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第四节化学与环境保护教案新版鲁教版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11.4 化学与环境保护 教案

第四节《化学与环境保护》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水、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了解防治水、大气污染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2、认识化学在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一方面是通过禁止某些反应发生、控制或改变反应途径等杜绝有害物质产生,另一方面是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3、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确立绿色化学观念,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重点】树立绿色化学观念。
【难点】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流程】【导入】通过热门话题导入,先播第一张北京雾霾天气(图片北京雾霾天气似仙境),然后播放其他图片,让学生身临其境感觉空气污染的严重性。
提出问题:目前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除空气污染外,你知道还有哪些?通过问题导入本节课。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补充,我们这节课主要来研究一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
【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合作探究一(1—3题)。
【教师】强调爱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多识一点】通过图片,了解赤潮和水华现象。
【学生】完成课本109页活动天地。
讨论常用污水处理的方法有哪些?要注意哪些问题?(合作探究一第4题)【教师】强调利用化学方法(如中和法、氧化法等)处理废水是治理水污染的常用方法,与化学紧密相连。
【过渡】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大大增加,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影响了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我们一起来看空气污染带来的危害有哪些?【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合作探究二。
【教师】强调空气污染的来源,以及酸雨的形成过程。
【学生】试着写出酸雨(主要是硫酸)腐蚀金属铁和建筑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的化学方程式。
【教师】检查。
【过渡】化学产品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这些化学产品在生产和使用中也产生了大量的废物,污染了环境。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处理这些问题,怎么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呢,值得我们深思。
【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合作探究三。
11.4化学与环境保护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7.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环境保护的化学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分析环境污染案例,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环境污染的防治方法。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
1.实验室设备:试管、烧杯、滴定管等实验器材。
2.投影仪和幻灯片。
3.计算机和投影屏幕。
课程平台:
1.学校的教学管理系统。
2.化学教学资源库。
信息化资源:
1.相关的在线教学视频和讲座。
2.环境污染案例的图片和数据。
3.化学知识应用的实例和新闻报道。
教学手段:
1.课堂讲授。
2.实验演示。
2.综合应用题:
题目:假设你所在的社区存在空气质量问题,请提出一个利用化学知识改善空气质量的方案,并说明理由。
答案:方案:建立社区空气质量监测站,定期监测空气质量;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燃煤、燃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加强绿化建设,增加绿地面积,提高植被覆盖率;开展垃圾分类,减少垃圾焚烧量,降低空气污染。
2.证据推理与论证:引导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环境污染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论证能力。
3.社会责任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能够自觉地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参与环境保护,培养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社会责任感。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的化学知识,对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来探究问题。同时,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如通过阅读教材、做练习题等来巩固知识。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11单元 化学与社会发展 第4节 化学与环境保护 爱护水资源教案 鲁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1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第4节化学与环境保护爱护水资源教案鲁教版一、教材分析本课题主要介绍了水资源概况和水资源保护两部分内容。
水资源概况一方面从储量上说明水的丰富,另一方面从能直接利用的淡水量说明水的短缺;水资源保护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体污染两方面进行介绍。
主要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学生分析本节主题是爱护水资源,对学生来说从小就耳濡目染,但为什么要爱护水资源,从哪些方面来爱护水资源,保护好水资源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现实意义却是他们知识的空白点。
本课题又具有社会性,通过展示水资源分布图和水资源污染的资料,引起学生共鸣,唤醒学生主人翁的意识。
让学生通过调查、参观访问或网络了解本地区的水资源情况、了解家庭用水情况等方式参与进来,给学生以心灵的触动,做到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
(2)认识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明确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3)初步学会写调查报告,围绕课题制作学生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采访、查阅文献、网上搜索等方法,收集有关水资源及其利用、保护等信息;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提炼和归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在学习中增强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以及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3)认识网络资源在学习中的作用。
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本课题在情景导入时应用了图片投影,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以震撼,使学生快速“入境”。
在自主学习中应用了查阅资料、网络搜索等获取信息的技术,使学生掌握了搜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提炼和归纳的能力。
2019届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11单元 化学与社会发展 第4节 化学与环境保护教案 (新版)鲁教版

第四节化学与环境保护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水、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了解防治水、大气污染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认识化学在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一方面是通过禁止某些反应发生、控制或改变反应途径等杜绝有害物质产生,另一方面是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确立绿色化学观念,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水、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难点】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确立绿色化学观念,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过程知识点一保护水资源【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108~109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水污染的来源: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
2.水污染的危害:破坏水体生态系统;影响工农业和渔业生产;威胁人体健康及生命安全。
3.水污染的防治:依据不同的水质标准对水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加强水质监测,禁止污水排放;加强对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与应用,力争实现无污染生产。
【合作探究】某工厂近期排出的废液中含有大量的盐酸。
现要将该废液调至中性,你能设计出几种方案?哪一种方案最合理?答:治理废水中的酸性物质就是除去废水中的H+,故设计以下4种方案:方案1:向废液中加入废铁,铁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氢气属于易燃气体,遇火易燃烧甚至爆炸,不安全,所以此方案虽能除酸,但产生的氢气存在安全隐患,且成本高。
方案2:向废液中加入火碱,氢氧化钠与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但反应时没有明显的现象,不能确定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且氢氧化钠价格较高,故此方案虽能除酸,但不易掌握反应终点,成本高。
方案3:向废液中加入石灰石,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现象明显,且石灰石价格较低,故此方案能除酸,成本也较低。
方案4:向废液中加入生石灰,生石灰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生石灰价格比石灰石高,故此方案虽能除酸,但也不易掌握反应终点,成本也较石灰石高。
2021年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第四节 化学与环境保护(教案+课时训练)

第四节化学与环境保护知识点一保护生命之源【自主学习】阅读P108~109后完成。
1.水污染:(1)污染源:水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2)危害:不仅破坏水生态系统,影响工农业和渔业生产,还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及生命安全。
2.处理措施:利用化学方法处理废水,如中和法、氧化法。
3.防治措施:(1)依据不同的水质标准对水资源进行分类管理。
(2)加强水质监测,禁止污水排放。
(3)加强对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与应用,力争实现无污染生产。
知识点二还人类洁净的空气【自主学习】阅读P110~111后完成。
1.污染源:工业的发展和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使得空气中有害气体和烟尘大大增加。
2.酸雨的危害:(1)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与大气中的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酸,并降落到地面,便形成酸雨;酸雨的pH< 5.6。
(2)酸雨给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危害,它酸化土壤、污染水体、腐蚀建筑及文物古迹、加速金属制品的锈蚀。
3.减少污染的措施:(1)为了减少或消除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人们向煤炭中加入石灰石和生石灰作为固硫剂制成型煤。
(2)在汽车的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化器”,使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氮气。
知识点三与自然和谐相处【自主学习】阅读P112~113后完成。
1.污染的过程:(1)由污染源产生污染物。
(2)污染物经过各种转化或转移,有害物质进入环境,产生危害。
2.防治污染:(1)消除污染源。
(2)禁止向环境排放污染物。
(3)污染物进入环境产生危害前进行治理。
以上防治方法中较理想的是消除污染源。
3.绿色化学:(1)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2)目标:寻找可以充分利用的、无毒害的原材料和能源,且在各个环节都能实现洁净、无污染的反应途径和工艺。
考点一保护生命之源【典例1】(2020·盐城中考)净化一方水土,守护母亲河流。
下列做法不利于我市串场河湿地生态修复的是(C A.保护滩涂湿地 B.强化污水处理C.施用大量农药D.推进造林绿化【追踪训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鲁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第十一单元 化学与社会发展 第四节 化学与环境保护》_2

《化学与环境保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水平:1、知道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2、了解防治水污染的一般原则。
(二)过程与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环保的意义,树立"环境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树立"世界意识",理解参加国际合作在保护大气环境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措施【教学难点】1、对学生各种活动在方法上的指导和在时间上的调控。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具准备】图片及视频资料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图片展示,导入新课大气是我们生存的环境,大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
但是,当前的大气环境存有着很多问题,我们应怎样保护大气环境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气环境保护》。
(进入新课)首先,请各位同学欣赏这些图片,如果各位同学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生活,精神是不是倍爽啊?但是,如果是接下来这些图片呢?如果,你的生活环境是这样,那你会怎么办?(讲解)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人们随意向大自然排放或倾倒有害物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环境污染并非化学之过,而是因为人们缺乏化学学科素养,即缺乏化学学科知识、水平和环境意识造成的。
二、推动新课,探究创新【过渡】现在我们面临的污染主要是水污染和大气污染。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下水体污染。
【提问】水是生命之源,但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水资源却十分有限。
那么当前水资源的污染与保护现状如何呢?列举你所知道的水污染现象,说说造成水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哪些。
有哪些危害。
【学生活动】自学教材第108页,分析讨论。
【多媒体展示】水污染的图片【小结】水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生活废水。
水污染不但影响水生生态系统,影响工农业和渔业生产,还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以及人的生命安全。
【过渡】现在人们已经理解到水污染的危害如此之大,已经采取了措施。
现在利用化学的方法处理废水是治理水污染的常用方法。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第四节化学与环境保护教案设计

第九单元第四节化学与环境保护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知道水、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了解防治水、大气污染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2.认识化学在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一方面是通过禁止某些反应发生、控制或改变反应途径等杜绝有害物质产生,另一方面是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3.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确立绿色化学观念,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测验
反馈矫正
创设情境,让学生自由发言增强对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自
学
探
究
一、保护生命之源
1、水污染的原因
2、水污染的治理
二、还人类洁净的空气
1.空气污染的原因
2.酸雨及其危害
师:通过教材阅读你能解决以下问题吗?
问:①水污染主要来源?②水污染的主要危害?③水污染的治理方法?
生:阅读教材、思考并讨论回答问题。
师:你能完成吗?
生:在线测试、交流表达
师:目前世界各国对水污染普遍采用综合防治措施。你能判断这些措施的正误吗?(学案)
生:思考、回答。
师:赤潮和水华是怎么回事?你能完成如下问题吗?(学案)
生:阅读思考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教材阅读提炼有价值信息并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交
流
与
发
现
师:水是生命之源,而空气更是人类一刻不能离开的,请同学们回忆空气质量日报并完成学案上相关填空。生:完成学案。
师:你知道酸雨是怎么回事吗?请阅读教材回答学案有关问题。
生:阅读并完成学案。
师:酸雨有什么危害呢?请你谈一谈?
生:根据你们的实验结果交流表达。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优秀教学案例第十一单元第四节化学与环境保护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化学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知识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本案例以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第四节“化学与环境保护”为教学内容,针对九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旨在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问题导向
教学中,我将采用问题导向法,以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些问题将涉及环境污染的成因、危害、防治措施等方面,旨在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寻找答案,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小组合作
4.结合生活中的环保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评价和设计,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环保行动的意愿。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可持续发展,将个人成长与国家、社会、人类的利益紧密结合。
2.设计一个环保宣传海报,内容包括环境污染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3.家长参与:与家长一起探讨家庭生活中的环保问题,共同制定节能减排的措施。
五、案例亮点
本教学案例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凸显以下五个亮点:
(一)强调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
本案例将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环保问题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化学与环境保护
学生通过对《水和溶液》、《我们周围的空气》两单元内容的学习,对空气、水的污染已有所了解,对污染防治措施也有所认识,只是比较肤浅。
本节课通过“保护生命之源”、“还人类洁净的空气”、“与自然和谐相处”三个切实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与环境的关系,强化绿色化学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水、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污染物及危害,了解防治水、大气污染的方法和措施。
了解绿色化学的核心和目标。
2.过程与方法认识化学在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一方面是通过禁止某些反应,控制或改变反应途径等方式杜绝有害物质产生,另一方面是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确立绿色化学观念,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
水、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措施。
【教学难点】
树立绿色化学观念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准备】
一周前准备的“实验探究11-3”和网上下载的有关图片、音像。
一、导入新课
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描绘出如诗如画美丽的大自然;然而,由于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随意向大自然排放或倾倒有害物质,对生态环境已造成严重污染与破坏,防止环境污染已成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保障社会持续发展的全球性大事。
二、推进新课
活动1 了解常见化肥的种类及对农作物的作用
【板书】一、保护生命之源
【阅读】先阅读课本P108~109页,然后交流讨论下列问题。
【讨论】列举你所熟知的污染现象,指出造成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有哪些?
【交流】水污染源:工业废水、废渣任意排放;农业废水任意排放;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讨论】水体污染造成哪些危害?
【交流】危害:破坏生态平衡,危害水生动植物的生长,并造成对人体的危害;形成赤潮和水华。
【讨论】如何防治水体污染?具体有哪些方法?
【交流】措施:依据不同的水质标准对水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加强水质监测;禁止污水任意排放;加强对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与应用,力争实现无污染生产。
方法: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禁止生产和使用含磷洗衣粉;农业废水、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利用化学方法处理废水(中和法、氧化法)等。
【投影】录像展示污水处理厂相关资料。
【活动天地】某工厂近期排出的废液有明显的酸味,经测定知水中含有大量的盐酸。
先要将该废液调制中性,你能设计出几种方案?哪一种方案最合理?
【提示】依据以前学过的“酸的化学性质”设计方案。
最佳方案要综合考虑反应的难易程度和价格等方面。
活动2 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防护方法
【板书】二、还人类洁净的空气
【回忆】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在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节《空气的成分》中所学到的空气的主要污染物,并分析各种污染物产生的途径和来源。
【讨论】污染空气的主要污染物是什么?
【交流】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
【讨论】空气污染的来源有哪些?
【交流】污染源:化石燃料燃烧;工厂废气、汽车尾气任意排放;森林面积减少等。
【讨论】空气污染造成哪些危害?
【交流】危害:有毒气体不仅危害人体健康,还形成酸雨(pH<5.6),酸化土壤,污染水体,腐蚀建筑及文物古迹,加速金属制品的锈蚀等。
【讨论】怎样防治空气污染?
【交流】措施:煤炭中加固硫剂如生石灰、石灰石制成型煤;工厂废气处理后排放;汽车使用无铅汽油,尾气安装催化转换器;植树种草;改变能源结构,使用新能源等。
【讲解】当今全球性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都与空气的污染有关。
【汇报】实验探究11-3,课本P111页。
(提前一周按要求准备实验,课外完成)
【欣赏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两段介绍“酸雨”的视频,了解酸雨相关的知识。
【讨论】二氧化硫等物质是如何形成酸雨的?
【展示】酸雨形成的图片。
【提问】酸雨是指pH<5.6的雨水,那么这样的雨水究竟会有什么样的危害呢?请同学们从我们学过“酸的化学性质”分析。
【小结】酸雨的危害
【讨论】我们国家也已成为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
既然酸雨有这么大的危害,那我们就要减少和消除大气的污染,那么有哪些方法和措施能防治大气的污染呢?
【小结】减少或消除大气污染的方法
【总结】(投影)
活动3 了解绿色化学观念
【师】老师急切的呼吁:通过“绿色化学”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板书】三、与自然和谐相处
【讲解】化学产品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但在生产和使用这些化学产品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大量的废物,污染了环境。
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已成为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讨论】环境的污染与防治。
【小结】环境污染的两个过程和环境防治的三方面。
【阅读】阅读课本P112了解“绿色化学”的核心和目标。
【强调】只有树立“绿色化学”观念,大力发展绿色化学工艺,才能使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让化学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师】你们都是未来的生产者或领导者,在此老师要求你们从现在开始做个环保小使者。
【生】宣誓:绿色环保宣誓词。
三、典例剖析
例我国科学家闵恩泽院士获得了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表彰他在“绿色化学”等多个方面的开拓性贡献。
试回答:
(1)“绿色化学”的核心理念是从源头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下列措施:①少用或不用有害物质;②少排放或不排放有害物质;③不使用任何化学物质。
其中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选填编号)。
(2)闵恩泽院士在“利用油料作物发展生物柴油”方面开展了积极的研究,这一产业的发展可以减少人类对燃料的依赖,从而更好地保护环境。
【解析】(1)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2)目前人类主要利用化石燃料,如果可以利用油料作物发展生物柴油,那么就可以节省一些化石燃料,而且可以更好地保护环境。
【答案】(1)①②(2)化石(或“石油、煤、天然气”等)
四、课堂小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与感悟?
【小结】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2.课本P113“在线测试”。
3.课本P113“挑战自我”第1、2、3题。
教材习题解答
在线测试(P113)
方案(1)更合理。
方案(1)与方案(2)比较,方案(1)不产生污染物SO2,产生等量的CuSO4时,实验方案(1)消耗的硫酸更少,节约原料。
挑战自我(P113)
1.C【解析】煤燃烧过程中能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会污染环境,生石灰能够和生成的二氧化硫反应,从而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2.B【解析】机动车使用的燃料和煤气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
3.D【解析】A中制取塑料的原料都来源化工产品,不能节省,故A错误。
B中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都可便于加工,故B错误。
C中使用范围没有扩大,和题意不相符,故C错误。
D中开发可降解塑料是解决“白色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故D正确。
第四节化学与环境保护
一、保护水资源
1.水体污染主要原因;2.水污染的综合防治措施。
二、还人类洁净的空气
1.几种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是:SO2、CO、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2.酸雨的危害;3.减少或消除大气污染的方法。
三、与自然和谐相处
1.绿色化学的核心;2.绿色化学的目标。
1.本节教学属于了解性知识,若按常规教学,以讲为主,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难以接受。
结合本节内容的特点,采取阅读、讨论、总结、归纳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总结能力。
2.课堂上尽量将多媒体进行整合,通过实物、图表、多媒体课件等增加信息量,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获取信息。