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历史文化——诗阳村的游神活动

合集下载

潮州游神活动作文

潮州游神活动作文

潮州游神活动潮州,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每逢农历的正月,都会上演一场盛大的传统民俗活动——游神。

这一天,整个城市仿佛被喜庆和神秘的气息所笼罩,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街头,共同见证这一古老而神秘的仪式。

游神活动开始前,家家户户都会进行精心的准备。

人们在家中摆放香案,点燃香火,祈求神明保佑家宅平安、事业顺利。

孩子们穿上新衣服,手持彩色小旗,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笑容。

街头巷尾,彩旗飘飘,锣鼓喧天,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

一大清早,我们全家就起了床,等待着游神队伍到来。

随着鞭炮的响声,游神队伍来了,虎狮队进入乡政府,剩下的队伍在门前等候。

他们把椅子搬到中间,开始表演了。

大家争先恐后地挤上前去观看。

只见一只虎狮一下子跳到了椅子上,可爱的毛茸茸的尾巴在不停地摇动着。

眼睛一眨一眨的,舞狮队员全神贯注地表演着。

大家都纷纷拿起了自己的手机拍摄起来。

也有的人趁队伍停下来的时间去拜神。

游神队伍有五彩缤纷的彩旗队、鲜艳悦目的花篮队、弘扬历史文化的潮剧花车队、可爱的大头娃娃,还有中年人腰鼓队和雄壮有力的锣鼓队。

真是让我看得眼花缭乱,久久也舍不得离开。

随着夜幕降临,游神活动正式开始。

只见一队队装扮精美的神像从庙宇中走出,每尊神像都由几名壮汉抬着,周围环绕着锣鼓队、舞狮队、舞龙队等表演团队。

他们踏着有节奏的鼓点,沿着预定的路线行进,所到之处,无不引起观众的欢呼和掌声。

神像的队伍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精美的神像。

他们或庄重肃穆,或慈祥和蔼,每一尊神像都代表着潮州人民对神明的敬畏和信仰。

观众们纷纷上前烧香祈福,希望神明能够听到他们的心声,保佑他们平安吉祥。

除了神像外,游神活动中还有各种表演。

舞狮队的狮子在锣鼓声中翻腾跳跃,舞龙队的巨龙在空中翻腾飞舞,这些表演不仅展示了潮州人民的才艺和智慧,也增添了游神活动的热闹和喜庆。

游神活动不仅是潮州人民对神明的敬仰和祈福,更是他们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在这一天,人们通过游神活动,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展现了潮州人民团结向上、奋发向前的精神风貌。

安济圣王与潮汕游神民俗文化

安济圣王与潮汕游神民俗文化

安济圣王与潮汕游神民俗文化打开文本图片集北方有庙会,粤东潮汕地区也有,只是叫法不同,潮人称其为“游神赛会”或“游老爷”。

潮汕游神赛会根植于潮汕地区民间,年代久远,其仪制、规模堪比广州城隍爷巡城和黄埔“波罗诞”庙会,是岭南民俗文化不可或缺的一朵奇葩。

游神赛会是整个潮汕地区一项最为隆重的民俗活动,大多地方都是在农历的正月或二月间举行。

这个时段,城镇商店刚好送走旧岁,喜逢新春开业;在农村,则是秋收冬种与春耕之间的间隙,属农闲季节,因此人们有足够的空闲时间来布置这些活动。

所谓“游神”,就是把供奉在神庙的木塑神像(潮人尊称为“老爷”)请出来巡街的一种喜庆活动。

具体的时间由各地自定,但形式、内容大致相同。

在游神的前一天,神像先被请出庙宇集体祭祀,然后才出游。

游街巡城(村)时,队伍的前面是马头锣,后面是安路牌“肃静”、“回避”,由若干壮汉抬着神像沿出游的路线行进,称为“洗安路”,期求神灵保佑、驱邪除恶、合境平安。

潮乐队、旗标队紧随其后。

所经过的地点,处处张灯结彩,人们高喊“兴啊,兴啊”争先迎贺,为新的一年祈愿。

一路上熙熙攘攘,敲锣打鼓,欢腾雀跃,呈现一派欣欣向荣健康祥和的欢乐景象。

旧时游神赛会,潮汕地区城邑一级以潮州府城青龙古庙的安济圣王(当地俗称为“大老爷”)出游规模最大。

节日的盛况,清光绪之《海阳县志》已有记载:“正月青龙庙安济王会,自元旦后三日掷珓诹吉,郡城各社,即命工人用楮帛缯彩,制为古今人物,如俳优状,而翊以木石花卉,名曰花灯。

每社若干屏。

届时奉所塑神像出游,箫鼓喧阗,仪卫烜赫。

大小衙门及街巷,各召梨园奏乐迎神。

其花灯则各烧烛,随神驭夜游,灿若繁星。

凡三夜,四远云集,靡费以千万计”。

这里所描写的节日活动,以赛花灯为中心,辅以萧鼓仪卫、梨园戏剧。

因为安济圣王必须游遍潮州府城全境,所以一共要用三个夜晚的时间。

第一个晚上从神庙所在地城南开始,第二夜在城中,第三夜到城北。

辛亥革命后,除了1928-1931年间被当时的民国地方政府所禁止,安济圣王出游一直是潮州府城最隆重的节日。

潮汕游神赛会展示民间传统文化

潮汕游神赛会展示民间传统文化

潮汕游神赛会展示民间传统文化潮汕各乡各里的游神赛会活动,洋洋洒洒,场面热烈,活动内容丰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化石”。

潮州旧志在记述游神赛会时称:“乡民敛金祭神,群饮于庙,分胙而归。

”据本人拙作《潮俗丛谈》一书初步统计,潮汕岁时节日专门制作的祭品有:寿桃、桃粿、芋丝酥、荷兰薯粿、蕃薯丝酥、花生面酥、红萝卜丝酥、汤圆、甜粿、粽球、咸水粽、酵粿、碗酵粿、甜面包、肉包、“梭罗包”、“桥排粿”、粟穗粿、“五身人仔”、“尖担”、“五粿五宴”、“豆目塔”、“篓粿”、“三角楼粿”、“石榴粿”、月饼、腐乳饼、油粿、酥饺、糕仔、“狗粪团”、豆枋、菜粿、豆目粿、糯米糍、乒乓粿、鼠曲粿、萝卜糕、香腐、腐枝、面条、粿仔等。

揭阳县棉城镇湖东村正月十一日有游妈娘、“摆雅粿”的习俗。

这时,乡里游神,各家各户做各种各样的粿品,有红的,有白的,并在粿的表面上加工各种饰品、图案,作为祭拜供品。

在过去一年中有生男孩、娶媳妇的人家,俗称“福首”,必需掏多点钱,为乡里的游神多做点贡献,“雅粿”也自然会更出众。

潮汕有一句俗话,把那些只会做表面文章的人叫做“做雅粿”,指的就是在“摆雅粿”过程中,只重视做粿的表面装饰,而忽视做粿馅的文章。

游神结束后,乡里摆全馔席,做各式美食,供众乡民享用,还要分点祭品让乡民带回去,以“纳福”,剩下部分则公开招标、拍卖,叫“标神福”。

据说,能标得者算是幸运,拍卖得来的钱可以作为拜老爷的费用,或做公益事业。

□展示民间艺术俗语说:“输人不能输阵”,以乡村、群体出现的活动,谁愿意落后呢在岁时节日、游神赛会中,人民群众为营造节日氛围,增添欢乐气氛,无论男女老少,个个都拿出拿手把戏,展示绝活。

有的乡村,还将家藏的玉石、字画、古董、盆景、手工艺品摆出来,供人欣赏,俗称“摆古董”、“摆景”。

四乡六里的人都会来看热闹,带来他们的心爱之物进行展示、交流。

所以,旧时潮汕民间过节或游神,又是一个集中展示民间艺术的文化竞赛盛会。

换句话说,潮汕的民间工艺美术,不少与潮汕民间的岁时节日、游神赛会相关联。

潮汕民俗文化之游神赛会

潮汕民俗文化之游神赛会

潮汕民俗文化之游神赛会——“营老爷”“营老爷”一词为潮汕话所指的游神赛会,是潮汕最隆重的传统民俗活动之一,一般在农历正月、二月进行,也有部分地区是各个村落轮流分配在全年各个月份举行。

潮汕各地区的游神赛会遍及县城、埠镇至每个乡村,只是规模大小、时日长短、形式不同而已。

“营老爷”的相关历史背景营安济圣王旧时,潮州“营老爷”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最隆重和最出名的是潮州府城“营安济圣王”。

相传安济圣王是三国时王伉的神像。

王伉是蜀汉人,曾随诸葛亮征滇,后任云南永昌郡的太守,在位时关心民瘼,廉明治政,保土卫边,逝于任上,当地人为之立祠祀奉。

清初有一在云南任官职的姓谢潮人,遭受陷害,王伉显圣救他,谢氏感其恩,塑王伉神像带回,在潮州城南堤畔建造神庙供奉。

安济圣王食一方香火,保一方百姓,颇显灵异。

据传曾一次汛期到来,韩江暴涨,洪水滔滔,南堤告急,在其庙前有一群青蛇麋集,韩水平缓退潮,堤防转危为安。

城里耆老认为此乃安济王显圣,化身退水,保境安民。

于是扩建庙宇,重塑更大神身,隆重祭拜。

安济圣王神游日期为正月24、25、26三天,第一天晚上称为“头夜灯”,全城七社的大屏灯、杂灯、活景灯,在喧天的大锣鼓和了亮的丝竹管弦乐声的伴随下,浩浩荡荡地从各方开赴城南青龙庙参拜安济王神。

花灯参拜神像后,按规定路线分头游行。

第二天晚上即“二夜灯”,花灯先在北门集中后,接新的路线游行。

第二晚亥时交子时时,算是进入第三天的“正日”,夜11时多青龙庙响了“起马”炮,神轿起驾。

队伍的最前面是一面标明神游路线的引路牌,两旁是两面马头锣,随后是一班潮州大锣鼓,即“头班锣鼓”,跟着是握着斧、钺、刀、戟、矛、剑、叉、槌等器物开道的仪仗队,然后是香炉队和几对大红灯笼,至此才出现了每轿由 8人或16人抬着的安济圣王与大夫人、二夫人的三驾神轿,断后的是12班潮州大锣鼓。

南门青龙庙附近的居民半夜就起来迎神,大放鞭炮。

由于街巷随游和焚香祷拜的人十分拥挤,游神队伍行进缓慢,直至黎明神轿才进入城内。

潮汕游神文化

潮汕游神文化

潮汕游神文化简介潮人勤俭节约,但在游神方面的支出却相当大方。

好多村民,一年积蓄,到游神这几天,遍请亲朋,积蓄用尽。

潮州旧志在记述游神赛会时称:"乡民敛金祭神,群饮于庙,分胙而归。

"更有"头家"(大富户),总想包起整个游神费用,但乡民们并不买账,因为大家都有一个明确目标--"营兴"!在"营兴"心理的驱使下,潮汕民众对游神乐此不疲。

潮汕民俗很有意思,农历十二月廿四日"送神",老百姓想当然各路神仙上天庭述职,正月初四"神落天",是述职完毕又回来就职。

乡民们让神出来巡行,目的是提醒他们尽职护乡保平安!这样,从正月初五到二月十四日樟林营"火神爷",是潮汕大地热热闹闹的"游神正二月"时段。

一到约定俗成的日子,即"老爷生",各乡村举乡一齐出动,操办祭品和游神节目,有的村庄更为隆重,先贴告示,告明游神路线,然后求签择吉辰抬神出庙到乡村街巷巡行,称为游神,俗称"营老爷"。

游神方式各乡各有特色,最普遍的是以带梢叶的青竹竿挂灯笼为前导,灯笼上书写有"合乡平安"、"五谷丰登"等字样。

接着是马头锣开路,后面依次是虎头牌、高灯彩旗、彩标、花灯、涂戏、潮州大锣鼓乐队,最后是安有诸神塑像的老爷轿。

一路上边游行、边表演、边放鞭炮,每过一重"栅门",便燃放企脚铳。

每次游神,还举行演戏、烧烟花朵等游乐活动。

几乎所有亲戚朋友都一齐来看"老热",整个乡村洋溢着喜庆欢乐的氛围。

好多乡村,日间游神,夜间还由精壮汉子抬着神轿在神庙附近主要巷道疾跑,俗称安庙。

抬轿汉子自愿报名,但只有新婚不久或生男丁者才有资格。

众人随轿后放鞭炮,烧烟花,称为走安。

走安之后,神像才入庙回殿。

游神赛会作文

游神赛会作文

游神赛会作文游神赛会作文游神赛会是广东潮汕一项隆重的中国传统民俗活动,一般在农历正月、二月进行。

下面给大家分享了游神赛会的,欢迎借鉴!游神赛会作文1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各不相同,在我们的村子里,最热闹的要数正月十九的游神会了,一点也不亚于春节呢!每年的正月十九一大清早,游神队伍就出发了,走遍村子的每条主干道,把祝福送到千家万户,所到之处,鞭炮声、欢呼声不绝于耳。

街上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热闹非凡。

记得每年的那天一早,吃完早饭我就先在家里放起了音乐,营造出更喜庆的气氛来,在家里边听歌边等着游神队伍的到来。

等着,盼着,终于听到外面有人在喊:“游神队伍朝这来了!”我连忙招呼着爸爸妈妈,一起出去看热闹喽!一出去,只听到鞭炮声噼里啪啦地响个不停,响彻云霄,震耳欲聋,那冒出的阵阵浓烟让我望而却步,被呛得只得暂时停住脚步,翘首以待了。

好不容易鞭炮声渐渐小了下来,耳边传来了几声马头锣声,来了,来了,我往前跑出,敏捷地朝人群里钻,占了个好位置,只见一对人马浩浩荡荡而来,领头的是马头锣,后面是打扮得俏丽可人的小花童,紧跟其后的是表演方阵,有锦标队,各式各样的锦缎上绣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象征着好兆头的字样;有舞狮,有潮剧,有西乐,有富有潮汕特色的威风大锣鼓……精彩的表演看得大家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欢呼声、喝彩声此起彼落。

大家期待已久的重头戏——神明像出现了,有的急忙上前进香,有的双手合十朝着神像拜了起来,嘴里念念有词,无非是祈求幸福、平安……大约过了几十分钟,整个游神队伍才从我们眼前走过,热闹的人群也渐渐散开,但热闹、欢乐、祥和、美好祝愿却久久留了下来。

游神赛会作文2晚上,徜徉在乡间的小路上,看见散落在地上的鞭炮灰,让我想起了那天游神赛会一片热闹的场景……那天早晨,天气虽然不太好,但并没有影响到人们的.兴致。

突然,一声“老爷来了”!使人群沸腾。

有的掏出手机,想用手机记录这一时刻;有的争先恐后地进入祠堂,想要祭拜神灵;还有的端出了盘子,准备犒劳一下搭轿的人们。

潮汕各地劳热游神赛会社日大全

潮汕各地劳热游神赛会社日大全

└─┤古巷镇枫洋乡(枫洋三村、枫洋四主); └─┤浮洋镇中兴社区竹竿厝、潘吴村观后吴、高义村、胜联村; └─┤龙湖镇阁州(阁一村、阁二村); └─┤金石镇湖美村; └─┤彩塘镇仙乐(仙乐一村、仙乐二村); └─┤庵埠镇林厝村上林; └─┤磷溪镇塘边村、仙美村、岗湖村; └─┤赤凤镇塘北村; └─┤枫溪镇李厝村、古板头村、英塘村【初十、十一(二天)】、洋头村; ┗┫ 饶平县 └─┤上饶镇坝上社区(大楼·吉丰村、上楼·自东村、老屋下·老屋村)、许坑村; └─┤饶洋镇山前村; ┗┫ 澄海区 └─┤凤翔街道信宁社区; └─┤隆都镇上西村关脚【初十、十一(二天)】; └─┤莲下镇程洋岗村(大粮巾)【九月十八日六年一次,即逢虎猴年为各大姓举办一 次】; └─┤盐鸿镇鸿沟(鸿一村、鸿二村、鸿三村、鸿四村); └─┤莲华镇下寨村【初十、十一(二天)】; ┗┫ 潮阳区 └─┤河溪镇桑田(南田村、西田村、中田村); ┗┫ 潮南区 └─┤陈店镇沟湖社区【初十迎老爷、十一请祖公、十七迎宗神】; └─┤仙城镇深溪社区【初十游神、十五夜游灯】; ┗┫ 榕城区
└─┤仙桥街道高湖村陇上(分八围,每围轮流一年,故称八年一次); └─┤炮台镇桃山社区; ┗┫ 揭西县 └─┤良田乡金坑村四十亩 ┗┫ 普宁市 └─┤梅塘镇溪南村、社山村、安仁村三村【从十一日至十五日(五天)】 ▇ 正月十二日 ┗┫ 潮安区 └─┤凤塘镇凤岗村、南陇村; └─┤浮洋镇深洋村、刘厝村; └─┤金石镇下陇村【十二、十七(两天)】 └─┤沙溪镇内池村; └─┤庵埠镇林厝村下林; └─┤磷溪镇福聚村、饶砂村【十二拜神、十三社日】; └─┤归湖镇归湖社区溪口村; └─┤枫溪镇湖厦村、山边村; ┗┫ 饶平县 └─┤黄冈镇上林社区【十二下午、十五夜晚、十六上午】; └─┤新丰镇泮洋村; └─┤新圩镇长彬村【十二至十六日(五天)】; ┗┫ 汕头龙湖区 └─┤新津街道东新社区东塭纪; └─┤龙祥街道周厝温社区、夏桂埔社区; ┗┫ 澄海区

潮州祭神文

潮州祭神文

潮州祭神文潮州祭神文是潮汕地区特有的宗教文化活动,也是潮汕人民对祖先和神明的一种崇拜和敬意的表达。

这项传统活动始于古代,流传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潮州祭神文通常在农历的特定日期举行,吸引了大批信徒和游客参与。

这项活动通常分为几个部分:神明入庙、神明出巡、巡游游行、祭祀仪式等。

首先,神明入庙是潮州祭神文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这一天,神明会被护送到指定的庙宇内。

信徒们会沿街排队迎接神明的到来,表达对神明的敬意和崇拜。

整个城市会因此充满喜庆的氛围,各家各户也会挂上红灯笼和彩带。

接下来,神明出巡是潮州祭神文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神明会从庙宇中被护送出来,乘坐华丽的花车或轿子,开始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巡游。

人们会在街道两旁等候,并向神明行礼祈福。

这一过程中,潮州特有的舞狮、舞龙等表演也会随之展现,增添了欢乐的氛围。

巡游游行是潮州祭神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神明巡游期间,各个社区和团体都会组织队伍参与游行。

队伍中有人们扮演神明、仙女、英雄等形象,也有各种舞狮、舞龙的表演。

人们手持各种器乐,伴随着喜庆的音乐和锣鼓声,沿街行进。

整个游行过程中,人们会燃放鞭炮、撒花、喊口号,营造出热闹喜庆的氛围。

最后,祭祀仪式是潮州祭神文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活动的最后,神明会被护送回庙宇,进行为期数天的祭祀仪式。

信徒们会向神明献上各种供品,祈求神明的保佑和庇护。

祭祀仪式中,还会有婚嫁、生育、丰收等方面的仪式,以祈求吉祥和幸福。

潮州祭神文是潮汕地区的一项重要传统文化,不仅展示了潮汕人民对祖先和神明的崇拜,也传承了潮汕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这项活动既是一种宗教仪式,也是一种社交活动,为地区的居民提供了一个欢乐和团结的机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潮州祭神文已经成为潮汕地区的一张重要名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参与和观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阳村的游神活动
潮州文化是以历史上潮州府所在地(今潮州市区)为中心,包括现潮州、汕头、揭阳三市的一种地域文化,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文化体系。

古代潮州自然环境十分恶劣,。

唐代韩愈,称:“州南境界,毒物瘴气,日夕多作”,毒虫野兽,种类繁多。

在这种环境下,土著先民对自然力充满恐惧,因而尤信鬼神,“重巫现,轻医药”,“断发纹身,以避蚊龙”,导致图腾崇拜、祭祀酬神活动的盛行。

由此也丰富了大量的娱神节目,如在正、二月,潮汕乡村各乡各里先后进行的各种“游神赛会”活动。

早在五六千年前,潮州先民就创造了“象山文化”。

而在乾隆时期编纂的《普宁县志》早有记载:“春社日,各乡农民具香帛、酒馔,相率祀起乡之土神,以祈谷。

祀毕,聚饮于神侧,曰:“做社”。

由此可见,“闹热”的习俗已在潮州文化的熏陶氤氲下孕育传承了几百年。

潮汕文化离不开游神赛会,游神赛会是潮汕文化的根。

一般在正、二月,潮汕乡村各乡各里先后进行着各种“游神赛会”活动。

所谓游神赛会,就是潮汕各乡里的民间狂欢节,人们怕“老爷”待在庙里烦闷,把老爷请出来巡村游境,期间,锣鼓声催,鞭炮轰响,烟火满天,潮剧、纸影戏音韵袅袅,上演一场娱神娱人的民俗节日。

几乎每一个村,在每年年初都会有固定的时间举行盛大的游神庆典。

大多数庆典的模式,是把庙里的神像抬出来,仿照古代官员出巡的仪式,在村的边界走一圈,以示神灵所到之处,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

通过这种仪式,人们能够感受得到自己居住的环
境,自己的生命,接受了神明的保护。

每年的正月十三是我们村(东凤镇诗阳村)“营老爷”(游神)的日子,而早在正月十二我们就已经准备好了一切并举办一系列精彩的节目来迎接这个盛大的节日。

“营老爷”是每村相当严肃相当郑重其事的活动,村人看重的程度无异于一个宗族的未来。

因此,筹备工作一般由村里较为德高望重,年长的长辈主持下进行,我们村也不例外。

刚进入正月不久,“老人组”的老人们就开始为年十三的游神活动忙活起来。

搭棚摆“神前”,准备祭品,训练游神的人员等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这些经验丰富的老人们筹备起来可一点儿也不含糊。

诗阳村的村民被分为十支队,在“闹热”时就被分为六个“神前”。

“神前”是为了迎接“老爷”而由水管搭建起来的临时棚,每个“神前”都装饰有“彩眉”、对联、灯笼、五颜六色的“标”,棚里则准备了几十张桌子供村民摆放祭品,在棚的最前面则摆放公家准备的酒、茶、五果盘、桔子。

而每家每户需要准备的祭品有:鹅、三牲(猪肉、鸡、鱼)、甜粿、粿桃、各种各样的表面上印有各种图案的粿品、钱财(纸钱)、对烛、香。

而有些“头家”(大富商)则会在“神前”摆上龙虾或全猪等显赫的祭品。

等到正月十二夜晚,村里开始放电影、演纸影、唱卡拉ok等等各种各样的活动,到处是张灯结彩,装饰一新。

而村民们会在今夜串走于各个“神前”,并互相进行比较。

热闹非凡。

正月十三这天,也就是“营老爷”的日子,每家每户都早早起床
准备迎接“老爷”。

在“营老爷”的队伍中,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抬老爷”、鼓乐队、老人队。

每尊“老爷”按顺序排分别是:大王公、二王公、三王公(三山国王),(众位诸神)伯公爷,总督爷,土地爷,花公、花嬷,大老爷。

每尊老爷都坐在“老爷轿”上,而负责抬轿的只有家中刚生男丁(男孩子)或刚娶老婆(祈祷生男丁)的男人才有资格,人数总共是三十二人。

三人举“五丰旗”,两人举“五丰牌”,其他人则抬“老爷轿”。

紧跟着“老爷轿”的就是鼓乐队,队伍中的人们穿着充满潮式风味的戏服,色彩鲜艳而美丽。

其中的一针一线,也凝聚着潮绣艺术的特色。

潮绣扎根于民间,丰满浮突,有起伏而多变化,有条理而不紊乱,色彩富丽,组织精密,丰富多彩。

深远的特色艺术,从乡间穿行的“闹热”队伍中,戏服上舞动的龙凤也可窥见一斑。

鼓乐队是由村里的孩子组成的仪仗队和我们村一些潮乐爱好者组成的弦丝乐团(用二胡、古筝等传统乐器演奏的潮乐)这两部分组成的。

由孩子们组成的仪仗队一直是队伍中最惹人注意的一部分,因为这些孩子都是从村里挑选出来的最漂亮的孩子。

仪仗队中有抬花篮的,有杠标旗(我们称为“骑标”)的,在标旗上,一般会绣上“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祝福语,寄予村民对来年的期望。

而在游神赛会队伍中,奏出古老的潮州音乐的乐手,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道风景线,所奏之乐,所用之器,无不散发着浓郁的古典之美、积淀的悠久历史。

游神队伍中最后面的是村里的老人,(每个队派出两位六十岁以上的德高望重的老人)穿着笔直的灰色长袍,悠闲地走在队伍的后面。

游神队伍是从“大宗”出发,按顺序,每经过一个“神前”都会“歇会儿脚”,以供大家烧香祈福。

在游神队伍经过的地方都会响起鞭炮,第一串是“迎老爷”,第二串是“送老爷”。

在每个“神前”都走过一遍后,游神活动就进入了最后一个环节——“走老爷”。

就是由村里的男丁抬着“老爷轿”,从王公宫跑到“大宗”,这是游神活动中最热闹,最令人期待的环节,每次看“走老爷”总会响起一阵阵幸福的笑声。

最后“老爷”是被停放在“大宗”,整个游神活动(“营老爷”)就结束了。

游神结束后,乡里摆全馔席,做各式美食,供乡民享用,还要分点祭品让村民带回家以“纳福”,剩下部分则公开招标、拍卖,叫“标神福”。

据说,能标得者算是幸运,拍卖得来的钱可以作为拜老爷的费用,或做公益事业。

到这里,东凤镇诗阳村的“闹热”这一节日就圆满结束了。

每年乡里举行的游神活动让村民一起共度喜庆节日,共庆丰收喜悦,共享盛世欢欣,不仅促进了邻里的和谐,乡里举行游神活动时,外出的人总被邀请回来,无论做多大官的官员,或是拥有多少财产的富商,回到家乡,大家都是乡亲,亲如一家,这种大团聚、大联欢活动,更加促进了强力的地方认同和归属感,同时,也给乡民带来了迎接新年迎接新挑战的信心和决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