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备文言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初,晋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

公曰:“从筮。

”卜人曰:“筮短龟长,不如从长。

且其繇曰:‘专之渝,攘公之羭。

一薰一莸(yóu),十年尚犹有臭。

’必不可!”弗听,立之。

生奚齐,其娣生卓子。

及将立奚齐,既与中大夫成谋。

姬渭大子曰:“君梦齐姜,必速祭之!”大子祭于曲沃,归胙于公。

公田,姬置诸宫六日。

公至,毒而献之。

公祭之地,地坟;与犬,犬毙;与小臣,小臣亦毙。

姬泣曰:“贼由大子。

”大子奔新城。

公杀其傅杜原款。

或谓大子:“子辞,君必辩焉。

”大子曰:“君非姬氏,居不安,食不饱。

我辞,姬必有罪。

君老矣,吾又不乐。

”曰:“子其行乎?”大子曰:“君实不察其罪,被此名也以出,人谁纳我?”十二月戊申,缢于新城。

——以上僖公四年姬遂谮二公子曰:“皆知之。

”重耳奔蒲,夷吾奔屈。

初,晋侯使士蔿为二公子筑蒲与屈,不慎,置薪焉。

夷吾诉之。

公使让之。

士蔿(wěi)稽首而对曰:“臣闻之,无丧而戚,忧必仇焉;无戎而城,仇必保焉。

寇仇之保又何慎焉守官废命不敬固仇之保不忠失敬与忠何以事君?《诗》云:‘怀德惟宁,宗子惟城。

’君其修德而固宗子,何城如之?三年将寻师焉,焉用慎?”退而赋曰:“狐裘尨茸②,一国三公,吾谁适从?”及难,公使寺人披③伐蒲。

重耳曰:“君父之命不校。

”乃徇曰:“校者,吾仇也。

”逾垣而走。

披斩其祛,遂出奔狄。

——以上僖公五年六年春,晋侯使贾华伐屈。

夷吾不能守,盟而行。

将奔狄,卻芮曰:“后出同走,罪也,不如之梁。

梁近秦而幸焉。

”乃之梁。

【注释】①齐姜:太子申生的母亲。

②尨茸:méng róng,蓬乱的样子。

③寺人披:叫披的寺人,寺人为内官,即后来的宦官。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专之渝,攘公之羭坚贞B. 归胙于公祭肉C. 公祭之地,地坟隆起D. 被此名也以出蒙受(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既与中大夫成谋谷与鱼鳖不可胜食B. 子其行乎其皆出于此乎C. 三年将寻师焉,焉用慎吴之民方痛心焉D. 乃之梁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晋献公想立骊姬为夫人,分别用龟甲、蓍草进行了占卜,占卜结果相反,他只相信了吉利的结果,没听从卜人的劝说。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进学斋记张耒①古之君子,无须臾而不学,故其为徳无须臾而不进。

鸡鸣而兴,莫夜而休,出则莅官治民、事师友、对宾客,入则事其亲、抚其家,教其幼贱,无须臾之间不习其事、学其礼。

观天地之道,察万物之理,以究道徳之微妙,未始有顷刻之休,是故其徳日进而不可止。

②古之君子,饮食、游观、疾病之际,未尝不在于学。

士会①食而问肴烝,则饮食之际未尝不在学也。

曾晳风乎舞雩咏而归,则游观之际未尝不在学也。

曾子病而易大夫箦,则疾病之际未尝不在学也。

今之所谓学者,既剽盗其皮肤,攘掇其土苴②,比于古之人大可愧矣。

冠而仕则冠而弃之,壮而仕则壮而弃之。

故后世之君子大抵从仕数年,则言语笑貌嗜欲玩习之际,比之进取之初以儒自名者,固已大异矣。

③元丰之乙丑,余官于咸平,治其所居之西,即其旧而完之。

既洁()新矣,于是取《诗》、《书》、古史陈于其中,暑则启扉,寒则塞向,朝夕处乎其中。

余惰者也,故取古之道而名之曰“进学”,而书其说,庶朝夕得以自警焉。

【注释】①士会:春秋时晋国卿士。

②土苴:糟粕。

(1)可填入第3段括号处的虚词是()A. 之B. 其C. 则D. 以(2)对第1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提出古人时刻学习而道德日进的观点,列举生活事实,从正反两方面来阐述。

B. 提出古人时刻学习而道德日进的观点,从古人为学和道德日进两方面来阐述。

C. 提出古人时刻都在完善道德的观点,以出入之际坚持“进学”的事实来阐述。

D. 提出古人时刻都在完善道德的观点,以古人仰观俯察探究事理的事实来阐述。

(3)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后世君子为官数年后言行志趣迥异于前。

B. 后世君子往往留恋官场,无意追求修身进学。

C. 后世君子大多数会贪求世俗享乐,忘记本心。

D. 后世君子踏入仕途往往进学之心消磨殆尽。

(4)分析第②段所用论证方法的作用。

(5)分析第③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1)D(2)B(3)A(4)论证了古之君子饮食、游观、疾病之际都在进学修身的观点;再以后世君子与古之君子作对比,论证了后世君子不如古之君子能坚持进学修身。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练(附参考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练(附参考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练(附参考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

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节选自《孙子兵法》)材料二: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

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

乐毅畏诛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

齐人所惧,唯恐他将来,即墨残矣。

”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毅。

毅归赵,燕军共忿。

单复宣言曰:“君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

”燕人闻之,如其言。

城中人见齐诸降者悉劓,皆坚守,唯恐见得。

单又宣言:“君惧燕人掘君城外冢墓,戮先人,可为寒心。

”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

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

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锸,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飨.士。

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

燕皆呼“万岁”。

田单乃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掳掠吾族家妻妾。

”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

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采龙文,束兵刃于其角。

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

牛尾热,怒而奔,燕军夜大惊。

牛尾炬火光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

五千人因衔枚击之,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

燕军大骇,败走,遂杀骑劫。

(摘编自《智囊·兵智部·田单》)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牛尾A炬B火光C炫耀D燕军E视之F皆龙文G所触H尽死伤。

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论语·为政》)子曰:“知①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知及之,仁能守之。

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

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论语·卫灵公》)【注释】①知:通“智”。

(1)季康子对百姓提出了“敬、忠以劝”的要求,“敬”是指严肃认真,“忠”是指________,“劝”是指________。

(2)结合两则材料,孔子认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要具备哪些素质?【答案】(1)尽心竭力;勤勉努力(2)①智。

②仁。

③庄(庄重严肃的态度)。

④礼(合乎礼的行为)。

⑤能(管理能力)。

【解析】【分析】(1)语句意思是说,为政者在面对老百姓的时候,只有保持着庄重严肃的态度,才会赢得人们的恭敬。

也就是说,若是想让别人尊敬你,首先你得尊敬别人才行,这是礼“上”往来。

执政者应当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以虔敬之心对待君主,以庄重严肃的态度处理政务,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之情,那么,老百姓自然会效仿,敬重执政者。

“忠”是指尽心竭力。

而要想让民众忠诚于政府,最好的办法是执政者的“孝慈”。

孔子认为,只要执政者做到任人唯贤,选拔那些道德素养高的人为官,用心教育培养那些能力较差的人,就可能达到这个目的。

试想,贤德之人日日精进并得到提拔,能力稍差的人也得到教育培养,这样就会形成相劝为善,携手进步的社会风气。

“劝”是指勤勉努力。

(2)材料一,在孔子的眼中,为政者若想让百姓对自己恭敬、忠诚和勤勉,为政者必须把握三大要诀,并从自身做起。

也就是说,若想让老百姓对你恭敬,你必须有可敬之处才行;若想让老百姓对你尽忠,你得先是忠孝之人才可;若是想让老百姓勤勉互助,你得先营造出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才行。

倘若做领导失职缺德,下面的人也会跟着做些坏事。

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注],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论语·里仁》)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

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

(朱熹《论语集注》)【注释】约:贫困。

(1)按照朱熹的解读,孔子用“水”“山”来说“知者”“仁者”,使用的是________手法。

孔子弟子中“处约”“安仁”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

(2)综合上述材料,从环境影响角度谈谈“仁德”修养对个人的作用。

【答案】(1)比喻;颜渊(2)①孔子认为具备“仁德”的人容易克服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没有“仁德”的人容易受环境影响,会变得胡作非为。

②因为具有“仁德”修养的人“安于仁”“安于义理”,天性就接近仁,能如同山一样沉稳,安于穷困,不受环境影响。

【解析】【分析】(1)首句翻译为“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

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故在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中,山是稳定的,可信赖的,它始终矗立不变,包容万物,是最可靠的支持;水则是多变的,具有不同的面貌,它没有像山那样固定、执着的形象,它柔和而又锋利,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难于追随,深不可测,不可逾越。

聪明人和水一样随机应变,常常能够明察事物的发展,“明事物之万化,亦与之万化”,而不固守一成不变的某种标准或规则,因此能破除愚昧和困危,取得成功,即便不能成功,也能随遇而安,寻求另外的发展,所以,他们总是活跃的、乐观的。

仁爱之人则和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他们以爱待人、待物,像群山一样向万物张开双臂,站得高,看得远,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所以能够长寿。

所以孔子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水”“山”来说“知者”“仁者”。

高考试卷必背题目语文答案

高考试卷必背题目语文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吾闻君子之学也,亲其亲,仁也;教民予之,善也。

二者不可以偏废。

吾闻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夫孝者,善事父母也。

故不善事父母者,不可以为子。

夫善事父母者,不谓养。

养可能也,善养之不能也。

吾闻之,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者,父母之枝叶也。

枝叶者,本之荣也。

本者,枝叶之本也。

故枝叶者,必得其所生之本,而后能荣。

本者,必得其所生之枝叶,而后能固。

故君子之教民也,必先教之以孝悌,然后教之以礼乐。

教之以礼乐,所以成其孝悌也。

(乙)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或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

教之所存,国之所存也。

”子曰:“不然。

夫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以修其家,以治其国,以平其天下。

夫君子之学也,不为人之所好,不为人之所恶。

其为人也,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夫君子之学也,必求其道,而不求其名。

道之所在,天下共由之。

名之所在,天下共由之。

名之所在,天下共由之。

故君子之学也,必求其道,而不求其名。

道之所在,天下共由之。

名之所在,天下共由之。

”【答案】1. 亲其亲,仁也;教民予之,善也。

二者不可以偏废。

2. 孝者,善事父母也。

故不善事父母者,不可以为子。

3.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以修其家,以治其国,以平其天下。

4. 君子之学也,必求其道,而不求其名。

二、现代文阅读【题目】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也形成了独特的民族精神。

这些文化传承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答案】1. 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民族精神。

2. 这些文化传承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请,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比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责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1)孔子和庄子都是追求快乐的人,他们所追求的快乐有什么不同?(2)在孔子和庄子的两种不同快乐方式中,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请联系你的人生态度简要说一说。

【答案】(1)孔子:坚守仁义,安贫乐道。

庄子:保全生命,享受自由。

(2)【示例1】更倾向于孔子式的快乐。

真正的快乐并不在于富贵而在于内心是否充实。

孔子心怀仁义,安贫乐道,这是一种无法用金钱获取的快乐,重义轻利;而庄子追求的快乐只是一己避世隐居独善其身的快乐,缺少社会的责任感,所以我不赞同。

【示例2】更倾向于庄子式的快乐。

生命与自由是人生快乐的源泉,庄子鄙弃名利富贵,因为在他看来,珍爱生命,享受生命赋予的自由才是真正的快乐,他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孔子追求的快乐只是“道不行于世”后一种无奈的自我安慰、自命清高,所以我不赞同。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语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意思是“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由此可以看出孔子是坚守仁义,安贫乐道。

根据材料二中句子“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以及庄子拒绝出仕的邀请可以看出庄子注重保全生命,享受自由。

(2)先明确观点,是“倾向于孔子式的快乐”,还是“倾向于庄子式的快乐”,然后再具体阐述自己的看法。

从材料一中“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可知,孔子式的快乐,在于内心是否充实,从材料二中庄子面对邀请的态度以及最后一句“吾将曳尾于涂中”可知,庄子鄙弃名利富贵,享受生命赋予的自由才是真正的快乐。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高考语文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华谭,字令思,广陵人也。

父谞,吴黄门郎。

谭期岁而孤,母年十八,便守节鞠养,勤劳备至。

及长,好学不倦,爽慧有口辩,为邻里所重。

刺史周浚引为从事史,爱其才器,待以宾友之礼。

太康中,刺史嵇绍举谭秀才。

谭至洛阳,武帝亲策之。

时九州秀孝策无逮谭者。

谭素以才学为东土所推。

同郡刘颂时为廷尉,见之叹息曰:“不悟乡里乃有如此才也!”寻除郎中,迁太子舍人。

以母忧去职。

服阙寻除郎中,迁太子舍人。

以母忧去职。

服阙, 为鄄城令,过濮水,作(庄子赞》以示功曹。

而延掾张延为作答教,其文甚美。

谭异而荐之,遂见升擢。

及谭为庐江内史,延已为淮陵太宁。

又举寒族周访为孝廉,访果立功名,时以谭为知人。

永宁初,出为郏令。

于时兵乱之后,境内饥馑,谭倾心抚恤,甚有政绩。

迁绥远将军。

时石冰之党陆珪等屯据诸县,谭遣司马褚敦讨平之。

又遣别军击冰都督盂徐,荻其骁率。

以功封都亭候,食邑千户,赐绢千匹。

陈敏之乱,吴士多为其所遇。

顾荣先受敏官,而潜谋图之。

谭不悟荣旨,露檄运近,极言其非,由此为荣所怨。

又在郡政严,而与上司多忤。

扬州刺史刘陶素与谭不善,因法收谭,下寿阳狱。

周馥与谭素相亲善,理而出之。

建武初,授秘书监,固让不拜。

自负宿名,但怏怏不得志。

时晋陵朱凤、吴郡吴震并学行清修,老而未调,谭皆荐为著作佐郎。

或问谭曰:“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闻者称善。

卒于家。

赠光禄大夫,谥曰胡。

(节选自《晋书·华谭传》(1)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B. 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C. 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D. 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秀孝:秀才与孝廉的并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必备文言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高中必备文言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文言文阅读理解是高考必考的题型,平时同学们需要多练习这个题型的内容,那么有哪些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文言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欢迎大家来阅读。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

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

景公患之。

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

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

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

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

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

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

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

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

日中而贾不至。

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

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

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

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桴鼓之急则忘其身。

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

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

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

三军之士皆振栗。

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

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

问军正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

使者大惧。

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

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

遣使者还报,然后行。

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

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

三日而后勒兵。

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

晋师闻之,为罢去。

燕师闻之,度水而解。

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

(节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徇:示众B.士卒次舍次:按次序C.士卒暴露于境暴露:日晒夜露D.身自拊循之拊循:抚慰安抚5.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穰苴能附众威敌的一组是(3分)( )①身与士卒平分粮食②援桴鼓之急则忘其身③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④争奋出为之赴战。

晋师闻之,为罢去⑤燕师闻之,度水而解⑥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A.①②⑤B.③④⑥C.②③④D.④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晏婴识才举荐,齐王能纳谏任贤,使穰苴的才能得以发挥,未战而屈人之兵。

B.穰苴很有谋略,请派国君的宠臣为监军,又逆君命将他斩首,借此附众、立威。

C.穰苴体恤部下,恩威并施,身先士卒,一战而击退晋、燕之师,尽复所亡封内故境。

D.穰苴出身低微,但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请缨抗敌,表现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

(5分)译文:(2)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

穰苴曰:何后期为?(5分)译文:参考答案:4.B(次:驻扎。

)5.D(排除①②③,①是表现其附众的原因,也不能表现其威敌,②是庄贾作为监军应该履行的职责,③是穰苴向景公的请求。

)6.A(B忤逆君命将他斩首有误,斩首应在君命出来之前,谈不上忤逆君命C一战不对,齐师是不战而胜;D挺身而出,请缨抗战错,是晏婴举荐,表现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牵强。

)7.(1)齐景公召见了穰苴,跟他共同议论军国大事,齐景公非常高兴,立即任命他做了将军,率兵去抵抗燕、晋两国的军队。

(说通悦,译成高兴,1分;将译成率领,带领,1分;捍,译成抵抗、抵御、抗拒,1分;句意2分。

)(2)规章号令已经制定,日暮时分,庄贾才到来。

穰苴说:为什么约定了时间还迟到呢?(约束译成规章号令1分,乃译成才1分,期译成约定时间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司马穰苴,是田完的后代子孙。

齐景公时,晋国出兵攻打齐国的东阿和甄城,燕国进犯齐国黄河南岸的领土,齐国的军队被打得大败。

齐景公为此非常忧虑。

于是晏婴就向齐景公推荐田穰苴,说:穰苴虽是田家庶出之子,可是他的文才能使大家归服、顺从,武略能使敌人畏惧,希望君王能试试他。

于是齐景公召见了穰苴,跟他共同议论军国大事,齐景公非常高兴,立即任命他做了将军,率兵去抵抗燕、晋两国的军队。

穰苴说:我的地位一向是卑微的,军王把我从平民中提拔出来,置于大夫之上,士兵们不会服从,百姓也不会信任,人的资望轻微,权威就树立不起来。

希望能派一位君王宠信、国家尊重的大臣,来做监军,才行。

于是齐景公就答应了他的要求,派庄贾去做监军。

穰苴向景公辞行后,便和庄贾约定说:明天正午在营门会齐。

第二天,穰苴率先赶到军门,立起了计时的木表和漏壶,等待庄贾。

但庄贾一向骄横贵显,认为率领的是自己的军队,自己又是监军,就不特别着急;亲戚朋友为他饯行,挽留他喝酒。

已经到了中午,庄贾还没来。

穰苴就推倒木表,摔破漏壶,进入军营,巡视营地,整顿军队,宣布了各种规章号令。

等他部署完毕,已是日暮时分,庄贾这才到来。

穰苴说:为什么约定了时间还迟到?庄贾表示歉意地解释说:敝人的朋友亲戚们送行,所以耽搁了。

穰苴说身为将领,从接受命令的那一刻起,就应当忘掉自己的家庭,来到军营宣布规定号令后,就应忘掉自己的亲朋,擂鼓进军,战况紧急的时刻,就应当忘掉自己的生命。

如今敌人侵略已经深入国境,国内骚动不安,战士们已在前线战场暴露,无所隐蔽,国君睡不安稳,吃不香甜,全国百姓的生命都维系在你的身上,还谈得上什么送行呢!于是把军法官叫来,问道:军法上,对约定时间迟到的人是怎么说的?回答说应当斩首。

庄贾很害怕,派人飞马报告齐景公,请他搭救。

报信的人去后不久,还没来得及返回,就把庄贾斩首,向三军巡行示众。

全军将士都很震惊害怕。

过了好长时间,齐景公派的使者才拿着符节来赦免庄贾,车马飞奔直入军营。

穰苴说:将领在军队里,国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

又问军法官说:驾着车马在军营里奔驰,军法上是怎么说的?军法官说:应当斩首。

使者异常恐惧。

穰苴说:国君的使者不能斩首。

就斩了使者的仆从,砍断了左边的夹车木,杀死了左边驾车的马,向三军巡行示众。

让使者回去向齐景公报告,然后就出发了。

士兵们安营扎寨,掘井立灶,饮水吃饭,探问疾病,安排医药,田穰苴都亲自过问并抚慰他们。

还把自己作为将军专用的物资粮食全部拿出来款待士兵,自己和士兵一样平分粮食,特别照顾体弱多病的。

三天后重新整训军队,准备出战。

病弱的士兵也要求前行,争先奋勇地为他赴敌战斗。

晋国军队知道了这种情况,就把军队撤回去了。

燕国军队知道了这种情况,渡黄河向北撤退,因而溃散。

于是齐国的军队趁势追击他们,收复了所有沦陷的领土,然后率兵凯旋。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题与答案玠①大更敝政,遴选守宰,筑招贤之馆于府之左,供张一如帅所居,下令曰:“集众思广忠益,诸葛孔明所以用蜀也。

欲有谋以告我者,近则径诣公府,远则自言于郡,所在以礼遣之,高爵重赏,朝廷不吝以报功,豪杰之士趋期立事,今其时矣。

”士之至者,玠不厌礼接,咸得其欢心,言有可用,随其才而任之,苟不可用,亦厚遗谢之。

播州冉氏兄弟进、璞,有文武才,隐居蛮中,前后阃帅辟召,坚不肯起。

闻玠贤,相谓曰:“是可与语矣。

”遂诣府上,玠素闻冉氏兄弟,刺入即出见之,与分庭抗礼,宾馆之奉。

冉安之若素有,居数月,无所言。

玠将谢之,乃为设宴,玠亲主之。

酒酣,坐客方纷纷竞言所长,进兄弟饮食而已。

玠以微言挑之,卒默然。

玠曰:“是观我待士之礼何如耳。

”明日,更别馆以处之,且日使人窥其所为。

兄弟终日不言,惟对踞,以垩画地为山川城池之形,起则漫②去。

如是又旬日,请见玠,屏人曰:“某兄弟辱明公礼遇,思有少裨益,非敢同众人也,为今日西蜀之计,其在徙合州城乎?”玠不觉跃起,执其手曰:“此玠志也,但未得其所耳。

”曰:“蜀口形胜之地莫若钓鱼山,请徙诸此,若任得其人,积粟以守之,贤于十万师远矣,巴蜀不足守也。

”玠大喜曰:“玠固疑先生非浅士,先生之谋,玠不敢掠以归己。

”遂不谋于众,密以某谋闻于朝,请不次官之。

昭以王进为承事郎,璞为承务郎。

徙城之事,悉以任之……卒筑青居、大获、钓鱼、云顶凡十余城,皆因山为垒,棋布星分,为诸郡治所,屯兵聚粮为必守计。

又移金③戎于大获,以护蜀口;移沔戎于青居;兴戎先驻合州旧城,移守钓鱼,共备内水④。

移利戎于云顶,以备外水。

于是如臂使指,气势联络。

又属嘉定(知府)开屯田于成都,蜀以富实。

[注]①玠,南宋淳佑时曾任四川安抚制置使。

②漫,抹掉。

③金,金州;后文“沔”、“兴”、“利”即沔州、兴州、利州。

④内水,蜀人以涪江为内水,以岷江为外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供张一如帅所居。

供张:指陈设之物B.所在以礼遣之。

遣:送C.请不次官之。

不次:不差的'D.又移金戎于大获。

戎:军队、军事力量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部分与现代汉语通常使用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朝廷不吝以报功。

B.进兄弟饮食而已。

C.玠以微言挑之,卒默然。

D.于是如臂使指,气势联络。

3.对下列语句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豪杰之士趋期立事,今其时矣。

(豪杰之士随时世而动建立功业,现在正是时机。

)B.刺入即出见之。

(余玠见到名贴请冉氏兄弟进底邸并马上出来会见他们。

)C.此玠志也,但未得其所耳。

(这正是我的意志,只是没有得到合适的人选。

)D.皆因山为垒,棋布星分。

(都依山势修筑堡寨,如棋子、星星一样错落分布。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朝廷的支持下,余玠镇守蜀中广开言路、重用人才,除弊兴良,收到显着成效。

B.在余玠贤德感召下,冉氏兄弟毅然出山,慎思之后,提出在西蜀合理布防的策略。

C.“是观我待士之礼何如耳。

”这是余玠的内心独白,他的耐心是出于对人才的尊重。

D.冉氏兄弟认为巴蜀之地不值得戍防,余玠甚以为然,于是将军队移至钓鱼山一带。

参考答案1.C(不次,不必拘泥于等级)2.A(报功,酬报有功的人)3.C(“但未得其所耳”,意思是“只是没有想到合适的地方。

)4.D(“冉氏史弟认为巴蜀之地不值得戍防”,是对“巴蜀不足守也”的误解,“不足守”是不难防守的意思。

)参考译文:余玠大力改革弊政,遴选郡守县宰,在自己的帅府旁修筑招贤馆,陈设完全同主帅的住所一样,下令:“集众思广忠益,是诸葛孔明用来治理蜀地的办法。

有策谋想告诉我的人,在近处就径直来公府,在远处可自行到所在的郡府(去谈),官府要以礼相送。

朝廷(也会)不吝惜以高爵重赏酬报的。

豪杰之士随时世而动要求建立功业,现在正是时机。

”士人来到后,余玠不厌其烦以礼接待。

(来者)都得到余玠的真诚欢迎,所献策谋可采纳的,(余玠)按献策人的才能予以任用,如果不能采用,也赠厚礼对其表示感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