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完整版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

2019/3/10
CPR2010国际新指南
修改要点-7
7.不建议在心脏停止时常规作环状软骨按压
理由:虽然环状软骨按压可在球囊面罩通气期间避 免发生胃胀气,并减少胃酸反流与吸入的风险, 但也可能阻碍通气 。
可能延迟或阻碍高级呼吸道装置的放置 仍可能发生吸入情形
要适当训练施救者使用此操作法很困难 。
2019/3/10
CPR2010国际新指南
新指南BLS部分
2019/3/10
2019/3/10
CPR2010国际新指南
关于判断
医务人员在检查反应时应该快速检查有无呼吸或不能正
常呼吸(即无呼吸或仅是喘息) 然后该人员启动急救系统并找到AED(或由其他人员 寻找) 医务人员检查脉搏的时间不应超过10秒,如果10秒内没 有明确触摸到脉搏,应开始心肺复苏并使用AED(如果 有的话)
已从流程中去除“看、听和感觉呼吸”
2019/3/10
CPR2010国际新指南
修改要点-1
1. 应提高急救人员与非专业施救者对心脏 停止的辨识能力
医务人员应电话指导非专业施救者于患者「没 有反应,沒有呼吸或沒有正常呼吸 (即仅有喘 息)」时开始 CPR,而无需检查脉搏对医务人 员亦不强调一定要先检查清楚脉搏(如10秒钟 内没有明确触摸到脉搏,则应开始CPR) 理由:紧急情况下,通常无法准确地判断脉搏 是否存在,特别是脉搏细弱时 。
2019/3/10
CPR2010国际新指南
修改要点-10
10. 儿童和婴儿使用AED 在无法取得手动除颤仪及配备剂量衰减 功能的AED时,可使用普通AED 理由:适用于婴儿和儿童有效除颤的最 低能量剂量及安全除颤的上限均不明确, 但>4 J/Kg (最大 9 J/Kg) 的剂量可有效 为儿童和动物实验模型的小儿心脏除颤, 且不会有显著的副反应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首先评估现场环境安全1、意识的判断: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问:“喂!你怎么了?”告知无反应。
2、检查呼吸:观察病人胸部起伏5-10秒(1001、1002、1003、1004、1005…)告知无呼吸3、呼救:来人啊!喊医生!推抢救车!除颤仪!4、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告之无搏动(数1001,1002,1003,1004,1005…判断五秒以上10秒以下)。
5、松解衣领及裤带。
6、胸外心脏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处),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深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5cm)7、打开气道:仰头抬颌法。
口腔无分泌物,无假牙。
8、人工呼吸:应用简易呼吸器,一手以“CE”手法固定,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ml。
9、持续2分钟的高效率的CPR:以心脏按压:人工呼吸=30:2的比例进行,操作5个周期。
(心脏按压开始送气结束)10、判断复苏是否有效(听是否有呼吸音,同时触摸是否有颈动脉博动)。
11、整理病人,进一步生命支持。
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1、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CPR上2、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区别于大约100次/分)3、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 ㎝4、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5、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6、避免过度通气心肺复苏 = (清理呼吸道) + 人工呼吸 + 胸外按压 + 后续的专业用药据美国近年统计,每年心血管病人死亡数达百万人,约占总死亡病因1/2。
而因心脏停搏突然死亡者60-70%发生在院前。
因此,美国成年人中约有85%的人有兴趣参加CPR初步训练,结果使40%心脏骤停者复苏成功,每年抢救了约20万人的生命。
心脏跳动停止者,如在4分钟内实施初步的CPR,在8分钟内由专业人员进一步心脏救生,死而复生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时间就是生命,速度是关键,初步的CPR按ABC进行。
2010心肺复苏指南

2010
CPR
总结
• 几个数字的变化
– 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 – 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无脉电 活动(PEA)者常规使用阿托品 – 维持自主循环恢复 (ROSC)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 – 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 – 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s
2010 CPR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简化流程
2010
CPR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 专门培训从而提高对心脏骤停的识别能力并指示 未经培训的非专业施救者进行单纯胸外按压 • 快速检查是否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即,无 呼吸或仅仅是喘息),启动急救系统并找到 AED (或由其他人员寻找)。检查脉搏的时间不应超 过 10 秒,应开始心肺复苏并使用 AED • 通常不建议在通气过程中采用环状软骨加压 • 继续强调需要缩短从最后一次按压到给予电击之 间的时间,以及给予电击到电击后立即恢复按压 之间的时间 • 进一步强调通过团队形式给予心肺复苏
2010 CPR
伦理学问题
• 对于接受低温治疗的心脏骤停后成人患者,建议 在心脏骤停的三天后,观察是否有神经损伤症状 并在适当地点完成电生理研究、生物标记和成像 • 目前,支持撤去生命支持的决策的证据有限。医 生应在为心脏骤停采用低温治疗后的 72 小时后 记录所有可行的预后检查结果,并根据该检查结 果做出最合理的临床判断,以便在适当情况下做 出撤去生命支持的决策。 • 心脏骤停后至少 24 小时后对体感诱发电位双侧 未出现 N20 波峰,且心脏骤停后至少三天后无角 膜反射和瞳孔反射。
2010
CPR
主要原则
• 生存链:由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 – – – – 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 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胸外按压 快速除颤 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2010心肺复苏指南

基本生命支持关键技术总结
非专业施救者成人心肺复苏流程
建立了简化的通用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流程, 建立了简化的通用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流程, 从流程中去除了“ 听和感觉呼吸” 从流程中去除了“看、听和感觉呼吸”。 强调高质量的心肺复苏( 强调高质量的心肺复苏(以足够的速率和 幅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 幅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 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并避免过度通气)。 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并避免过度通气)。 更改了单人施救者的建议程序,即先开始 更改了单人施救者的建议程序, 胸外按压,然后进行人工呼吸( 胸外按压,然后进行人工呼吸(C-A-B 而不 )。单人施救者应首先从进行 是 A-B-C)。单人施救者应首先从进行 30 次按压开始心肺复苏, 次按压开始心肺复苏,而不是进行 2 次通 这是为了避免延误首次按压。 气,这是为了避免延误首次按压。 按压速率应为每分钟至少 100 次(而不是 每分钟“大约” 每分钟“大约” 100 次)。 成人按压幅度已从 4 至 5 厘米的范围更 厘米。 改为至少 5 厘米。
复苏程序更改 “A-B-C”→“C-A-B”
• 对大多数心跳骤停的患者,心肺 对大多数心跳骤停的患者, 复苏的关键操作是胸外按压 胸外按压和 复苏的关键操作是胸外按压和电 击除颤 • 在CAB的顺序中,施救者能尽早 CAB的顺序中 的顺序中, 启动胸外按压, 启动胸外按压,而仅仅短暂地延 迟了呼吸支持 • 有相当多的施救者觉得开放气道 和救生呼吸困难, 和救生呼吸困难,不如先启动胸 外按压容易
电击治疗的内容更新
• 先心肺复苏,然后尽快电击除颤 先心肺复苏, • 3次电击程序→1次电击方案 次电击程序→ • 单相波或双相波除颤均可,能量 单相波或双相波除颤均可, 剂量参照制作商的建议 • 前-侧电极位置最常用,其他位置 侧电极位置最常用, 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前-后、 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 左肩胛以及前-右肩胛) 前-左肩胛以及前-右肩胛)
2010心肺复苏指南

类型
房颤 房扑 阵发性室上速 单形性VT 多形性VT VF
单相波 100~ 200→200 50~100J
100 J 200J 360J
能量 双相波
备注
100~120→120~ 200
50~100J
递增 递增
同步 同步
100 J 200J
递增 同步 递增 非同步
非同步
内容
建议
识别
无反应,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 (仅仅是喘息)
性电活动)者常规使用阿托品。
生存链的变化
★2010(新): 1、立即识别心脏骤停,激活急救系统 2、尽早 实施CPR,突出胸外按压 3、快速除颤 4、有 效地高级生命支持 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2005(旧): 1、早期识别,激活EMS 2、早期CPR 3、早期 除颤 4、早期高级生命支持(ACLS) 应及时识别无反应征象,立即激活应急救援系统。 如无呼吸,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胸部按压(C,compression) 开放气道(A,airway) 人复苏—BLS(CAB)
C:
部位: 胸骨下1/2处
胸骨中下部
双乳头之间
频率:100次/分→至少100次/分
按压幅度:胸骨下陷4~5cm→至少5cm
压下后应让胸廓完全回复
压下与松开的时间基本相等
强调胸外按压的重要性
★2010(新): 明确:如果旁观者没有经过心肺复苏术培训,可以 提供只有胸外按压的CPR。 即“用力按,快速 按”,在胸部中心按压,直至受害者被专业抢救者 接管。
训练有素的救援人员,应该至少为被救者提供 胸外按压。 另外,如果能够执行人工呼吸,按压 和呼吸比例按照30:2进行。在到达抢救室前,抢 救者应持续实施CPR ●2005(旧): 没有区别抢救者是否受过培训。 仅建议旁观者可以 在指导下行胸外按压。
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标准版)

参数(深度、频率、呼吸比) 参数(深度、频率、呼吸比)
•深度:≥ 5cm •频率:≥ 100次/分 •比例:按压和放松间 隔比为50%,胸廓完 全回弹,按压呼吸比 30:2 •过程:间断确保最短, 避免过度通气。
高质量的胸外按压
开放气道
证明没有颈部外伤\托颌法无法开放气道 仰头举颏法(head tilt-chin lift) 怀疑有颈椎损伤 托颌法(jaw thrust)
4:进行 次按压和 次人工呼吸循环,要求 进行30次按压和 次人工呼吸循环, 进行 次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循环 按压≥100/min,幅度 5cm,胸廓完全回弹, 按压 ,幅度≥ ,胸廓完全回弹, 间断确保最短, 间断确保最短,避免过度通气
现场心肺复苏的流程(BLS的D)
5:AED/除颤仪到达 : 除颤仪到达
2010年心生产应急实训科研出江基地
开始复苏的时间是关键: 开始复苏的时间是关键:
4分钟内开始复苏者,约50%可被救活; 分钟内开始复苏者, 50%可被救活; 内开始复苏者 分钟开始复苏者 10%可以救活; 开始复苏者, 4 ~6分钟开始复苏者,10%可以救活; 超过6分钟者存活率仅4 超过6分钟者存活率仅4%; 者存活率仅 10分钟 以上开始复苏者 存活可能性极小。 10 分钟以上开始复苏者 , 存活可能性极小 。 分钟 以上开始复苏者,
呼救,启动EMSS-据因灵活救治顺序
•启动EMS系统(让其他在现场人员呼叫 120) •仅有一个抢救人员,面对任何原因引起的 心脏骤停患者,应先给5周期CPR(约2分 钟),再去启动EMS。
判断脉搏
急救人员一手食指和中指并拢, 以患者喉结为标志,沿甲状 软骨向靠近急救人员一侧的 滑行到胸锁乳突肌凹陷处 注意事项:用力不能太大、时 间<10秒、不能确定时以心 博停止处理、注意假阳性
2010中国心肺复苏指南

中国心肺复苏指南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复苏组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心脏、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
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VF),促使心脏恢复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以纠正缺氧,并努力恢复自主呼吸。
一、成人基本生命支持(ABLS)(一)基本生命支持(BLS)适应症1.呼吸骤停很多原因可造成呼吸骤停,包括溺水、卒中、气道异物阻塞、吸入烟雾、会厌炎、药物过量。
电击伤、窒息、创伤,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昏迷。
原发性呼吸停止后1分钟,心脏也将停止跳动,此时做胸外按压的数分钟内仍可得到已氧合的血液供应。
当呼吸骤停或自主呼吸不足时,保证气道通畅,进行紧急人工通气非常重要,可防止心脏发生停博。
心脏骤停早期,可出现无效的“叹息样”呼吸动作,但不能与有效的呼吸动作相混淆。
2.心脏骤停除了上述能引起呼吸骤停并进而引起心跳骤停的原因外,还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颤、重型颅脑损伤、心脏或大血管破裂引起的大失血。
药物或毒物中毒。
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如高血钾或低血钾等。
心脏骤停时血液循环停止,各重要脏器失去氧供,如不能在数分钟内恢复血供,大脑等生命重要器官将发生不可逆的损害。
(二)现场复苏程序BLS的判断阶段极其关键,患者只有经准确的判断后,才能接受更进一步的CPR(纠正体位、开放气道。
人工通气或胸外按压)。
判断时间要求非常短暂、迅速。
l.判断患者反应当目击者如非医务人员,发现患者没有呼吸、不咳嗽。
对刺激无任何反应(如眨眼或肢体移动等),即可判定呼吸心跳停止,并立即开始CPR.。
2.启动EMS拔打急救电话后立即开始CPR。
对溺水、严重创伤、中毒应先CPR再电话呼救,并由医生在电话里提供初步的救治指导。
如果有多人在场,启动EMSS与CPR应同时进行.3.患者的体位须使患者仰卧在坚固的平(地)面上,如要将患者翻转,颈部应与躯干始终保持在同一个轴面上,如果患者有头颈部创伤或怀疑有颈部损伤,只有在绝对必要时才能移动患者,对有脊髓损伤的患者不适当地搬动可能造成截瘫。
2010心肺复苏指南

建立静脉通道
复苏药物 心电监护 脑复苏
供氧
氧浓度(Fi02)的计算: Fi02(%)=21+4×氧流量(L/min) 供氧方法: 鼻导管;鼻咽插管;面罩;气管内直接给氧 心肺复苏早期建议给100%纯氧,以后根据患 者情况选择低浓度Fi0225~30%,中浓度 Fi0235~55%和高浓度Fi0260%以上
2010(AHA)心肺复苏标准
2010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内容提要
心跳骤停的表现及原因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2010年新指南的主要内容
内容提要
心跳骤停的表现及原因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2010年新指南的主要内容
心搏呼吸骤停诊断
突然意识丧失 大动脉搏动消失
注意:一旦诊断明确就应立即投入抢救,不能因听 心音、测血压、开放静脉通道等操作而耽误时间, 影响抢救效果。
心搏呼吸骤停的原因呼吸Fra bibliotek停心跳骤停、溺水、触电、室息、雷击、外伤、 烟雾吸入、药物过量、脑卒中、会厌炎、 各种原因引起的昏迷、麻醉和手术中的意外事故
心跳骤停
急性冠状脉供血不足、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炎、各种心律失常、触电、 各种医疗意外等
内容提要
心跳骤停的表现及原因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2010年新指南的主要内容
3min 5min 10min 12min 4分钟内进行CPR多能获救 超过12分钟无一存活
获救机会
75% 25% 1% 0.001%
脑复苏(H human)
低温疗法:早期开始,足够低温 脱水疗法:高渗脱水剂、利尿剂、胶体脱水剂 止痉疗法:安定、巴比妥类 血液稀释法:平衡液、低右、自体血浆 钙拮抗剂:尼莫地平、尼卡地平 清除氧自由基:SOD(超氧化歧化酶) 、VitE 抗凝疗法:肝素、华法令 高压氧疗法 促进脑代谢药物:ATP、辅酶A、胞二磷胆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调了心肺 复苏术中脑 和神经系统 功能的恢复, 诞生了心肺 脑复苏的新 标准
发展为心肺 复苏学,每 隔5年更新 心肺复苏指 南
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完整 版
基础生命支持
高级气道管理 药物治疗 有效监测
高级生命支持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心肺复苏终点的判断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高品质的胸外按压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高品质的胸外按压注意事项
每2min(5个按压-通气循环)更换按压者,以减少疲劳对胸外按压的幅度 和频率的影响;
胸外按压时尽可能减少中断:每次更换按压者应在5s内完成;在实施保持 气道通畅措施,评估循环呼吸,或除颤时中断时间应不超过10s。
按压间歇的放松期,操作者应不加任何压力,以保证胸部的充分回弹;同 时,手掌不离开按压部位的胸壁,以免移位。
成人:下陷≧5cm 频率≧ 100次/分 儿童:约5cm,至少为胸部厚度的1/3
婴儿:约4cm, 至少为胸部厚度的1/3
频率≧ 100次/分 频率≧ 100次/分
e. 环境要求
除非患者处于危险环境或者其创伤需要外科处理,不要搬动患者, 确定环境安全后,实施心外按压; 患者应以仰卧位躺在硬质平面(如平板或地面)。
• 施救者呼出的气体含 有17%氧气和4%的二氧化碳, 这种氧含量可满足患者的需 要。有条件时,应补充氧气, 提供氧浓度。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 双人复苏通气——球囊面罩
要求:选择适合面罩;操作者在患者头侧;E-C手法;
提下颌、开放气道;固定面罩防止漏气;适量通气。
球囊总容积:1600ml 单手最大压缩:950ml 双手最大压缩:1350ml
④按压定位要准确,按压时手指不能用力、手掌不能移位。 ⑤ 按压需均匀、连贯、有节奏地进行,切忌突然急促地撞击。
胸外按压不当可发生:肋骨骨折、胸骨骨折、肋骨及肋软骨脱离、气胸、血胸、肺挫 伤、 肝或脾脏撕裂及脂肪栓塞等并发症。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 胸外按压禁忌症:
严重的胸廓畸形,张力性气胸,多发肋骨骨折,心包填塞,胸 主动脉瘤破裂等,都不适合行胸外按压,以免加重病情,可改用开胸 行胸内心脏按压。
心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秒计算
●心跳骤停:黑朦,意识障碍,突然倒地 ● 15 秒: 抽搐 ● 30 秒: 呼吸停止 ● 1~2分钟 : 瞳孔固定 ● 4分钟 : 糖无氧代谢停止 ● 5分钟 : 脑内ATP枯竭、能量代谢完全停止 ● 6分钟 : 神经元不可逆性损伤
心肺复苏黄金5分钟
时间就是生命
复苏的成功率与开始CPR的时间密切相关
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完整版
生命之痛
2004年10月17日,北京“首都高校马拉松挑战赛” 2人猝死, 图为参赛选手北京交通大学的刘红斌。警察及围观群众面对大学生 猝死的无奈与无助。
Hale Waihona Puke 2010年心肺复苏 指南完整版
• 原因:急病,创伤, 中毒,溺水,触电
• 最常见的原因:心脏 急症猝死
2010年心肺复苏指 南完整版
注:更改了旧指南的“ABC”流 程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1. 胸外按压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1.胸外按压
原理: 胸外按压
胸泵 人工循环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1. 胸外按压——要点
a. 按压部位 成人:两乳连线中点 胸骨中下1/3交界 1岁至青春期儿童:按压部位同成人 婴儿:胸部中央,两乳连线正下方
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完整版
婴儿气道开放要求:
• 婴儿颈部置于正中体位(嗅物位、闻花香),外耳道与婴儿肩部在一个水平 上,此时气道可保持最大限度通畅。
• 婴儿头部过于伸展,可能造成气道阻塞。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3. 人工呼吸 口对口人工呼吸
球囊面罩呼吸
气管插管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单人复苏通气
• 建议单人复苏时采用口对面罩人工呼吸(低感染风险)。 单人复苏时使用球囊面罩,需经专门培训。
CPR
注:非医务人员只需完成1、2项
脉搏检查
• 成人触摸颈动脉 • 儿童(1~青春期)触摸颈动脉或股动脉 • 婴儿触摸肱动脉(上臂内侧,肘和肩膀之间)
儿童与婴儿在无脉搏,或脉搏<60次/分并伴有血流灌注不足的体征,应立即 开始CPR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心肺复苏流程
“C” 先给予胸外按压 “A” 通畅气道 “B” 人工呼吸 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率30:2
心肺复苏黄金5分钟
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 完整版
1950
1960
1966
1985
2000 2005 2010
美国的Peter Safar和
James Elam 医生开始采 用人工呼吸 来复苏病人
封闭式胸部 心脏按压与 人工呼吸相 结合,心肺 复苏术诞生
ZOLL提出 电击除颤, 和人工呼吸 胸外按压构 成了现代心 肺复苏术
如何识别心跳骤停 1. 意识丧失无反应
判断方法:轻轻拍打患者双肩,高声呼喊“喂,你怎么了?”如认识,可直呼 其姓名,如无反应,说明意识丧失。
2. 没有呼吸或者不能正常呼吸(仅仅是喘息)
立即呼救 启动救护体系,AED 医院内:通知更多的医生护士(4~6人),准备急救药品、器械和设备
3. 医务人员检查脉搏的时间<10s 不能明确感觉到脉搏
1.胸外按压 按压要点 b. 以掌根按压
注意:两手手指跷起(扣在一起)离开胸壁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c. 胸外按压姿势
适用于成人及儿童,对非常小的儿童也可以用单手按压。
≧5cm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c. 胸外按压姿势 —婴儿
图1. 婴儿双拇指环绕法胸外按压(2名施救者)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d.按压深度与频率: 快速有力、持续平稳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2. 开放气道 普通患者:仰头抬颏法
用一只手按压患者者的前额,使头部后仰,同时另一只手的食指及中指置于 其下颏骨骨性部分向上抬颏。使下颌尖、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 注意: 不要使劲按压颏骨下的软组织,因为这样可能会堵塞气道;
不要使用拇指提起颏骨; 不要完全封闭患者的嘴巴。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2.开放气道 颈椎损伤患者:托颌法(双上颌上提法)
将肘部支撑在患者所处的平面上,双手放置在患者头部两侧并握紧下颌角, 同时用力向上托起下颌,用拇指把口唇分开。 注意:实施此手法,在通气时,应固定头部,由两名施救者进行通气。
当托颌法不能保证气道通畅时仍应使用仰头抬颌法(可能加重颈椎损伤)。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