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金属矿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
2018年基础研究计划申报指引-青海科技厅

2018年度基础研究计划申报补充指南一、计划定位与要求基础研究计划包括自然科学基金、应用基础研究和软科学研究。
(一)自然科学基金围绕青海省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纲要》实施方案和《青海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重点战略目标和任务,瞄准国际前沿和新兴前沿开展基础研究,为我省优势特色学科和新兴战略学科发展奠定基础。
重点支持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中的科技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
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申请人须是学科带头人或高端科技创新人才;青年项目申请人须是35岁以下(女性37岁以下)且未曾获得过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资助的优秀青年博士;创新团队项目须是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中的创新团队或其它科技创新团队。
(二)应用基础研究计划围绕青海省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纲要》实施方案和《青海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重点战略目标和任务,针对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以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领域科技发展中的重大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基础研究。
重点是开展盐湖化工、新材料、新能源、高原医学、生态畜牧业等领域的基础研究,为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高原生态系统功能恢复、高原特色农作物综合利用、盐湖资源高效利用、高原重大疾病防治等提供技术支撑和储备。
(三)软科学研究计划深入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按照《青海省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实施方案》和《青海“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重点战略目标和任务要求,围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优化创新环境、促进八大绿色产业技术体系支撑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创新型省份建设、推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科技政策与对策研究,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决策参考。
青海省省外单位申请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须与青海省省内单位合作。
软科学研究计划实施期限原则上为1年。
二、支持方向(一)自然科学基金、应用基础研究计划1、资源与环境科学领域(1)青海典型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界面过程与调控机理研究。
青海沱沱河多才玛特大型Pb-Zn矿床——定位预测方法与找矿突破过程

青海沱沱河多才玛特大型Pb-Zn矿床——定位预测方法与找矿突破过程宋玉财;侯增谦;杨天南;李世金;王富春;高永旺;巩秀钢;杨竹森;张洪瑞【摘要】青海南部沱沱河地区的多才玛矿床是最近找矿突破发现的一个特大型铅锌矿床.由于赋矿规律不清,找矿方向不明,勘查曾一度陷入困境.针对制约找矿突破的关键地质问题,笔者开展了成矿潜力、矿床赋存规律、矿体定位预测研究,经钻探验证,实现了找矿突破.通过区域对比,认为沱沱河地区与“三江”带内兰坪等其他地区的地质背景相似,具有发育大型沉积岩容矿贱金属矿床的潜力;发现区域发育大型逆冲构造和含膏盐红层沉积、具有碳酸盐岩和暗色泥岩组合等,显示有利的成矿地质环境;区域和矿床内发育大规模高强度的铅锌化探异常,具有形成大型铅锌矿床的潜力.通过填图等研究,指出多才玛矿床为密西西比河谷型(MVT)矿床,产于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前锋带,矿体赋存于逆冲断裂上盘,受那益雄组碎屑岩和九十道班组灰岩岩相过渡部位及可能的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派生的反冲构造的控制,矿石主体为热液溶蚀角砾岩型.通过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测量,揭示了矿床深部物性特征和构造岩相特点,确定了孔莫陇矿段南侧深部铅锌矿化体的空间位置,并制定了钻探验证方案.经后期勘查,在预测区内探获了品位高、厚度大的铅锌矿体,使该矿段铅锌资源量由原来的76.2万吨增至259万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由此,通过综合分析,提出了一套综合地质、化探异常付化显示、地球物理、遥感等手段的多才玛式矿床定位预测方法组合.%The Duocaima ore deposit is a newly-found large Pb-Zn deposit in Tuotuohe area,Qinghai Province.Studies of mineral prospect evaluation,ore controls,and localization-prognosis were carried out to solve the key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mineral exploration.Regional correlation suggests that the Tuotuohe area has similar geological setting to theregions in "Sanjiang belt" (nping basin) that host many large sediment-hosted Pb-Zn deposits.The geological settings during the mineralization,i.e.,thrust structure,sedimentation of red beds and development of carbonate adjacent to dark mudstone were favorable for Pb-Zn mineralization.In combination with extensive zinc-lead geochemical anomalies,the authors hold that the Duocaima area has good potential in search for large deposits.The Duocaima deposit is a carbonate-hosted,low-temperature,and epigenic deposit characterized by ores in breccia,no affinity with igneous activity,and involvement of sulfur generated by bacterial sulfate reduction,indicative of Mississippi Valley-type (MVT) origin.The ore body mainly occurs in fractured Permian limestone of the Jiushidaoban Formation (Pj) that is adjacent to Permian clastics of the Nayixiong Formation (Pn) and above a thrust fault.Audio magnetotelluric sounding measurements revealed resistivity distribution of several profiles,one of which determined the location of a potential underground ore body in southern Pj limestone of Kongmolong ore block.Based on these results,the authors successfully found thick and high-grade ore bodies,and Pb + Zn metal tonnages increased from 0.762 Mt to 2.59 Mt.The authors summarize the present and the previous studies and propose a mineral prospecting approach (integratedgeological,geochemical,geophysical,and remote-sensing methods) for exploiting Duocaima-like Pb-Zn deposits.【期刊名称】《矿床地质》【年(卷),期】2013(032)004【总页数】13页(P744-756)【关键词】地质学;成矿潜力;赋矿规律;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定位预测;找矿突破;多才玛铅锌矿床【作者】宋玉财;侯增谦;杨天南;李世金;王富春;高永旺;巩秀钢;杨竹森;张洪瑞【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西宁810028;青海省地质调查院,青海西宁810012;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西宁810028;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42;P618.43青海省南部的沱沱河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自然环境恶劣,地质工作程度低,但区内发育有面积大、强度高的铅锌化探异常,曾被誉为尚未开垦的找矿“处女地”。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一、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概论1.成矿规律学:是应用地学理论来研究矿床的形成、时空分布及其演化规律的学科,是指导矿床勘查,进行成矿预测的基础.2.成矿预测是根据成矿规律或矿化信息,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对不同规模的矿化单元(矿带\矿田\矿体)的产出位置、矿化类型、资源量等的预测。
成矿预测通常包括(1)定性预测:概念预测:利用矿床分布的概念模式预测矿床。
(2)定量预测:矿床统计预测:根据矿床分布的统计规律预测矿床。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定量化表达。
以成矿规律为基础的成矿预测工作,是矿床勘查工作创新的基本途径。
二、.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地质因素分析1.成矿地质背景形成矿床的各种地质作用(事件)、成矿条件和控矿因素的总和。
最基本的控矿因素:(1)地层(岩性)(2)构造:褶皱:背斜和向斜断裂:压\张\扭性断裂(3) 岩浆岩: (a)超基性(科马提岩/橄榄岩):Ni\Cu\Cr\PGE(b)基性岩(玄武岩/辉长岩):Fe\V\Ti(c)中性岩(安山岩/闪长岩):Fe、Cu、Pb、Zn、Au(d)酸性岩(流纹岩/花岗岩):W、Sn、Bi、Mo、Li、Be、Nb、Ta(e) 碱性岩(正长岩):Au、Cu、Mo不同类型的矿床具有不同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因素组合。
2.地质异常(1)由地质异常事件形成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成因序次与围岩具有显著差别的地质体;(2)小概率事件形成的稀有地质体,服从统计规律;(3)矿床是典型的地质异常体。
3.控矿因素(1)地层(岩性)控矿(2)构造(褶皱+断裂)控矿(3)岩浆岩控矿:成矿专属性(4)地球化学(元素丰度+挥发分)三、.成矿时空分布规律1.成矿期\成矿域一定的成矿物质在一定地质时期的某些地区或一定地区的某些地质时期内的富集规律。
(1)这种有利于某种矿产或多种矿产富集的地质时间区间称为成矿期。
(2)有利于成矿的区域成为成矿省(带\矿集区) .2.研究意义在研究成矿规律时,采用成矿期、成矿省、矿化分带性等概念。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总结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总结1.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概论1.成矿规律学:是应用地学理论来研究矿床的形成、时空分布及其演化规律的学科,是指导矿床勘查,进行成矿预测的基础.2.成矿预测是根据成矿规律或矿化信息,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对不同规模的矿化单元(矿带\矿田\矿体)的产出位置、矿化类型、资源量等的预测。
成矿预测通常包括(1)定性预测:概念预测:利用矿床分布的概念模式预测矿床。
(2)定量预测:矿床统计预测:根据矿床分布的统计规律预测矿床。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定量化表达。
以成矿规律为基础的成矿预测工作,是矿床勘查工作创新的基本途径。
2.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地质因素分析1.成矿地质背景形成矿床的各种地质作用(事件)、成矿条件和控矿因素的总和。
最基本的控矿因素(1)地层(岩性)(2)构造:褶皱:背斜和向斜断裂:压\张\扭性断裂(3)岩浆岩: (a)超基性(科马提岩/橄榄岩):Ni\Cu\Cr\PGE(b)基性岩(玄武岩/辉长岩):Fe\V\Ti(c)中性岩(安山岩/闪长岩):Fe、Cu、Pb、Zn、Au(d)酸性岩(流纹岩/花岗岩):W、Sn、Bi、Mo、Li、Be、Nb、Ta(e)碱性岩(正长岩):Au、Cu、Mo不同类型的矿床具有不同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因素组合。
2.地质异常(1)由地质异常事件形成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成因序次与围岩具有显著差别的地质体;(2)小概率事件形成的稀有地质体,服从统计规律;(3)矿床是典型的地质异常体。
3.控矿因素(1)地层(岩性)控矿(2)构造(褶皱+断裂)控矿(3)岩浆岩控矿:成矿专属性(4)地球化学(元素丰度+挥发分)3.成矿时空分布规律1.成矿期\成矿域一定的成矿物质在一定地质时期的某些地区或一定地区的某些地质时期内的富集规律。
(1)这种有利于某种矿产或多种矿产富集的地质时间区间称为成矿期。
(2)有利于成矿的区域成为成矿省(带\矿集区) .2.研究意义在研究成矿规律时,采用成矿期、成矿省、矿化分带性等概念。
青海省五龙沟地区地质矿产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青海省五龙沟地区地质矿产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五龙沟金矿属于青海省都兰县管辖范围,该矿处于东昆仑成矿带,是青海省重要的矿集区,该区分布着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不仅金矿资源丰富,同时还发育铜矿以及铅锌矿,铁矿、银矿等多种矿产资源,尤其是区内的金矿资源更是巨大,因此,其勘探开发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下文主要对青海省五龙沟地区地质矿产特征与找矿潜力进行系统分析,旨在对于区内找矿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标签:五龙沟地区;地质特征;找矿潜力;青海省研究区地处我国中央造山带西侧区段上,柴达木盆地分布于研究区的北侧,昆仑山分布于研究区的西南。
东昆仑造山带(II)伯喀里克-香日德元古宙古陆块体(III)是研究区的大地构造位置所在。
五龙沟金矿处于伯喀里克-香日德印支期多金属成矿带。
(下、中、上)元古界地层和第四系地层是区内的主要地层出露,发育非常明显的构造特征,区内岩浆活动非常突出,发育很多金属矿床,具有代表性的,如红旗沟以及岩金沟等金属矿。
矿产资源丰富,找矿潜力巨大。
1区域地质特征1.1地层1、下元古界在岩金沟以及石灰沟区域上分布,主要由夹透镜状大理岩以及黑云斜长片麻岩和石英片岩以及角闪斜长片麻岩等组成,透辉石以及石榴石等是其主要的变质矿物特点,火山岩以及碳酸盐岩与浅海相碎屑岩是其主要的原岩特点。
2、中元古界该组地层和小庙群(长城系)类似,在东岔沟、苦水泉(五龙沟区域)分布,部分分布于萤石沟断裂区域上,夹大理岩的变粒岩以及黑云母片岩和角闪斜长岩是其主要的岩性特征。
3、上元古界浅变质岩系是改组地层的主要特点,造红旗沟以及石灰沟和萤石沟区域上分布,呈不整合的形式和下伏小庙群接触。
4、第四系在石灰沟以及五龙沟区域上分布广泛,在山前斜坡以及现代河床和河滩上分布,主要为冲洪积以及风积与冲积等。
5、地层的含金性金矿化体在区内不同元古界地层内均有分布,如金水口群中出要产出岩金沟金矿带,小庙群内主要产出打柴沟矿带等。
1.2构造昆中陆缘弧岩浆-变质杂岩带中部以及东部区域上是五龙沟金矿集中区的分布所在,展布方向总体呈现NW-NWW向,构造特征在该区非常的突出,尤以断裂特征比较发育,褶皱相对较少。
青海乌兰县沙柳泉地区地质特征与控矿因素分析

青海乌兰县沙柳泉地区地质特征与控矿因素分析作者:刘明王洪强来源:《科技探索》2013年第04期摘要:沙柳泉地区位于秦祁昆成矿域柴达木北缘成矿带。
测区断裂构造发育,岩浆热液活动明显,成矿元素富集,具有形成内生金属矿产的良好基础。
本文主要分析了沙柳泉地区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因素。
关键词:沙柳泉地质特征控矿因素一、地质特征简介1.1 地层测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长城系小庙组(Chx),且分布广泛,为一套以碎屑岩为主的中级变质岩系,岩性主要为石英岩、大理岩、石英片岩、混合岩等,地层变质变形强烈。
根据岩性组合和沉积建造进一步分为三个填图单位:下部碎屑岩岩段(Chx1)、中部碳酸盐岩岩段(Chx2)和上部碎屑岩岩段(Chx3)。
小庙组与测区大煤沟组(J1-2dm)呈断层接触。
1.2 构造测区多期次构造变形叠加,主构造线方向为NW向,如图1所示,表现为不同规模的断裂构造发育:①、阿母内可山北断层:位于阿母内可山北坡,断层面走向290-320°。
②、阿母内可山南逆断层:位于阿母内可山南坡,断层面走向320°,倾向北东,该断层控制着岩体的侵位,沿断层带煌斑岩、伟晶岩为主的脉岩活动频繁。
③、阿母内可山北北东向平移断层:共有四条,从东向西平行分布,切割阿母内可山南北断层,西边两条为右行平移断层,断距约150m;东边两条为左行平移断层,断距约1-1.5km。
该组断层连同北西向两条断层共同控制了阿母内可山岩体的侵位。
1.3 岩浆岩测区岩浆岩活动以海西期较为发育,多数岩体长轴展布方向与测区主构造线方向相吻合,受断裂的控制。
测区内侵入岩体主要为花岗闪长岩(γδ),岩石以半自型结构为主,块状构造。
主要矿物为斜长石、角闪石及少量次闪石。
岩体侵入于小庙组中,平面上呈两个平行的北西向透镜体展布。
岩体剥蚀较浅,在边缘常见围岩捕虏体,岩石普遍含黄铁矿,因受后期侵入岩体的影响,局部形成混合岩。
此外,测区脉岩广泛发育,类型主要为伟晶岩脉、闪长岩脉、花岗岩脉等,多沿构造线贯入。
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分析

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分析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升,人们对于贵金属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直接推动了矿业开采工作。
在我国,从金矿中提炼出的金元素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且相应的勘探开采技术不断改进,掌握金矿的形成规律和地质特点,能够为金矿资源的开采提供了有利条件。
本文首先概述了金矿的形成原理,然后分别从地质特征、成矿规律两个方面,对金矿进行详细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金矿预测类型;成矿地质特征;金矿预测评价模型;金矿资源潜力火山喷发时,岩浆会从下地幔带出一些物质,金矿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规律。
了解并利用这些规律,能够通过地质特征进行推测,继而评估是否存在金矿,为金矿的开挖提供科学依据。
由此可见,深入探讨金矿的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金矿矿产预测类型划分综合成矿地质背景、含矿建造构造的演化和矿床地质特征等,以《重要矿产预测类型划分方案》为基础,将金矿矿产预测类型归纳为12类。
2金矿的地质特征2.1绿岩带型绿岩带型金矿中,金矿类型主要是角闪岩、辉石等,形成过程是火山喷发出矿物质,对岩石造成化学侵袭,继而出现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等反应,因此表面呈现为绿色[2]。
分析其地质特征,主要位于多山区域,而且出现过火山喷发现象,喷发期间带来的物质和原有岩石之间,产生了相互作用,出现造山效果。
而且,该金矿内会存在大量片状岩石,呈现绿色、质地较脆,组成物质主要是云母、石英,因此在分布上相对明显。
2.2矿金砂矿金砂金矿的形成,得益于河流对含金金属物质的搬运,在水流作用下聚集到平缓区域,然后形成矿床地带,含有大量金属物质。
该金矿的特点是含金量高、开采方便,因此成为目前经常开采的类型。
分析其地质特征,河流上游经过矿区,且其中的含金量高;中游则会存在明显弯道,在水流作用下可以推动砂子运动;中下游地段相对平缓,有利于金砂的聚集,由于会覆盖在岩石上方,因此表现为砂金状。
2.3变碎屑岩型变碎屑岩型金矿的外表,主要是黑色岩、硬砂岩、浊积岩等,岩石质地较粗糙,以板岩、片岩为主。
青海省曲麻莱县大场金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深部找矿预测

青海省曲麻莱县大场金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深部找矿预测原生晕找矿法(prospecting by primary halos)是通过发现和研究基岩中的原生晕进行找矿的方法。
本文主要总结以往大场金矿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和应用原生晕分带序列法进行深部找矿预测。
标签:大场金矿床原生晕深部找矿大场金矿田是我国新的十大资源接替基地之一,处于青海省的金腰带——巴颜喀拉山金锑成矿带的中段,成矿带蕴藏着丰富的金锑资源,是我省重要的金矿产地,已发现矿床、矿化点30多处,全区金资源量已达230t。
位于玉树州曲麻莱县麻多乡境内,距格尔木市约320公里,距都兰县诺木洪乡约160公里,从214、109国道均有便道通行。
1区域地质概况大场金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北巴颜喀拉造山亚带,北以布青山南坡断裂为界与阿尼玛卿华力西期缝合带毗邻,南东以巴颜喀拉主峰北侧断裂为界与中、南巴颜喀拉造山亚带相邻。
区域主要发育二叠纪、三叠纪地层。
二叠纪布青山群为区内最老的地层,断续沿昆仑山口-久治区域性断裂呈断块状分布,岩性以中基性火山岩和碳酸盐岩为主,碎屑岩次之;三叠纪地层为是区内的主要赋矿地层,分布广泛,为一套砂泥质复理石-类复理石沉积,多为浅海-深海相浊流沉积环境。
区域岩浆活动较弱,侵入岩多沿区域性大断裂出露,岩体规模一般较小,多呈小岩株状侵入于三叠纪地层中;火山岩仅在石炭纪-中二叠世布青山群中局部发育,以中基性熔岩为主,局部有少量火山碎屑岩;区内石英脉很发育,构成区内一大特点,多沿断裂构造分布。
区域二叠纪和三叠纪地层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质作用,二叠纪地层为高压低温变质作用,形成了蓝闪-绿片岩相,三叠纪地层变质程度相对较低,为低绿片岩相。
2区域大地构造背景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北巴颜喀拉造山亚带及其北侧,北以布青山南坡断裂为界与阿尼玛卿华力西期缝合带毗邻,南东以巴颜喀拉主峰北侧断裂为界与中、南巴颜喀拉造山亚带相邻。
区内构造演化历史最早始于华力西期,形成二叠纪马尔争组火山岩、碳酸岩夹碎屑岩建造,构成区内三叠纪浊积盆地的基底;印支期是区内的主体,形成的三叠纪浊积岩盆地,沉积了大面积的巴颜喀拉山群砂板岩建造;印支晚期,巴颜喀拉山群浊积盆地闭合,广泛形成北西-南东向褶皱构造、断裂构造,为成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省金属矿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
青海省地处我国西部,位于西藏高原的东北方向,其地质构造属于特提斯和古亚洲超构造的结合体,笔者在文中首先对青海省的矿藏形成的背景进行了简单的阐述,然后具体分析了青海省的金属矿的成矿规律,并对其成矿从专业的角度进行了预测,以期为人们对青海省的金属矿的分布以及开发和利用提供一些有建设性意义的建议和意见。
标签:金属矿成矿规律预测
青海省是我国西部的大省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矿藏储备条件,其矿藏的储备主要以西南方向的三江北段、东部的昆仑山以及柴达木北部和祁连山为多,这几个地方蕴含着大量各种丰富的能源资源、盐类资源以及稀有贵金属和普通金属矿。
1青海省成矿背景分析
青海省出露的地层以中新生代的时期的岩石最多,昆仑山南部的断层区域将青海省省内的地层一分为二,南部区域包含西倾山以及兴海一共和盆地在内的区域,并以可可西里、唐古拉山为主体山脉,中一新生界是其主要特点,从对地层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对中生代之后的地层演变历史有一个比较明晰的了解;北部区域则包括柴达木盆地和阿尔金山脉以南的区域在内,主要由昆仑山东部和祁连山组成,记录的是晚古生代之前的地层的演变进程,表现出了古生界的特点。
青海省内的岩浆的发育过程中,主要出露有各个不同时期的岩浆岩,岩性表现为酸性、碱性、中性、基性以及超基性几种,省内区域中侵入岩的分布相对较广,尤其是在青海北部,分布了大量的中性和酸性的侵入岩,另外,出于青海的火山爆发非常频繁的历史特点,从远古时期到早新生代一直有火山喷发,逐渐的由海相喷发发展为海相和陆相共同喷发,到最后的陆相喷发,每一个时期的火山的喷发都各具特色,不论是规模还是轻度都具有非常显著的特点与差异。
2青海省金属矿成矿规律分析
对于青海省的金属矿的成矿规律的分析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进行。
2.1从时间角度分析金属矿的成矿规律
青海的黑色金属自古元古代开始就一直有比较广泛的分布和较大的存储量,在古元时代有关于铁矿的存在报告,不过大规模的成矿作用还是在早古生代形成沉积岩铁矿开始,在早古生代,海相火山型的铁矿比较广,相对铁矿,锰矿的分布就不是特别多,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黑色金属的成矿时间主要集中在二叠纪、晚奥陶纪以及寒武纪时期,而且明显的收到了火山的影响。
有色金属的发现是从早古生代开始的,具体来说,铜矿的形成收到火山的影响比较多,主要集中在二叠纪和奥陶纪期间;铅矿和锌矿受到喷流-沉积岩的作用比较多;钻矿的成矿作用与铅锌矿相类似,主要受到喷流-沉积岩的作用,主要分布在三叠纪、奥陶纪和石炭纪时期;翎矿的成矿期是喜马拉雅时期,受到斑岩的广泛作用;钨矿以及锡矿的成矿时代主要集中在加里东期时代,成矿作用与热液、接触交代的关系比较密切;镍矿的成矿作用主要是岩浆的熔离效果,从新元古代时期开始形成。
数据表明,青海省从新元古代直至中生代一直有贵金矿,不过成矿时间主要集中在奥陶纪,主要是由于喷流-沉积岩和构造蚀变岩的作用形成;银矿的分布同金矿有相似性,主要集中在新元古代直至中生代时期,成矿时间则是在晚古生代,受到火山的影响比较大。
2.2从空间角度分析金属矿的成矿规律
在我国青海省,黑色金属的分布主要在昆仑山北部的祁漫塔格一都兰区域,再者分布较广的区域就是祁连山北部和唐古拉山,至于省东以及柴达木盆地的北部虽然也分布着不少的矿藏,但都比较零散,价值大的成型矿是很少的。
铬金属矿的分布以祁连山北部为主,以塞什腾山为辅;锰矿的分布以相对比较零散。
对于有色金属的分布研究表明,在省内的大部分地区都有较广的分布,主要区域是昆仑山东部、祁连山北部、柴达木盆地的北部。
贵金属分布主要集中在祁连山北部和化龙以及黄南地区,另外,在昆仑山东部也有分布,不过相对来说比较零散,与有色金属相伴存在。
砂金在全省范围内都有非常广泛的分布,其中以巴颜喀拉山为最,银矿的分布也是和其他金属矿相伴而生,没有成型的矿床。
3青海省金属矿成矿预测
对于矿床的形成,除非矿石来自地宇宙的冲击,只要是形成于地球的矿床都是由地质的演化造成的,如果地质结构不同,形成的矿床也是不一样的,纵使出现了同一类型的矿床,其成矿特点也是各具特色。
3.1超基性-基性矿床的成矿预测
青海省的超基性-基性矿床的特征告诉我们,其成矿系统的构造环境主要是陆地裂谷和大洋的裂谷,成矿类型主要是早期的岩浆矿床和晚期分凝矿床,相对来说,岩浆熔离形成的矿床是比较少的;另外,基地隆起带也是形成基性-基性矿床的地质构造环境,它的成矿类型主要是岩浆熔离型,这类矿床构成了青海省的超基性-基性矿床,弧后盆地由于发生了比较严重的局部断裂下陷,存在少量的基性岩。
我省内对各个超基性-基性矿床展开工作时的工作强度是由所不同的,相比
较而言,找矿的工作程度最高的是祁连山北部的岩带、柴达木盆地北部的岩带以及日月山岩带,而布尔汗布达岩带以及通天河的岩带的工作程度就比较低,与工作程度较高的岩带相比,工作程度低的岩带的形成体现了这些岩带受到了镍铬成矿系统的地质背景的影响。
3.2中性和酸性岩矿床的成矿预测
中酸性岩矿床的发育系统在整个青海的成矿系统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其成矿的地质构造环境主要是造山以及叠加造山活动,主要成矿期在喜马拉雅时期,次要成矿期在前兴凯时期,对于基底隆起带以及岛弧隆起带,其形成有多次叠加造山活动的影响,这极利于中酸性岩的形成,酸性的矿岩产生于多组断裂交汇点上,规模一般都比较小,由此可见,有多组断裂交汇点的地质结构适合于中酸性矿岩的形成与发育。
青海省内的不同地段的中酸性矿岩的勘察程度不一,总体来说,以北部和中部的勘察程度较高,南部偏低,在已经发现的矿床中,通常只有一两个矿床表现为中酸性。
在勘察中酸性矿岩矿床的时候应该着重考察造山活动比较激烈频繁的地区。
4结束语
不同时期的同一个矿区或者同一时期内不同矿区的成矿规律都会有很大的不同,但异中求同,从矿床的总体性特征来看,尤其是同一区域矿床的分布是有规律可循的,只有抓住了这个规律才能实现矿藏的更合理的开发与利用。
参考文献
[1]康维海.部省合作共谋高原找矿新突破-青海实施”青藏高原地质矿产调查与评价专项”纪实[J].青海国土经略,2013(21).
[2]田承盛,张雪亭,芦文泉.青海东昆仑南坡成矿带铜钴矿预测中的主要科技问题[J].地质与勘探,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