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外科感染PPT课件
合集下载
外科感染ppt课件

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
使用时机
01 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预防外科感染的发生。
药物选择
02 根据手术种类、患者情况选择适宜的抗菌药物,避免滥用。
注意事项
03 在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时,需注意药物过敏史、肝肾功能等因素,避免不良反应。
03 外科感染治疗
抗生素使用原则
明确感染类型
在使用抗生素前,需通过检查 和诊断明确感染类型,以便选 择合适的抗生素。
无菌技术与操作规范
术前准备
在手术前,医生和护士 必须洗手并穿戴无菌手 术服、手套和口罩,确 保手术区域无菌。
术中操作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和 护士需要保持手术区域 干燥、清洁,并避免触 摸非手术区域,以减少 感染的风险。
术后处理
手术后,医生需要清洗 和缝合手术切口,并使 用抗菌药物和敷料来保 护手术部位,减少感染 的可能性。
脓毒症
由感染引发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 障碍。
感染性休克
脓毒症严重时的表现,血压下降,组织灌注不足,危 及生命。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定义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指机体在遭受严重损害后, 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系统同时或序贯发生的功 能障碍以至衰竭的临床综合征。
病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因包括严重创伤、感染、 休克、大型手术等。
医院感染控制与监测
01 医院感染的来源
医院环境中存在的微生物,手术过程中的创伤,医疗器 械等都可能成为医院感染的来源。
02 感染控制措施
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器械消毒、隔离措施等,以减 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03 感染监测方法
通过定期采集临床样本、环境监测等方式,及时发现并 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外科感染综述PPT课件

2.晚期:手术
⑴切开引流:+、++、∣∣∣
⑵切除、植皮。
-
40
三 、皮下急性蜂窝织炎
➢ 指皮下、筋膜下、肌肉间隙或深部蜂窝组织的 急性化脓性感染。
➢ 致病菌:溶血性链球菌—易扩散 金色葡萄球菌—易局限成脓肿
➢ 皮肤、黏膜受伤 其他感染灶直接蔓延或经淋巴、血行播散
-
41
临床表现---蜂窝织炎
(一)浅表:
身不适、食欲减退等,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
4、特殊表现:破伤风-肌强直性痉挛;气性坏疽-皮下
捻发音;皮肤炭疽-发痒性黑色脓疱。
-
11
外科感染---概论
➢诊断: 1、临床表现:局部+全身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 常规、肝功、肾功、体液细菌培养等 3、影像学检查:内在感染的诊断 X线透视、X线摄片、B型超声、CT扫描
➢ 2.抗菌药物: 早期联用足量,根据菌培养调整
➢ 3.支持疗法: 补充血容量,输注新鲜血,纠正低蛋白
➢ 4.对症处理
-
69
第五节 有芽孢厌氧菌感染
——破伤风
➢ 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并分 泌外毒素而引起的急性特异性感染。临床上以 患者全身或局部肌肉持续性痉挛和阵发性抽搐 为其特征。
1.好发部位:下肢、颜面 2.症状:畏寒、发热、头痛、不适 3.局部:⑴片状红斑
①界限清,略隆起 ②颜色边深中心淡,指压退色 ⑵烧灼样痛 4.附近淋巴结肿大
-
45
-
46
-
47
丹毒 丝虫病 …
淋巴管阻塞
淋巴淤滞
象皮肿
-
48
治疗---丹毒
1.患处抬高 2.外敷用药 3.抗生素
外科感染ppt完整版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局部症状包括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全身症状包括发热、寒战、头痛、恶 心、呕吐等。严重感染者可出现败血症、脓毒血症等。
诊断依据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其中,实验室 检查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MRI等 。
教授患者应对压力和困难的方法,如深呼吸、冥想、放松训练等,提高患者的自我 调节能力。
家属参与在心理支持中作用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心理 支持工作,提供情感支持和陪 伴。
指导家属学习如何与患者沟通 ,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感受,协 助患者应对负面情绪。
培训家属掌握一些简单的心理 干预技巧,如倾听、安慰、鼓 励等,以便更好地帮助患者度 过难关。
分类
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与慢性感染;根据病原体的种类可分为非特异性 感染和特异性感染。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包括病原菌数量多、毒力强,局 部组织抵抗力下降,以及存在有 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和扩散的条件 等。
危险因素
年龄(如老年人、新生儿等)、 营养不良、糖尿病、免疫抑制剂 使用、手术、创伤、烧伤、血管 内置管、长期卧床等。
蜂窝织炎和丹毒
蜂窝织炎
常表现为境界不清的红肿,伴有剧烈 疼痛,可能出现水疱、大疱或坏死, 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丹毒
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的皮肤 、皮下组织内淋巴管及其周围组织的 急性炎症,表现为局部红、肿、热、 痛,伴有头痛、发热等全身症状。
脓肿和化脓性肉芽肿
脓肿
器官或组织内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 引起,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和波动感。
03
外科感染的预防措施
外科感染外科学部分课件

外科感染--外科学部分
34
(一)破伤风
➢ 4.预防
➢ 关键——创伤后早期彻底清创,改善局部循 环。
➢ 人工免疫:包括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被动免疫——皮下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TAT)1500~3000U。一周后可追加一 次。
外科感染--外科学部分
35
(一)破伤风
➢ 5.治疗
➢ (1)伤口处理 充分引流 3%H2O2冲洗 ➢ (2)抗毒素的应用
➢ 3.临床检查 波动感是诊断脓肿的主要依据,深 部脓肿波动感可不明显,但局部有压痛。
➢ 4、实验室检查 WBC、病原菌鉴定、细菌培养 和药敏实验
➢ 5.影像学检查、局部穿刺等
外科感染--外科学部分
8
(四)预防
➢ 1.防止病原微生物入侵 ➢ 2.增加抵抗力 ➢ 3.切断病原菌传播环节
外科感染--外科学部分
➢ (5)补充水和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 ➢ (6)抗生素的使用 青霉素80~100万U iv
Q4~6h 持续7~10天。
外科感染--外科学部分
外科感染--外科学部分
26
(二)诊断
➢ 2.实验室检查:
➢ ①WBC↑ 20~30*109/L以上,或降低、左移、 幼稚型增多,出现毒性颗粒
➢ ②不同程度的酸中毒、氮质血症、溶血、尿 中出现蛋白、白细胞、酮体等、肝肾受损征 象
➢ ③寒战时抽血进行细菌培养,较易发现细菌。
外科感染--外科学部分
27
(二)诊断
➢ 对多次血液细菌培养阴性者,应考虑厌氧菌 或真菌性脓毒症,可抽血做厌氧菌培养,或 做尿和血液真菌检查和培养。
外科感染--外科学部分
29
(三)治疗
➢ 治疗原则:提高患者抵抗力,积极处理原发感染病
外科感染病PPT课件

介绍了外科感染病的定义、分类以及 常见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
外科感染病的临床表现
详细描述了外科感染病的常见症状和 体征,如发热、疼痛、肿胀等,以及 不同部位感染的特殊表现。
外科感染病的诊断与治疗
概述了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包括实 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抗感染治疗 等。
外科感染病的预防
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包括保持个人 卫生、加强免疫力、及时处理伤口等 措施。
诊断
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以对外科感染病进行诊断。实验室 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培养、病原学检查等,可帮助确定病原体类型和感染程度。
02
外科感染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01
02
03
04
抗生素
根据感染病菌类型,选择合适 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头孢菌 素、青霉素等。
抗炎药
用于减轻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 ,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案例二:烧伤后感染
总结词
烧伤后感染是烧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引起全身性感染和器官功能衰竭 。
详细描述
烧伤后感染通常发生在烧伤后的2-3周内,表现为伤口红肿、疼痛、渗出等症状 ,同时可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预防烧伤后感染的关键在于及时清创、使 用抗菌药物和加强免疫治疗。
案例三:骨折后感染
重建手术
在感染控制后,可能需 要进行重建手术以恢复
功能和外观。
其他治疗方法
支持治疗
包括营养支持、水电解质平衡等,以维持患者生命 体征。
物理治疗
如红外线照射、紫外线照射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 环和伤口愈合。
心理治疗
针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 和支持。
03
外科感染病的预防
外科感染病的临床表现
详细描述了外科感染病的常见症状和 体征,如发热、疼痛、肿胀等,以及 不同部位感染的特殊表现。
外科感染病的诊断与治疗
概述了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包括实 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抗感染治疗 等。
外科感染病的预防
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包括保持个人 卫生、加强免疫力、及时处理伤口等 措施。
诊断
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以对外科感染病进行诊断。实验室 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培养、病原学检查等,可帮助确定病原体类型和感染程度。
02
外科感染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01
02
03
04
抗生素
根据感染病菌类型,选择合适 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头孢菌 素、青霉素等。
抗炎药
用于减轻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 ,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案例二:烧伤后感染
总结词
烧伤后感染是烧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引起全身性感染和器官功能衰竭 。
详细描述
烧伤后感染通常发生在烧伤后的2-3周内,表现为伤口红肿、疼痛、渗出等症状 ,同时可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预防烧伤后感染的关键在于及时清创、使 用抗菌药物和加强免疫治疗。
案例三:骨折后感染
重建手术
在感染控制后,可能需 要进行重建手术以恢复
功能和外观。
其他治疗方法
支持治疗
包括营养支持、水电解质平衡等,以维持患者生命 体征。
物理治疗
如红外线照射、紫外线照射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 环和伤口愈合。
心理治疗
针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 和支持。
03
外科感染病的预防
外科感染ppt课件

感染监测
加强感染监测,及时 发现并处理感染病例, 防止感染扩散。
外科感染的院内感染防控
严格执行手卫生
01 手卫生是防止病原体传播的基础,所有医护人员
பைடு நூலகம்在接触患者前后都必须进行手卫生。
加强手术部位管理
03 术前彻底消毒手术部位,手术中使用无菌技术和
手术器械,降低手术感染率。
加强患者教育
05 教育患者注意个人卫生,增强抵抗力,减少感染
布和流行趋势。
新型抗菌药物研发
研究新型抗菌药物,针对耐药 菌株进行筛选和优化,提高抗
菌效果。
感染防控策略
研究外科感染防控策略,减少 耐药菌株的传播和感染风险,
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外科感染预防与控制策略的改进
01
新型抗菌药物研发
针对多重耐药菌等难点,研究 新型抗菌药物,提高抗感染效 果。
02
免疫调节治疗探索
并发症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病程延长
感染引发的并发症可能导致 伤口愈合速度降低,进而延
长整个病程。
抗生素耐药
并发症可能导致病原体对常 用抗生素产生耐药,降低治
疗效果。
多重感染
并发症可能引发新的感染, 如二重感染,增加治疗的复
杂性和难度。
06
外科感染的未来 研究方向
外科感染治疗新技术的研究
新型抗菌材料研究
外科感染的特点
局部症状明 显
外科感染通常会导 致局部红肿、疼痛、 发热等症状,这些 症状是感染部位明 显的标志。
易引发全身 症状
外科感染如果不及 时治疗,可能会引 发全身症状,如发 热、寒战、乏力等。
治疗需综合 考虑
外科感染的治疗需 要综合考虑感染部 位、病原体种类、 患者自身状况等多 个因素,选择合适 的治疗方案。
外科学--外科感染 ppt课件

外科感染
ppt课件
1
第
外科感染是指需要外科治疗的 感染,包括创伤、手术、烧伤
一
等并发症的感染。
节
这类感染临床多见,需注
概
意防治。
论
分类
(一)按病菌种类分:
(二)按病情进展分:
(三)按发生条件分:病因 机会性感染、二重感染、院
内感染等
按病 菌种 类分
1、非特异性感染(化脓性或 一般性感染) 常见致病菌: 金葡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大肠杆菌、拟杆菌、变形杆菌、 绿脓杆菌等。可共同致病
病理生理:产生外毒素、酶 产气、水肿筋膜下压力增加 压迫微血管组织缺血缺氧 坏死
临床表现:
伤后1-4天,病情突然恶化、 烦燥、皮肤口唇变白、脉速、 体温上升
自诉伤肢沉重,持续加重, 裂痛,并向上下扩展,大量渗 出,伤口有气泡、恶臭、捻发 音,皮肤呈大理石花纹。X线 示软组织间积气
皮下 急性 蜂窝 织炎
指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感染, 发于人体各部,乙型溶血性链 球菌、金萄菌多见
临床表现:
1.一般性皮下蜂窝织炎 2.新生儿皮下坏疽 3.老年人皮下坏疽 4.颌下急性蜂窝织炎 5.产气性皮下蜂窝织炎
一般性皮下蜂窝织炎
先有病损或感染,发病时伴 恶寒发热,局部肿痛,边缘不 清,淋巴结肿大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诊断
鉴别诊断
1. 化脓性脑膜炎:有“角弓反 张”无阵挛,有剧烈头痛、 高热、喷射性呕吐、神志可 不清,脑脊液、血像异常
2. 狂犬病:动物咬伤史,吞咽 肌抽搐为主
预防:早期清创+人工免疫 自动免疫:类毒素
第一次: 0.5ml 第二次: 0.5ml 4-8周 第三次: 0.5ml 0.5-1年 加强: 0.5ml 每5年 伤后: 0.5ml 被动免疫: 抗毒素1500-3000U
ppt课件
1
第
外科感染是指需要外科治疗的 感染,包括创伤、手术、烧伤
一
等并发症的感染。
节
这类感染临床多见,需注
概
意防治。
论
分类
(一)按病菌种类分:
(二)按病情进展分:
(三)按发生条件分:病因 机会性感染、二重感染、院
内感染等
按病 菌种 类分
1、非特异性感染(化脓性或 一般性感染) 常见致病菌: 金葡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大肠杆菌、拟杆菌、变形杆菌、 绿脓杆菌等。可共同致病
病理生理:产生外毒素、酶 产气、水肿筋膜下压力增加 压迫微血管组织缺血缺氧 坏死
临床表现:
伤后1-4天,病情突然恶化、 烦燥、皮肤口唇变白、脉速、 体温上升
自诉伤肢沉重,持续加重, 裂痛,并向上下扩展,大量渗 出,伤口有气泡、恶臭、捻发 音,皮肤呈大理石花纹。X线 示软组织间积气
皮下 急性 蜂窝 织炎
指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感染, 发于人体各部,乙型溶血性链 球菌、金萄菌多见
临床表现:
1.一般性皮下蜂窝织炎 2.新生儿皮下坏疽 3.老年人皮下坏疽 4.颌下急性蜂窝织炎 5.产气性皮下蜂窝织炎
一般性皮下蜂窝织炎
先有病损或感染,发病时伴 恶寒发热,局部肿痛,边缘不 清,淋巴结肿大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诊断
鉴别诊断
1. 化脓性脑膜炎:有“角弓反 张”无阵挛,有剧烈头痛、 高热、喷射性呕吐、神志可 不清,脑脊液、血像异常
2. 狂犬病:动物咬伤史,吞咽 肌抽搐为主
预防:早期清创+人工免疫 自动免疫:类毒素
第一次: 0.5ml 第二次: 0.5ml 4-8周 第三次: 0.5ml 0.5-1年 加强: 0.5ml 每5年 伤后: 0.5ml 被动免疫: 抗毒素1500-3000U
外科感染PPT医学课件

• 可有或无寒战,发热呈稽留热或弛张热。 • 病人面色潮红,四肢温暖,常有皮疹、腹泻、
呕吐,有转移性脓肿,易并发心肌炎。 • 休克发生时间晚,血压下降慢,病人多有谵
妄和昏迷。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作出初步诊断。 根据原发感染的部位、脓液的性质、判断为哪一类细菌引 起的败血症。 血培养、脓液培养、药敏试验。
注意有无感染扩散和脓肿转移 对于“危险三角区”疖和上唇部位的痈需注意 对口底、颈部蜂窝织炎病人应严密监察有无呼吸困难
3.治疗配合
①对年老体弱病人,遵医嘱营养支持 ②遵医嘱合理、正确使用抗生素,注意观察药物的效果和不
良反应 ③对症护理,如发热与降温 ④一般脓肿形成后,应配合医生及时切开引流,及时换药,
疖、痈的护理要点
保持疖、痈周围皮肤清洁,防止感染扩散。
避免挤压未成熟的疖、痈或感染病灶,尤 其是“危险三角”的疖,避免感染引起颅 内化脓性感染。
伴有全身反应的病人,注意休息,加强营 养。
严格无菌操作,痈的创面、脓肿切开引流 者,应及时换药,可服生肌散,促进肉芽 生长。
三、急性蜂窝织炎
4.临床表现
局部:微隆起,红紫色,界限不清,中央有 多个脓栓,破溃后有多量脓液排除,中央塌陷 如“火山口” 状。
全身:畏寒、发热、食欲不佳、白细胞计数↑。
5.治疗:
全身治疗:休息、营养、镇痛剂、抗菌素。 局部治疗:早期热敷,鱼石脂软该膏外敷;有脓液形
成时切开引流,“+”“++”切口,深达筋膜 ,伤口 用干纱布或碘仿纱条填塞。
2、特异性感染 结核、破伤风、气性坏疽。
(二)、病程分类(Progress classification)
1、急性感染(Acute infection):病程小于三周 2、慢性感染(Chronic infection ):病程大于二月 3、亚急性感染(Subacute infection):病程三周~
呕吐,有转移性脓肿,易并发心肌炎。 • 休克发生时间晚,血压下降慢,病人多有谵
妄和昏迷。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作出初步诊断。 根据原发感染的部位、脓液的性质、判断为哪一类细菌引 起的败血症。 血培养、脓液培养、药敏试验。
注意有无感染扩散和脓肿转移 对于“危险三角区”疖和上唇部位的痈需注意 对口底、颈部蜂窝织炎病人应严密监察有无呼吸困难
3.治疗配合
①对年老体弱病人,遵医嘱营养支持 ②遵医嘱合理、正确使用抗生素,注意观察药物的效果和不
良反应 ③对症护理,如发热与降温 ④一般脓肿形成后,应配合医生及时切开引流,及时换药,
疖、痈的护理要点
保持疖、痈周围皮肤清洁,防止感染扩散。
避免挤压未成熟的疖、痈或感染病灶,尤 其是“危险三角”的疖,避免感染引起颅 内化脓性感染。
伴有全身反应的病人,注意休息,加强营 养。
严格无菌操作,痈的创面、脓肿切开引流 者,应及时换药,可服生肌散,促进肉芽 生长。
三、急性蜂窝织炎
4.临床表现
局部:微隆起,红紫色,界限不清,中央有 多个脓栓,破溃后有多量脓液排除,中央塌陷 如“火山口” 状。
全身:畏寒、发热、食欲不佳、白细胞计数↑。
5.治疗:
全身治疗:休息、营养、镇痛剂、抗菌素。 局部治疗:早期热敷,鱼石脂软该膏外敷;有脓液形
成时切开引流,“+”“++”切口,深达筋膜 ,伤口 用干纱布或碘仿纱条填塞。
2、特异性感染 结核、破伤风、气性坏疽。
(二)、病程分类(Progress classification)
1、急性感染(Acute infection):病程小于三周 2、慢性感染(Chronic infection ):病程大于二月 3、亚急性感染(Subacute infection):病程三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