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国学故事:三字经(5)

合集下载

三字经故事有哪些(精选12篇)

三字经故事有哪些(精选12篇)

三字经故事有哪些(精选12篇)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可见《三字经》的巨大影响力。

《三字经》用典多,而且知识性强,从古至今备受赞誉。

那么,三字经故事有哪些?接下来就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家喻户晓的三字经故事吧!三字经故事有哪些篇1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读书不用功,经常逃学。

有一次,他又逃学去玩,在河边看到一位老奶奶专心致志地磨一根铁棒。

他奇怪地问这是干什么,老奶奶说要把铁棒磨成针。

他不理解,这么大的铁棒要磨到什么时候?可老奶奶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他深受启发,从此发愤学习,终于成为天下最著名的诗人。

三字经故事有哪些篇2传说很久以前,天和地连在一起,象个大鸡蛋,里面漆黑混沌。

一个巨人叫盘古在里面睡了一万八千年,感到很憋气,便用斧头把“鸡蛋”剖开,里面清净的阳气变成了天,浑浊的阴气形成了地。

此后盘古每天长一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地终被固定下来,人和动物就生活在这里。

这就叫“盘古开天地”。

它反映了我们祖先与大自然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三字经故事有哪些篇3上古时候,水神共公不服皇帝统治,就与他打起来。

战争异常激烈,从天上打到人间,最后打到西方不周山下。

战局僵持不下,共工脾气暴躁,一头撞向不周山。

结果,灾祸发生了。

因不周山是支撑天的柱子,天柱一倒,天倾西北地陷东南,造成洪水泛滥。

女娲为了拯救人类,采来五色石,用天火敖成膏,把天补上。

但倾斜的天,凹陷的地,再难恢复。

至今,日落西山水流东南。

三字经故事有哪些篇4车胤是晋朝人,非常喜欢读书,但家里穷得连灯油也买不起,他十分苦恼。

有一天晚上,他在野外散步,看到许多飞舞的萤火虫,顿时有了好主意。

他用纱绢作成一个袋子,抓了一些萤火虫装进去,借着萤火虫的微弱的光来读书。

后来他做了大官,仍坚持勤苦学习。

三字经故事有哪些篇5窦禹钧是五代后晋人,年轻时人品极差,家里本来已经很有钱,还贪得无厌,盘剥穷人。

他妻妾成群却没有儿子。

一次他做梦,梦见父亲对他说,如果再心术不正,上天会惩罚他。

国学《三字经》第五章介绍

国学《三字经》第五章介绍

国学《三字经》第五章介绍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译文做儿女的,在小时候就理应懂得热爱、尊敬老师和朋友,学习人和人之间交往的礼节。

汉朝人黄香9岁时,就知道用自己的身子孝敬自己的父亲。

孝敬父母,这是每个子女都理应做到的。

心得在“孝”文化的传承过程中,最直接、最有效的应该是长辈对晚辈的教导。

所以,孩子从小就应该多亲近名师和贤友,这样一定会受益匪浅的。

举例故事:黄香温席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

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

黄香非常悲伤。

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

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

一天晚上,黄香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

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儿,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

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

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子,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

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

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

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

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

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即使每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

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备睡觉去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小黄香一直没有在这里.。

“香儿,香儿......”父亲忙提升嗓门喊他。

“爸爸,我在这儿呢。

”说着,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

满头的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

“你干什么呢,怪热的天气,”爸爸心疼地说。

“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

”黄香说,爸爸紧紧地搂住黄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却出了一身汗呀!”以后,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晚饭后,总是拿着扇子,把蚊蝇扇跑,还要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使得劳累了一天的父亲能早些入睡。

幼儿园三字经教案20篇

幼儿园三字经教案20篇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三字经》早就不仅仅属于汉民族了,它有满文、蒙文译本。

《三字经》也不再仅仅属于中国,它的英文、法文译本也已经问世。

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译本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加以世界范围的推广。

已经有几百年历史的《三字经》依然有着巨大的生命力。

在过去,包括章太炎在内的有识见的学者,多有致力于《三字经》的注释和续补者。

模拟《三字经》形式的读物,如《女三字经》、《地理三字经》、《医学三字经》、《西学三字经》、《工农三字经》、《军人三字经》、《佛教三字经》、《道教三字经》层出不穷,风靡天下。

近期,文化部原常务副部长高占祥先生还创作了《新三字经》,同样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三字经》全文长达1720字,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份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份先秦诸子的著作;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三字经》全文及注释

《三字经》全文及注释

《三字经》全文及注释《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三字经》全文完整版,希望有所帮助!三字经全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

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

称行省,三十五。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三字经全部故事

三字经全部故事

三字经全部故事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包含了大量的历史故事、道德教诲和人生哲理。

以下是部分三字经里的故事:
1. 孟母三迁: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曾经三次搬家。

2. 窦燕山教子:窦燕山是五子登科故事中的角色,他教育出五个出色的儿子。

3.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为了让孩子上学,多次搬家。

当孟子逃学时,孟母甚至剪断了织布机以教育他。

4. 子不学,断机杼:孟子偷懒不学习,孟母当着他的面划断了正在织的一匹布,教育他“学到一半就停下,和这块织了一半就断开的布有什么区别,还有什么用!”。

5. 香九龄,能温席:黄香在九岁时就能为父母温席,是知恩图报的典范。

6.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窦燕山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出有名的五个儿子。

7.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晋代的车胤和孙康为了学习而不怕贫困,车胤用萤火虫照明读书,孙康则在雪地反光来读书。

以上只是部分三字经里的故事,如果想了解全部内容建议查阅三字经原文。

早教三字经故事6篇_早教启蒙三字经

早教三字经故事6篇_早教启蒙三字经

早教三字经故事6篇_早教启蒙三字经读幼⼉三字经故事,可以帮助⼩朋友了解⼀些历史⼩知识,对于宝宝的早教启蒙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早教三字经故事6篇,供⼤家参考。

早教三字经故事1【原⽂】凡训蒙 须讲究 详训诂 明句读 为学者 必有初 ⼩学终 ⾄四书【注释】训:教育指导。

蒙:⼩孩刚开始读书识字叫蒙。

训诂:研究字的意义。

句读:⼀句为句,半句为读。

为学者:做学问的⼈。

⼩学:指研究字形、字⾳、字义的学问。

四书:《论语》、《孟⼦》、《⼤学》、《中庸》合称四书。

【语译】凡是教导刚读书识字的学童,必须正确的讲解义理,考究实事,不可以马虎从事。

⾸先必须让他们了解每个字的意义,接着再教他们了解句读,使他们懂得如何断点及朗诵。

研究学问,⼀定有起头的地⽅,把⼩学读完了,便可以开始念《⼤学》、《中庸》、《论语》、《孟⼦》等四书了。

【故事】做任何事都需要有好的开始,求学问也不例外,打好了基础,才能追求其他更⾼深的知识。

研究字形及句读可以说是研究学问的基础。

就句读来说,虽然称不上什么⾼深的学问,但是如果不认真学习,把标点符号放错了位置,可能会造成许多⿇烦呢!从前,在唐朝有个员外,有⼀天,他请了⼀位新的管家,由于天性吝啬,就和新管家约定,限制他每⽇的伙⾷如下:“⽆鸡鸭也可以,⽆鱼⾁也可以;青菜万万不可少,酒也不可。

”但是员外⽴下这个条约时,条纹中并没有标点符号。

⼀年之后,管家在辞职时,向员外要求补偿他的伙⾷费。

员外理直⽓壮的把当年⽴的条约拿出来,⽽这个管家⽴即拿笔将他改为:“⽆鸡,鸭也可以;⽆鱼,⾁也可以;青菜万万不可,少酒也不可。

”这下⼦,员外⽆话可说,只好赔钱了,这故事充分说明了句读的重要。

早教三字经故事2【原⽂】论语者 ⼆⼗篇 群弟⼦ 记善⾔ 孟⼦者 七篇⽌ 讲道德 说仁义【注释】论语:由孔⼦的弟⼦和再传弟⼦所编的书。

记:记载。

善⾔:善⾔善语。

孟⼦:孟轲所写的书名。

⽌:与“只”相同。

【语译】《论语》这本书,共有⼆⼗篇,是空⼦的弟⼦和再传的弟⼦,把孔⼦或是孔⼦弟⼦曾说过的善⾔善语,记载编辑⽽成。

三字经小故事大全

三字经小故事大全

1、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我们都知道,孟子是我国历史上的“亚圣”,他的学问很好,还收了许多学生,他能有这些成就,全都要归功于孟母。

在孟子小的时候,住家附近刚好是个坟场,每天都会有出殡或扫墓的人,哭哭啼啼的从这里经过,孟子见了觉得好玩,也学着玩起出殡的游戏,孟母知道后,决定换个环境。

这一次,他们搬到镇上,每想到附近住着一位屠夫,孟子又学着屠夫拿着刀子,玩起剁猪肉的游戏,于是孟母又决定搬家了,因为她知道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他决定带孟子搬到学校附近。

果然,从此孟子便跟其他学生一样捧着书本,摇头晃脑的背诵着。

有一天,孟子逃学回来,孟母正在织布,她一气之下,剪破了正片织好的布,然后对孟子说:“你读书就想我织布一样,要脚踏实地才能做得好,如今你随意逃学,就象我剪断这块布一样,前功尽弃了。

”从此,孟子便发奋读书,果然成为中国的大学问家。

2、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从前,有个无恶不做的强盗,在他做尽坏事后,终于被衙门的捕快捉了起来。

由于他犯了许多不可原谅的罪,所以县太爷判了他死罪。

临刑前,县太爷问他有什么要求,强盗说:“我想见我母亲最后一面。

”县太爷命人把他母亲请来,当他们母子一见面,母亲很悲痛的抱者儿子大哭。

谁知道,那个强盗竟然狠狠的将母亲的耳朵咬了下来,并且伤心地说:“我好恨娘在我犯错时,从来不教训我,现在我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强盗的母亲,要对强盗的下场负一半的责任啊!清朝时,大将左宗棠的部下张曜,立了许多功劳,于是左宗棠便升了他的官,但是许多不服气的人,便以张曜没有念过书为理由,不给他官做。

张曜知道因为自己的不识字,而做不了官,心里很难过,于是发奋苦读,终于凭着他的学识,把官给争了回来。

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从前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有一天,他在山里找到了一块还没有琢磨过的玉石,于是他便把这玉石呈现给当时的楚厉王。

【幼儿园中班三字经教案】幼儿园三字经教学教案_中班国学三字经教案

【幼儿园中班三字经教案】幼儿园三字经教学教案_中班国学三字经教案

【幼儿园中班三字经教案】幼儿园三字经教学教案_中班国学三字经教案1幼儿园中班三字经教案:教学目标1、让幼儿初步了解《三字经》的相关知识。

2、学习《三字经》前四句话,并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3、通过学习《三字经》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并从中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幼儿园中班三字经教案: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三字经》前四句话,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三字经》,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3幼儿园中班三字经教案:教学准备知识准备:1、游戏“三个字”规则:由一个人抓其他人跑。

只要被抓之前说一个三个字的词语,别人就不可以抓你了,而你必须站在原地不动,然后再由一个人碰你一下你才可以继续玩,如果被抓,被抓的人就去抓别人。

”2、鼓励语:veryverygood,veryvery耶!物质准备:《三字经》图书一本;《三字经》前八句话挂图一份;图片三张(小宝宝、泰山、教师医生);字卡七张(善良、勇敢、懂礼貌、受人欢迎、胆小、不讲卫生、说脏话);塑料袋一个;《三字经》儿歌音乐。

4幼儿园中班三字经教案:教学过程(一)“三个字”游戏导入1、开始部分导语: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一起做个游戏好吗?这个游戏的名字叫“三个字”,大家还记得怎么玩吗?(教师引导第一轮)2、结束部分导语:刚才我们玩了一个有趣的游戏叫三个字,老师想问小朋友们,你们在游戏时都说出了那些三个字的词语呢?总结:我们的小朋友们真聪明,说出了这么多三个字的词语。

让我们鼓励一下自己吧。

今天老师给我们的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它的名字也是一个三个字的词语,你们想不想认识它呢?(出示《三字经》图书)这本书就是老师带来的新朋友,大家来念一念它的名字,它叫三——字——经。

(二)认识《三字经》导语:《三字经》的作者是我国南宋时期的王应麟,全书一共只有一千多个字,别看字少它的内容可不少,里面有语文、数学、历史故事、文明礼貌、行为规范等等许多方面的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国学故事:三字经(5)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

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口而诵,心而惟。

朝于斯,夕于斯。

【译文】我们读书学习,要有恒心,要一边读,一边用心去思考。

只有早早晚晚都把心思用到学习上,才能真正学好。

昔仲尼,师项橐。

古圣贤,尚勤学。

【译文】从前,孔子是个十分好学的人,当时鲁国有一位神童名叫项橐,孔子就曾向他学习。

像孔子这样伟大的圣贤,尚不忘勤学,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赵中令,读鲁论。

彼既仕,学且勤。

【译文】宋朝时赵中令——赵普,他官已经做到了中书令了,天天还手不释卷地阅读论语,不因为自己已经当了高官,而忘记勤奋学习。

披蒲编,削竹简。

彼无书,且知勉。

【译文】西汉时路温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阅读。

公孙弘将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

他们两人都很穷,买不起书,但还不忘勤奋学
习。

头悬梁,锥刺股。

彼不教,自勤苦。

【译文】汉朝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

战国时苏秦读书每到疲倦时就用锥子刺大腿,他们不用别人督促而自觉勤奋苦读。

如囊萤,如映雪。

家虽贫,学不辍。

【译文】晋朝人车胤,把萤火虫放在纱袋里当照明读书。

孙康则利用积雪的反光来读书。

他们两人家境贫苦,却能在艰苦条件下继续求学。

如负薪,如挂角。

身虽劳,犹苦卓。

【译文】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维持生活,每天边担柴边读书。

隋朝李密放牛把书挂在牛角上,有时间就读。

他们在艰苦的环境里仍坚持读书。

苏老泉,二十七。

始发愤,读书籍。

【译文】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号老泉,小时候不想念书,到了二十七岁的时候,才开始下决心努力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

彼既老,犹悔迟。

尔小生,宜早思。

【译文】象苏老泉上了年纪,才后悔当初没好好读书,而我们年纪轻轻,更应该把握大好时光,发奋读书,才不至于将来后悔。

若梁灏,八十二。

对大廷,魁多士。

【译文】宋朝有个梁灏,在八十二岁时才考中状元,在金殿上对皇帝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不如他。

彼既成,众称异。

尔小生,宜立志。

【译文】梁灏这么大年纪,尚能获得成功,不能不使大家感到惊异,钦佩他的好学不倦。

而我们应该趁着年轻的时候,立定志向,努力用功就一定前途无量。

莹八岁,能咏诗。

泌七岁,能赋棋。

【译文】北齐有个叫祖莹的人,八岁就能吟诗,后来当了秘书监著作郎。

另外唐朝有个叫李泌的人,七岁时就能以下棋为题而作出诗赋。

彼颖悟,人称奇。

尔幼学,当效之。

【译文】他们两个人的聪明和才智,在当时很受人们的赞赏和称奇,现在我们正是求学的开始,应该效法他们,努力用功读书。

蔡文姬,能辩琴。

谢道韫,能咏吟。

【译文】在古代有许多出色的女能人。

象东汉末年的蔡文姬能分辩琴声好坏,晋朝的才女谢道韫则能出口成诗。

彼女子,且聪敏。

尔男子,当自警。

【译文】象这样的两个女孩子,一个懂音乐,一个会作诗,天资如此聪慧;身为一个男子汉,更要时时警惕,充实自己才对。

唐刘晏,方七岁。

举神童,作正字。

【译文】唐玄宗时,有一个名叫刘晏的小孩子,才只有七岁,就被推举为神童,并且做了负责刊正文字的官。

彼虽幼,身已仕。

有为者,亦若是。

【译文】刘晏虽然年纪这么小,但却已经做官来,担当国家给他
的重任,要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只要勤奋好学,也可以和刘晏一样名扬后世。

犬守夜,鸡司晨。

苟不学,曷为人。

【译文】狗在夜间会替人看守家门,鸡在每天早晨天亮时报晓,人如果不能用心学习、迷迷糊糊过日子,有什么资格称为人呢。

蚕吐丝,蜂酿蜜。

人不学,不如物。

【译文】蚕吐丝以供我们做衣料,蜜蜂可以酿制蜂蜜,供人们食用。

而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真不如小动物。

幼而学,壮而行。

上致君,下泽民。

【译文】我们要在幼年时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长大后能够学以致用,替国家效力,为人民谋福利。

扬名声,显父母。

光于前,裕于后。

【译文】如果你为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人民就会赞扬你,而且父母也可以得到你的荣耀,给连祖先增添了光彩,也给下代留下了好的榜样。

人遗子,金满赢。

我教子,经。

【译文】有的人遗留给子孙后代的是金银钱财,而我并不这样,我只希望他们能精于读书学习,长大后做个有所作为的人。

勤有功,戏无益。

戒之哉,宜勉力。

【译文】反复讲了许多道理,只是告诉孩子们,凡是勤奋上进的人,都会有好的收获,而只顾贪玩,浪费了大好时光是一定要后悔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