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低碳理念创建绿色校园_王兴中
如何在校园中打造绿色低碳校园

如何在校园中打造绿色低碳校园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绿色低碳理念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
校园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摇篮,更应该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理念,打造绿色低碳校园。
这不仅有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还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那么,如何在校园中打造绿色低碳校园呢?首先,加强绿色低碳教育是关键。
学校应将绿色低碳理念纳入教育教学体系,开设相关课程和讲座,让学生系统地了解环境保护、气候变化、能源节约等方面的知识。
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实验和实地考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同时,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要渗透绿色低碳理念,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养成环保习惯。
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开设专门的环境科学课程,介绍生态系统、资源循环利用、可再生能源等知识。
此外,还可以在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融入环保内容,例如在数学中计算节能减排的效益,在物理化学中探讨新能源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这种跨学科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绿色低碳的重要性。
其次,优化校园设施建设也是打造绿色低碳校园的重要环节。
学校在新建或改建建筑时,应充分考虑节能环保因素,采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和技术。
比如,使用高效的保温隔热材料,减少能源消耗;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光伏发电设备等可再生能源设施,为校园提供部分能源;优化建筑的通风和采光设计,降低照明和空调的使用需求。
校园的照明系统也可以进行节能改造,将传统的白炽灯和荧光灯更换为 LED 灯,智能控制照明时间和亮度,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安装节水器具,建立雨水收集和中水回用系统,用于校园绿化灌溉和清洁。
再者,推广绿色出行方式对于减少校园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可以鼓励师生选择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学和上下班。
为此,可以规划专门的自行车道和步行道,提供充足的自行车停放设施,并与公交公司合作,优化公交线路和站点设置,方便师生出行。
打造绿色校园践行低碳生活

打 造 绿 色校 园 践 行 低 碳 生 活
郭 毅 夫
( 东华 大学 , 海 上 2 1O ) 0 6 O
摘 要 : 呼 和 浩 特 市 二 中 东 校 区 学 生 中 随 机 抽 取 1 0人 进 行 问 卷 调 查 , 解 中 学 生 对 低 碳 生 活 的 在 0 了
认 知 程 度 及 实 践 程 度 , 找 低 碳 足 迹 , 讨 低 碳 措 施 , 导 绿 色 校 园 、 碳 生 活 理 念 。 查 结 果 表 明 : 大 寻 探 倡 低 调 ①
2 结 果 统 计
统 计 结 果 见 表 1 。
表 1 呼 和 浩 特 市 二 中 东 校 区 问 卷 调 查 结 果统 计 ①你知道什么是碳排量吗?
当 前 , 球 气 候 变 暖 , 地 灾 害 频 繁 发 生 等 一 系 全 各 列 的 问 题 致 使 人 类 不 得 不 考 虑 目前 的 生 态 环 境 。 让 我 们 来 看 看 有 关 资 料 统 计 : 体 , 人 每 天 通 过 呼 吸 人 每 大 约 释 放 C . 4 g; 用 电 脑 , 平 均 间 接 排 放 o2 1 k 使 1 年 C020 5 g; 箱 , 平 均 间 接 排 放 CO2. k 电 视 , 1 .k 冰 年 6 3 g; 年 平 均 间 接 排 放 CO2 . k 汽 车 , 台 发 动 机 每 燃 1 7 g} 一 烧 1升 燃 料 向 大 气 层 释 放 C 2 5 g; 用 纸 巾 , 人 0 . k 使 每 每年 可排 放 C O:0 5 k 喝 一 瓶 瓶 装 水 , 排 放 . 7 g; 可 0 o 4 g 的 CO 坐 一 次 电 梯 可 排 放 Co 2 0 g~ .4k 2 ; .k 6 O g … 。节 能 减 排 已刻 不 容 缓 , 展 低 碳 经 济 在 .k … 发 全 球 已 经 基 本 形 成 共 识 , 碳 运 动 已 经 成 为 一 场 涉 低 及人 类 生产 方 式 、 活方 式 和价 值 观念 的 全球 性革 生
开启低碳生活建设绿色校园演讲稿(精选5篇)

开启低碳生活建设绿色校园演讲稿(精选5篇)开启低碳生活建设绿色校园演讲稿(篇1)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人类存在的历史总的来讲是适应自然的历史,同时也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改造着小环境,希望能生活地更安全、更舒服。
阳溧市位于长江三角洲西部,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
被确认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被国家环保部评为“环保模范城市”,被评为“中国长寿之乡”。
近年来以“绿色崛起,跨越发展”为主线,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深化环境综合整治,推动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而对于老师和同学们,学校也为我们提供了文明、健康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作为“江苏省园林式单位”、“常州市绿色学校”,绿化率达51%,“英才廊”等的建设使校园自然环境和校园文化相协调。
优美的环境不但使人赏心悦目,更能滋人心智。
作为环保模范城市复核的必查单位,国家环保部的专家近两周肯定会来我校看看。
当然我们不仅仅是为了检查,最重要的是每位师生具有环保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首先体现在卫生保洁方面。
同学们白天大部分时间在教室学习,值日生每天早晨是否都将地面灰尘拖干净,讲台与地面是否有很多粉笔灰,偶尔的一阵风将其吹向教室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同学,垃圾是否及时的送到垃圾房,而不是任其在教室或扔向厕所和洁具间,挡不住的味道飘向办公室、教室......其次我们需要有节约是意识,阳光充足时少开几盏灯,晚自习只有少数寄宿生在教室时也关掉几盏灯、座位相对集中,看到滴水龙头拧紧它,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和非环保塑料袋......同时还需要有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
校外食品即使味道好,但你知道用料的****吗?了解它的加工过程吗?你的饮食安全能得到保障吗?还有一些学生以方便面、饼干等深加工食品代替某日的一餐,以各种饮料代替白开水。
学过高中化学的同学们,你懂的,食品中的可使用添加剂长期大量进入人体,究竟是好是坏。
如果你真不懂,建议作为下一期的研究性学习深入了解一下。
绿色校园我行动

绿色校园我行动为了推动绿色环保,建设美丽的校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绿色校园的行动。
绿色校园不仅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本文将从减少能源消耗、推广垃圾分类、植树造林三个方面来介绍我校绿色校园行动。
1. 减少能源消耗为了推动绿色校园,我们要从减少能源消耗入手。
学校应该加强对能源的使用管理,建立起科学的能源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解决能源浪费问题。
同时,学校应该利用自然资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等,来替代传统能源,以减少对煤炭和石油等非可再生能源的依赖。
除了学校的努力,每个学生都应该从日常生活中节约能源。
我们可以在教室离开时及时关闭电灯和电脑,合理利用自然光线和自然通风。
同时,提倡步行或骑自行车上下学,减少汽车使用,从小事做起,共同减少碳排放量,保护我们的环境。
2. 推广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是绿色校园建设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制度,鼓励师生按照不同种类的垃圾进行分类投放。
同时,学校应该加强对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让每个人都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方法。
除了在学校推广垃圾分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践行垃圾分类。
我们可以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等进行分类投放,并主动积极参与回收利用活动。
只有每个人都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才能真正实现垃圾资源化的目标,达到绿色校园的标准。
3. 植树造林为了营造绿色的校园环境,我们应该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植树志愿者活动,邀请师生一起参与植树造林的工作。
通过种植树木,不仅可以美化校园环境,还可以提供清新的空气和生态保护作用。
除了学校组织的活动,我们每个人也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积极参与植树造林。
我们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参加志愿者活动,积极支持树木的种植和养护工作。
每个小树苗的成长都需要我们的关爱和呵护,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绿色校园贡献一份力量。
总结:绿色校园行动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学校和个人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
如何在校园中打造绿色低碳校园

如何在校园中打造绿色低碳校园在当今社会,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全球的共同追求。
校园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场所,更应该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理念,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那么,如何在校园中打造绿色低碳校园呢?首先,加强绿色低碳教育是关键。
学校可以将绿色低碳知识纳入教学体系,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传授环保知识和理念。
例如,在地理、生物、化学等相关课程中,融入气候变化、能源利用、生态保护等内容,让学生了解绿色低碳的科学原理和重要性。
同时,可以邀请环保专家、学者来校举办讲座,分享最新的环保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拓宽学生的视野。
此外,组织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宣传、植树造林、水资源保护等,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其次,优化校园能源管理是打造绿色低碳校园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全面评估能源使用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能源管理计划。
对于照明系统,可以采用节能灯具,并根据实际需求合理设置照明时间和亮度。
在空调使用方面,设定适宜的温度范围,鼓励采用节能型空调,并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对于校园内的电器设备,如电脑、打印机等,应设定节能模式,减少待机能耗。
同时,积极推广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在校园内安装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热水器等设施,逐步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再者,推行绿色出行也是打造绿色低碳校园的有效举措。
学校可以鼓励师生选择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学。
为此,可以优化校园内的交通规划,设置专门的自行车停放区域和充电设施,方便师生使用自行车。
对于距离较远需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师生,可以与公交公司合作,开通定制公交线路,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务。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绿色出行宣传活动,倡导师生减少使用私家车,共同为减少碳排放做出贡献。
校园的绿化和生态建设对于打造绿色低碳校园同样不可或缺。
合理规划校园绿化布局,种植各类树木、花卉和草坪,不仅能够美化校园环境,还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起到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的作用。
创建_绿色大学_实现可持续发展_王大中

DOI:10.14138/j.1001-4519.1998.04.0021998年第4期 RESEA RCH ON ED U CA T ION T SIN G HU A U N IV ER SI T Y N o.41998创建“绿色大学” 实现可持续发展王大中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和政府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我校结合“211工程”建设规划,在一批专家学者长期酝酿及与有关部门领导多次讨论的基础上,集思广益提出了建设“绿色大学”的创意,制定了清华大学建设“绿色大学”规划纲要,计划在“绿色教育”、“绿色科技”和“绿色校园”建设等方面分阶段实施。
学校已经把建设“绿色大学”作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建设“绿色大学”的创意,得到了教育部、科技部等国家主管部门的肯定。
1998年5月20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准我校“创建绿色大学示范工程”的项目报告,并建议尽快实施。
一、建设“绿色大学”——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在世纪交替之际,回眸即将过去的20世纪,人类社会取得了太多的骄人业绩,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把人类的物质文明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境地。
惊叹之余,我们又不得不正视人口剧增、资源匮乏和环境恶化的现实。
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耗损、酸雨蔓延、生物多样性丧失、海洋污染、沙漠化等全球环境问题已经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极大的威胁。
据科学家预测,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温室气体的累计作用将使得到2030年全球气温上升1.5~ 4.5摄氏度,从而导致海平面上升20厘米,使许多在沿海地带人类辛勤建设的美好家园陷入危机。
而日益严重的臭氧层耗损已经并将进一步对人体健康和农业生产造成重大危害。
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规模空前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首脑大会,通过了“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为在全球、区域或各国范围内实现可持续发展制定了行动纲领,使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
合肥润安公学“绿色学校”创建活动自查报告

合肥润安公学“绿色学校”创建活动自查报告“绿色学校”创建活动自查报告我们润安公学创办于1993年,至今已走过了10个年头。
润安公学从开始办学的那一天起,就确立素养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同时把环保教育作为素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向师生提出了“做环境的卫士、学习的主人、守纪的榜样”的整体要求。
为响应合胖市创建国家环境爱护榜样都市的奋斗目标,2001年5月,市教育局和市环保局向全市中小学提出了创建“绿色学校”的任务。
对此,我校积极予以响应,随后全面开展了以“争做环境卫士,创建绿色校园”为主题的创建绿色学校活动。
我校依照市局教宣函[2002]152号文件《对于合胖市“绿色学校”评选的通知》的规定精神,参照绿色学校评选标准和评分细则,对自2001年下半年以来,在一年多时刻里开展创建绿色学校的事情进行自查自评,认为我校已基本符合绿色学校的条件,决定参与合胖市绿色学校的评选。
现将创建的要紧工作及成效汇报如下:一、在市局和市环保局于2001年5月发出创建绿色学校通知后,我校及时召开了三级以上治理人员会议,经过讨论作出了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的决定,并且向全体师生发布了这一决定,把“争做环境卫士,创建绿色校园”作为创建绿色学校的主题,并向全体学生提出了“做环境的卫士、学习的主人、守纪的榜样”的总体要求。
随后,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成员由各部门负责人,教师学生代表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创建方案的制定、具体活动的开展和有关工作的协调。
二、依照市教育局和市环保局的要求,我们随后制定了《润安公学创建绿色学校实施方案》,确立了创建活动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要紧任务和实施方法。
《方案》对我校创建绿色学校总体目标做了如下表述:大力加强校容建设,抓好校园的绿化,美好和净化工作,形成既具有浓烈的现代化教育气息,又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的育人环境;持久开展环保教育,别断增强师生的环保意识,用爱环境、惜资源的高尚情操净化师生的心灵,激励师生走向成功。
新时期绿色低碳理念下的校园建筑设计研究

新时期绿色低碳理念下的校园建筑设计研究广东广州510000摘要:在目前的校园环境建设中,要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在建筑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应用绿色生态的概念,提高校园的生态属性。
在本文的分析中,以绿色生态校园为研究对象,引入了校园生态建筑,对其内涵和特点进行了界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绿色生态校园的建筑设计方法,以期在提高建筑的环境价值的同时,减少对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绿色低碳理念;校园建筑;设计研究前言:在校园建筑的设计中,只要能营造出一个风景优美、特点鲜明的生态环境,并综合分析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时代特征,既能表现出浓厚的文化和学术氛围,又能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建设需要,提高城市的现代化程度。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构建“节约型”“绿色”的校园,是当前高校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构建“低碳”“绿色”校园的设想。
一、校园生态建筑(一)含义在进行校园生态建筑的设计时,要把校园建筑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使师生都处在一个生态型的环境之中,这样既能提高与周边环境的契合度,又能方便老师和同学们进行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
要达到这一目的,关键在于要通过多种生态元素的协同作用,使得校园建筑体系中的各类资源,都能够得到有序的流通和使用,从而减少校园内的污染。
再进行相关的建筑施工时,要特别注意生态问题,有针对性地分析传统建筑的污染问题,为处于成长期的学生们提供很好的教育,让他们更清楚地认识到绿色生态环境的魅力和功能。
(二)特征在构建绿色生态校园的过程中,涉及了多个学科的知识,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会形成比较复杂的设计内容。
比如,要按照目前社会对建筑业的基本需求,主动使用部分可回收材料和可再生资源,以此来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提高废弃物的安全处置和调控。
此外,在绿色校园建筑设计中,应主动采用某些先进技术,保证全过程的低碳排放。
而在室内,则是充分利用了太阳能,采用了科学、合理地采光和通风方式,减少了对电力的消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当前,高校低碳、环保、绿色、节能意识比较淡薄,低碳理念和行为教育亟待加强,循环经济利用方式有待创新,资源浪费现象较为突出。
本文直面校园低碳生活现状与面临的严峻形势,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践行低碳理念,建设绿色校园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低碳理念;绿色校园;创建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421(2013)01-0083-06践行低碳理念创建绿色校园王兴中(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福建福州350007)收稿日期:2012-12-10作者简介:王兴中(1968-),男,福建古田人,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高校行政管理。
全球性变暖与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必须引起高度关注的课题。
据英国媒体2012年5月9日报道,智库罗马俱乐部的一份报告称,因各国政府与市场没有采取足够措施应对气候变化,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加将导致全球平均气温到2052年上升2摄氏度,到2080年上升2.8摄氏度。
也有专家预测到21世纪末,海面将上升60cm,可能会对水资源、生态系统、农业等带来持久而深远的负面影响。
于是,降低生产和生活中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提高碳的生产率,成为一种新的世界发展潮流和人类努力方向[1]。
为应对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建设生态文明,我国把应对气候变化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在此背景下,低碳理念加速在校园植根发芽、蓬勃发展。
如何营造校园低碳环境,倡导低碳生活,有效减少资源浪费,建设新型绿色校园将成为未来高校继文明校园、平安校园之后的又一重要课题。
一倡导低碳与建设绿色校园的意义在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上提出“绿色学校”的理念后,世界高校群起响应。
2008年,中国32所“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发布了建设可持续发展校园宣言,倡议在大学的校园里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渗透到校园建设与管理的各个层面及领域[2]。
根据教育部官方网站2010年统计,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358所,教职工215.66万人,在校学生2385.63万人,又据住房与城乡建设部2005年对45所高校能耗和水消费数据统计测算,高校人均年用水量是145.2吨,是全国人均生活年用水量的1.95倍,人均年能耗0.775吨标准煤,是全国人均生活年用量的4.32倍,到2010年,中国高校校园建筑面积已超过7.46亿平方米。
高校是处于耗能平台的前沿领域,能耗数量庞大,节能减耗潜能空间广阔。
倡导校园低碳就是在保障校园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的前提下,组织开展以低碳为主题的各项教育研究与实践活动,以低消耗,低排放,少污染为基础,以科学发展、管理创新、技术改进为核心,以节能减耗、环境保护、低碳生活、废气低排放为标志,创建学校绿色教育研究体系,健全低碳校园制度,创新低碳教育理念,全面提高师生环保素养,要求校园的建筑物、基础设施和教学、办公、交通等运行方式是低碳环保的,并通过师生潜移默化地将低碳生活理念和行为推广到家庭、公《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JOURNALOFFUQINGBRANCHOFFUJIANNORMALUNIVERSITY2013年第1期总第115期Sum No.115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3年1月84共场所,着力建设生态环保、环境优美、秩序井然的和谐绿色校园。
二创建绿色校园面临严峻形势(一)校园低碳理念淡薄师生员工是践行低碳理念,建设绿色校园的主体与生力军,他们对校园低碳理念认识的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到学校开展创建节能减耗、低碳环保和绿色校园活动的成效。
近期,笔者围绕低碳理念对福建省10所高校共3000名师生员工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从收回的2863份问卷分析结果显示:在问卷调查中,对于“低碳生活”是否有所了解,并且有着怎样的认识程度问题,回答不清楚或完全不知道的占48.06%,即使回答有一定了解的37.16%的人群中,其了解的深度与广度,似有不足,甚至存在偏见;对“低碳”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大吗?这个问题,回答“有点关系和某些方面”或“那是政府的事”占57.18%,回答“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仅占41.89%;对“在打印时,您是否会选择双面打印?”问题,回答“经常使用”的仅占34.77%,65.04%的人回答“偶尔使用”或“从不使用”;问及“您所在学校的水、电、纸张等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吗?”,回答“使用正常、合理”的仅有30.95%,而有63.26%的人认为浪费严重,还有些人根本就没感觉;对“您会自觉将个人或者宿舍垃圾分类处理吗?”问题,回答“经常”的只占11.53%,69.07%的人回答“偶尔”,18.65%的人回答“从不”;对于每年一度的植树节及植树活动,仅有58.86%的人有时会去参加,而32.24%的人从来就没有参加过;在娱乐休闲中,选择有氧低碳的户外活动形式(打球、登山、郊游等)的人仅占44.61%,53.47%的人喜欢呆在宿舍玩游戏或选择到KTV等娱乐场所;对于“派发的传单您如何处理?”,有68.88%的人回答“直接扔掉”,有31.14%的人回答“当草稿或作废品卖”;在征求师生对建设低碳校园有什么建议或意见时,建议大多较为肤浅,意见也是五花八门,有些则根本就不属于低碳校园建设的范畴;还有,从近年来学校在新学期环保协会社团纳新中,缺乏影响力和吸引力,参与报名学生也不是很多。
由此可以看出,师生员工对校园低碳理念的切身性、重要性与紧迫性认识不够,意识淡薄。
(二)校园低碳行为意识缺乏学校在建设绿色校园方面缺乏有效的平台与有力的抓手,教育宣传力度不够,舆论氛围不够浓厚,校园低碳管理与监督制度不够健全,造成低碳行为意识缺乏。
例如:有些同学喜欢宅在寝室不下楼,一日三餐叫外卖;有些同学上下楼只要有电梯就去乘坐;有些寝室基本上不主动关灯,都是等系统熄灯后从第二天六点到起床都一直亮着;有些同学整天选择在寝室玩游戏接受电脑的辐射而不喜欢跑步、打篮球等低碳的户外运动;还有一个我们不能忽视的事实:低碳环保协会在新学期的社团招新中所招的人数是最少的,虽然不排除社团本身开创时间不长影响力缺乏的因素,但也说明校园低碳环保活动的开展与推行是不力的。
在问卷调查中发现:许多学生娇生惯养,带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贯性思维,只要方便、省力、快捷就不顾费用、环保及不良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喜欢使用一次性用品(如筷子、餐盒、纸袋等),每周使用塑料袋数量为7-14个的占35.05%,每周使用塑料袋数量超过14个的占19.59%;有57.23%的人没有自带塑料袋或使用循环塑料袋的习惯;晚上十二点以后熄灯或不主动熄灯的人占26.61%;平均每天上网时间为1-3小时的占36.18%,超过3小时的占26.34%;一周平均叫外卖2-5次的占31.45%,超过5次的占30.83%;有69.36%的人用洗衣机洗衣服;出门随手关灯、关风扇、关空调等电器习惯较差;有51.28%的男生会把吸烟当作自己成熟的标志,而忽视吸烟对身体及周边环境的伤害与影响;49.82%的男生误认为,酒量是衡量胆识、工作水平、交际能力、感情深厚的标尺,校园里“以酒会友”现象时有发生。
(三)校园“高碳行为”现象较为突出王兴中:践行低碳理念创建绿色校园85第1期奢侈消费可以说是一种虚荣心理上的诉求反应,直接表现为公共消费浪费问题较为突出。
高校同样也不例外,校园资源浪费现象相当突出:由于受“姓公”潜意识的影响,教学楼、宿舍楼、办公大楼、实验楼等公共场所长明灯、常流水现象时常存在,电风扇、空调、电脑及各种电器,在无人使用的情况下,仍然在运行,水龙头损坏不及时修缮导致漏水现象时有发生,有些水电供应管网线路老化,主杆破损、设施锈蚀,显性浪费与隐性损失巨大,造成学校水电开支惊人,耗能超负荷运转;校园数字化建设亟待加强,师生信息沟通、处理与反馈平台利用率不高,无纸化办公与教学经验做法较难推广应用,节约与循环用纸意识不强,纸张耗用量巨大,浪费现象也相当严重;由于一些高校食堂人流量大、空间小等原因,就餐时间食堂环境拥挤嘈杂,导致部分学生使用保鲜袋打包食物,部分学生选择叫外卖,还有一部分学生干脆在宿舍用大功率电器煮食物、使用塑料袋等一次性卫生用具既造成资源的浪费,又极不利于低碳环保,且使用大功率炊具不但能耗增加,更存在安全隐患;由于共享与节约意识薄弱,甚至潜意识里存在盲目攀比与追求高端消费心理,校园资产隐性损耗严重;随着校园车辆增多,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急剧增加。
据粗略统计,目前每所高校约有20%-25%的教职工拥有私家车,并配备有15-20辆公务车,且有不断递增的趋势。
三创建绿色校园主要思路(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校园低碳制度创建绿色校园的决策在领导层,贯彻落实在各级干部,实施成效要靠全体师生员工的自觉性。
学校要把建设绿色校园作为一个长久的规划,以实现校园CO的“极少”排放为执行目标,2结合自身的特点与实际,加强领导,统一谋划、部署与协调,从管理层面入手,建体系、强机制、促长效。
成立校园低碳执行小组,组长由党政主要领导(或授权给分管领导)担任,分管办公室与后勤的领导担任常务副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各处(室)、系(部)、中心、图书馆部门负责人和党总支书记组成,下设办公室,挂靠在院长办公室。
主要职责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实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与上级关于节能减排的工作方案和要求,完善校园低碳管理制度,明确各级责任,以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支撑,以提升产业结构、节能降耗、优化能源结构、低碳消费等为重点领域,着力建设符合我国实际的低碳高校[3]。
主要做法:一是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切实建立有效的低碳管理机制并形成能够具体操作和考评的体系,修订完善《房产使用管理办法》、《水电管理规定》、《办公用品领用管理办法》、《公务车辆管理办法》、《校园环境与绿化保护办法》、《部门低碳目标责任制及考评办法》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二是定期召开校园低碳工作会议,专门研究学校节能减排管理工作,在深入调研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查找差距,科学部署下阶段校园低碳工作;三是提高执行力建设,加强部门低碳目标管理和责任制落实,根据各部门工作性质,通过共性与个性比较,采用定量与定性办法,对各部门执行低碳管理进行综合考核,每学期一次,年终进行总结评比,并与部门年度考评、个人考核及晋升挂钩;四是加强督查整改,落实责任追究制,确保部门低碳目标任务完成,由校园低碳执行小组办公室牵头,通过定期与不定期、抽查与普查、自查与他查相结合的办法,严格按照《部门低碳目标责任制及考评办法》,对低碳目标执行不力或出现失误与偏差,要及时纠正或提出整改意见并进行必要的提醒教育,责令限期整改,对多次执行不力或某些问题重复出现的,应由督查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