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玉米的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高产玉米生产发展情况汇报

高产玉米生产发展情况汇报背景介绍高产玉米是指采用高产育种技术培育出来的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性强的玉米品种。
高产玉米能够提高单亩产量,促进玉米生产的发展。
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并积极实施高产育种技术推广,优化土地利用,加强农业管理和科技创新,使高产玉米生产得到快速发展,并成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近年来高产玉米生产的发展情况,分析影响高产玉米生产的因素以及未来前景展望。
高产玉米生产现状高产玉米生产的区域分布目前高垂玉米在栽培面积上集中分布在中国东北、华北和西北等地区,其中以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陕西、宁夏等省区为主要种植区域。
以黑龙江省为例,其特有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丰富的农业资源使其成为高产玉米的发源地之一。
同时,黑龙江省采用科技创新、强化管理等手段不断提升高产玉米品种的适应性和质量,保证了其玉米种植收益和发展潜力。
高产玉米生产形势分析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高产玉米的生产形势也出现了很大改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进和高产技术的应用,中国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由1960年的1.5亿亩逐年增加到2019年的2.5亿亩,高产玉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同时,高产玉米的生产技术也日趋成熟。
2.高产玉米品种逐渐优化技术进步为高产玉米品种的优化提供了可能,新型玉米品种的研发使得产量大幅提高,同时品质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例如,最近几年通过研发新型玉米种植技术,克服了不同土壤类型、气候条件下的生长适应性问题。
此外,通过优化农村管理和育种机制,玉米种植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3.玉米生产效益明显提升高产玉米品种的普及和技术的改进,促进了高产玉米生产效益的提高,玉米总产量不断增加。
高效、高产、优质的玉米品种,可以大大缩短玉米生长周期、增加玉米机械化收割效率,并且能够提高玉米的耐候性、抗病性和抗逆性。
国产玉米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不仅在国内消费市场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具有显著的影响力。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国产玉米的市场分析,揭示其生产、消费、进出口等关键数据,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二、国产玉米生产概况1. 生产规模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玉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19年全国玉米种植面积为6.12亿亩,产量为2.58亿吨。
近年来,我国玉米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比例约为22%,位居世界第二。
2. 产区分布我国玉米主产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黄淮海等地区。
其中,东北地区凭借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农业技术,成为我国玉米产量最高的地区。
3. 品种结构国产玉米品种繁多,主要包括甜玉米、糯玉米、饲料玉米、食用玉米等。
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优质饲料玉米和食用玉米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三、国产玉米消费市场分析1. 消费总量我国玉米消费总量逐年上升,2019年消费量为2.57亿吨。
其中,饲料消费占比最高,约为60%;食用消费占比约为25%;工业消费占比约为15%。
2. 消费结构(1)饲料消费: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饲料玉米需求量不断增长。
其中,猪饲料对玉米的需求量最大,其次是家禽饲料。
(2)食用消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玉米食品的需求逐渐增加。
玉米食品主要包括玉米粥、玉米饼、玉米面条等。
(3)工业消费:玉米深加工产业快速发展,玉米淀粉、玉米酒精、玉米油等产品的消费量逐年增加。
四、国产玉米进出口数据分析1. 出口情况近年来,我国玉米出口量逐年下降。
2019年,我国玉米出口量为254万吨,主要出口到东南亚、非洲、中东等地区。
2. 进口情况我国玉米进口量相对较小,主要进口国为美国、阿根廷、乌克兰等。
近年来,我国玉米进口量基本保持稳定。
五、国产玉米价格走势分析1. 价格波动国产玉米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生产成本、供求关系、政策调控等。
近年来,国产玉米价格波动较大,2019年价格较2018年有所上涨。
浅谈河南省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河南省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一、河南省玉米生产现状河南省作为中国最大的粮食生产省份之一,玉米生产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科技水平的提升,河南省玉米生产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
目前,河南省玉米种植面积广泛,生产规模大,产量稳定,品质优良,成为省内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1. 种植面积广泛:河南省地处华北平原,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适宜玉米生长。
据统计,河南省玉米种植面积持续扩大,不仅分布在河南省各地县市,而且在部分山区也有适当的玉米种植。
全省玉米种植面积已超过1000万亩,占地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
2. 生产规模大:河南省玉米生产规模庞大,农民普遍种植玉米,且有大型规模化玉米种植基地。
在农村地区,不少家庭都配有玉米种植,使得玉米产量大幅度增加。
3. 产量稳定:河南省玉米产量稳定,且连年递增。
由于省内政府对农业投入加大,科技支撑效果显著,提升了玉米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
4. 品质优良:河南省玉米品质优良,口感好,颗粒饱满,外观光泽,深受消费者喜爱。
品质好的玉米不仅可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还可以出口到世界各国。
1. 精准农业技术的应用:随着农业科技的飞速发展,精准农业技术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趋势之一。
由于河南省农村广泛存在人口老龄化和农民务工外出等问题,农业生产存在用工难、成本高等问题。
而精准农业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生产的智能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和品质,并且减少劳动力和资源的浪费。
2. 农业园区化管理:农业园区化管理模式是一种以现代化理念为基础的农业生产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通过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种植、管理、销售等环节进行综合规划和统一管理,有效地推动了土地的集约利用,提高了玉米的单产和质量。
3.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农民流入城市务工,农村劳动力短缺情况逐渐加剧。
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有效整合农村资源,提高玉米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确保产品品质和安全,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国内外甜玉米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国内外甜玉米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甜玉米产业是目前全球范围内较为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商业价值,是农业领域的重要支柱。
本文将对国内外甜玉米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详细分析。
一、国内甜玉米产业现状1.产量及面积:中国是世界上甜玉米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每年甜玉米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全球前列。
近年来,随着中国人民对营养需求的不断提高,甜玉米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也在逐年增加。
2.品种改良:国内甜玉米产业在品种改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通过选育和推广优质高产的甜玉米品种,提高了产量和品质,满足了市场需求。
3.科学种植管理:近年来,国内甜玉米产业逐渐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式,通过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控等措施,提高了产量和品质,降低了生产成本。
4.加工及利用:国内甜玉米加工业也在逐步发展,目前主要以加工成玉米淀粉和玉米油为主,且在国内市场上销售良好。
此外,甜玉米还可以加工成罐头、速冻食品等,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二、国际甜玉米产业现状1.主要生产国家:全球甜玉米主要生产国家有美国、中国、巴西、阿根廷等。
其中,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甜玉米生产国,其产量占据全球产量的相当比例。
2.技术水平:国际上甜玉米产业整体技术水平较高,尤其是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在种植管理、品种改良、机械化作业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
他们通过先进技术和设备的使用,提高了甜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3.产品质量及市场需求:国际上的甜玉米产品以质优价高著称,其高度美味和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喜爱。
由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生活方式,甜玉米作为一种天然、健康的食材,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三、甜玉米产业发展前景1.内外市场需求增加: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和消费能力的提高,甜玉米作为一种天然、健康的食材,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未来,甜玉米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2.种植技术创新: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甜玉米种植技术将进一步创新,更加适应市场需求。
榆林地区玉米生产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榆林地区玉米生产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榆林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玉米是当地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农民种植意识的提高,榆林地区的玉米生产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将对榆林地区玉米生产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榆林地区玉米生产的现状1.产量稳步增长近年来,榆林地区的玉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种植技术不断改进,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强,致使玉米产量稳步增长。
据统计数据显示,榆林地区的玉米产量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为当地粮食生产做出了积极贡献。
2.品种优化在玉米种植上,榆林地区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玉米种子,并加强对种植技术的培训和推广,使得当地玉米品质逐渐提高。
结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培育适应性强、产量高的玉米品种,有效提高了当地的玉米产量和质量。
3.加工水平提高榆林地区还通过不断引进先进的玉米深加工技术和设备,提高了当地的玉米加工水平,促进了玉米产业的发展。
玉米加工产品的多样化和深加工程度的提高,为当地农村经济的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持。
1.科技助力榆林地区将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现代化。
通过合理利用化肥、农药和优质种子,以及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提高玉米的单产和产量,保障粮食安全。
榆林将积极引进新技术,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种植管理水平,提升玉米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2.产业升级未来,榆林将着力推进玉米产业升级,推动深加工和产业链延伸。
发展玉米深加工产业,推动工业化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玉米深加工龙头企业。
加强玉米生产环节的标准化生产和质量控制,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生态环保榆林将进一步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推进绿色有机种植技术和模式。
积极推广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农业种植,改善农田环境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4.开拓市场榆林将积极开拓玉米产品的市场和贸易环节,拓展内外销渠道,拓宽产品销售面和空间,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加强对玉米产业的政策支持和扶持力度,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玉米生产的发展趋势

玉米生产的发展趋势
1. 精细化、智能化生产: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未来玉米生产将趋向精细化、智能化。
通过使用精准农业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实现生产全过程的数据化、智能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2. 种类多样化:未来玉米生产和消费市场将趋向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食用玉米和饲料玉米外,玉米的加工利用也将不断拓展。
如能源玉米、淀粉玉米、玉米油等多种类型的玉米品种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和需求。
3. 绿色优质化: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未来玉米生产将趋向绿色、优质化。
通过科学施肥、科学灌溉等措施,保证玉米生产的质量和安全,满足市场需求。
4. 科技驱动:未来玉米生产将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和技术驱动。
通过研发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为玉米产业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5. 国际化: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未来玉米生产将趋向国际化。
加强与国外农业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学习国际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玉米生产的竞争力和国际地位。
我国玉米的生产现状和发展目标

我国玉米的生产现状和发展目标【原创实用版】目录一、我国玉米生产现状1.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2.玉米品种和品质3.玉米生产技术水平4.影响玉米生产的因素二、我国玉米发展目标1.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2.优化玉米种植结构3.提高玉米生产技术水平4.应对挑战和问题正文一、我国玉米生产现状1.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近年来,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都有所增加。
据统计,2021 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达到 5.38 亿亩,总产量为 2.65 亿吨。
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新品种的推广,玉米亩产量逐年递增。
2.玉米品种和品质我国玉米品种繁多,涵盖了粮食、饲料、鲜食等多个类型。
在粮食用途方面,主要以高产、优质、抗病、抗逆等特性为主;在饲料用途方面,以高蛋白、高能量等特性为主;在鲜食方面,以口感好、营养价值高为特点。
总体来说,我国玉米品质不断提高。
3.玉米生产技术水平我国玉米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在育种、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杂交育种技术的发展,使得玉米品种不断更新,产量和品质得到提高。
种植技术的推广,如保护性耕作、节水灌溉等,使得玉米生产更加环保和可持续。
4.影响玉米生产的因素尽管我国玉米生产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偏高,造成玉米生产成本上升,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
其次,农户人均耕地面积少并且分散,农民自身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导致玉米栽培技术得不到很好的实施。
再次,玉米病虫害防治难度大,对产量和品质造成影响。
二、我国玉米发展目标1.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为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我国将继续推进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通过加大育种研发力度,推广高产、优质、抗病、抗逆等特性的品种,提高玉米单产水平。
2.优化玉米种植结构我国将进一步优化玉米种植结构,提高玉米产业的效益。
通过调整种植布局,发展绿色、生态、高效的玉米生产模式,提高玉米的产值。
3.提高玉米生产技术水平我国将继续加大玉米生产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玉米生产技术水平。
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策略

玉米 作 为 我 国三 大 粮 食 作物 之 一 ,是 人类 和 畜禽 的重 要食 物 来 源 , 同 时也 是 重 要 的工 业和 医药 原料 。 11 玉 米在 我 国粮 食生 产 中 的地 位 。 随着 . 优 良杂 交种 的推 广应 用 和 综合 配 套 栽 培 技
北到 西 南包括 1 省 区的 “ 2个 中国玉米 带 ” 。玉 米带 上 的玉 米面积 和总产 量 占全 国的 8 %以上 。这 充 分 0 体现 了玉 米适 地种 植 ,趋 利避 害的 生态适 应性 。实 践证 明 ,这样 集 中种 植 有利 于 集 中使用 优 良品种 、 化肥 、农 药等 农用 物资 ;便 于集 中推 广先进 的科学
较差 。且 玉米深 加 工设 备滞 后 、加 工 成本 高 、品种 少 、档 次低 ,在 国际市场 缺 乏竞争 力 。
2 中 国 玉 米 生 产 发 展 特 点
发展 战略 ”
关 键词 :玉米 ;粮 食 作 物 ;大 玉 米发 展 战略 :全球 经济一 体化
1 我 国 玉 米 生 产 现 状
充分利 用 各地 的农业 自然 资源 和经 济 条件 ,有效 地 发挥玉 米 的增 产 作用 。 22 种 植 面 积 、单 产 和 总 产量 增 长 迅 速 。为 满足 . 畜牧 业 、玉 米 工 业 、 口粮 及 出 口等 日益 增 长 的 需
要 , 中国玉米 生产 发展 迅速 。从 各 种作物 的 总产量
21 玉 米 种 植 逐 步 实 现专 业 化 和 区域 化 。 由于 玉 .
米 高产 稳产 且适 应性 强 ,近年 ,在 玉米 面积 不 断扩 大的 同时又逐 渐 形成 了连 片种 植 的趋势 。 中国幅 员 辽 阔 ,地处 亚热 带 、温 带 和寒温 带 。从 南到 北种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玉米作为我国三大作物之一,是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饲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在我国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玉米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因其喜暖湿气候,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适宜种植。
玉米产量的高低,经济效益的好坏直接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及农业生产的发展。
玉米是我国的第二大粮食作物。
2003年以来,在市场的拉动下,我国玉米供求关系由供大于需逐步转向供求平衡甚至供应偏紧的状况,大力发展玉米生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关键词:玉米生产发展趋势问题和差距生产总量生产条件IAbstractCorn as China's three largest crop, maize is an important food crop, feed crop and economic crop in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national economy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Corn in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of cultivation, because of its hi humid climate, in our country major area is suitable for planting. Maize yield, economic efficiency has a direct impact on China's food security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development. Corn is China's second largest food crop. Since 2003, pull in the market, our country corn supply demand relations by supply exceeds demand gradually shifted the equilibrium of supply and demand and supply slant tight situation, vigorously develop the corn production to ensure grain safety of China, increase farmer income, promoting the sound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has important meaningKey words: Corn production development trend problem and gap production total production conditionsII目录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 前言 (1)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国内玉米供需状况分析 (1)2.1我国玉米的生产分布 (1)2.2 我国玉米的产量统计 (1)2.3我国国内玉米用途 (2)3 我国的玉米流通格局 (3)3.1国内玉米需求状况 (3)3.2玉米的进出口历史情况 (4)4玉米生产趋势及发展对策 (5)4.1提高玉米单位面积产量 (5)4.2 改善玉米的品质 (6)参考文献 (7)致谢 (7)III1 前言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目的:从研究玉米生产发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找出我国玉米生产发展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和对策。
意义:我国目前玉米的生产现状有诸多布足,研究有利与我国玉米的发展策略能更好的解决现实生产的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贡献2.国内玉米供需状况分析2.1我国玉米的生产分布大约在16世纪中期,我国开始引进玉米,世界有三大“黄金玉米带”,其中之一就位于我国东北平原,在正常年份里,每年我国玉米产量占粗粮产量的90%。
根据统计,目前我国的玉米种植面积有2500万公顷左右,分布在约24个省、市、自治区,一年四季均有生产。
同时按照种植带又分为以下6个玉米种植带;北方春播玉米区,以东北3省、内蒙古和宁夏为主,种植面积稳定在650多万公顷,占全国36%左右;总产2700多万吨,占全国的40%左右。
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区,以山东和河南为主,种植面积约600多万公顷,约占全国32%,总产约2200万吨,占全国34%左右。
西南山地玉米区,以四川、云南和贵州为主,面积约占全国的22%,总产占18%左右。
南方丘陵玉米区,以广东、福建、台湾、浙江和江西为主。
种植面积为全国的6%,总产不足5%。
西北灌溉玉米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甘肃省一部分地区。
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3.5%,总产约占3%。
青藏高原玉米区,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因为海拔高,种植面积及总产,都不足全国的百分之一。
目前我国玉米主产区主要集中在东北、黄淮海和西南,北方的辽、吉、黑、内蒙、晋、冀、鲁、豫8省区,主销区主要集中在东南、华东、和西南,需调入玉米的省份有京、津、沪、云、贵、川、闽、浙、赣、湘、鄂、粤、桂、琼、苏、渝等16个省区。
2.2 我国玉米的产量统计近年来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情况根据统计,从2000/2001年度以来,我国玉米市场连续五年产不足需,直到2004/2005年度播种面积持续增加才使得国内玉米市场出现了少量剩余。
2005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约为2635万公顷,较上年增加约4%;产量达到1.39亿吨,同比增长6.9%。
此外,由于2006年以来玉米工业化题材的4疯狂炒作,使得玉米价格飞速上涨。
据监测,2006年春播期间,河南、东北地区玉米价格每斤0.65元,平均比去年高出5 ̄6分钱。
价格上涨也导致玉米播种面积在2005年的基础上继续增加,2006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为2697万公顷,2007年预计为2766万公顷,达到建国以来最高水平。
在产量方面,我国玉米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0%左右,是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
但由于国内玉米播种面积波动幅度较大,玉米生产形势较差,产量波动性较大,对国内的供需形势影响较大。
特别是在2000 ̄2003年间出现了明显的阶段性减产,而需求自从1985年开始始终保持刚性的平稳增长,这导致我国玉米供需状况在2000以后出现转折,每年产不足需使得库存不断被消耗,库存消费比从2000年的85%下降至2006年的20%左右,价格也开始出现上涨。
另外,随后国家采取鼓励出口的政策,国内玉米播种面积也开始稳步增加,目前初步预计2007年我国产量在1.47亿吨左右,达到历史最高。
通过播种面积和产量的变化,我们可以明显看到,近年我国玉米产量和播种面积的变化基本呈正比关系,这说明近年来我国玉米单产能力提高不明显,比较稳定。
根据连续的实地测算,近几年我国玉米单产水平基本稳定在4.5 ̄5.0吨/公顷之间,单产最高的为吉林省,在较好的年份里可达到7.0 ̄8.0吨/公顷。
而美国单位面积产量在上世纪60年代时为4吨/公顷,但到80年代便达到7吨/公顷左右,目前稳定在8.5吨/公顷。
而且从种植密度上来看,美国的种植密度每公顷一般在8万株左右,而我国东北一般种植4.5万株左右,即使在华北地区也仅有5.5万株。
由此来看,在播种面积上未来我国玉米产量提升空间较大。
2.3我国国内玉米用途国内玉米需求状况按照其用途的不同,国内玉米消费可分为食用、饲料、工业、种用及部分消耗。
其中饲料用玉米所占数量最大,约占我国玉米总需求量的70%以上。
但从近几年的市场消费来看,饲料玉米用量增速有所放慢,工业需求增长迅猛。
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会长白美清称,2005年度我国饲料的产量首次突破了1亿吨大关,达到1.03亿吨,稳居世界第二位。
2006、2007年,虽然国内动物疫情严峻,但饲料生产依然表现为稳步增长的态势。
根据统计,2007年全年饲料总产量将达1.075亿吨,同比增长5%。
随着国内饲料产业的迅猛发展,饲料玉米的用量也呈稳步增长的态势。
根据了解,在我国玉米消费结构中,玉米饲料消费自1980年开始占据绝对份额,且其所占比例至2000年达到峰值,为76.51%,随后由于玉米深加工的快速发展,饲料消费占比开始逐步回落,至2006年预计占总消费的73%,但饲料消费的绝对数量仍然在缓慢增长,2000年消费量为8500万吨,预计2006年消费将达到9100万吨,增长7.06%。
在饲料消费稳步增长的同时,国内玉米工业消费呈迅速增长的态势。
目前我国的玉米加工正在由以淀粉、饲料、酒精为品的初加工向以变性淀粉、赖氨酸、化工醇为主要产品的精深加工乃至生化加工转变,所生成的合成纤维和工程塑料等产品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纺织、汽车、电子、医疗等多个领域。
其中尤以燃料乙醇工业发展迅速,对玉米的需求增长显著。
截至目前,国家批准建设了吉林燃料乙醇、黑龙江华润酒精、河南天冠燃料乙醇和安徽丰原燃料酒精45家定点生产厂。
吉林燃料乙醇的生产企业05年生产了34万吨的燃料乙醇,06年又新增了10万吨燃料乙醇的生产能力。
这样至2006年,该企业燃料乙醇的生产能力已达44万吨。
黑龙江华润公司2005年生产了12万吨燃料乙醇,而该公司原来就有生产25万吨乙醇的能力。
河南天冠集团原有生产20万吨的乙醇生产能力,2005年初又投产了30万吨的燃料乙醇的生产装置,2006年该企业完全能达到生产50万吨燃料乙醇的能力。
安徽丰原公司2005年具有12万吨燃料乙醇的生产能力,2005年底又投产了32万吨燃料乙醇的生产装置,使该企业2006年燃料乙醇的生产能力达到44万吨左右。
上述4个省的国家定点生产燃料乙醇的企业,2006年燃料乙醇的生产能力可达163万吨。
按3.1吨玉米产出1吨燃料乙醇的比例进行折算,仅此四个试点企业的新增产能对玉米的需求增长了263.5万吨,增速为109%。
根据市场预测,2000/2001年度以来,我国玉米消费量从1.14亿吨持续上升至1.37亿吨,其中饲料消费从2000/2001年度的8500万吨上升至2006/2007年度的9100万吨,增长7.06%;玉米的工业消费量从2000/2001年度的1010万吨上升至2006/2007年度的3150万吨,增长2倍。
从近几年发展态势来看,我国玉米市场供略大于求。
从消费结构来看,我国食用、饲用玉米总量稳定增长,但相对比例逐年下降,而工业用玉米的绝对量和相对占比都大幅上调,成为未来玉米消费的主要趋势。
3 我国的玉米流通格局3.1国内玉米需求状况国内需求增长迅速,玉米出口呈下降趋势长期以来我国主要是以玉米出口为主,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我国玉米出口开始迅速增加,到90年代初我国玉米出口规模继续波动增长,1992年已经达到1034万吨,突破千万吨大关,当年玉米出口已占到玉米产量的10.8%,占全球玉米总出口份额的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