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自以诗歌为题材艺术歌曲的创作与演唱

合集下载

黄自艺术歌曲《思乡》创作特点与演唱诠释

黄自艺术歌曲《思乡》创作特点与演唱诠释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思乡》的创作特点与演唱诠释摘要黄自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一位杰出的音乐教育家和著名作曲家,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在音乐上留下了大量的精品之作,尤以艺术歌曲影响最大,《思乡》是黄自艺术歌曲中影响较大的代表作,在创作上尝试运用欧洲的作曲技法创作中国风格的艺术歌曲,在艺术上有一定的创新。

诗词和音乐的结合,更突出了诗的意境,音乐又给人们留下想象的空间。

艺术歌曲突出伴奏与演唱同样重要,演唱者应把握该歌曲的情绪基调以及中国艺术歌曲的民族特点等。

关键词:黄自艺术歌曲创作特点演唱诠释中图分类号:j642 文献标识码:a黄自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一位杰出的音乐教育家和著名作曲家,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在音乐上留下了大量的精品之作,在创作手法上也给予后人一些启迪。

他的音乐创作形式题材多样尤以艺术歌曲影响最大,他的艺术歌曲也是他创作数量最多、写得最为精致的作品。

黄自的艺术歌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类是以古诗词创作的独唱曲,例如:《花非花》、《点绛唇·赋登楼》等;另一类是以现代诗词创作的音乐会上的独唱曲,如:《思乡》、《春思曲》、《玫瑰三愿》等。

黄自对诗词有很高的鉴赏和理解,善于用精炼的音乐语言表达诗词的意境,在处理诗歌与音乐曲调的关系上都有细致的考虑和处理。

在音乐创作上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大胆的构思,注意发挥声乐演唱的技巧,并通过钢琴与声乐的合作来进行音乐形象的刻画和意境的塑造。

他对中国的音乐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所谓艺术歌曲就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它区别于歌剧和民歌,它比通俗歌曲具有更高的艺术性,作曲技法比较复杂,着重个人感情的抒发和内心体验的揭示,旋律优美动人,感情细腻,有很强的抒情性。

伴奏部分和歌唱表演形成了不可分割的统一艺术整体,强调了伴奏在渲染气氛和刻画形象所起到的作用。

艺术歌曲是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主要用于音乐会上的演唱。

“艺术歌曲”这个名词在我国开始使用是在20世纪20年代,作曲家们尝试运用欧洲的作曲技法创作出具有中国风格的艺术歌曲,在艺术上有一定的创新。

黄自艺术歌曲的演唱技巧研究——以《春思曲》《思乡》《玫瑰三愿》为例

黄自艺术歌曲的演唱技巧研究——以《春思曲》《思乡》《玫瑰三愿》为例

黄自艺术歌曲的演唱技巧研究——以《春思曲》《思乡》《玫
瑰三愿》为例
作为一名歌唱家,黄自的演唱技巧得到许多人的认可和赞赏。

在她的演唱中,表现出了高度的情感和细腻的艺术表现力。

下面,我们以她演唱的《春思曲》、《思乡》、《玫瑰三愿》三首艺术歌曲为例,分析她在演唱技巧上的特点和优势。

一、《春思曲》
《春思曲》是一首朗诵性质很强的艺术歌曲,黄自在演唱时,善于运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和节奏感,将诗意和音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她的声音清脆悦耳,音色丰富,高音区的发声有一定的技巧性,但不失自然和舒适。

特别是在中音区的表现,她用丰富的音色渲染出了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如叹息、狂喜、忧郁等,让观众听得入神。

二、《思乡》
《思乡》是一首群众喜欢的经典曲目,歌曲情感深沉、旋律优美、歌词含蓄,是考验歌唱家情感表达能力的重要曲目。

黄自在演唱时,不仅注重技巧,更注重情感的投入。

她的演唱具有音乐性、修辞性和情感性的融合,让听众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她对家乡的思念和矛盾的情感。

三、《玫瑰三愿》
《玫瑰三愿》是一首富有情感表达的艺术歌曲,黄自在演唱时,
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的演唱既有高超的技巧表现,又有情感的打动力。

她在歌曲中表现了丰富的音色变化,用不同的音色和音调来表达歌曲中不同的情感和情景,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综上所述,黄自是一位具有较高威望的艺术歌唱家,她的演唱技巧包括声乐技巧、表情感染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等方面,都非常突出。

在演唱较为抒情的歌曲时,她的情感表达能力更是淋漓尽致,让听众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她所要表达的情感。

黄自古诗词艺术歌曲音乐风格与演唱技巧探析——以《卜算子》和《点绛唇》两首歌曲为例

黄自古诗词艺术歌曲音乐风格与演唱技巧探析——以《卜算子》和《点绛唇》两首歌曲为例
谱例1 《l、算子 ·黄 州定慧院寓居作》 1_3小节
l d l t #5SlI D 7… D7,lsVI t
从前 奏三小节 的和声进行来 看从d小调 的主和弦进行到升高五音 的II级 和弦。弱化了 Ⅱ级 减三和弦 的不协和音响 。D,… ’和 弦没有 出 现三音 ,弱化 了大 小调和声 的色彩。从D 一 D /tsvI—t的意外进 行 ,使音响表现 出犹豫 的情绪 。
◎ 音乐与文学
黄河之声 2018年第12期 总第513期
黄 自古 诗 词 艺 术歌 曲音 乐 风 格 与演 唱技 巧 探 析
— — 以 《卜算子》和 点绛唇源自 两首歌 曲为例 陈 莹 媛
(晋 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山西 晋 中 030600)
摘 要 :黄 自的古诗词艺术歌 曲优雅 、 清丽、 意境悠远 。在 演唱方面要 求演唱者具备 良好 的艺术修 养和 演唱技巧 ,能 够把握古诗词 艺术歌 曲的音 乐风格 。本文将 以黄 自的两首 古诗词 艺术歌 曲 《点绛唇》和 《 算子》为倒 ,对歌 曲的 音 乐风格 和演唱技巧进行 分析。 关键词 :黄 自;古诗 词艺术歌 曲;音乐风格 ;演唱技巧 ;艺术处理
谱例3 《I,lg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歌 曲旋律
Lt 皇 I _ ★。 ★ I i ^ 1. 1 J蓦l t _ II, l l 护 l I。
节奏 的重音 和诗 词朗诵 的重音 一致 。歌曲旋律起伏 与声调 、语 气相应 ,就像诗词在唱着吟诵 。表现出音乐古朴 、清逸的风格 。
(三 )钢琴伴奏 的特点 《点绛唇 ·赋登楼 》的钢琴伴奏为D大调 ,织 体统一 ,低音 加柱 式和弦的伴奏织体贯穿全曲 ,动力性强。体现出作者对春天的留恋不 舍和美好 生活的憧憬 。作品 的音乐 开 阔、明丽 ,充满 了诗情画意 。 《卜算子 》的钢琴伴奏为d/J、调。柱式和弦伴奏贯穿 全曲、节奏平稳。 二 、黄 自古诗词 艺术歌 曲的演 唱技巧 首 先 ,古诗词 艺术歌 曲演 唱时要求 吐字清晰 ,唱腔圆润 。我 国 传统 的演唱非常重视 字正腔 圆。中 国字发 音 由字头 、字腹 、字尾组 成 。要 做到咬字 清晰就得字 头 、字腹 、字 尾三者配 合好 。字头要 干 净 、准 确 ,具有 一定 爆发力 。字腹要饱满 、圆润 ,韵长。字尾要 归 韵 ,短 而清 。此外 ,古诗词 艺术歌 曲的咬字也要根 据具体情况 进行 调 整。如 例 1: 《点绛唇 ·赋登 楼 》中的第一 句 “休息余 春” 。每 一 个字都是用慢咬字的方式演唱。虽然是慢咬字, “休”字头 “X” 要 相对 干 净 、清晰 。字 腹 “iu”慢 慢展 开 ,归 韵要 清 。 “春 ”字 “ un”字腹延长 ,字尾归韵要 晚 ,不要 重 .保持 口型张开 。 “春” 归韵早或者字尾重会影响字 的饱满 。 其 次 ,古诗 词艺术歌 曲情感 的处理 与表现 。与 西方的演 唱风格 和其他 歌 曲的情 感处理方法 不同 ,古 诗词 艺术歌 曲处理和表现 较含 蓄 和写 意 。歌 曲中关于强 、弱 、渐强 、渐弱 、高低 快慢 、抑扬 、顿 挫连 断等 的处理 ,都和诗词 的意境和 吟诵 的韵律相 统一 。演 唱前要 先把诗 词读诵 多遍 ,体会 内在的诗情 和语 言韵律 。配合钢琴伴 奏 , 要 声未发而先有 情 。例如 《点绛唇 ·赋登楼 》是 对春天 的留恋 不舍 和美好 生活的憧憬 。例3的第五 小节 “把酒 留春 ”,唱 “春 ”字 时音 高 向上 跳进 了五度 ,音符 上标有f记号 。这里演唱情绪 的处理要 和西 洋 歌曲及其他类 型的艺术歌 曲区别开 。情绪上是较 饱满 的 ,保 持 口 咽腔打开配合咬字 ,在气 息的支持上做到 己号 ,但音 色和音量 的变 化不 能太大 。 (谱例4见75页 ) 三 、演 唱 黄 自古 诗 词 艺 术 歌 曲 的 感 想 时至今 日,许多 中国歌 唱家演 唱过 黄 自的古诗 词艺术歌 曲。无 论 是偏 民族 风格 的声音还是偏美声 风格 的声音都能很好 (下转75页)

黄自艺术歌曲《思乡》的演唱风格

黄自艺术歌曲《思乡》的演唱风格

首借景抒情 的歌 曲 , 表现 的是 诗人独 自在他 乡 , 异乡 的景 物感 见
怀起来“ 不如归去” 的惆 怅心情 。通过 对景物 的刻画抒发 自己心 中深切的思乡之情。在演 唱这 首作 品的时候 , 我从 以下几个方面 来处理的 :
暂的一生为 中国近代 音乐事业 和专业音乐教 育的发展都做 出 了 不可磨灭 的贡献 。钱 仁康先生 曾这 样感慨 的写到 : ……如果 天 “ 假以年 , 他在音乐创作 和音乐教育上 的成就将是无法估量 的。他 的早死令人扼 腕 , 但短暂 的生命能够 发挥 这么 多光 和热 , 则为后
母亲 唱民谣 、 唐诗宋词 , 诵 这样 的环境 给了黄 自良 的传统文化 好 熏 陶。幼年时 的黄 自 就喜爱音乐和古诗词 , 自在《 黄 音乐 的欣赏》

文中曾说过 :我小 的时候最喜欢读 白乐天 的《 琶行 》 “ 琵 。当时
年幼, 连字 的意思都不能完全 了解 , 更谈不到领 略诗 中深 意。我
虽然大半个世纪过去 了, 但其艺术歌曲的魅力却丝毫未减。 抒情 性艺术 歌 曲是 他声 乐作 品中最具 有艺 术价值 的部分 。 这类歌 曲多抒发 内心情感 ,表现一种对 生活 的美好 向往和淳朴 的情感 。注重发挥声乐演唱的技巧 , 通过钢琴伴奏与声 乐演 唱 并 的配合来 刻画形象 、塑造 意境 。通过 演唱黄 自抒情 性艺术歌 曲 《 乡》 思 的心得感 受 , 浅谈对 演唱黄 自这首抒 情性 艺术歌 曲演 唱
什 么 , 结束 的感 觉 。“ 如归去” 如” 未 不 中“ 字要 强 出来 一些 ,归 “ 去” 要将声 音保 持在共 鸣位置上 , 渐减少气 息 , 逐 并在 高 的声音
位置上收音 。进入第二部分 睛绪 比前段有所变化 , 因为伴奏 的音

艺术歌曲《春思曲》的音乐分析及演唱处理

艺术歌曲《春思曲》的音乐分析及演唱处理

二、艺术歌曲《春思曲》的音乐特点(一)歌曲旋律、和声及曲式结构分析一首艺术歌曲的旋律、和声以及曲式结构都是一个作品中重要的因素,三者不可分割,缺一不可。

黄自先生所作的《春思曲》中的旋律、和声及曲式结构相辅相成,互相配合,最终造就了这部伟大的艺术作品。

该曲的曲式结构为三段体结构。

第一乐段(1-10小节):首先,全曲开头为d小调。

歌词第一句在轻柔的伴奏声中自然的进入,由小字二组的f高音弱起并将旋律逐渐下行且再次将音高提高到高音后又下行,形象的表达出了“潇潇夜雨”滴落到阶前的景象,也在忧郁沉默的小调的铺垫中表现出了一位少妇一夜未眠的孤独寒冷和不安。

第二句同第一句一样,旋律为高音弱起并逐渐下行,并在第七小节转为f小调,“今朝揽镜应是梨涡浅”中“浅”字对应的离调和弦Ⅶ2/Ⅴ,更表达了少妇对丈夫的思念过度导致面容憔悴的身体状态。

第四句在旋律上起于休止符,空闲一小节后又起于休止符,具有断断续续的特点,表现出少妇的迷离与心不在焉,和声方面“绿云慵掠”所处小节出现了离调和弦b3Ⅶ56/Ⅴ,“慵”字对应的旋律音d属于和弦外音的倚音,该和弦的不和谐性更体现出颓废的少妇失落与烦闷。

“懒贴花钿”的“花”字为Ⅴ9和弦,是一个相对不和谐的和弦,因此不能将“花”字的a音与旋律前后的c和f音结合而形成一个大三和弦明朗的效果,而是要构建属九和弦的不和谐感来突出表达少妇“懒贴花钿”的“懒”。

第一段最终结束于11小节的“钿”字上,并将旋律转向F大调。

第二乐段(11-17小节):此段开始为F大调的色彩,与第一段的小调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从郁郁寡欢到豁然开朗的感觉。

“怕睹陌頭杨柳”中的“柳”字是一个跨小节的延长音,此时调性由F大调转为f小调,其和弦色彩从大三和弦的明媚转变为小三和弦的忧郁。

“明媚”是指杨柳挂在枝头,嫩绿的柳叶随风摆动,微风轻拂的春色,而“忧郁”则是指那少妇“怕睹”此景,睹物思人的内心反差。

F小调进行一小节后又转入E大调,此段调性的频繁转换更充分地表达了少妇的内心复杂与思念之情。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思乡》的音乐分析与演唱处理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思乡》的音乐分析与演唱处理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思乡》的音乐分析与演唱处理摘要黄自是活跃于中国 20 世纪 30 年代乐坛的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也是中国早期音乐教育的重要奠基人。

艺术歌曲是他的音乐创作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代表作有《春思曲》《思乡》《玫瑰三愿》等,《思乡》是其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作为音乐会的精品独唱曲目,《思乡》至今仍是声乐学习者和教育者培养和提升自身艺术修养的必唱曲目。

本文以研究黄自的艺术歌曲《思乡》为选题,在较充分的了解黄自的生平和音乐创作后,通过对《思乡》的创作背景、音乐特色和演唱分析等方面所进行的研究,就如何对《思乡》进行艺术演绎和情感表达提出个人见解,期望可以为声乐学习者和教育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如有疏漏,敬请谅解和指正。

关键词:黄自;艺术特色;演唱分析ABSTRACTHuang Zi is a famous composer and music theorist who was active in the music scene in the 1930s in China and an important founder of early music education in China. Artistic songs ar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of his music creation. His representative works include "Spring Songs", "Homesickness", and "Three Roses", and "Homesickness" is one of the typical representative works. As a solo repertoire of concerts, "Homesick" is still a must-have for vocal learners and educators to cultivate and improve their artistic accomplishments.This article selects the theme of researching Huang Zi's art song "Sixiang". After fully understanding Huang Zi's life and music creation,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creative background, music characteristics and singing analysis of "Sixiang", Personal opinions are given on how to perform artistic interpretation and emotional expression of "Homesickness", and I hope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vocal learners and educators. If there is any omission, please understand and correct me.Key words:Huang Zi;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singing analysis目录1.《思乡》创作背景研究 (1)1.1 作者生平 (1)1.2 作品创作背景 (1)2.《思乡》音乐分析 (2)2.1 曲调旋律的创作 (2)2.2 曲调与词律的结合 (3)2.3 钢琴伴奏的烘托 (4)3.《思乡》演唱处理 (5)3.1 作品把握 (5)3.2 咬字与情感处理 (5)4.结语 (6)致谢 (7)参考文献 (8)1.《思乡》创作背景研究1.1 作者生平黄自,字今吾,在1904年出生于江苏川沙县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黄自先生是近代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

黄自艺术歌曲《点绛唇·赋登楼》的创作特征及演唱分析

黄自艺术歌曲《点绛唇·赋登楼》的创作特征及演唱分析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THE NEW VOICE OF YUE—FU(The Academic Periodical of Shenyang Conservatory of Music)[1]李海燕(1981~)女,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讲师。

黄自艺术歌曲《点绛唇·赋登楼》的创作特征及演唱分析19世纪末,西方音乐文化大量涌入中国,推动了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新音乐运动随之而来,许多作曲家高扬“反帝反封建和倡导民主科学”的精神,掀起了“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思想热潮。

当时许多音乐家留学归国后,将西方的音乐技法引进我国。

如黄自、赵元任、青主、应尚能、刘雪庵、贺绿汀、冼星海和黎英海等人,尝试着用西方的音乐技法对中国古典诗词进行谱曲。

其中,黄自以宋代王灼的词《点绛唇·赋登楼》为题材,用西方的音乐技法和民族化和声,将中国的古典诗词与音乐结合起来,使作品在展现歌曲创作特点的同时具有一定的民族风格。

一、词的结构和词风特点词兴起于隋代,经过唐代三百年的发展,到了温庭筠时代已经根深苗壮。

晚唐、五代时期的人称其为“曲子词”,这也是当时的歌词,按照歌曲的音律节拍写作(也称“倚声填词”)并与器乐配合。

后来因为乐谱的失传,词也逐渐和音乐分离,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

词在宋代的发展进入了繁荣鼎盛的阶段。

并以宋称,这更说明了它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词的段落叫“阙”、“遍”或“片”。

最初词大都是小令(五十八字以内的词),一般只有一段,故称为一阙词。

后来发展到一首词不止一段,并根据词的段数多少,可分为四类:只有一段的称为“单调”,往往是小令;有两段的称为“双调”,第一段叫上阙(前段、上片),第二段叫下阙(后段、下片);有三段的称为“三叠”;有四段的称为“四叠”,分别称其为第一、二、三、四阙(段、片)。

其中双调是最为常见的形式,其次是小令;三叠、四叠罕用。

黄自《思乡》的演唱技巧

黄自《思乡》的演唱技巧

048《名家名作》·研究[摘 要] 黄自是我国著名的音乐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及音乐教育家,他一生创作了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为我国音乐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思乡》是其众多音乐作品中的代表,内容主要描写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重点分析这部作品中的演唱技巧。

[关 键 词] 黄自;《思乡》;演唱技巧黄自《思乡》的演唱技巧张新悦黄自是我国非常优秀的音乐家,其创作的《思乡》是一部脍炙人口的优秀声乐作品。

本文主要对作品的演唱技巧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抛砖引玉。

一、《思乡》的创作背景《思乡》的词作者韦瀚章是我国第一代现代歌曲优秀词作者。

《思乡》也是韦瀚章的首部词作作品。

黄自与韦瀚章是音乐挚友,更是非常默契的词曲搭档,黄自十分欣赏韦瀚章在声乐方面的优秀能力,对其作品十分欣赏,对韦瀚章的作品有很高的评价,十分认可其在声乐领域的创作能力。

《思乡》这首歌曲是韦瀚章于1932年在上海的春日时节创作。

当时韦瀚章在上海教书,日子简单清苦,内心十分孤寂,对远方的亲人产生了浓烈的思念之情,于是他创作了这首《思乡》来表达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1932年,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中,外族入侵、国土沦丧的困境让当时的黄自内心产生无限的忧思与哀愁。

也正是在韦瀚章创作《思乡》这一年,他为这首作品进行了谱曲。

黄自将内心对于祖国的情感深深寄托其中,表达了对于国家危急存亡的担忧以及对国土沦丧的哀痛。

与此同时,更希望人们都有这种民族觉醒的意识,积极参与到爱国救亡中,为中华民族的未来拼搏,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黄自的爱国情怀不只体现在声乐作品中,他还积极参与救亡图存运动,带领学生举办各种形式的救国音乐会,呼吁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国家救亡。

但是黄自的这种行为并没有得到学院派人士的认可和理解,所以他内心感到十分无力与难过。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黄自将内心的诸多情感融入《思乡》这首声乐作品中,将自己内心五味杂陈的感情揉碎进歌曲中嘶声呐喊。

二、《思乡》的演唱技巧(一)对作品内容深入理解,充分把握作品创作风格在歌曲演唱之前,首先要对歌曲的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只有了解词作者和曲作者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历史背景、创作目的以及所想要表达的情感,才能在演唱时掌握好演唱的情绪,代入歌曲所想要表达的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黄自以诗歌为题材艺术歌曲的创作与演唱摘要黄自的艺术歌曲因为受到西方19世纪艺术歌曲演唱特点、作曲技法和中国古诗词的影响,其创作的艺术歌曲无论从内容、题材和风格方面都独具艺术魅力。

黄自艺术歌曲作品的创作构思,在内容的选择上多采用中国古诗词或现代近体诗词作为歌曲歌词,在演唱表现上以其唯美、细腻的声音线条以及平稳的气息支持展示诗词本身所蕴涵的意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本文主要以黄自的《玫瑰三愿》和《春思曲》这两首以诗歌为题材的艺术歌曲为代表来论述其作品的演唱风格和创作特点。

关键词:黄自诗歌艺术歌曲《玫瑰三愿》《春思曲》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黄自先生在他短暂的音乐创作生涯中,艺术歌曲是他所创作的作品中数量最多的一种体裁,也是最能代表他创编、写作风格和成绩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

在中国的艺术歌曲由无到有的历史上,黄自所创作的艺术歌曲具有重大的意义,他所创作的艺术歌曲给中国后来艺术歌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黄自先生所创作的艺术歌曲中的一部分是以古代的诗歌作品作为创作对象。

例如:《点降唇》、《花非花》等。

黄自还有一些艺术歌曲是以中国近代的诗歌作品为创作对象,例如:《思乡》、《春思曲》、《玫瑰三愿》等,其中《春思曲》已被选入声乐教材,并且会不时出现在音乐会上。

二黄自先生的简要概况黄自先生是中国近代卓越的作曲家。

他1904年3月23日出生,江苏省川沙县籍贯,1938年5月9日在上海逝世。

黄自先生1916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开始接触欧美音乐,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音乐活动,学习声乐和钢琴;1924年留学美国,攻读心理学学位;1926年考入了奥柏林音乐学院,学习作曲专业;1928年又考入耶鲁大学,在耶鲁大学音乐学院进修作曲,1929年毕业,取得音乐学的学士学位。

他的毕业作品:管弦乐序曲——《怀旧》曾经在学院进行过演出,这部作品也是中国作曲家所创作的首部交响音乐成品。

黄自先生首先提出音乐创作要走民族乐派的道路,探讨和分析音乐的中国民族风格。

黄自先生的管弦乐代表作品有《怀旧》;清唱剧代表作品有《长恨歌》;合唱代表作品有《旗正飘飘》;艺术歌曲代表作品为《玫瑰三愿》、《思乡》、《花非花》、《春思曲》等。

1 创作的背景《玫瑰三愿》是选自现代文人、词作家,别号龙七的龙沐勋的词。

当时,龙沐勋在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担任文学教授。

这首词是在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的作战,史称“一二·八”淞沪抗战之后写出的。

在停战后,龙沐勋到学校去上课,见到学校里的玫瑰花凋谢了,景物与之前相比已面目全非,由此有感而发写下了《玫瑰三愿》的歌词,他把理想和感情都放在了玫瑰花上,随后就由黄自作曲,成为了一首人人称赞的艺术歌曲。

这首曲子正体现了黄自大多数作品中都体现的感悟人生、借景生情借物喻人的风格。

《春思曲》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黄自先生正在上海国立音乐学校出任教导主任和作曲理论教授,他利用教学之外的业余时间创作出了六十多首独唱歌曲,《春思曲》便是其中的一首,这首歌曲的歌词出自韦瀚章先生之手。

2 歌曲的创作手法与结构《玫瑰三愿》的全曲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分为两个乐句,但实际上就只有一句话“玫瑰花烂开在碧蓝杆下”。

黄自先生用玫瑰花这几个简单的字把第一部分写成了带有两个乐句的乐段,第一乐句是说玫瑰花的娇艳,采用了上行模进的手法曲调平稳进行。

第二乐句中的“烂开在碧蓝杆下”以四度音跳进的形式将其中的“开”字进行强调。

正如古词中吟的形式。

第二部分是在钢琴的间奏进行下进入的,由于伴奏音形的改变进入第二部分后演唱情绪变得激动起来,变成了玫瑰花拟人的自诉,连续三个“我愿”大跳的写作手法,层层递进,表现了玫瑰花渴望得到幸福、自由、爱情的强烈情感,连续的三个“我愿”也把此曲带到了高潮部分。

而在尾声部分则体现了当时知识分子对现状的无奈和对美好希望的渴求。

黄自先生把《春思曲》这首艺术歌曲中的作曲技术和钢琴伴奏都做了精心的处理和设计,通过钢琴伴奏织体的变化来体现人物内心的变化,并以此推动情节的发展。

这首《春思曲》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是从开头到“懒贴花钿”,先从轻柔的伴奏弱起开始,模仿春雨滴在地上的声音,雨夜安静的能听清雨滴的声音,同时也暗示着主人公孤独寂寞的心情。

第二部分的转折,伴奏由雨滴变成了流动的、连续的起伏音型,从歌词中可以感觉出主人公听到了吱吱燕语,看到两只燕子无忧无虑的双飞,不由得想起远方的那个人,在这一段中,无论是在伴奏中还是在主旋律中,都运用了大量的临时调号,描绘出主人公此刻的复杂心情。

紧接着进入了第三段,与开头相呼应,伴奏的力度也逐渐加强,到达全曲的高潮,情绪也随之激动起来,到最后弱音的结尾,依旧是呼应开头孤独寂寞的心情。

3 歌曲的演唱与处理黄自以诗歌为题材的艺术歌曲演唱风格大多是旋律流畅、平稳柔和。

这就要求演唱者有很好的气息控制。

《玫瑰三愿》是黄自最著名的艺术歌曲之一。

歌曲虽然只有不大的篇幅,但是整个乐曲典雅、借物抒情。

这首歌曲是两段体结构,前一部分像是温和柔顺的真心话,后一部分则带有迫切需要的热烈感情,钢琴伴奏连续地重复将气氛烘托出来,旋律逐渐由低到高发展,全曲的高潮部分也就随之而来,把心中的感情彻底爆发出来。

最后一句的平稳回收,将爆发的情绪重新回归到安静的状态,给人一种真实的情感体验。

唱好《玫瑰三愿》这首歌的关键是要正确地分句与呼吸。

因为歌词部分的每一句话都比较长,要做到用一口气全部唱完是不可能的,所以要学会找到正确的吸气点,吸气的点必须恰到好处,否则就破坏了歌曲的完整性,而且会使听众感觉声音线条不那么连贯。

在本首歌曲中,吸气点是不能放在错误的地方的,例如,由于时值较长的连续三个“我愿”——“我愿……莫吹打,我愿……攀摘,我愿……凋谢”(龙沐勋的歌词),要是放错了吸气点,那么就会彻底破坏歌曲的完整性和艺术性,给人一种断断续续,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找到准确的吸气点,正确的吸气点应该放在不妨碍句子完整性的地方,我们可以先把一句歌词分拆成几部分来看,例如,第一个连续三个“我愿”中的第一句,第一步我们可以把它分成组成一句的几个单个词语: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

第二步,将这些单词再组装成比较小的一句话: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

以此类推,直到组成演唱者一口气正好唱完的一个小句子为止,这样的组合,既满足了句子完整性的要求,又给演唱者留出了足够的气息演唱下一句歌词或者重音,音乐情绪保持了连贯性,演绎出的歌曲才会被人们所喜爱。

另外,这首歌虽然是选自现代诗歌但是在演唱上还是要体现古诗词吟诵的风格。

例如,开头的“玫瑰花”用说话的语气唱出来,表现的古诗词中的诵。

紧接着的“开”又强调了“吟”的风格。

总体来说这首歌要做到音色柔和、吐字清晰、气息平稳,尤其是在高潮部分中音量虽然要强一些但气息不能推,要保持平稳。

歌曲的第一部分是轻柔的描述,第一句“玫瑰花”是以弱起为开头,在保持咬字清晰的前提下,运用丹田的气息轻轻地吹出来,做到用最小的气与声音糅合在一起,像是小声叹气;第二个“玫瑰花”则要比第一个“玫瑰花”语气稍强,两句“玫瑰花”形成一种逐步加强、逐步肯定的语境,而语气会在第三句“烂开在碧栏杆下”达到这一整句的最强,声音也最实,而紧接着的相同一句话需要与第一句形成对比,第二句的每个小句都比相对应的第一句的小句语气稍强,这样两句话的对比就显现出来了,这种语气的对比在歌曲的表情符号里也能看出,例如,第一句的“p”和第二句的“mp”。

歌曲的第二部分突然转强,连续的三个“我愿”,气氛已经由轻轻诉说转变为强烈的愿望,因此,在演唱时,语气要加重,丹田气息要更深更稳,声音结实深厚,体现歌词所表达出的意境。

在这里,更加要强调的是”妒”、“爱”、“红”三个字,这三个字都是各自所在小句的中心,也是三个小句的核心,因此作者也将这三个字作为每句的最高音,也就是最强音。

最后一句又回归平静,“好教我留住芳华”,这句虽回到了中声区,但也要做到平静而有力,最后一个字“华”由强到弱,再由弱到无,需要气息稳定支持,逐步将声音收起来,收尾要做到声断气不断,似有似无,给人一种余音渺渺的感觉。

《春思曲》的音域是从小字组的“c”音至小字一组的“g”音,虽然宽度只有十二度,但变化音很多,音程的跳跃程度也很大,调性的变化也很复杂,色彩也多变。

因此,演唱整首歌曲是具有相当大的难度的,所以在演唱这首歌曲时,演唱者需要很好的呼吸支持,需要保持高位置,一定要具有不可缺少的较高程度的音乐调性情景变化的辨别能动性,才会比较好地把握歌曲,表达出其中细致入微的感情变化。

演唱歌曲时,应该注意做好充分的准备,保持气息的上下贯通,丹田要控制沉稳,把声音控制在最佳的状态上,力度不能太强,否则影响整首歌曲的效果和艺术性。

充分体会歌词的意境,例如,起音的“潇”字,位置在小字一组的“f”音上,为了表达潇潇雨夜的情景,所以音色要调整的暗淡一些,轻柔而集中的把声音由丹田深处打出来,充分刻画出歌词所要表达的一种夜晚孤单寂寞的失落感。

第二段演唱时,可以利用气息的连贯性把声和情结合在一起。

最后一段,“恨只恨”中的“恨”字的字头要加强,从而有利于感情的抒发。

同时,随着全曲高潮的到达,需要演唱者借助气息的控制来放大或减小音量,进而增强声音及歌曲音乐的流动感。

这首艺术歌曲比较完整地刻画出了作者创作时内心世界的活动状态,因此,演唱时要注意抓住心情起伏、层层叠叠的变化,在保持气息上下贯通的同时,准确运用气息强弱的对比,利用腔体的共鸣,声线统一,完美地利用声音音色的变化表达出歌曲真正所要表达的意境,借雨夜的孤寂来表达年轻女子对远方丈夫的热烈思念之情。

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要把每一句话深刻地分析一下,甚至是把每个字逐个地分析、理解,才能把歌曲的意境完美地演唱出来。

在分析过黄自的艺术歌曲《春思曲》之后,我们可以发现,黄自在创作艺术歌曲时,准确地理解了歌词的每一个字,紧紧地抓住了歌词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在钢琴伴奏方面,十分注重钢琴的表现力,通过节奏与速度的配合,深化了歌曲的意境。

再加上歌词的诗歌题材,韵味悠长,感情深邃。

在旋律与钢琴伴奏、声乐演唱三者的完美结合,将这首《春思曲》完整地呈现给了听众,把这部作品推向了中国艺术歌曲的巅峰。

歌曲从一开始的伴奏就是连续的八分音符,像小雨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在优美含蓄的歌词与轻轻伴奏的互相衬托下,意味深长,因此在演唱时声音不宜太明亮,用含住气的状态轻轻咬字,与伴奏融合在一起,婉转、连续地道来,仿佛歌者也身临其境望着夜空连绵的小雨,心情与天气呼应。

三结语黄自先生在艺术歌曲作品中使用中国诗词作品作为歌曲的歌词,并使用歌唱的艺术构思来表现诗词韵丽的艺术境界,达到声音、诗词、曲调三种形式的高度融合。

黄自将西洋作曲技艺跟中国民族风格音乐元素相融合,十分重视钢琴配乐在音乐里的具体表现,他所创作的艺术歌曲中的钢琴配乐伴奏不但保留了伴奏所特有的烘托气氛的功能,还增加了钢琴本身的艺术表达能力,真正使钢琴和诗歌、主旋律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