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P17

1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P17答: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区别:主体、内容不一样。
前者要改变民族受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态,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解决生产力问题。
联系:完成第一大任务是为第二大任务完成创造条件。
一方面,前者是前提条件,只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废除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才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改变买办和封建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开辟走向现代化的道路。
另一方面,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使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两大历史任务的表述: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二者的关系:(1)区别:主体、内容不一样。
前者要改变民族受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态,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解决生产力问题。
(2)联系:完成第一大任务是为第二大任务完成创造条件。
一方面,前者是前提条件,只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废除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才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改变买办和封建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开辟走向现代化的道路。
另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是怎样逐步觉醒的?P39黑体字: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化中找一些内容。
3如何认识洋务运动失败原因和教训?答:原因:P49 三点。
教训:当时社会背景下,仅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远不够,必须改革政政治制度摆脱原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
论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论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论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近代中国的时代特点以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在两大历史任务中,首先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
这个历史任务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既是反帝的民族革命,又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要改变民族压迫和人民受剥削的状况,必须首先进行民族和民主革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决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问题,才能为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前提与基础,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开辟道路,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可能。
历史表明,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
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进程扫清障碍;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实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这是历史的法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近代中国,国破辱深,民不聊生,矛盾重重,各种问题相当严重。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不首先以生产力作为切入点,而是从摧毁旧的国家政权,改变旧的生产关系入手,是因为如果不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帝国主义的不平等条约压在中国人民头上,这种“权中之权”使中国的民族工业欲振不兴,举步维艰,处于穷困潦倒的境地,而封建土地私有制,又使广大农民失去土地,生活困难重重。
这样就不能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实现工业化,国家的繁荣富强这个目标也就不可能实现。
因此,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就必须首先解决政权问题。
马列主义理论向我们提示,革命的根本问题就是国家政权问题。
只有推翻旧的反动政权,才能使中国从帝国主义的枷锁中挣脱出来,获得民族独立,成为主权国家,只有推翻旧的反动政权,才能使中国人民从封建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翻身做主人,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政权,及人民民主专政;在经济上彻底消灭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及其赖以存在的封建主义,进而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文化上清除封建主义落后的腐朽文化,创造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为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前提基础,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开辟道路,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可能。
如何理解近代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如何理解近代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近代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在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人民的民主主义革命任务主要有两项,即:(1)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如何理解这两大任务之间的关系呢这两大任务既存在着区别,又相互联系。
第一,这两大历史任务的主题、内容与实现方式都不一样,不能相互替代。
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要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主要是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是要充分发展以近代工业为主的社会生产力,主要解决生产力发展的问题,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第二,这两大历史任务又息息相关,不能分割。
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这两大历史任务也可从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角度作阐述。
目前,在史学界的一些人中有一种较为流行的观点,即以“现代化范式”代替“革命范式”,在有的中国近代史着作中说:“一百年来的中国近代史其实是一场现代化史”。
将现代化作为中国近代史的主线,以现代化代替革命,或者将两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有的人则更为直截了当地鼓吹“告别革命”,这是错误的。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离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离开了革命,就不可能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现代化也是化不起来的。
现代化既不能作为中国近代史的主线,以之代替革命,也不能和革命对立起来、割裂开来。
革命或反帝反封建斗争是为了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也即现代化)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二者是统一的,不是对立的。
前者为后者扫清障碍,后者是前者的归宿。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试论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任务及关系

试论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任务及关系1840年的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的国门,也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矛盾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因而中国近代革命的主要任务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使近代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在中国近代这两大历史任务中,首先必须完成的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统治。
这个历史任务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既是反帝的民族革命,又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要改变民族压迫和人民受剥削的状况,必须首先进行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彻底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才能为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前提与基础,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开辟道路,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可能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外无民族独立,内无民主制度,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官僚注义的统治、压迫及剥削,从而导致近代中国经济落后,政治腐败,国力衰微,社会混乱,人民贫困。
中华民族要振兴,国家要富强,人民要幸福,必须首先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求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从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一任务看,要改变民族压迫和人民受剥削的状况,必须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摧毁旧的国家政权,废除帝国主义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不平等条约,解决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问题;从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一任务来看,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和文化落后的状况,就要充分发展以近代工业为主的社会生产力,解决生产力问题,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因此,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就必须首先解决政权问题。
马列主义理论也向我们提示,革命的根本问题即国家政权问题。
只有推翻旧的反动政权,才能使人民从封建主义的压迫中解放出来,才能使中国从帝国主义的枷锁中挣脱出来,才能获得民族独立,才能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政权,才能在经济上彻底消灭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及其赖以存在的封建主义,进而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文化上清除封建主义落后的腐朽文化,创造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为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前提基础,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开辟道路,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可能。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一、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二、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中华民族在近代主要是完成前一任务,在现代主要是完成后一任务。
两大任务是统一的,统一于解放和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
2、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这个中国革命带来哪些影响?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发展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1)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2)1914年至1918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战后,欧洲走向衰落,美国、日本崛起。
日本侵略势力成为中国的最大威胁。
(3)1917年11月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4)1919年3月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宣告成立,帮助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先进分子创建共产党。
(5)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逐步觉醒,开始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1)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一场世界性的严重经济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和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导致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
(2)1931年至1945年,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国是首先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中国人民在东方开辟了反对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并最终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如何理解近代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近代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在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人民的民主主义革命任务主要有两项,即:(1)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如何理解这两大任务之间的关系呢?这两大任务既存在着区别,又相互联系。
第一,这两大历史任务的主题、内容与实现方式都不一样,不能相互替代。
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要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主要是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是要充分发展以近代工业为主的社会生产力,主要解决生产力发展的问题,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第二,这两大历史任务又息息相关,不能分割。
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这两大历史任务也可从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角度作阐述。
目前,在史学界的一些人中有一种较为流行的观点,即以“现代化范式”代替“革命范式”,在有的中国近代史著作中说:“一百年来的中国近代史其实是一场现代化史”。
将现代化作为中国近代史的主线,以现代化代替革命,或者将两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有的人则更为直截了当地鼓吹“告别革命”,这是错误的。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离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离开了革命,就不可能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现代化也是化不起来的。
现代化既不能作为中国近代史的主线,以之代替革命,也不能和革命对立起来、割裂开来。
革命或反帝反封建斗争是为了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也即现代化)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二者是统一的,不是对立的。
前者为后者扫清障碍,后者是前者的归宿。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1.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答:(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2.从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答:第一,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掌控中国经济和政治命脉,决定并支配中国。
第二,中国封建势力与侵略者勾结一体,是列强压迫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虽遭破坏,但地主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
第四,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
第五,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毫无政治权力和生活极端贫困化。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答: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
第二,国家综合实力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不推翻腐朽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要想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去进行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不可能的。
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4.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前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
如何理解近代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如何理解近代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近代的两大历史任务是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这两个革命任务并非在相同的国家同时发生,而是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相继出现的。
尽管如此,它们的相互关系是紧密相连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指资产阶级为了推翻封建贵族统治而进行的革命。
这个革命的目标是建立一个以资产阶级为主导的资本主义社会,推动国家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这个革命任务主要发生在欧洲、北美等地,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了近代。
社会主义革命是指无产阶级为了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而进行的革命。
这个革命的目标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社会,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并最终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这个革命任务主要发生在俄国、中国等地,标志着无产阶级历史的到来。
尽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和主体不同,但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关系。
首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政治条件。
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和技术条件,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提供了力量基础。
而民主革命推翻了封建社会,为社会主义革命铺平了道路,为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其次,社会主义革命是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深化和继承。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解决了封建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问题,但无法解决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的阶级矛盾和剥削问题。
社会主义革命则进一步深化了人民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解放,推动社会向着共产主义迈进。
再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的。
无产阶级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过程中,需要借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经验,学习其革命方法和策略。
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则需要吸收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成果和经验教训,避免陷入资本主义复辟的误区。
两个革命任务的相互渗透和交流,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参考。
最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解放的历史进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解放了广大劳动人民,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实现提供了社会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篇一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就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两个任务确实有很大不同但是又密切结合。
两大历史任务的主题、内容与实现方式都不一样,前一个任务是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后一个任务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社会极度落后状况,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除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扩展资料:
中国共产党从一诞生起就肩负起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
具体地说,就是肩负起了两大历史任务,即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1912年全国曾出现过大大小小300多个政党和政治团体,但最终大都昙花一现,很快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消失了。
到1930年代抗战前后,资产阶级中间派再度活跃,纷纷组党,在中国又形成了一个除国民党和共产党之外的第三大政治力量,它们希望走建立英美式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第三条道路。
由于国民党的专制统治,不允许它们合法存在,最终它们转变态度,加入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阵营。
而国共两党及其领导下的两大军事力量较量的结果是国民党和国民党军在大陆的彻底失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近代史
篇二
一、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二、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中华民族在近代主要是完成前一任务,在现代主要是完成后一任务。
两大任务是统一的,统一于解放和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
篇三
近代中国的时代特点以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
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在两大历史任务中,首先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这个历史任务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既是反帝的民族革命,又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要改变民族压迫和人民受剥削的状况,必须首先进行民族和民主革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决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问题,才能为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前提与基础,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开辟道路,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可能.历史表明,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前一个任务
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中华民族在近代主要是完成前一任务,在现代主要是完成后一任务.两大任务是统一的,统一于解放和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