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疾病及防治

合集下载

黄鳝病害防治方法

黄鳝病害防治方法

黄鳝病害防治方法
黄鳝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影响黄鳝养殖业。

该病会导致鳝鱼出现皮肤溃烂、口吐白沫、呼吸困难等症状,最终导致死亡。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黄鳝病,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治方法: 1. 饲养管理:保持养殖场环境的清洁卫生,控制饲料的质量和数量,定期更换水源,提高水质的清洁度,加强鳝鱼的营养管理,提高鳝鱼的抗病能力。

2.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黄鳝病的有效途径之一。

养殖者可以选择使用市场上销售的防疫疫苗,对鳝鱼进行预防接种,提高其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3. 清洁消毒:对养殖场进行定期清洁消毒,可以有效杀灭病毒和细菌,减少疫病的传播。

养殖者可以选择使用市场上销售的消毒剂,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进行消毒。

4. 疾病监测:饲养者应定期检测鳝鱼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病情,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同时,要对病死的鳝鱼进行尸体处理,避免病菌的扩散。

总之,黄鳝病的防治需要养殖者定期检测和管理,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鳝鱼的营养免疫能力,定期消毒清洁养殖场,及时发现和处理病鱼,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 1 -。

黄鳝四种疾病的防治

黄鳝四种疾病的防治

黄鳝四种疾病的防治
黄鳝打印病该病多发于夏秋两季,发病原因与鳝体损伤有关。

防治:1.发病季节,每周用生石灰7ppm(即1立方米水体中放7克生石灰)全池泼洒。

2.用0.15ppm呋喃唑酮遍洒全池。

黄鳝腐皮病又叫擦皮瘟。

主要表现为行动无力,全天头都伸出水面,鳝体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并出现许多圆形大小不等的红斑,重者表皮腐烂。

防治:1.彻底清塘消毒,在捕捉时保护鳝体,勿使受伤。

2.鳝种放养前,先用5~10ppm的漂白粉浸洗半小时再放养。

3.治疗:可采取改变水质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

先放完水,清除塘泥,再取沙壤土铺底,注入新水,放鳝入水池。

黄鳝水霉病又叫肤霉病。

是由于黄鳝相互咬伤或敌害生物的侵袭而造成伤口被水霉菌感染所致。

防治:1.放养鳝种前,应先用15~20ppm的生石灰水消毒,鳝体用孔雀石绿1克,加水150公斤,浸洗15分钟。

2.每立方米水体用小苏打和食盐各400克,兑水全池泼洒。

3.可用5%碘酒涂抹患处。

黄鳝肠炎病病因是由于黄鳝多吃了变质的饵料或过分饥饿等引发的。

主要表现为:行动迟缓,体色变青乌,肛门红肿突起,轻压腹部,肛门可流出黄色或红色黏液。

防治:1.可用1.5ppm的漂白粉泼洒全池。

2.用生石灰
水溶液泼洒全池。

3.治疗可用0.5公斤蒜头拌饵投喂(可治疗50公斤病鳝),连喂3~4天。

4.以每百公斤黄鳝配25毫升十滴水,放入2.5公斤米糠内,并加入1公斤面粉拌匀,趁热投入池内,连喂4天。

黄鳝易患哪些病害?

黄鳝易患哪些病害?

黄鳝易患哪些病害?黄鳝养殖容易得以下几种病害,严重影响养殖收益,下面笔者针对这些常见病的防治作一汇总,供大家参考:1、感冒病:水温突然变化,会刺激鳝鱼的神经末梢,引起机能混乱、器官机能失调、行动失常等症状。

防治方法:①黄鳝苗种下塘或转塘时,要注意两个池水温度差异不能过大,若相差过大,要设法调节水温,鳝苗一般温差不超过2℃,鳝种一般温差不超过5℃;②若用地下井水做水源,井水在进入鳝池前,需经过太阳曝晒,否则,井水直接进入鳝池中,也会引起黄鳝患感冒病。

2、水霉病:多发生在每年的早春和晚冬,在黄鳝受伤部位能见到棉絮状成丛生长的灰白色水霉菌丝。

治疗方法:①用0.1毫克/升的亚甲基蓝溶液全池泼洒;②用4/10000的食盐与4/10000的小苏打合剂全地泼洒;③在水温20-25℃下,用3%-5%的食盐水浸洗病鳝3-5分钟。

3、肠炎病:病鳝体色由乌黑变青,食欲减退,肠管充血发炎,肛门红肿突出体外。

治疗方法:①每50公斤黄鳝用痢特灵5克拌饵投喂,每天一次,连续3-5天;②每50公斤黄鳝用大蒜瓣250克(需捣烂)和食盐250克一起拌饵投喂,每天一次,连续3-5天。

4、打印病:多发生在每年的5-9月份,病鳝体表出现圆形大小不一的红斑,严重时体表腐烂成漏斗状。

治疗方法:①更换池水后,每天用1毫克/升的漂白粉溶液全池泼洒,连续3天;②每10公斤黄鳝用磺胺噻唑1克拌饵投喂,每天1次,连续3天。

5、梅基斑病:病鳝体表背部出现黄豆或蚕豆大小的黄色圆形病斑。

防治方法:①在黄鳝饲养期间,将几只赡蜍放在鳝池中,利用其分泌的蟾蜍杀灭病菌,可以预防此病;②发病后,应立即更换池水,并用几只剥去皮的蟾蜍在池中反复拖动,可以治疗此病。

6、发烧病:黄鳝放养密度过大,引起黄鳝体表分泌大量的黏液,使黄鳝躁动不安,互相缠绕成团而窒息死亡。

防治方法:①在缮池中放养少量的泥鳅,让其吃掉残饵和上下蹿动,增加水中的溶氧;②发病后应彻底换水,并在每平方米的池水中泼入0.07毫克/升的硫酸铜溶液50毫升进行治疗。

黄鳝常见病及其防治

黄鳝常见病及其防治
病鳝尾部腐烂,严重时尾部脱落。
原因
细菌感染。
防治方法
使用抗菌药物,如红霉素、庆大霉素等,同时加强水质管理,避免 水质恶化。
肠炎病
症状
01
病鳝食欲不振,解剖可见肠道充血、发炎。
原因
02
细菌感染。
防治方法
03
使用抗菌药物,如氟哌酸、痢特灵等,同时注意饲料质量,避
免饲料变质。
04
寄生虫性疾病及其防治
Chapter
痘疮病
病毒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病鱼体 表出现乳白色小斑点,严重时覆 盖整个鱼体,鳍条裂开,鱼体出 血。
细菌性疾病
细菌性败血症
由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鱼鳍条 基部出血,腹腔内有大量淡黄色或淡 红色腹水。
腐皮病
由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病鱼体表 出现红斑、鳞片脱落,鳍条裂开,肝 、脾、肾肿大。
寄生虫性疾病
症状:病鱼体表出现充血、出血症状,鱼鳞脱落,鳍条裂开,肝脏、脾脏等器官肿 大、出血。
防治方法:使用鲤春病毒病疫苗进行免疫预防,加强水质管理,避免应激刺激。
鳗鲡疱疹病毒病
鳗鲡疱疹病毒病是一种由鳗鲡 疱疹病毒引起的病毒性鱼病, 主要危害鳗鲡等淡水鱼类。
症状:病鱼体表出现充血、出 血症状,鳃丝肿大、淤血,肝 脏、脾脏等器官肿大、出血。
棘头虫病
由棘头虫引起的慢性疾病,病鱼食欲不振,体色发黑,腹部膨大,头、胸、鳍 条肿胀。
锚头蚤病
由锚头蚤引起的慢性疾病,病鱼体表出现大型虫体,食欲不振,消瘦无力。
其他疾病
营养性疾病
由于饲料中缺乏某些营养成分或比例不当,导致黄鳝生长发育受阻,鳍条变形, 体色发黑。
应激性疾病
由于环境条件突变或受到惊吓等刺激,黄鳝出现应激反应,鳍条充血,肝脏受损 。

黄鳝疾病防治五法

黄鳝疾病防治五法

黄鳝疾病防治五法黄鳝是一种食用鱼类,但是由于养殖环境、营养水平、水质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黄鳝繁殖受到很多疾病的威胁。

这些疾病不仅会导致黄鳝死亡,还会使得鱼体出现变异等情况,不利于黄鳝养殖业的发展。

如何有效地防治黄鳝疾病,在养殖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总结了五种有效的黄鳝疾病防治方法,帮助养殖户保证黄鳝的健康生长。

一、提前防范,合理养殖预防黄鳝疾病最重要的措施是提前防范,合理养殖。

在养殖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地防止病原体入侵黄鳝,切断病害传播途径。

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1. 做好黄鳝鱼池的清洁工作黄鳝鱼池的清洁是防控疾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应该定期清洗鱼池,保持水质清洁、富氧,防止水体积聚有害物质,影响鱼群的免疫力和健康。

2. 控制黄鳝养殖密度在黄鳝的养殖密度方面应该适度控制,保证每条黄鳝之间的间隔距离能够得到维护。

密度过高会使得鱼群获得的粗糙食品数量变少,造成饥饿和疾病的易感性增加。

3. 保证黄鳝的营养与健康水平保证黄鳝的营养与健康水平,是防止黄鳝患病、减少机会的重要方法之一。

要给黄鳝鱼群提供充足且均衡的食物,维护它们的饮食结构,提高鱼体抗病性。

同时,对于养殖池中的水温、ph值、溶氧量等指标要密切关注,及时调整。

4. 防止污染源的输入黄鳝鱼池里禁止放生,不允许其他鱼类和动物进入养殖区,防止其产生污染。

二、疾病侦查,早期防治黄鳝患病后,往往病情会迅速加重,直到死亡。

为了避免黄鳝患病后无法及时抢救,需要在疾病侦查方面做好早期防治工作。

1. 经常巡视黄鳝鱼群经常巡视黄鳝鱼群,早发现并且及时处理出现的异常。

对于出现异常的黄鳝鱼群,要及时分类管理,在病鱼和康复鱼间进行隔离,进行有效治疗。

2. 监测池塘水质黄鳝生活在水中,所以池塘的水质是诱发疾病的关键。

要进行周期性的池塘水质监测工作,提早防控疫病的发生。

3. 强化病害分析对于病鱼尸体和池塘水样,要及时的进行分析。

通过样品检测,分析病情的发生和扩散原因,以进一步为黄鳝预防和治疗工作提供依据。

黄鳝常见病及其防治

黄鳝常见病及其防治

黄鳝常见病及其防治一、普通常见疾病及防治1.梅花斑疾病。

此病在长江流域常发生在7月中旬。

症状:黄鳝背部出现黄豆或蚕豆大小的黄色圆形斑块。

防治方法:①饲养池内放养几只蟾蜍(俗称癞哈蟆),可预防此病发生;②发病时,可用1~2只蟾蜍(池面积大,可用多只),剥开头皮,系上绳子,在池中反复拖数次,1~2日后即可痊愈。

2.昏迷症。

多发生于炎热季节,发病时黄鳝呈昏迷状态。

防治方法:遮荫降温,再将鲜蚌肉切碎,撒入池内,有一定疗效。

3.发热病。

此病主要发生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密度大、运输时间长,体表黏液被水中微生物分解发酵,大量耗氧,放出热量,以致水温剧增(可达50℃),从而使水质受污染,底层黄鳝挣扎缠绕成团致死,死亡率有时可达90%。

防治方法:①运输前先经蓄养,且要勤换水,尽可能使黄鳝体表、口中泥沙及排泄物除净;②运输途中,根据温度的高低,掌握换水时间,气温23~30℃时,每隔6~8小时彻底换水一次,温度高,换水间隔时间相应缩短;③施放抑菌药物,每100千克水投入青霉素120万单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二、寄生虫疾病及防治1.锥体虫病。

锥体虫寄生在黄鳝血液中引起,黄鳝感染后,大多数呈贫血状,鱼体消瘦,生长不良,一般发生在6~8月。

防治方法:①用生石灰清塘,清除锥体虫的中间寄主蚂蝗(水蛭);②用2%~3%的食盐水或0.7克/立方米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浸洗病鳝10分钟左右。

2.隐鞭虫病。

隐鞭虫寄生在黄鳝血液中引起,感染黄鳝贫血,全年都可感染,以夏、秋两季较常见。

防治方法:①用2%~3%食盐水浸洗病鳝5~10分钟;②用0.7克/立方米硫酸铜浸洗病鳝5~10分钟。

3.黑点病。

复殖吸虫囊蚴寄生在鱼体皮下组织引起。

发病初期尾部出现浅黑色小圆点,手摸有异样感。

随后,小圆点颜色加深,变大并隆起,有的黑点突起进入皮下,并蔓延至体表多处,此时病鳝烦躁不安、停止摄食,直到萎瘪消瘦而死。

防治方法:①生石灰清塘;②用0.7克/立方米硫酸铜全池泼洒,消灭中间寄主锥实螺;③用0.7克/立方米二氯化铜全池泼洒。

黄鳝疯狂病的防治

黄鳝疯狂病的防治
护理是黄鳝疯狂病防治的重要环节, 包括改善水质、调整饲养密度、加强营养等措施 。
调整饲养密度可以避免过度拥挤和相互争斗,减 少疾病传播的风险。根据黄鳝的个体差异和生长 阶段,合理调整饲养密度可以提高黄鳝的生存率 和健康状况。
改善水质可以减少病原体和应激因素,是预防和 治疗黄鳝疯狂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定期换水、加 强过滤和消毒等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水质。
密养殖导致病害高发。
定期分养
02
在养殖过程中,根据黄鳝的生长情况及时进行分养,保持养殖
密度的合理性。
改善养殖环境
03
通过改善养殖环境,如增加水体交换量、设置过滤系统等,降
低养殖密度对病害发生的影响。
疫苗接种与药物预防
疫苗接种
研发和推广黄鳝专用疫苗,通过疫苗接种提高黄鳝的 抗病能力。
药物预防
合理使用药物进行预防,如定期在饲料中添加抗菌药 、抗寄生虫药等,以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
饲料管理
选用优质饲料
选择营养均衡、易于消化、无污染的饲料,避免使用变质饲料。
控制投喂量
根据黄鳝的生长阶段和摄食需求,合理控制投喂量,避免过量投 喂导致的消化问题和污染。
定期消毒饲料
对饲料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病原菌和寄生虫的传播风险。
养殖密度管理
合理规划养殖密度
01
根据养殖条件和黄鳝的生长阶段,合理安排养殖密度,避免过
生物入侵与病害传播
携带病原体的水生动物或昆虫的入侵,以及养殖户之间的交叉感染 。
症状识别
异常游动
黄鳝在水中不规则游动,失去平衡感。
食欲减退
黄鳝对食物失去兴趣,体重明显下降。
体色变化
体色变浅或出现不规则斑纹。
死亡增加
病情严重时,黄鳝大量死亡。

黄鳝养殖的疾病防控措施

黄鳝养殖的疾病防控措施

黄鳝养殖的疾病防控措施黄鳝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水产养殖品种,其肉质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

然而,黄鳝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疾病问题,严重影响养殖效益。

为了保障黄鳝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养殖户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疾病防控措施。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黄鳝养殖疾病及相应的防控方法。

一、细菌病防控1. 黄鳝红疫黄鳝红疫是黄鳝养殖中常见的细菌性疾病,病原体主要由伤口感染传播而来。

为了预防黄鳝红疫,养殖户应该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洁,避免水污染。

另外,定期检查黄鳝的身体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隔离患病黄鳝,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2. 鳝猛病鳝猛病是一种致命性疾病,病原体常常寄生在黄鳝的鱼体上。

为了预防鳝猛病,养殖户应该加强黄鳝饲养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定期检查黄鳝的体表情况,对病变部位进行切割,彻底去除病原体,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二、寄生虫病防控1. 鳝螺病鳝螺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寄生在黄鳝的皮肤或者鳃部。

黄鳝感染鳝螺病后会出现食欲不振、生长缓慢等症状。

为了预防鳝螺病,养殖户应该与领养时检查黄鳝是否感染鳝螺。

此外,养殖器具要定期清洗和消毒,定期更换养殖水,保持水质清洁。

2. 鳝绦虫病鳝绦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寄生在黄鳝肠道内。

黄鳝感染鳝绦虫病后会出现消化不良、体重下降等症状。

为了预防鳝绦虫病,养殖户应该对黄鳝进行定期驱虫,使用有效的驱虫药物。

三、病毒病防控黄鳝病毒性出血病是黄鳝养殖中威胁最大的病原体之一,其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

为了预防黄鳝病毒性出血病,养殖户应该严格控制养殖环境的卫生条件,定期检测水质,避免水源受到污染。

同时,注意隔离新引种的黄鳝,以防病毒感染从根源上入侵养殖群体。

四、其他疾病的防控1. 水生真菌病水生真菌病是黄鳝养殖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常发生在水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

为了预防水生真菌病,养殖户应该定期清洗养殖器具,保持养殖水源的清洁,同时定期检查黄鳝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患病黄鳝进行治疗。

2. 缺氧病缺氧是黄鳝养殖中常见的问题,会导致黄鳝出现呼吸困难、生长停滞等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鳝病的诊断及防治
Ⅲ.防治方法: 用10毫克/升的二氧化氯浸浴病鳝5~10 分钟,同时,每100千克黄鳝用2.5克氟 哌酸拌饲投喂,连续5天,第一天药量 加倍;每亩水深30厘米,用250克烟叶温 水浸泡5~8小时后,全池泼洒。
鳝病的诊断及防治
2.肠炎病 (又称烂肠病)
Ⅰ病原: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 Ⅱ病症:由于投喂腐败变质饲料,细菌 感染,致使肠道充血发炎,轻压腹部有 血水或黄色黏液从肠内流出,肛门红肿。 病鱼食欲减退,体色发黑。以夏季发病 为常见。
鳝病的诊断及防治
Ⅲ.防治方法: (1)加强饲养管理,不投变质饲料,及时 消除残料防止池水恶化 (2)发病池用1×10-6漂白粉全池泼洒。内 服大蒜头药饵:每50千克黄鳝每天用大 蒜头250克捣烂后加入食盐250克均匀拌 入饲料投喂,连喂3-5天。
鳝病的诊断及防治
3.烂尾病: Ⅰ病原: 由产气单胞菌中的一种细菌引 起。 Ⅱ.病症:由于机械性损伤引起气单胞菌 感染,病鳝尾柄充血发炎,随着病情发 展,肌肉出现坏死溃烂,严重时尾部烂 掉,尾椎骨外露。病鱼活动无力,终至 死亡。此病全年可见,以6-9月常见。
预防鳝病的主要措施
3.病鳝隔离:
在养殖过程中,应加强巡池检查,一旦发 现病鳝,应及时隔离饲养,并用药物处理, 当连片鳝池的某一个池子发生传染病时,一 定要做好“封池”隔离工作,即在该池用过 的网具等,要经过消毒后,才能再在其他池 中使用。死鳝要挖坑埋好,切勿乱丢,同时 应避免该池水流入其他鳝池,以防传播蔓延。
鳝病发生的原因
1、引种、投放把关不严;
2、养殖环境不良或恶化;
3、操作不慎或黄鳝互相残杀;
4、喂养不当引起发病
预防鳝病的主要措施
• 引发黄鳝疾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故应 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加强日常管理 与消毒措施,才能有效地预防病害的发 生。任何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必定有病 原体的存在。因此,预防疾病应从控制 或消灭病原体着手。有些疾病在传播过 程中有一系列环节,如能打断其一个环 节,就能达到控制和消灭病原的目的
鳝病的诊断及防治
黄鳝常见疾病的种类:
出血病、赤皮病、肠炎病、烂尾病、 赤斑病、打印病、棘头虫病、毛细线虫 病、发烧病等。
鳝病的诊断及防治
1. 出血病:
Ⅰ 病原: 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败血病。 Ⅱ.病症:由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病鳝体表出现 许多大小不一的出血斑。以腹部和身体两侧 最多,肛门红肿。解剖检查病鳝的鳃、肝、 肾均有出血点,腹腔和肠道内积有淡黄透明 状液体。病鳝游动无力,头常露出水面,呼 吸困难。临近死亡时,不停地按顺时针方向 打圈翻动而死亡。此病当水质恶化时容易发 生。流行期为5-9月。
5.棘头虫病:
Ⅰ病原:棘头虫虫体乳白色或淡黄 色,长圆筒形。 Ⅱ症状 :肠壁明显充血 发炎 大量寄生 时可引起肠道梗塞,患病鳝鱼体质消瘦, 食欲减退,严重时会引起肠穿孔。
鳝病的诊断及防治
Ⅲ.防治方法: ( 1)用生石灰彻底消毒或将池水排干,曝晒, 杀死中间寄主,切断传播途径 (2)用90 晶体敌百虫 每50千克鳝鱼5克 7.5克拌饵投喂,每天1次,连 续投 喂 6天,同时用0.5克 0.7克 米3晶体敌百虫全池 泼 洒
预防鳝病的主要措施
1.生态预防: ①保持良好的空间环境 ②加强水质、水温管理 ③在鳝池中种植挺水性植物或凤眼莲、 喜旱莲子草等漂浮性植物,在池边种植 一些攀援性植物 ④在池中搭配放养少量泥鳅以活跃水体
预防鳝病的主要措施
2.药物预防: ①鳝种消毒 ②环境消毒 ③定期消毒 ④饲料消毒 ⑤食台、工具消毒
鳝病的诊断及防治
Ⅲ.防治方法: ( 1)全池泼洒浓度为1克/立方米浓度的漂白粉 液; ( 2) 泼洒红霉素, 30万国际单位/30平方米, 15 厘米水深; 或0.4克/立方米浓度呋喃唑酮液,每天1次, 连用3天; 首次加倍。
鳝病的诊断及防治
鳝病的诊断及防治
Ⅲ.防治方法: 处方 运输过程中防止机械受伤 或苗 种入箱时将受伤鳝鱼剔除干净是预防本 病的方法 治疗时用 精品 片片 一元笑 或 康乐 等杀菌剂全池泼洒 同时对箱内用 鳝病灵 连续 天泼洒 并内服 氟苯尼考 酶 合电解多维 一个疗程
鳝病的诊断及防治
4.打印病:
Ⅰ病原: 由点状产气单胞菌感染而引起疾病。 Ⅱ症状 :由点状气单胞菌点状亚种引起鳝鱼体 表充血发炎。象盖图章一样,接着病灶处表 皮腐烂,直到露出骨胳和内脏。流行期为5-9 月,尤以夏季更为常见。 。
黄鳝-疾病及防治
黄鳝-疾病及防治
黄鳝俗称鳝鱼,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兼有良 好的药用功效,素有 夏吃一条鳝,冬吃一枝参 ,小 暑黄鳝赛人参 的美誉,它也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水 产品之一 黄鳝适应力强,在野生条件下很少发生疾病, 但近几年来,在人工集约化精养 蓄养的条件下,由于 养殖密度相对增大,养殖过程中操作不当以及水环境 变化诸多因素,常使黄鳝遭受病毒 细菌 寄生虫等病 原体及暑害等非生物因素的侵袭而感染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