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岭锡矿区成控矿规律分析

合集下载

浅谈锡多金属矿床控矿条件与成矿的预测

浅谈锡多金属矿床控矿条件与成矿的预测

龙源期刊网 浅谈锡多金属矿床控矿条件与成矿的预测作者:邓红来源:《地球》2014年第03期[摘要]云浮金子窝锡多金属矿床位于广东四会-吴川构造带与肇庆-海丰纬向构造交汇部位。

主要控矿条件包括基底地层、岩浆岩、构造等。

主断裂派生的次一级断裂交汇部位控制了矿床的定位和空间展布。

寒武纪地层的W、Sn等元素含量较高,是重要的矿源层;后期岩浆热液活动使成矿元素发生迁移、富集;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作用,使锡等成矿元素在矿液中逐渐富集,并沿构造裂隙上升,在围岩中有利地段充填交代形成矿床。

矿床存在垂直方向变化。

根据矿体在空间上的展布和变化规律,对矿区边部和深部之隐伏矿体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锡多金属矿床控矿条件成矿模式隐伏矿体预测云浮金子窝[中图分类号] P61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3-2-3[摘要]云浮金子窝锡多金属矿床位于广东四会-吴川构造带与肇庆-海丰纬向构造交汇部位。

主要控矿条件包括基底地层、岩浆岩、构造等。

主断裂派生的次一级断裂交汇部位控制了矿床的定位和空间展布。

寒武纪地层的W、Sn等元素含量较高,是重要的矿源层;后期岩浆热液活动使成矿元素发生迁移、富集;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作用,使锡等成矿元素在矿液中逐渐富集,并沿构造裂隙上升,在围岩中有利地段充填交代形成矿床。

矿床存在垂直方向变化。

根据矿体在空间上的展布和变化规律,对矿区边部和深部之隐伏矿体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锡多金属矿床控矿条件成矿模式隐伏矿体预测云浮金子窝[中图分类号] P61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3-2-3参考文献[1]俞受钧,陈志忠.粤西南锡矿床成矿规律[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2]王祖伟,周永章.粤桂云开地区庞西垌-金山银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与资源评价[M].地质出版社,2003.[3]彭振东等.广东丰顺县尖笔岽铅锌铜矿区地质特征及控矿条件浅析[J].矿产与地质,2003(2):1402144.。

锡矿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锡矿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立志当早,存高远锡矿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中国锡矿床受大地构造控制十分明显,其往往沿特定大地构造部位呈带状分布。

这些大地构造部位是:塔里木-中朝地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晚古生代天山-大兴安岭褶皱区;扬子地块东南侧的古生代华南褶皱系;中新生代西太平洋板块对亚洲大陆俯冲形成的滨太平洋褶皱系;印度板块与古亚洲板块之间聚敛、碰撞形成的特提斯-喜马拉雅褶皱带。

在这些构造带的控制下形成8 个锡矿床成矿带:①康滇地轴锡矿床成矿带;②江南台隆锡矿床成矿带;③右江锡矿床成矿带;④南岭锡、钨矿床成矿带;⑤邓柯-义敦锡、多金属成矿带;⑥滇西-藏中锡矿床成矿带;⑦黄岗-甘珠尔庙(大兴安岭)锡多金属成矿带;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锡(钨)多金属成矿带。

岩浆活动是控制中国锡矿床分布的又一重要因素。

中国各锡矿成矿带主要锡矿床皆分布于改造型花岗岩带,许多大、中型锡矿床大都产在燕山晚期阶段的重熔-再生岩浆作用形成的小岩株、岩枝(群) 内外接触带。

例如我国两个最大的锡矿床云南个旧锡矿和广西大厂锡矿所在的右江锡矿成矿带,矿床皆产于经过充分分异演化的燕山晚期黑云母花岗岩接触带和围岩的容矿构造中。

拥有众多的锡矿床及有锡伴生的钨、铜、铅锌、钨钼铋、铌钽或稀土矿床的南岭锡钨矿床成矿带,锡矿床成矿作用自加里东期即有初始富集,以后各旋回逐步加强,至燕山旋回锡、钨成矿作用达到高峰。

我国又一个重要的滇西-藏中锡矿床成矿带,其东亚带,与锡矿床有关的花岗岩多属印支构造旋回;西亚带与锡矿有关的主要为晚白垩世至始新世的花岗岩,矿体多产于岩体突起的冠部或外接触带容矿构造中。

黄岗-甘珠尔庙(大兴安岭)锡多金属成矿带,与成矿有关的花岗岩为燕山期钾长岩花岗岩,矿床产于花岗岩接触带附近。

小兴安岭-张广才岭锡(钨)多金属成矿带,与锡多金属成矿作用有关的花岗岩为海西-燕山旋回各期侵入体,主要有花岗闪长岩、碎裂花岗岩等,一。

中国锡矿成矿规律概要

中国锡矿成矿规律概要
陈 郑辉 ¨, 王 登红 , 盛 继 福¨, 应立 娟 ¨, 梁 婷 , 王 成辉 ¨, 刘丽 君 , 王 永磊 D
1 ) 中 国地 质科 学 院矿产 资源研 究所 , 国土 资源部 成矿 作用 与资源 评价 重点 实验 室 , 北京 , 1 0 0 0 3 7 ;
2 ) 长安 大学 地球科 学与 资源 学 院 , 西部 矿产资 源与地 质工 程教 育部 重点实 验室 , 西安 , 7 1 0 0 5 4 ;
总 了全 国 8 7 3处 锡 矿 产 地 ( 王登红 等 , 2 0 1 4 ) 资 料
的基 础上 , 提 出 了我 国锡 矿 预 测 类 型 , 划 分 了 成 矿 带, 提 出了找 矿 方 向 。
要 集 中在 桂 北 、 滇东等地 , 矽 卡 岩 型 集 中 分 布 在南 岭 中 段 湘 南 等 矿 集 区 、 石 英 脉 型 则 主 要 集 中 在 华 南 地 区 的 闽成 矿 时代 以 中生 代 最 为 重 要 ; 成 矿大 地 构 造 背 景 以造 山运 动 之 后 的大 陆环 境 为 主 , 构 造 变 动 剧烈 , 深 大 断裂 纵 横 交 错 , 岩浆活动频繁 , 特 别 是 与 锡 成 矿 作 用 关 系 密 切 的 中生 代 花 岗 岩 类 非 常 发 育 , 最 具特 色 。
本次在对全 国 8 7 3处 锡 矿 矿 产 地 资 料 进 行 系 统 梳 理 的基 础 上 , 深 入 总 结 了 全 国锡 矿 的成 矿 规 律 , 厘定 出 2 O个 以锡
为 主或 锡 较 为 重 要 的矿 床 成 矿 系 列 , 认 为 锡 石 一硫 化 物 型 、 矽 卡岩 ( 一云英 岩型 ) 、 石 英 脉 型 和 岩 体 型 4类 锡 矿 类 型, 应该 作 为 重点 预测 类 型 , 并划分出 4 4个 成 锡 带 , 提 出了 1 9个 重 要 工 作 部 署 区 , 并编制 了中国成锡带 图、 中 国锡 矿 成 矿 规 律 图等 系列 图件 , 为潜 力 评 价 预 测 工 作 提 供 了理 论 依 据 。

云南省凤庆地区锡矿控矿因素及成因分析

云南省凤庆地区锡矿控矿因素及成因分析

云南省凤庆地区锡矿控矿因素及成因分析锡矿矿体产于临沧花岗岩岩体内接触带上,澜沧群变质岩系上部的松山组(Anos)地层中,矿体呈脉状沿节理裂隙产出,属混合岩化-高温气成热液矿床。

标签:锡矿床混合岩化-高温气成热液型内接触带云南凤庆太阴宫矿区位于滇西三江褶皱带的昌宁—澜沧复背斜的中段东翼。

以澜沧江深大断裂为界,西为昌宁—澜沧复背斜,东与思茅—兰坪拗陷相邻,西侧为保山—镇康复向斜。

临沧花岗岩北段西支的平和街岩体由北西向西南东延展至云县再转向南西延至羊头岩,构成本区的岩浆岩主体。

1矿区地质1.1地层澜沧群松山组(AnoS)—分布于平和街岩体两侧边界。

岩性主要为灰白色绢云母微晶片岩,夹少量石英微晶片岩。

顶部为绢云母石英片岩及长石绢云母石英片岩,夹少量炭质绢支母片岩。

该組地层是区域内的主要锡矿化层,松锡矿点,厂洞河锡矿点,大麻场锡矿点及阱门口、大寺等锡矿化点皆赋存于该组地层中。

1.2构造1.2.1褶皱构造。

昌宁—澜沧复背斜为本区的主要褶皱构造,北起昌宁,南至澜沧,长约400km。

核部由澜沧群变质岩组成,褶皱东翼由于澜沧江断裂的破坏使地层出露不完整;西翼地层较为系统,由老至新均有分布,与保山—镇康复向斜地层呈过渡关系。

与之平行分布的次级褶皱也很发育,主要有头道水—羊头岩复背斜的地层由澜沧群变质岩构成。

次级的背向斜及小挠曲也很普遍。

1.2.2断裂构造。

澜沧江深大断裂:为纵贯滇西的南北向巨型断裂构造。

构成不同构造单元的分界。

为昌宁—澜沧复级斜之东侧境界线。

地表延伸呈波状弯曲。

沿断裂带分布的糜棱岩、断层泥、片理化,擦痕及角砾岩、碎裂岩较为普遍,并有基性、超基性岩脉、岩株沿断裂带侵入。

澜沧江深断裂为一活动时间长,多期活动、规模巨大的壳源型深断裂。

临沧花岗岩基的展布严格受到澜沧江深大断裂的控制。

昌宁—铜厂街断裂:断裂带呈近北北西向展布,北起昌宁,南延至灰窑附近,由于受到南汀河断裂的控制总体转向南西延展,转折端形成向东突出的弧形构造。

中国锡矿成矿规律概要

中国锡矿成矿规律概要

中国锡矿成矿规律概要
,要求有行文结构
中国锡矿成矿规律概要
锡是一种重要的有色金属,在国内外市场上均有广泛应用,但锡矿资源极不稳定,因此分析中国锡矿成矿规律显得无比重要。

从形态学上而言,中国锡矿有液态脉状矿、凝状矿和沉积矿等形态,而大多数
锡矿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湖南、广西、江西等地。

液态脉状矿主要有分配于碱性玄武质岩体中,大多数脉状矿主要为硫酸盐矿,有较少的金属矿物,王宝森脉、绿九寨脉以及四川等处的湛江脉属于其中。

凝状矿多分布浅滩、山溪等低引力区,形态主要以低温熔融沉积形式出现,凝状矿多为金属矿,炎黄山、大安溪等属于其中。

沉积矿的成矿规律则是以沉积变质、活动晶体及熔融凝固作用为主,出现范围最广,以陕西、湖北、湖南等省的锡矿为代表性。

此外,锡矿的成矿规律还需遵循热液传输成矿作用,其实质是大量热液和物质
从分界带、断层、火山和可热可裂性岩石中渗入,使锡矿被输移到新的构造组合中,同时热液被升温及被负重节制,导致矿体产出及表面晶体熔化等形式的热流作用。

综上所述,中国锡矿成矿规律既涉及形态、分布,又涉及热液传输成矿作用,
这些复杂的成矿规律必须在勘探、开采中充分做到遵循,才能保证锡矿的稳定开采。

云南山区地带锡矿地质勘查问题解析

云南山区地带锡矿地质勘查问题解析

云南山区地带锡矿地质勘查问题解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各种矿产资源的需要量越来越大,尤其是对锡矿产资源的需要量更是不断增加,锡矿的开采不断得到重视。

云南地区山区地带是我国主要的锡矿产区,为我国的锡矿事业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发展,当前在该地带的地质勘查中涌现出了一些问题,严重影响到了勘查作业的实际效果。

为此,我将要在本文中对云南山区地带锡矿地质勘察问题进行解析,希望对促进云南锡矿事业的发展,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1】关键词:云南山区地带;锡矿地质勘察;问题解析1前言云南锡矿集中在山区地带,这为勘查工作的进行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也增加了开采工作的难度,对资源的可再生行和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有这样才能进一步保证开采的质量,为我国工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为此,有必要对当地锡矿的勘查技术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2云南锡矿的简单介绍我国云南省的锡矿储量很大,可以占到国家总储量的百分之三十以上,其出产的锡金属广泛应用于防腐蚀工业、医疗化工、航空工业,还可以作为各种合金的有效组成成分。

云南省的锡矿范围分布十分广泛,目前主要发现了9个大型的矿藏和20多个小型矿藏,主要集中在个旧和都龙,其出产的锡矿石多以多金属硫化物为主,按照产出部位和矿石的次生氧化特征,其可以划分为间层氧化矿以及矽卡岩硫化物矿床。

【2】锡矿在云南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山区,受到岩浆活动和版块构造等影响,矿产多分布在山区。

由于云南本就多山,锡矿分布在山区也很正常。

云南的锡矿以小型锡矿为主,大中型矿的数量较少,小型矿的总体比例可以占到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国内外著名的锡矿产区。

其矿床的种类也非常多样,一般是第四类型,其结构成分比较复杂,矿床的形态也变化非常大,矿石结构比较疏松,由于当地的水文条件比较复杂,因此具有较高的开采难度。

3对锡矿各种有效的勘查技术勘查地球化学方法。

该方法的工作原理较为简单,主要是通过对地球岩石圈、水圈、气圈和生物圈的化学元素分析,并找出其化学元素分布特点,并以此来推断矿藏所在。

山区地带锡矿地质勘查问题探讨

山区地带锡矿地质勘查问题探讨

山区地带锡矿地质勘查问题探讨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建设的发展,对锡的要求越来越高,锡矿的开采逐渐得到重视。

本文首先对锡矿进行介绍,然后分析了锡矿在云南的分布及特征,并着重对云南山区地带锡矿地质勘查的相关技术进行和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云南锡矿的进一步保护和开发。

关键词:云南;锡矿;地质勘查;探析云南锡矿集中分布在山区,为开采勘探带来难度,对开采技术也提出更高要求,同时要注重资源的可再生性和环境的保护,这样才能促进云南锡矿有序开采,保证开采质量,为相关工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资源条件。

在当前的环境下,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工业等发展的需要,对本地的锡矿的开采勘探技术的进一步研究非常有必要。

一、我国“锡”的介绍及应用我国云南省锡矿储量最大,占全国锡储量的31.4%,其矿床的数量占到全国的32.3%。

“锡”具有较好的防腐蚀性,与弱有机酸作用缓慢,即使有一定的腐蚀,被腐蚀后产生的物质也是无毒害的,多用于防腐蚀工业或一些食品行业中;还用于医疗化工、航空等工业中,并将其加工成易熔合金等。

二、锡矿在云南的分布概述(一)云南的锡矿分布介绍。

云南的锡矿储藏点丰富,其主要分布点是保山、文山以及个旧等。

现云南总计81个锡矿床,其中52个矿点、9个大型矿床、20个小型矿床,主要集中在个旧和都龙。

个旧主要的矿床多是锡石-多金属硫化物型,按照产出部位和矿石的次生氧化特征可将其划分为层间氧化矿床及夕卡岩硫化物矿床。

(二)锡矿在云南的分布特点分析1、山区分布较集中。

由于受到岩浆活动和板块构造等的影响,矿产多分布在山区。

云南本身有较多的山区分布,故锡矿集中分布于山区。

如云南的个旧地处华南后加里东褶皱系西南端的右江褶皱带,沉积作用较强,分层较多,由于地层的褶皱和断层等作用,再加上大规模的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等,就会产生较多以锡为主的矿产,进而形成了岩控锡石-多金属硫化物矿床,且规模较大。

2、以小型矿为主,大中型矿分布较少。

云南锡矿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云南锡矿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云南锡矿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一、引言本文将探讨云南锡矿业的现状以及针对该行业的发展对策。

首先,将介绍云南锡矿业的基本情况,包括锡矿资源分布、开采情况以及产量。

然后,将分析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如环境影响和资源可持续性。

最后,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包括加强环保监管、鼓励技术创新和促进资源回收利用。

二、云南锡矿资源概况2.1 锡矿分布云南是我国重要的锡矿资源产区之一,主要分布在怒江、德宏、楚雄等地。

其中,怒江地区的碧鸡锡矿、江城锡矿是云南最重要的锡矿产区之一。

2.2 开采情况和产量云南锡矿业的开采历史悠久,目前已进入成熟阶段。

云南的锡矿开采主要以地下开采为主,少数地面开采。

云南锡矿产量全国居前,年产锡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40%。

三、云南锡矿业面临的问题3.1 环境影响由于云南地区经济发展迅速,锡矿开采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锡矿开采会导致土地破坏和生态系统受损。

其次,锡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渣对水资源和土壤质量造成污染。

3.2 资源可持续性云南的锡矿资源属于非再生资源,资源储量有限。

长期以来,云南的锡矿开采以追求短期利益为主,并未考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导致资源浪费严重。

这种开采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必须加以改善。

四、发展对策4.1 加强环保监管为了解决云南锡矿业的环境问题,必须加强环保监管。

政府应加强对锡矿开采企业的监督,确保其按照环保法规进行开采,并进行日常巡查和抽查。

同时,要加大对锡矿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的治理力度,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功能。

4.2 鼓励技术创新为了提高云南锡矿业的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需要鼓励技术创新。

政府可以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

同时,可以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共同研发和应用环保、高效的开采技术,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4.3 促进资源回收利用为了解决云南锡矿资源的浪费问题,应该促进资源的回收利用。

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鼓励锡矿开采企业进行废弃物的分类、回收和资源化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德县云岭锡矿区成控矿规律分析及找矿方向
1.前言
云岭锡矿区是永德县境内锡矿最丰富的矿区,在该成矿带上主要矿床(点)有轻木林锡矿、云岭锡矿、杨梅山锡矿、芭蕉林铅锌矿、忙回锑矿、垭口锡矿、中山锡矿等,目前控股公司在该区内已经整合二个矿山和一个探矿权,因此,加强区内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综合分析、综合研究,总结区内的成控矿规律,厘定出找矿靶区,对于下一步开展地质找矿及矿山生产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2.矿区地质简况
矿区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福贡~镇康褶皱带,保山~永德褶皱束之南段,秀塘山与水磨河两大断裂之间,区内构造比较复杂,以断裂构造为主,构造线总体呈北东向,控制了全区构造格局,次为北西向和近南北向及近东西向,南北向和北西向及近南北向,其中北东向蚀变花岗岩带与成矿关系密切,在带内多组构造交汇部位常形成富锡矿体;区内岩浆活动强烈,形成了以云岭岩体为代表的酸性花岗岩,该岩体主要岩石类型为片麻状花岗岩及少量的二长花岗岩等,在岩体内接触带和岩体接触带形成以高温矿产为主的锡多金属矿。

2.1 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有下古生界寒武系?储家山组(∈?C)和侏罗系
及第四系地层。

下古生界寒武系?储家山组(∈?C):分布在矿区西部,原岩为一套砂泥质岩石一碎屑岩,经区域变质作用,形成一套微晶片岩、硅质岩、绢云二云微晶片岩组合为主的地层,呈北东向展布,以向东倾。

厚度>200米。

中生界侏罗系中统(J
):分布在矿区南东部,呈北东向展布,向东倾为主,
2
岩性为灰白色、紫红色砾岩、砂岩夹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石英砂岩夹灰岩。

2花岗岩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厚度大于100米。

与γ
5
第四系:由砾石、砂土、粘土和腐植土层等散堆积物组成,厚度一般厚0.5~2米,个别厚达20米。

2.2 构造
区内断裂构造主要有北东、近东西向这二组断裂构造(如图1)。

北东向组:是区内的主要断裂构造,总体倾向东,断裂产状一般为120°∠50~85°,带宽约4~80米,走向长度超过3000米,矿山控制带长已经超过2000米,在该断裂带内出现大量的毒砂矿化、电气石化、硅化、黄铁矿化、钠长石化、深褪色蚀变等,在该带内如果有其它组的次级构造的配合极容易形成锡矿体,是区内的主要含矿构造,目前矿山发现和开采的地质储量的90%以上是产于其中。

近东西向组:主要分布于矿区的中南部,产状为70°∠50°,断裂带宽1~3米,长度100~300米,破碎带以硅化、电气石化发育为特征。

2.3 岩浆岩
2)为主,主要岩石类型为片麻
区内岩浆活动强烈,以燕山早期的花岗岩(γ
5
状花岗岩,少量的二长花岗岩及蚀变二长花岗岩等,为一不规则的岩株,大致呈北东40°方向延伸,长约28千米,宽0.5~6千米,脉岩延伸方向受次级断裂控制,在电气石石英脉及蚀变二长花岗岩中有锡矿体产出,与矿化关系密切;自东往西,岩石粒度由粗变细,矿区内以中细粒花岗岩为主,在硅化、钠化、电气石化等蚀变作用强烈地段形成蚀变花岗岩并伴随着较广泛的锡矿化,从而形成区内最主要的蚀变二长花岗岩+电气石~石英脉锡矿床类型。

2.4 围岩蚀变
围岩蚀变主要有:毒砂矿化、电气石化、硅化、黄铁矿化、钠长石化、褪色蚀变等,其中毒砂矿化、电气石化、硅化、黄铁矿化与矿体关系密切。

图1 云岭锡矿构造纲要图
2.5 矿床特征
云岭锡矿区位于云岭锡成矿带中段,锡矿体主要产于片麻状花岗岩中北东向的蚀变二长花岗岩带断裂带中,完全受控于蚀变带内次级构造的影响,呈囊状或透镜状产出,矿体产状与蚀变二长花岗岩带一致,是典型的蚀变二长花岗岩+电气石~石英型锡矿床,该矿床类型是区内生产和寻找的主要矿床类型,目前区内探明和开采储量的90%以上是该矿床类型,金属矿物主要为锡石,呈浸染状、细脉状、斑点状、小团块状分布,常见电气石石英型富锡矿脉穿插,锡矿化与电气石化、硅化关系较密切,锡石晶体粒度0.1~l毫米左右,个别锡石单晶大者呈晶簇状,单晶直径可达10~20毫米,锡石为红褐色、灰白色及少量无
色锡石,轻木林锡矿目前控制V
2号、V
3
号、岭锡矿控制的V
17
号三个主矿体即是其
典型代表;在区内片麻花岗岩中同时也存在电气石~石英脉锡矿床类型,从当
前众多民采坑揭露矿体情况来看,该矿床类型的矿体规模极小,难以被生产开采利用,在此不对其作过多叙述。

3.成控矿规律分析
3.1 控矿特征及成因类型分析
根据矿山大量生产工程揭露矿体情况表明,区内现有探明地质储量90%以上的矿体是产于走向北30°东、倾向南东、倾角50~85°的蚀变二长花岗岩断裂带中,该蚀变带宽数米至几十米不等,走向长超过3公里,具有明显的蚀变二长花岗岩控矿地质特征,这是区内主要控矿因素之一,同时矿体的规模大小、空间形态、品质等则完全受控于蚀变带内次级构造的影响,因此次级构造的配合是形成矿体的另一个主要因素,例如在蚀变花岗岩带内裂隙、节理等构造呈“井”字型、呈“*”字型、呈“×”字型纵横交错或在一定距离内节理裂隙大量平行密集产出时,毒砂矿化、电气石化、硅化、黄铁矿化、褪色蚀变就强烈,往往就会形成品位相对较高、厚度相对较大的矿体(如图2),而在无次级构造的蚀变花岗岩带内,则一般不会形成矿体,具有明显的蚀变带+带内次级构造的控矿特点,二者缺一不可,是典型的“蚀变二长花岗岩+电气石~石英脉锡矿床类型”。

3.2 矿床空间分布规律分析
从目前轻木林生产区和云岭生产区生产揭露矿体情况来看,矿体在空间上
表现出以下规律:
轻木林生产区:蚀变二长花岗岩断裂带主要集中在1750米中段以上,其中1780米中段毒砂矿化、电气石化、硅化、黄铁矿化、褪色蚀变最为强烈、揭露蚀变带走向延伸最长超过800米、宽度最大平均达数十米、形成的矿体规模也最大,在1740米中段则蚀变带走向延伸变短约400多米、宽度变窄平均数米、矿体规模小,而在1650米中段目前还没有揭露到蚀变二长花岗岩带。

在云岭生产区:蚀变二长花岗岩断裂带主要集中在1720米中段以上,其中1740米中段毒砂矿化、电气石化、硅化、黄铁矿化、褪色蚀变最为强烈、宽度最大(最宽处达20米)、形成的矿体规模也最大,1720米以下则蚀变带宽度变窄(最宽约8米),在1700米及1680米中段大量的坑探工程只揭露到零星的小矿点。

综上所述可以推断在向下延伸方向上无论是断裂蚀变带还是矿体均表现出逐步缩小的趋势,但同时也要看到区内蚀变带在走向上呈现出“膨胀-缩小-膨胀-缩小”的特点,因此,不排除其在倾斜延伸方向上亦存在这一变化规律。

4.找矿方向
根据上述成控矿规律总结可知,区内找矿的重点是寻找类似于已知的其它蚀变带,寻找和发现类似于已知的蚀变带可以实现区内资源储量的倍增,但通过对现有资料的综合分析和一些关键性工程的揭露表明,类似的蚀变带存在的可能性较小,因此,区内的找矿重点就应该放在对已知蚀变二长花岗岩断裂带的“沿带”和“探底”上,即着重对已知蚀变带在走向上和倾斜上的有效控制和探清,从而达到找矿的目的,结合矿区的生产实际在矿体走向上重点就是对北段、南段及中部这三处空白地段的有效控制(如图3),在倾斜延伸方向上就是重点对1650中段以下深部进行有效控制,以期扩大找矿效果,增加矿山资源储备。

图3 云岭锡矿下一步重点找矿方向示意图
5.结束语
本文是在工作中,通过对现有地质资料的分析研究,与实际开采揭露情况进行对比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并在2009年指导轻木林生产区1780中段承包人找矿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在区内成控矿规律的认识上,形成了共
识,为区内找矿提供了依据和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