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历史文化

合集下载

潮汕文化

潮汕文化

红粿
潮汕民俗年糕,又名红曲桃,取桃果造型而得名。桃果象征 长寿,故制桃粿反映祈福祈寿的愿望,有些地方叫作粿桃。馅料 一般是糯米蒸成香饭或甜饭充用。皮馅包制成后,还须用雕刻花 纹图案的木质桃形印模印制,再入蒸笼蒸熟即成。每逢节日有一 些老一辈潮汕家庭妇女都喜欢做红桃粿来拜祭祖先。
三、茶文化--功夫茶介绍
谢谢大家!
2012年6月17日
五、潮汕风俗--八兽舞
大安“八兽舞”源于唐武德五年安陆县奠基庆典,时人以“八兽”出 贺。由于“八兽”造型逼真,气势非凡,被视为吉祥之物。之后,大 凡大型庆典,必出“八兽”。 “八兽”是指麒麟、狮、象、绵羊、青牛、老虎、鹿、马八只 动物,
潮阳英歌舞
潮阳英歌舞属广场民间舞蹈。源溯明代中叶,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原 先舞者108人,表现梁山泊好汉化妆打大名府的故事。
明炉乌鱼
姜薯锂鱼
七样菜
正月初七吃七样菜的习俗由来已久:每逢这天,人们将七种蔬菜放在 一起烹调,取个好意头,谓之能明目,并且财运亨通。这种风俗习惯最早 可上溯到晋朝,晋议郎董勋《答问礼俗》载:“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 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人日也称“人 胜节”。 七样菜对哪七样没有具体规定,大多以本地所产的大菜、春菜、芥蓝、 厚荷等为主,数量的多少也无限制,可随意。其实,人日吃七样菜,是有 一定的科学根据的,此时,春气生,天寒渐暖,菜蔬逐渐多起来。食混合 菜,能使肠胃适应季节转变。 正月初七吃“七样菜”,这一 古老的中原习俗能在陆丰地区保留 下来、历久弥新,正在于它的好意 头。它使人们吃出了好心情,同时 又寄托了人们期盼财运兴旺、顺风 顺水、吉祥如意的心愿。
七样菜
薄饼
红粿
潮菜
潮州菜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源于潮州,已 有数千年的历史。历代民间美食家们博采众 家之长,搜尽地方特产,精心制作,逐步积 累形成丰富多彩,独具地方特色的美食,构 成的一个开放的体系。 潮菜较多受闽菜所影响,同时又受到广州 菜等外地菜的影响,汇闽粤两家之长,自成 一家。制作精细的潮菜菜式中,不仅有着名 贵的燕窝、鱼翅、鲍鱼烹制的精品,也不乏 粗菜精制的特色菜,如地瓜叶做成的“护国 菜”,大芥菜做成的“大菜羹”等。 潮汕人讲究饮食,不但讲究色、香、味、 形,还讲究饮食时人体的保健作用,这正是 潮州菜的一大特色。

潮汕文化-演讲PPT

潮汕文化-演讲PPT
代表作品
如《潮汕民间故事》、《潮汕歌谣》 等,这些作品以潮汕话为载体,传承 了潮汕地区的民间文化和传统艺术。
潮汕话的传承与保护
传承方式
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努力,推广潮汕话的学习和使用,让更多人了 解和掌握潮汕话。
保护措施
加大对潮汕话文化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力度,推动潮汕话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承, 同时鼓励更多人参与到潮汕话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中来。
潮汕文化的形成受到了当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 文化形态。
潮汕文化的特点与影响
潮汕文化具有丰富的艺术特色, 如潮剧、潮绣、潮汕建筑等, 这些艺术形式在国内外享有盛 誉。
潮汕文化注重家庭观念和家族 传承,强调孝道、尊老爱幼等 传统美德,对当地社会风俗产 生了深远影响。
潮汕文化在海外华人社会中也 有着广泛的影响,成为维系海 外潮人乡情的重要纽带。
02 潮汕语言与文学
潮汕话的语音与词汇
语音特点
潮汕话的语音系统具有独特的声 母、韵母和声调,发音与普通话 和其他方言有所不同。
词汇特点
潮汕话拥有丰富的词汇,包括独 特的俚语、成语和谚语,反映了 潮汕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俗。
潮汕文学的特色与代表作品
特色
潮汕文学以细腻的情感、浓郁的地方 色彩和独特的美学追求为特点,展现 了潮汕地区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
进行修缮和维护等。
02 03
开发利用
在保护的基础上,潮汕传统建筑也得到了合理的开发利用,如将其改造 为酒店、餐厅、茶楼等商业场所,或者作为文化活动场所,如潮剧表演、 民间艺术展示等。
社区参与
在保护和开发过程中,社区居民的参与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们通过 参与修缮、维护和经营活动,不仅增加了对传统建筑的了解和认同感, 也为保护和开发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潮汕人的历史文化

潮汕人的历史文化
• 潮汕人的历史概述 • 潮汕文化源远流长 • 东方犹太人
“省尾国角”晋朝时期为了躲避战乱本土 人口1800万,“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 潮外海内(港澳)1800万,海外1800万。 土著文化、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相融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潮汕文化
• • • • • • • • • 潮汕话 潮剧 潮汕工艺美术 潮汕民间文化 潮汕民居 潮汕饮食文化 潮汕宗教 潮汕侨批文化 潮汕慈善文化
• 潮谚有云:“饿死不打工”、“工夫大大只度生,生意小小会发家” “潮汕 人不喜欢打工,有了小小本钱,就开始想自己做老板”
中国第一超级富豪团体——潮汕人
潮汕商人成功的原因
• 特殊的地理条件:三面背山,一面向海,常有 台风与地震威胁。 • 地狭人稠:激发了潮汕人出海闯荡的精神。 • 得益于传统:潮汕人自古就有经商的传统,商 业氛围浓厚,商业意识较强 • 敢闯能略,谨慎精细,务实勤俭的海洋精神 • 适度回避政治,做好商人的本分
潮汕民间艺术
潮汕传统民居包括四点金、下山虎、驷马拖车等民居
经济起飞 传统民居越来越少
潮汕饮食文化——工夫茶
• 工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 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 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 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 的承袭和深入发展。苏辙有 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 倾身事茶不知劳。
• 潮州菜,简称潮菜,源于潮州,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烹饪具有岭南文化特色,最大特点是借重海鲜、注 重生猛清鲜,主要烹调法有:炖、煎、炸、灼、烧 等10多种方法
潮州九县,县县有语
• 潮汕话,是全国八大方言 区中闽南方言的次方言, 潮汕地区的方言,也是现 今全国最古远、最特殊的 方言之一。
中国十大剧种之一,广东三大剧种之一,有“南国奇葩”的美 誉

潮汕历史文化——诗阳村的游神活动

潮汕历史文化——诗阳村的游神活动

诗阳村的游神活动潮州文化是以历史上潮州府所在地(今潮州市区)为中心,包括现潮州、汕头、揭阳三市的一种地域文化,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文化体系。

古代潮州自然环境十分恶劣,。

唐代韩愈,称:“州南境界,毒物瘴气,日夕多作”,毒虫野兽,种类繁多。

在这种环境下,土著先民对自然力充满恐惧,因而尤信鬼神,“重巫现,轻医药”,“断发纹身,以避蚊龙”,导致图腾崇拜、祭祀酬神活动的盛行。

由此也丰富了大量的娱神节目,如在正、二月,潮汕乡村各乡各里先后进行的各种“游神赛会”活动。

早在五六千年前,潮州先民就创造了“象山文化”。

而在乾隆时期编纂的《普宁县志》早有记载:“春社日,各乡农民具香帛、酒馔,相率祀起乡之土神,以祈谷。

祀毕,聚饮于神侧,曰:“做社”。

由此可见,“闹热”的习俗已在潮州文化的熏陶氤氲下孕育传承了几百年。

潮汕文化离不开游神赛会,游神赛会是潮汕文化的根。

一般在正、二月,潮汕乡村各乡各里先后进行着各种“游神赛会”活动。

所谓游神赛会,就是潮汕各乡里的民间狂欢节,人们怕“老爷”待在庙里烦闷,把老爷请出来巡村游境,期间,锣鼓声催,鞭炮轰响,烟火满天,潮剧、纸影戏音韵袅袅,上演一场娱神娱人的民俗节日。

几乎每一个村,在每年年初都会有固定的时间举行盛大的游神庆典。

大多数庆典的模式,是把庙里的神像抬出来,仿照古代官员出巡的仪式,在村的边界走一圈,以示神灵所到之处,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

通过这种仪式,人们能够感受得到自己居住的环境,自己的生命,接受了神明的保护。

每年的正月十三是我们村(东凤镇诗阳村)“营老爷”(游神)的日子,而早在正月十二我们就已经准备好了一切并举办一系列精彩的节目来迎接这个盛大的节日。

“营老爷”是每村相当严肃相当郑重其事的活动,村人看重的程度无异于一个宗族的未来。

因此,筹备工作一般由村里较为德高望重,年长的长辈主持下进行,我们村也不例外。

刚进入正月不久,“老人组”的老人们就开始为年十三的游神活动忙活起来。

潮汕历史文化

潮汕历史文化

首先,潮州文化是汉文化的一个
地域性亚文化,它是在潮汕地区 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下,在漫长 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
其次,潮州文化包含着许多文化
特质,这些特质具有一定的稳固 性,并组成了既与共存于同一地 域中的畲族文化、客家文化不同, 也与周边其它地域文化有异的一 个体系。
其三,潮州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开
叙述结构


本讲义分为三篇:上编潮汕历史文化导论, 中编潮汕历史文化的进程,下编潮汕历史文 化的个案研究。在上编潮汕历史文化导论中, 我们介绍了学科的相关知识以及潮汕历史文 化的物质基础和主体,即地理生态环境和潮 汕民系。中编潮汕历史文化的进程是讲义的 核心部分,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解读中编潮 汕文化,试图为大家建立一个脉络清晰的文 化图象。下编潮汕历史文化的个案研究,将 为大家学习了解典型的潮汕文化现象提供丰 富的学科资料,在描述每一个文化个案时, 我们依然注重个案的产生历史渊源和文化内 涵。 这样,大家应该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结构。三 部分是既可以作为相互联系的整体来学习这 门课,也可以独立成章,单独阅读。
种或两种以上的历史现象的比较 来加深、扩大和验证对历史的认 识的一种方法。比较史学是当代 史学研究的主要趋势之一。我们 认为,作为一个学科发展不是一 个禁锢的过程,而是一个开放互 动的过程,我们应该树立这学科 的发展观。在我们讲义中我们也 采用了这种方法,如唐以前的历 史文化,我们借用了比较考古学 的方法,来研究文化的类型。
本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 是第二个阶段。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显然进入了自觉的 阶段。这种自觉首先表现在潮汕历史 文献资料的整理研究方面。饶锷、饶 宗颐父子的《潮州艺文志》,是首屈 一指的大著作。这部书在总结表彰潮 汕先正时贤的文化成就,考镜地方学 术源流方面的价值,远远超过潮阳郭 氏双百鹿斋对几种地方文献的校刊。 地方文献整理方面值得提起的,也许 还有《潮州先正遗书》丛刊的选编。 参加这项工作的,除饶氏父子外,还 有郑国藩、吴鸿藻等名贤。丛刊未及 刊刻而抗战兵起,图书散失,不能不 说是一件憾事。大埔温丹铭所辑纂的 《潮州诗萃》和《潮州文萃》至今仍 存全帙,或者庶几可以弥补这一遗憾。

潮汕知识点总结

潮汕知识点总结

潮汕知识点总结一、潮汕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东临南海,西靠粤东山地,北邻韩江流域,南界港澳,地处亚热带季风影响区,属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湿冷多雨。

潮汕地区地势东高西低,河网密布,属珠江三角洲平原地貌,有利于农业和渔业的发展。

潮汕地区的沿海地区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各种鱼类、贝类、虾类等,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

二、潮汕地区的历史文化潮汕地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古代潮汕地区为闽越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交汇地带,因此在语言、宗教、建筑等方面都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

1. 语言文化潮汕地区的主要民族是汉族,但他们有着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方言——潮汕话。

潮汕话是一种独特的汉语方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表达方式,是潮汕地区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潮汕话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都与普通话有着很大的差异,是一个典型的闽南语方言。

2. 建筑文化潮汕地区的建筑风格也具有独特的特色。

潮汕建筑主要以木材、砖瓦和石料为主要材料,建筑结构简单而稳固,外观精美而典雅,被誉为中国传统建筑的典范。

在潮汕地区,可以看到许多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它们不仅是古代建筑工艺的杰作,也是潮汕地区古代社会生活的见证。

3. 传统节日与习俗潮汕地区有许多传统节日和习俗,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潮汕地区的人们都会在这一天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舞狮、舞龙、放烟花等。

而端午节,潮汕地区的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传统习俗,以纪念屈原的节日。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日,潮汕地区的人们也会在这一天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等。

三、潮汕地区的饮食文化潮汕地区以其丰富的海产品和独特的烹饪技巧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餐饮之乡”。

潮汕菜以鲜、嫩、爽、鲜、咸、甜味道为主,注重原汁原味,尽量保持原料的新鲜。

潮汕菜有着丰富的菜品,如鱼生、潮汕牛肉火锅、海鲜、猪脚冻、客家菜、鲤鱼粥等等。

潮汕文化的历史、传统与特色

潮汕文化的历史、传统与特色

潮汕文化的历史、传统与特色摘要:潮汕文化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之一,代表了广东省潮汕地区的历史、传统和特色。

本文将介绍潮汕文化的历史背景、传统特点以及其在饮食、音乐和民间艺术方面的重要影响,以深入了解这个富有活力的文化。

1. 引言潮汕文化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其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使其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备受瞩目。

本文将深入探讨潮汕文化的历史、传统和特色。

2. 潮汕文化的历史潮汕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潮汕地区的兴起和发展。

在历史长河中,潮汕地区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融合了汉族文化和当地地域特色。

潮汕地区曾是海上贸易重要枢纽,这促进了文化和商业的交流,对潮汕文化的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3. 潮汕文化的传统特点潮汕文化以其独特的传统特点而著称。

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传统特点:•饮食文化:潮汕地区以其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而闻名。

潮汕菜以其精致的烹饪工艺和独特的口味风格受到赞誉,如潮汕火锅和客家菜等。

•音乐与歌仔戏:潮汕地区有着独特的音乐传统,尤以潮汕音乐和潮剧(歌仔戏)为代表。

这些音乐形式在宗教仪式、节庆和文化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

•木偶戏与皮影戏:潮汕地区的木偶戏和皮影戏是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形式,以其精湛的表演技艺和生动的艺术形象吸引了众多观众。

4. 潮汕文化的饮食、音乐与民间艺术潮汕文化在饮食、音乐和民间艺术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饮食文化:潮汕菜在中国菜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独特的烹饪方式和口味风格在全国范围内受到喜爱。

潮汕火锅的特色食材和汤底成为美食文化的亮点之一。

•音乐与歌仔戏:潮汕音乐和潮剧在地方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其表演形式和音乐曲调体现了潮汕人民的情感和生活态度。

•木偶戏与皮影戏:潮汕的木偶戏和皮影戏展示了当地人民的创造力和艺术才华,为潮汕文化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5. 潮汕文化的经济贡献潮汕地区以其发达的经济和商业活动而闻名。

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经济贡献:•商业传统:潮汕地区的商业传统悠久,历史上曾是海上贸易的重要枢纽之一。

潮汕人的历史文化

潮汕人的历史文化

潮汕人的历史文化潮汕地区是中国广东省最东部的一个地区,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潮汕人是潮州、汕头、揭阳和汕尾等地的居民,他们独特的历史文化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地方风貌。

潮汕地区的历史可追溯到古代的秦代和汉代。

在这个时期,潮汕地区是海洋贸易和航海的重要枢纽之一、潮州作为一个港口城市,吸引了许多商人和移民。

潮州还是宋朝时期的越王朝的一个重要城市。

潮汕地区的历史文化可以在当地的古迹和古建筑中找到,如潮州府城墙和城门,以及一些古老的庙宇和家庭寺庙。

潮汕人有着自己的独特文化和语言。

他们的方言潮州话被认为是汉语的一个分支,具有独特的语音和词汇,与普通话有所不同。

潮汕人还有自己的传统戏曲和音乐,如潮剧和海山音乐。

这些传统艺术形式通常在庙会和其他庆祝活动中表演,展示潮汕人的生活和价值观。

潮汕人的饮食文化也是其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潮汕菜以其独特的烹饪风格和口味而闻名。

其中最著名的是潮州烧腊和潮汕牛肉火锅。

潮汕菜以新鲜的食材为特点,注重保持原汁原味和口感。

此外,潮汕人还以茶文化为重,潮汕的潮汕茶以其独特的制作方法和丰富的香气而受到喜爱。

潮汕地区还有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和庆典。

其中最著名的是潮阳花灯节和潮州开邦节。

潮阳花灯节是潮阳地区传统的农历春节庆祝活动,包括舞狮、舞龙和花灯展览等。

潮州开邦节是潮州人民祭祀祖先和神灵的重要节日,通常在农历九月初九举行。

这个节日以庙会、龙舟赛和舞狮等活动为特色。

在潮汕地区,还有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

其中最著名的是潮剧导演陈少文和潮剧表演艺术家陈白珊。

陈少文被誉为潮剧的传奇人物,他的作品在全国范围内广受欢迎。

陈白珊是一位杰出的潮剧表演艺术家,她的演艺事业贡献了很多。

总的来说,潮汕人的历史文化丰富多样,从语言到艺术,从饮食到节日庆典,都展示了他们独特的地方风貌和生活方式。

潮汕人的历史文化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化,也为世界各地的游客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文化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述略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潮学研究为主 题的学术会议接连举行。 历史文献与潮汕文化学术研究会(汕 头,1990)、翁万达国际学术研讨会(汕 头,1992)、第一届潮州学国际研讨会 (香港,1993)、海上丝绸之路与潮汕文 化学术研讨会(汕头,1995)、饶宗颐学 术研讨会(潮州,1996)、第二届潮学国 际研讨会(汕头,1997)、第三届潮学国 际研讨会(潮州,1999)、第四届潮学国 际研讨会 (香港,2001)、第五届潮学国际 研讨会(揭阳,2003)
节俗礼仪
潮汕民间尊奉的庞杂的神鬼体系中,既有道 教、佛教,也有闽越族和南 越族鬼神崇拜 的痕迹,还有各种土生土长的神灵,地方神 灵中,蛇神雨仙备受崇敬,安济圣王、三山 国王是主要偶像。潮汕民间信奉的神灵名目 众多,时令八节祀神各有对象。祀神时,各 地要举行隆重的游神活动,在旧社会,游神 活动既是显示地方财力和宗族势力的机会, 又是以祭神为名的民间欢乐节。在节俗活动 中,农历七月十五的“施孤”活动旧时较为 盛行,这与潮人重视纪念客死他乡的乡亲和 超度孤魂野鬼有很大关系。
一个问题
潮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保留 绝大部分的中华文化共有部分。本课旨 在通过潮汕历史文化这一支点,透视中 华文化。 潮汕文化由于地域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制约 以及周边文化的影响,也有其独特的一 面。
潮州饮食
潮汕人有别具一格的食俗,例如日常特别喜爱吃粥、有以大米粉 制作的名目繁多的食品、喜爱以腌制品为主的佐餐小菜(咸菜、 菜脯)以及制作精致的特色小食(蚝烙、肉丸等)。潮州饮食最 为出名的是潮州菜和潮州工夫茶。潮州菜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是 由潮汕原来独有的菜式与按潮汕味加工改造了的菜式所构成的一 个开放的体系。潮菜较多受闽菜所影响,同时又受到广州菜等外 地菜的影响,汇闽粤两家之长,自成一家。制作精细的潮菜菜式 中,不仅有着名贵的燕窝、鱼翅、鲍鱼烹制的精品,也不乏粗菜 精制的特色菜,如地瓜叶做成的“护国菜”,芋头做成的“芋 泥”,大芥菜做成的“大菜羹”等。潮菜具有选料广而重海鲜、 制作精而重清淡、佐料多而重“合味”的主要特点,而且宴请进 食中讲规矩而又重人情,渗透着礼仪文化。潮州工夫茶是富有地 方特色的茶艺。从茶具、茶叶、用水、冲泡到品尝都十分讲究。 茶具用宜兴茶壶或盖瓯及小瓷杯,茶叶用乌龙茶,冲泡有包括纳 茶、候汤、冲泡、刮沫、淋盖、烫杯、洗杯、筛点等步骤,高冲 低筛,操作严谨。品尝还重在慢饮细酌。
民居建筑
潮汕民居以传统的三合院、四合院为基本布局,最基 本形式称“下山虎”和“四点金”。大规模的集居式 住宅称为“寨”,这是清代潮汕地区乡村居民军事化 的产物。从平面上可分为方案和楼寨,从外围方式上 可分为围墙和围楼。在潮阳,这种集居式住宅称为 “图库”。海滨贫民旧时所居多为涂(草)寮,是夯土或 以木、草织成墙体的茅屋。潮汕地区建筑材料因地制 宜,就地取材,大量采用贝灰和石材。至迟在北宋已 开始烧制贝壳灰,以贝灰为主体原料的三合土版筑大 为盛行,不仅应用于建造房屋、高塔上,而且应用到 加固堤防上。石材不仅应用于建筑构件的门框、栏板、 抱鼓石、台阶、柱础、井圈、梁枋上,而且建造了石 牌桥、石塔、石桥大型建筑物。潮州城内,仅太平路 就有47座石牌坊。以巨石为墩的潮州湘子桥,建造年 代从南宋至明代,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 中国四大古桥之一。
潮汕地理文化生态
潮汕地区地狭人稠,人口与资源和环境 矛盾很大,激烈的竞争环境培养了潮汕 人的创造、开拓和冒险精神,不少人外 出到海外谋生,形成社会风气,在农业 上精耕细作,在手工业上精雕细琢,在 商业上更是精打细算,极善经营,闻名 海内外,有“中国的犹太人”之称。清 中叶著称一时的广帮商人,主要由广州 帮和潮州帮商人组成,潮州帮商人在国 内的东南沿海及江西一带生意做得很大, 在泰国、新加坡一带颇有势力。强烈的 商品意识,是潮汕人一种颇具优势的文 化潜质,使他们在改革开放时期足迹遍 及城乡,渗透各行各业,特别活跃。
感慨:
在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盛行的年代,文化传统逐 渐失落,我们宁可去关注一些很娱乐的东西, 譬如超级女声,譬如《还珠格格》,譬如四六 级考试……须不知,在古代我们这个年龄的学 子早已饱读史书。当德国和法国在保留自己文 化,抵制英语的时候,我们却在训练一群又一 群的英语哑巴。我们在遭遇一个尴尬而又缺乏 传统文化滋养的时代。 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一些关于历史的絮言
英国培根说“读史可以明智” 中国之唐太宗又说“以史为鉴,可以知 兴亡;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 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 失”。 我们学习历史的真正目的,在于通过已 然体验来关怀现世人生。
潮汕民系发展
秦汉以后,汉文化向岭东扩展。晋唐时 期,中原主流文化影响逐渐扩大,陈元光平 定泉潮间蛮僚啸乱、韩愈谪任潮州刺史,是 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宋元时期,大量移民 入潮,闽文化北来,使潮汕地区全面开发, 是潮汕文化形成的重要环节。明清时期,最 终形成有鲜明特征的潮汕民系文化。潮汕地 区从宋代起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化教育 事业也相应发展,人才辈出。
你知道正确贴对联吗
上下联之分:最后一个字是仄声的为上联,仄声一般指三 四声,比如“新年纳余庆”;最后一个字为平声的是下联, 一般为一二声,,比如“佳节号长春”。 对联贴法:这要从古时候崇尚的方位说起。我们中国古代 多以“左”为大位。所以对联的上联应当在“左”边。 这里指的左边,是指背对门脸的时候,以对联自己的位 置为标准。如果以看对联人的位置为标准,即面对门脸 的时候,就是右边。这里以对联为方向暂称。所以按面 对大门方向来看,上联要在右边。 看横批:现在许多人已经不遵过去的书写方式了,也有从 左向右书写的。所以,主要看横联。从面对大门的方向 看:如果横联是从左向右的现代写法。对联也是上联在 左,下联在右;如果横联是从右向左的写法,对联也是上 联在右,下联在左。
潮汕历史文化
请说出你对潮汕传统文化的认识。
你知道图片中屋脊的理念吗?
我们经常说“独中三元”,你知道是 与中国文化哪个方面有关吗?
科举考试小知识:
乡试考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会试考进民谣?
潮州有民谣:“天顶飞雁鹅,阿弟有 嬷阿兄无,阿弟生仔叫大伯,大伯听 了无奈何。南海波连波,背起包裹过 暹逻,去到暹逻刻苦赚,赚有钱银, 返来唐山娶老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