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 信息资源管理技术-组织技术
《信息资源组织方法》课件

3 信息资源组织的目的
通过分类和组织方法,使 大量信息更加有序,便于 检索和管理。
分类
1 按形式分类
将信息资源按照文字、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形式进行分类,方便用户根、商业和政府等内容进行分类,有助于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组织方法
1 分类法
根据事物的属性和特征进 行分类,便于信息资源的 组织和检索。
总结
1 信息资源组织方法的 2 不同组织方法的特点 3 信息资源组织方法的
作用和意义
和适用场景
发展趋势
信息资源组织方法有助于 提高信息的可访问性和利 用效率,促进知识的传播 和共享。
不同的组织方法具有各自 的特点,适用于不同类型 的信息资源和需求场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信 息资源组织方法将更加智 能化和个性化,提供更好 的用户体验。
2 标签法
给信息资源添加关键词标 签,方便用户根据关键词 进行搜索和筛选。
3 目录法
通过建立目录结构,对信 息资源进行层次化组织, 方便用户按照目录进行浏 览。
4 链接法
5 检索法
将相关的信息资源互相链接,形成网络结构, 方便用户进行跳转和深入了解。
利用信息检索技术,通过关键词、属性等进 行信息资源的快速检索。
《信息资源组织方法》 PPT课件
信息资源组织方法是一个关键的领域,本PPT课件将带您深入了解信息资源组 织的重要性、分类和不同的组织方法。
简介
1 什么是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是指各种形式的 可用于获取信息的资源, 包括文字、图像、声音和 视频。
2 为什么需要对信息资
源进行组织
信息资源组织有助于提高 信息的可访问性和利用效 率,方便用户获取所需信 息。
组织实例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资源管理》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资源管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获取、收集、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内容1. 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与重要性2. 信息资源管理的方法与技巧3. 信息资源的收集与处理4. 信息资源的应用与分享5. 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高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掌握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知识。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信息资源的收集、处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分享:每组选代表分享他们的成果,让学生体验信息资源管理的乐趣和价值。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应用。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信息资源管理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掌握信息资源管理方法和技巧的情况。
3. 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如信息收集、处理和应用的能力。
4. 学生对信息素养的认识和提高。
五、教学资源1. 计算机网络设施,如教室内的计算机、投影仪等。
2. 信息资源管理的相关教材、资料和案例。
3. 信息资源管理的相关软件工具,如搜索引擎、数据库等。
4. 信息素养的评价工具和标准。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实际应用。
2. 任务驱动:设计一些实际的信息资源管理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3. 分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4. 讨论与交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讨论和交流,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七、教学活动1. 案例分析: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信息资源管理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 任务设计:设计一些实际的信息资源管理任务,如整理个人学习资料、管理班级资料等,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的技术

第五章信息资源管理的技术5.1信息资源采集技术5.1.1文本生成将汉字输入到计算机里一般有两种方法:人工键入和自动输入。
1、键盘录入2、语音识别3、手写输入4、OCR识别5.1.2图像扫描5.1.3音频采集和生成1、音频采集2、波形声音的有关参数(1)、采样频率(2)、位参数(3)、声道数3、波形声音的采集、处理和输出4、语音合成语音合成技术是让计算机能够产生高清晰度、高自然度的连续语音,在人机对话、语音咨询、自动播音、语音教学、电话翻译、因特网、电子商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5.1.4视频采集视频采集卡是将模拟摄像机、录像机、LD视盘机、电视机输出的视频信号等输出的视频数据或者视频音频的混合数据输入电脑,并转换成电脑可辨别的数字数据,存储在电脑中,成为可编辑处理的视频数据文件。
5.1.5自动识别技术1、自动识别技术的种类与特征比较(1)数据采集技术光存储器磁存储器电存储器(2)特征提取技术动态特征属性特征2、条码技术条码是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以及相应的数字组成,这种用条、空组成的数据编码可以供条码阅读器识读,而且很容易译成二进制数和十进制数。
这些条和空可以有各种不同的组合方法,构成不同的图形符号,即各种符号体系(也称码制),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合。
3、光学字符识别OCR4、磁条(卡)技术5、IC卡识别技术6、声音识别技术7、视觉识别8、射频识别技术(RFID)5.2信息资源压缩技术5.2.1压缩编码的评价与分类媒体数据压缩方法根据不同的策略可产生不同的分类。
第一种,根据质量有无损失可分为有损编码和无损编码。
第二种,按照其作用域在空间域或频率上分为:空间方法、变换方法和混合方法。
第三种,根据是否自适应分为自适应性编码和非自适应性编码。
一般来说,每一个编码方法都有其相应的自适应方法。
多媒体数据依据压缩算法进行分类的方法主要有:脉冲编码调制(PCM):预测编码:变换编码:统计编码:混合编码:5.2.2静止图像的压缩技术JPEG标准分成三级:(1)基本压缩系统,这是所有与JPEG兼容的压缩算法的最小系统,目前普遍使用的是基本压缩系统;(2)扩展系统,它在基本系统上增加了算术编码、渐进构造等特性;(3)分层的渐进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资源管理.ppt

广东汕头华侨中学技术组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 信息技术基础
第第四五章章第一信信章息息资信源源息管与管理信理息技术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使用数据库应用系统的优势
能够且检存方占索 迅管共储便用数统 速理享大、空据计、操性量快间应准 高作能数捷少用确 效好据、,
广东汕头华侨中学技术组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 信息技术基础
数据库技术第及一节 其应用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数据库是依照某种数据模型组织并存放数据的集合。这种数据集合具 有如下特点:尽可能不重复,以最优方式为某个特定组织的多种应用 服务,其数据结构独立于使用它的应用程序,对数据的增、删、改和 检索由统一软件进行管理和控制。数据库可以理解为存放数据的仓库,
例:身份证管理系统、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等、超市结算系统、车票订票系统
第第四五章章第一信信章息息资信源源息管与管理信理息技术
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总的来说,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就是 为了确保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不同的单位和组织对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可能各不相同: • 个人管理信息资源的目标:提高自己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为了能更好的检索自己的信息; • 学校管理信息资源的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 信息服务机构管理信息资源的目标:更好的满足公众对
一、身边的信息资源管理 (引入)
• 讨论:信息资源有哪些? • 课本、报刊、藏书、音像资料、计算机文件、
网络信息……
• 举出日常生活中信息资源管理的例子,并归纳 出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有什么好处?
• 图书馆、电脑文件分类存放…… • 方便查找、提高检索效率
广东汕头华侨中学技术组
信息资源管理的组织与分类方法

信息资源管理的组织与分类方法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资源的管理变得愈发重要。
随着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如何高效地组织和分类信息资源,成为了许多组织和个人所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信息资源管理的组织与分类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
一、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信息资源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资产,对于组织和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
有效地管理信息资源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知识分享和创新,增强组织的竞争力。
而无序的信息资源管理则会导致信息的丢失、重复和冗余,造成资源浪费和信息孤岛的形成。
二、信息资源的组织方法1. 分类法分类法是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之一。
通过将信息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则进行分类,可以方便地查找和利用信息。
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主题分类、时间分类、地理分类等。
例如,图书馆常用的十进制分类法就是一种主题分类法,将图书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分类。
2. 目录法目录法是一种将信息资源建立目录索引的方法。
通过编制目录,可以快速查找和定位所需信息。
目录可以按照字母顺序、时间顺序等进行排列。
在数字化时代,电子目录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关键词检索和全文搜索等功能,可以更加方便地管理和利用信息资源。
3. 标签法标签法是一种将信息资源打上标签进行管理的方法。
通过给信息资源贴上标签,可以快速识别和分类信息。
标签可以是关键词、标签词、标签符号等。
在数字化时代,标签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如社交媒体上的话题标签、博客上的标签分类等。
三、信息资源的管理方法1. 数字化管理数字化管理是信息资源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
通过将信息资源数字化,可以提高信息的存储、传输和利用效率。
数字化管理可以借助各种工具和技术,如电子文档管理系统、云存储、大数据分析等,实现信息资源的高效管理和利用。
2. 共享与协作共享与协作是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原则之一。
通过共享信息资源,可以避免信息孤岛的形成,促进知识的共享和创新。
在组织内部,可以通过建立内部知识库、共享平台等方式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协作;在组织之间,可以通过合作、共享平台等方式进行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交流。
信息资源管理的技术体系的四个层面_概述及解释说明

信息资源管理的技术体系的四个层面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组织内部的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利用的一系列技术和方法的总称。
它涉及到信息系统、数据库、知识管理等领域,旨在提高组织的信息资源价值和利用效率。
而信息资源管理的技术体系则是指由若干层面构成的可支持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技术框架。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信息资源管理技术体系展开论述,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引言、技术体系的四个层面、单个层面内的要点和说明以及结论。
通过对技术体系各层面的介绍与解释,以及各单个层面内要点和说明的梳理,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旨在全面掌握信息资源管理技术体系。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信息资源管理技术体系,并对其在不同层面上的重要性进行解释。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了解到每一个具体层面所承担的任务和职责,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信息资源管理技术体系。
同时,也希望通过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为信息资源管理技术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
以上就是第1部分“引言”的内容。
2. 技术体系的四个层面:2.1 第一层面介绍与解释:第一层面是信息资源管理技术体系的基础层面,它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和硬件方面的内容。
在这个层面上,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稳定可靠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以支持信息资源的存储、传输和处理。
此外,还需要配置适当的硬件设备,如服务器、存储设备等,以满足组织对信息资源管理的需求。
2.2 第二层面介绍与解释:第二层面是信息资源管理技术体系的应用层面,它主要涉及到各种软件应用和系统平台。
在这个层面上,我们需要选择适合组织需求的软件应用,并进行定制和开发。
这些应用可以包括数据管理系统、知识管理系统、文档管理系统等,以支持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
2.3 第三层面介绍与解释:第三层面是信息资源管理技术体系的安全保障层面,它关注信息资源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在这个层面上,我们需要建立安全审计机制、身份认证控制、访问控制等安全策略来保护信息资源,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漏等安全问题。
第三章 信息资源管理技术

幻灯片1第三章信息资源管理技术●内容提要●信息技术概述●信息开发技术●数据管理技术2015-12-28IRM1 幻灯片23.1.1 信息技术的内涵●信息技术目前还没有一个通用的定义,学术界、管理部门和产业界等都根据自己的需要与理解给出了自己的定义。
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信息技术是借助于以微电子学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和电信技术的结合而形成的手段,对声音的、图像的、文字的、数字的和各种传感信号的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处理、存储、传播和使用的能动技术。
2015-12-28IRM1 幻灯片33.1.1 信息技术的内涵●信息技术是指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支持下,用于获取、加工、存储、变换、显示和传输文字、数值、图像、视频和声频以及声音信息,包括提供设备和提供信息服务两大方面的方法与设备的总称。
●信息技术是人类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过程中所累积起来的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以及使信息标准化的经验、知识、技能和体现这些经验、知识、技能的劳动资料有目的的结合过程。
2015-12-28IRM1 幻灯片43.1.1 信息技术的内涵●信息技术是在信息加工和处理过程中使用的科学、技术与工艺原理和管理技巧。
●信息技术是管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有关方法、手段与操作程序的总称。
●信息技术是能够延长或扩展人的信息能力的技术。
●信息技术“包含通信、计算机与计算机语言、计算机游戏、电子技术、光纤技术等●信息技术包括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技术。
2015-12-28IRM1 幻灯片53.1.1 信息技术的内涵广义:信息技术是指能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方法、工具与技能的总和。
该定义强调的是从哲学上阐述信息技术与人的本质关系。
中义: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加工表达的各种技术之和。
该定义强调的是人们对信息技术功能与过程的一般理解。
《信息资源管理》课件

融入企业战略
探索如何高效地将信息资源 管理融入企业战略的制订和 实施过程中。
总结与展望
1
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望信息资源管理领域未来的发展趋业变革和创新
探讨信息资源管理对企业变革和创新的推动作用,以实现组织的竞争优势。
3
高效实施信息资源管理
提供决策者高效实施信息资源管理的建议和方法,以最大程度地利用信息资源。
技术
例
探讨保护信息安全的常见
了解信息资产管理的常用
技术和工具,如访问控制
通过实际案例了解信息资
工具和技术,如信息分类
和加密。
源管理工具和技术在组织
和信息价值评估。
中的应用。
信息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
影响企业战略
探讨信息资源管理对企业战 略的影响,以及如何将其融 入决策和规划中。
地位和作用
了解信息资源管理在整个企 业架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以 实现组织的长期目标。
基本要素
探索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要素,如信息资产、信息流程和信息安全等。
信息资源管理体系
构成和层次结构
深入了解信息资源管理体系的构 成和层次结构,如信息资产管理 和信息安全管理。
组成要素
探索信息资源管理体系中的组成 要素,如信息策略、组织结构和 流程。
实施流程和方法
了解信息资源管理体系的实施流 程和方法,以确保高效的管理和 利用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管理与信息安全
1
安全性和保密性
探讨信息资源管理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以保护组织的核心信息资产。
2
风险评估和风险治理
了解如何进行信息资源管理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治理,以确保信息安全性。
3
应急预案和恢复措施
探索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应急预案和恢复措施,以应对各种潜在的安全事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次会议(芬兰· 赫尔辛基)
主要针对日期、覆盖范围和关联进行了讨论和研究, 最后达成共识 日期:与资源创建、发表、有效、获取等有关日期 覆盖范围:资源地理、空间坐标、时间、时期体系等 关联元素:每个元数据描述所包含的元素必须仅与一 个单独的资源关联,即一对一原则。 网站:http://www.lib.helsinki.fi/meta/DC5.html
标记语言
显示能力强、描述信息能力差,不能表达语义。
DC元数据由来
DC,Dublin Core 94年第二次WWW国际会议讨论引出 DC 源于1995年3月由OCLC与NCSA发起的第一届元数 据研讨会在美国俄亥俄州的都柏林镇召开,由会议讨 论通过的元数据标准集,称为“都柏林核心元素集” ( Dublin Core Element Set) 最新版本为version 1.1,1999年7月2日发布执行 /
会议围绕简单描述讨论,达成共识,产生了可作为统 一各种网络资源描述模型的基础,即,DC 网站: /workshops/dc1/
第二次会议(英国· 沃维克)
提出了“Warwick框架”的元数据结构概念。这个框 架与Meta Content(MCF)框架构成了资源描述框架 (RDF)的基础。 提出了一个容器结构(Container)来包含不含在DC 中的其他元数据。 Warwick是一种用于不同元数据包的集成和互换结构, 为集成和评价元数据集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易于实 现现有和未来的数据描述模型。 网站:/workshops/dc2/
主要源于网络的发展和对网络资源的描述与数据 管理
其他数据描述方式的局限
MARC和AACR(英美编目条例)
复杂、只适合于图书馆、需要专门软件、不易处理多媒 体信息、不太适应互联网环境、需要经过专业培训(虽然增 加了256,516,538,856等字段)
图书卡片、图书版权说明
不方便计算机处理,只适合图书,信息量少,需要对格 式理解。
美国华盛顿 澳大利亚堪培拉 芬兰赫尔辛基 美国华盛顿 德国法兰克福 加拿大渥太华 日本东京
2003.9
2004.10 2005.9 2006.10 2007.8
美国华盛顿
中国上海 西班牙马德里 墨西哥曼萨尼约 新加坡 德国柏林 韩国首尔 美国匹兹堡
1999.10 2000.10 2001.10
2008.9 2009.10 2010.10
读取程序
主要编制字段与子字段读取与检索函数,在检索、编目和显示过 程中调用。
阅读材料
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
二
元数据
元数据的概念
定义
关于数据的数据,或称关于数据的结构化数据
理解
能够清楚描述数据的标准格式化数据。例如:图 书卡片、图书版权说明、MARC、各类文献标准著录 条例等
元数据的提出
/
第六次会议(美国· 华盛顿)
本次没有在会议上解决具体元数据问题,主要是为了 促进DC的发展,制定工作计划和方针。内容主要包括: DC的标准化;DC与其他元数据研究项目的合作;与 其他资源描述方案的互操作性;DC在HTML中的编码 问题;RDF的应用问题。
网站:/workshops/dc6/
第三次会议(美国· 华盛顿)
对网络图像资源的描述问题进行了探讨,促进了 描述、发现和组织网络图像的标准和协议的发展。 增 加 了 两 个 DC 元 素 , Description ( 说 明 ) 、 Rights(权限) 网站:/workshops/dc3/
网站:/dc2002/
第十一次会议(美国· 华盛顿 )
Metadata Research & Applications
Conceptual models and fundamental principles Globalization and localization Community or domain metadata (statistical, government, geospatial, etc.) Enterprise metadata Metadata registries and registry services Interoperability among metadata systems and standards Search engines and metadata Implementation of systems and tools for metadata applications
/archives/1999/dc7/index.htm
第八次会议(加拿大· 渥太华)
本次会议的目标是巩固各类DC研究集体的成果,分 享各自的经验与成果,提升DC在不同元数据系统中的交 互与协调性。 会议推出了DC修饰词标准,到本次会议为止,DC的 整个结构基本成型。 网站:/udt/dc8/index.htm
国际标准磁带格式ISO 2709
ISO2709格式分三个区
头标区
说明记录基本特征,固定长 24字节。
目次区
数据的目录区,数据的索引,固定可变长。
数据区
存放具体文献的著录数据的区域,可变长。
2079格式中的概念或标记符号
字段标识符
标识字段的符号,三位十进制数组成
子字段标识符
标识字段的符号,用于区分子字段,2位
1 2 1 1 2
5
1
1
目次区格式
每个数据字段将在目次区中增加一个目次 目次区总长度: 12*N+1(其中N为字段个数) 目次区格式:
字段标识符(3) 字段长度(4) 字段数据起始位置(5)
数据区
固定长数据区 (001记录标识,008固定长数据单元) 可变长数据区
数据区标识符分类
MARC的历史
1961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开始图书馆自动化的设想 1965年1月《标准机器可读目录款式的建议》(MARC-I) 1966年开始了MARC计划 1967年11月推出LC MARC-II格式 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都利用MARC编制了本国的 国家书目文献库。 国际图联于1977年发表了UNIMARC格式 1973年ISO/TC46/SC4推出《文献目录信息交换用磁带格式》 (ISO 2709 -1973) 1981年公布了第二版
第一次会议(美国· 都柏林)
定义了能被全球接受的最低元数据集(13个元素集)
Subject、Title、Author、Publisher、 Date、 OtherAgent、 ObjectType、Form、Identifier、Relation、Source、Language、 Coverage。
第二讲 信息组织技术
苏新宁
一 机读目录(MARC) 及其制作
什么叫机读目录
机读目录(MARC)即机器可读目录的简称,来 自英文Machine-Readable Cataloging,利用计算 机识读和处理的目录。它是文献编目内容(数据) 经过计算机处理,以代码形式记载在一定载体上 而形成的一种目录。机读目录是描述文献著录项 目的国际标准格式,是实现计算机处理书目信息 及资源共享的基础。
字段指示符
指明该字段数据特征的符号,2位
分隔符
字段分隔符、记录分隔符
MARC头标区
记 录 长 度 记 录 状 态 记 录 类 型 目 空 字 子 数 录 白 段 字 据 级 指 段 起 别 示 标 始 符 识 地 长 符 址 度 长 度
1 2 1 1 5
记 空 目 目 待 录 白 录 录 用 级 区 中 别 字 字 段 段 长 起 度 始 长 度
0-1-2-3-4-5-6-7-8--
标识块 编码信息块 著录信息块 注释块 款目连接块 相关题名块 主题分析块 责任者说明块 国际使用块
MARC数据的制作与读取
制作过程
头标区主要填入数据区起始位置和记录长度;每一个字段在目次区 中占有一条记录:3 位字段标识,4 位数据长度,5 位起始地址;数据 区主要完成书目数据的填入,注意字段指示符和子字段标识符的数值 和位置;数据处理完以后,根据字段数量加上头标区的长度计算出数 据区起始位置,再根据数据区的长度和起始位置,计算出记录总长度, 然后分别将这两个数据填入头标区;最后拼接记录写入数据库。
DC元数据的发展简史
已召开了十七次会议,前8次每次会议都可视为是DC发展的里程 碑。以后的会议主要为应用会议。下次会议将于2010年10月20-22日 在美国匹兹堡召开。
1995.3 美国都柏林 2002.10 意大利弗罗伦萨
1996.4
1996.9 1997.3 1997.10 1998.11
英国沃维克
第四次会议(澳大利亚· 堪培拉)
产生了两大学派:最小主义学派、语言结构学派。 最小主义派:要求元数据描述简单,用附加的修饰 来指定、修正并详细说明; 语言结构派:利用元素正式扩张和限定方法来满足 特定的需要,使元数据变得更加有效。 网站:.au/DC4
第九次会议(日本· 东京)
第一届应用会议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ublin Core and Metadata Applications 2001 • Conceptual models for metadata Implementation of systems and tools for metadata applications Surveys and case studies of metadata applications Novel activities based on metadata Interoperability among metadata systems Relationships among various metadata stand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