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近代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合集下载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P17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P17

1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P17答: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区别:主体、内容不一样。

前者要改变民族受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态,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解决生产力问题。

联系:完成第一大任务是为第二大任务完成创造条件。

一方面,前者是前提条件,只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废除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才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改变买办和封建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开辟走向现代化的道路。

另一方面,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使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两大历史任务的表述: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二者的关系:(1)区别:主体、内容不一样。

前者要改变民族受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态,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解决生产力问题。

(2)联系:完成第一大任务是为第二大任务完成创造条件。

一方面,前者是前提条件,只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废除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才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改变买办和封建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开辟走向现代化的道路。

另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是怎样逐步觉醒的?P39黑体字: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化中找一些内容。

3如何认识洋务运动失败原因和教训?答:原因:P49 三点。

教训:当时社会背景下,仅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远不够,必须改革政政治制度摆脱原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1、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第一,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的、正确的结合起来。

第二,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

第三,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地清理。

第四,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中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占大多数,使党处在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

党内出现只注重书本知识,不注重实际的教条主义,只注重感性知识而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

影响党的思想、路线和政策3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洋务运动的性质: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

洋务运动的失败的原因: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1]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1]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关键词:近代中国;历史任务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外无民族独立,内无民主制度;经济之落后,政治之腐败,国力之衰微,社会之混乱,人民之贫困,到了极点。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压迫和剥削。

中华民族要振兴,国家要富强,人民要幸福,必须首先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求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那样,首先“改变旧的社会形态、旧的生产关系以及竖立在其上面的一切社会的、政治的、精神的旧的建筑物,建立新的社会经济形态、新的生产关系以及竖立在其上面的一切社会的、政治的、精神的新的建筑物”(《毛泽东文集》第5卷,58页,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只有这样,才能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为现代化、民主化的进程扫清障碍;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实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这是历史的法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近代中国,国破辱深,民不聊生,矛盾重重,各种问题相当严重,近代中国的时代特点以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在两大历史任务中,首先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因此,如何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解决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问题,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这个历史任务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既是反帝的民族革命,又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是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的统一。

这两大历史任务的主题、内容与实现方式都不一样,不能互相替代,但又息息相关,不能分割。

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一、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二、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中华民族在近代主要是完成前一任务,在现代主要是完成后一任务。

两大任务是统一的,统一于解放和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

2、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这个中国革命带来哪些影响?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发展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1)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2)1914年至1918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战后,欧洲走向衰落,美国、日本崛起。

日本侵略势力成为中国的最大威胁。

(3)1917年11月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4)1919年3月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宣告成立,帮助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先进分子创建共产党。

(5)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逐步觉醒,开始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1)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一场世界性的严重经济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和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导致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

(2)1931年至1945年,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国是首先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中国人民在东方开辟了反对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并最终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如何理解近代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如何理解近代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近代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在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人民的民主主义革命任务主要有两项,即:(1)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如何理解这两大任务之间的关系呢?这两大任务既存在着区别,又相互联系。

第一,这两大历史任务的主题、内容与实现方式都不一样,不能相互替代。

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要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主要是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是要充分发展以近代工业为主的社会生产力,主要解决生产力发展的问题,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第二,这两大历史任务又息息相关,不能分割。

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这两大历史任务也可从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角度作阐述。

目前,在史学界的一些人中有一种较为流行的观点,即以“现代化范式”代替“革命范式”,在有的中国近代史著作中说:“一百年来的中国近代史其实是一场现代化史”。

将现代化作为中国近代史的主线,以现代化代替革命,或者将两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有的人则更为直截了当地鼓吹“告别革命”,这是错误的。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离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离开了革命,就不可能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现代化也是化不起来的。

现代化既不能作为中国近代史的主线,以之代替革命,也不能和革命对立起来、割裂开来。

革命或反帝反封建斗争是为了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也即现代化)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二者是统一的,不是对立的。

前者为后者扫清障碍,后者是前者的归宿。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如何理解近代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如何理解近代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如何理解近代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近代的两大历史任务是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这两个革命任务并非在相同的国家同时发生,而是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相继出现的。

尽管如此,它们的相互关系是紧密相连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指资产阶级为了推翻封建贵族统治而进行的革命。

这个革命的目标是建立一个以资产阶级为主导的资本主义社会,推动国家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这个革命任务主要发生在欧洲、北美等地,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了近代。

社会主义革命是指无产阶级为了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而进行的革命。

这个革命的目标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社会,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并最终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这个革命任务主要发生在俄国、中国等地,标志着无产阶级历史的到来。

尽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和主体不同,但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关系。

首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政治条件。

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和技术条件,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提供了力量基础。

而民主革命推翻了封建社会,为社会主义革命铺平了道路,为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其次,社会主义革命是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深化和继承。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解决了封建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问题,但无法解决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的阶级矛盾和剥削问题。

社会主义革命则进一步深化了人民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解放,推动社会向着共产主义迈进。

再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的。

无产阶级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过程中,需要借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经验,学习其革命方法和策略。

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则需要吸收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成果和经验教训,避免陷入资本主义复辟的误区。

两个革命任务的相互渗透和交流,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参考。

最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解放的历史进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解放了广大劳动人民,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实现提供了社会基础。

中国近代史答案

中国近代史答案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任务: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关系: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2: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第一,社会性质,落后封闭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发展方向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主要矛盾,战前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战后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第四革命任务,反对本国封建势力,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农民战争转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1)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打击了侵略者,但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无法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2)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发动、组织群众的,拜上帝教教义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3)太平天国也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

(4)太平天国的领袖们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4:.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观上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2)缺乏彻底反抗帝国主义的勇气(3)害怕发动人民群众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5:简述同盟会的纲领同盟会1905年8月成立,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革命纲领,孙中山概括为“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平时成绩测试复习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平时成绩测试复习题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主要是: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和清政府的腐朽无能,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第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落后,国家综合实力弱,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重要原因。
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留给我们深刻的教训:
第一,在中国近代,要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必须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第四,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
第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在不触动封建专制统治、没有摆脱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控制的前提下,试图通过局部的枝节改革发展本国资本主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是不可能的。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就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2.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它们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勒索赔款,抢劫财富,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操纵中国经济命脉。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是近代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阻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机器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地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理解近代的两大历
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近代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在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人民的民主主义革命任务主要有两项,即:(1)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如何理解这两大任务之间的关系呢这两大任务既存在着区别,又相互联系。

第一,这两大历史任务的主题、内容与实现方式都不一样,不能相互替代。

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要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主要是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是要充分发展以近代工业为主的社会生产力,主要解决生产力发展的问题,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第二,这两大历史任务又息息相关,不能分割。

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这两大历史任务也可从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角度作阐述。

目前,在史学界的一些人中有一种较为流行的观点,即以“现代化范式”代替“革命范式”,在有的中国近代史着作中说:“一百年来的中国近代史其实是一场现代化史”。

将现代化作为中国近代史的主线,以现代化代替革命,或者将两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有的人则更为直截了当地鼓吹“告别革命”,这是错误的。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离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离开了革命,就不可能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现代化也是化不起来的。

现代化既不能作为中国近代
史的主线,以之代替革命,也不能和革命对立起来、割裂开来。

革命或反帝反封建斗争是为了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也即现代化)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二者是统一的,不是对立的。

前者为后者扫清障碍,后者是前者的归宿。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