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历史

合集下载

山西历史文化简介

山西历史文化简介

山西历史文化简介一、关于山西因地处太行山之西而得名,东有太行屏蔽,西、南以黄河为天堑,北有长城拱卫,因外河而内山,自古就有“表里山河”之称。

春秋战国时期属晋国地,故简称晋。

公元前453 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所以又有“三晋”之别称。

山西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神话传奇中的女娲补天、神农尝百草、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都是发生在这里。

尧、舜、禹都在山西建都立业。

尧都平阳,在今临汾一带;舜都蒲坂,在永济四周;禹都安邑,则在夏县境内。

中国第一个王朝夏,就在晋南、豫西一带。

春秋时期,晋文公定都曲沃,成就一代霸业。

隋末,太原成为李唐王朝飞龙之地,因此太原至今有龙城之谓。

明清时期晋商崛起,使得平遥,太谷等地成为中国当时的金融中心。

可以说,从远古时期直到清末,山西在全国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所以清朝学者顾祖舆这样说:“山西居京师上游,表里山河,称为完固,且北收代马之用,南资盐池之利,因势乘便,可以附天下之背而扼其吭也”,“是故天下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也”。

二、山西历史名人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山西人才辈出,群星璀灿,数不胜数。

如晋文公重耳,女皇武则天,美人杨贵妃,富商猗顿,政治家蔺相如、霍光、狄仁杰,裴度,改革家戊戌六君子的杨深秀,军事家廉颇、卫青、霍去病、关羽、杨业、薛仁贵,文学家王勃、王维、王之涣、王昌龄、王翰、宋之问、柳宗元、白居易、温庭筠、司空图、元好问、罗贯中,学者司马光,书法家米芾、傅山,戏曲家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元四家”里山西就占了三家,当代则有彭真、、薄一波、赵树理等等。

三、关于盐湖在运城有盐湖,又称中国的死海。

盐湖产盐,除了储量丰富的高浓度的卤水,还要有阳光的爆晒和强风的吹拂。

晋南枯燥多风,正所谓天时地利。

盐湖产盐和海盐、井盐不同,是天日晒盐,自然结晶,人工捞采,和另外两种采盐方式相比,本钱低、盐质好、产量大,而且这里地处中原,经济兴旺,交通便利,因此从周朝开头,盐湖已被官方看重和掌握,从那时到唐朝以前几千年都是承受这种原始的生产方式,到唐朝则变革为垦畦浇晒,就是用人力垦地为畦,将卤水灌入畦内,利用天日蒸发晒盐,这样又进一步提高了盐的产量和质量。

和山西有关的历史典故

和山西有关的历史典故

和山西有关的历史典故山西是中国历史悠久的省份之一,其地处中原腹地,历史上曾是古代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山西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许多历史典故都与山西这块古老的土地密不可分。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一些与山西有关的历史典故。

第一则典故是关于山西名胜——五台山的。

相传五台山上的普贤菩萨曾化身为一个老翁,帮助一位贫苦的老妇人。

老翁告诉她在山上种下一颗梨树,一年后可以收获到宝贵的果实。

老妇人按照老翁的指示去做,果然一年后收获了一颗硕大无比的梨子,里面竟然藏有一块黄金。

这个故事流传开来,五台山因此被誉为“黄金山”,成为佛教信徒和游客朝圣的地方。

第二则典故是关于山西的另一名胜——晋祠的。

相传晋国的开国君主晋文公在此地发现了一块奇石,上面刻有“大道之源”四个大字。

他领悟到这是天命之所在,于是在此建立了晋国的都城,开创了晋国的疆域。

后来,晋文公的后人也在此建立了晋祠,以纪念晋文公的功绩。

晋祠成为了后人祭祀晋文公和晋国先贤的圣地,也是山西省内的重要历史遗迹之一。

第三则典故是关于山西的地理环境与历史传说的结合。

相传山西是黄帝的故乡,黄帝在此地生活和治理百姓。

据说黄帝曾在山西创立了许多制度和规章,为后世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在山西的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黄帝故事的雕塑和传说,这些故事成为了山西历史文化的一部分,也为山西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通过这些与山西有关的历史典故,我们可以看到山西这块古老的土地所蕴藏的丰富历史文化底蕴。

这些典故不仅让我们了解山西的历史渊源,也让我们更加珍惜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

希望我们能够通过学习这些历史典故,更加深入地了解山西的历史,传承和发扬山西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山西这块土地的文化底蕴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愿山西这片古老的土地,永远充满神奇和魅力,留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关于山西的历史故事

关于山西的历史故事

关于山西的历史故事1、长平之战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五年4月至周赧王五十五年9月(一说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又一说是周赧王五十四年年初至五十五年九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

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

此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

秦国由于连年战争,国内粮草消耗严重,战场上的相持对峙局面对其不利,再加上廉颇用兵老道无懈可击,遂用反间计。

赵王由于初战失利,见无利可图,遂求和秦国,不成被戏耍,年轻气盛的赵王遂要出击,但廉颇坚守不出不听赵王令,再加上秦国反间计,遂弃用名将廉颇,而起用赵括代替廉颇;赵括遵照赵王意图,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

秦国见有机可乘,暗中换帅名将白起,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

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至此秦国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见战国历史分期)。

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

2、介之推绵山被焚晋献公时,晋国宫廷内讧,公子重耳出逃卫国,卫国不敢收留,于是逃往齐国,途中无食物可吃,只好吃野菜充饥。

重耳自幼长在宫中,咽不下野菜。

其中有个侍从叫介之推,他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煮成汤端给重耳喝,说是麻雀汤。

重耳喝完后连称味道好,后来在赶路时,重耳发现介之推走路一拐一瘸,经过追问才明白真相,重耳感动不已,并许诺回国后定当重赏介之推。

后来,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到了晋国,平定了叛乱并当上国君,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

跟随他出逃的人都得到了封赏,而晋文公唯独忘了介之推,介之推遂认为自己无功,即使自己不割肉,晋文公一样会被别人帮助当上国君。

于是带着老母归隐山林,躲进了绵山。

有人为其鸣不平,便作诗来讽刺晋文公忘恩负义,这首诗在市井流传开来,并很快传到了晋文公耳中。

山西历史故事

山西历史故事

山西历史故事1. 岱山炼剑:相传古代山西岱山山脉有一位名叫石清的剑师,他生活在山林中独居,专心修炼剑术。

他每天都会在岱山上默默地炼剑,潜心精进。

终有一天,他炼成了一把无匹的神剑,名为“岱山剑”。

这把神剑震动了整个山西,被誉为古代山西武林的传世之宝。

2. 黄河壶口瀑布的故事:相传在古代,山西境内的壶口瀑布水势汹涌,被誉为“黄河第一瀑”。

有一天,一位名叫韩非的智者来到壶口瀑布,他观察瀑布的水流发现其中规律,突然有了一个灵感,他设计了一种叫做“黄河船”的船型,可以顺利通过瀑布。

从此,壶口瀑布成为古代中原地区重要的通航咽喉,为山西的水陆交通做出了巨大贡献。

3. 姜太公钓鱼:相传姜太公是山西人,他在山西山区的一个山洞内居住。

一天,他来到汾河边钓鱼,准备过日子。

但他钓了一整天也没钓到一条鱼,他心生不满,便将钓竿扔进了汾河中。

不久之后,他再次捞起钓竿,竟然钓上了一尾大鲤鱼。

姜太公领悟到了人生哲理,他觉得“有钓而不可得,无钓而得”,于是他放下了物质追求,研究起政治和国家大事,成为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4. 孟姜女寻父:相传古代山西有一位名叫孟姜女的年轻妇人,她的丈夫被指控反叛,被贬到边疆做苦工。

她每天思念丈夫,披麻戴孝。

后来,她听说丈夫已经死去,她决定去山西情报。

经过几年的寻找,她最终找到了丈夫的坟墓,并向他祭拜,并痛哭流涕。

传说因为她的坚持不懈和深情厚意,孟姜女的力量震动了大地,她的丈夫复活了,并与她相拥而泣。

5. 晋祠: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是祭祀晋国和晋文公的古代祠堂。

相传晉國是古代山西地区的一个强大国家,晋文公是晋国的君主,他在位期间为人民立下了许多功勋。

晋祠作为晋文公的庙宇,是祭祀祖先和纪念历史的场所,也是山西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

每年的晋祠庙会,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和信徒前来参观和祭祀。

这些山西历史故事见证了山西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也展现了山西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对传统价值的崇尚。

山西历史文化简介

山西历史文化简介

山西历史文化简介山西省自古就有人类活动的迹象,并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根据中国最早的史书《禹贡》记载,山西地区最早为冀州之域,后为并州、以及司隶校尉部之西北境。

早期人类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

在这片土地上,10万年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西侯度文明和丁村文明遗址标明,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有了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之久,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美称。

下川遗址、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遗址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有了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炎帝都曾把山西作为活动的主要地区。

中国史前三大伟人尧、舜、禹,都曾在山西境内建都立业。

山西古代又称并州古属冀州之域,虞舜以冀州南北太远,分置并州。

应邵曰:“地在两谷之间,故曰并州。

”夏仍为冀州地,周曰并州。

《周礼·职方》:“正北曰并州,其山镇曰恒山,薮曰昭余祁,川曰滹沱、呕夷;浸曰涞、易。

”据《舆地广记》载,周并州包括今山西全境和河北、内蒙部分地区。

古代时期周朝时,山西是唐国的领地。

后来唐叔虞的儿子燮父因唐国临晋水,改国号为晋。

春秋时,山西是五霸之一的晋国。

战国时,瓜分了晋国的韩、赵、魏三国,与秦、楚、齐、燕并称为战国七雄。

秦始皇一致中国后,在山西设有太原、上党、河东、雁门、代郡等五郡。

到隋时,太原是黄河流域仅次于长安和洛阳的第三大城市。

隋末,李渊父子起兵于太原,建都长安后,把太原尊为“北都”,意即“别都”。

五代时期,后唐、后晋、后汉和北汉都是以山西为依据地起家。

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山西的位置举足轻重,而且由于其特殊的天文地位,越是乱世越是显得重要,谁拥有了山西,谁就可以称雄天下。

所以,清人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指出:天下情势,必有取于山西。

金元时期,山西的经济、文明在中国北部居抢先位置。

明代时,设山西行中书省于太原,后改为承宣布政使司,统管山西五府三州。

清代,开端称为山西。

山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明遗产。

山西的历史文化

山西的历史文化

山西的历史文化山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省之一,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这里曾经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下面将从山西的历史、文化、名胜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山西的历史山西历史上有着悠久的文明史,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就有了人类活动的痕迹。

夏商时期,山西地区属于夏商王朝的领土范围。

春秋战国时期,山西地区处于晋国的统治下。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代、魏晋南北朝、唐宋等多个朝代在此建都或设立重要政治中心,并使得山西成为了中国北方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

二、山西的文化1. 书法艺术山西是书法大省之一,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其中以晋阳学派最为著名,代表人物有王羲之、颜真卿等大家。

2. 建筑艺术山西传统建筑风格独特,以木结构建筑为主,多采用灰瓦、红墙、白壁等材料,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建筑风格。

例如:悬空寺、木塔寺、云冈石窟等。

3. 音乐艺术山西民间音乐丰富多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梆子”,它是山西地区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

三、山西的名胜1. 太原古城墙:太原古城墙始建于宋代,是中国现存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

2.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南郊十二公里处,是中国北方著名的佛教艺术遗产。

3. 悬空寺:位于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崖壁上,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悬空建筑之一。

4. 五台山:位于晋中市五台县北部,是佛教名山之一。

这里有众多佛教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

四、总结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省之一,山西不仅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还有着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这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在今天,山西仍然保留着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和探索。

山西历史知识总结

山西历史知识总结

山西历史一.山西简称晋,是因为西周、春秋时期为晋国之地。

山西又称三晋,是因为战国初期发生了以山西为中心的韩、赵、魏三分晋国。

明朝初年,设山西行中书省;清代,设置山西省。

至此,山西才成为正式的行政名称。

二.应县木塔建于辽代。

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高的木结构建筑。

古城平遥被誉为“明清建筑的百科全书”,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解州关帝庙建于隋初,是最大的武庙(纪念关羽);它与山东曲阜孔子家乡的“孔庙”一文一武遥相呼应,构成传统文化文武崇拜的两脉之源。

山西的古代文物在全国名列前茅。

三.革命历史纪念地:(红色旅游)武乡县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平型关战役旧址;刘胡兰列士纪念馆。

黄崖洞保卫战旧址;左权将军牺牲纪念地(把辽县改为左权县)抗日华侨女英雄李林纪念馆(平鲁)。

设立红色旅游纪念地主要为进行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历史名人和传统文化白居易、王勃、温听筠、王绩、王之涣、王薇、王翰、柳宗元、司马光、元好问、罗贯中、卫夫人、米芾(书法家)傅山(画家)。

元杂剧也发源并成熟于山西。

山西传统戏剧----晋剧赵树理—“-山药蛋派”的开创者和代表作家。

代表作:《小二黑结婚》五、黄河文明的源头尧都平阳,舜都蒲板(永济),禹都安邑(今夏县西北)炎帝陵(山西高平县)六.古代事件(1)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山西高平)(2)前200年,白登之围(大同)(3)438年,鲜卑族在大同(平城)建北魏。

后来孝文帝把首都从平城迁移到洛阳。

(4)618年,李渊建唐(起兵于晋阳)(5)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文水县)唐朝(6)走西口从明朝初年开始,明政府采取“移民宽乡”政策,山西移民不断从洪桐迁往全国各地垦荒。

(7)法显周游列国,法显是山西平阳人,他是我国第一个留学天竺的僧人,也是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

著有《法显传》又名《佛国记》。

七、山西近代的开始(1)华盛顿纪念塔内中国人撰写纪念碑文的人——徐继畲,福建巡抚(五台人),林则徐同时代人,1848年著《瀛寰志毗》,将同时世界各大洲及各国自然地理,人文历史都作了身份详细的介绍,还盛赞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山西人文历史简介

山西人文历史简介

山西人文历史简介
山西,简称“晋”,古称并州,别称晋阳、汾阳、并州,为
黄河流域上的一个省。

其省会太原。

山西位于华北平原西北部,地处黄河中游,东临太行山,西依吕梁山,北靠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南依汾河与黄河。

山西地形以山地为主,约占全省总面积的70%。

山西省内的地理特征是“四山一水三分田”:东部是太行山脉,中部为吕梁山脉、太岳山脉、中条山脉,西部为黄河谷地。

山西的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春秋季节短而多雨;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由于受季风影响较大,又有明显的冷暖变化,因此形成了复杂的地形地貌特征。

山西全省地势北高南低,海拔在300~1000米之间。

盆地
和丘陵约各占全省面积的1/3。

地形可分为四大类型:山区、丘陵、高原和平原。

东部是吕梁山脉、中条山脉、太行山脉组成的山地丘陵地区;中部是中条山脉丘陵地区;西部是汾河谷地和黄河谷地组成的平原地区。

—— 1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历史
1、山西是人类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早期发现的人类有山西的丁村人。

2、历史传说中的上古三位帝王尧、舜、禹都曾在今山西西南部建立都城,即“尧都平阳”(今临汾市区西南),“舜都蒲坂”(山西永济市)、“禹都安邑”(夏县县城西北7、5公里)。

3、早期的陶寺文明处于史前社会末期,而晚期已经进入夏朝。

战国时期,秦、赵进行的长平之战就发生在山西高平附近。

4、公元304年,刘渊在山西左国城(今离石)起兵,宣告汉国成立,拉开了我国历史上十六国割据混战的序幕。

唐末以后五代十国军阀割据期间,从山西崛起的帝王有后唐李存勖、后晋石敬瑭、后汉刘知远、北汉刘崇。

山西帝王辈出,名声大躁,于是有了“山西是个出皇帝的地方”之说。

5、李渊于618年在长安称帝,定国号为唐。

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是山西籍的武则天。

6、山西的古代史是一部民族融合史。

鲜卑族拓跋部首领拓跋硅称帝,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魏孝文帝在平城进行了“平城改革”。

并迁都洛阳。

这次改革显示出不同文化碰撞融合后产生的活力,从根本上改变了北魏当时的政治格局与发展方向。

7、流传至今的杨家将的故事,就发生在今山西忻州、朔州一带。

8、大同悬空寺为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寺庙景观,殿内孔子、释迦牟尼、老子三人微笑着并排坐在一起。

小小的庙宇竟包含了道教、佛教、儒学三大文化体系。

9、拓跋部统一北方后,山西成为佛教传播的中心,出现了慧远、法显等著名僧人,兴起了五台山佛教圣地,诞生了云冈石窟辉煌的佛教艺术。

10、在中国北方,“走西口”一词流传甚广。

“口”泛称山西边界出长城各隘口。

“走西口”,就是到北方和西北各少数民族聚居区寻求生活出路。

“走西口”固然是迫于生计的无奈选择,但客观上也是山西人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的一种体现。

11、山西人擅长经商,久已著称与史。

明末清初全国33座的大工商业城市中,山西有太原、平阳(今临汾市尧都区)、蒲州(今山西永济市西)三座。

山西商人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国外,各地流传着许多谚语,如东北有“先有曹家号,后有朝阳县”;内蒙古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西北有“先有晋益老(晋商老字号),后有西宁城”等。

12、法显是山西平阳人,是我国第一个留学天竺的僧人,也是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

他的《法显传》(又名《佛国记》),是我国最早记录中亚、印度、南洋各国历史、地理、科学、艺术和文化的旅游著作,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13、明朝的丝织业南方以苏、杭为中心,北方以潞安府(今长治市)为中心。

明清时期有“潞绸遍宇内”的说法,也流行着“南松江、北潞安、衣天下”的佳话。

14、宋清时期,全国逐渐形成了四个雕版印刷中心,其中北方雕版印刷业的中心就在山西平阳(今临汾市尧都区)。

金朝在平阳设置了最大的主持雕版印刷书籍的机构——“书籍所”。

金代平阳雕版印刷的书籍书写工整,雕刻精致,人称“平水版”,在当时非常有名。

现存的《证类本草》、《刘志远诸宫调》和民间张贴的“四美人像”等,都是平水版的代表作。

15、在山西赵城县(今属洪洞)广胜寺发现的《赵城金藏》是我国仅存的一部金代孤本佛经,也是世界上仅有的一部。

16、春秋战国时期,三晋出现了许多学派。

其中先秦诸子主要学派之一的法家就产生在这里。

继李悝之后,吴起、商鞅、申不害、慎到、荀子、韩非等一批法家在三晋蜂拥而起。

他们不断发展与完善法家的学说,使法家思想成为系统的政治理论,并传播到各诸侯国。

战国中期,首先在三晋大地出现了张仪,公孙衍等闻名于世的纵横家。

他们游说于各个诸侯之间,掀起了历史上有名的合纵连横运动。

17、荀况是第一位将儒法思想结合起来,成为以法辅礼统治理论的开创者。

他提出的“国君是舟,百姓是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这一观点,对后代影响很大。

18、山西籍杰出的诗人有:王绩、王勃(初唐四杰之首)、王之涣、王维、白居易、温庭筠(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层出不穷的书画家有:卫夫人(王羲之的书法老师)、张彦远、傅山等。

19、元末明初,太原出现了一位文学大师——罗贯中。

在他的笔下诞生了一部里程碑式的伟大著作,即章回体古典小说《三国演义》。

20、山西历史上第一家票号是平遥的“日升昌”,现为中国票号博物馆。

21、晋商称雄商界数百年的辉煌已成为历史,但它所蕴藏的积极文化内涵,仍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1)艰苦奋斗的开拓创业精神,是成就山西商业一度发达的思想基础。

2)诚实守信的经营价值观,成为晋商发展的基础。

3)同舟共济的协调思想,是成就晋商整体发展的内在因素。

22、最早将洋务之风吹进三晋大地的是山西巡抚张之洞,对山西近代工业贡献最大的人是山西巡抚胡聘之。

23、山西第一条铁路是1907年通车的正太铁路(由法国人操纵修筑)。

24、辛亥革命前山西大学堂与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是全国仅有的三所国立高等教育学校,共同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新纪元。

25、辛亥革命中,山西是北方最早易帜的省份之一。

26、山西历史上第一个以资产阶级为主体的民意机构是山西咨议局。

27、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后,创办了山西省第一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平民周刊》,它对传播新思想、新文化,进行共产主义启蒙教育,引导山西青年走上革命道路,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8、山西党组织的创始人,山西第一位共产党人是高君宇。

29、1936年“九一八事变”5周年国耻纪念日,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在太原成立,阎锡山任会长,这使牺盟会成为阎锡山政权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特殊形式的统一战线组织和抗日救国群众团体。

30、1937年10月间进行的忻口战役,是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况最激烈的一次战役,也是国共两军合作抗战的光辉范例。

31、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大捷,有力的打击了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威信。

32、百团大战的主战场在山西。

这是抗战时期八路军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气焰。

33、上党战役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军队为保卫胜利果实而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的自卫反击战,它不仅保卫了解放区,而且有力地配合了毛泽东在重庆的谈判。

34、运城战役是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后,人民解放军在山西境内进行的第一次大的反攻战役。

这次战役前后进行过三次,直至1947年12月第三次战役,才取得胜利。

35、1949年的太原战役(历时6个月)成为解放战争期间历时最长、参战人员最多、战斗最激烈、伤亡最惨重的城市攻坚战。

太原战役也是华北战场上最后一次大的战役,它的胜利成为山西和华北全境解放的一个重要标志。

36、毛泽东的“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是为文水县云周西村的刘胡兰的题词。

37、山西是我国近现代史上最重要的老革命根据地之一。

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以五台山、太行山和吕梁山为依托,创建了晋察冀、晋冀鲁豫和晋绥三大抗日根据地,成为华北抗战的主力。

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薄一波等许多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长期生活、战斗。

3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山西广大农民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涌现出许多农业战线上的先进典型。

西沟和大寨是其中的代表。

早在20世纪40年代,李顺达在西沟组织了太行山第一个互助组。

1964年,毛泽东向全国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

大寨成为全国学习的榜样,成为中国农村的一面旗帜。

39、山西素有“中国戏曲摇篮”的美誉。

晋剧《打金枝》获第一届全国戏剧杰作二等奖,并被长春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成为我省第一部电影戏曲艺术片。

山西是一块文化热土,新中国成立后,涌现出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

赵树理的长篇小说《三里湾》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业合作社成长过程的长篇小说。

40、改革开放以来,山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找到一条综合治理、优化结构、科学发展的光明之路。

41、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省持续开展了规模宏大的基础设施建设。

这一时期开工建设或竣工投入使用的重要建设项目有:太旧高速公路等10条高速公路建设、万家寨引黄工程等多项大型水利工程、一些大型煤气工程以及省市通讯工程建设等。

1996年山西省第一条高速公路——太旧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万家寨引黄工程是山西省有史以来最大的水利建设项目。

42、现代山西人才辈出:新中国的农民科学家——吴吉昌、全国第一枚“白求恩奖章”获得者长治市人民医院赵雪芳、太钢的李双良等。

43、1988年,李双良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选入《保护及改善环境卓越成果全球500佳名录》,并荣获“全球500佳”金质奖章。

1990年1月22日,江泽民总书记到太钢视察时欣然题词:“学习李双良同志一心为公、艰苦创业的工人阶级主人翁精神,把太钢办成第一流的社会主义企业。

”题词高度概括了“李双良精神”——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主人翁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