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及渗透脆性测定

合集下载

血液试验课件—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血液试验课件—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握红细胞渗透脆性
试验的原理、方法、注意事项及临 床意义。
• 实验报告:红细胞渗透脆性试
验的原理、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
• 原理
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 胀破裂的现象称红细胞渗透脆 性。但红细胞对低渗盐溶液具 有一定的抵抗力,这种抵抗力 的大小可作为衡量红细胞渗透 脆性的指标。对低渗盐溶液抵 抗力小,表示渗透脆性高;相 反,则表示渗透脆性低。
NaCl浓度(%) 0.68 0.64 0.60 0.56 0.52 0.48 0.44 0.40 0.36 0.32 0.28 0.24
• 注意事项 . 准确配制不同浓度的低渗盐溶液。
.所有玻璃器皿要求干燥清洁。
. 向试管内滴加血液时不可用力挤压,不可将 血泡沫注入试管。混匀含红细胞的液体时动 作应轻,以免造成溶血。
红细胞渗透脆性实验中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配制法
试管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0.9%NaCl(ml)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0.9 0.8 0.7 0.6 蒸馏水(ml)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观察溶血情况时以白色为背景。
. 为使各管加血量相同,加血时持针角度应一 致。
. 各试管应准确编号。
. 玻璃器皿应小心轻放,以免损坏。
• 参考范围 开始溶血NACL浓度:0.46%~0.42% 完全溶血NACL浓度: 0.34%~0.32%
患者与正常对照,溶血管的NaCl浓度相差 0.4%具有诊断价值。
临床意义
红细胞渗透脆性增高 :见于遗传性球形红 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遗传 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

生理学实验红细胞渗透脆性的测定

生理学实验红细胞渗透脆性的测定

❖ 不同物质旳等渗溶液不一定都能使红细胞旳体积和 形态保持正常,能使悬浮于其中旳红细胞保持正常 体积和形状旳盐溶液,称为等张溶液。所谓“张力” 实际是指溶液中不能透过细胞膜旳颗粒所造成旳渗 透压。例如NaCI不能自由透过细胞膜,所以 0.85%NaCI既是等渗溶液,也是等张溶液;但如尿 素,因为它能够自由经过细胞膜,使胞外成为低渗 溶液从而发生溶血。1.9%尿素溶液虽然与血浆等渗, 但红细胞置入其中后立即溶血,所以不是等张溶液。
【试验原理】
❖ 将红细胞悬浮于等渗NaCl液中,其形态不变。若置 于低渗NaCl溶液中则发生膨胀破裂,此现象称为红 细胞渗透脆性。但红细胞对低渗盐溶液具有一定抵 抗力,其大小可用NaCl溶液浓度旳高下来表达。将 血液滴入不同浓度旳低渗NaCl溶液中,开始出现溶 血现象旳NaCl溶液浓度为该血液红细胞旳最小抵抗 力。出现完全溶血现象时旳NaCl溶液浓度为该红细 胞旳最大抵抗力。前者代表红细胞旳最大脆性(最小 抵抗力),后者代表红细胞最小脆性(最大抵抗力)。
生理学实验红细胞渗 透脆性的测定
【试验目旳】
❖ 1、本试验学习测定红细胞渗透脆性旳措施。 ❖ 2、加深对细胞外液渗透张力在维持红细胞正
常形态与功能主要性方面旳了解。
【试验原理】
❖ 在临床或生理试验使用旳多种溶液中,与血浆渗透 压相等旳称为等渗溶液(如0.85%NaCI溶液),高 于或低于血浆渗透压旳则相应地称为高渗或低渗溶 液。将正常红细胞悬浮于不同浓度旳NaCI溶液中即 可看到:在等渗溶液中旳红细胞保持正常大小和双 凹圆碟形;在渗透压递减旳一系列溶液中,红细胞 逐渐胀大并双侧凸起,当体积增长30%时成为球形; 体积增长45%~60%则细胞膜损伤而发生溶血,这 时血红蛋白逸出细胞外,称为溶血。

红细胞渗透脆性实验报告

红细胞渗透脆性实验报告

红细胞渗透脆性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红细胞在不同渗透压下的脆性变化,了解红细胞的渗透脆性特点。

实验原理,红细胞在不同渗透压下会发生渗透作用,当渗透压较高时,红细胞会失去水分而收缩,导致脆性增加;而渗透压较低时,红细胞会吸收水分而膨胀,脆性减小。

实验材料与方法:
1. 材料,新鲜血液、生理盐水、离心管、显微镜、玻璃片、封片、渗透压计。

2. 方法:
a. 取新鲜血液离心,得到红细胞悬液。

b. 分别用生理盐水制备不同浓度的溶液,得到不同渗透压的溶液。

c. 取一定量的红细胞悬液,分别加入不同渗透压的溶液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制作干片。

d. 在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变化,并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经过观察,我们得出以下实验结果:
1. 在高渗透压溶液中,红细胞明显收缩,形态不规则,脆性增加。

2. 在低渗透压溶液中,红细胞膨胀,形态圆润,脆性减小。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红细胞在高渗透压下会失去水分而收缩,导致脆性增加。

2. 红细胞在低渗透压下会吸收水分而膨胀,脆性减小。

实验结论,红细胞的渗透脆性与渗透压密切相关,渗透压较高时,红细胞的脆性增加,渗透压较低时,红细胞的脆性减小。

实验意义,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红细胞的渗透脆性特点,为进一步研究红细胞的生理功能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和理论基础。

结语,本实验通过观察红细胞在不同渗透压下的脆性变化,深入探讨了红细胞的渗透脆性特点,对于加深我们对红细胞生理特性的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本实验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一、原理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erythrocyte osmotic fragility test)是检测红细胞对不同浓度低渗盐溶液抵抗力的一种半定量试验。

在低渗盐溶液中,由于水分渗入细胞内,红细胞会膨胀甚至破裂、溶血。

因此将红细胞加到不同浓度的低渗盐溶液中,观察发生溶血的情况,可判断红细胞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能力。

红细胞开始出现溶血的低渗盐溶液浓度为开始溶血浓度,红细胞完全溶血的盐溶液浓度为完全溶血浓度。

当某些原因导致红细胞对低渗盐溶液抵抗能力降低时,红细胞容易破碎,发生溶血,称为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反之,称为红细胞渗透脆性降低。

二、检测方法(一)试剂与器材1、器材:分析天平、注射器、针头、无菌小试管等。

2、试剂:1% NaCl溶液:用分析天平称取分析纯 NaCl 1.000g,加少量蒸馏水溶解,于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置于玻璃瓶中灭菌后使用。

(二)操作1、取12支无菌小试管编号,配制不同浓度的 NaCI 溶液。

2、用肝素湿润的注射器抽取待检者血液1ml,向各管中加入1滴(中度以上贫血的标本加2滴)全血,轻轻摇,室温静置2小时后观察结果。

3、结果判断从1号管开始观察溶血情况。

不溶血:上清液透明无红色;开始溶血:上清液刚呈浅红色,管底有较多未溶的红细胞;完全溶血:溶液呈透明红色,管底无红细胞。

三、参考区间开始溶血 NaCl浓度:3.8~4.6g/L;完全溶血 NaCl浓度:2.8~3.2g/L四、注意事项1、NaCl必须干燥,可将分析纯氯化钠于100℃下烘干,置于干燥器中完全冷却后再准确称量使用。

2、所用器具应干燥清洁,避免出现人为溶血。

向试管内滴加血液时须将血液直接注入试剂中,不可沿管壁注入,混匀时动作须轻柔。

3、观察溶血情况时以白色背景为宜。

4、结果不易判断时,可低速短时离心后观察5、每次试验应以相同实验条件做正常对照。

被检者与正常对照开始溶血管的 NaCI浓度相差0.4g/L即有诊断价值。

红细胞渗透脆性实验

红细胞渗透脆性实验

红细胞渗透脆性实验Measuring for erythrocyte osmotic fragility【教学对象与学时】一、教学对象:五年制本科二、学时:4学时【预习要求】预习红细胞生理特性【目的要求】一、操作:学习用试管法测定红细胞渗透脆性二、理论:1.了解红细胞渗透脆性实验的原理。

2. 观察红细胞对不同渗透张力的细胞外溶液的抵抗力,进一步理解细胞外液渗透张力对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与功能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一、重点1. 准确配制不同渗透张力的溶液,掌握正确的红细胞渗透脆性测量方法。

2. 理解红细胞渗透脆性实验的原理。

二、难点1. 准确配制不同渗透张力的溶液。

2. 掌握正确的红细胞渗透脆性测量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1.课前提问和预习检查。

2.讲解红细胞渗透脆性实验的原理。

3.介绍不同渗透张力溶液的配制法和抗凝血液的制备。

4.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红细胞对蒸馏水、1.9%尿素溶液和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的抵抗力。

5.实验结束前汇总全班实验结果,讨论实验结果,理解实验结果出现的原因。

【课前预习检查或提问】一、何谓红细胞渗透脆性?其正常值是多少?二、影响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因素有哪些?【课前讲解】一、实验设计的原理将红细胞悬浮于低渗盐溶液中,水将在渗透压的作用下渗入细胞,于是红细胞发生膨胀,由正常的双凹圆碟形(图1A)变成球形(图1B),并开始破裂而发生溶血。

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现象称红细胞渗透脆性。

但红细胞对低渗盐溶液具有一定的抵抗力,这种抵抗力的大小可作为衡量红细胞渗透脆性的指标。

对低渗盐溶液抵抗力小,表示渗透脆性高;相反,则表示渗透脆性低。

同一个体的红细胞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并不相同。

将血液滴入不同浓度的低渗NaCl溶液中可检测其抵抗力的大小,刚开始出现溶血的NaCl溶液浓度为该血液中红细胞的最小抵抗力;出现完全溶血溶液浓度,为该血液中红细胞的最大抵抗力。

前者代表红细胞的最大渗透脆性,后者代表红细胞的最小渗透脆性。

实验二 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及渗透脆性测定

实验二  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及渗透脆性测定

方法与步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温氏分血管比容法 • 用带有长注针头的注射器,取抗凝血将其插入分 用带有长注针头的注射器, 血管的底部,缓慢放入,边放边抽出注射针头, 血管的底部,缓慢放入,边放边抽出注射针头, 使血液精确到10 刻度处。 使血液精确到 cm刻度处。 刻度处 • 离心:将分血管以3000 r/min离心 min,取出 离心:将分血管以 离心30 离心 , 分血管,读取红细胞柱的高度, 分血管,读取红细胞柱的高度,再以同样的转速 离心5 离心 min,再读取红细胞柱的高度,如果记录 ,再读取红细胞柱的高度, 相同,该读数的10倍即为红细胞比容 倍即为红细胞比容( 相同,该读数的 倍即为红细胞比容(容积百分 比)。
方法与步骤
1、溶液配制:取10个小试管,配制出 种不同浓 、溶液配制: 个小试管, 个小试管 配制出10种不同浓 度的氯化钠低渗溶液( 度的氯化钠低渗溶液(0.25%,0.3%,0.35%, , , , 0.4%,0.45%,0.5%,0.55%,0.6%,0.65%, , , , , , , 0.9%)。 )。 2、加抗凝血:用滴管吸取抗凝血,在各试管中各 、加抗凝血:用滴管吸取抗凝血, 加一滴,轻轻摇匀,静置1~ 。 加一滴,轻轻摇匀,静置 ~2 h。 3、观察结果:根据各管中液体颜色和浑浊度的不 、观察结果: 判断红细胞脆性。 同,判断红细胞脆性。 ①未发生溶血的试管:液体下层为大量红细胞沉淀, 未发生溶血的试管:液体下层为大量红细胞沉淀, 上层为无色透明,表明无红细胞破裂。 上层为无色透明,表明无红细胞破裂。
• 红细胞膜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越大,红细 红细胞膜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越大, 胞在低渗溶液中越不容易发生溶血, 胞在低渗溶液中越不容易发生溶血,即红 细胞渗透脆性越小。 细胞渗透脆性越小。将血液滴入不同的低 渗溶液中, 渗溶液中,可检查红细胞膜对于低渗溶液 抵抗力的大小。 抵抗力的大小。开始出现溶血现象的低渗 溶液浓度,为该血液红细胞的最小抵抗力; 溶液浓度,为该血液红细胞的最小抵抗力; 出现完全溶血时的低渗溶液浓度, 出现完全溶血时的低渗溶液浓度,则为该 血液红细胞的最大抵抗力。 血液红细胞的最大抵抗力。

红细胞脆性实验报告

红细胞脆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 通过实验了解红细胞对不同浓度低渗溶液的渗透抵抗力。

3. 分析实验结果,了解红细胞渗透脆性与临床疾病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是一种检测红细胞膜稳定性的方法。

正常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当溶液浓度逐渐降低时,红细胞开始膨胀、破裂,直至完全溶血。

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称为渗透脆性。

渗透脆性高表示红细胞膜稳定性差,易发生溶血;渗透脆性低表示红细胞膜稳定性好,不易发生溶血。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抗凝血液、生理盐水、5%葡萄糖溶液、1.9%尿素溶液、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试管、移液管、滴管等。

2. 仪器:离心机、显微镜、天平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溶液:配制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分别标记为1号、2号、3号、4号、5号溶液。

2. 标准操作:取抗凝血液1ml,加入试管中,用移液管吸取1ml生理盐水,加入试管中,混匀后用滴管滴加1ml 5%葡萄糖溶液,再次混匀。

3. 溶血观察:将上述混合液分别滴加到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观察红细胞溶血情况。

4. 记录结果:记录开始出现溶血的NaCl溶液浓度和完全溶血的NaCl溶液浓度。

5. 数据分析:计算红细胞渗透脆性值,并与正常值进行比较。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 开始出现溶血的NaCl溶液浓度:3.0g/L- 完全溶血的NaCl溶液浓度:2.0g/L2. 结果分析:本实验中,开始出现溶血的NaCl溶液浓度为3.0g/L,完全溶血的NaCl溶液浓度为2.0g/L。

与正常红细胞渗透脆性值(开始出现溶血的NaCl溶液浓度约为2.9g/L,完全溶血的NaCl溶液浓度约为2.3g/L)相比,本实验中红细胞渗透脆性值略高,表明实验者红细胞膜稳定性较差。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通过测定红细胞对不同浓度低渗溶液的渗透抵抗力,成功掌握了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实验3 红细胞比容、血沉、血红蛋白测定

实验3 红细胞比容、血沉、血红蛋白测定
4份血液:1 份柠檬酸钠 溶液 15分钟 30分钟 1小时 4份脱纤血: 1份生理盐水
讨论:影响血沉的因素?
血红蛋白
l l
l
血红蛋白是脊椎动物红细胞主要组成部分,它 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血红蛋白中,血红素Fe原子的第六配价键可以 与不同的分子结合:无氧存在时,与水结合, 生成去氧血红蛋白(Hb);有氧存在时,能够与 氧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 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不牢固,容易离解。HbO2 的形成和离解受氧的分压和pH等因素的影响, 氧的分压和pH较高时,有利于血红蛋白与氧的 结合,反之,则有利于离解。
注意事项:
1.血液与盐酸作用时间: 2.蒸馏水逐滴滴加: 3.多做几次,取平均值: 4.及时清洗吸血管:先吸取蒸馏水冲洗几 次,后吸取酒精冲洗几次。
l 实验要求:
记录血红蛋白含量并讨论该含量的 实际意义。
3.离心:用长颈滴管吸取试管内的抗凝血, 将滴管插入温氏分管的底部,沿管壁将抗 凝血准确加到分血管刻度10厘米处。注意 不要有气泡。将温氏分血管配平后放入离 心机中,3000转/分钟离心30分钟。 4.读数:
实验安排:
每两组:
草酸盐附 柠檬酸钠 1:4体积 脱纤血 着比容管 附着比容 柠檬酸钠 内壁烘干 管内壁烘 干 比容: 比容: 比容: 比容:
血红素
血 红 素 在 蛋 白 中 的 位 置
血红蛋白的功能
l 血红蛋白除了运输氧
和CO2外,还能够对血 液的pH起缓冲作用。 因为HbO2在释放出一 分子氧的同时,结合 一个氢质子。这样就 可以消除由于呼吸作 用产生的CO2引起pH的 降低。
三.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
目的:了解和掌握比色法
原理:在一定量的血液中加入少许盐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与步骤
温氏分血管比容法 • 用带有长注针头的注射器,取抗凝血将其插入分 用带有长注针头的注射器, 血管的底部,缓慢放入,边放边抽出注射针头, 血管的底部,缓慢放入,边放边抽出注射针头, 使血液精确到10 刻度处。 使血液精确到 cm刻度处。 刻度处 • 离心:将分血管以3000 r/min离心 min,取出 离心:将分血管以 离心30 离心 , 分血管,读取红细胞柱的高度, 分血管,读取红细胞柱的高度,再以同样的转速 离心5 离心 min,再读取红细胞柱的高度,如果记录 ,再读取红细胞柱的高度, 相同,该读数的10倍即为红细胞比容 倍即为红细胞比容( 相同,该读数的 倍即为红细胞比容(容积百分 比)。
具体测定方法如下: 具体测定方法如下: ①用滴管加5~6滴,0.1mol·L-1 HCl到刻度 用滴管加5 0.1mol·L- HCl到刻度 管内,(约加到管下方刻度”2”或多或10%处 ,(约加到管下方刻度 或多或10% 管内,(约加到管下方刻度”2”或多或10%处)。 ②用微量采血管吸血至20μl,仔细揩去吸管外 用微量采血管吸血至20μl, 20μl 的血液。 的血液。 ③将吸血管中的血液轻轻吹到比色管的底部, 将吸血管中的血液轻轻吹到比色管的底部, 再吸上清液洗吸管3 操作时勿产生气泡, 再吸上清液洗吸管3次。操作时勿产生气泡,以 免影响比色。用细玻棒轻轻搅动, 免影响比色。用细玻棒轻轻搅动,使血液与盐 酸充分混合,静置10 min, 酸充分混合,静置10 min,使管内的盐酸和血 红蛋白完全作用,形成棕色的高铁血红蛋白。 红蛋白完全作用,形成棕色的高铁血红蛋白。
④把比色管插入标准比色箱两色柱中央的空格中。 把比色管插入标准比色箱两色柱中央的空格中。 ⑤使无刻度的两面位于空格的前后方向,便于透光 使无刻度的两面位于空格的前后方向, 和比色。用滴管向比色管内逐滴加入蒸馏水, 和比色。用滴管向比色管内逐滴加入蒸馏水, 并不断搅匀,边滴,边观察、 并不断搅匀,边滴,边观察、边对着自然光进 行比色, 行比色,直到溶液的颜色与标准比色板的颜色 一致为止。 一致为止。 ⑥读出管内液体面所在的克数,即是每100 ml血中 读出管内液体面所在的克数,即是每 血中 所含的血红蛋白的克数。比色前, 所含的血红蛋白的克数。比色前,应将玻棒抽 出来,其上面的液体应沥干净, 出来,其上面的液体应沥干净,读数应以溶液 凹面最低处相一致的刻度为准。 凹面最低处相一致的刻度为准。换算成每升血 液中含血红蛋白克数( 液中含血红蛋白克数(g·L-1)。 )。
NaCl浓度 浓度(ml) 0.75 0.70 0.65 0.60 0.55 0.50 0.45 0.40 0.35 0.30 浓度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 • • 小试管要干燥,加抗凝血的量要一致, 小试管要干燥,加抗凝血的量要一致,只 加一滴。 加一滴。 混匀时,轻轻倾倒 ~ 次 减少机械震动, 混匀时,轻轻倾倒1~2次,减少机械震动, 避免人为溶血。 避免人为溶血。 配制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时应力求准确、 溶液时应力求准确、 配制不同浓度的 溶液时应力求准确 无误。 无误。
• 红细胞膜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越大,红细 红细胞膜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越大, 胞在低渗溶液中越不容易发生溶血, 胞在低渗溶液中越不容易发生溶血,即红 细胞渗透脆性越小。 细胞渗透脆性越小。将血液滴入不同的低 渗溶液中, 渗溶液中,可检查红细胞膜对于低渗溶液 抵抗力的大小。 抵抗力的大小。开始出现溶血现象的低渗 溶液浓度,为该血液红细胞的最小抵抗力; 溶液浓度,为该血液红细胞的最小抵抗力; 出现完全溶血时的低渗溶液浓度, 出现完全溶血时的低渗溶液浓度,则为该 血液红细胞的最大抵抗力。 血液红细胞的最大抵抗力。
实验二 红细胞比容测定 红细胞脆性的测定 血红蛋白测定
一、红细胞比容测定 掌握红细胞比容的测定方法。 目的 掌握红细胞比容的测定方法。 原理 将定量的抗凝血灌注于带刻度玻璃管中,定时、定速 将定量的抗凝血灌注于带刻度玻璃管中,定时、 离心后,有形成分和血浆分离 有形成分和血浆分离, 离心后 有形成分和血浆分离,上层呈淡黄色的液体是血 中间很薄一层为灰白色,即白细胞和血小板( 浆,中间很薄一层为灰白色,即白细胞和血小板(或栓细 ),下层为暗红色的红细胞 下层为暗红色的红细胞, 胞),下层为暗红色的红细胞,彼此压紧而不改变细胞的 正常形态。根据红细胞柱及全血高度, 正常形态。根据红细胞柱及全血高度,可计算出红细胞在 全血中的容积比值,即为红细胞比容(压积) 全血中的容积比值,即为红细胞比容(压积) 。
1%NaCl稀释成不同浓度的低渗溶液 稀释成不同浓度的低渗溶液 1 试管号 1%NaCl(ml) 蒸馏水(ml) 蒸馏水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0.90 0.80 0.70 0.60 0.50 0.60 0.70 0.80 0.90 1.00 1.10 1.20 1.30 1.40 2 3 4 5 6 7 8 9 10
②部分红细胞溶血的试管:液体下层为红细胞沉淀, 部分红细胞溶血的试管:液体下层为红细胞沉淀, 上层出现透明淡红(淡红棕) 上层出现透明淡红(淡红棕)色,表明部分红细 胞已经破裂,称为不完全溶血。 胞已经破裂,称为不完全溶血。 ③红细胞全部溶血的试管:液体完全变成透明红色, 红细胞全部溶血的试管:液体完全变成透明红色, 管底无红细胞沉淀,表明红细胞完全破裂, 管底无红细胞沉淀,表明红细胞完全破裂,的 掌握用比色法测定动物的血红蛋白的含量。 掌握用比色法测定动物的血红蛋白的含量。 • 原理 血红蛋白的颜色常与氧的结合量多少有关。 血红蛋白的颜色常与氧的结合量多少有关。 但当用一定的氧化剂将其氧化时, 但当用一定的氧化剂将其氧化时,可使其转变为 稳定、棕色的高铁血红蛋白, 稳定、棕色的高铁血红蛋白,而且颜色与血红蛋 白(或高铁血红蛋白)的浓度成正比。可与标准 或高铁血红蛋白)的浓度成正比。 色进行对比,求出血红蛋白的浓度, 色进行对比,求出血红蛋白的浓度,即每升血液 中含血红蛋白克数(g·L中含血红蛋白克数(g·L-1)。
方法与步骤
沙里氏血红蛋白计测定 • • 沙里氏比色法是用HCl使血红蛋白酸化形成棕色的高铁 使血红蛋白酸化形成棕色的高铁 沙里氏比色法是用 血红蛋白,然后和标准比色板进行比色。 血红蛋白,然后和标准比色板进行比色。 主要具有标准褐色玻璃比色箱和1只方 沙里血红蛋白计 主要具有标准褐色玻璃比色箱和 只方 形刻度测定管组成。比色管两侧通常有两行刻度; 形刻度测定管组成。比色管两侧通常有两行刻度;一侧 为血红蛋白量的绝对值, 为血红蛋白量的绝对值,以g·dl-1(每100 ml血液中所含 每 血液中所含 血红蛋白的克数)表示 表示, 血红蛋白的克数 表示,从2~22 g;另一侧为血红蛋白 ~ ; 相对值, 相对值,以%(即相当于正常平均值的百分数)来表示, (即相当于正常平均值的百分数)来表示, 从10%~160%。为避免所使用的平均值不一致,因此 ~ 。为避免所使用的平均值不一致, 一般采用绝对值来表示。 一般采用绝对值来表示。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 选择抗凝剂必须考虑到不能使红细胞变形、 选择抗凝剂必须考虑到不能使红细胞变形、 溶解。本实验采用柠檬酸钠抗凝。 溶解。本实验采用柠檬酸钠抗凝。 • 血液与抗凝剂混合、注血时应避免动作剧 血液与抗凝剂混合、 烈引起红细胞破裂。 烈引起红细胞破裂。 • 温氏分血管内壁要充分干燥。血液进入毛 温氏分血管内壁要充分干燥。 细管内的刻度读数要精确, 细管内的刻度读数要精确,血柱中不得有 气泡。 气泡。
二、红细胞脆性的测定 • 目的 学习测定红细胞渗透脆性的方法,理解细胞 学习测定红细胞渗透脆性的方法, 外液渗透张力对维持细胞正常形态与功能的重要 性。 • 原理 正常红细悬浮于等渗的血浆中,若置于高 正常红细悬浮于等渗的血浆中, 渗溶液内,则红细胞会因失水而皱缩;反之, 渗溶液内,则红细胞会因失水而皱缩;反之,置 于低渗溶液内,则水进入红细胞,使红细胞膨胀。 于低渗溶液内,则水进入红细胞,使红细胞膨胀。 如环境渗透压继续下降,红细胞会因继续膨胀而 如环境渗透压继续下降, 破裂,释放血红蛋白,称之为溶血。 破裂,释放血红蛋白,称之为溶血。红细胞膜对 低渗溶液具有一定的抵抗力, 低渗溶液具有一定的抵抗力,这一特征称为红细 胞的渗透脆性。 胞的渗透脆性。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
血液要准确吸取20 , 血液要准确吸取 µl,若有气泡或 血液被吸入采血管的乳胶头中都应将 吸管洗涤干净,重新吸血。 吸管洗涤干净,重新吸血。洗涤方法 先用清水将血迹洗去, 是:先用清水将血迹洗去,然后再依 次吸取蒸馏水、 酒精、 次吸取蒸馏水、95%酒精、乙醚洗涤 酒精 采血管1~ 次 使采血管内干净、 采血管 ~2次,使采血管内干净、干 燥。
方法与步骤
1、溶液配制:取10个小试管,配制出 种不同浓 、溶液配制: 个小试管, 个小试管 配制出10种不同浓 度的氯化钠低渗溶液( 度的氯化钠低渗溶液(0.25%,0.3%,0.35%, , , , 0.4%,0.45%,0.5%,0.55%,0.6%,0.65%, , , , , , , 0.9%)。 )。 2、加抗凝血:用滴管吸取抗凝血,在各试管中各 、加抗凝血:用滴管吸取抗凝血, 加一滴,轻轻摇匀,静置1~ 。 加一滴,轻轻摇匀,静置 ~2 h。 3、观察结果:根据各管中液体颜色和浑浊度的不 、观察结果: 判断红细胞脆性。 同,判断红细胞脆性。 ①未发生溶血的试管:液体下层为大量红细胞沉淀, 未发生溶血的试管:液体下层为大量红细胞沉淀, 上层为无色透明,表明无红细胞破裂。 上层为无色透明,表明无红细胞破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