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培养标本采集操作流程及要点说明

合集下载

血培养标本采集流程

血培养标本采集流程

血培养标本采集流程血培养是临床微生物学中的一项重要检验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感染性疾病。

正确的血培养标本采集流程对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血培养标本采集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1. 采集前准备。

在进行血培养标本采集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确认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等。

其次,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和临床症状,以便更好地判断采集标本的部位和时间。

最后,要准备好采集标本所需的器具和消毒用品,确保采集过程的无菌和安全。

2. 采集标本。

在进行血培养标本采集时,需要选择合适的采集部位和时间。

一般来说,最常用的采集部位是患者的外周静脉或中心静脉。

在采集前,要先用75%的酒精棉球对采集部位进行消毒,并等待酒精完全干燥。

然后,使用无菌采血针或采血管进行采集,确保采集的血液量足够,并避免空气污染。

3. 标本处理。

采集到血液标本后,需要及时进行处理,以保证标本的质量和准确性。

首先,要将采集的血液标本转移到无菌试管中,并加入适量的抗凝剂,确保血液不会凝固。

然后,要轻轻颠倒试管,使抗凝剂和血液充分混合。

最后,要将标本送到微生物实验室进行进一步处理和培养。

4. 注意事项。

在进行血培养标本采集的过程中,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特别注意。

首先,要确保采集过程的无菌和安全,避免交叉污染。

其次,要遵守正确的采集顺序和方法,确保采集到的标本质量和数量符合要求。

最后,要及时将标本送到实验室进行处理,避免标本的质量受到影响。

总结。

血培养标本采集流程对于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的采集流程和注意事项可以保证标本的质量和准确性,为医生提供可靠的检验结果。

因此,在进行血培养标本采集时,我们需要严格遵守规定的流程和方法,确保采集过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血培养采集顺序及注意事项

血培养采集顺序及注意事项

血培养采集顺序及注意事项以血培养采集顺序及注意事项为题,进行创作。

血培养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检测血液中是否存在细菌或真菌感染。

正确的血培养采集顺序以及注意事项对于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血培养的采集顺序应该是先采集静脉血培养样本,然后再采集外周血培养样本。

这是因为静脉血培养样本可以更好地反映体内深部感染情况,而外周血培养样本则用于检测血液中的细菌感染。

在采集血培养样本时,有几个注意事项需要特别注意。

首先,确保采集前进行充分的消毒。

采集者应该戴上洁净的手套,并使用含有酒精的消毒剂对采集部位进行消毒。

其次,选择合适的采集部位。

常用的采集部位包括肘部内侧静脉和手背静脉。

采集时应使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和针头,并尽量避免空气进入采集器具中。

最后,采集后要尽快将样本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测,以避免样本细菌数量的变化。

血培养样本采集完毕后,应及时标注样本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

这样可以避免样本混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在实验室进行血培养时,需要注意的是使用适当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常用的培养基包括肉汤培养基和琼脂培养基。

培养条件应控制在适宜的温度和气氛条件下,以促进细菌的生长。

血培养的结果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才能得出。

通常情况下,血培养的阳性结果会在24至48小时内出现,而阴性结果可能需要更多时间。

因此,在等待结果期间,患者需要继续接受适当的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

正确的血培养采集顺序及注意事项对于临床检验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在采集样本时要注意消毒和选择合适的采集部位,及时送样,标注样本信息,并在实验室进行合适的培养条件下进行培养。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血培养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2血培养采集操作

2血培养采集操作

血培养标本采集操作规程一、目的明确血培养标本采集的操作方法,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流程。

二、使用范围适用于我院血培养标本采集的所有护理人员。

三、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病情、治疗、心理状态及配合程度。

2、了解寒颤或发热的高峰时间。

3、了解抗生素使用情况。

4、评估穿刺部位皮肤、血管状况和肢体活动度。

四、操作要点1、注射器直接穿刺采血法。

2、经血管通路采血法。

3、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取血法:取1支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20ml备用,另备2支注射器。

取下肝素帽。

连接1支空注射器,抽取5ml血液弃去;如正在静脉输液中,先停止输液20s,再抽取5ml血液弃去。

另接1支注射器抽取足量血标本。

然后以生理盐水20ml用注射器以脉冲式冲洗导管。

消毒导管接口,清除残留血迹。

连接肝素帽或三通管(或正压接头),如有静脉输液可打开输液通道。

4、成人每次采集5~10ml/瓶,婴儿和儿童1~2ml/瓶。

5、用75%乙醇消毒培养瓶瓶塞,待干,将血标本分别注入需氧瓶和厌氧瓶内,迅速轻摇,混合均匀。

五、指导要点告知患者检查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和配合方法。

六、注意事项1、血培养瓶应在室温下避光保存。

2、根据是否使用过抗生素,准备合适的需氧瓶和厌氧瓶。

3、间歇性寒战患者应在寒战或体温高峰前取血;当预测寒战或高热时间有困难时,应在寒战或发热时尽快采集血培养标本。

4、已使用过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应在下次使用抗生素前采用血培养标本。

5、皮肤消毒的顺序:酒精(待干)→碘酒(待干)→酒精两遍(待干)6、血标本注入厌氧菌培养瓶时,避免空气注入瓶内。

7、2次培养标本采集时间至少间隔1小时。

8、已完成采血的血培养瓶在室温下放置,尽早送检。

血培养标本采集

血培养标本采集

血培养标本采集在临床医学中,血培养标本采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查操作,能够帮助医生迅速准确地判断感染的病原体及其敏感性。

正确的采集方法和操作流程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为您介绍血培养标本采集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血培养标本采集之前,医务人员需要完成以下准备工作:1.检查所需材料:血培养瓶、采血针、无菌消毒棉球、无菌手套等。

2.确认患者的身份:核对患者的姓名、住院号等重要信息,确保采集的标本与患者对应。

3.告知患者:向患者解释采集血培养标本的目的和过程,并获得其同意。

二、采集步骤1.无菌操作:医务人员需戴上无菌手套,确保采集操作在无菌环境下进行。

同时,注意保持工作区的整洁和清洁。

2.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一般常采用质感好、容易握持的静脉作为采血部位,如患者的前臂外侧静脉。

3.皮肤消毒:采血部位的皮肤需要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细菌污染。

常用的消毒剂有75%酒精和碘酒,根据患者对消毒剂的过敏情况选择适当的消毒剂。

4.穿刺采血:医务人员用无菌针头在经消毒处理的静脉部位插入静脉,待血液自由流出时开始采集。

5.采集血培养标本:将血培养瓶插入静脉针头上的连接器上,打开瓶盖,让血液自由流入瓶中。

一般情况下,每瓶血培养标本所需血量为8-10ml。

6.采血完成后,轻轻拧紧瓶盖,拔出连接器,用无菌棉球轻压在采血点上,帮助止血。

三、注意事项1.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确保操作过程中的无菌环境,减少细菌污染的可能性。

2.插针时注意技巧:确保针头成功插入静脉并定位准确,避免因插针错误而导致血液外溢或组织损伤。

3.血液采集量的控制:不同的血培养瓶需要不同的血液量,医务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保采集到足够的血液。

4.采血时间和频率:最佳的血培养标本采集时间通常是在患者发热的早晨,此时细菌浓度较高,有助于提高阳性检出率。

同时,根据医生的嘱托,可适当增加血培养的采集频率。

5.采集后标本的处理:采集完成后,将血培养瓶标注患者信息,并尽快送往实验室进行培养和检验。

采集血培养标本与运送流程通用一篇

采集血培养标本与运送流程通用一篇

采集血培养标本与运送流程通用一篇采集血培养标本与运送流程 1采集血培养标本与运送流程一.采集方法1.培养瓶消毒程序:消毒培养瓶橡皮塞,待干燥后使用。

2.皮肤消毒程序:用消毒液从穿刺点向外画圈消毒,至消毒区域直径达5cm以上,待消毒液挥发干燥后采血。

3.静脉穿刺和培养瓶接种程序:用10ml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排尽针头内空气,勿换针头(如果行第二次穿刺或用头皮针取血时,应换针头),采血后直接注入血培养瓶,先注5ml于厌氧培养瓶,并注意避免注入空气,后注其它培养瓶,轻轻混匀以防血液凝固或严格按厂商推荐的方法采血。

二.注意事项1.血液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不能及时送检者应置室温暂存,勿放冰箱。

检验单需注明抗菌药物(特别是磺胺、青霉素)使用情况,采集时间和部位(如左臂等),可疑的诊断。

2.采血部位:通常为肘静脉,疑为细菌心内膜炎时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血。

对于成人患者,每次发热时应该分别在两个部位采集血标本以帮助区分是病原菌还是污染菌。

在不同部位取血,2次分离出同样菌种才能确定是病原菌。

不应从留置静脉或动脉导管取血,因为导管易被固有菌群污染。

3.采血时机:在患者发热期间越早越好,最好在抗菌治疗前,以正在发冷发热前半个小时为宜或在停用抗生素24小时后。

4.采血次数及间隔:对需马上做抗菌治疗的急性发热性疾病(如脑膜炎、细菌性肺炎)或需紧急手术的患者,如(急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等),应立即从两臂分别取2份标本。

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在24h内取血3次,每次间隔不少于30min;必要时次日再做血培养两次。

对发热原因不明者两次抽血间隔60min;必要时于24~48小时后再抽血2次。

因为1次血培养不足以说明问题,且会遗漏阳性结果。

国外有人统计1次血培养可检出菌血症的80%,2次检出90%,3次检出99%。

国内统计17家医院1次血培养阳性率10.8%,18家医院2次以上血培养阳性率14.8%5.采血量:成人菌血症或败血症的血液中含菌量较少,平均1~3ml血液中仅有1个细菌。

血培养采集顺序及注意事项

血培养采集顺序及注意事项

血培养采集顺序及注意事项血液培养采集顺序及注意事项一、血液培养采集顺序血液培养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检测血液中是否存在细菌或真菌感染。

在进行血液培养时,采集样本的顺序非常重要,以确保准确可靠的结果。

1.准备工作:清洁双手,穿戴好无菌手套,并准备好采血所需的器械和培养瓶。

2.先采集静脉血液:首先应采集静脉血液,因为在细菌或真菌感染时,这些病原体往往会进入血液循环。

3.采集不同部位的血液:在采集静脉血液后,可以根据需要采集其他不同部位的血液,如动脉血液或毛细血管血液。

4.分批次采集:如果需要采集多个培养瓶,应将血液分批次采集,以避免交叉感染的可能。

5.标记标本:在采集完血液后,应及时标记标本,注明患者的姓名、病历号等信息,以免混淆。

二、血液培养注意事项在进行血液培养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无菌操作:血液培养是一项无菌操作,采集前要做好手部消毒,并穿戴好无菌手套,避免细菌的污染。

2.适当的培养瓶: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培养瓶,如常规培养瓶、革兰氏阳性菌培养瓶或革兰氏阴性菌培养瓶等。

不同类型的培养瓶可以检测不同类型的细菌。

3.采集血量:采集血液时要确保足够的血量,以保证培养的有效性。

一般来说,成人采集的血量应在10-20ml之间,儿童和新生儿的血量相应减少。

4.避免污染:在采集血液时,要避免污染,如避免血液与皮肤或其他物体接触,避免血液喷溅等。

5.及时送检:采集完血液后,应尽快将标本送至检验科,以避免血液中细菌或真菌的繁殖。

6.记录采样时间:记录采样时间非常重要,因为这有助于确定感染的来源和感染的进展情况。

通过正确的血液培养采集顺序和注意事项,可以提高血液培养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

血培养采集顺序及注意事项

血培养采集顺序及注意事项

血培养采集顺序及注意事项
血培养是一种用于检测血液中是否存在细菌或真菌感染的常规
实验室检查。

在进行血培养采集时,有一些顺序和注意事项需要遵循,以确保采集到准确的样本并防止交叉污染。

首先,要确保采集血液样本前进行充分的手部卫生,包括洗手
和戴手套。

这有助于减少细菌的污染。

其次,要选择合适的采集部位。

通常情况下,采集血液样本的常用部位是静脉,可以在患者的
前臂、手背或手臂内侧寻找适合的静脉进行采集。

在进行采集时,要按照以下顺序进行,首先,清洁采集部位,
可以使用酒精棉球进行消毒;其次,等待酒精干燥后再进行采集,
确保不会将酒精残留物带入采集的血液样本中;接着,使用一次性
无菌注射器或采血针进行采集,确保采集器具是无菌的;最后,将
采集的血液样本分别注入到不同的血培养瓶中,按照标签上的顺序
进行。

此外,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避免过度抽血,以免引起贫血或
其他并发症;在采集后,要及时对采集部位进行包扎,避免出血或
感染;标注好采集的时间和采集部位,确保样本的准确性和追溯性。

总的来说,进行血培养采集时,要注意手部卫生、采集顺序和采集部位的选择,确保采集到的样本准确无误,以便进行后续的实验室检测和分析。

血培养标本采集操作流程及要点说明【精华】1

血培养标本采集操作流程及要点说明【精华】1

血培养标本采集操作流程及要点说明【精华】1 静脉血标本采集操作流程 ..................................................................... (1)血液标本的采集 ..................................................................... .......................................................... 2 鹤壁京立医院血培养标本采集、运送与报告标准操作规程(SOP) (2)第六节交叉配血标本的采集 ..................................................................... .. (4)静脉血标本采集操作流程(2012年8月7日第3次修改)一、准备即开即采: 核对医嘱、检验单?到床头查对床号、姓名?交流?解释目的、方法?评估患者(病情、观察穿刺部位皮肤和静脉情况、是否需要空腹采血)?评估环境(开灯、开窗等)?操作者自身评估?准备试管及其它采血所需用物、心中明确各试管采血量?在电脑内进行第一次扫码登记采次晨血:晚班核对晨血交接本与医嘱单?根据医嘱备管?对床号、姓名、检验项目、检验单、试管、电脑(是否已录入及审核)?第一遍扫码?夜班再次查对床号、姓名、检验项目、检验单、试管、电脑(第一遍扫码的准确性:是否试管上A病人的条码扫给了B病人)?进行病人、环境、自身及其它用物评估二、实施带用物至床旁(端治疗盘或推治疗车)?对床号、姓名?解释操作目的?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取所需体位?戴口罩、手套?再次查对标本容器及检验单?在所选静脉上方扎压脉带?嘱患者握拳,常规消毒皮肤待干?左手手指夹住一根干棉签并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持针穿刺血管?抽吸血液至所需量?松压脉带?松拳?干棉签按压?迅速拔针?移交给患者或家属按压穿刺部位?根据不同检验目的,将血标本注入相应容器中(若是注射器则应取下针头,注入顺序:先培养皿、再抗凝管、后普管)?注射器或采血针头丢入锐器盒?取压脉带、小枕?脱手套、洗手?取口罩?拉下衣袖?再次查对床号、姓名、检验项目、将试管条码贴在相应的检验单上?整理床单位?健康教育并告知获得结果的时间?污物分类处理?在电脑内进行第二遍扫码,即为电脑系统默认标本采样时间?电话通知支持中心送检(并告知是否为急诊标本)?洗手、签字?追踪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及时送检注意事项1、采集血培养时应使患者头偏向操作者对侧,抽血后立即注入血培养瓶并轻轻颠倒混匀,立即送检,不得冷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节交叉配血标本的采集
【护理目标】
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患者、标本、送检准确。

【操作重点步骤】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标本采集原则。

2.需两人共同核对医嘱,患者的血型必须与用血申请单、交叉配血申请单、血型
检验报告单、医嘱上的血型相符。

3.告知患者/家属交叉配血的目的和配合方法及采血后的注意事项。

4.按静脉采血法评估患者的静脉、皮肤情况并进行采血。

5.根据申请用血量决定交叉配血标本的量,若申请用血为200 mL则标本量为2 mL,申请用血量每增加200mL标本量增加1 mL。

6.床旁采血前再需两人同时在床旁再次核对医嘱、患者(按采血容器标签上内容)、患者血型、用血申请单、交叉配血申请单。

7.采血完毕,标本连同输血申请单马上送输血科(或检验科)。

8.医疗废物按“感染性医疗垃圾”处理。

【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对所做的护理操作和解释表示理解和满意。

2.采血准确、送检及时。

【操作流程及要点说明】
与静脉采血法流程图同。

第七节血培养标本的采集
【护理目标】
标本采集时间及容器符合检查要求,标本无污染,患者安全。

【操作重点步骤】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标本采集原则、标准预防原则。

2.评估患者的病情、抗生素使用情况,准备血培养基。

3.告知患者/家属采血的目的、方法及采血后的注意事项。

4.根据医嘱、评估结果选择恰当的血培养基和采血量。

5.采血过程中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防止污染。

6.在申请单上准确记录采血量、采血时间、操作者姓名。

7.采血后,标本马上送检验室,防止标本变质、被污染。

8.医疗废物按“感染性医疗垃圾”处理。

【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对所做的解释和护理表示理解和满意。

2.采取标本方法正确,标本符合检验要求。

3.标本送检和异常结果回报及时,异常情况得到及时处理。

血培养标本采集操作流程及要点说明
操作流程要点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