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全国高考物理2卷题及答案
2015年高考理综试题与参考答案(新课标Ⅱ卷)(完整版)

之间的摩擦力为零,同理可得:
a? 1 = 6m/s 2
○11
a? 2 = -2m/s 2
○12
即 B做匀减速运动,设经过时间 t 2,B的速度减为零,则有:
v2+a? 2t 2=0
○13
联立○10 ○12 ○13 式得: t 2=1s
○14
在 t 1+t 2时间, A相对于 B 的运动距离为:
s
(
1 2
转移轨道和同步轨道的夹角为 30°,如图所示,发动机给卫星的附
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约为( B )
N
A. 西偏北方向, 1.9 ×103m/s
B. 东偏南方向, 1.9 ×103m/s赤道 W C.西偏北方向, 2.7 ×103m/s
转移轨道 E 同步轨道
D.东偏南方向, 2.7 ×103m/s
S
17. 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从某时刻开始计时,发动机的功率
测得的电压表的阻 (1 分)。
(3)将这种方法测出的电压表阻记为 R? v,与电压表阻的真实值
Rv 相比, R? v > Rv(1 分)(填“>”、“=”、“<”),主要理
由是:断开 S2,调节电阻箱使电压表成半偏状态,电压表所在支路总
电阻增大, 分得的电压也增大; 此时 R0 两端的电压大于电压表的半偏
f 1 = μ1N1
○1
N1 = mgcos θ
○2
f 2 = μ2N2
○3
N2 = N1 + mgcosθ
○4
规定沿斜面向下为正。设 A和 B 的加速度分别为 a1 和 a2,由牛顿
..
..
..
..
..
第二定律得:
mgsin θ-f 1 = ma1
2015年高考物理全国卷2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标卷II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第Ⅰ卷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如图,两平行的带电金属板水平放置。
若在两板中间a 点从静止释放一带电微粒,微粒恰好保持静止状态。
现将两板绕过a 点的轴(垂直于纸面)逆时针旋转450,再由a 点从静止释放一同样的微粒,该微粒将A .保持静止状态B .向左上方做匀加速运动C .向正下方做匀加速运动D .向左下方做匀加速运动【答案】D15.如图,直角三角形金属框abc 放置在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平行于ab 边向上。
当金属框绕ab 边以角速度ω逆时针转动时,a 、b 、c 三点的电势分别为U a 、U b 、Uc .已知bc 边的长度为l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U a > U c ,金属框中无电流B .U b >U c ,金属框中电流方向沿a-b-c-a C .212bc U Bl,金属框中无电流D .2a 12cU Bl,金属框中电流方向沿a-c-b-a【答案】C16.由于卫星的发射场不在赤道上,同步卫星发射后需要从转移轨道经过调整再进入地球同步轨道。
当卫星在转移轨道上飞经赤道上空时,发动机点火,给卫星一附加速度,使卫星沿同步轨道运行。
已知同步卫星的环绕速度约为 3.1×103/s ,某次发射卫星飞经赤道上空时的速度为 1.55×103/s ,此时卫星的高度与同步轨道的高度相同,转移轨道和同步轨道的夹角为30°,如图所示,发动机给卫星的附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约为A .西偏北方向, 1.9×103m/sB .东偏南方向, 1.9×103m/sC .西偏北方向, 2.7×103m/s D .东偏南方向, 2.7×103m/s【答案】B17.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
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新课标卷2带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新课标卷2带解析) 试卷副标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两平行的带电金属板水平放置。
若在两板中间a 点从静止释放一带电微粒,微粒恰好保持静止状态。
现将两板绕过a 点的轴(垂直于纸面)逆时针旋转45°,再由a 点从静止释放一同样的微粒,改微粒将 A .保持静止状态 B .向左上方做匀加速运动 C .向正下方做匀加速运动 D .向左下方做匀加速运动 2.如图,直角三角形金属框abc 放置在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平行于ab 边向上。
当金属框绕ab 边以角速度ω逆时针转动时,a 、b 、c 三点的电势分别为U a 、U b 、U c 。
已知bc 边的长度为l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U a > U c ,金属框中无电流 B .U b >U c ,金属框中电流方向沿a-b-c-aD .U bc =1/2Bl²w,金属框中电流方向沿a-c-b-a 3.由于卫星的发射场不在赤道上,同步卫星发射后需要从转移轨道经过调整再进入地球同步轨道。
当卫星在转移轨道上飞经赤道上空时,发动机点火,给卫星一附加速度,使卫星沿同步轨道运行。
已知同步卫星的环绕速度约为3.1×103/s ,某次发射卫星飞经赤道上空时的速度为1.55×103/s ,此时卫星的高度与同步轨道的高度相同,转移轨道和同步轨道的夹角为30°,如图所示,发动机给卫星的附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约为A .西偏北方向,1.9×103m/sB .东偏南方向,1.9×103m/sC .西偏北方向,2.7×103m/sD .东偏南方向,2.7×103m/s4.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从某时刻开始计时,发动机的功率P 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所示,假定汽车所受阻力的大小恒定不变,下列描述该汽车的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图线中,可能正确的是A. B. C. D.二、多选题5.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2015年高考新课标2物理试卷附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2)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如图,两平行的带电金属板水平放置。
若在两板中间a 点从静止释放一带电微粒,微粒恰好保持静止状态。
现将两板绕过a 点的轴(垂直于纸面)逆时针旋转°45,再由a 点从静止释放一同样的微粒,该微粒将A .保持静止状态 B.向左上方做匀加速运动C.向正下方做匀加速运动D.向左下方做匀加速运动15.如图,直角三角形金属框abc 放置在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平行于ab 边向上。
当金属框绕ab 边以角速度ω逆时针转动时,a 、b 、c 三点的电势分别为U a 、U b 、U c .已知bc 边的长度为l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U a > U c ,金属框中无电流B. U b > U c ,金属框中电流方向沿a-b-c-aC . 2bc 1U =-B 2ω⎰,金属框中无电流D. 2ac 1U =B 2ω⎰,金属框中电流方向沿a-c-b-a16.由于卫星的发射场不在赤道上,同步卫星发射后需要从转移轨道经过调整再进入地球同步轨道。
当卫星在转移轨道上飞经赤道上空时,发动机点火,给卫星一附加速度,使卫星沿同步轨道运行。
已知同步卫星的环绕速度约为 3.1x103m/s ,某次发射卫星飞经赤道上空时的速度为1.55x103m/s ,此时卫星的高度与同步轨道的高度相同,转移轨道和同步轨道的夹角为30°,如图所示,发动机给卫星的附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为A. 西偏北方向,1.9x103m/sB. 东偏南方向,1.9x103m/sC. 西偏北方向,2.7x103m/sD. 东偏南方向,2.7x103m/s17.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
从某时刻开始计时,发动机的功率P 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所示。
2015全国二卷理综物理答案解析

2015全国二卷理综(物理)答案解析14.【答案】D【解析】试題分析;现将两板绕过a点的轴(垂直于®面)逆时针旋转时,两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电场力也不变, 所以现将两板绕过込点的轴(垂直于纸面)逆时针旋转后,带电徽粒受两大小相等朗力的作用.合力方向向左下方.故徽粒将向左下方傕匀加速运动,故D正關A. & C错误.考点:电容器;电场力;力的平衡15.【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当金属框绕血辺以埔逋度血逆时针转动时,芽过直甬三甬形金属框皿Q的磁通童恒为6所I从没有感应电流I由右手定则可知,右克电势高,U&Si故C正晦触鸟D错误.2考点:导体切割磁感线16.【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如下图所示’由余弦定理,可知M二辰亠£ 一纠叫心30。
= L9乂10切心,方向:东偏南芳向,故弓正臨九3.C错词考点:速度的合成与分解17.【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汽车先以恒定功率P1起动,所以刚开始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度运动,后以更大功率P2运动,所以再次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故A正确,B、C、D错误。
学科网考点:机车起动问题18.【答案】BC【解析】试题分析:指南针不可以仅具有一个惑甌故A错渓;指南针能餾扌師I南北,说明地域具有磁场,故号正碼当附近的铁块磁化时'扌酢辭十的指向会受到附近轶块的干扰.故C正确,桐据安垢定则,在S旨兩针正上方附近沿指针方向畝置一直导绻导线通电时会产生is场,指南针会偏转右耳线垂直,故n错i見考点:安培定则19.【答案】AC【解析】因试题分析:电子在磁场中做勻谨圆周运动时,向心力由洛枪曲提朕;対f中的磁感应强度是"中阁JI倍.所也II中的电子运动轨迹的半径是[中的倉倍,故A正赢加遠度"吧加速庫尢卜是!中的讥倍,故E错误;由周期公式:"嘤、得II中的电子做圆周运动的m qB周期是了中的占倍.故C正确y角速度"込二理、廿中的电子做费周运动的角遠度是了中的讥倍T m考点: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圆周运动20.【答案】BC【解析】试题分析:由设这列车厢的节数为n,P、Q挂钩东边有m节车厢,每节车厢的质量为m,F 2 F 2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解得:k n , k是正整数,n只能是5的倍km 3 (n k)m 5数,故B、C正确,A、D错误考点:牛顿第二定律21.【答案】BD【解析】试题分析:当住物郎刚释肢时,两着的遼度都衙6当戊物郎落地时,没杆的分速度为山由机械能守恒定 律可知,戈落地时遠度大小为叫二極故宜正确* b 物悴的谨度也是再0,所以轻杆对占先做正功,后悔 员功,故A 诸泯:疔落地前,当应的机械能最小时,占的逋J®最大,此时杆对咅作用力问山这时,B 对地 面的压力尢卜为卿7的加建度为申故C 错误,D 正确・学科网考点:机械能守恒定律;运动的合成与分解22.【答案】(1) 3. 25; 1. 79; (2)C【解析】的物理量是斜面的倾角。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物理(全国卷Ⅱ)--(附解析答案)

14.如图,两平行的带电金属板水平放置。
若在两板中间a点从静止释放一带电微粒,微粒恰好保持静止状态,现将两板绕过a点的轴(垂直于纸面)逆时针旋转45°,再由a点从静止释放一同样的微粒,该微粒将( )A.保持静止状态B.向左上方做匀加速运动C.向正下方做匀加速运动D.向左下方做匀加速运动【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1)当金属板水平放置时,微粒恰好保持静止状态,说明微粒受重力和电场力而平衡。
(2)当将两板绕过a点的轴逆时针旋转45°时,微粒受的重力大小、方向均不发生变化,而电场力将逆时针旋转45°,即电场力的方向为向上偏左45°。
(3)微粒由静止释放,根据所受合力可以判断其运动状态。
【解析】选D。
作出微粒的受力示意图如图所示,电场力方向为向上偏左45°,并且与重力大小相等,由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得F合的方向为向左下方,再结合微粒由静止释放初速度为零,故微粒将向左下方做匀加速运动,D项正确;微粒合力不为零,故不能保持静止状态,A项错误;B项、C项的运动方向与合力方向不一致,故B、C项均错。
15.如图,直角三角形金属框abc放置在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平行于ab边向上。
当金属框绕ab边以角速度ω逆时针转动时,a、b、c三点的电势分别为U a、U b、U c。
已知bc边的长度为l。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U a>U c,金属框中无电流B.U b>U c,金属框中电流方向沿a-b-c-aC.U bc=-12Bl2ω,金属框中无电流D.U bc=12Bl2ω,金属框中电流方向沿a-c-b-a【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穿过闭合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金属框中的磁通量始终为零。
(2)导体切割磁感线时,产生感应电动势。
(3)当导体各处的速度不相等时,可以采用等效速度。
【解析】选C。
2015年高考新课标2物理试卷(含解析)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2)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如图,两平行的带电金属板水平放置。
若在两板中间a 点从静止释放一带电微粒,微粒恰好保持静止状态。
现将两板绕过a 点的轴(垂直于纸面)逆时针旋转°45,再由a 点从静止释放一同样的微粒,该微粒将A .保持静止状态 B.向左上方做匀加速运动C.向正下方做匀加速运动D.向左下方做匀加速运动15.如图,直角三角形金属框abc 放置在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平行于ab 边向上。
当金属框绕ab 边以角速度ω逆时针转动时,a 、b 、c 三点的电势分别为U a 、U b 、U c .已知bc 边的长度为l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U a > U c ,金属框中无电流 B. U b > U c ,金属框中电流方向沿a-b-c-aC . 2bc 1U =-B 2ω⎰,金属框中无电流D. 2ac 1U =B 2ω⎰,金属框中电流方向沿a-c-b-a16.由于卫星的发射场不在赤道上,同步卫星发射后需要从转移轨道经过调整再进入地球同步轨道。
当卫星在转移轨道上飞经赤道上空时,发动机点火,给卫星一附加速度,使卫星沿同步轨道运行。
已知同步卫星的环绕速度约为 3.1x103m/s ,某次发射卫星飞经赤道上空时的速度为1.55x103m/s ,此时卫星的高度与同步轨道的高度相同,转移轨道和同步轨道的夹角为30°,如图所示,发动机给卫星的附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为A. 西偏北方向,1.9x103m/sB. 东偏南方向,1.9x103m/sC. 西偏北方向,2.7x103m/sD. 东偏南方向,2.7x103m/s17.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
2015年全国高考物理试及答案新课标II卷

2015年新课标II高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5~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如图,两平行的带电金属板水平放置.若在两板中间a点从静止释放一带电微粒,微粒恰好保持静止状态.现将两板绕过a点的轴(垂直于纸面)逆时针旋转45°,再由a点从静止释放一同样的微粒,改微粒将()A.保持静止状态B.向左上方做匀加速运动C.向正下方做匀加速运动D.向左下方做匀加速运动考点:带电粒子在混合场中的运动.专题: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专题.分析:开始时刻微粒保持静止,受重力和电场力而平衡;将两板绕过a点的轴(垂直于纸面)逆时针旋转45°,电容器带电量不变,间距不变,正对面积也不变,故电场强度的大小不变,电场力的大小不变,方向逆时针旋转45°,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出合力的方向,确定微粒的运动即可.解答:解:在两板中间a点从静止释放一带电微粒,微粒恰好保持静止状态,微粒受重力和电场力平衡,故电场力大小F=mg,方向竖直向上;将两板绕过a点的轴(垂直于纸面)逆时针旋转45°,电场强度大小不变,方向逆时针旋转45°,故电场力逆时针旋转45°,大小仍然为mg;故重力和电场力的大小均为mg,方向夹角为135°,故合力向左下方,微粒的加速度恒定,向左下方做匀加速运动;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关键是对为零受力分析后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分析,注意本题中电容器的两板绕过a点的轴逆时针旋转,板间场强大小不变,基础题目.2.(6分)如图,直角三角形金属框abc放置在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平行于ab边向上.当金属框绕ab边以角速度ω逆时针转动时,a、b、c三点的电势分别为U a、U b、U c.已知bc边的长度为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U a>U c,金属框中无电流B.U b>U c,金属框中电流方向沿a﹣b﹣c﹣aC.U bc=﹣Bl2ω,金属框中无电流D.U bc=Bl2ω,金属框中电流方向沿a﹣c﹣b﹣a考点: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楞次定律.专题:电磁感应与电路结合.分析:金属框中磁通量不变,故没有感应电流;但导体棒切割磁感线,有感应电动势产生,根据E=BL求解切割电动势即可.解答:解:AB、导体棒bc、ac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动势,根据右手定则,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从b到c,或者说是从a到c,故U a=U b<U c,磁通量一直为零,不变,故金属框中无电流,故A错误,B错误;CD、感应电动势大小=Bl()=Bl2ω,由于U b<U c,所以U bc=﹣Bl2ω,磁通量一直为零,不变,金属框中无电流,故C正确,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关键是明确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是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改变,要会根据E=Blv求解感应电动势,会利用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动势的方向.3.(6分)由于卫星的发射场不在赤道上,同步卫星发射后需要从转移轨道经过调整再进入地球同步轨道.当卫星在转移轨道上飞经赤道上空时,发动机点火,给卫星一附加速度,使卫星沿同步轨道运行.已知同步卫星的环绕速度约为3.1×103m/s,某次发射卫星飞经赤道上空时的速度为1.55×103m/s,此时卫星的高度与同步轨道的高度相同,转移轨道和同步轨道的夹角为30°,如图所示,发动机给卫星的附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约为()A.西偏北方向,1.9×103m/s B.东偏南方向,1.9×103m/sC.西偏北方向,2.7×103m/s D.东偏南方向,2.7×103m/s考点:同步卫星;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专题:人造卫星问题.分析:已知合速度为同步卫星的线速度,一个分速度是在转移轨道上的速度,另一个分速度待求,运用速度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解即可.解答:解:合速度为同步卫星的线速度,为:v=3.1×103m/s;一个分速度为在转移轨道上的速度,为:v1=1.55×103m/s;合速度与该分速度的夹角为30度,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另一个分速度v2如图所示:该分速度的方向为东偏南方向,根据余弦定理,大小为:==1.9×103m/s.故选:B.点评:本题已知合速度和一个分速度,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另一个分速度,要结合余弦定理列式求解,基础题目.4.(6分)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从某时刻开始计时,发动机的功率P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假定汽车所受阻力的大小f恒定不变.下列描述该汽车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中,可能正确的是()A.B.C.D.考点: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专题:功率的计算专题.分析:对于汽车,受重力、支持力、牵引力和阻力,根据P=Fv和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加速度的变化情况,得到可能的v﹣t图象.解答:解:在0﹣t1时间内,如果匀速,则v﹣t图象是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如果是加速,根据P=Fv,牵引力减小;根据F﹣f=ma,加速度减小,是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当加速度为0时,即F1=f,汽车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速度v1==.所以0﹣t1时间内,v﹣t图象先是平滑的曲线,后是平行于横轴的直线;在t1﹣t2时间内,功率突然增加,故牵引力突然增加,是加速运动,根据P=Fv,牵引力减小;再根据F﹣f=ma,加速度减小,是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当加速度为0时,即F2=f,汽车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速度v2==.所以在t1﹣t2时间内,即v﹣t图象也先是平滑的曲线,后是平行于横轴的直线.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关键是明确汽车恒定功率的加速过程是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注意速度不能突变,基础题目.5.(6分)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关于指南针,下列说明正确的是()A.指南针可以仅具有一个磁极B.指南针能够指向南北,说明地球具有磁场C.指南针的指向会受到附近铁块的干扰D.在指南针正上方附近沿指针方向放置一直导线,导线通电时指南针不偏转考点:地磁场.分析:指南针又称指北针,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的磁针,磁针在天然地磁场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转动并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物理上指示方向的指南针的发明由三部曲组成:司南、磁针和罗盘.他们均属于中国的发明.解答:解:A、不存在单独的磁单极子,指南针也不例外,故A错误;B、指南针能够指向南北,说明地球具有磁场,地磁场是南北指向的,故B正确;C、指南针的指向会受到附近铁块的干扰,是由于铁块被磁化后干扰了附近的地磁场,故C 正确;D、在指南针正上方附近沿指针方向放置一直导线,电流的磁场在指南针位置是东西方向的,故导线通电时指南针偏转90°,故D错误;故选:BC.点评: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对地理大发现和海上贸易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指南针的发明源于中国古人如何定向问题的研究,也表明古人对如何定向问题的重视.为此,指南针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6.(6分)有两个匀强磁场区域Ⅰ和Ⅱ,I中的磁感应强度是Ⅱ中的k倍,两个速率相同的电子分别在两磁场区域做圆周运动.与Ⅰ中运动的电子相比,Ⅱ中的电子()A.运动轨迹的半径是Ⅰ中的k倍B.加速度的大小是Ⅰ中的k倍C.做圆周运动的周期是Ⅰ中的k倍D.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是Ⅰ中的k倍考点: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专题: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专题.分析:电子在磁场中做的圆周运动,洛伦兹力作为向心力,根据圆周运动的周期公式和半径公式逐项分析即可.解答:解:设Ⅱ中的磁感应强度为B,则Ⅰ中的磁感应强度为kB,A、根据电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公式r=可知,Ⅰ中的电子运动轨迹的半径为,Ⅱ中的电子运动轨迹的半径为,所以Ⅱ中的电子运动轨迹的半径是Ⅰ中的k倍,所以A正确;B、电子在磁场运动的洛伦兹力作为向心力,所以电子的加速度的大小为a=,所以Ⅰ中的电子加速度的大小为,Ⅱ中的电子加速度的大小为,所以Ⅱ的电子的加速度大小是Ⅰ中的倍,所以B错误;C、根据电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周期公式T=可知,Ⅰ中的电子运动周期为,Ⅱ中的电子运动周期为,所以Ⅱ中的电子运动轨迹的半径是Ⅰ中的k倍,所以Ⅱ中的电子运动轨迹的周期是Ⅰ中的k倍,所以C正确;D、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ω=,所以Ⅰ中的电子运动角速度为,Ⅱ中的电子运动角速度为,在Ⅱ的电子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是Ⅰ中的倍,所以D错误;故选:AC.点评:本题是对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基本考查,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洛伦兹力作为向心力,根据向心力的不同的公式来分析不同的关系,记住平时的得出的结论可以快速的分析问题.7.(6分)在一东西向的水平直铁轨上,停放着一列已用挂钩连接好的车厢.当机车在东边拉着这列车厢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向东行驶时,连接某两相邻车厢的挂钩P和Q间的拉力大小为F;当机车在西边拉着这列车厢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向西行驶时,P和Q间的拉力大小仍为F.不计车厢与铁轨间的摩擦,每节车厢质量相同,则这列车厢的节数可能为()A.8 B.10 C.15 D.18考点:牛顿第二定律.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根据两次的情况,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关系式,根据关系式分析可能的情况即可.解答:解:设PQ两边的车厢数为P和Q,当机车在东边拉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Pm•a,当机车在西边拉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Qm•a,根据以上两式可得,,即两边的车厢的数目可能是2和3,或4和6,或6和9,或8和12,等等,所以总的车厢的数目可能是5、10、15、20,所以可能的是BC.故选:BC.点评:本题不是确切的数值,关键的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出两次之间的关系,根据关系来判断可能的情况,本题比较灵活,是道好题.8.(6分)如图,滑块a、b的质量均为m,a套在固定竖直杆上,与光滑水平地面相距h,b放在地面上,a、b通过铰链用刚性轻杆连接,由静止开始运动.不计摩擦,a、b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A.a落地前,轻杆对b一直做正功B.a落地时速度大小为C.a下落过程中,其加速度大小始终不大于gD.a落地前,当a的机械能最小时,b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mg考点:功能关系;功的计算.分析:a、b组成的系统只有重力做功,系统机械能守恒,通过b的动能变化,判断轻杆对b的做功情况.根据系统机械能守恒求出a球运动到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解答:解:A、当a到达底端时,b的速度为零,b的速度在整个过程中,先增大后减小,动能先增大后减小,所以轻杆对b先做正功,后做负功.故A错误.B、a运动到最低点时,b的速度为零,根据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 A gh=m A v A2,解得vA=.故B正确.C、b的速度在整个过程中,先增大后减小,所以a对b的作用力先是动力后是阻力,所以b对a的作用力就先是阻力后是动力,所以在b减速的过程中,b对a是向下的拉力,此时a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故C错误;D、a、b整体的机械能守恒,当a的机械能最小时,b的速度最大,此时b受到a的推力为零,b只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b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mg,故D正确;故选:B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a、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以及知道当a的机械能最小时,b的动能最大.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9题~第12题为必做题,每个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3为选考题,考生格局要求作答.9.(6分)(2015春•南昌校级期末)某学生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物块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物块下滑过程中所得到的纸带的一部分如图(b)所示,图中标出了五个连续点之间的距离.(1)物块下滑是的加速度a= 3.25m/s2,打C点时物块的速度v= 1.79m/s;(2)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出动摩擦因数,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C(填正确答案标号)A.物块的质量B.斜面的高度C.斜面的倾角.考点: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专题:实验题.分析:(1)根据△x=aT2可求加速度,根据求解C点的速度;(2)对滑块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动摩擦因素的表达式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1)根据△x=aT2,有:解得:a===3.25m/s2打C点时物块的速度:v=m/s=1.79m/s(2)对滑块,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θ﹣μmgcosθ=ma解得:μ=故还需要测量斜面的倾角,故选:C;故答案为:(1)3.25,1.79;(2)C.点评:实验的核心是实验原理,根据原理选择器材,安排实验步骤,分析实验误差,进行数据处理等等.10.(9分)电压表满偏时通过该表的电流是半偏时通过该表的电流的两倍.某同学利用这一事实测量电压表的内阻(半偏法)实验室提供材料器材如下:待测电压表(量程3V,内阻约为3000欧),电阻箱R0(最大阻值为99999.9欧),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100欧,额定电流2A),电源E(电动势6V,内阻不计),开关两个,导线若干.(1)虚线框内为该同学设计的测量电压表内阻的电路图的一部分,将电路图补充完整.(2)根据设计的电路写出步骤: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以保证通电后电压表所在支路分压最小,闭合开关S1、S2,调节R1,使电压表的指针满偏,保证滑动变阻器的位置不变,断开开关S2,调节电阻箱R0使电压表的指针半偏,读取电阻箱所示的电阻值,此即为测得的电压表内阻;.(3)将这种方法测出的电压表内阻记为R v′,与电压表内阻的真实值R v相比,R v′>R v (填“>”“=”或“<”),主要理由是电压表串联电阻箱后认为电压不变,而实际该支路电压变大,则电阻箱分压大于计算值,则会引起测量值的偏大.考点:伏安法测电阻.专题:实验题.分析:(1)待测电压表电阻远大于滑动变阻器R1的电阻值,故滑动变阻器R1采用分压式接法;待测电压表和电阻箱R0采用串联式接法;(2)采用先测量一个适当的电压,然后增加电阻箱电阻,使电压表半偏,则电阻箱的读数即视为等于电压表的电阻;(3)电压表串联电阻箱后认为电压不变,而实际该支路电压变大,则电阻箱分压大于计算值,则会引起测量值的偏大.解答:解:(1)待测电压表电阻(3000欧姆)远大于滑动变阻器R1的电阻值(100欧姆),故滑动变阻器R1采用分压式接法;电路图如图所示:(2)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以保证通电后电压表所在支路分压最小,闭合开关S1、S2,调节R1,使电压表的指针满偏,保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变,断开开关S2,调节电阻箱R0使电压表的指针半偏,读取电阻箱所示的电阻值,此即为测得的电压表内阻;(3)电压表串联电阻箱后认为电压不变,而实际该支路电压变大,则电阻箱分压大于计算值,则会引起测量值的偏大,故R v<R v′;故答案为:(1)如图所示;(2)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以保证通电后电压表所在支路分压最小,闭合开关S1、S2,调节R1,使电压表的指针满偏,保证滑动变阻器的位置不变,断开开关S2,调节电阻箱R0使电压表的指针半偏,读取电阻箱所示的电阻值,此即为测得的电压表内阻;(3)>,电压表串联电阻箱后认为电压不变,而实际该支路电压变大,则电阻箱分压大于计算值,则会引起测量值的偏大.点评:考查半偏法测电阻的原理,明确串联电阻后会引起测量支路的电阻的增大,其分压要变大,此为误差的来源.11.(12分)如图,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A、B为其运动轨迹上的两点.已知该粒子在A点的速度大小为v0,方向与电场方向的夹角为60°;它运动到B点时速度方向与电场方向的夹角为30°.不计重力.求A、B两点间的电势差.考点:匀强电场中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动能定理;电势差.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粒子水平方向受电场力,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不受力,故竖直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结合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得到A点速度与B点速度的关系,然后对A到B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列式求解.解答:解:设带电粒子在B点的速度大小为v B,粒子在垂直电场方向的分速度不变,故:v B sin30°=v0sin60°①解得:②设A、B间的电势差为U AB,由动能定理,有:③联立②③解得:答:A、B两点间的电势差为.点评:本题关键是通过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得到A点速度和B点速度的关系,然后结合动能定理列式求解即可,基础题目.12.(20分)下暴雨时,有时会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某地有一倾角为θ=37°(sin37°=)的山坡C,上面有一质量为m的石板B,其上下表面与斜坡平行;B上有一碎石堆A(含有大量泥土),A和B均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假设某次暴雨中,A浸透雨水后总质量也为m(可视为质量不变的滑块),在极短时间内,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减小为,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减小为0.5,A、B开始运动,此时刻为计时起点;在第2s 末,B的上表面突然变为光滑,μ2保持不变.已知A开始运动时,A离B下边缘的距离l=27m,C足够长,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求:(1)在0~2s时间内A和B加速度的大小(2)A在B上总的运动时间.考点: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1)对A、B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2)根据A、B的加速度的大小,利用速度时间的关系式和它们之间的距离可以计算时间的大小.解答:解:(1)在0~2s时间内,A和B的受力如图所示,其中f1、N1是A与B之间的摩擦力和正压力的大小,f2、N2是B与C之间的摩擦力和正压力的大小,方向如图所示.由滑动摩擦力公式和力的平衡条件得f1=μ1N1 ①N1=mgcosθ②f2=μ2N2 ③N2=N1+mgcosθ④规定沿斜面向下为正,设A和B的加速度分别为a1和a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θ﹣f1=ma1 ⑤mgsinθ+f1﹣f2=ma2 ⑥联立①②③④⑤⑥式,并代入题给的条件得a1=3m/s2 ⑦a2=1m/s2⑧(2)在t1=2s时,设A和B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v1=a1t1=6m/s ⑨v2=a2t1=2m/s ⑩t>t1时,设A和B的加速度分别为a1′和a2′,此时A与B之间摩擦力为零,同理可得a1′=6m/s2⑪a2′=﹣2m/s2⑫即B做减速运动.设经过时间t2,B的速度减为零,则有v2+a2′t2=0⑬联立⑩⑫⑬式得t2=1s在t1+t2时间内,A相对于B运动的距离为s==12m<27m此后B静止不动,A继续在B上滑动.设再经过时间t3后A离开B,则有l﹣s=可得t3=1s(另一解不合题意,舍去)设A在B上总的运动时间为t总,有t总,=t1+t2+t3=4s(利用下面的速度图线求解也可)答:(1)在0~2s时间内A和B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3m/s2和1m/s2;(2)A在B上总的运动时间为4s.点评:本题是对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的综合的应用,分析清楚物体的运动的情况和受力的情况,根据运动学的公式来求解,本题的难度比较大.(二)选考题,共45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物理》新课标Ⅱ卷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10题,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现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记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线;再猜告知、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I卷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如图,两平行的带电金属板水平放置。
若在两板中间a点从静止释放一带电微粒,微粒恰
45,再由a点从静止释放好保持静止状态。
现将两板绕过a点的轴(垂直于纸面)逆时针旋转°
一同样的微粒,则微粒将
A.保持静止状态 B.向左上方做匀加速运动
C.向正下方做匀加速运动
D.向左下方做匀加速运动
15.如图,直角三角形金属框abc放置在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平行于ab 边向上。
当金属框绕ab边以角速度w逆时针转动时,a、b、c三点的电势分
别为Ua、Ub、Uc.已知bc边的长度为l。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Ua> Uc,金属框中无电流
B. Ub >Uc,金属框中电流方向沿a-b-c-a
C .Ubc=-1/2Bl²w,金属框中无电流
D. Ubc=1/2Bl²w,金属框中电流方向沿a-c-b-a
16.由于卫星的发射场不在赤道上,同步卫星发射后需要从转移轨道经过调整再进入地球同步轨道。
当卫星在转移轨道上飞经赤道上空时,发动机点火,
给卫星一附加速度,使卫星沿同步轨道运行。
已知同步卫星的
环绕速度约为3.1x103/s,某次发射卫星飞经赤道上空时的速
度为1.55x103/s,此时卫星的高度与同步轨道的高度相同,转
移轨道和同步轨道的夹角为30°,如图所示,发动机给卫星的
附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约为
A. 西偏北方向,1.9x103m/s
B. 东偏南方向,1.9x103m/s
C. 西偏北方向,2.7x103m/s
D. 东偏南方向,2.7x103m/s
17.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
从某时刻开始计时,发动机的功率P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
假定汽车所受阻力的大小f恒定不变。
下列描述该汽车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是
18.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关于指南针,下列说明正确的是
A. 指南针可以仅具有一个磁极
B. 指南针能够指向南北,说明地球具有磁场
C.指南针的指向会受到附近铁块的干扰
D.在指南针正上方附近沿指针方向放置一直导线,导线通电时指南针不偏转
19.有两个运强磁场区域I和 II,I中的磁感应强度是II中的k倍,两个速率相同的电子分别在两磁场区域做圆周运动。
与I中运动的电子相比,II中的电子
A. 运动轨迹的半径是I中的k倍
B. 加速度的大小是I中的k倍
C. 做圆周运动的周期是I中的k倍
D. 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是I中的k倍
20.在一东西向的水平直铁轨上,停放着一列已用挂钩链接好的车厢。
当机车在东边拉着这列车厢一大小为a的加速度向东行驶时,链接某两相邻车厢的挂钩P和Q间的拉力大小为F;当
机车在西边拉着这列车厢一大小为a的加速度向东行驶时,链接某两相邻车厢的挂钩P和Q间
的拉力大小仍为F。
不计车厢与铁轨间的摩擦,每节车厢质量相同,则这列车厢的节数可能为
A. 8
B.10
C.15
D.18
21.如图,滑块a、b的质量均为m,a套在固定直杆上,与光滑水平地面相距h,b放在地面上,a、b通过铰链用刚性轻杆连接。
不计摩擦,a、b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则
A. a落地前,轻杆对b一直做正功
B. a落地时速度大小为
C. a下落过程中,其加速度大小始终不大于g
D. a落地前,当a的机械能最小时,b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mg
第Ⅱ卷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题~第32 题为题,每个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40为选考题,考生格局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某学生用图(a)琐事的实验装置测量物块与斜面的懂摩擦因数。
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物块下滑过程中所得到的只带的一部分如图(b)所示,图中标出了5个连续点之间的距离。
(1)物块下滑是的加速度a=________m/s2打点C点时物块的速度V=________.M/S;
(2)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出动摩擦因数,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天正确答案标号)
A 物块的质量
B 斜面的高度
C 斜面的倾角
23. (9分)
电压表满偏时通过该表的电流是半偏是通过该表的电流的两倍。
某同学利用这一事实测量电压表的内阻(半偏法)实验室提供材料器材如下:
待测电压表(量程3V,内阻约为3000欧),电阻箱R0
(最大阻值为99999.9欧),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100欧,额定电压2A),电源E(电动势6V,内阻不计),开关两个,导线若干
(1)虚线框内为同学设计的测量电压表内阻的电路图的一
部分,将电路图补充完整
(2)根据设计的电路写出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这种方法测出的电压表内阻记为R1v与内阻的真实
值Rv先比R1v________. Rv (添“>”“=”或“<”)由是
________.
24.(12分)
如图,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例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A、B为其运动轨迹上的两点。
已知该粒子在A点的速度大小为v0,方向与电场方向的夹角为60°;它运动到B点时速度方向与电场方向的夹角为30°。
不计重力。
求A、B两点间的电势差。
下暴雨时,有时会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某地有一倾角为θ=37°(sin37°=53)的山坡C ,上面有一质量为m 的石板B ,其上下表面与斜坡平行;B 上有一碎石堆A (含有大量泥土),A 和B 均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
假设某次暴雨中,A 浸透雨水后总质量也为m (可视为质量不变的滑块),在极短时间内,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减小为
83,B 、C 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减小为0.5,A 、B 开始运动,此时刻为计时起点;在第2s 末,B 的上表面突然变为光滑,μ2保持不变。
已知A 开始运动时,A 离B 下边缘的距离l=27m ,C 足够长,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
滑动摩擦力。
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 2。
求:
(1)在0~2s 时间内A 和B 加速度的大小
(2)A 在B 上总的运动时间
[物理选修3-5]
35:
(1)(5分)
(2).(10分)滑块a 、b 沿水平面上同一条直线发生碰撞;碰撞后两者粘在一起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从光滑路段进入粗糙路段。
两者的位置x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求:
(i ) 滑块a 、b 的质量之比;
(ii ) 整个运动过程中,两滑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与因碰撞而损失的机械能之比。
2015高考《物理》新课标Ⅱ卷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