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电子信息系统综合集成探析
从C4ISR到GIG再到C4 美军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未来发展综述

标准化联接,实现了战场的一体化指挥 息系统集成为一个陆海空军共用的被称
控制。这种一体化的联合指挥控制能力 为“诸网之网”的全球网,以实时方式和
在 2003 年的伊拉克战争中发挥了巨大威 真实图像向指战员提供全面的态势感知
力,使美军的各军兵种协同作战效能大 能力,使信息得以通畅、及时地流向任何
大提高。
11 F o r e i g n T a n k
《国外坦克》2007 年第 9 期
综合述评 美军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未来发展综述
息系统的规模和内涵,在 C3I 系统的基础 上增加了另一个 C(计算机),使 C3I 系统 演变为 C4I 系统。C4I 系统为美军打赢海湾 战争功不可没,但也暴露出了各军兵种 C4I 系统不能互联互通的严重的“烟囱”问 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使世界任何地方 的美军部队在任何时间从任何综合电子 信息系统都能获得所需的任何信息,美 军于 1992 年提出了“武士”C4I 计划,并 启动了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 C C S )建设 计划。1995 年,美军综合电子信息系统 普遍采用 2.0 版 GCCS 软件后,各军种的 C4I 系统基本实现了互联互通。1997 年, 美军决定将监视(S )和侦察(R )纳入 到综合 C4I 系统中,从而启动了 C4ISR 系 统的建设。同年,GCCS 因采用了联合作 战规划与实施系统(JOPES)软件而具备 了支持联合作战的能力,2002 年,GCCS 软件升级到 5.0 版后又具备了情报分析 能力及与盟国的互操作能力。2 0 0 3 年, GCCS 软件又升级到 6.2 版,从而使 C4I 系统和监视与侦察实现了综合集成,初 步建成了一体化 C4ISR 系统。C4ISR 系统 的一体化大大提高了美军数据实时共享 能力和联合作战能力。例如美军在“沙漠 风暴”行动中,各级指挥员只能了解 10 万平方千米战区内约 15% 的重大事件,而 伊拉克战争中数字化部队的指挥员可了 解战场 90% 以上的重大事件。再如,在伊 拉克战争中,陆军的“爱国者”防空反导 系统可以接收海军的 DDG-75“宙斯盾” 驱逐舰为其提供的预警信息,从而实现 了陆军防空反导力量和海军防空反导力 量的信息共享和联合作战。
IDEF0方法在军事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分析设计中的应用

罗雪山等: IDEFO 方法在军事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分析设计中的应用
89
描述。这三个视图在逻辑上结合在一起可将一个战场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基本描述清楚,针对不同的 用户要求,它们分别是作战视图、系统视图和技术视图。 作战体系结构视图是任务和行动、作战要素以及完成或支援军事作战所要求的信息流的一种描 述。它包括作战要素、赋予的任务和行动以及支援作战人员所需信息流的描述,通常采用图形方式。 系统体系结构视图是提供或支援作战功能的系统和互连。对战场信息系统来说,系统体系结构视图说 明多个系统如何连接和互操作,并且可以描述在这个体系结构中的特定系统的内部结构和运行。技术 体系结构视图是决定系统部件或组成要素的安排、相互配合和相互依存的最低限度的一组规则,其目 的是确保组成的系统满足一系列特定的要求。
(国防科技大学 C3 I 系统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 摘 410073)
要:就 IDEF0 方法在军事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系统升级与集成及仿真等方面的应用进行
了深入探讨。由于 IDEF0 模型具有简单、全面且描述能力强等优点,使其在多个领域尤其在制造业中得到 了广泛应用。军事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是以活动为支撑,以信息为基础的复杂大系统,用 IDEF0 模型对其进 行描述可以加深指挥人员和技术人员对系统的共同理解,从而提高系统开发的效率并提高系统的实用性。 关键词:军事综合电子信息系统; C4 ISR;体系结构;分析设计; IDEF0 中图分类号:TP393.02; E96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of IDEF0 Method in Analysis and Design of Military Integreted Information Systems
军事信息系统集成途径浅析

军事信息系统集成途径浅析王志强1,3,孙小军2,黄光奇3(1.总装备部驻天水地区军事代表室,陕西宝鸡 721006;2.宝鸡文理学院数学系,陕西宝鸡 721013;3.国防科技大学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C 4I S R 技术国防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 410073)摘 要:随着军事信息系统在信息化战争中地位的日益突出,有效解决军事信息系统集成成为军事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论文从我军的信息系统建设现状出发,分析了当前军事信息系统建设在支撑环境,数据共享和系统开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顶层设计,支撑环境和应用技术等三个层面实现军事信息系统集成的途径.关键词:信息化战争;需求;军事信息系统;集成;途径中图分类号:T P 311;E 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62(2009)05-0028-04在信息化战争中,谁能掌握制信息权,谁就能获得战场主动权,并最终赢得战争的胜利,而对制信息权的获取是依赖信息系统来完成的.随着我军新军事变革的不断深人,各单位都相继建立了一批指挥自动化系统和政治工作,军事训练,管理教育等信息系统,这些系统在提高部队信息化水平,提升部队信息化作战能力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在设计之初缺乏科学的信息技术标准体系指导及各种技术条件的限制,这些信息系统在数据表示,程序设计语言,用户接口等基础类技术方面,以及在侦察技术,通信技术和办公自动化等应用类技术方面的标准千差万别,彼此之间很难实现系统之间的互连,互通,互操作.论文分析了现有的军事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从顶层设计,支撑环境和应用技术三个方面论述了军事信息系统集成的途径,为我军的军事信息系统集成提供一种借鉴.1 军事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在信息化战争中,敌对双方的对抗是多维空间,多种目标,多种手段,多种力量构成的体系与体系,系统与系统的对抗,军事信息系统作为各种力量的"茹合剂"和兵力的"倍增器",必然成为敌对双方优先打击的目标[1],因此各种军事信息系统通常通过简单的连接进行分散配置.但这些军事信息系统在逻辑上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实际应用中可能发生由于某个环节遭受破坏而使整个系统瘫痪的严重后果,甚至有可能影响整个战斗的进程,给国家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由于军事信息系统中数据收集手段多(包括卫星,预警机,侦察机,装甲侦察车,雷达,声纳等),采集方式不同,因此各种数据的格式也不同.同时,不同型号的设备采用的量纲也不完全相同,最终使从各方面收集到的数据难以有效集成,这给信息在各个军事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信息化建设初期,各单位独立建设本单位的信息系统,各种数据类型,编码方式各不相同.即使是一个单位的不同系统,其数据类型,编码方式等各方面也不完全相同,严重影响了各信息系统之间数据的共享.其次,各信息系统在建立之出都会对相同的数据都形成一个本地的副本,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收稿日期:2009-01-0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601036);"十一五"国防预研基金资助项目(513060702);宝鸡文理学院院级科研基金资助项目(Z K 0829)作者简介:王志强(1984…),男,山西太谷人,国防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孙小军(1978…),男,陕西宝鸡人,宝鸡文理学院讲师,硕士;黄光奇(1972…),男,湖南娄底人,国防科技大学副教授,博士.2009年9月第33卷第5期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o u r n a l o f A n h u i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S e p t e m b e r 2009V o l .33N o .5有的系统对数据进行了更新,但其他的系统却维持原来的数据,导致了数据之间的不一致性.同时,由于人员,装备,设施等各种因素的变动,各部门对这些数据更新不及时也导致了数据的不一致性.各种数据信息一般只支持本系统或本部门内信息系统的使用,难以为其他部门使用,对数据的进一步挖掘,处理,加工不够,难以和其他部门的数据一起为更高层的领导提供决策支持.还有,各种信息系统的开发周期都比较长,这导致开发的系统往往很难满足用户需求的变化,最终使开发出的系统一般在使用很短时间后就又需要开发新的系统,而且对于已经实现的功能在开发新系统时仍需要重复开发,系统各功能的重复利用程度很低.2 军事信息系统集成途径军事信息系统作为未来信息化战争战斗力的有机组成部分,现代军队的神经中枢,各种武器系统的"茹合剂"和兵力的"倍增器",在现代化军事建设和高科技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而我们的军事信息系统仍面临着互连及互通性差等问题,各种系统之间难以进行有效地沟通,这与实现各种情报信息实时的搜索,处理和传递与各种武器系统近实时的发现,跟踪,定位和攻击目标是不相符的,因此必须实现军事信息系统的有效集成,为此作者从顶层设计,支撑环境和应用技术三个层面提出了军事信息系统集成的途径,如图1所示.2.1 制定信息化标准规范从顶层人手,制定军事信息系统标准规范是军事信息系统集成首要解决的问题.美军在信息化方面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1996年颁布了《C 4I S R A r c h i t e c t u r eF r a m e w o r k1.0》,1997年颁布了《C 4I S R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F r a m e w o r k 2.0》,2003年又颁布了《D o DA r c h i t e c t u r e F r a m e w o r k 1.0》来指导美军的C 4I S R 系统建设[2-4].目前军事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的顶层设计已引起我军高度重视,相继颁发了《指挥自动化系统体系结构》等一系列标准性文件,从顶层指导我军军事信息系统的互连,互通,互操作.但这些标准的实际应用还没有深人,应该加强配套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文件的贯彻实施,使体系结构能真正在信息系统集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2 建立军事信息系统的一体化支撑环境应用网格技术[5]构建整个战场空间内的计算机,服务器,传感器,武器装备,通信网络,指挥控制系统等硬件资源和各种信息,专家经验等的全面的,深层次共享平台,实现在现有信息传输,处理设施的基础上,对侦察遥感系统,通信传输系统,信息处理系统,指挥控制系统,火力打击系统,后勤保障系统等综合集成,在战略,战役,战术各个层面使各级指挥员能够快速全面地共享战场信息,提高整个作战体系的抗毁性和稳定性,如图2所示.图1军事信息系统集成途径图2军事信息系统一体化支撑环境2.3 应用s O A 和中间件技术实现功能的集成利用C O R B A 和S O A 技术可以实现对现有的军事信息系统功能的重用和功能之间的松散藕合,能92第5期王志强,等:军事信息系统集成途径浅析避免系统重复开发,缩短开发周期.公共对象请求代理结构(C o m m o n O b j e c t R e j u e s t B r o k e r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C O R B A )[6]提供了一种让对象与本地或网上的其他对象透明请求服务与接收信息的机制.O R B 作为它的核心,在分布异构环境中的不同应用之间提供互操作性并实现多个对象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另外,C O R B A 还提供了独立于编程语言的接口定义语言(I n t e r f a c eD e f i n i t i o n L a n g u a g e ,I D L )来描述对象和操作,从而使远程分布应用可以通过OR B 请求这些对象上的操作服务,各种军事信息系统的应用程序利用I D L 接口可以通过O R B 请求访问已有的服务,从而避免对功能的重复开发.S O A [7,8]是一种分布式软件体系构架,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转化为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协议联系起来.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它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S O A 为军事信息系统开发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大大缩短开发周期,减少开发成本.2.4 利用X ML 和数据仓库技术实现数据集成数据仓库是数据存储的仓库,它是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稳定的,不同时间的数据集合应用[9],它将分布在网络中的不同信息岛上的数据集成到一起,存储在一个单一的集成关系数据库中.通过数据仓库技术可以将现有的各种系统中存储内容类似的数据库进行集成,形成更大规模的数据仓库,消除各数据库之间的不一致性,从而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如图3所示.各种类型的数据库(O r a c l e ,D B 2等)可以通过数据抽取,转换,清理,装载等一系列步骤最终形成数据仓库.图3利用数据仓库技术对数据集成X M L [10]是由万维网协会(W 3C )设计,特别为W e b 应用服务的标准通用化标识语言(SG M L )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用来描述数据的语言.它是开放的,能够在不同的用户和程序之间交换数据,而不论其平台如何;它采用自描述性的中立数据为结构,能够以简单的文本文档格式存储,可表示复杂的数据并使其可读.现在XM L 已成为商业领域构建电子文档的数据,内容和数据格式的实际标准,也作为应用程序,系统和设备之间通过I n t e r n e t 交换信息的通用语言而被广泛接受.而且许多其他标准也是建立在X M L 标准之上的.利用X M L 技术可以有效地实现各种系统之间,系统与数据库之间的信息共享.如图4所示,各种应用程序可以通过调用各种有相应转换程序从不同类型的数据库转换而来的数据,从而实现各种类型数据库的集成.图4利用X M L 技术进行集成的架构利用数据仓库和X M L 集成的不同之处在于,利用数据仓库技术可以对现有的数据资源进行整合,为各种信息系统提供一个比较稳定的共享数据资源,而利用XM L 技术则是侧重实现系统与系统之间的03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3卷信息共享问题.而事实上,数据仓库作为一种特殊的关系数据库,也可以作为一个数据源成为X M L 数据集成架构的一部分,成为X M L 集成框架的一个数据源.3 结 语论文从未来信息化作战对军事信息系统集成的需求出发,分别从军事信息系统支撑环境,数据共享和系统开发三个角度分析了现有的军事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制定信息化标准………建立一体化支撑环境………利用S O A 和中间件进行功能集成,利用X M L 和数据仓库技术实现数据集成的三层解决方案,为我军的军事信息系统集成提供了一种可以借鉴的途径.参考文献:[1] 罗雪山.C 3I 系统理论基础[M ].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2] U .S .C 4I S RI T FI n t e g r a t e d A r i c h i t e c t u r e s P a n e l .C 4I S RA c h i t e c t u r e F r a m e w o r k V e r s i o n 1.0[R ].U .S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D e f e n s e ,1996.[3] U .S .C 4I S RA i c h i t e c t u r eWo r k i n gG r o u p .C 4I S RA c h i t e c t u r eF r a m e w o r kV e r s i o n2.0[R ].U .S .:D e p a r t m e n t o fD e f e n s e ,1997.[4] U .S .D o D A r c h i t e t u r eF r a m e w o r kWo r k i n gG r o u p .D o D A r c h i t e c t u r eF r a m e w o r kV e r s i o n1.0[R ].U .S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D e f e n s e ,2003.[5] 于锋,丁香乾.基于网格构建企业应用集成[J ].计算机应用研究,2006,23(12):242-243.[6] 徐立臻,汪正洋.C O R B A 技术在系统集成中的应用[J ].工业控制计算机,2001,14(3):21-24.[7] 凌晓东.S O A 综述[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7,24(10):122-124.[8] 马华,李建华.基于S O A 的企业应用集成系统[J ].计算机技术与自动化,2005,24(4):87-89.[9] 姜代红.数据仓库技术在系统集成中的应用研究[J ].徐州工业学院学报,2005,20(5):59-61.[10] 于莉莉,曹耀钦,慕晓冬,等.C O R B A 与X M L 集成在指挥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J ].计算机应用,2004,24(B 12):194-195.B r i e f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a p p r o a c hf o rm i l i t a r y i n f o r m a t i o ns y s t e m i n t e g r a t i o nW A N GZ h i -j i a n g 1,3,SU NX i a o -j u n 2,H U A N GG u a n g -j i 3(1.G e n e r a l A r m a m e n t D e p a r t m e n t M i l i t a r y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O f f i c e i n T i a n s h u i R e g i o n ,B a o j i 721006,C h i n a ;2.D e p a r t m e n t o f M a t h e m a t i c s ,B a o j i C o l l e g e o f A r t s a n d S c i e n c e s ,B a o j i 721013,C h i n a ;3.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C 4I S R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S c h o o l o f I n f o r m a t i o n 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 ,N a t i o n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D e f e n s e T e c h n o l o g y ,C h a n g s h a 410073,C h i n a)A b s t r a c t :T oe f f e c t i V e l ys o l V et h ei n t e g r a t i o no f m i l i t a r yi n f o r m a t i o ns y s t e m h a s b e c o m ea ni m p o r t a n t s t u d y a s t h ep o s i t i o no f m i l i t a r yi n f o r m a t i o ns y s t e m r a i s i n gt h ei ni n f o r m a t i o nw a r s .T h ep a p e r a n a l y z e dt h ee x i s t i n gp r o b l e m sof m i l i t a r yi n f o r m a t i o ns y s t e m i ns u p p o r t i n ge n V i r o n m e n t ,d a t as h a r i n ga n da p p l i c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i n t r o d u c e da na p p r o a c ht o i m p l e m e n t i n g m i l i t a r y i n f o r m a t i o ns y s t e m f r o m t h r e e l e V e l s a s t o p -l e V e l d e s i g n ,su p p o r t i n g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K e y w o r d s :i n f o r m a t i o n w a r ;r e j u i r e m e n t ;m i l i t a r y i n f o r m a t i o n s y s t e m ;i n t e g r a t i o n ;a p p r o a c h责任编校:朱夜明13第5期王志强,等:军事信息系统集成途径浅析。
军工企业信息系统集成平台设计与应用研究

军工企业信息系统集成平台设计与应用研究随着军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军事需求的增加,军工企业信息系统的规模和复杂度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军工企业需要建立更加高效和有效的信息系统集成平台,以满足复杂的业务需求和战略需求。
本文将探讨军工企业信息系统集成平台设计与应用研究的相关问题,包括设计原则、技术难点和应用案例等方面。
军工企业信息系统集成平台的设计应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以确保平台的高效和稳定运行。
平台的设计应该符合军工企业的业务需求,包括生产管理、物资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
平台应该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和技术需求。
平台的安全性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和措施,以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二、军工企业信息系统集成平台的技术难点军工企业信息系统集成平台的设计和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技术难点需要克服。
军工企业业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导致信息系统集成平台需要具有高度的定制性和灵活性,以满足不同业务部门和产品线的需求。
信息系统集成平台需要能够整合多种不同类型的信息系统和数据源,包括ERP系统、MES系统、CRM系统等。
这需要采用先进的数据整合技术和标准,以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和共享。
信息系统集成平台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难点,需要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和架构,以确保信息的安全和稳定的运行。
军工企业信息系统集成平台的设计和应用已经在一些军工企业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以某军工企业为例,该企业将自身的生产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等整合到统一的信息系统集成平台上,实现了全面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通过信息系统集成平台,该企业能够实现生产计划的及时调整和物资的快速调配,提高生产效率和响应速度。
该企业通过信息系统集成平台还能够实现对各种业务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了更加准确和及时的依据。
军队信息化对作战指挥系统的集成

军队信息化对作战指挥系统的集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军事战争的发展,军队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军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化对军队作战指挥系统的集成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从军队信息化的定义、作战指挥系统的概述以及信息化对作战指挥系统集成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军队信息化的定义军队信息化是指军队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将现代化管理和作战战斗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和管理效能。
军队信息化不仅仅是简单地应用信息技术,更是一种全面的军事思想,涉及到信息的获取、处理、传输和利用等方面。
二、作战指挥系统概述作战指挥系统是军队指挥决策的重要工具,它将信息技术与作战指挥相结合,通过对信息的采集、处理和传输,为指挥员提供准确、及时的战场情报,帮助指挥员做出正确的决策。
作战指挥系统通常由作战指挥中心、战场感知子系统、通信子系统、控制子系统等组成,通过互联网、卫星通信等手段实现指挥所需的信息集成和传输。
三、信息化对作战指挥系统的集成影响1. 加强指挥决策能力信息化的集成为作战指挥系统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来源和更快的信息传输速度,使指挥员能够更准确地了解战场态势,做出更科学合理的指挥决策。
同时,指挥系统的集成也可以提供各类模拟和预测分析功能,帮助指挥员更好地预测未来战场的发展趋势,为决策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2. 提高作战效率信息化集成可以实现不同作战单元之间的远程协同作战,指挥员可以远程传达指令,实时监控作战情况,提高作战效率。
同时,作战指挥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特点,还可以减轻指挥员的工作负担,增强指挥员的反应速度和战场适应能力。
3. 优化资源配置军队信息化的集成可以实现部队、装备和物资的信息化管理和调度,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信息化系统的集成,指挥员可以实时了解各类资源的标识、位置和使用情况,做出更合理的调度决策,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作战效果。
4. 增强信息保障能力作战指挥系统的信息化集成也包括信息保障的功能。
军事信息系统综合集成技术研究

( Wu h a n Di g i t a l En g i n e e r i g n I n s t i t u t e ,W u h a n 4 3 0 2 0 5 )
Ab s t ac r t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i n t e g r a t e d o f i n f o r ma t i o n s y s t e m i s t h e d i r e c t i o n o f i n f o m a r t i o n s y s t e m d e v e l o p me n t ,i n o r d e r
集成的基础理论 、 基本框架 , 并 以美 军 D D C  ̄1 0 0 0 全 舰 计 算 环 境 为例 , 分 析 了 美 军 舰 载 信 息 系 统 集 成 的方 法 , 最 后 探 讨 了 云
计算在军事信息系统集成中的应用展望。 关键词 军事信息系统 ; 综合集成 ;全舰计算 环境 ; 云计算
Vo 1 . 4 3 No . 7
1 2 6 6
计算 机 与 数 字 工 程
C o mp u t e r& Di g i t a l En g i n e e r i n g
总第 3 0 9 期 2 0 1 5 年第 7 期
军 事 信 息 系 统 综 合 集 成 技 术 研 究
s o l v e t h e p r o b l e m o f e a c h o t h e r a n d t h e s h a r i n g o f t h e i n f o m a r t i o n e f f i c i e n t l y ,t h e mi l i t a r y i n f o r ma t i o n s y s t e m i n t e g r a t e d t e c h —
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若干探讨

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若干探讨【引言】综合电子信息系统(IntegratedElectronicInforma-tionSystem,IEIS)是指在信息时代的军事斗争环境下,为满足诸军兵种联合作战任务,利用综合集成方法和技术将多种电子信息系统整合为一个有机的大型军事信息系统。
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内涵包括对各种武装力量的综合、对各种电子信息系统手段的集成。
某工程由部署于多个地点、多种平台的多种手段按照约定的综合集成规则构成,是一个子系统种类较多并有层次结构、各组成部分之间关联关系复杂的体系工程,该工程包括新建系统、已建系统以及新旧系统的融合,可称之为特殊复杂综合电子信息系统。
对系统的科学研究方法越来越多,如系统工程方法论等,但对这样一个特殊复杂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研制建设需要应用并不断创新科学的工程方法。
我们通过某工程的具体实施,在设计、管理、评估等方面探索实践了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供大家借鉴和参考。
1. 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特点分析系统体系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通讯信息的接入来源的种类多、数量大,来源包括各个环境中的多种传感器。
(2)通讯信息的处理具有差异性,在信息的处理过程中,有些为以文字及图片为主的信息整编处理及目标通讯信息的处理,有些则为以雷达通信为主的态势信息处理。
(3)不同信息间存在着联系性,尽管各种信息在处理方式及模型上各有差异,但在内容上,各种信息间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可以进行综合印证和信息共享。
(4)对于已经具有成果的系统,要进行兼容,这就导致了不同电子信息系统之间的多样性。
在电子信息系统的研制中,系统软件架构的设计是研制的核心环节,开放性和兼容性是搭建系统平台架构必须具备的条件。
此外,还有一些问题技术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异类信息的耦合性处理、信息共享的便捷性、软件部署的灵活性以及需求变化适应性,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大大提升系统的扩展性和可靠性。
2.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体系的工程设计、管理及评估方法分析2.1体系工程顶层设计方法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开放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其必须在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指导下进行研制,以确保最终建设的系统能满足军事需求。
装甲车电子战系统集成技术

装甲车电子战系统集成技术在现代战争中,装甲车作为一种重要的作战装备,其性能和作战能力的提升对于取得战争胜利至关重要。
而电子战系统的集成则为装甲车赋予了更强大的作战效能,使其能够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保持优势,有效地应对各种威胁。
装甲车电子战系统集成技术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电子侦察、电子干扰、通信对抗、导航对抗等。
这些技术的融合使得装甲车能够实时感知战场的电磁态势,对敌方的电子设备进行干扰和破坏,同时保护自身的电子系统免受敌方的攻击。
电子侦察是装甲车电子战系统的“眼睛”。
通过各种侦察设备,如雷达侦察接收机、通信侦察接收机等,装甲车能够收集敌方的电磁信号,包括雷达信号、通信信号等。
这些信号经过分析和处理,可以获取敌方的部署、作战意图等重要情报。
例如,通过对敌方雷达信号的特征分析,可以判断敌方雷达的类型、工作频率、脉冲参数等,从而为后续的干扰和对抗提供依据。
电子干扰则是装甲车电子战系统的“拳头”。
它通过发射干扰信号,破坏或削弱敌方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
常见的电子干扰方式有压制干扰和欺骗干扰。
压制干扰通过发射大功率的噪声信号,淹没敌方的有用信号,使其无法正常接收和处理。
欺骗干扰则通过发射与敌方信号相似但虚假的信号,误导敌方的判断和决策。
在实际应用中,装甲车可以根据不同的作战需求和敌方的电子设备特点,选择合适的干扰方式和干扰参数。
通信对抗是装甲车电子战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战场上,通信系统是指挥控制和协同作战的关键。
装甲车通过对敌方通信信号的侦察和干扰,可以破坏敌方的通信链路,使其指挥不畅、协同失调。
同时,装甲车自身的通信系统也需要具备抗干扰能力,以保证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通信畅通。
导航对抗也是装甲车电子战系统关注的一个方面。
现代装甲车通常依赖卫星导航系统来获取精确的位置和导航信息。
敌方可能会对卫星导航信号进行干扰或欺骗,从而影响装甲车的行动。
因此,装甲车电子战系统需要具备对导航干扰的监测和对抗能力,确保自身的导航系统可靠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军事电子信息系统综合集成探析
作者:杨兰, 周继文, 叶酉荪
作者单位:武汉解放公园路45号通信指挥学院六系二十二队 430010
1.会议论文李轩.蔡艳军军事电子信息系统集成研究2008
针对目前军事电子信息系统难以实现信息共享,不能适应目前现代战争的需要。
提出了军事电子信息系统集成技术体系结构,设想采取三个阶段对电子信息系统进行集成建设。
2.期刊论文王志强.孙小军.WANG Zhiqiang.SUN Xiaojun Web Service技术在军事电子信息系统集成中的应用-长
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2(1)
Web Service技术是商业领域实现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的一组标准,能够在不同平台、不同操作系统之间实现互操作.在分析了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和WebService关键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Web Service技术集成军事电子信息系统的架构、框架和典型的应用流程,有效地解决了军事电子信息系统集成中接口、标准不同等问题.
3.期刊论文黄光奇.HUANG Guang-qi基于信息服务体系的军事电子信息系统集成机制研究-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
学报2008,3(3)
针对军事电子信息系统集成问题,采用面向服务的设计思想和指导原则,提出了信息服务体系的概念,分析了信息服务体系的特征、内涵与组成结构
,建立了基于信息服务体系的军事电子信息系统集成机制,为军事电子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提供了新的实现途径.
4.学位论文常涛基于Agent的系统集成框架的研究和设计2008
现代军事指挥控制系统是由众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而又庞大的系统,要使其有效地运转,正确而又充分地发挥各子系统的潜力和威力,就必须以信息技术为纽带,通过系统集成技术实现军事电子信息系统的一体化。
目前,军事电子信息系统集成面临的问题有:各个部门的信息系统之间还没有实现有效的数据共享和服务共享,各个子系统之间缺乏统一的规范。
目前,传统的分布式系统集成技术主要以构件化模型为基础,大多以Client/Server为集成模式,把系统简单的划分为客户和服务器两部分,缺乏多角色,多用户,多层次的灵活的交互,集成系统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和柔性。
Agent技术,即智能代理技术是人工智能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Agent本身具有主动性,自治性,社会性和智能性等特性。
本文试图在传统的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的基础上,把Agent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Agent的技术优势,以提高集成系统的动态性和灵活性。
本文首先对Agent技术做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分别对Agent的特性:主动性,自治性,社会性和智能性的概念,基本原理,一般实现技术都做了一定的研究,总结Agent的技术优势。
同时,对现有的信息系统集成技术做了一定的讨论,特别是对信息系统集成的一些关键的技术:集成系统体系结构
,构件模型以及构件之间组装协议和规约都做了充分的研究,同时总结了遗产系统的集成的一般方法。
通过对Agent技术的讨论和对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的研究,本文研究并设计了一个基于Agent的系统集成框架。
该系统集成框架采用软总线型体系结构,把被集成单元封装成具有独立功能模块Agent,使功能模块具有Agent的自治性和主动性。
在本系统集成框架里,通过引入能力注册中心(CRC)模块来为整个系统提供目录服务,实现了服务的透明调用和能力的自动匹配,通过任务Agent和功能Agent的分层服务实现客户的业务需求,使集成系统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和灵活性。
本文链接:/Conference_6284313.aspx
授权使用:北京科技大学(bjkjdx),授权号:56538c97-a699-4e65-b542-9dcf00c2214b
下载时间:2010年8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