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四大悲剧 剧情 介绍
中国古典戏曲常识..

1、宋元南戏
南戏,又有戏文、南曲戏文、温州杂剧、永嘉杂剧 等名称。大约产生于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剧本一般为 长篇,一场戏为一出。一本戏长的可达五十多出,短的 则为二、三十出。每出结尾一般都有四句七言诗,叫下 场诗。南戏的演唱方式较自由,不仅上场角色皆可唱, 而且还可独唱、接唱或合唱,全视剧情需要而定。剧本 上凡需角色作某一特定的动作的地方,都注有“某某 介”。南戏的角色,通常为生、旦、净、丑、末、外、 贴等七种。其中以生、旦为主,其他角色皆为配角。揭 露社会黑暗,抨击封建统治阶级,伸张正义,表达劳动 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是南戏作家们笔下反映最多、最突 出的内容。其次,歌颂青年男女之间自由幸福的爱情、 提倡婚姻自主,这也是宋元南戏的一个重要内容。
的群众性、通俗性有关。演出的多是一些为下层人民所喜闻乐 见的剧目,或为历史故事,或为民间传说 。花部诸戏的兴起, 是我国戏曲艺术自宋元南戏产生以来的又一次重要的变革, 即由原来的联曲体变成了板腔体,从此结束了戏曲史上的传 奇时代,开始了新的乱弹时期,从而使我国的戏曲艺术更加 丰富多彩。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六:十六点 三十七分。
《梧桐雨》 郑光祖 代表作《倩女离魂》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六:十六点 三十七分。
“元曲”,一般包括杂剧和散曲。杂剧是戏曲,散曲 属诗歌,它们都以曲辞为主,因而总称为曲。
杂剧是元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标志。
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即套曲)两种形式。小令是独立
的只曲,相当于一首单调的词,主要是从民间的小曲和词
调变化来的。如我们熟悉的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秋
中 《窦娥冤》──元朝关汉卿 国 《赵氏孤儿》──元朝纪君祥 古 《精忠旗》──明朝冯梦龙
《清忠谱》──清朝李玉
常识积累:元曲四大悲剧

常识积累:元曲四大悲剧一、《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关汉卿的代表作。
简介:全剧四折,写弱小寡妇窦娥,在无赖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
临刑前,满腔悲愤的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果然,窦娥冤屈感天动地,三桩誓愿一一实现。
二、《汉宫秋》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马致远的杂剧代表作。
简介:该剧讲述汉元帝派毛延寿去民间挑选宫女,毛延寿借机收受贿赂,中饱私囊。
王昭君因不肯向毛延寿行贿,被毛延寿画丑,因而被打入冷宫。
后汉元帝巡视后宫偶然得见王昭君,遂加以宠爱,并封为明妃。
毛延寿自知罪责难逃,投奔匈奴,并献昭君美图于呼韩邪单于,致使呼韩邪单于向元帝索要昭君为妻,不从则兵戎相见。
汉朝文武百官畏惧匈奴,劝元帝忍痛割爱,以美人换取和平。
元帝无奈,只得让昭君出塞,并亲自到灞桥送别。
汉元帝回宫后,心情无比悲痛。
而昭君不舍故国,在汉蕃交界的黑龙江投水而死。
三、《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白朴的杂剧代表作。
简介:该剧讲述唐明皇宠幸杨贵妃,醉生梦死,不理朝政。
在长生殿乞巧盟誓,又在沉香亭观赏《霓裳羽衣舞》。
忽报安禄山叛乱,明皇、杨妃仓皇出逃。
至马嵬驿,军士哗变,逼明皇赐杨妃缢死。
乱后,明皇退为太上皇,日日哭祭杨妃画像。
一夕梦与杨妃团聚,被夜雨惊醒。
雨打梧桐,更添明皇郁闷。
四、《赵氏孤儿》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或《赵氏孤儿大报仇》,纪君祥的代表作。
简介:该剧主要讲述春秋时晋国上卿赵盾遭到大将军屠岸贾的诬陷,全家三百余口被杀。
为斩草除根,屠岸贾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搜捕赵氏孤儿赵武。
赵家门客程婴与老臣公孙杵臼定计,救出赵武。
为救护赵武,先后有晋公主、韩厥、公孙杵臼献出生命。
二十年后,赵武由程婴抚养长大,尽知冤情,禀明国君,亲自拿住屠岸贾并处以极刑,终于为全家报仇。
中华文化精华:四大古典戏剧

中华文化精华:四大古典戏剧中华文化精华:四大古典戏剧中国四大古典戏剧为《窦娥冤》、《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
《窦娥冤》《窦娥冤》,全称《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亦是中国十大悲剧之一的传统剧目,也是中国古代悲剧的代表作。
其悲剧剧情渊源取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
《窦娥冤》是一出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广泛群众基础的名剧,据统计,中国约八十六个剧种上演过此剧。
《窦娥冤》写窦娥被无赖诬陷,又被官府错判斩刑的冤屈故事。
全剧四折一楔子。
剧情是: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
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
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被其胁迫。
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
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人,被判斩刑。
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将血溅白绫、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
《西厢记》《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它的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的意境,可以说每支曲子都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诗。
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
《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名德信。
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元大都(今北京市)人。
他一生写作了14种剧本,《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年),是他的代表作。
该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
《西厢记》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叙述书生张珙与同时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相爱,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在西厢约会,莺莺终于以身相许。
后来张珙赴京应试,得了高官,却抛弃了莺莺,酿成爱情悲剧。
《牡丹亭》《牡丹亭》,原名《还魂记》,又名《杜丽娘慕色还魂记》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创作于1598年,描写了大家闺秀杜丽娘和书生柳梦梅的生死之恋。
知识拓展:元杂剧

元杂剧元杂剧,中国元代戏曲艺术。
以宋金杂剧为基础,融合唐宋以来的音乐、说唱、舞蹈等伎艺而形成。
由于用北方曲调演唱,又称北曲或北杂剧。
中国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实际上还包括散曲,并不专指元杂剧。
宋元南戏与元杂剧的形成,是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到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
形成与兴起元杂剧的形成与兴起,有着政治、经济和戏曲艺术本身的诸多因素,如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空前激烈,使不少富于反抗性的剧目应运而生;大都、真定、平阳等北方都市工商业的发展,为元杂剧的演出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随着都市的繁荣,特别是宋代众多的勾栏瓦舍,容纳了各种品位的艺术在一起演出,更有利于作为综合性艺术戏曲的发展和成长。
众所周知,金院本为元杂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主要表现在:①元杂剧继承了金院本戏台的演出形式,由上、下场门出入,确定了中国戏曲独有的上下场的连场形式。
②在金院本脚色分行基础上,扩充为旦、末、外、净、杂,而旦、末的分行更细,以正旦、正末主唱,而净仍保存着发科打诨的特色。
③元杂剧发展了金院本的表演伎艺。
如武行的筋斗,花面脚色的打诨等等,提高了演出质量。
④元杂剧的面部化妆和服饰,与金院本几乎一致,最近几年在山西出土的金代墓葬中的戏俑,作了有力的证明。
元杂剧是汲取了众多的伎艺,包括杂技、歌舞、北方俗谣俚曲,特别是吸收了诸宫调、唱赚的联套优点,在继承宋杂剧、金院本戏台演出经验的基础上,兼容并蓄而形成的。
表演与演员唱、云、科三者构成了元杂剧表演艺术核心。
唱即歌唱,除由一个脚色从头唱到底外,还有脚色不变,主唱人物可换,这叫做改扮或倒扮,约占1/3。
一人主唱可集中力量刻画主要人物,使之形象鲜明。
云即宾白,由于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
可分诗对宾白、教语宾白及类似顺口溜的宾白等,语言质朴,长于叙事。
科,包括的内容较为广泛:①做工,元人称手儿,后世称为身段,如做悲科、做拔斧砍旗科。
②武功,如筋斗、抢背、刀枪剑戟之类的功夫,多为做战科、混战科。
[元杂剧四大悲剧]4大悲剧:四大悲剧
![[元杂剧四大悲剧]4大悲剧:四大悲剧](https://img.taocdn.com/s3/m/44232a7c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b0.png)
[元杂剧四大悲剧]4大悲剧:四大悲剧篇一: 4大悲剧:四大悲剧-四大悲剧概述,四大悲剧-《奥塞罗》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包括《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四大悲剧表现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社会恶势力之间的悲剧性冲突及理想的破灭。
四大悲剧_4大悲剧-4大悲剧概述莎士比亚4大悲剧包括《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4大悲剧表现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社会恶势力之间的悲剧性冲突及理想的破灭。
[1]四大悲剧_4大悲剧-《奥塞罗》《奥塞罗》叙述摩尔人贵族奥塞罗由于听信手下旗官伊阿古的谗言,被嫉妒所压倒,掐死了无辜妻子苔丝狄蒙娜,随后自己也悔恨自杀。
奥瑟罗是个襟怀坦白、英勇豪爽的战士,苔丝德蒙娜天真痴情,毅然爱上了他,不顾家庭的反对和社会的歧视,同他结了婚。
但是,他们的爱情虽然战胜了种族歧视,却没有逃脱伊阿古的阴谋陷害。
伊阿古假装忠诚,心地奸诈,由于升不上副将,就对奥瑟罗怀恨在心,千方百计害死奥塞罗夫妇,最后自己也得不到好下场。
通过这个形象,莎士比亚对原始积累时期新兴资产阶级中的极端利已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1]《李尔王》描写1个专制独裁的昏君,由于刚愎自用,遭受到一场悲惨的结局。
悲剧的目的同样在于揭露原始积累时期的利已主义,批判对于权势、财富的贪欲。
悲剧还反映了当时广大农民流离失所的英国现实。
在第三幕第四场里,李尔被2个女儿驱逐出门以后,跑到暴风雨的荒野,诅咒女儿忘恩负义。
在雷电交加中,李尔对穷苦的人们喊道:“衣不蔽体的不幸的人们,无论你们在什么地方,都得忍受着这样无情的暴风雨的袭击,你们的头上没有片瓦遮身,你们的腹中饥肠雷动,你们的衣服千疮百孔,怎么抵挡得了这样的气候呢?”这里,莎士比亚通过李尔的口表达了他对无家可归的农民的同情,同时也是对当代现实的揭露。
但是,紧接着上面那段话之后,李尔说道:“安享荣华的人们呵,睁开你们的眼睛来,到外面来体味一下穷人所忍受的苦,分一些你们享用不了的福泽给他们,让上天知道你们不是全无心肝的人吧!?这种求助于剥削阶级发善心以解决社会矛盾的想法,正是1种调和阶级矛盾的人道主义思想。
元杂剧知识整理

元曲四大爱情剧拜月亭关汉卿剧谱金国末年元军入侵,王尚书奉旨往边关议和,举家饯别。
后元军攻入京城,王女瑞兰与母在逃难中失散,书生蒋世隆也与妹妹瑞莲失散。
旷野中大家各自呼唤亲人,瑞兰误听瑞莲而与蒋世隆相遇,两人权说是夫妻而同行;瑞莲则与王母巧遇,也认作母女结伴同行。
世隆瑞兰被盗匪掳上山寨,幸而寨主是世隆的义弟陀满兴福,被放下山后两人正式结为夫妻,却因世隆得病滞留客店。
此时王尚书议和归来,在客店巧遇两人,嫌弃世隆,逼迫瑞兰随己回家,途中又与王夫人、瑞莲会面,认瑞莲为义女。
回京都后瑞兰思念世隆,焚香拜月祈求与世隆团聚,被瑞莲听到,互相盘问后方知已成姑嫂。
元兵撤走后金朝大赦天下,世隆和义弟分别中了文武状元;王尚书将瑞兰许配给武状元,瑞莲许配给文状元,瑞兰本十分不愿,后来发现文状元是蒋世隆,于是蒋和瑞兰团聚,劝瑞莲嫁给武状元,瑞莲先是不肯,忽然圣旨晋升了兴福,瑞莲方始首肯,四人成婚。
西厢记王实甫书生张珙游学河中府(今山西永济) ,在古刹普救寺与已故崔相国之女莺莺小姐相遇。
因一见倾心,借宿在崔氏眷属暂住的西厢院外僧房之中。
夜间莺莺花园烧香,强生隔墙吟诗,莺莺亦酬诗一首;张生继而藉崔府超度老相国时,追荐自己的父母,在法会上与与莺莺再度相见(第一本)。
其间贼将孙飞虎为抢夺崔莺莺,兵围寺院,崔母求助于寺众,许诺能退贼兵者以莺莺相配;张生应下此诺并修书一封请惠明送至友人白马将军杜确处。
杜确率兵打败孙飞虎,普救寺兵围虽解但崔母却违约赖婚,命两人兄妹相称,张生因此相思入病,侍女红娘遂教张生夜间在花园外弹琴,封莺莺诉说心曲(第二本)。
红娘为莺莺、张生传书递简,莺莺瞒过红娘而“待月西厢下”,是夜张生依约到来,但莺莺毕竟囿于礼教,又被红娘看见,竟翻脸不认。
张生为此抑郁成疾,莺莺不禁内疚,以药方为名托红娘送去,当晚便由红娘送莺莺到张生房中(第三本)。
月馀后,两人情事被崔母发觉,崔母大怒拷问红娘,红娘据理以争,认为崔老夫人不应悔婚,若不允婚只怕还有玷辱家门和治家不严的罪名,崔母只得允婚,但张生必须应举得官方能迎娶莺莺,两人因此长亭送别。
元杂剧四大爱情剧和四大悲剧分别是什么

元杂剧四大爱情剧和四大悲剧分别是什么
“元杂剧四大爱情剧”指的是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的《拜月亭》、白朴的《墙头马上》以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元杂剧四大悲剧”指的是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扩展资料
王实甫的《西厢记》讲述的是书生张生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冲破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
关汉卿的《拜月亭》主要围绕大家闺秀王瑞兰和秀才蒋世隆悲欢离合的婚姻爱情故事。
白朴的《墙头马上》讲述的是李家小姐千金与裴家少年少俊互相爱慕,相约私奔,再得团圆的故事。
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对倩女的躯壳和灵魂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表现出来封建时代女性的的真实处境。
关汉卿的《窦娥冤》中讲述了窦娥遭陷害并屈打成招,在斩首前以自身冤屈许下三桩誓愿的故事。
马致远的《汉宫秋》改编于昭君出塞的故事,表现出汉元帝、王昭君和文武官僚、奸臣贼子的冲突。
白朴的.《梧桐雨》写的是唐明皇宠幸杨贵妃,马嵬驿兵变使得明皇被逼赐杨妃缢死,明皇一夕梦与杨妃团聚却被夜雨惊醒。
雨打梧桐更显愁闷。
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写的是春秋时赵盾遭到屠岸贾的诬陷,全家被杀只剩赵氏孤儿赵武,赵武长大后为全家报仇。
元杂剧四大爱情剧和四大悲剧中塑造的人物生动形象,虽部分故事与史实存在一定出入,但是一定程度上展现出了人物当时所处的社会处境以及黑暗现实。
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

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的《拜月亭》、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合称为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
简介:《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今河北保定定兴县人。
他一生写作了14部剧本,《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是他的代表作。
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
拜月亭:写王瑞兰和蒋世隆于患难中相遇,由相识而定婚。
瑞兰父强行拆散了这对新婚三月的夫妻。
瑞兰回家后,私下怨父思夫,但却有口难言,只有在夜晚独自对月祷告,一愿父改意,二愿夫平安。
作品歌颂了青年人忠贞的爱情,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势力进行了批判。
《拜月亭》元·关汉卿作。
共四折一楔子。
剧情是:战乱逃亡之中,王瑞兰与母亲失散,书生蒋世隆也与妹瑞莲失散。
世隆与瑞兰相遇,共同逃难中产生感情,私下结为夫妇的故事,《拜月亭》全名《闺怨佳人拜月亭》,有《元刻古今杂剧三十种》本、《元人杂剧全集》本。
墙头马上:写总管李世隆之女李千金与尚书裴行俭之子裴少俊相爱的故事。
二人私自结合、生子,在后花园匿居七年。
后被裴父裴尚书发觉,被迫离散。
后裴少俊赴考得官,裴父向李赔礼。
裴、李终于团圆。
此剧通过强烈的戏剧冲突,塑造了一个敢于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极有个性的妇女形象,表达了要求婚姻自主的民主思想的倾向。
元朝白朴所著的《墙头马上》,是一部具有浓厚喜剧色彩的爱情戏。
属于杂曲之中的言情。
此剧的素材,源于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一诗。
白诗记述一个婚姻悲剧故事:一个女子爱上了一位男子,同居了五六年,但被家长认为"聘则为妻奔则妾",逐出家门。
在"始乱终弃"的社会风气中,白居易对这不幸的女子给予同情,并对世人提出 "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的告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杂剧四大悲剧:
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
秋》、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
剧情
一、《窦娥冤》的
主要人物是楚州地方一个贫苦女子窦娥。
窦娥从
小死了母亲,她父亲窦天章还不起债,又因为上京赶考,缺少盘费,把她卖
给孤苦的蔡婆婆家做童养媳。
到蔡家没两年,丈夫就害病死了,只剩了窦娥
和她婆婆两人相依为命地过日子。
楚州有个流氓叫张驴儿,欺负蔡家婆媳无依无靠,跟他父亲张老儿一起,
赖在蔡家,逼迫蔡婆婆嫁给张老儿。
蔡婆婆软弱怕事,勉强答应了。
张驴儿
又胁迫窦娥跟他成亲,窦娥坚决拒绝,还把张驴儿痛骂了一顿。
张驴儿怀恨在心。
过几天,蔡婆婆害病,要窦娥做羊肚汤给她吃。
张驴儿
偷偷地在汤里下了毒药,想先毒死蔡婆婆,再逼窦娥成亲。
窦娥把羊肚汤端
给蔡婆婆喝。
蔡婆婆接过碗,忽然要呕吐,不想喝,让给张老儿喝了。
张老
儿中了毒,在地上翻滚了几下,就咽了气。
张驴儿毒死了自己父亲,把杀人的罪名,栽到窦娥身上,告到楚州衙门。
楚州知府桃杌(音wù)是个贪赃枉法的贪官,背地里被张驴儿用钱买通
了,把窦娥抓到公堂讯问,逼她招认是她下的毒。
窦娥受尽了百般拷打,痛
得死去活来,还是不肯承认。
桃杌知道窦娥待她婆婆很孝顺,就当着窦娥的面要拷打蔡婆婆。
窦娥想到
婆婆年纪老,受不起这个酷刑,只好含冤招了供。
贪官桃杌把窦娥屈打成招,定了死罪,把她押到刑场去处死。
窦娥眼看没
有申冤的地方,她满腔悲愤地咒骂天地: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1你错勘贤愚枉为天!”在临刑的时候,她又向天发出三桩誓愿:
一要刀过头
落,一腔热血全溅在白练上;二要天降大雪,遮盖她的尸体;三要让楚州大
旱三年。
窦娥的誓愿居然感动了天地。
那时候,正是六月大伏天气,窦娥被
杀之后,一霎时天昏地暗,大雪纷飞;接下来,楚州地方大旱了三年。
后来,
窦娥的父亲窦天章在京城做官,窦娥的冤案得到平反昭雪,杀人凶手张驴儿
被处死刑,贪官桃杌也得到应有的惩罚。
这个戏剧所写的未必是真人真事,六月飞雪,更是一种神话式的想象。
但
是它反映了在封建统治下,无数含冤受苦的百姓申冤报仇的强烈愿望。
所以,
千百年来,这出戏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赞赏,关汉卿也成为人民称颂的戏剧
家。
二、马致远《汉宫秋》赏析
汉元帝因后宫寂寞,听从毛延寿建议,让他到民间选美。
王
昭君美貌异常,但因不肯贿赂毛延寿,被他在美人图上点上破绽,
因此入宫后独处冷宫。
汉元帝深夜偶然听到昭君弹琵琶,爱其美
色,将她封为明妃,又要将毛延寿斩首。
毛延寿逃至匈奴,将昭
君画像献给呼韩邪单于,让他向汉王索要昭君为妻。
元帝舍不得
昭君和番,但满朝文武怯懦自私,无力抵挡匈奴大军入侵,昭君
为免刀兵之灾自愿前往,元帝忍痛送行。
单于得到昭君后大喜,
率兵北去,昭君不舍故国,在汉番交界的黑龙江里投水而死。
单
于为避免汉朝寻事,将毛延寿送还汉朝处治。
汉元帝夜间梦见昭
君而惊醒,又听到孤雁哀鸣,伤痛不已,后将毛延寿斩首以祭奠
昭君。
三、《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写安史之乱前
后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悲欢离合。
共四折一楔子。
剧情是:安禄山有一次未能完成军令,幽州节度使张守圭本欲将他斩首,惜
其骁勇,将他押至京城问罪。
丞相张九龄奏请明皇杀掉安禄山,
明皇不从,反而召见授官。
此时贵妃正受宠幸,奉明皇命收安禄
山为义子,赐洗儿钱。
后来安禄山因与杨国忠不和,出京任范阳
节度使。
好景不长,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谋反,明皇携贵妃仓皇2入蜀。
驻扎马嵬wéi驿时,军队起了骚乱。
诛杀杨国忠和杨贵妃
后,军队才得到了安抚,保护明皇逃亡。
肃宗收复京都后,太上
皇(明皇)闲居西宫,对杨贵妃思念不已。
以至于明皇梦与贵妃
相见,却被梧桐雨惊醒。
四、《赵氏孤儿》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或《赵氏孤儿大报仇》,
作者是元代前期杂剧作家纪君祥,大致剧情是:
晋灵公时,武臣
屠岸贾与文臣赵盾不和,设计陷害赵盾,在灵公面前指责赵盾为
奸臣。
赵盾全家三百余口因此被满门抄斩,仅有其子驸马赵朔与
公主得以幸免。
后屠岸贾又假传灵公之命,迫使赵朔自杀。
公主
被囚禁于府内,生下一子后托付于赵家门客程婴,亦自缢而死。
程婴将婴儿放在药箱里,负责看守的将军韩厥同情赵家,放走程
婴与赵氏孤儿后亦自刎。
程婴携婴儿投奔赵盾老友公孙杵臼。
此
时屠岸贾急欲斩草除根,为搜出孤儿便假传灵公之命,要将全国
半岁以下一月以上的婴儿杀绝。
程婴与公孙杵臼商议,决定献出
自己亲生儿子以保全赵家血脉。
后程婴便向屠岸贾告发公孙杵臼
chǔ jiù私藏赵氏孤儿,屠岸贾信以为真,派人搜出婴儿,掷在地
上,又刺了几剑,程婴见亲子惨死,忍痛不语。
公孙杵臼大骂屠
岸贾后触阶而死。
屠岸贾心事已了,便收程婴为门客,将其子程
勃(实为赵氏孤儿)当作义子,又取名屠成。
二十年后,赵氏孤
儿长大成人,程婴告诉实情。
赵氏孤儿悲愤不已,决意报仇。
此时灵公已死,悼公在位,程勃将屠岸贾专权横行,残害忠良之事禀明,悼公便命他捉拿屠岸贾并处死。
赵家大仇得报,赵氏孤儿恢复本姓,被赐名赵武。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