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胚复习资料
组织胚胎学复习完整版

绪论1.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2.超微结构:又称为亚显微结构。
指在电子显微镜下能观测到的细胞内各种微细结构,如各种细胞器。
3.电子密度:亦称电子射线密度。
系指电子射线散射的物质密度。
用透射型电镜观察材料时,则电子射线散射能力强的物质越密的地方观察越暗,这些部分一般称之为高电子密度。
4.嗜碱性:组织和细胞中若含酸性物质,与碱性染料如苏木素等有较强的亲和力,结果呈现深浅不等的蓝色,这种物质具有的染色特性称为嗜碱性。
5.嗜酸性:组织和细胞中若含碱性物质,与酸性染料如伊红等有较强的亲和力,结果呈现深浅不等的红色,这种物质具有的染色特性称为嗜酸性。
6.嗜中性:对两性燃料均不亲和的为嗜中性。
7.异染性:有些组织或细胞的结构染色时会呈现出与染料完全不同的颜色,这种颜色上的异常就称为异染性。
8.HE染色:即前述的碱性染料苏木素和酸性染料伊红染色的方法。
9.PAS染色:即过碘酸雪夫式反应,是一种组织或细胞化学染色法,常用于显示糖类成分的存在。
10.嗜银性:银染中,有些组织结构不能直接使硝酸银还原,必须加入还原剂方能显色,称嗜银性。
11.亲银性:银染中,有些组织结构可直接使硝酸银还原而显色,称亲银性。
12.什么叫组织?基本组织包括哪几大类?答:组织是在胚胎发育时期形成的,由一些形态相似和功能相近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所组成的结构。
组织分类:由于细胞的特性不同,机体内的组织也相应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13.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的测量单位分别是什么?光镜和电镜的分辨率分别是多少?答:光镜:分辨率为0.2μm,放大倍数约为1000倍;电镜:分辨率为0.2nm,比光镜高1000倍,可放大几万倍到几十万倍,因此电镜能观察到细胞的更微细结构。
在光镜与电镜下进行观察,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为毫米(mm)、微米(μm)和纳米(nm)。
这些单位间的关系如下:μm(微米)=10-3mm(毫米);nm(纳米)=10-3μm(微米) 14.石蜡包埋制作切处的主要步骤有哪些?透明、脱水、包埋等步骤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主要步骤有:取材与固定、脱水与透明、浸蜡与包埋、切片与贴片、染色与封固。
组胚复习题和答案

组胚复习题和答案1. 什么是组织胚胎学?2. 描述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
3. 细胞分化的基本概念是什么?4. 胚胎发育中,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有何区别?5. 何为胚胎诱导?其在胚胎发育中的作用是什么?6. 解释胚胎干细胞的特点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7. 描述胚胎期的三个主要阶段。
8. 什么是胚胎的原肠形成?它在胚胎发育中的意义是什么?9. 描述胚胎的神经管是如何形成的。
10. 何为胚胎的胚层?它们各自发育成哪些组织和器官?答案1. 组织胚胎学是研究生物体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发育过程的科学,它涵盖了从单个细胞到复杂多细胞生物体的发育过程。
2. 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包括受精、细胞分裂、细胞迁移、细胞分化、组织形成、器官形成和胚胎成熟。
3. 细胞分化是指未分化的细胞逐渐发展成具有特定形态和功能的成熟细胞的过程。
4. 细胞增殖是指细胞通过分裂增加数量,而细胞分化是指细胞获得特定功能和形态,两者在胚胎发育中是并行的过程。
5. 胚胎诱导是指一种细胞或组织对邻近细胞或组织产生影响,促使其向特定方向分化的过程,它在胚胎发育中起到调控作用。
6. 胚胎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在医学中可用于组织修复和再生医学。
7. 胚胎期的三个主要阶段包括胚前期、胚期和胎儿期。
8. 原肠形成是胚胎发育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它涉及到细胞层的内陷和折叠,形成内胚层、中胚层和外胚层,这些胚层最终发育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9. 神经管的形成是通过神经板的隆起、弯曲和闭合形成的,它最终发育成中枢神经系统。
10. 胚胎的胚层包括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
外胚层主要发育成表皮和神经系统,中胚层发育成肌肉、骨骼和循环系统,内胚层发育成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基本的复习题和答案示例,实际的组胚学复习材料可能会更加详细和深入。
组胚复习资料

1.名词解释。
内皮:衬附在心、血管、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组织:形态相似、功能相关的细胞群体和细胞外基质。
门管区:相邻肝小叶之间呈三角形或椭圆形的结缔组织小区。
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结构。
肌节:相邻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
1/2 I带+A带+1/2 I带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物质通过毛细血管的能力。
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肝小叶:肝门部的结缔组织随门静脉、肝动脉、肝静脉和肝管进入肝实质,将实质分成的若干个小叶。
肾单元:肾的结构和功能单元,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与集合管共同行使泌尿功能。
受精:受精指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一般发生在输卵管壶腹部。
月经周期:从青春期开始,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底部和体部的内膜功能层发生周期性变化,即每28 天左右发生一次内膜剥脱、出血、修复和增生,即月经周期。
2.选择题。
(错误选项已略)1.分布于排尿管道的上皮组织是:变移上皮2.具有合成和分泌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3.抽血液抗凝,静置或离心沉淀后,分出 3 层,从上到下为:血浆、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4.骨骼肌纤维中只有细肌丝而无粗肌丝的是:明带5.骨骼肌纤维的细胞膜向胞质内凹陷形成:横小管6.关于胃小凹的描述,下列哪项错误:上皮内含分泌黏膜的杯状细胞7.生精上皮不包括:支持细胞8.哪种细胞没有吞噬功能:成纤维细胞9.胰腺内分泌胰岛素的细胞是:B细胞10.属于肺导气部的是:终末细支气管11.正常情况下,肾小囊腔的原尿包括:除大部分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12.骨骼肌纤维的细胞膜向胞质内凹陷形成:肌浆网13.不属于卵泡结构的是:黄体14.哪种结构不属于肝小叶:肝管15.哪种结构不属于滤过屏障:足细胞初级突起3.填空1.肾单元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2.上皮细胞连接方式有 4 种,分别是:紧密连接、缝隙连接、中间连接、桥粒。
3.疏松结缔组织中,纤维可分为: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
动物医学组胚期末复习资料及复习题答案

绪论1.名词解释:组织学:研究正常机体微细结构及相关功能的科学胚胎学:研究个体发生和发育规律的科学组织:由形态和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细胞群及相关的细胞间质构成组织管状性器官:有管腔,管壁的结构有层次实质性器官:无管腔,其中起主要功能的细胞部分称实质部分,而起支持、连接、营养等功能的则称为间质部分。
2.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内容各包括哪些?组织学研究内容包括细胞、基本组织、器官组织;胚胎学研究内容包括胚前发育和早期胚后发育。
4.组织学上常用的染色反应有哪些?1)HE染色:碱性染料苏木素可使酸性物质呈现蓝色,酸性染料伊红可使碱性染料呈现粉红色。
2)嗜酸性:组织和细胞中若含有碱性物质,结果呈现深浅不等的粉红色。
3)嗜碱性:组织和细胞中若含有酸性物质,结果呈现深浅不等的蓝色。
4)嗜中性:若与嗜酸性、嗜碱性两种燃料的亲和性都不强,则称为嗜中性,结果不呈色或呈极浅的粉红色。
5)异染性:有些成分染色时,会出现与染料完全不同的颜色。
6)过碘酸-雪夫反应(PAS反应):常用于显示糖类成分的存在,在反应中产生紫红色的颗粒,沉淀在糖原、黏多糖、糖蛋白存在的部分。
7)瑞特和吉姆萨染色:染液中含有亚甲蓝、伊红、天青等染料,能很好的显示各种血细胞的形态,并使白细胞中的特殊颗粒分别呈现不同颜色。
8)镀银染色:染液中含有硝酸银溶液,切片浸渍后,银离子还原成黑色颗粒沉淀而显示神经成分。
第一章细胞1.名词解释:细胞膜与单位膜:单位膜由厚约3.5nm的双层脂分子和内表面各厚2nm的蛋白质组成“两暗加一明”构成。
细胞膜是由流动的脂质双层和镶嵌在其中或结合在其表面的蛋白质分子组成,磷脂分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组成细胞膜的基本结构。
染色质与染色体:染色质指间期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物质,是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的RNA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
染色体指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包装成的棒状结构。
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常染色质是指染色质纤维处于伸展状态,呈疏松的环状,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的那些染色质,大多位于核中央,是进行活跃转录的部分。
《组织胚胎学》复习资料

《组织胚胎学》复习资料组织学绪论一、组织学基本概念人体的组成:细胞+ 细胞间质= 组织——器官——系统(掌握)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组织学定义:研究正常人体微细结构和相关功能的学科组织学研究技术:1.光镜技术: 组织标本制备方法:切片,涂片,撕片,磨片等切片制作过程:取材——固定——包埋——切片——染色(掌握)HE 染色:用苏木精和伊红染色的方法嗜碱性:能与苏木精结合的特性,呈蓝色嗜酸性:能与伊红结合的特性,呈红色2.电子显微镜技术3. 组织化学技术第二章上皮组织一、上皮组织的一般特征、分布、分类与功能:(掌握)1.一般特征位于界面上细胞多,细胞间质少细胞有极性,分为游离面和基底面无血管,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故感觉灵敏。
2.分类:根据功能和分布分为被覆上皮和腺上皮分泌部腺上皮导管部3.功能:为保护、吸收、分泌和排泄等。
二、被覆上皮(掌握)1.单层上皮:由一层细胞组成,细胞基底面均附着于基膜,根据细胞形态可分为:扁平,立方,柱状,假复层上皮(1)单层扁平上皮:内皮、间皮内皮:衬贴于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其表面光滑,利于血液和淋巴的流动。
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可减少器官之间的摩擦。
(2)单层立方上皮分布:肾小管、甲状腺滤泡等功能:吸收、分泌等(3)单层柱状上皮特点:有时可见杯状细胞分布:胃、肠、子宫等功能:保护、吸收、分泌等(4)假复层上皮(柱状细胞+梭形细胞+椎体形细胞)特点:柱状细胞常夹有杯状细胞,柱状细胞游离面有纤毛分布:呼吸管道功能:保护、分泌、排出尘粒2.复层上皮:有多层细胞组成,只有最深层细胞基底面附着于基膜,根据细胞形态可分为:复层扁平上皮,复层变移上皮。
(1)复层扁平上皮分类与分布:角化:皮肤表皮未角化:食管、口腔、肛门和阴道功能:机械性保护作用(2)复层变移上皮分布:泌尿道(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功能:保护、有利于器官活动三、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一)游离面:1. 细胞衣:又称糖衣(名解)部位:上皮细胞游离面结构: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和糖酯外伸的糖链部分,为一层薄柔状结构。
组胚复习资料

组织学与胚胎学习题一、选择题【A型题】1、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B )A 大分子B 细胞C 组织 D器官2、细胞外基质产生于(B )A器官 B细胞 C组织 D系统3、最常用的光镜制片技术是( B )A冰冻切片术 B石蜡切片术 C涂片术 D铺片术【X型题】1、细胞的组成成分是()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核 D细胞外基质2、组织学的研究水平包括()A分子 B亚细胞 C细胞 D组织3、能被苏木素染成紫蓝色的是()A细胞质内的核糖体 B高尔基复合体C细胞核 D粗面内质网二、填空题1、基本组织一般分为四大类,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2、染色法的染料是(苏木素)和(伊红),组织切片中与前者亲和力强的着色结构具有(嗜碱)性,与后者亲和力强的着色结构具有(嗜酸性),与两者亲和力均不强者具有(中性)。
三、名词解释1、H-E染色是光镜技术中最常用的一种染色方法,苏木素染液为碱性,主要使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与胞质内的核糖体着紫蓝色。
伊红是酸性染料,主要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着红色。
2、免疫组织化学术是根据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用带有标记物的特异性抗体与待检抗原结合,并依据标记物的特性予以显示,从而检测组织中肽和蛋白质分布部位的一种组织化学技术。
四、问答题1、试述H-E染色的基本原理。
答:即为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苏木精染液为碱性,主要使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与胞质内核糖体着紫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主要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着红色2、试述石蜡切片的制作步骤①取材和固定,常用甲醛固定新鲜的组织块;②.脱水和包埋,把固定好的组织块用酒精脱尽其中的水分;由于酒精不溶于石蜡,再用二甲苯置换出组织块中的酒精;然后将组织块置于融化的石蜡中,让蜡液浸入组织细胞,待冷却后组织便具有了石蜡的硬度;③切片和染色,将组织蜡块用切片机切成5~10的薄片,贴于载玻片上,脱蜡后进行染色,以提高组织成分的反差,以便观察。
组胚复习资料

1:间皮:指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2:内皮:指分步在心血管和淋巴管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3:纹状缘:指由密集排列整齐的微绒毛组成,在光镜下能看见的小肠柱状上皮4:盖细胞:指膀胱表面的变移上皮细胞5:纤毛: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细长突起,具有定向节律性摆动的能力6: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向腔面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1:骨板:平行排列的胶原纤维,借骨基质粘合,并有钙盐沉积,形成的薄板结构2:松质骨:长骨的骨骺、扁骨和不规则骨的内部,数层不规则骨板形成大片针状或片状骨小梁,纵横交错,形成的多孔网状结构3:网织红细胞:从骨髓进入血液的新生红细胞,细胞内残留部分核糖体,用煌焦油蓝染色呈网状,故称网织红细胞,其在外周血只存在24小时就完全成熟为红细胞4:骨单位:5—20层骨板呈同心圆排列5:同源细胞群:软骨的中央,软骨细胞成群分布,它们都是有一个软骨细胞分裂而来6:穿通纤维:骨外膜外层胶原纤维粗大密集形成穿通纤维1:肌卫星细胞:附着在骨骼肌肌纤维表面的一种扁平、有突起的细胞,当肌纤维受损伤时,可增殖分化,参与肌纤维的修复2:肌浆网:定义:细胞内特化的滑面内质网,位置:位于横小管间,包绕在肌原纤维外,功能:释放、回收、贮存钙离子3:闰盘:相邻心肌纤维分支的连接处染色较深,称闰盘1:神经纤维:定义:由轴突或感觉神经元长的树突及包绕它的神经胶质细胞共同组成的索状结构。
分类:有髓神经纤维:无髓神经纤维2:朗飞结:髓鞘呈节段包裹轴突,其间断部位,轴膜裸露,可发生膜电位变化,此部位叫郎飞结。
3:血脑屏障:结构:毛细血管内皮(连续型)AND基膜(完整)AND胶质膜(星形胶质细胞的脚板);功能:防止有害物质进入脑内,维持内环境相对恒定1:毛细血管:指管径最细、分布最广、分支吻合成网、代谢旺盛处最多、是血液与周围物质交换的场所。
分类: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血窦2周细胞:在内皮细胞与基膜之间散在有一种扁而有突起的细胞。
大一组胚期末复习知识点

大一组胚期末复习知识点胚胎学是生物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研究胚胎的发育过程以及形态、功能变化的规律。
作为大一学生,胚胎学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
为了帮助大家复习胚胎学的知识点,本文将对大一组胚胎学期末考试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
一、胚胎学基础知识1. 胚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胚胎学的定义:研究受精卵发生到个体形成完全成熟的整个过程.- 研究对象:受精卵、胚胎和胎儿.2. 受精卵的形成- 受精卵的来源:卵子和精子的结合形成.- 受精卵的部分: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器以及遗传物质.3. 胚胎发育和分期- 胚胎发育的阶段:受精卵→ 4细胞期→ 8细胞期→ 胚胎囊→ 胚盘→ 胚胎.- 胚胎分期的标志:细胞数量、形态变化、细胞分化等.4. 胚胎层和亚胚层- 胚胎层:由内向外分别为内胚层、中胚层和外胚层. - 内胚层:发育成胚体的内脏器官.- 中胚层:发育成胚体的结构和生殖系统.- 外胚层:发育成胚体的表皮和附属器官.二、胚胎形态学1. 受精卵的形态学特征- 受精卵的大小、形状和颜色.- 受精卵的外膜和内膜.2. 胚胎囊的形态- 胚胎囊的外层和内层.- 胚胎囊的滋养和保护功能.3. 胚盘的形态和功能- 胚盘的形态:父射线、追加层和滋养组织.- 胚盘的功能:进行营养物质的交换和胎盘的形成.4. 胚胎器官的形态学结构- 内脏器官的发育:心脏、肺、胃肠道等.- 骨骼和肌肉系统的发育.- 神经系统的发育.三、胚胎发生与发育疾病1. 胚胎畸形的原因-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2. 常见的胚胎畸形- 先天性心脏病.- 腭裂和唇裂.- 脊柱裂.- 先天性肾脏异常.3. 胚胎畸形的预防和处理- 孕期保健和护理.- 产前诊断和基因检测.- 早期治疗和康复.四、胚胎学实验技术1. 活体细胞观察技术- 胚泡划片技术.- 胚囊细胞脱落技术.2. 组织胚胎学技术- 组织固定和切片染色技术. -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3. 分子胚胎学技术- 基因检测和基因表达.- 蛋白质相互作用和信号传导.结语通过对大一组胚胎学期末重点内容的复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胚胎学的基础知识、形态学特征、发育规律以及常见的畸形和处理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名词解释。
内皮:衬附在心、血管、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组织:形态相似、功能相关的细胞群体和细胞外基质。
门管区:相邻肝小叶之间呈三角形或椭圆形的结缔组织小区。
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结构。
肌节:相邻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
1/2 I带+A带+1/2 I带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物质通过毛细血管的能力。
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肝小叶:肝门部的结缔组织随门静脉、肝动脉、肝静脉和肝管进入肝实质,将实质分成的若干个小叶。
肾单元:肾的结构和功能单元,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与集合管共同行使泌尿功能。
受精:受精指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一般发生在输卵管壶腹部。
月经周期:从青春期开始,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底部和体部的内膜功能层发生周期性变化,即每28天左右发生一次内膜剥脱、出血、修复和增生,即月经周期。
2. 选择题。
(错误选项已略)1. 分布于排尿管道的上皮组织是:变移上皮2. 具有合成和分泌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3. 抽血液抗凝,静置或离心沉淀后,分出3层,从上到下为:血浆、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4. 骨骼肌纤维中只有细肌丝而无粗肌丝的是:明带5. 骨骼肌纤维的细胞膜向胞质内凹陷形成:横小管6. 关于胃小凹的描述,下列哪项错误:上皮内含分泌黏膜的杯状细胞7. 生精上皮不包括:支持细胞8. 哪种细胞没有吞噬功能:成纤维细胞9. 胰腺内分泌胰岛素的细胞是:B细胞10. 属于肺导气部的是:终末细支气管11. 正常情况下,肾小囊腔的原尿包括:除大部分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12. 骨骼肌纤维的细胞膜向胞质内凹陷形成:肌浆网13. 不属于卵泡结构的是:黄体14. 哪种结构不属于肝小叶:肝管15. 哪种结构不属于滤过屏障:足细胞初级突起3. 填空1. 肾单元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2. 上皮细胞连接方式有4种,分别是:紧密连接、缝隙连接、中间连接、桥粒。
3. 疏松结缔组织中,纤维可分为: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
4. 能扩大小肠吸收面积的结构有:小肠绒毛、微绒毛和小肠皱襞。
5. 卵泡发育分别为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和成熟卵泡。
4. 是非题1. 巨噬细胞胞质是嗜酸性,核较小,异染色体呈轮状排列。
T2. 精子的获能是在附睾中完成的。
T3. 突触是指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特化的细胞连接F。
4. 细胞间质是非细胞产物,它构成了细胞生活的微环境。
F5. 浆细胞胞质是嗜酸性,核偏小,异染色质呈车轮状排列。
F5.问答题:1.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胶质细胞的种类有哪些?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室管膜细胞。
2.简述肾单元的组织结构肾单元包括肾小管和肾小体,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管是细长迂回的上皮性管道,分为三段。
第一段与肾小囊相连,称近端小管,第二段为细段,第3段称远端小管。
3.简述肝小叶的结构肝小叶是多角棱柱体形,长2mm,宽1mm,中央有一条沿长轴走行的中央静脉,周围是大致呈放射状排列的肝索和肝血窦。
肝细胞单层排列成凹凸不平的板状结构,为肝板。
相邻肝板吻合连接,形成迷路样结构,其切面是索状,故也称肝索。
肝板之间为肝血窦,血窦经肝板上的孔互相通连。
肝细胞相邻面的质膜局部凹陷形成微细的胆小管。
4. 简述神经细胞与神经胶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神经细胞也称神经元,形态大小不一,都可分为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
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传导冲动的能力。
神经胶质细胞分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
其中,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分为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室管膜细胞,而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分为施万细胞和卫星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支持、保护、营养和绝缘作用。
5. 试述造血干细胞的特点造血干细胞体积小、核相对大、胞质富含核糖体。
特征:1.有很强的增殖潜能,一定条件下能反复分裂,大量增殖;但一般生理状态下,多数细胞处于G0期静止状态。
2.有多向分化能力,在一些因素作用下能分化形成不同的祖细胞。
3.有自我复制能力,即细胞分裂后部分子代细胞仍有原特性,故造血干细胞终身保持恒定数量。
6. 试述角膜的结构角膜为透明的圆盘状结构,弯曲度大于眼球外壁的其他成分,故略向前突出。
角膜中央较薄,周边较厚,内不含血管和淋巴管,由房水和角膜缘的血管以渗透方式给予营养。
,从前至后可将角膜分为5层,即角膜上皮,前界层,角膜基质,后界层,角膜内皮。
组织学与胚胎学期末试题专业班级学号姓名一、填空题:(30分)1. 气管分为(黏膜)、(粘膜下层)、(外膜)三层,其中软骨分布在(外膜)。
2. 列举四种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成员:(巨噬细胞)、(破骨细胞)、(小胶质细胞)、(肝巨噬细胞)3. 腺垂体远侧部嗜碱性细胞可分为(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三种激素。
4. 黄体内有(颗粒体细胞)和(膜黄体细胞)两种细胞,分别分泌激素:(孕激素)、(雌激素)5. 肝门管区常可以看到(小叶间静脉)、(小叶间动脉)、(小叶间胆管)三种管道。
6. 毛细血管在电镜下观察,可以分为(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血窦)三类;其中(血窦)的通透性最好。
7. 精子发生经过(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五个阶段。
8. 淋巴结实质可以分为皮质和髓质两个部分,其中皮质分为(浅层皮质)、(副皮质区)、(皮窦)。
二、选择题:(10分)1.有关气-血屏障,何者错误:DA、是气体交换所通过的结构B、厚度约0.5umC、毛细血管内皮为有孔型D、I型细胞含许多吞饮小泡E、Ⅱ型细胞不直接参与构成2. 球旁细胞来源于:DA、近曲小管上皮B、球内系膜细胞C、远曲小管上皮D、入球小动脉平滑肌E、出球小动脉平滑肌3. 下列何种细胞与免疫应答无关:CA、单核细胞B、肥大细胞C、成纤维细胞D、浆细胞E、尘细胞4. 植入开始是在月经周期的何时进行:AA、5-6天B、14天C、20天左右D、25-28天E、第一天5. 肝血窦的血液来源:CA、小叶下动脉B、小叶下静脉C、小叶间动脉D、中央静脉E、以上均错5. 透明带是何细胞合成:DA、卵泡细胞B、卵母细胞C、卵泡膜细胞D、卵泡细胞、卵母细胞E、卵泡膜细胞、卵泡细胞6.输尿管的上皮是:DA、内皮B、间皮C、单层柱状上皮D、变移上皮E、假复层柱状上皮7、PAS反应是显示:AA、多糖B、核酸C、蛋白质D、脂肪E、以上均正确8、肌节收缩时:AA、I带不变B、A带变短C、H带不变D、I带变短E、A带变长9、白细胞的正常值:AA、4-10X109/LB、100-400X1012/LC、4-10X1012/LD、3.5-5.5X1012/LE、3.5-5.5X109/L10.下列何者不能合成蛋白质:EA、成纤维细胞B、浆细胞C、巨噬细胞D、主细胞E、平滑肌细胞三、是非题:(10分)1. 致密斑主要功能是感受钠离子浓度。
√2. 脾血窦和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的内皮均为杆状内皮。
X3. 呆小症是因为幼儿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少所致。
X4. 胎盘可以产生雄激素、孕激素等。
√5. 次级卵泡的卵母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
X6. 睾丸切片中最不容易看到次级精母细胞.X7. 胆小管壁上皮为单层立方上皮。
X8. 分泌管的上皮细胞核位于细胞顶部,基底面可见基底纵纹。
?9. 静脉的外膜较厚,可见纵行平滑肌。
√10.毛细血管由内皮、基膜、周细胞组成。
√四、名词解释:(20分)1.淋巴小结:又称淋巴滤泡,球形小体,有较明显的界限,含大量的B细胞和一定量的TH 细胞,滤泡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
2.滤泡旁细胞:位于甲状腺滤泡之间和滤泡上皮细胞之间。
细胞较大,在HE染色切片中胞质着色较淡,于镀银染色切片可见其胞质内有黑色的嗜银颗粒。
3.受精:精子和卵子融合成为一个细胞的过程,受惊地点早输卵管壶腹部,精子在受精前必须获能。
4.血睾屏障:由毛细血管的内皮及其基膜,结缔组织,生精小管上皮基膜,支持细胞紧密连接构成。
5.窦周隙:为肝血窦内皮与肝板之间的狭窄间隙,。
五、问答题:(25分)1、请写出肾单位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及在肾实质内的位置。
2、列表比较月经周期各期中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变化。
3、简述小肠绒毛的组织结构特点和功能。
六、绘图并标注:(5分)生精小管HEx400一名词解释1、滤过屏障:位于肾小体内,是血液从血管球的毛细血管滤入肾小囊形成原尿所通过的结构;包括有孔上皮、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功能是阻止大分子物质及血细胞通过。
2、基膜:基膜是位于基底面与结缔组织之间的一层均质状半透?膜。
电镜下,可分为基板、网板两层。
基膜具有支持连接和固着作用,还作为半透膜有利于物质交换。
3、闰盘:闰盘是心肌纤维连接处特有的结构。
在HE染色标本中呈着色较深的橫形或阶梯形粗线,电镜下,位于Z线水平,是相邻心肌的连接面,在橫位部分有中间连接和桥粒,气着牢固的连接作用:纵位部分有缝隙连接,有利于心肌纤维间交换化学信息和传递电冲动,保证心肌纤维同步收缩。
4、小肠绒毛:小肠粘膜层的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伸出的指状突起。
绒毛中轴是固有结缔组织,含中央乳糜管和丰富的有孔毛细血管网,其表面覆以单层柱状上皮。
绒毛使小肠的表面吸收面积大大扩大,有利于营养物质吸收。
5、黄体:卵泡排卵后,在LH作用下,卵泡壁的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体积增大形成一个体积大、富含毛细血管的内分泌细胞团,活体成黄色,称黄体。
黄体有大量粒黄体细胞和少量膜黄体细胞构成,主要分泌大量孕激素和少量雌激素。
6、胰岛:胰岛是胰的分泌部,呈岛状分布与胰外分泌部之间,主要有A、B、D、PP四种细胞组成,内分泌细胞多排成团、索状其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胰岛产生高血糖素、胰岛素、生长抑制素和胰多肽,调节糖代谢。
7、肌节:两条相邻Z先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每个肌节包括1/2I带+A带+1/2I带,是骨骼肌纤维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基本机构单位。
8、气血屏障:肺泡内气体与血液内气体进行交换所通过的结构,包括肺泡表面液体层、I 型肺泡细胞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与内皮;气血屏障很薄,有利于气体迅速交换。
9、尼氏体:尼氏体是神经元胞质和树突内嗜碱性小块或颗粒。
在HE染色切片中呈紫色斑块或颗粒;电镜下。
有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组成。
尼氏体是神经元合成结构蛋白、结构间递质及所需酶的场所。
10、化学性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细胞连接。
包括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和突触后成分,突触前成分主要有突触前膜和突触小泡,突触后成分主要有突触后膜和受体。
功能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11、淋巴小结:淋巴小结是由B细胞为主密集而成的球状淋巴组织,分为初级淋巴小结和次级淋巴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