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策略

合集下载

2024年大宗农产品玉米市场策略

2024年大宗农产品玉米市场策略

2024年大宗农产品玉米市场策略引言大宗农产品是全球市场上最重要的商品之一。

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是一种广泛种植的大宗农产品,对于全球经济和粮食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玉米市场的策略,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1. 玉米市场概述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广泛的种植。

美国、中国、巴西和阿根廷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家。

玉米的市场需求主要分为食品和饲料两个方面。

随着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对玉米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2. 市场调研在制定市场策略之前,进行市场调研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市场需求、竞争对手和消费者行为将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策略。

2.1 市场需求分析市场需求,了解玉米的主要用途和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因素。

例如,某些地区对玉米作为食品的需求更高,而其他地区对玉米作为饲料的需求更高。

2.2 竞争对手分析对玉米市场的竞争对手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产品特点、定价策略和市场份额等信息。

这将有助于我们确定市场中的竞争位置,并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

2.3 消费者行为分析了解消费者对玉米的购买偏好和行为习惯,以及他们对价格、品质和品牌的偏好。

这将有助于我们在市场中推出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3. 策略制定基于市场调研结果,我们可以制定以下策略来应对玉米市场的挑战。

3.1 品质保证提供高质量的玉米产品是吸引消费者的关键。

我们需要确保玉米的种植、收获、加工和运输等环节都符合相关质量标准。

同时,我们可以通过质量认证和品牌推广来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2 定价策略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是吸引消费者的关键。

在制定定价策略时,需要考虑市场需求、成本和竞争对手的定价情况。

我们可以根据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来制定差异化的定价策略,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

3.3 渠道管理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是确保产品能够顺利流通的关键。

可以选择传统的批发和零售渠道,也可以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在线销售。

同时,建立与经销商和零售商的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供应链管理,确保产品的及时供应和市场覆盖。

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孽0、 器量0、蒙a、 0、晷o、 豪蒙口、虽 襄口、晷o、晷0、累0、 容0、器o、 豢 o、 套0、誊o、豢0、莹C)蚕q茧C 营0萎0萋C 姿c)§ 0萋 C≥







- f c f c ( C t"qt"q q
图3 1 978 2008年全 国玉米单产趋势图
数据来源:新 中国农业60年统计资料
关键词 :玉米 ;生产现状 ;问题 ;对 策
随着畜 牧业和玉 米深加工业 的发展 ,以及玉米 乙 醇燃料 技术的应用 和推广 ,玉米 已经成 为世界重要 的 粮食作 物 、饲料作 物和经济作 物 ,在农业 生产和 国 民 经济 发展种 占有越 来越重要 的地位 。从我 国玉米生 产 的历 史来看 ,玉米一 直是我 国重要的粮食 作物之一 。 目前 ,玉米产量在 我国粮食作 物生产 中位居 第二 。玉 米产量 的高低 、经济效益 的好 坏直接 影响着我 国粮食 安全及农业生产的发展 。
1 我国玉米生产发展现状及特征
玉米 自16世 纪传入我 国以后 ,最 初主要在 内陆地 区种植 ,它 的传播大致是先 边疆后 内地 ,先丘 陵后平 原。 目前 ,根 据各地 的 自然条件 、栽 培制度等 ,我 国 玉米产 区可以划分为 :北方春播 玉米区、黄淮平原春夏 玉米 区、西 南丘陵 山地 玉米 区、南方丘 陵玉米 区 、西 北灌溉 玉米区、青藏高原玉米 区。
2000年 ,玉米 产量 又经历 大幅 减少 ,降至 10600 万t。2001-2002年 ,玉米产量逐步 回升增长 ,分别 比上 年增 长7.6%和6.3%。2003年玉米产量 随着 全国粮食产 量下降而降低 ,但减产幅度要小于总体粮食平均下降水 平 ,当年玉米 比上年减产4.5%,而全部粮食减产5.8%。 2004年玉米产量随着全国粮食产量增加而上升 ,但增产 幅度要 高于总体粮食平均增 加水平 ,玉米增产12.5% , 全部粮食增产 9%。说明玉米对稳定粮食产量 、保 证国 家粮食安全的贡献远大于其他粮食作物。2005年增加至

玉米种植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分析

玉米种植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分析

玉米种植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玉米种植产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生计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我国对玉米的需求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目前我国玉米种植产业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种植技术不够先进、产量不稳定、市场价格波动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玉米种植产业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影响玉米种植产业发展的因素,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探讨可行性,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只有不断优化玉米种植产业的结构和技术,才能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1.2 问题意义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玉米种植产业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主要问题包括产能过剩、技术水平不高、种植结构不合理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玉米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了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

解决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产能过剩导致了玉米价格波动较大,农民利益得不到保障,种植行为也缺乏稳定性。

技术水平不高导致了生产成本偏高、效率偏低,影响了我国玉米种植业的竞争力。

种植结构不合理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加剧了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深入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提出有效对策和措施,对于推动我国玉米种植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玉米种植业的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对玉米种植产业现状进行全面的问题意义分析,对未来的发展规划和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 正文2.1 玉米种植产业现状分析1. 玉米种植面积:近年来,我国玉米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南等地区,占据了国内农作物种植面积的较大比例。

特别是东北地区是我国玉米的主要产区,占据了全国玉米总产量的60%以上。

鹤壁市夏玉米生产现状及对策

鹤壁市夏玉米生产现状及对策

鹤壁市夏玉米生产现状及对策鹤壁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偏东地区,属于华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夏玉米生产区之一。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科技进步,鹤壁市夏玉米生产取得了不少成绩。

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鹤壁市夏玉米生产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生产规模逐渐扩大:鹤壁市夏玉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生产规模逐渐增大。

农民普遍认识到夏玉米的市场潜力和经济效益,积极参与夏玉米生产。

2.品种结构不合理:鹤壁市夏玉米主要种植传统的品种,抗逆性较弱,产量相对较低。

品种更新换代较为滞后,限制了生产效益的提高。

3.技术水平有待提高:鹤壁市夏玉米生产中普遍存在技术水平不高、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缺乏先进的种植技术、育苗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影响了夏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4.市场需求不确定性:鹤壁市夏玉米面临市场需求不稳定的情况。

由于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农民常常难以确定最佳的销售时机,导致部分夏玉米的销售问题。

二、对策:1.优化品种结构:鹤壁市应加大对夏玉米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

优先选择抗病性强、逆境环境适应能力强的新品种,提高夏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2.加强技术培训:鹤壁市应加强夏玉米种植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工作,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

组织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和示范,提供科学的肥料、灌溉和病虫害防治方案,帮助农民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3.建立市场信息反馈机制:鹤壁市应与夏玉米销售商和零售商建立联系,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分析市场需求,预测价格走势。

通过建立市场信息反馈机制,帮助农民制定更为科学的生产计划和销售策略。

4.加强政策支持:鹤壁市政府应加大对夏玉米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提供种植补贴、技术支持和贷款支持等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夏玉米生产。

5.完善产业链条:鹤壁市应建立完善的夏玉米产业链条,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的组织建设,推动种植、加工、销售、配送等环节的协同发展,提高夏玉米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针对鹤壁市夏玉米生产现状,可以通过优化品种结构、加强技术培训、建立市场信息反馈机制、加强政策支持和完善产业链条等对策,推动夏玉米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

河北省鲜食玉米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

河北省鲜食玉米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

河北省鲜食玉米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河北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鲜食玉米是该省的主要农产品之一。

河北省鲜食玉米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

河北省鲜食玉米生产规模较小。

虽然河北省的耕地面积较大,但鲜食玉米的种植面积相对较小,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这主要是由于缺乏高产、抗病虫害、适应性好的品种和技术,导致生产能力不足。

需要加大品种改良和技术培训力度,引进适应性好、增产丰产的鲜食玉米新品种,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提高产量。

河北省鲜食玉米质量不稳定。

由于种植者对鲜食玉米的包装、储存、运输等环节的重视不够,导致鲜食玉米在采摘后很快失去新鲜度,品质不稳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对鲜食玉米收获、包装、存储、运输等环节的重视;还需要改进包装、储存和运输设施,保持鲜食玉米的新鲜度和品质。

河北省鲜食玉米市场环境不完善。

由于市场监督不力,存在一些不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和竞争不充分的问题,导致鲜食玉米生产者的收益低。

为了改善这个问题,需要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市场价格的监测和调控,提高市场竞争力,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让生产者能够获得合理的收益。

河北省鲜食玉米销售渠道有限。

目前,鲜食玉米的销售主要依靠农贸市场和农民个体经营者,销售范围较窄。

为了拓宽销售渠道,可以引入电商平台,推动农产品线上销售,同时加强与超市、酒店、餐饮等企业的合作,扩大鲜食玉米的销售范围。

河北省鲜食玉米存在种植规模小、质量不稳定、市场环境不完善和销售渠道有限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加大品种改良和技术培训力度、提升鲜食玉米质量、完善市场监管机制、拓宽销售渠道等发展策略。

通过这些努力,可以促进河北省鲜食玉米的健康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我国玉米种植分布及产量情况

我国玉米种植分布及产量情况

我国玉米种植分布及产量情况玉米在中国布局广泛,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形成一个从东北到西南的狭长玉米种植带,这一带状区域集中了中国玉米种植总面积的85%和产量的90%。

吉林、河北、山东、河南、黑龙江、内蒙古、辽宁、四川、云南、陕西是玉米播种面积最大的十个省份,其中吉林、河北、山东的种植面积均占全国的10%以上。

我国玉米种植地区分布图2、我国玉米产量情况中国玉米产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玉米种子的优化史。

改革开放以来,玉米品种经历了六代更替,玉米产量增长亦经历了两个阶段:(1)70-90年代单产增幅较大,涨幅超过50%,但面积增加较小,总产量的提高主要是由于单产增加所致,而新品种选育与推广成为推动单产增加的第一要素;根据各地调查春季玉米螟基数情况,今年东北大部百秆活虫数偏高,春玉米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长势良好,6月份东北南部、内蒙古中部偏东地区、西北东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偏多,预计一代玉米螟总体偏重发生,程度与上年相当。

其中,黑龙江、吉林大发生,辽宁、内蒙古偏重发生,新疆、黄淮和华北大部中等发生,江淮、西北其他地区、西南大部偏轻发生。

预计全国一代玉米螟发生约1.6亿亩。

全国大部地区玉米螟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较常年接近或偏晚1-3天(具体数据见表1)。

预计6月中下旬至7月末,江淮、黄淮、华北、西北、东北将陆续进入一代幼虫为害盛期。

一、东北春玉米主产区玉米螟平均百秆活虫数偏高据春季各地剥秆调查玉米螟平均百秆活虫数,以东北3省和内蒙古虫量较高。

与常年平均值比,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东、江苏、重庆偏高10%以上,山西和河南偏高近7%,黑龙江和河北等10省(区、市)偏低;与上年相比,内蒙古、山西、河北和陕西等10省(区、市)偏高,其余9省(区、市)偏低(具体数据见表2)。

各地玉米螟平均百秆活虫数统计表二、玉米种植和生长情况对玉米螟发生有利今年全国春玉米种植面积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其中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4省(区)累计种植面积超过2.3亿亩。

玉米在中国的发展

玉米在中国的发展

玉米在中国的发展
1.引入与传播:玉米最早在16世纪被引入中国,随着时间的推移,玉米逐
渐传播到全国各地,并成为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2.种植面积与产量增长:随着中国农业的发展,玉米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呈现
出稳定增长的态势。

特别是近年来,玉米种植技术不断改进,新品种不断推出,使得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高。

3.地域分布:中国的一些主要玉米生产省份,如黑龙江省、吉林省、内蒙古
自治区、山东省、河南省、河北省和辽宁省等,它们的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常年保持在较高水平。

这些地区的玉米生产规模较大,对中国的玉米市场供应起到了重要作用。

4.消费量与市场需求:玉米在中国有着巨大的消费需求。

玉米不仅用于饲料
生产,还广泛用于食品加工、工业制造等领域。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玉米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同时,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提高,对优质玉米的需求也在增加。

5.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中国玉米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技术的进步。

近年
来,中国在玉米种植技术、品种改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有效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农业产业链的完善,玉米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收稿日期 ! (""($"2$(# 作 者 简 介 ! 孙 本 吉吉7!%#"$8 % 男 % 农 学 学 士 % 济 宁 市 农 科 院 高 级 农 艺 师 ( 玉米室主任 ( 济宁市政府农业顾问团成员 % 从 事 玉 米 育种研究 ’
%+ 9: 的 !!3) 倍 % 差距是相当大的 ’ !"#"$ 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很不平衡 我国近年玉米 播种面积在 ( )2" 万 56( 左右徘徊 % 平原 ( 山 区 ( 丘
业土地资源贫乏 % 人均耕地面积只占世界人均耕地 面积的 (21 % 因此 % 人 均 占 有 玉 米 播 种 面 积 极 少 % 只 有 "3"!% 56(% 而 美 国 人 均 占 有 玉 米 播 种 面 积 为
)" 年 )!%/% 0 !%+% 年 $ 对玉米总产量增加的贡献 率 % 扩 大 种 植 面 积 约 占 /"1 % 提 高 单 位 面 积 产 量 约 占 &"1’ !%2" 年以来 % 重点实施了推广玉米单交种 (
参考文献 ’
;4< 石 德 权 ! 等 , 我 国 玉 米 品 质 现 状 & 问 题 及 发 展 优 质 食 用 玉 米 对 策 ;=<, 玉米科学 !1224 !*>1? " ;1< 石桂春 " 美国玉米加工业的历史和现状 ;=< " 玉米科学 !1224 !*>1@" ;:< 赵克明 ! 等 " 发展玉米科技型企业 几 点 认 识 ;=< " 玉 米 科 学 !1221 ! 42>1@" ;9< 史新海 ! 等 " 山东玉米生产和育种的进展及其展望 ;=< " 玉米科学 ! 1224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 作 为 我 国三 大 粮 食 作物 之 一 ,是 人类 和 畜禽 的重 要食 物 来 源 , 同 时也 是 重 要 的工 业和 医药 原料 。 11 玉 米在 我 国粮 食生 产 中 的地 位 。 随着 . 优 良杂 交种 的推 广应 用 和 综合 配 套 栽 培 技
北到 西 南包括 1 省 区的 “ 2个 中国玉米 带 ” 。玉 米带 上 的玉 米面积 和总产 量 占全 国的 8 %以上 。这 充 分 0 体现 了玉 米适 地种 植 ,趋 利避 害的 生态适 应性 。实 践证 明 ,这样 集 中种 植 有利 于 集 中使用 优 良品种 、 化肥 、农 药等 农用 物资 ;便 于集 中推 广先进 的科学
较差 。且 玉米深 加 工设 备滞 后 、加 工 成本 高 、品种 少 、档 次低 ,在 国际市场 缺 乏竞争 力 。
2 中 国 玉 米 生 产 发 展 特 点
发展 战略 ”
关 键词 :玉米 ;粮 食 作 物 ;大 玉 米发 展 战略 :全球 经济一 体化
1 我 国 玉 米 生 产 现 状
充分利 用 各地 的农业 自然 资源 和经 济 条件 ,有效 地 发挥玉 米 的增 产 作用 。 22 种 植 面 积 、单 产 和 总 产量 增 长 迅 速 。为 满足 . 畜牧 业 、玉 米 工 业 、 口粮 及 出 口等 日益 增 长 的 需
要 , 中国玉米 生产 发展 迅速 。从 各 种作物 的 总产量
21 玉 米 种 植 逐 步 实 现专 业 化 和 区域 化 。 由于 玉 .
米 高产 稳产 且适 应性 强 ,近年 ,在 玉米 面积 不 断扩 大的 同时又逐 渐 形成 了连 片种 植 的趋势 。 中国幅 员 辽 阔 ,地处 亚热 带 、温 带 和寒温 带 。从 南到 北种植
有 冬玉米 、秋 玉 米 、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米 和春 玉米 , 已形成 从 东
摘 要 :玉 米 是 我 国 三 大 粮 食 作 物 之 一 ,
忽 视 有 机 肥 的施 用 ,造 成 土 壤 板 结 和 土 壤 肥力 下 降,影 响玉米 产量 的进 一步 提 高 。再加 上我 国农业
我 玉国 量玉 衡 量 一 个 国 家 畜 牧 业 发 展 和 及 发 展 策 略 米数 成为 米 生 产 现 状
fa cs rS 瑞 德 黄 马 牙 ( e elw D n) L n at ) H e R i Y l et d o 4个 杂
增加 了 6 . 79 %,玉米 占粮食 总产 量 的 比重 由原 来 的 1. 1 %提 高 到 2 . ,增 加 了 1 . 。水 稻 单 产 提 0 23 % 1% 3 高 了 147 0. %,大豆 单产提 高 4 .%,玉米 单产 提高 1 6
仍很低 。
积 、单 产和 总 产量 增 长迅 速 ,间 、混 、套
复 种 方 式 已被 广 泛 应 用 .但 国 内玉 米 供 需
仍 面 临 不 少 问题 . 因 此 必 须 实 施 “ 玉 米 大
1 . 品 质较 差 ,缺 乏 竞争 力 。优 质专 用 玉米育 种 .4 2
在我 国相 对滞 后 ,造成 我 国玉米 品质 和专用 性 相对
占粮食 总 产 量 的 比例 变 化 同样 可 见 :3 0年 来 ,水
稻 总产 量 占粮 食 总产 量 的 比例 增加 了 1 . 04 %,大 豆
质 基 础 狭 窄 的 问题 ,引 起 全 国 同行 专 家 的极 大 关 注 。我 国生产上 使用 的玉 米杂交 种 的种质 基础 8 % 0 左右 (9 4年) 以唐 四平 头 、旅 大 红骨 、兰 卡斯 特 19 是
了 127 。近 年 ,玉 米 单 产 水 平 已经超 过 世 界 平 5. %
种优 势群 为主 。玉 米种质 基础 狭窄 ,阻碍 了我 国玉
米突破 性 新品种 的选育 和玉 米生 产 的快 速发 展 。
均水 平 。玉米 生产 表现 在种 植面 积扩 大 、总产量 增
加 、单产提 高 3个 方面 均超过 其 它粮 食作 物 ,这 种 趋 势 与世界 玉米 生产发 展完全 吻合 。 23 广 泛 采 用 问 、混 、套 复种 方式 。间 、混 、套 、 . 复种 是 中 国劳动 人 民在 长 期生产 实践 中总结和 创造 的耕 种 体制 。在 玉米 生产 中采用 间、混 、套 、复种
继 水稻 之 后 的第 二 大粮 食 作 物 。随着 畜 牧 业 和粮 食 加 工业 的 发展 ,玉 米在 我 国粮 食 生产 中 的地位将 越来 越重要 。 1 我 国玉米 生产 中存在 的问题 . 2 1 . 种 质 基 础 狭 窄 。2 .1 2 0世 纪 8 0年 代 以
来 ,我 国 玉米 工 作者 就 我 国种 质 基 础 等 问 题进 行 了广 泛 的研 究 ,指 出 了我 国玉 米种
人 民 生 活 水 平 的 重 要 标 志 之 一 我 国 玉 米 种 植 已逐 步 实 现 专 业 化 和 区 域 化 。 种 植 面
已发 展 为粮 、经 、饲 兼 用 作 物 。人 均 占有
生 产 是 以家 庭 为 单 位 ,生 产 规 模 小 、机 械 化 程 度
低 、成本 高 ,尽管 国家 收购 价格 较 高 ,但 农 民收入
术 水 平 的提 高 ,我 国玉 米 生产 得 到 较 快发
展 ,无论 是 播种 面 积 ,还 是 单 产和 总产 量 均 呈 稳 定增 长 的趋 势 。 19 9 6年 和 19 9 8年
我 国玉米 的 总产 量 甚至 超 过 了小 麦 ,成 为
技术 和 丰产 经 验 。在 作 物布 局 上 体现 出择 优 安排 ,
1 . 种 植 区 分布 不 平 衡 。我 国玉 米 分 布 东起 台 .2 2
湾 ,西 抵 新 疆 和青 藏 高 原 ,南 自北 纬 l 。 的海 南 8 省三 亚 市 ,北到 北 纬 5 。 的 黑龙 江 漠 河 流 域 。但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