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膜干燥性测定
油漆、涂料漆膜干燥时间的测定)

油漆、涂料漆膜干燥时间的测定
漆膜干燥时间测定是用于测定油漆,涂料等表面涂层的干燥时间,以保证油漆、涂料的质量和油漆涂料涂层的表面质量。
涂料涂膜干燥时间的测定仪器:漆膜干燥时间测定仪
测定方法与维护:
1.试板要求平整,尺寸不小于140X140mm
2 取下12g砝码,调节横杆后的螺栓,使带球面触点的划杆和调节螺栓,平衡后放上12g 砝码。
3. 试板制膜根据工艺规定的漆膜厚度用制备器或其他制膜工具在试板中央制成
100X100mm的正方形漆膜后放在测定仪上,使测定仪划杆旋转位置置于漆膜中心。
4. 开机:
(1)按下测定仪后面电源开关。
(2)预选干燥时间按键再按确定键。
(3)按下运行键,仪器开始运行。
(4)如需修改所设定时间或在仪器运行过程中需要停机,则按下清除键。
此时时间显示为“0”,仪器停止运行。
重新预选时间后按确认键,再按运行键,仪器继续运行。
(5)仪器使用完毕后关闭电源,及时清洗划杆下端的球面。
注意防潮,防震,妥善保管。
中国新型涂料网。
电泳漆膜干燥性的测试方法

工的情况时有发生。
表象上来说,如:工件粘连,易碰花;再深层的
时候都是与漆膜的干燥性不合格造成的!这是为什么?那又应该如体判定漆膜的干燥性?之前为大家介绍过《电泳设备烘干固化系统》,现在电泳漆天津弘创润天为大家讲解下:正确的电泳漆膜干燥性测试方法。
如果电泳产品烘温过高,烘干时间过长,则会产生过烘干,轻时影响中涂或面漆在电泳底漆层的附着力,严重时涂膜变脆,甚至脱落。
如果电泳漆膜未烘干透,则严重影响涂膜性能,如涂膜的机械性能、附着力、耐疤形腐蚀性、耐腐蚀性、抗石击及耐崩裂性能。
正确地评估电泳漆膜的干燥程度,对确保涂装质量十分重要。
一线管理者往往在生产现场经常凭经验判断。
一是观察涂膜的色泽变化,来判断涂膜的干燥程度;涂膜出烘干室时处在不冒烟、不粘、热态,涂膜已基本干透。
一是通过指甲划刮漆膜表面是否能划花。
但未烘干透的涂膜冷却后,涂膜也很“坚硬”,因此一些“老手”用指甲划刮的方法来判定漆膜干燥性也不太科学。
检验电泳漆膜干燥程度的最可靠方法是用溶剂擦试法。
1kg的力量)往复磨擦10次,然后观察漆膜表面状态及纱布上是否粘有漆膜。
漆膜表面不变色、不失光,脱脂棉或纱布上不粘色为合格。
涂料工艺学实验乳胶漆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实验乳胶漆的制备及性能测试一、实验目的乳胶漆主要包括乳液、填料、水等,乳胶漆大量用于建筑行业。
在我国开发生产乳胶漆的乳液有:聚醋酸乙烯乳液、醋酸乙烯-顺丁稀二酸二丁酯共聚乳液、醋酸乙烯-丙稀酸酯共聚乳液、氯乙烯-偏氯乙烯共聚乳液、苯乙烯-丙稀酸酯共聚乳液、纯丙稀酸酯共聚乳液以及醋酸乙烯-叔碳酸乙烯酯共聚乳液等。
苯丙乳胶漆在我国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且工艺比较成熟。
由于其耐水、耐碱、耐擦洗性好,涂膜的耐候性、附着力有上好表现、价格适中、制备工艺稳定,因此在我国有广泛的市场。
苯丙乳液一般是由苯乙烯、丙烯酸及丙烯酸丁酯为主料合成的乳液。
苯丙乳胶涂料是一种水溶性的乳胶漆,它克服了以往普通聚乙烯醇类涂料的缺点。
苯丙乳胶漆耐水、耐碱、耐擦性好,而且涂膜的耐候性、附着力都有上好的表现,且价格适中,制备工艺稳定。
本实验以苯丙乳胶制备乳胶漆。
二、实验原理其相关反应如下:链的增长:三、实验仪器与药品仪器:烧杯,三口烧瓶,电热控温仪,冷凝管,恒压分液漏斗,温度计,水浴缸,天平,量筒,高速乳化机,筛子,及一些测量辅佐仪器。
药品:丙烯酸,丙烯酸丁酯,苯乙烯,过硫酸钾,CMC,OP-10,12-烷基磺酸钠,聚乙二醇,氨水,PV A溶液(8%)。
四、实验步骤1、苯丙乳液的合成乳液聚合的工艺过程(1) 引发剂溶液配制。
用烧杯配制1 %的过硫酸钾水溶液。
(2) 单体预乳化。
向500 mL烧杯中,加入阴离子活性剂1 g,1克OP-10,40 g去离子水配成溶液。
然后按顺序加入下列物质,用搅拌器搅拌进行预乳化,各种物量为:20克的苯乙烯,15克丙烯酸丁酯,最后是5克的丙烯酸,搅拌10分钟使其充分乳化,如有泡沫生成,加入适量的消泡剂。
最后加入2ml PV A溶液。
(3) 制备种子乳液。
将预乳化单体的四分之一及引发剂溶液的四分之一加入三口烧瓶中,加热并且控温在78℃反应大约一个小时,制得种子乳液。
(4) 连续滴加乳液聚合。
把剩余约四分之三的引发剂和四分之三乳化液加入加入恒压漏斗中,当烧瓶内温度升到78℃时,维持恒温,并连续加入乳液和引发剂,在2h内滴完。
水性漆检测报告

水性漆检测报告1. 背景水性漆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室内装饰的一种涂料,与传统的溶剂型漆相比,水性漆具有环保、无毒、无害、易清洁等优势。
然而,为了确保水性漆的质量和安全性,对其进行严格的检测和评估是必不可少的。
本报告旨在对水性漆进行全面的检测,并提供相应的测试结果和评估。
2. 检测方法本次水性漆的检测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2.1. 外观检查首先对水性漆的外观进行检查,包括观察其颜色、均匀度和无异物等。
同时,还对包装进行检查,确保包装完好。
2.2. 涂料膜厚度测定使用膜厚计对涂在样品表面的漆膜进行测量,以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测定过程中,需在不同位置进行多次测量以提高测定的准确性。
2.3. 涂膜附着力测试涂膜附着力测试是评估水性漆与基材之间粘接强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采用剥离试验仪对水性漆与不同基材的附着力进行测试,并根据标准要求对结果进行评估。
2.4. 密度测定通过测定水性漆的密度,可以了解其固体含量和挥发物含量,从而评估漆膜的硬度和干燥时间等性能。
本次测定使用密度计进行。
2.5. 干燥时间测定干燥时间是评估水性漆使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观察漆膜在不同温度下的干燥时间,并结合标准要求对其进行评估。
2.6. 粘度测定粘度是衡量水性漆涂料流动性的指标,直接影响施工效果。
使用粘度计对水性漆进行测试,并根据标准要求对结果进行评估。
3. 结果与评估根据以上检测方法,得到了如下水性漆的检测结果:•外观检查:水性漆颜色均匀,无异物。
•涂料膜厚度测定:涂料膜厚度均匀,符合标准要求。
•涂膜附着力测试:水性漆与基材之间的附着力良好,符合标准要求。
•密度测定:水性漆密度为1.05 g/ml,固体含量和挥发物含量符合标准要求。
•干燥时间测定:水性漆在室温下干燥时间为2小时,符合标准要求。
•粘度测定:水性漆粘度为50 mPa·s,符合标准要求。
根据以上结果,水性漆在各项检测指标中均符合标准要求,可以确认其质量和安全性达到要求。
油漆性能的测试方法

油漆性能的测试方法
油漆性能常见的测试方法有:
1. 附着力测试
- 拉伸法:检测油漆与基材的粘合强度。
- 交叉切割法:在油漆表面划两道交叉线,用胶带撕开,检测粘合力。
2. 硬度测试
- 触针法:用指针按压油漆表面,评定硬度级别。
- 缓冲法:用不同硬度的触头压在油漆上,检测凹痕深度。
3. 形成漆膜时间测试
- 划线法:定时在漆膜上划线,检查线痕消失时间。
- touches法:定时碰触漆膜,看起皮和干燥时间。
4. 耐磨试验
- 转绒法:用转绒器在漆膜上来回摩擦,查看膜损情况。
- 钢球落击法:将钢球落向漆膜,检测耐击性。
5. 化学稳定性试验
- 盐雾试验:检查在盐雾箱内油漆的耐腐蚀性。
- 加速老化试验: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测试油漆耐候性。
以上是常见的油漆性能测试方法,可以对漆膜性能作出全面的评定。
油漆相关质量检验标准

涂层的分区:车身涂层分为A、B、C、D四区,见下图。
A区:为前围、车门、侧围搁梁与腰梁之间的区域;B区:为后围、前保险杠、腰梁与下边梁之间的区域;C区:为顶盖全部;D区:为底架与地板下面。
检验条件:1.检验环境在接近自然光处;2。
环境照度1000~1300lx;3。
检验员视力 0.8以上,无色盲.涂层质量见下表,其余要求应符合GB11380的规定。
(宇通客车涂装检验标准)涂层外观缺陷分类:(引用GBT13052-91)1.麻点:涂层表面出现的凹坑现象,即由水、气泡破裂而产生的泡疤。
2.颗粒:涂层表面粘附的影响漆膜光滑度的杂质颗粒现象。
3。
针孔:涂层表面出现一些透底针状小孔的现象。
4.杂漆:涂层表面出现不相溶的多种色点(块)的现象。
5.桔皮状皱纹:涂层表面出现桔皮状纹的折皱现象.6.露白:涂层表面能见到本体材料(白—指由于底漆涂装不均匀而露本体材料本色).7.露底:涂层表面呈现前道涂层的色泽现象.8。
流痕:涂层表面出现涂料流淌痕迹的现象。
9.划伤:涂层表面出现由外力引起的不同形状的磕碰划痕的现象。
漆膜附着力测定方法(引用GB1720-1979)1.按《漆膜一般制备法》(GB1727)在马口铁板上(或按产品标准规定的底材)制备样板3块,待漆膜实干后,于恒温恒湿的条件下测定.测前先检查附着力测定仪的针头,如不锐利应予更换:提起半截螺帽(7),抽出试验台(6),即可换针。
当发现划痕与标准回转半径不符时,应调整回转半径,其方法是松开卡针盘(3)后面的螺栓、回转半径调整螺栓(4),适当移动卡针盘后,依次紧固上述螺栓,划痕与标准圆滚线图比较,如仍不符应重新调整回转半径,直至与标准回转半径5.25毫米的圆滚线相同为调整完毕。
测定时,将样板正放在试验台(6)上,拧紧固定样板调整螺栓(5)、(8)和调整螺栓(10),向后移动升降棒(2),使转针的尖端接触到漆膜,如划痕未露底板,应酌加砝码。
按顺时针方向,均匀摇动摇柄(11),转速以80~100转/分为宜,圆滚线划痕标准图长为7。
漆膜干燥时间测定

对于产品标准中规定的漆膜允许稍有黏性的漆, 如样板翻转经食指轻敲后,滤纸仍不能自由落下时, 则将样板平放在玻璃板上,用摄子夹住预先折起的滤 纸的一角,沿水平方向轻拉滤纸,滤纸拉下而样板不 动,即使漆膜上粘有滤纸纤维,也可认定漆膜已实际 干燥,但应标明漆膜稍有黏性。 2. 2. 2 压棉球法
In this paper, a brief introduction was given of the test
methods for drying time of paint film, including surface-
drying time, hard drying time as well as after-tack test,
5)%或(65 ± 5)%的条件下干燥后的样板,每隔一定时 间或达到涂料产品规定的时间后水平放置,从不小于 50 mm、不大于 150 mm 的高度上,将约 0.5 g 小玻璃 球(φ 125 ~ 250 μm)倒在漆膜表面上。10 s 后将样板倾 斜 20°,用软毛刷轻刷漆膜,目视检查,若能将全部的 小玻璃球刷掉而不损伤表面,则为表面干燥。
对于涂装施工来说,干燥时间短好些,但不是越 短越好。过长的干燥过程易使涂层在干燥过程中粘上 灰尘、杂质等影响外观和性能,并且占用生产场地, 延长施工周期。但干燥时间过短,也影响施工性,易 造成漆膜粗糙,影响流平。
涂层达到一定干燥状态的时间与涂料品种、涂层
收稿日期:2010–08–23 作者简介:黄秉升(1938–),男,四川荥经人,本科,高级工程师,杂 志主编,长期从事表面处理技术工作。 作者联系方式:(E-mail) ttydd@。
漆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

前言本标准按照G B/T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㊂本标准代替G B/T1728 1979‘漆膜㊁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与G B/T1728 1979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增加了范围(见第1章);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修改了定性滤纸要求(见4.3,1979年版的第1章);将保险刀片改为医用手术刀片(见4.4,1979年版的第1章);修改秒表精度(见4.5,1979年版的第1章);增加了水砂纸(见4.8);增加了样品(见第5章);增加了试板(见第6章);增加了对各方法适用范围的规定(见7.2.1㊁7.2.2㊁7.3.1㊁7.3.2和7.3.3);增加了结果的表示(见第8章);增加了试验报告(见第9章)㊂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㊂本标准由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 A C/T C5)归口㊂本标准起草单位:天津海关工业产品安全技术中心㊁上海市涂料研究所有限公司㊁中航百慕新材料技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㊁青岛爱尔家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㊁信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㊁浙江鱼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㊁深圳广田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㊁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㊁标格达精密仪器(广州)有限公司㊁东莞大宝化工制品有限公司㊁浙江飞鲸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㊁黑龙江省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㊁上海保立佳新材料有限公司㊁无锡市联邦涂料有限公司㊁株洲市九华新材料涂装实业有限公司㊁重庆三峡油漆股份有限公司㊁河北晨阳工贸集团有限公司㊁宁波新安涂料有限公司㊁浙江赛飞电器股份有限公司㊁青岛兴国涂料有限公司㊁厦门百安兴新材料有限公司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晶㊁曹碧辉㊁李施扬㊁王玫玫㊁孙立德㊁何汶华㊁于智睿㊁俞高波㊁李学洋㊁许少华㊁王宝柱㊁李跃武㊁杨亚良㊁胡基如㊁熊国刚㊁颜朝明㊁王连盛㊁桂义才㊁马尘威㊁熊武㊁徐仲诚㊁徐小东㊁徐金宝㊁刘彩霞㊁甘勇强㊂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 B/T1728 1979㊂漆膜㊁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在规定的干燥条件下测定漆膜㊁腻子膜干燥时间的方法㊂本标准适用于漆膜㊁腻子膜表面干燥时间和实际干燥时间的测定㊂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㊂G B/T1914化学分析滤纸G B/T3186色漆㊁清漆和色漆与清漆用原材料取样G B/T9271色漆和清漆标准试板G B/T9278涂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温湿度G B/T13452.2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G B/T20777色漆和清漆试样的检查和制备Y Y0174手术刀片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㊂3.1表面干燥时间s u r f a c e-d r y i n g t i m e涂料或腻子施涂于底材上,在规定的干燥条件下,表层成膜所用的时间㊂3.2实际干燥时间t h r o u g h-d r y i n g t i m e涂料或腻子施涂于底材上,在规定的干燥条件下,全部形成固体漆膜或腻子膜所用的时间㊂4材料和仪器4.1脱脂棉球:约1c m3疏松棉球㊂4.2铝片盒:45mmˑ45mmˑ20mm,铝片厚度0.05mm~0.10mm㊂4.3定性滤纸:15mmˑ15mm,符合G B/T1914要求的慢速定性滤纸㊂4.4医用手术刀片:符合Y Y0174要求的11号刀片㊂4.5秒表:精度为0.1s㊂4.6天平:实际分度值d=0.01g㊂4.7强制对流烘箱:能保持在规定或商定温度的ʃ2ħ范围内,并配有可水平放置的搁板㊂4.8水砂纸:适合的水砂纸,如120号㊁180号㊁320号㊁400号㊁500号等水砂纸㊂4.9干燥时间试验器:质量为(200.0ʃ0.5)g,干燥时间试验器接触面尺寸图见图1㊂单位为毫米图1 干燥时间试验器接触面尺寸图5 样品按G B /T3186的规定,取受试产品(或多涂层体系中的每种产品)的代表性样品㊂按G B /T20777的规定,检查和制备试验样品㊂6 试板6.1 底材除另有规定外,按G B /T9271的规定选用底材㊂底材应平整且没有变形㊂6.2 底材的处理和试板的涂装除另有规定外,按G B /T9271的规定处理每一块底材,然后按规定方法施涂受试产品或配套体系㊂6.3 漆膜和腻子膜厚度应规定或商定漆膜和腻子膜厚度,漆膜和腻子膜干膜厚度按G B /T13452.2规定的方法之一测定,以微米(μm )计;腻子膜湿膜厚度可用已知厚度的模型框控制,以微米(μm )或毫米(mm )计㊂7 操作步骤7.1 总则除另有商定外,试板的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符合G B /T9278的规定㊂G B /T 1728 2020G B/T1728 2020在规定的条件下,将试板自干或烘烤并放置规定的时间,如适用,宜让每一块试板水平放置在空气流通的位置,应避免外部气流和阳光直射的干扰㊂每隔若干时间或到达产品标准规定时间,在距漆膜或腻子膜边缘不小于1c m的范围内,测试漆膜是否表面干燥或实际干燥㊂如无特殊说明,产品要求烘烤时,将漆膜或腻子膜从强制对流烘箱(4.7)中取出,放置30m i n后测试㊂7.2表面干燥时间的测定7.2.1甲法(吹棉球法)本方法适用于漆膜表面干燥时间的测定㊂在漆膜表面轻轻放上一个脱脂棉球(4.1),用嘴距脱脂棉球10c m~15c m,沿水平方向轻吹脱脂棉球,如能吹走,漆膜表面不留有棉丝,即认为表面干燥㊂7.2.2乙法(指触法)本方法适用于漆膜和腻子膜表面干燥时间的测定㊂用手指轻触漆膜或腻子膜表面,如感到有些发黏,但无漆或腻子沾在手指上,即认为表面干燥㊂7.3实际干燥时间的测定7.3.1甲法(压滤纸法)本方法适用于漆膜实际干燥时间的测定㊂在漆膜上放一片定性滤纸(4.3),使滤纸光滑面接触漆膜,在定性滤纸上再轻轻放置干燥时间试验器(4.9),同时启动秒表(4.5),经30s,移去干燥时间试验器,将试板翻转使漆膜向下,定性滤纸应能自由落下,如定性滤纸不能自由落下,在背面用握板之手的食指轻敲几下,定性滤纸能自由落下且滤纸纤维不被粘在漆膜上,即认为漆膜实际干燥㊂对于产品标准中规定漆膜允许稍有黏性的样品,如试板翻转经食指轻敲后,定性滤纸仍不能自由落下时,将试板放在玻璃板上,用镊子夹住预先折起的定性滤纸的一角,沿水平方向轻拉定性滤纸,当试板不动,定性滤纸已被拉下,即使漆膜上粘有滤纸纤维也认为漆膜实际干燥,但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 有黏性 ㊂7.3.2乙法(压棉球法)本方法适用于漆膜实际干燥时间的测定㊂在漆膜表面上放一个脱脂棉球(4.1),在脱脂棉球上再轻轻放置干燥时间试验器(4.9)㊂同时启动秒表(4.5),经30s,将干燥时间试验器和脱脂棉球拿掉,放置5m i n㊂如漆膜表面无棉球的痕迹及失光现象;若漆膜上留有1根~2根棉丝,但用棉球能轻轻掸掉,均认为漆膜实际干燥㊂7.3.3丙法(刀片法)本方法适用于厚漆膜和腻子膜实际干燥时间的测定㊂用医用手术刀片(4.4)在试板上切透漆膜或腻子膜,并观察其底层及膜内有无黏着现象㊂腻子膜还需用适用的水砂纸(4.8)打磨表面㊂如漆膜或腻子膜的底层及膜内无黏着现象,腻子膜能形成均匀平滑表面,不粘砂纸,则认为漆膜或腻子膜实际干燥㊂通常情况下,水性产品建议选用120号或180号水砂纸打磨腻子膜表面至平整,并除去浮灰;溶剂型产品建议选用320号㊁400号或500号水砂纸蘸水轻轻打磨腻子膜表面至平整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漆膜干燥性测定
液体涂料涂在物体表面,从流体层变成固体漆膜物理或化学的变化过程,通称为涂料的干燥。
干燥过程一般分为表面干燥、实际干燥和完全干燥三个阶段。
从施工出发,希望漆膜干燥快为佳,但并非是越块越好,要进行综合考虑。
涂料的干燥还得保证成膜后涂层的质量。
由于涂料要求完全干燥的时间较长,故一般常测定表现干燥和实际干燥两项内容。
(1)表面干燥时间的测定常用的测定漆膜表面干燥方法有吹棉球法、指触法GB1728-79(1989年确认)和小玻璃球法GB6753.2-86.
吹棉球法是在漆膜表面上放一脱脂棉球,用嘴沿水平方向轻吹棉球,若能吹走而且膜面上不留有棉丝,即认为表面已干燥。
指触法是以手指轻触漆膜表面,若感到有些发粘,但无漆粘在手指上,即认为表面已干燥或称之为触指干。
小玻璃球是将重约0.5G的直径为125~250μm小玻璃球于50~150mm高度落到漆膜表面上。
当漆膜上的小玻璃球能被刷子轻轻刷离,而不损伤漆膜表面时,即认为表面已经干燥。
记录其时间并与相应有关标准比较,按产品规定,判断是否合格。
(2)实际干燥时间的测定时间干燥时间的测定常用压滤纸法、压棉球法、刀片法和厚层干燥法。
在国家标准GB1728-79(1989年确认)中有详细的规定。
在ISO9117-1990标准中,有涂层施加负载以测定完全干燥程度的方法。
压滤纸法是在漆膜上用干燥试验器压上一片定性滤纸,经30s后移去试验器,将样板翻转而滤纸能自由落下,即认为实际干燥。
同理,压棉球法采用30s后移去试验器和脱脂棉球,若漆膜上无棉球痕迹及失去光泽,即认为实际干燥。
刀片法使用保险刀片,适用于厚层涂膜和腻子膜。
厚层干燥法主要用于绝缘漆。
漆膜的干燥时间受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因素影响,所以在测定时,必须是在具备一定的环境和设备条件下,在恒温恒室温中进行。
由于涂膜的干燥和涂膜的形成是一个进行比较缓慢和连续的过程。
为了能观察到干燥过程中的整个变化,可以采用自动干燥时间测定器进行测定,可以记录出漆膜的形成以及干燥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