“鬼怪工厂”就曾经发布过一张“第六代”战机的想象图,其意图非常明显,就是针对2025年之后的航母舰载之机争做出回应。

这张想象图中的飞机是一架双座双发无垂尾战斗机,图上的“F/A-XX”字样是美国海军新一代战斗机研制项目的代号。

今年5月,波音公司对外界展示了一架1∶16的下一代战机缩比模型。

据波音官员宣称,美国海军和空军的新型战斗机采购项目已经开始,海军已将F/A-XX计划更名为“下一代空中优势”(NGAD)计划,这意味该项目已经进入分析论证阶段。

与此同时,空军也流露出寻找F-22替代者的想法。

美国空军和海军为何在已经拥有F-22和即将接近拥有F-35的情况下,还要谋求下一代战斗机呢?原因很简单:一是技术上不再独霸;二是经费上难以支持。

技术上的绝对领先和独霸是美军能够纵横全球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仅仅是在航空技术上,舰船、兵器、航天、网络、核技术等等,所有军事领域方面美军都寻求与对手拉开代差,以领先对手一代甚至两代的优势巩固自己的霸主地位。

美军“全球快速打击”系统技术缺陷分析

美军“全球快速打击”系统技术缺陷分析

( No . 8 5 1 1 R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 C AS I C, Na n j i n g 2 1 0 0 0 7 , J i a n g s u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US p u t s/ o r wa r d Pr o mp t Gl o b a l S t r i k e Pr o g r a m t o o v e r a we e n e mi e s a n d wh a t i s c a l l e d r o g u e s t a t e s f o r c o n t r o l l i n g s p a c e a n d t h e e a r t h .Th e I CBM c a n a t t a c k t a r g e t i n 3 0  ̄4 0 mi n u t e s ,wh i c h r a n g e i s o v e r 9 0 0 0 1 2 0 0 0 k n. F i o r r e a l i z i n g p r o mp t g l o b a l s t r i k e i n a n h o u r ,US wa n t s t o i mp l y s t r a t a g e m a s s u mp t i o n o f q u i c k,p r e c i s i o n,d e c i s i o n,i n t e r c o n t i n e n t a 1 .Th e s u r v e y a n d a s s u mp t i o n o f US Pr o mp t Gl o b a l S t r i k e Pr o g r a m a r e i n t r o d u c e d,a n d i t s l i mi t a t i o n i s a n a l y z e d . Ke y wo r d s : P r o mp t Gl o b a l S t r i k e P r o g r a m; h y p e r s o n i c v e h i c l e ;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s t r i k e mi s s i l e ; X- 5 1 A; X- 3 7 B;

美国“快速全球打击”计划的最新进展

美国“快速全球打击”计划的最新进展
() 2 陆基 系统
球打击系统先后做 出两次重大调整 1 早 期计 划和 第一 次重 大调整 .
美 国“ 快速 全球 打击 ” 早期 系统 主要包 括 军 用太 空 飞 机 ( laySae PaeM P 和 猎 鹰 Mit pc ln , S ) ir (A C N)计划 。军用 太空 飞机是 美 国首次 提 FLO
大西洋到达欧洲英伦海峡 。 前 , 目 美空军研究实
目前 , 国已初步具备作战响应空间信息 美

79 ・
国 防 科 技 21 年 期 第3 卷第2 02 第2 3 期 验室正进行高速轰炸机 的关键技术研究 。预计
B3 一 可在22 年形成初始作战能力。 01 高超声 速 巡航 导弹 是一 种远 期 的快 速全 球 打击方案 , 包括从陆地和飞机上发射两种方案 , 飞行 速 度 大 于4 赫 。 目前 ,美 空 军正 在 通 过 马
X 5A 一 1 飞行 试 验验 证 吸气 式超 燃 冲压 发 动机 技 术 , 于2 1年 和2 1年进行 两 次试 飞 , 次成 已 00 0 1 一
能力 , 但是这些导弹的开发成本更高、 不确定性
更 大 ,至少需 5 时 间才 能形 成初始 作 战能 力 。 年 同时需要 看 到 的是 ,高超 声速 巡航 导 弹一 旦 突 破X 5A 一 1 关键 技 术 ,将 可 以利用 其 吸气 式 发 动 机从 空气 中吸收 氧气 而不 用携 带氧 化 剂 ,从而
使导弹具有机动性好 、 速度快 、 射程远 、 突防能 力强 、 攻击 目标范围广等优点 , 尤其在攻击时间 敏感 目 、 固目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 标 加 更能 适应 未来 作 战的需要 。 ( ) 国已有 的战略轰炸机B 已经具备全 4美 2 球范围内的射程和投送武器的载荷能力 ,但因 为需要数小 时或几天才能打击远距离 目标 , 所 以还不适用于全球快速打击任务。

从斩首伊朗司令官的MQ-9“死神”无人机说开去

从斩首伊朗司令官的MQ-9“死神”无人机说开去

从斩首伊朗司令官的MQ-9“死神”无人机说开去作者:马晓荣来源:《中国军转民》 2020年第3期马晓荣当地时间2020年1月3日凌晨,伊朗圣城部队司令官,卡西姆·苏莱曼尼指挥了一次成功的定点清除美军行动。

袭击并没有成功,只是导致伊拉克方面有十多名士兵伤亡,没有造成美军损失。

但是,他的两辆越野车上发出的频繁的通讯信号,特别是与火箭炮发射位置的通讯信号互相链接频繁。

让美军的电子设备可以确定这里就是现场指挥中心,很快,美军经过无人机和人员抵近侦察以后,确定目标,上报特朗普。

在得到批准以后,美军MQ-9无人机立刻向目标发射了“地狱火”导弹。

美国国防部称,空袭行动由总统特朗普亲自下令,以保护美国外交官和驻军。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警告,将向美國“严厉报复”,并已将F14战斗机部署到边境。

MQ-9无人机MQ-9无人机,是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期美国研制的一种新型无人作战飞机。

1994年1月,美国通用公司获得美国空军关于中高度远程“捕食者”计划的合同。

进入21世纪以后,美国通用公司的“捕食者”和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全球鹰”为争夺高空无人机市场而激烈竞争。

2002年12月23日,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正式收到美空军总额1570万美元合同,制造2架MQ-9“捕食者B”无人机。

MQ-9“捕食者B”无人机和MQ-1“捕食者”无人机师出同门,相比MQ-1,其翼展、载重能力各方面都有所加强。

两者最大的区别,除了技术参数意外,外观上最大的区别就是其尾翼的布局。

这款飞机翼展20m,载重量达1360kg,最大的飞行速度达460km/h,可连续续航长达15小时。

2003年5月,美军开始投产MQ-9“捕食者B”无人机。

这还只是MQ-9无人机初级版本的参数,后续在2014年和2018年,美国通用原子公司又分别试飞了MQ-9增程型和MQ-9B无人机。

“死神”无人机名字由来2006年,美空军最终正式决定将MQ-9“捕食者B”无人机命名为“死神”。

美军为“全球鹰”Block40无人机开发MP—RTIP雷达

美军为“全球鹰”Block40无人机开发MP—RTIP雷达
b a i d u. e o m/ v i e w / 7 6 3 4 6 6 3 e  ̄l 2 a 2 1 6 1 4 7 9 2 9 5 5 . h t m1 . 2 0 0 7 —1 0—2 9.
4 侯 印鸣 . 综合电子战 [ M] . 北京 : 国防工业 出版社 , 2 O O O
参考 文献
1 林春应 . 电子对抗 侦察情 报分 析 [ M] . 合肥 : 电子工程
学院出版社 , 2 O 0 2 : 2 2 0 .
2 周 广菊 , 程子桃 . 机载多传 感器 情报融合技 术分析 [ J ] .
电光系统 , 2 0 0 9 , 1 2 9 ( 3 ) : 4 5— 4 7 .
作 者简 介
张 会 ( 1 9 8 0 . 4一) , 女, 工程师 , 研究方 向 : 通信对抗。
( 上 接第 2 8页 )
该模 型兼 顾 了情 报 及 时 性 和 准 确性 的 要 求 , 情报 分析 的抗 干扰 性也 可 以满足 战 时战场情 报 支 援 的需 要 , 是 通 信对 抗 与雷 达对 抗 侦 察 情报 机 载 目标 识 别融合 效 果 比较 好 的模 型 。
题, 以便提高部队的训练水平和作战能力 。
参 考文献
1 蒋望东 , 林 士敏 . 基于贝叶斯 网络工具箱 的贝叶斯学习 和推理 [ J ] . 信 息技术 , 2 0 0 7 ( 2 ) : 5 —8 .
2 胡玉胜 , 涂 序彦 . 基于贝叶斯 网络的不确定性知识 的推
用 。本文通过对通信对抗部队基地化作战训练演 练进行 研究 , 确定 了影响训练演练综合效果的各 项 因素 , 并 对各 因素 涉 及 的相 应 指 标进 行 了选 取 和灰类划分, 同时通过分析确定该 网络的局部概 率分布 , 建 立 基 于 贝 叶斯 网 络 的训 练演 练 效 果 评 估模型 , 采用联合树推理引擎 , 得出参训部队作战 能力综合效果 , 定量 的解决了通信对抗部 队在基 地化训练 中表 现出来 的整 体作战能力 的评 估 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速狂飙──美国空军全球一小时打击计划5月26日上午,美国空军第419飞行中队的一架B-52H轰炸机从爱德华空军基地起飞,携带着X-51A验证机,执行首次飞行试验任务。

大约10时10分,X-51A验证机从载机的左侧机翼下脱离,经过助推和分离阶段后,顺利实现了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点火和加速,总共持续飞行了200秒,使飞行速度达到了马赫数5。

此次试飞实现了以超燃冲压发动机为动力的飞行器迄今为止最长的飞行时间,成为超燃冲压发动机研制与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作为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航空航天局(NASA)和国防部预研局(DARPA)联合提出的一项计划,X-51A验证机由波音公司研制,采用了普惠·罗克达因公司(PWR)的一台SJY61超燃冲压发动机,旨在验证吸气式高超音速推进技术的可行性,将为全球侦察/攻击、进入空间和商业运输等高超音速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引人注目的是,奥巴马政府借助于本国在高超音速领域所取得的进展,正在酝酿发展一系列高超音速打击的武器,力图在军事领域建立起绝对优势,早日实现酝酿多年“全球敏捷打击”计划。

全球敏捷打击计划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国防部开始着手研究未来远程攻击武器平台的各种候选方案,旨在探索具有潜在能力的一些新技术,以便尽早地研制出可以在数十分钟内攻击全球任何一个目标的高速打击武器。

随着各项作战需求的不断明确和关键技术的日益成熟,五角大楼已经出台了一项“全球敏捷打击”(Prompt Global Strike)计划,陆续提出了一些设计方案,逐渐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

“全球敏捷打击”计划的目标是具备在1小时内实现打击全球目标的能力。

美国国防部认为,现有武器已经可以实施精确的远距离打击,但目前任务对于“时间敏感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美国军方确信,在未来的数年内必须具备超高速度攻击能力,特别是针对一些稍纵即逝的目标采取行动时,必须在一个小时、甚至几分钟内做出反应。

这些目标包括恐怖组织的头目、走私核武器或生化武器的船只等。

五角大楼的决策者们念念不忘多年前的一个深刻教训。

1998年8月20日,位于阿拉伯海上的美国“林肯”号航母战斗群发射了数枚“战斧”巡航导弹,攻击阿富汗东部塔利班训练营地,目的是清除本·拉登。

“战斧”巡航导弹的最大飞行速度为885千米/时,飞行了1770千米,耗时长达2个小时。

结果,拉登在导弹飞抵前一个小时刚刚离开了训练营地。

这次行动的失败给美国国防部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遗憾,从而促使了高超音速武器的研制工作开始加速。

2001年9月11日,美国本土首次遭到恐怖组织的大规模攻击,促使布什政府开始积极调整美国的军事战略,以应对新形势下难以预测和控制的各种威胁。

随后出台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强调防务规划必须以迅速和决定性地应对突发事件为中心,必须由过去“基于威胁”的模式转向未来“基于能力”的模式,因此,有必要发展全球打击能力来应对各种紧急情况。

2003年1月,布什总统在一份秘密报告中赋予美军战略司令部执行全球打击的任务。

随着各项作战需求的不断明确,五角大楼制订了一项“全球敏捷打击”计划,旨在大力推动高超音速技术的发展,力求尽快研制和发展出可以投入实战的武器型号。

其实,美国军方目前已经具有能在数分钟内摧毁任何目标的武器,这就是战略核导弹,其所形成的威慑力是当初为了牵制冷战对手苏联。

但是,当冷战结束后,美国的战略家开始怀疑这种核威慑是否有效,毕竟核打击存在太多的束缚。

为此,美国国防部在决策时可能必须采取一个中间路线,而不是越过界限而使用核武器。

本世纪初,美国国防部的规划者们开始寻求一种途径,不仅可以对敌对目标实施迅速打击,还希望避免大规模核战争风险,但无人驾驶轰炸机、更快速度的巡航导弹和高超音速“翱翔飞行器”等解决方案却需要超过十年甚至更多的研制时间。

然而,美国海军从1993年就开始试验在“三叉戟”弹道导弹上改装常规弹头,这在技术上似乎是一个比较简便可行的途径,有可能成为一种首选武器。

美国国防部认为,只需要几亿美元的研制经费,美国海军的第一艘具备“全球敏捷打击”能力的核潜艇就可以在两年内投入使用。

根据“全球敏捷打击”计划,美国国防部在2006年3月向国会提出了一个5亿美元的“常规型‘三叉戟II’弹道导弹”(CTM)研制项目,计划将12艘“俄亥俄”级核潜艇上搭载的一部分“三叉戟II”弹道导弹的核弹头改装为常规弹头,希望能在2008年开始部署。

为此,美国军方正在研制两种新型常规弹头,用来快速打击恐怖分子据点、敌方导弹基地、可疑的大规模杀伤武器库或应对其他紧急威胁。

其中,一种是易碎式弹头,可以在目标上空释放出许多根钨棒或高速钢矛,覆盖很大的地面区域,从而实现面杀伤;另一种是实心动能穿透弹头,其穿透能力远远高于美军目前拥有的任何硬目标侵彻弹药。

战略构想备受指责凭借着“三叉戟II”弹道导弹的射程,核潜艇可以攻击到全球任意位置的高价值敌方目标。

这样,美国海军就有能力在同一时间内,掌控全部热点地区内所有稍瞬即逝的目标。

一旦接到命令,核潜艇将会迅速发射一枚CTM。

在两分钟以内,该导弹将以超过6096米/秒的速度飞出海面、冲出大气层,飞越数千千米。

在抛物线弹道的最高点,“三叉戟II”导弹的4个弹头自动分离,各自开始尖啸着向地球表面的目标下落。

装有20根预制破片钨棒的弹头以高超音速坠落,在目标的正上方引爆,释放成千上万的“弹雨”。

由于钨的强度是钢的两倍,每一颗钨弹的破坏力相当于一颗高射机枪子弹的12倍,在这种旋涡形成的近280平方米内,任何目标都将被“金属风暴”彻底摧毁。

如果五角大楼的战略计划得以实施,那么地球上没有任何地方可以躲过这场毁灭性的打击。

对此,大多数人似乎认为,改进“三叉戟II”弹道导弹在技术上能够满足“全球敏捷打击”计划的需要,可以让美军对目标发动常规与精确打击,并会减少相应造成的附带损伤。

但是,美国国会的批评者和其他一些分析家却大肆抨击这项导弹计划,而五角大楼也无法解释如何部署这种武器和预计目标等问题,甚至被认为是仅仅为了使用这些武器而提出的这个计划。

首先,存在情报方面的问题。

美国总统如果决定在历史上第一个使用洲际弹道导弹进行攻击时,需要有绝对充足的证据,但是,即便在最好的情况下,美国仍然缺乏获取确切情报的能力。

2003年3月19日,美国为了清除萨达姆和其他伊拉克的军政要员,向巴格达外的三个目标发射了40多枚巡航导弹,但结果证明,伊拉克的领导人没有在任何一个目标地点,这些攻击至少造成了数十人的伤亡。

其次,即便是在友方部队控制的地区,打击任务都可能失败。

目前,“全球敏捷打击”计划的核心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想定:美国的部队远离他们预期打击的目标,或者敌方的防空力量太强大而无法突破。

哈佛大学的核能和武器分析家杰弗里·刘易斯表示,美国国防部可以从密切关注的地区内获得精确、快捷的情报,但是又没有军队在附近地区,非常不可思议的是,此时正好有一艘潜艇在攻击位置上,这种机会可能有,但微乎其微。

最棘手的问题是,在预期解决一场国际危机时,如何才能发射一枚CTM而不会引发一场更加严重的危机。

对于外界观察者而言,这些潜艇上装有常规弹头和核弹头的弹道导弹都具有相同状态,即同样的尺寸、同样的速度以及同样的发射位置,二者难于区分。

因此,“全球敏捷打击”计划是否能够在不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前提下采用,就成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

通常,美国的战略是发射弹道导弹飞越北极上空。

但是在目前,大多数“全球敏捷打击”计划的目标,如朝鲜、伊朗均位于俄罗斯或中国的附近,而俄罗斯和中国都将在极地弹道的下方。

美国国会在研究报告中认为,在其飞行过程的数分钟内,这些弹道导弹有可能显示成为飞向这些国家境内的目标,这极有可能产生改变整个世界的灾难性后果。

一旦俄罗斯等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将美国海军发射的CTM误判为核导弹,这将极大地增加爆发核战争的机会。

针对美国国会的质疑,五角大楼初步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预防措施,以消除对手存在的疑虑。

如,美国海军在发射CTM前,事先通知有关国家,表明这是用于执行反恐怖作战或者其他常规任务;在新型导弹弹头的发射试验期间,邀请有关国家的专家前来观摩;考虑在一些非敏感海域发射,从而不可能打击到俄罗斯本土。

据悉,新型弹道导弹的测试将在海洋上进行,以便进一步加大CTM的透明度。

预研项目紧锣密鼓从技术角度看,“全球敏捷打击”计划中的CTM可以满足进度要求,预示着白宫将可以发起的一场按钮战争,但不可避免地承担了巨大的风险,这是目前美国国防部发展这种远程攻击方案的一个政治障碍。

为此,美国国防部正在通过其他途径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希望在避免引发世界范围的核大战风险的情况下,发起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击。

2006年7月,美国空军航天司令部初步着手一种“常规打击导弹”(CSM)设计方案。

这种远程打击导弹为地基系统,优势在于可以明显减少其他国家将其误判为洲际弹道导弹的概率。

它将以美国周边濒海地区为基地,与北方内陆的“民兵III”洲际弹道核导弹基地存在明显地域隔离。

与CTM相比,CSM可携带更重的载荷,攻击更多种类的目标,因此在性能上更胜一筹。

根据设想,它可以将一个高超音速滑翔器(HGV)置于CSM 前端,容纳更多的爆破型弹头,甚至可装载掩体摧毁弹头。

美国空军称,CSM 的射程能达到17000千米,以直线飞行,在52分钟内就可以到达目标处,从而实现全球敏捷打击。

如果研制顺利,CSM在2015年前后即可全面部署。

同样,CSM计划在技术、安全和政策方面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必须在部署前得以解决。

在CTM和CSM计划进展缓慢的情况下,美国国防部逐渐将目光转向高超音速巡航导弹,正在加紧实施一些较为可行的替代方案,力求更加稳妥地发展“全球敏捷打击”能力。

高超音速巡航导弹实施全球打击时,无需冒险飞过核国家、也不会混淆一个核目标,减少了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潜在附带后果,从而不用担心在发动打击时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国防部就着手发展多个预研项目,力图尽快发展出新型超音速导弹,以弥补“战斧”巡航导弹的速度缺陷。

然而,由于技术门槛相对较高和研制成本日益增加,美国海军在一年多后就被迫终止了这个项目,随后转向寻求一些具有发展潜力和相对成熟的技术方案。

2001年,美国国防部与NASA为了保持本国的航空航天领先地位,联合提出了一项“国家航空航天倡议”(NAI)计划,希望进一步推动美国在航空航天前沿技术方面取得进展。

该计划主要集中于研究吸气式高超音速飞行等3个重点领域。

这项计划的出台,无疑为大力发展具有军事潜力的高速/高超音速技术提供了可靠的经费支持,美国军方终于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纷纷以独立或者合作的方式投入到高超音速武器平台的研制工作中。

为了在短时间内研制出适合于多平台发射的远程超音速战术导弹,美国海军先后提出了两项研究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