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编,织物分析,工艺计算ppt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织时的纵密,单位为横列/cm。纵向密度与产品的用途、平 方米克重、原料的粗细有密切关系。这里一般根据经验确定。
六﹑穿经率 一般可以使用花纹循环内穿经根数表示。
七﹑送经率 送经率是指不管密度如何,编织一定长度的织物所消耗
的经纱长度。可以根据下列公式计算:
送经率E(%) 送经量(mm / rack) 机上纵密(cpc) 48
第十二章 经编针织物分析及工艺计算
第十二章 经编针织物分析与工艺计算
1
第十二章 经编针织物分析及工艺计算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经编针织物的分析 第二节 经编针织物的设计 第三节 经编工艺计算
2
第十二章 经编针织物分析及工艺计算
第一节 经编针织物的分析
工艺分析 1、眼看手感
通过感官对织物产生初步印象,初步判断机型机号原 料及可重组织 2、通过一定的手段(工具)分析织物
(十)产量的计算 机上产量为在机器上编织时织物输出的速度,可以用下式计算: 上述计算方法同样也适合双针床经编机。
11
第十二章 经编针织物分析及工艺计算
12
Q= Gf + Gw + Gv 式中:Gf―成圈梳栉和局部衬纬梳栉的单位面积重量;
Gw―全幅衬纬纱线的单位面积重量; Gv―纤网的单位面积重量; 当采用全幅衬纬装置时,全幅衬纬纱线重量计算如下: 线线全密幅度衬dt纬ex纱/10线0 单位面积重量Gw =穿经率Y×纵密(cpc)×纱
10
第十二章 经编针织物分析及工艺计算
腊克送经量= 480 (3.14×0.5/2.2 + 2×0.5+0.91)=1293.6 mm/Rack
送经量的估算方法很多,但均为估算,也即是通过任何一种方法计算 出的送经量在上机时均需要进行调整,也就是说在上机时应及时根据实际 布面情况进行送经量的调整。
7
第十二章 经编针织物分析及工艺计算
五﹑设计织物密度 密度有纵向密度和横向密度两种。工艺中的密度是上机
式中:qi―第i把梳栉的单位面积重量; Yi ―第i把梳栉穿经率; Ei% ―第i把梳栉送经率; Di ―第i把梳栉纱线线密度; Gf―织物的单位面积重量。
9ຫໍສະໝຸດ Baidu
第十二章 经编针织物分析及工艺计算
当一把梳栉采用不同种类的纱线时,不同的纱线应该分别计 算,然后把这些数据加起来就是理论计算的单位面积重量,即 机对上于的带单有位纤面网积或重全量幅。 衬对 纬于纱一线般的经经编编织织物物则Gf即:为单位面积重量,
A. 用照布镜、尺子,测量织物的纵密,横密 B. 用电子天平称量织物重量 (ɡ/㎡) C. 在放大镜,显微镜下分析织物的梳节数以及每把梳 节的组织,穿经 D.进一步确认原料成份(燃烧法/溶解法/着色法) E. 数出每种纱线的F数,判断原料的粗细 (例如 40D 12f)
3
第十二章 经编针织物分析及工艺计算
5
第十二章 经编针织物分析及工艺计算 四﹑送经量
所谓送经量是指编织480横列(1腊克)的 织物所用的经纱长度。在设计经编织物时,正确 推算各把梳栉的用纱量是非常困难的,正因为如 此,实用估算方法便成了一个重要课题。纱线送 经量一般采用理论估算。送经量估算参数如所示, 这里介绍一个简化的送经量计算公式:
第二节 经编针织物的设计
经编织物的设计步骤一般为: 一、明确产品用途 二、选择机器参数 三、选择原料 四、确定花型组织 五、确定后整理工艺
4
第十二章 经编针织物分析及工艺计算
第三节 经编工艺计算
在经编工艺计算中,一般分三个状态来进行,即机上编织状态, 坯布和成品。因为考虑到有些企业有时生产坯布,不做成品。所以对坯 布参数也进行计算。下面以表12-2为例来说明经编工艺计算方法。 一﹑花型数据 花型数据包括产品号、组织号、用途、设计人和设计日期等。 二﹑机器基本参数 其中包括机型、机器幅宽、机号、机器编号、梳栉数(括号中的为使用梳 栉数),特殊装置(EBC、EBA、EAC、EL、SU和压纱板等)和机器 传动号等。 三﹑原料各指标参数 各把梳栉的原料及穿经包括原料粗细(dtex)、长丝孔数、纱线种类、加捻 方向、纤维长度和细度、纱线特性、颜色和穿经。
8
第十二章 经编针织物分析及工艺计算
八﹑纱线线密度 纱线线密度一般都用dtex表示,如果是弹性纱线,一般已知预牵伸VS (%),则:
九﹑单位面积重量的计算 单位面积重量是织物的重要经济指标之一,也是进行工艺设计(如织物组 织、原料粗细、机号的选用及染整工艺特别是定型工艺的确定)的依据。 首先计算每一把梳栉单位面积重量,然后叠加得到织物的单位面积重量。
6
第十二章 经编针织物分析及工艺计算
式中:a―针前横移的针距数; b―针背横移的针距数; d―织针的粗细(mm),见表12-3; S―机器上圈高(mm),S=10/cpc。 T―针距(mm),T=25.4mm/E, m-花纹循环中的线圈横列数
下面举例说明: 已知:E28,d = 0.5,cpc=20 ,组织为:1-0/1-2// 则: a = 1,b = 1 , T = 0.91mm,S= 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